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转换与应用

合集下载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摘要]《建设法规》课程是工程技术和法学理论的结合。

鉴于《建设法规》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覆盖面广的特点,加之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建设法规》课程的教学中,适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工程案例为教学案例载体,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开展教学,并通过案例教学将建设法规理论知识溶于工程管理实践。

[关键词]建设法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性教学《建设法规》作为高等院校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行业法规课程,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架中处于重要地位。

作为培养未来建筑业骨干力量的土木、建筑、工程管理类高等学校在此背景下,也应展开相应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法制化建设进程中既懂得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又掌握法律知识的专门人才。

一、《建设法规》课程内容的特点《建设法规》课程主要以学习《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知识为主,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设法规基本知识,了解建设法规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建设法规基本知识以及解决工程建设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学生对建设法规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未来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工作业绩。

面对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如此之强的《建设法规》课程,如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众多生涩的理论,枯燥的法律条款变为学生可以接触到、感受到、应用到,并融于自身知识体系之中的内容,以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有效运用,就成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主要探索。

二、《建设法规》课程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高校目前在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专业开设了《建设法规》或相关近似课程。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标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施工管理方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它是研究建筑产品施工生产应遵循的技术经济规律,制定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全过程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思路(1)该课程采用“知识点讲解+实际案例分析+案例实践”的教学模式,突破单一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根据搭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构架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中的方法也由传统的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开始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过渡转换,教师和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分析,实现“教、学、做、三合一”教学模式。

?(2)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岗位职能要求,在分析当下建筑企业工作岗位内容应用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和考核。

?(3)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考虑“工作应用”和“理论学习”相结合,使两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工学结合。

(4)课程教学与国家注册一、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及项目管理师职业能力考试内容相结合,通过历年真题的讲解锻炼,实现教学考证一体化、教学岗位一体化。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本着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讲解、视屏学习、建造师真题演练,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建筑全过程管理中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一般建筑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初步具备施工现场管理的能力。

2、掌握进度控制的各种措施,能够熟练计算工期,会编制和调整优化一般的横道图计划和网络计划,并能够快速找出关键线路、关键工作。

3、职业资格能力:具有助理项目管理师和施工员的能力,具有质量员和安全员的能力,具有造价员和资料员的能力。

基于团队学习法的贯穿式大案例教学法在BIM_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团队学习法的贯穿式大案例教学法在BIM_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人才培育论点ARGUMENT127随着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飞速发展,建筑市场越来越需要熟练掌握BIM技术的建筑人才。

为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国内各高校陆续将BIM课程列入土建专业的必修课。

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明确要求,要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将BIM等技术融入专业教学中。

[1]本文以团队学习法、贯穿式大案例教学法为指导,并结合某高校土建类人才培养实践进一步探索了BIM技术的创新应用,形成了基于团队学习法的贯穿式大案例教学法,以期为土建类BIM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基于团队学习法的贯穿式大案例教学法(一)团队学习法团队学习法由美国教育家拉里•麦克森(Larry Michaelsen)教授提出。

[2]团队学习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旁引导辅助,团队成员不断对话和交流,激发团队智慧,发挥团队的最大效益。

[3]简而言之,团队学习法既注重团队整体效益,又关注团队成基金课题: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21A040);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现代产业学院的课程教学资源可视化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装配式建筑现代产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3JGA330)。

基于团队学习法的贯穿式大案例教学法在BIM课程中的应用探索文/封声凤 张丽娟随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BIM技术的建筑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针对BIM课程教学的研究一直是土建类专业院校高度关注度的课题。

因此,本文在分析团队学习法(TBL)和贯穿式大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团队学习法的贯穿式大案例BIM课程教学法,并根据某高校实践反馈检验了该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将真实的案例运用到教学当中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 激发学生兴趣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传递生动、鲜活的事例,从而使学生更加感兴趣。

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

2.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3. 增强学生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敏锐性和探索精神,从而提高他们走向职场、去实践的能力。

同时,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如何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真实情况,认识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也可以提高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实践能力,增加对于未来职场的适应性。

1. 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师应该选择与所教授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案例,并在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确保案例能够有效地传达所需的知识。

