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学科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学科发展前景
一、成就:令人欣喜
中国药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医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张春颖教授
介绍,随着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开发水平的提高,使发展享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新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的能力显著增强,并取得一定的成绩。2006年我国申报的101
种生物制品中,有92种生物制品属于国内申报,只有9种为进口申报品种。申报的生物制
品仍以剂型改造及结构改造为主,并凸显融合抗体及抗体人源化的趋势。
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药科大学校长助理程卯生教授谈到,
2006年我国药物化学领域涌现出许多新成果,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究进展顺利,
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化学信息学等交叉新学科发展迅速。“十五”期间,针对威胁我
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成功研制开发了一批创新药物,如丁苯酞、丹参多酚酸盐、心肌肽素、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治疗艾滋病的唐草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药物。
2006年药剂学科仍然是高速发展的一年,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更受人关注,并正在成为开发的重点之一。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张强教授
指出,在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中,某些新兴领域(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药物的给药系统等
)
的研究发展较快,成为2006年的亮点(如胰岛素吸入剂被批准上市);透皮给药系统也迎来了研究开发的高潮。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制剂新技术,如口服缓控释技术、吸入给药技术、长效微球的控释技术、微型乳剂的制备及稳定化、脂质体技术和靶向给药等,也获得重要的进展。
在抗生素方面,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
研究所蔡年生教授说,近年来由于建立了国家微生物药物筛选中心、微生物药物研究工程中
心等,我国研究并建立了几十种新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与方法,包括筛选抗肿瘤、抗病毒、
抗耐药菌、抗真菌、抗感染、抗结核菌、抗骨质疏松、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老年性疾病等药物的模型;并运用上述新建立的一大批高通量筛选模型,对土壤和海洋微生物来源的放线菌、
真菌、植物内生菌、小单孢菌等进行了大量筛选,获得了一批具有各种生理活性的新化合物,为新药的研究开发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差距:依然很大
与会专家表示,医药产业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加之医药工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对医药工业的关键环节一一创新药物的研发给予高度的重视。而我国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多、小、散、乱问题未根本解决,现有6300家企业,大型
企业230家,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我国新药创新体系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新药研制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研发投入平均仅占销售收入
的1.02% ;新药研究与产业化条件差;药物筛选技术滞后;创新药物临床前、临床评价的规范化尚未得到国际认可;我国民族医药产业虽具优势和特色,但其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程卯生教授指出,在药物化学方面,与国外相比,研究与开发在组织上脱节,在研新药
的成熟程度差、进展速度慢;重复研制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制剂方面,张强教授提醒,创新制剂的研究水平总体落后,研发能力较差,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在制剂设备、药用辅料和给药装置方面更是长期以来依赖国外发达国家。郭代红主任谈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情况普遍存在,对病例报告的分析评价不够,对药品安全性信息的利
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元英进教授强调,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我国生产细胞
株构建技术落后,至今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细胞株几乎都是从国外高价引进。
三、发展:突出重点
未来,在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方面,张春颖教授建议,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天然资
源贫乏、难以获得的生物活性物质;利用蛋白工程研制新药;发展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利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开发生物技术药物;进行生化药物的剂型研究;改进生化药物的制备
方法和生产工艺,特别是对于有特定分子量要求的生化药物;加强生化药物的生物活性与药
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以发现有特色的新适应证。
化学药物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的重点内容,药物化学学科处在化学创新药物研究的源头,是实现药物从仿制到创新的关键。为此,程卯生教授指出,需要建立
健全一系列新的技术平台,在此基础上,针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关键致病基因,开展高水平的
药物发现研究。与此同时,需要打造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平台。
药剂学科的研究除了在传统领域更深入之外,总体上将向着更微观、更多地跨学科、更
多地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将采用更新的研究手段研究药剂学科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张强教授强调,在新制剂的研究方面,创新是主流,仿制已没有出路。新制剂研究将从品种
创新、追踪创新开始,建立新的制剂技术平台、完整的创新体系,开发出系列化的新制剂品种。
用现代化的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和全面地控制药物的质量,了解药物复杂体系的作用过程和规律,是药物分析研究的重大课题。田颂九教授认为,今后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方向包括:系统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及其与药理作用相关性研究、中药有效组分与中药方剂的
体内过程比较研究、化学计量学在复杂体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药物代谢组学研究、手
性药物的高效拆分介质与分析技术研究、药物与靶体相互作用研究、适用于低剂量药物体内
分析的高灵敏分析方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