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合集下载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析论文《酒店服务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析论文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而言,主要研究酒店客人消费心理、员工心理、企业管理心理,以便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本文首先概述了《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阐述了开设该学科的必要性,通过对该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揭示了该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该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措施。

一、《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不仅注重描述心理现象,而且注重解释说明心理现象,从而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指导人们的行为。

酒店服务心理学则是以研究酒店消费活动中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规范为主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分为酒店宾客、酒店服务人员、酒店管理人员等三类,以便帮助酒店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为顾客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

酒店服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客人消费心理、员工心理、企业管理心理三个方面。

其一,酒店服务人员要根据顾客对服务的心理需求,以酒店服务的特性为出发点,尽可能的为顾客创造优质服务。

其二,一流的服务源自一流的员工;现代酒店管理要坚持以员工尊严、员工追求、员工发展、员工情感为出发点,尽可能的降低酒店的运营成本,提高酒店经营效益,因为要对员工心理进行研究,达成并维持酒店与员工和谐、融洽的关系。

其三,对于酒店管理层而言,了解管理心理有助于对员工的组织和对顾客需求的分析,有助于维持酒店的长久发展。

二、开设《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首先,有助于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正确地把握顾客心理是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前提,学习酒店服务心理学,有助于服务人员正确把握顾客的消费心理,为顾客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还可以帮助服务人员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以及面对矛盾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不对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焦红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焦红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基于“课程思政”视角焦红发布时间:2023-05-29T03:03:05.34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期作者:焦红[导读] 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然后针对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

最后,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证明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财经商贸类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11摘要: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然后针对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

最后,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证明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财经商贸类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引言:《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作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一门技能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领域的不断变革和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的提出,《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概念“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指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通过课程教学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在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对会计实践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社会和国家会计工作领域发展的关注和认同。

二、《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的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记忆,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探索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也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模拟实验、实际应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

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和分析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应通过各类数学竞赛、课外拓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数学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探析俄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探析俄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探析俄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视听说课程是在俄语听力、视听和口语课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专业技能课程。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与俄罗斯贸易交往更加频繁,对俄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也逐年提高,俄语视听说课程作为培养俄语专门人才听说技能的主干课程之一,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直观画面和情景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模拟情景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俄罗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一、对俄语视听说课程整合的认识听说能力的培养没能体现出统一性和多面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

过去俄语口语、俄语听力和俄语视听作为三门课程由三名不同的教师授课,听力在语音室上,口语在普通教室上、视听在多媒体教室上,每门课教师各自持单独的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计划表和教材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隔断了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联系。

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正确处理视听说三者的结合、注重“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以及促进文化认知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视听说课程改革的的实施措施应用俄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纯语言的训练或交际技能的训练。

语言不通是两国人民交往的最大障碍,但是光懂得语言还不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输入和文化输入主要依靠教材、课堂和教师的传授。

因此,对应用俄语专业在这些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视听说课程改革前授课形式改革前,听力课教学是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 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生词、短语、句子,反复的听几遍以后,翻译听过的内容,教师纠错,在课堂上学生如同机器一样,被动的接受所听信息,往往听的又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材料。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它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改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和调整。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析。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的多是对文字、语言的传授和理解,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感、审美情趣、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情感、体验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诗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体验古代文学作品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组织一些文学阅读活动、语文写作比赛等,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与传统教学的一大不同之处。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课文的讲解和理解,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阅读活动、设立阅读角、鼓励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或文学作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懂文章的情感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编写自己的作文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的熏陶,促使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也更加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而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究和发现。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现代化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制药、生物化工、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本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

经过教师团队的多次研讨和探讨,本课程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添加了大量的实验教学环节,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案例式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核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切实接近实际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能够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案例设计本课程采用了多种与生物分离工程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

如通过实验设计来研究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了解抗体的制备工艺、探索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原理等。

通过有趣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对生物分离工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掌握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设计思路生物分离工程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质,实验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

本课程增加了多个实验环节,如酵母发酵实验、蛋白质纯化实验、薄层色谱实验等。

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购买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实验教学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实验内容的实用性,重视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应该注意实验过程的安全,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制定更加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了当下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探索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1. 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强调任务型教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所学知识。

3. 综合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升。

1. 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解答等方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 采用任务型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可以利用课外阅读、多媒体资源等方式,设置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地学习、实践。