2. 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邀请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借助技术手段支持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PPT、网站、实物模型等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案例,有效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直观的案例运用、鲜活的教学材料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熟悉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3)通过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设计概述1.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2.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素3. 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表达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第三章: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 建筑设计的方法概述2. 建筑设计的表现技巧3.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第四章: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1. 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2. 建筑设计标准的作用和意义3. 建筑设计规范的适用与遵守第五章:建筑设计的评价与反馈1. 建筑设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建筑设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3. 建筑设计评价的反馈与改进三、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2. 案例素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3. 设计软件:AutoCAD、SketchUp等4.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设计实验室等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如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美观性等;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和过程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建筑设计项目;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鼓励学生开展设计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建筑设备与识图

建筑设备与识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意识让学生在 工作中学习,针对性地采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 式,在课程教学途径上寓‚工‛于‚学‛,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把 理论教学、现场参观、演示实验、模拟仿真演示、实际操作和为一体, 穿插进行,把课堂教学与实习操作地点一体化。使用工学交替、任务 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工作实境,经受实际工作的 锻炼,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 时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工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提升基本素 质的目的。在教学中,弱化理论,职业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完 成工作任务必需和够用为尺度;要强化应用,强调专业针对性和实用 性,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一个较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平台。
《建筑设备与识图》
课程教学设计整体介绍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 网络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队伍 实践条件
教学效果
课程的特色及政策支持
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单项职业能力培养阶段单项职业
能力培养课程之一,是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 课程。
施工图识读案例教学流程
序号 1 2 3 4 形式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 实践操作 理论教学 主导实 施 教师 教师 学生 教师 内容 引入施工图、案例展开,案例建筑功能分析 理论教学点授课 实物参观、观摩、操作训练 施工图构成和识读方法简介
下图为建筑工程等专业在建筑设备课程任务中给排水识图项目工学结合形式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蔚雯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11期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为什么要实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情景仿真法,是当代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及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在多种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在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居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培养方面居第三位。

而现在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级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案例教学的目的、优势和意义案例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一种,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不仅有理论,还有经验。

它们之间的桥梁就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及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的教学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灌输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而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并运用概念,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以促使自己的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方式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第47卷第13期・194・2 0 2 1年7月Vvi. 27 Nv. 63Jui. 2221DOI :10.13719/j. chkb 1009-6825.2021.13.069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践顾晓洁张宇华(平顶山学院旅游与规划学院,河南平顶山477000 )摘要:建筑设计基础是学习建筑设计的入门课程,是学生建立全面建筑观的重要一环。

针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现存问题,尝试选取别墅作为教学案例,贯穿整体课程多个知识点的教学中,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建筑设计基础,别墅中图分类号:G6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 (2021 )1-0194-021建筑设计基础概述建筑设计基础是我校城乡规划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建筑物、建筑组成部分以及建 筑环境的内涵,正确认识建筑空间设计的操作过程;让学生 学会建筑空间的分析方法,初步具备独立解决建筑方案及空间设计基本问题的能力。

本门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 学生通过先导课程具备一定手绘基础与空间想象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初学这个专业的非艺术生学生对设计具有极高兴趣 培养设计能力 兴趣是先导 如果在课程讲 授过程中能够穿插实际案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引导初学者全面认知建筑相关知识内容,起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及实施动因2.6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从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衍变而来,案例教学法打破长久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 重心放在以学生为主,激活学生创造力上[1]。

而贯穿式案 例教学法是选用一个案例贯穿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案例教 学方法[0]。

在建筑设计基础实际教学中,选用一个设计类型案例先贯穿建筑物、建筑组成部分及设计构思的理论知 识点串讲,再拟定相同的建筑类型设计贯穿建筑作品分析和九宫格空间操作实操训练。

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

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

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引言:艺术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积极的效果。

本文将着重探讨艺术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方面的应用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从实践案例出发,通过教师和学生探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情境感强: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景再现,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索,使其对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3. 学生参与度高: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多元化思维: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复杂多样的案例,促使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案例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

1. 培养创新思维: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艺术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在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尝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 提升实践能力:艺术设计教学强调实践操作,而案例教学法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艺术创作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3. 培养审美意识:艺术设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而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引入不同的艺术设计案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的魅力并进行审美评价。

