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合集下载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5.临床类型(1)偏执型分裂症(F20.0)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3)紧张型分裂症(F20.2)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

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门诊中医临床路径

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抑郁症的轻度抑郁发作患者。

一、郁病(抑郁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郁病(TCD编码:BNG1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郁病(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1)肝郁脾虚证(2)肝郁气滞证(3)心脾两虚证(4)肾虚肝郁证(5)肝胆湿热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郁病“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门诊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郁病(TCD编码:BNG110)和抑郁症(轻度抑郁发作)(ICD-10编码:F32.0)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情况不进入本路径(1)伴有严重脑、心、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的患者。

(2)伴有严重消极观念、有自杀自伤倾向者。

(3)儿童和妊娠期妇女。

(4)不愿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郁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和舌、脉象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就诊当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心理测量: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B超、经颅多普勒、胸部X线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MRI,五态人格、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CL-90等。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精神科临床路径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5.临床类型(1)偏执型分裂症()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3)紧张型分裂症()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4)未定型分裂症()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临床路径流程图

临床路径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
1.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判断是否符合进入路径条件,根据入院诊断系统来进行提示,如老年
性白内障,系统要根据入院诊断自动弹出提示是否符合进入路径管理,如不符合请填写不进入原因,并记录不进入路径管理的原因。

2.进入路径患者由系统短信通知病人进入路径并告知预期的住院天数和费用及每天的诊
疗计划。

3.病人可以通过自助查询机查询自己的治疗计划及执行情况。

4.进入路径患者严格按照路径执行医嘱,如路径医嘱不能满足其治疗需要,则单独调用his
医嘱进行医嘱开立,并详细记录开立非路径医嘱原因。

5.护士严格按照路径护理计划严格执行。

如发生变异,则告知医生修改医嘱,并由医生记
录变异原因。

6.如当天医生护士未执行路径医嘱及护理项目,短信提示该病人的主治医生及护士长。

7.医生在结束路径时,提示卫生部标准该病种要达到预期治疗结果来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结
果。

8.如需退出路径,则要要求严格填写退出原因,并详细记录。

9.医务处要实时了解每个病区的路径病人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报表,分析变异及退出原因,
调整路径表单。

10.按照卫生厅、卫生部的要求及时计算相应的上报报表。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住院流程是在临床诊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该医院服务质量的窗口。

一般来说,住院流程是指每个患者从诊断及入院检查开始,到住院诊断治疗、结算出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的总称。

只有每一个流程都顺利,住院才会顺利进行。

住院病人标准流程:
1、患者入院
患者应遵循医院住院相关规定,应准备相关检查资料,按照要求向入院科室报到,做好入院登记、住院登记。

2、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
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要登记入住,进行入住检查,提供及注册资料,与护士商议病情及治疗内容,并签署病情诊断及治疗协议。

3、治疗过程
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及时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院安排的诊治,应配合诊治。

4、出院
在经过病情合理控制后,如患者情况好转,可当病情稳定后,由护士根据规定填写通知出院表格,并交予护士站,实行出院手续。

5、结算
完成出院手续后,费用科应与患者沟通,了解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确定费用明细后,结算费用,完成结算程序,出院病人应领取结算单据并离开。

综上所述,住院标准流程包括入院、入馆检查及签署协议、治疗过程、出院、结算等内容,是一整套相互衔接、一定程序一定步骤的工作程序,必须统一标准,严格执行和管理,保证病人治疗质量及安全,以便确保病人在正常住院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服务。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及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及流程图

临床路径实施流程一、实施流程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与上级医师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及家属作入院介绍时,向他们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计划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疗服务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5、医师版临床路径中的服务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诊断明确、没有严重的合并症、能够按临床路径设计流程和预计时间完成诊疗项目的患者。

◆出现以下情况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转入其它科室实施治疗的;(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4)患者出现严重的医疗相关感染等情况不适应继续完成临床路径的。

◆设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警告值是指患者在临床路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应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措施和治疗。

二、变异的管理: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1、变异的定义:指病人在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在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

2、变异的分类:变异有正负之分,负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没有进行(或结果没有产生),或推迟完成,如延迟出院、CT检查延迟;正变异是指计划好的活动或结果提前进行或完成,如提前出院、CT检查提前等。

3、按照变异产生的原因分为: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医院系统造成的变异;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造成的变异,退出五种情况。