2. 注重多元化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

可以通过作业、实践活动、作品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3. 注重实践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

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

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一、中药学教学现状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中药鉴定学等。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中药学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中药学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

传统中药学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实验操作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于教学效率低、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中药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优秀的教学团队和实验室设备不足,也是中药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意识有一定的影响。

当前中药学教学存在内容繁杂、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大、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如何进行中药学教学改革,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二、中药学教学改革探索针对中药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1. 新教学模式的引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的不断拓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

倒置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中药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倒置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课程等途径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操作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在中药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中药学的知识点和实验操作,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实验室教学的强化中药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实践操作,因此实验室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和完善,配备专业的实验室教学团队,开设各类实践课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丰富教学资源的建设中药学教学需要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文献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是迎合技术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关键要素,也是当
前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面对教学改革的需求,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改革一方
面推行了新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创新了新的教学方法,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更具
有时代特征。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大学计算机基础已形成以主流计算机技术为主,包括多核处理、分布式操作系统、云计算、数据库管理、网络编程以及移动应用等。

它针对传统的计算机
基础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涵盖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学生具备未
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其次,改革过程中也大胆融入新一代计算机技术,比如:面向对象编程、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移动应用以及大数据等,以充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满足他们对新科技
的迫切需求。

此外,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实践教学法,包括实践环节的建立,重视学生的实践学习,实践项目的开展以及实验室的布置。

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从而吸取工作的经验,加深
理论知识的应用。

最后,通过加强教学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围绕教学目标,提出教学改革,提升教师
素质,强化教学准备,促进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教学活动等等,从而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取得颇为可观的成效。

总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做出艰难抉择的不易过程,为实现信息社会
对高校的要求,必须以创新的课程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
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未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探析摘要: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均较为落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根据现实情况调整课程设置,改变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探索校内外导师制、多媒体、网络开放互动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推进进教学方式改革,促使设计教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46-02我国已经过多年的高校教育,也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国内教育现状仍是不容乐观。

很多高等院校的专业和基础课程安排已经沿用了多年也未加以变动,这些课程大都是在专业开设之初从国外直接引入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的课程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课程甚至已被弃用,但我们还在按照这些老的教条内容来进行所谓的现代教育,由此可见中国近年来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是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因此,课程和教学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

对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观点阐述如下。

一、设置需要进行调整课程调整牵涉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重设置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基础课都是作为必修课来开设的。

这些必须掌握的技术性知识或技巧性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来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需要削减课程的数量,增加选修课的门数。

由于学生生源情况复杂,既有文科背景又有理科背景的学生,基础也均不相同,因此在大学阶段如果安排太多必修课,即学生接受完全相同的课程教育,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像批量生产的产品一样千人一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单一,没有个体的想法和创意,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多数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选择缩小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这样的做法对社会没有太大的意义,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害而无益的。

因此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多元化发展,减少必修课程,加大选修课的开设力度,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选课,以弥补自己相对较弱的课程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的教学改革。

在涉及背景介绍、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在分别从ISEC概述、教学改革现状分析、教学改革挑战、教学改革策略探讨和教学改革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并展望未来。

文章旨在为ISEC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推动跨国本科学术互认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评价,发展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引言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是一种新型的跨国合作教育项目,旨在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尝试开设ISEC课程,以满足学生跨文化学习和就业需求。

随着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的逐渐普及,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如何有效地开展ISEC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效,成为众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从ISEC课程的概述和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制定的策略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旨在为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的教学改革,旨在揭示当前教学改革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通过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分析整理出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研究ISEC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成果,总结出其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黑板教学和单一的讲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需求。

因此,以案例为教学方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流行方式。

本文就“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探析。

一、案例式教学法的定义及优势案例式教学法是基于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境案例,配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决策等因素,突出学生主导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1. 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通过案例式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拓展思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训练分析和解释现象的本领。

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式教学法可以提供一个切实而真实的情境,塑造鲜活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仅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通过自我实践、积极参与等方式,增强自信心,并具备持续关注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可以通过小组形式的交流合作,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思维启迪,从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合理谈判,提高社交能力和沟通效果。

1. 结合实际情境和现实问题,互动性强“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属于生命科学类的高难度课程。

