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中世纪宗教的笼罩,引出人文主义?(课件1、2)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课件3---23)学生看书,总结文艺复兴的背影,教师点拨从政经、经济、文化上概括。

老师总结如下:1.条件:(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为自身利益,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3)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4)人才: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进程:表达形式:性质:实质:矛头:核心思想:意大利——欧洲。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述: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展开的运动呢?并不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那么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3、核心——人文主义讲述: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共1课时)
5.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4.提高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新课内容学习: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分析两者对欧洲文化、思想、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达·芬奇的艺术成就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4)巩固提高: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概括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主要思想观念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了欧洲文化、思想、艺术等领域?”
2.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话题展开讨论,整理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请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主要思想观念,并说明它们对欧洲文化、思想、艺术等领域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十四五世纪的意大利的特定历史背景。

2、掌握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

3、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三、教学过程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新航路开辟。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

它发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西欧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和高度发展。

1、背景材料一美第奇家族资助过达·芬奇,还资助了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马基雅维利、伽利略等人。

史料记载,美第奇家族仅在1434-1471年间就为文化公益事业捐赠了663755块金币,修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

材料二美第奇家族银行正式创建于1397年。

……创建资本为10000弗罗林(一种重约3.5克的金币)……美第奇银行成立初年,业务开展得很顺利,银行资本不断扩大。

……(美第奇家族)为了扩大自己的事业,依靠银行业的资本进军毛纺业市场。

……以1420年为例……美第奇银行的总利润为143348弗罗林……——张宇靖《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的兴衰探析》材料三15世纪佛罗伦萨著名书商维斯帕香亚诺·达·比斯提西描述该城统治者科西莫·德·美第奇:“他好像认为自己有些钱,我不知道他的钱是从哪得来的,这钱来得并不干净。

他急于卸下肩上的这一重负,于是便和教皇尤金尼斯四世陛下商谈。

教皇告诉他……花一些钱用于建筑。

”科西莫的敌对者可能都会乐意认为,他那些虔诚的赞助资金表现了他对某些特定罪行的内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本课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教师讲解起来难度较大||。转变一味的灌输式的教学||,通关阅读大量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表格史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培养学生解读史料能力与史料实证素养||。
2、图片和材料的展示||,学案内容的引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
过渡: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文艺复兴的含义和实质||,让我们了解一群巨人||,感受他们的风采||。
3、初中已经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重新回顾文艺复兴的含义与实质||。填写学案||。
2、了解一群巨人
表格呈现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教师讲解||。)
材料四: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
材料五:14世纪||,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既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1、欣赏图过阅读史料||,合作讨论||,师生互动||,填写文艺复兴背景部分的学案||。
(二)文艺复兴的含义和实质
指14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文艺复兴》教案设计
姓名:范文学学号:2019100932
专业:学科教学(历史)年级:2019级
课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课
教材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了解但丁、薄伽丘、彼得拉克的文学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2、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理解宗教改革的影响【学习模块】(一)文艺复兴学什么?(1)背景①前提:首先在意大利出现②物质:意大利经济的繁荣③人才:汇聚了众多的人才④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2)实质:反映了欧洲阶级要求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含义:主张以为中心,而不是以为中心,认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文学三杰:但丁:长诗《》薄伽丘:用意大利方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彼特拉克的《歌集》其中彼特拉克被称为“”。

②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5)扩展:16世纪,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达到高潮。

(6)影响:①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②促进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怎么学?结合时代特点,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理解经济结构变动引起阶级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从作品的细微之处理解作者的人文价值观。

学会了吗?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谁要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

如果你非要跟它做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

”这段材料表明作者认为()A.要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有非凡的本领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住人的天性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解放出来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二)宗教改革学什么(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的束缚。

②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③罗马教皇对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2)导火索: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3)标志:1517年发表《》(4)马丁路德的主张:①认为只要有,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教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一】教學準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識記:掌握人文主義的概念;記憶“文學三傑”“人文主義之父”和達o芬奇;瞭解“九十五條論綱”。

2.理解:文藝復興和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關係;“信仰上帝就可以拯救靈魂”的意義。

3.運用:運用所學知識欣賞《十日談》和拉斐爾《聖母與聖子》,理解其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過程與方法1.故事創設情景。

2.圖片賞析。

3.問題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人文主義在歷史發展中的進步意義。

2.學習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藝術的巨人們熱愛生活、富有創造的精神。

3.用馬丁o路德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激勵學生。

教學重難點重點與難點重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與人文主義思想的關係;人文主義的概念。

難點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思想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宗教改革是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展示圖片《蒙娜麗莎》《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o芬奇的藝術成就。

畫中人物優雅,笑容微妙,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這幅作品之所以成為世界名作,最主要是因為畫中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人文主義有著偉大的歷史意義。

新課學習一、義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展示圖片15世紀的佛羅倫斯文藝復興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原因:(1)物質前提:義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2)階級基礎:新興的資產階級形成。

(3)人才優勢:眾多博學多才的學者。

(4)文化傳統:古希臘羅馬豐富的文化遺產。

二、文藝復興展示圖片“文藝復興三傑”什麼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指的是14~17世紀,初期在意大利,後傳播到歐洲其他地區,以人文主義為核心,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為旗號,實質是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反封建教會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