4、变异的处理的遵循以下步骤:(1)记录医务人员应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变异记录单内;记录应当真实、准确、简明;经治医师应与个案管理员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变异原因并制订处理措施。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临床路径工作流程

XX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流程一、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通知要求,对公布的我院10个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监控。

二、医院成立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业务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事管理、信息统计、临床医技、病案管理等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定期检查全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和考评奖惩。

三、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工作在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具体实施,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组员包括科内医疗人员、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其他相关责任人。

四、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要组织科室相关人员学习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上。

五、临床科室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每月对本科室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进行评价,医院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评估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督促整改落实,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六、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控制指标:(一)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二)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病死率;(三)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四)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七、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的科室建立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单病种管理的相关信息。

八、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实施小组对每个纳入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季度汇总分析,上报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单病种临床路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的相关卫生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结合实施小组上报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科室落实。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在医院住院治疗是许多患者都会经历的过程,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则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

临床路径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规范,确定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行为和相关服务的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的相关内容。

首先,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

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在这个阶段,医生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意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是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手术、护理等内容。

在执行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治疗方案的执行,患者在住院期间还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怀。

医院会为患者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等方面。

同时,医院还会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住院期间,医院还会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最后,患者出院后,医院会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

医护人员会与患者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得到持续的治疗和关怀。

总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是医院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而制定的一种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一、抑郁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障碍(ICD10:F32.0-F33.9)(二)诊断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ICD-10诊断诊断抑郁障碍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毒、重度0。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症状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感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1.药物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缩短病程,疗程6-8周。

(2)巩固期治疗;防治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应维持在急性期水平,配合心理治疗,疗程4-6个月。

(3)维持期治疗:防治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在2-3年。

2.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

(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0-F33.9抑郁障碍疾病编码。

2.如存在躁狂症状,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则不诊断抑郁障碍。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抗抑郁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1.血,尿,便常规2.心电图3.脑电地形图4.脑功能分析5.肝功能6.心肌酶7.肾功能8.血清离子9.凝血四项10.血糖11.脑CT12.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血脂2.胸部X光3.血流变4.肝胆胰脾肾超(女性加子宫附件)5.脑彩超(七)有关量表的应用:1.诊断量表:有与DSM-IV配套的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与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和神经精神临床评定量表(SCAN);与CCMD-3、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3.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5.临床类型(1)偏执型分裂症(F20.0)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3)紧张型分裂症(F20.2)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舒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抑郁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抑郁症临床路径(最全版)

抑郁症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症状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病程2周以上。

3.常反复发作。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

1.进行系统的病史、治疗史采集及精神检查,制定治疗方案。

2.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

3.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抑郁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

(4)心理测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头颅CT、内分泌检查、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总原则是根据病情,结合备选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服用的简易性进行选择。

即遵循STEPS原则:Safety(安全性)、Tolerability(耐受性)、Efficacy (有效性)、Payment(经济性)、Simplicity(简易性)。

(1)根据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结合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的受体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抑郁症临床路径释义

抑郁症临床路径释义

诊疗规范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ANDARDD抑郁症临床路径释义Clinical path interpretation of depression陆 林① LU Lin【主编述评】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以心境低落或兴趣、愉快感缺乏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此类疾病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间歇期可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有残留症状。

本释义就抑郁症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选择、标准住院时间、住院相关的检查项目、治疗药物的选择、出院标准、费用、变异原因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必要的、详细的补充说明。

希望本释义对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把握和正确运用抑郁症临床路径具有很好的帮助。

——施慎逊1抑郁症编码疾病名称及编码:抑郁症(ICD-10:F32)2临床路径检索方法F323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3.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ICD-10:F32)。

释义■ 本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为抑郁发作,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不伴精神病性症状、重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发作。

3.2诊断依据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主要症状为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的症状还包括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

(2)病程2周以上。

(3)常反复发作。

(4)无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释义■ 根据ICD-10的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应至少存在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3条抑郁核心症状中的2条,并且至少具备其他常见症状中的2条;2周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没有间歇的显著或完全缓解;反复发作是抑郁发作的特点之一,只有在第一次诊断为抑郁发作,2次及2次以上的抑郁发作则诊断为复发性抑郁障碍(F33);进行全面的躯体检DOI:10.19450/ki.jcrh.2019.01.009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100083)ResearchJOURNAL OF CHINESE RESEARCH HOSITALS2019 年2月 第6卷 第1期 总第26期查、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若存在器质性疾病,则考虑诊断为器质性抑郁障碍(F06.32)。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双相障碍临床路径一、双相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ICD10:F31/31.0~31.9),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