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能够加深对艺术风格、构图、颜色运用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运用在多个层面,以下将从案例选择、案例引入、案例分析和案例评价四个方面来介绍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之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案例。

案例应具备代表性、真实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代表性意味着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和情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够代表所学知识的典型应用。

真实性意味着案例应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工作或研究场景,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具体性意味着案例应具体而明确,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细节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操作性意味着案例应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

案例引入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引入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学生的思考。

案例引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故事讲述、视频展示、图片呈现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将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和情境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在引入案例的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案例,分析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分析案例,理清案例的结构、逻辑和要点,找出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和关键因素,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分析可以采用小组研讨、班级讨论和个人思考等形式。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1. 引言1.1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此外,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真实的社会情况,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的需要。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养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与特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其特点包括:1. 真实性: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通常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或问题,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2. 综合性:案例教学法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或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在多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综合素养。

3. 启发性: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4. 互动性: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5. 实践性: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2.2 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发展案例教学法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

在当时,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育家们开始尝试引入案例教学法。

最早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是哈佛大学的法学院,他们将真实的法律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法律原理。

PBL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研究

PBL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研究

PBL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结合应用研究[摘要] 本文从研究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的概念、发展与应用现状开始,进一步研究了两者的特点,指出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应用,最后总结了两者结合的优点与不足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结合应用VisualFoxPro1. PBL教学法应用研究1.1 概念、发展与应用现状PBL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

1966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制定了一个新的教学计划——“三年规划”。

该“三年规划”标志着PBL的诞生。

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 在实施过程中所包含的基本环节有: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的问题、后续行动、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等。

问题、问题表征、问题解决,这些都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或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当中“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

1.1.1 PBL教学法发展与现状PBL诞生后,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

此外,PBL也从当初的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从培养研究生的领域走向中小学及大学教育领域。

目前,一份调查表明,北美130所(全美125所大学中的118所、加拿大16所大学中的12所)医学院校引入了或准备引入PBL教学法的占所调查院校的86.2%,占北美所有院校的79.4%,PBL教学法在北美开展已经很普遍。

港台地区和大陆内地的PBL教学法开展还不普遍。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医学院是在大学3年级进入临床阶段开始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台湾辅仁大学医学系采取在大学3年级依器官系统为基础的PBL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行于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中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通过将学习者置于案例情境中,来促进学习者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案例分析来实现教育和培训目标的教育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情境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中的真实情境。

学生被分配到这个情境,以便他们可以像实际情境中一样思考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在本教育方法中,教练员或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程。

1.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求学习者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习者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增强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案例教学法涉及分析、解释和应用现实案例的能力,这对于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发展非常有益。

通过分析案例,学习者可以培养出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法,学习者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加以应用。

学习者要用实践来验证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思考他们所面对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融合。

1.选择一个贴近实际的案例选择贴近学习者实际的案例很重要,这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习者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

2.鼓励学习者分析、讨论经过带有挑战性的案例分析后,教师可以鼓励学习者讨论、分析,让学习者参与到案例的解决过程中。

学习者的讨论和参与可以激发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同时还可以通过集体智慧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3.提供反馈及时提供反馈是案例教学法中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反馈学习者能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成功,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且得到提高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案例学造价教学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学造价教学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吴翠翠(1982—),女,汉族,江西九江人,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工程造价。

吴翠翠(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九江,332000)案例学造价教学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摘要:文章分析了案例学造价教学法的优势,包括有利于校企结合、优化教学设计;论述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的现状,包括课程信息量过大、学科综合性强、政策性较强;阐述了案例学造价教学法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要点(选取符合实际工程造价所需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满足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改变教学方式,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将工程造价编制工作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案例)。

关键词:造价教学法;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344(2019)01-0161-02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在建筑工程管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与掌握建筑工程造价工作所需的一些基本计算技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促进学生更好地从事与建筑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提升学生的专业业务能力[1]。

因此,我们可以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当作是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的先决条件,而使用案例学造价教学法进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案例学造价教学法的优势1.1有利于校企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最好的手段就是学校帮助学生构建专业且丰富的理论知识课堂,这对提升学生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学习有着极大的裨益[2]。