通过案例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生物分离技术中实际应用案例设计课堂学习,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引入生物分离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学生在观看实际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工程操作步骤、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增加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使得学生在欣赏案例的同时,深刻理解案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有效强化“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和讨论,互帮互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案例以及问题,然后分配学生进入小组,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实施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同时,可以鼓励小组内成员依据自身的特长,进行分配协作,形成互补效应,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生物分离工程是化学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利用生物技朧对生物体内部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在生物医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为切入点,探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与优势案例式教学是一种远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通过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案例式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加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素质。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学科,课程内容包含了生物分离的原理、方法、设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食品及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针对这一学科特点,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1. 选择生物分离工程的经典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生物分离工程领域的典型案例,如蛋白质纯化、药物分离、酶工程等,设计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蛋白质分离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了解不同的分离方法和技术,并讨论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 引入真实的生产案例。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医药和食品工业有很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分析解决方案。

比如可以选择某一种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分离纯化技术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技术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探析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探析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深化,初中学校课程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校课程建设如何探索和发展?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校课程建设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而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学校课程建设应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使其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

初中学校课程建设应当将课程内容与学科实践相结合,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和情境化教学。

通过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团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引导者,通过课堂引导和教学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校课程建设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拓展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初中学校课程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教学活 动的资源之一 。我们要 以课 程标 准为依据 , 对教材进行
细致 的研究 , 结合本地 的实 际情况 和学生 的实 际需要 , 灵活 、 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 材不只是 传递 知识 信息的载体 , 更重要的 功 能是 学生进行 学习活动所凭 借 的话题 、 范例 , 习教材不仅 学 仅是掌握教材 的内容 , 更重要 的是 由此获得学 习的方法和能力 的提升 。 二是要有新 的教师观 。 师要 由单纯 的知识传授者转 教
技 术 与 市 场

膏 珊 褒
思 想 政 治 课 程 的教 学 改革 探 析
任 加云
广元 市利 州 区嘉陵 一 中 四川 广元 6 8 0 20 0
摘 要 :思 想政 治 新 课 程 改革 , 以课 程 改 革 为 切 入 点 的 全 面改 革 , 总 目标 是 要 构 建 符 合 素 质 教 育要 求 的 新 课 程 体 是 其
学校仅5 ; 所 规模非有效 的学 校6 , 所 占所有 学校的一半。 中最 其
用效率 不高 , 另外 有一所 学校学 生人数 少, 造成D A 是 E 无效单
元 较多的一个主要原 因。所 以增加招生数量 , 多地加强 与企 更 事业 单位 的合作 ( 走工学 结合的道路 ) , 是高 职院校提 高办学效

地 、 质 性 地推 进 新 课 程 的 教 学 实施 。 实
关 键 词 : 想政 治课 程 思
教 学 改 革 更 新理 念
创 设 教 学 目标
教 学 回 归 实 践 互 动教 学
d i1 . 6 /i n10 - 8 5 . 0 . .8 o 03 9js . 6 5 42 90 0 4 : 9 .s 0 0 7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制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生物分离工程理论复杂,实验操作繁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较为普遍。

因此,本文针对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现状的问题1.课程理论难度大生物分离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体系极为复杂,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同时其相关的实验操作严谨精细,大多基于大型设备和高端仪器的操作,而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之前就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难以充分理解课程知识和相关原理,课程效果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2.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包括蛋白质纯化、基因工程、发酵生产等多个方面,涵盖面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存在迷茫现象。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进行操作,存在的误操作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严重影响实际生产应用。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理论体系极为复杂,而且实验流程和操作繁琐,这对于萌生对该技术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

案例式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设计课程案例针对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实际应用需求,通过整理相关企业经典案例,将实际工程问题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案例,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掌握更加系统化、全面化,更协同的高质量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在各个课堂案例中的解析,集中学生的思想和经验,使案例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

2.案例请专业人士在案例式教学法中,专业人士的参与不仅可以为学生清晰生物工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思路,还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市场方案,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工程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探析“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门涉及生物分离技术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分离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

针对这门课程的特点,可以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讨。

在“生物分离工程”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来解决生物分离技术中的问题。

可以通过分析某个具体的生物分离项目,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具体操作步骤,引导学生思考该项目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通过案例的引导,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对于“生物分离工程”这门技术性课程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只有理解了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进行实践操作。

案例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益。

案例式教学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具体实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式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施案例式教学方法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确保案例的内容与课程的学习目标相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师也需要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摘要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国际间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型教育体系。

本文通过对ISEC教学中涉及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及教师指导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ISEC对于本科教育改革带来的意义。