(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相关指南(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等相关指南。

1、符合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本病的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紊乱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降低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由于仅有躁狂的病人相对罕见,而且他们与至少偶有抑郁发作的病人有类似性(在家庭史、病前人格、起病年龄、长期预后等方面),故这类病人也归于双相(F31.8)。

躁狂发作通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2周至4、5个月不等(中数约4个月);抑郁持续时间趋于长一些(中数约6个月);但除在老年期外,很少超过1年。

两类发作通常都继之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其它精神创伤,但应激的存在并非诊断必需。

首次发病可见于从童年到老年的任何年龄。

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有很大变异,但随着时间推移,缓解期有渐短的趋势。

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

2、临床类型及诊断要点:(1)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F31.0】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发作符合轻躁狂的标准(F30.3)。

(2)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F31.1】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0.1)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3)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1.2】目前发作必须符合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标准;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首发抑郁症标准化临床路径2

首发抑郁症标准化临床路径2

抑郁症标准化临床路径一、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心境障碍重度抑郁发作(ICD-10:F32.2/F32.3):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ICD-10:F32.2),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ICD-10:F32.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上首次/单次发病的重度抑郁发作。

2.存在患病易感性:包括遗传、生化、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可塑性遭到破坏、不利的心理社会环境、人格等因素。

3.常伴随焦虑/激越症状、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阳痿、闭经、身体各部位的疼痛、乏力等),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4.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促甲状腺素激发试验和睡眠脑电图检查等,有时也有助于诊断。

5.需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精神病学新进展》(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赵靖平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药物治疗。

2.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

3.心理治疗。

4、其它辅助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2/F32.3心境障碍重度抑郁发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甲状腺功能、甲状旁腺功能、催乳素、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等);3.脑电图/脑地形图,心电图,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B超,胸部X光片,必要时作脑CT;4.人格、智力等心理测验;5.抑郁焦虑情绪、躯体症状等相关临床量表;6.有条件者可行睡眠脑电图测定。

抑郁症入院审批流程及注意事项

抑郁症入院审批流程及注意事项

抑郁症入院审批流程及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入出院流程及标准

精神疾病患者入出院流程及标准

精神疾病患者入出院流程及标准英文回答:Admission and Discharge Process and Criteria for Individuals with Mental Illness.Individuals with mental illness experience a range of symptom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ir daily functioning. To provide appropriate care and support, structured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processes are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well-being of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mmunity.Admission Criteria.1. Psychiatric evaluation: A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evaluates the individual's symptoms, medical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to determine if they mee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 mental disorder.2. Risk assessment: The individual's risk of harm to self or others is assessed through structured tools.3. Need for inpatient care: The clinical team determines if the individual requires inpatient hospitalization or can be safely managed in the community with outpatient support.Admission Process.1. Referral: A healthcare provider, family member, or the individual themselves may initiate a referral to a mental health facility.2. Initial assessment: The individual is interviewed bya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symptoms, history, and needs.3. Admission decision: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the clinical team decides whether to admit the individual to inpatient care.4. Consent: The individual must provide informed consent for admission.Discharge Criteria.1. Symptom stability: The individual's symptoms have improved or are well-managed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can safely function in the community.2. Social support: The individual has access to a support system, including family, friends, or community resources, to assist with their recovery.3. Treatment plan: A discharge plan is in place that outlines follow-up appointments, medic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support services.Discharge Process.1. Discharge planning: The clinical team begins discharge planning early in the admission process.2. Transition meeting: The individual, their family, and the treatment team meet to discuss the discharge plan and ensure a smooth transition to the community.3. Community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the individual will receive follow-up support from outpatient providers to monitor their progress and provide ongoing care as needed.中文回答:精神疾病患者入出院流程及标准。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症临床路径

抑郁障碍临床路径一、抑郁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障碍(ICD10:F32.0—F33.9)(二)诊断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ICD—10诊断诊断抑郁障碍是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中毒、重度0。

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常见症状有稍做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自罪感念和无价值感;认为前途暗淡悲观;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1.药物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缩短病程,疗程6-8周.(2)巩固期治疗;防治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主要治疗药物剂量应维持在急性期水平,配合心理治疗,疗程4—6个月。