我国很多学校在进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这种传统的单纯性理论知识教学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能够得到真正实践操作的机会。

因此,很多学校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纷纷开始与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以及一些从事工程造价的专业机构进行合作。

通过这种合作,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学生则可以深入体验企业中的实际案例并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学到的知识切实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入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现实性,可以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学科领域的问题。

通过引入案例,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

2.分析案例:在学生熟悉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从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原因。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讨论案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意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讨论中可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入探讨问题。

4.解决案例:在学生对案例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和讨论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评估解决方案的风险和效果。

学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解决方案,直到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获得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它能够使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乡村建设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乡村建设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乡村建设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摘要: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由于农村位置偏僻袁交通不便等,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信息等方面,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如何缩少城乡差距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乡村建设案例教学;建筑设计课程;应用引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建筑学专业会产生重要影响。

由此,在建筑设计课程培养计划与设计任务制定中,应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与理解,考虑当地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建筑等的保护与传承,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元素特色的挖掘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关联性以及设计内容可实施性等专业能力,培育新一代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

1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1资金投入与供给不平衡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投入资金下限文件,在此基础上才能较好地支撑乡村建设,虽然乡村资金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政府投入,二是人民自发投入,三是相关项目建设资金,但是大部分乡村建设资金主要是政府财政的投入,而其他两者贡献甚少,市场上有很多充裕的资金都不能有效利用,未认识到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的重要作用。

造成很多乡村在建设资金上周转不灵,不能顺利开展相关的建设和规划,同时建设中资金使用,是否造成资金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同时,政府对乡村建设的过多投入,会导致其他方面投入的减少,对当地的发展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1.2缺乏设计理念导向性以成果为导向的建筑设计课程强调形体与功能的重要性,往往忽视贯穿始终的设计理念的提出。

我国某些建筑技术已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但仍较少出现一流建筑设计师,原因之一就在于培养过程中忽略了对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人文气息和理念贯彻等方面的关注。

对于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乡村建筑,其设计理念与以往城市建筑必不相同。

如何根据当地地域特征、气候特征与文化特征提出该地区独有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

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将实际工程案例引入课堂,精典案例的分析,可以重现当时的情景、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行动。

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导,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本课程浓厚的兴趣。

(2)“立体化”教学法基本概念、设计理论以课堂讲述为主,配以教具和施工图纸,使学生达到“重实用”;对难以理解的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或工程照片等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录象,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工地。

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以该项目为工作任务,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4)分组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对教师下达的任务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上,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创造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环境氛围。

比如:团队化的实训组织:将课程设计的任务分成小组,各有各的角色和任务,完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设计(5)对比分析学习法把正确与错误的两种情况加以比较,做出正确的评价,对错误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纠正。

教学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

(1)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通过课程设计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达到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3)专、兼职教师相结合进行教学,比如,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教学。

二、教学手段1、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

搭建房子主题课程设计

搭建房子主题课程设计

搭建房子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房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掌握相关建筑术语。

2. 学生能够描述房子的搭建过程,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运用几何图形和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房子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参与房子的搭建活动。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房子设计的绘制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建筑设计和房子搭建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耐心和毅力。

3.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建筑工人辛勤劳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包容和理解,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以搭建房子为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分享,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房子的基本结构:介绍房子由屋顶、墙壁、门窗、地基等部分组成,结合教材中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建筑材料:学习不同建筑材料(如木材、砖块、钢筋等)的特性、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各种材料的可持续性。

3. 几何图形与测量:运用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进行房子设计,学习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与数学教材中的几何知识相结合。

4. 搭建房子过程:详细讲解房子搭建的步骤,包括设计、选材、施工等,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搭建过程。