介绍高等教育全球化是当今教育领域最为热门的议题之一。

国际化课程设计一直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作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一种合作与交流方式,ISEC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化课程体系。

ISEC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及教师指导等方面的实践,对于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ISEC国际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ISEC课程体系是由众多知名高校国际合作及跨国企业组成的教育体系。

这些成员机构拥有丰富的国际资源,提供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教育课程。

ISEC课程体系不仅包括基础课程,还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非学术性课程。

通过本科生的交换和学习,ISEC实现了承认和学术互通的课程。

ISEC教学模式的探析ISEC教学模式是一种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模式。

学生通过在线授课获取课程信息,课程信息涵盖全球范围内的内容和多语种讲解。

教师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在线讲座、网络直播、课件、在线讨论等,与学生进行互动。

ISEC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与传统教育相同的质量,同时节约教育资源。

ISEC课程设计的探析ISEC课程设计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灵活性。

ISEC课程体系中涵盖了包括教学内容、形式、方式和时间等内容的课程设计。

ISEC课程设计不仅注重学术性,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职业规划。

课程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ISEC教师指导的探析ISEC教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同时还需要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

ISEC教师指导需要具备高度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教学素质,同时还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结论ISEC教学改革是一种新型的教育体系,它在推动本科生国际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改革探析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以及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对外交流与合作频繁发生,对第二外语掌握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而高校第二外语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面临着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

1、教学目标的调整第二外语教学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第二外语教育追求“精通听、说、读、写”,注重语法知识的掌握。

但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对于第二外语教育的要求从语言知识掌握逐渐转变为语言能力的应用。

目前,很多企业与多国企业的合作需要懂外语和曾在国外学过东西的人才。

因此,第二外语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完成职业技能时能够灵活应用爱学语言。

2、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模式的传统模式多为老师授课,学生抄笔记,做练习。

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现代教学中,翻转课堂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担任辅导作用。

学生在培训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研究外语,掌握第二语言及在其能力的早期开发上有较卓越的成效。

3、选材的灵活性高校对第二外语教师团队的要求更高了,对第二外语教学的选材要灵活多样。

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教材,成为新时代第二外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外语课程的教学材料的选用也应该遵守有关规定,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特点,选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教材。

4、加强语言测评和实践能力测试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给学生学习语言测评和实践的机会。

语言测评是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测试评估学生的外语水平,帮助学生评估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改善教学质量。

而实践考试是评估学生实际应用相关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总之,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改革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从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模式创新、选材灵活性和加强语言测评与实践能力测试四个方面入手,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第二外语,满足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探析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探析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探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日渐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发展成了第一要务,这就对国民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个时代,教育界的专家们强烈呼吁,课程教学必须改革。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级各类有关课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真可谓门类繁多、百花争鸣。

下面我就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模式教师新课改对中小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为主体,变课堂中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要求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使学生成长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课堂教学环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打造高效课堂、创设一种精品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当下各地中小学迫在眉睫、争先恐后的王牌之举了。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进行结构调整为了能够有效开展课程改革,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大量调控学科的结构,把校本教研划分为常规教研以及教育科研,以便于提高校本教研和教师队伍的水平。

把县域教研和省、市级教研作为动力是常规教研的做法,要求学校积极参与,在实际调研学校教师业务素质之后进行教研活动。

而在另一种教育科研中,研究的应该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使新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生活,并且能够依照实践进行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使教学、生活和学生个性特长得到结合,使各种课程资源得到利用和开发。

为了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应该使布局调整加强,减少校点的分散。

为了使教师紧缺的状况得到缓解,可以分流多余的部分学校的教师,以便调整学科结构。

城边学校以及教师人数较多的城区,可以往其他学校调整,学校领导也可以按照安排进行上课,而学科教师分布不均匀的学校可以互相之间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摘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引导大学生认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演变的规律,研究国际社会中主要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趋势以及动因,研究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调整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变化,以及当代世界热点问题分析。

就我校情况而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作为我校的一门选修课,多年来,课程的体系逐步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本文从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系统层面探讨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及课堂教学手段的改革等相关问题。

二、关键词
改革创新趣味认可度
三、内容
(一)课程开设必要性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现实性、政策性很强的特点,是引导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与方法,把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全貌,充分认
识和把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分析不同社会类型国家及主要世界战略力量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学会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增强爱国意识和国际责任意识,使自己成为符合祖国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在我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该门课的认识度很低,真正了解该门课的学生很少,且学生上该门课的兴趣度与热情度较低,上课与老师的互动较少,以至于课堂氛围不活跃。