核心:追求自由和物質享受,鼓勵發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提倡科學,追求知識,批判教會*,但不反對宗教。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总结归纳: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对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使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撰写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提醒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鼓励他们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3.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实际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小组共同制作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宣传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探索历史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为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素养的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策略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案例背景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宗教改革则是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由马丁·路德等人发起的针对罗马天主教教义和实践的改革运动,使欧洲宗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精校) Word版含答案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案: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精校)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内容围绕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详细介绍了14~16世纪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材从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入手,突出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第一目“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分析了意大利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了资本主义萌芽所引起的阶级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又与当时的教会精神统治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

第二目“文艺复兴”。

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

第三目“宗教改革”。

阐释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

除此之外教材还以大量的古迹图片、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多种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丰富,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学生较容易理解接受的史实,更加利于学生对两大运动的理解与掌握。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及意义;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虽然专业性很强,要求较高,但内容却比较丰富,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音像、图片资料丰富的特点,配合史料阅读、名词精讲、合作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构建起本课知识体系,是能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及意义;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宗教改革的扩展及影响。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教案设计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知道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内容和结构上讲,本课均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下启启蒙运动的学习,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了解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以问题为环扣,以相关史料为载体,借助多种教学媒体,运用探究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开展教学,以期达到我学我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学生对文化产生敬畏感,并能初步感受到人文精神的可贵。

(2)通过马丁·路德对教皇的不屈抗争,学生可以感受到改革家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对学生进行情感升华。

[最后]教学重难点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思想比较活跃。

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四、教法和学法首先是教法,我将运用合作探究、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和史料教学等方法来开展教学。

其次是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比学习、分析归纳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五、教学设计第一步是新课导入,预计用时1分钟。

我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形成反差,后通过连续设问导入到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图片对比,激发学习兴趣,突出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步是学习新课,预计用时为30分钟。

根据本课内容结构清晰、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的特点,我拟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开展本课学习。

将本课分为两个探究活动来进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如《蒙娜丽莎》,引导学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成就。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
3.亮点三:小组合作,提高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能力。
4.亮点四: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自我认知。
5.亮点五:作业小结,巩固知识
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小论文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撰写。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合作精神、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亮点,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课题本课课题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前一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后一课是《启蒙运动》。

二、课标解读本课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本课主要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人文主义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课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对西方人文主义形成一个整体连贯的只是体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作体现了哪些文艺复兴的精神特质?
5.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艺复兴是一场重视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解放、崇尚理性与科学的运动,它为欧洲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等。
2.详细讲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
3.阐述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影响,强调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4.过渡到宗教改革,介绍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的主张,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政治、社会的影响。
5.强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理解两者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提高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认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收获更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作用。
2.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激发学生对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关注人类命运,尊重不同文化,关爱弱势群体。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2.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主张。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6《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核心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宗教改革的起因、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2.掌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理解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评价。
4.引导学生认识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培养其历史责任感。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小论文,深入分析两个时期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写作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其在论文写作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其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评价方式上,我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课堂参与度、问题分析能力、观点阐述能力等。通过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历史素养。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4.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地讲授文艺复兴的起源、核心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通过展示相关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起因、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术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素养。
-定期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画像,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画作背后的历史故事吗?”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5.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马丁·路德等,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人物介绍,每人限时3分钟。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彼此的认识。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不断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变革的作用及其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及其影响。
2.学生讨论过程中,我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名词解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2.选择题:关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历史意义。
2.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2)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1)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

(2)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实的享乐,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知识点拨]十四五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方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首先在思想领域开始了反封建斗争。

二、文艺复兴1.根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2)历史根源: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并得到了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3.思想(1)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主张①信仰宗教,但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③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④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成就(1)文学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神曲》,表达了对教会的憎恶。

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美术领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5.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代表人物及人文主义概念;德国的分裂;马丁•路德的观点;《九十五条论纲》;新教;
(2)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和意义;以及宗教改革的影响和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4)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实质,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2)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通过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

(3)源流际会,分析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变化、发展的原因和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一些名画和著名文学作品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2)让学生认识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3)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的了解,培养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优良品质,树立坚持信仰的顽强意志。

【教材分析】
教材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引言反映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和第一目讲述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视为这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大力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建议教学时注意前后联系,引导学生从人文精神发展的宏观历程中对这两大运动准确定位。

同时,两大运动影响深远,有大量的古迹、资料流传至今,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议教学时充分运用。

【重点难点】
1、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实质。

2、难点:通过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世界政要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引入新课。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思想:教会和神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形成和发展,要求在思想文化领域冲破基督教神学的束缚,追求现世幸福。

(4)文化:意大利文化氛围相对自由,特殊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文化传播
(5)天灾:黑死病在欧洲流行,造成极大的社会恐慌,同时也促使人们质疑封建神学。

2、含义及实质:14—17世纪早期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展开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文学)及作品等
5、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6、影响:
(1)思想: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2)文艺: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3)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4)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影响
(2)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压榨(教皇的奶牛)
(3)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
(4)1517年出售赎罪券
2、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主张
(1)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2)个人可以直接解读圣经
(3)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
(4)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
(1)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合作探究】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同: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异:
(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