5. 小组合作与沟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房子设计、搭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10月第10卷/第10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 OU RNAL OF HE BE I N ORMA L UNI VERS ITY /Edu cational Scien ce Edition /Oct.2008Vol.10No.10收稿日期:2008 07 05作者简介:李世芬(1963 ),女,河北衡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形态与有机建筑、地域文化与住居形态、建筑教育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转换与应用李世芬,丁晓博(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摘 要:案例教学法具有生动、直观、密切联系实际等特点。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建筑学,从教学理念、内容、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转换应用,并结合实际提出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步骤与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建筑教育;创造性;师生互动;多元评价中图分类号:G 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13X(2008)10 0124 03一、案例教学法简述(一)案例教学法溯源 案例教学法[1](Case T eaching M ethod .CT M )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学习来培养技能的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 启发式问答 。

现代案例教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教师结合相关理论,举出医学或法学实例,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918年,人们正式把这种教学称为 案例教学 。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在哈佛的成功运用而被世人瞩目,已成为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引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管理等学科,近年来,很多理工科专业也在教学中使用了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1.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交往与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案例教学围绕具体案例进行,课前师生准备,课中共同讨论分析。

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不断交往与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师师、生生交往与对话的过程,这种交往与对话建立在平等、开放、民主的基础上,教师是引导者,也是提问者和讨论者,师生在相互对话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性。

2.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传统讲述式教学关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多寡而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核心。

在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寻找相关资料信息,这一自学过程中,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学习策略;在小组和班级讨论中,不同观点启发学生更好解决问题的思路,组际的合作和竞争又使学生得到与人交往合作的技巧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以及面对困难不屈的精神[2]。

案例教学法要求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认知策略、态度以及智慧技能,其教学目标具有包容性、科学性,最终追求学生全面发展。

3.教学评价:多元化与综合性[3]传统教学多数强调量化评价和答案的唯一性,难以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案例教学法则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新颖而独特的观点受到老师的欢迎和赞赏。

这种评价倾向使学生敢于大胆思辨,不同观点的呈现是智慧的汇集,是创造性和个性的生动展现。

案例教学评价方式也由单一的考试转向重视过程的综合评价,评价方式更为灵活,评价内容更丰富,评价标准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二、案例教学在建筑教育中的转换进入21世纪,各学科呈现出不断开放并相互交叉的趋势,建筑学在传统内容上的变化和拓展,已从多方位、多层次影响着建筑教育[4],更新建筑教育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已是势在必行。

建筑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对未来的适应性、创造性与参与性,以往偏重 技能型 的教育正在转向素质型教育,以培养适应建筑学科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与建筑教育的目标改革相一致的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亚历山大 佐尼斯在 重塑建筑教育 一文中将建筑教育和医学教育进行类比,提出建筑教育应借鉴医学教育的方法(案例教学法)[5]。

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和培养学生能力、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和建筑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在建筑教育中的转换应首先从观念着手。

(一)改革传统教学,启迪创造性思维建立开放性的建筑教育体系是建筑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不能禁锢于个人思考的封闭系统,也不能局限于教师/学生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方式。

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讲台的主体是学生,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基础上的探讨,可以各抒己见,通过对案例的评论甚至是争论,使创造群体产生合力效应和互补效应。

(二)多元拓展,由单向思维向展开思维转化学生从建筑案例分析到自身建筑创作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途径的过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寻求对设计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6]。

案例的多样性决定了针对同一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学生以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为主要依据对这些解决方案加以权衡和整合,这个 展开 整合 [7]的思考模式可以使其尽可能扩展对设计问题认识的广度,去发现和认识那些潜在的约束,突破 就问题论问题 的单向思维的局限性,继而从本质上开阔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对设计问题的独特解读。

(三)多学科综合,强化建筑学与相关学科联系建筑脱离不了其存在的时间、空间,设计与建造方式又与所处时代的技术条件密切联系,当代生态与可持续发展观、非线性理论、地域建筑与有机建筑等理论给建筑创作带来了全新的观念,新技术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式,而在有限的教学计划课时内,教师不可能全面地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

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每一个建筑案例都是一个框架,它包含了与此相关的背景资料,建筑规范、建筑理论、建筑技术甚至建筑师的设计思想及相关评论等都在这个框架中得以贯彻。

这样,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与案例相关的多种多样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基于建筑案例的知识集群。

建筑案例图示的直观性又可以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会构思和表达方法,将想象物化为建筑创作的语言。