(三)课程改革建议与思考
1.教学内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教学内容大概包括八个方面
①当代世界经济:了解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和运行机制,特别是了解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从而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的演变及其规律性,把握当前世界格局的走向。

重点和难点问题: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②当代世界政治:了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的类型、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因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过程,重点把握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

③当代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认识和理解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了解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使学生了解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新变化,以及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战略,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

⑤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政治:全面认识了解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第三世界对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

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苏联的解体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一样是20世纪里震撼整个世界的两件大事。

而世界在20世纪起点和20世纪终点的发展方向中都由于它们而改变,因此了解苏联东欧制度解体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把握未来世界政治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⑦转型中的东欧中亚经济与政治:本章将介绍东欧中亚国家经济转型的进展以及为此所付出的代价,重点分析俄罗斯政治转型的进程,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以及东欧中亚其他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⑧当代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和世界的发展做出的突出的贡献,正确认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全面领会和把握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江泽民同志关于新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思想内容及指导意义。

2.教学模式
本课以课堂讲授为主,兼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有偶尔有课堂
提问,会有案例分析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阐述。

偶有辩论题,考验学生的理解力和合作水平。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①教学方法
可以将教学内容从宏观上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对二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世界主题的总体描述和概括,通过识记、分析、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对“一个变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个初步了解;第二部分是对二战后的各类主权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外交战略的具体描述和概括,通过识记、分析、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对“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世界”有了深入的了解。

再次,从微观上看,每一部分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按模块来组织教学,即将第一部分的内容分解为“知识点的识记模块”、“理论知识的分析应用模块”和“背景资料及国际热点的深化拓展模块”,在讲每一部分前,将每一模块下的内容要点先交代清楚,然后按模块来进行讲解。

②教学手段
情景模拟法。

现在的学生对于书本上和幻灯片中的抽象知识表示不能理解,加上高中时期所学的大部分是囫囵吞枣,死
记硬背,因此让学生有兴趣并且产生主动参与感是教学方法
所要注意的。

情景模拟,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例如八个组。

然后对于课本中提到的场景按章节分为几个内
容,由每组学生轮流参与到情景模拟的编剧,排演中去,又
让同学们学到了知识,更是锻炼了全方位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

此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在由理论走向实
践过程中的合作。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合作,理论就不能传授给学生;没有学生对教师的配合,理论就不能转化为能力,学生就不能把握教学技能。

因此,合作也是为了发展学生技能和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简而言之,就是让同学们以各小组的模式完成布置的各种任务,甚至上课时可以做些适当的游戏加强大家的交往。

●案例教学法。

案例学习在国际关系课中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即使掌握了关于教学的理论,也不一定就能运用其分析现实的国际问题,学生只有在实践课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训练,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历史和现实的国际问题。

即使获取最新的消息,将这个节课向“形势政治课”学习,但是我们不仅仅是政治,是全方面的当今全球信息。

●理论讲授法。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的
课堂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其中的理论知识不易学生自学来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来讲授,因此“理论讲授法”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我们把课程的大概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主题、秩序及各类国家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发展变化的介绍和描述,即“过程”的展示,二是对上述过程产生原因、动力、特点、问题
等的总结和思考,即“规律”的揭示,就其性质来说,在上
述两部分中,均贯穿着理论的阐释,尤其是第二部分,加上
课程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对这些理论进行明晰的讲
解和阐述是完全必要的。

4.课程作业与考核方式
由于本学科属于选修课程,一味的进行试卷考试也会让同学们对于此门学科处于应付的状态,可以根据之前所提议的教学模式中的情景模拟法作为平时成绩或期中考核成绩。

平日里的作业可以采取今年所用的各小组制作PPT模式,也可以采用编制小报模式。

私以为一门课程,不仅仅只是课程上面要求教授的内容,更多的是让同学们能在学习中体验到不同的知识面并培养自己的能力,学业不仅仅只是学习知识的体现,这也是学校开设选修课的原因。

同学之所以选择这门课,是因为对这门课有一定的兴趣,较低的考试门槛也是同学的考虑兴趣之一。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灵活的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锻炼学生,相信这门课在东方学院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