此外,建筑案例的真实性大大缩短了建筑设计课堂与工程实践的距离,在案例教学中,除功能、空间、形式等传统的分析内容,建筑结构、材料、设备、节能等技术因素也是重要的内容,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讲解,学生就会在设计中做出相应的考虑,这有助于学生在设计中联系生产实践,建立起多专业协作的整体设计观。

三、案例教学在建筑设计课上的组织与实施(一)选题阶段 案例准备1.设计命题由 功能类型 向 空间类型 转变近年来,我们将建筑空间类型学、行为类型学的概念引入到建筑设计教学中。

因为同一空间类型有其自身规律,学生掌握了一种空间类型基本特征、转换规律、流线处理等特点及设计手法,可以举一反三,适应不同建筑设计及其发展的需要[3]。

每一个命题就是一个案例,教学研讨是案例的编写与选择的过程,教学研讨的成员不仅包括教授本门设计的教师,还包括以该命题为研究方向的教师或建筑设计工作者、成员共同讨论和修改命题内容,对教学和设计进度进行整体规划。

此阶段,任课教师应掌握设计命题各方面的信息,对该命题进行多角度分析,以避免传统建筑设计教学中以教师意志代替学生思维的弊端。

2.真题教学与命题更新在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当中,设计命题宜选取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真实素材(真题)。

与虚拟题目相比,真题具有更多的现场感、约束性和刺激性。

同时,每个学期设计命题及时更新,可以将新出现的类型、技术、材料等建筑相关因素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反映到教学当中,同时引入了社会、观念等不同层面的取向。

(二)设计前期 重视体验1.场地踏勘好的建筑是由所在场地中生长出来的,并且与使用者的行为联系密切。

只有当设计构思是建立在对使用者的周密观察和深刻思考的前提下,创新性思维才会显得更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使用大连地区的真实地形,并强调场地踏勘,现场体验并记录场地特征、人流与交通、现存的拟保留的建筑,然后加以归纳分析。

对于历史地段,还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其发展沿革的历史和人文背景。

在对信息分析、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独特的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制作场地模型,通过工作模型推敲方案的体块、空间、材料等组合方法使空间思维更具体化,为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感性素材。

2.实例调研传统建筑教育受西方理性传统的影响,建筑体验很少被列入建筑教育的内容,久而导致学生执着于概念和工具而放弃了对建筑主体的洞察[9]。

案例教学注重对真实建筑情境的体验,让学生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去观察和感受建筑环境,形成直接而独特的认识。

根据不同的设计题目,我们组织学生到相同类型或相似空间特征的建筑中调研,使学生获得与设计题目联系密切的建筑功能、空间、流线等感性认识;通过收集使用者对建筑及其环境的评价信息并与原初目标作比较,修正设计构思,为创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三)设计过程 讨论与交流1.建筑案例类比分析收集信息是创作初期最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里既包括前125述有关场地的信息,建筑使用者的信息、建筑规范等,还包括对设计构思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建筑案例。

学生在设计初期收集这类信息时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此时教师作适当引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布置命题后的2周内,我们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任课教师或执业建筑师进行建筑案例的类比分析,从建筑案例的背景资料、构思来源、功能、内部与外部空间、建筑形式、构造、材料等方面作较全面的解析,并配以分析图示,与设计命题进行多角度的类比。

集中授课选取的建筑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难度适中,信息丰富,通过类比分析,可以将建筑设计中常规性、体现共性的基础信息传授给学生,教师对建筑案例分析的角度和方法也给学生课下收集和分析案例提供参照。

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调研报告和二三个建筑案例的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初步构思,绘制方案草图或制作工作模型。

2.小组讨论与集体评图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师在这两个环节要与学生保持交流,并予以指导。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共同制作场地模型,课堂上组织小组成员对基地信息和建筑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其提出的设计构思,提倡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制作工作模型、使用计算机模型或图示表达等。

在讨论阶段,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平等地参与讨论,以启发式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尽量避免给出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重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方面要注意保证讨论的范围不偏离主线,使不同的观点和设计构思尽情表达。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把案例教学和集体评图结合起来。

如同专业两个班级60位同学和6位老师共同进行建筑案例和设计构思的讨论,并且根据设计内容和进度邀请执业建筑师参与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