(3)维持期治疗:防治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把握预防复发所需剂量,维持时间一般在2—3年。

2.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原则.(四)标准住院日为3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

0—F33。

9抑郁障碍疾病编码。

2.如存在躁狂症状,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则不诊断抑郁障碍。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抗抑郁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前后所需的检查1。

血,尿,便常规2。

心电图3.脑电地形图4。

脑功能分析5。

肝功能6.心肌酶7。

肾功能8。

血清离子9。

凝血四项10。

血糖11.脑CT12。

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丙肝、艾滋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1.血脂2.胸部X光3.血流变4.肝胆胰脾肾超(女性加子宫附件)5.脑彩超(七)有关量表的应用:1.诊断量表:有与DSM—IV配套的定式临床诊断检查提纲(SCID);与ICD—10和DSM—IV均能配套的复合性国际诊断检查问卷(CIDI)和神经精神临床评定量表(SCAN);与CCMD—3、ICD-10和DSM-IV 均能配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

精神科临床路径之迟辟智美创作一、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ICD10:F20/20.0/20.1/20.2/20.3),且为急性发作期,排除慢性退缩病人.(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其实不是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高涨(1)反复呈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拔出、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主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薄(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继续1个月,纯真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1)偏执型分裂症(F20.0)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陪伴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符合分裂症诊断,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3)紧张型分裂症(F20.2)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罕见(4)未定型分裂症(F20.3)又名混合型或未分型①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阳性症状②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临床技术把持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书社,2006年)、《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舒良主编,北京年夜学医学出书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根据病情选择典范抗精神病药物、非典范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药物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6—12周(五)进入路径标准2.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且既往治疗为非难治性.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含血型检测)、尿惯例、年夜便惯例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血脂、血糖、病毒性肝炎检查、甲状腺功能惯例检查、生殖激素惯例检查3.脑电生理检测、心电图、头颅CT或/和头颅MRI、胸片、黑色B超(腹部、泌尿系)4.心理检验(BPRS,PANSS)(七)其他有利于诊治的相关检查项目:血药浓度测定、植物神经功能检测、TCD、自身抗体测定、凝血功能、糖化血红卵白、肌红卵白、肌钙卵白、肿瘤标识表记标帜物、相关感染性疾病检查、相关心理检验等(八)出院疗效评定如下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2.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自知力年夜部份恢复3.未愈:症状未消失,自知力未恢复(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调整药物治疗,招致住院时间延长2.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需要进一步诊治,招致住院时间延长4.合并其他精神疾病,需要联用其他药物,招致住院时间延长二、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症,且为首次发作者.(ICD10:F32/32.0/32.1)(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症状标准]以心境高涨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呈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自己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继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临床类型(1)轻性抑郁症(F32.0)除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轻度损害外,发作符合32抑郁发作的全部标准(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F32.1)除在32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临床技术把持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书社,2006年)、《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主编,北京年夜学医学出书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根据病情选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NE/DA再摄取抑制剂、5-HT2A受体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NE和特异性5-HT抗抑郁药、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其他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药物,需要时可联合使用增效剂如: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阿扎哌隆类、甲状腺素制剂等.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8周(五)进入路径标准2. 处于发作期的患者,年龄≥18岁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含血型检测)、尿惯例、年夜便惯例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血脂、血糖、病毒性肝炎检查、甲状腺功能惯例检查、生殖激素惯例检查3.脑电生理检测、心电图、头颅CT或/和头颅MRI、胸片、黑色B超(腹部、泌尿系)4.心理检验(HAMD)(七)其他有利于诊治的相关检查项目:血药浓度测定、植物神经功能检测、TCD、自身抗体测定、凝血功能、糖化血红卵白、肌红卵白、肌钙卵白、肿瘤标识表记标帜物、相关感染性疾病检查、相关心理检验等(八)出院疗效评定如下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2.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自知力年夜部份恢复3.未愈:症状未消失,自知力未恢复(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调整药物治疗,招致住院时间延长3.合并其他精神疾病,需要联用其他药物,招致住院时间延长而转入其他临床路径6.诊断更改7.其他变异原因三、躁狂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躁狂症,且为首次发作者.(ICD10:F30/30.0/30.1/30.2)(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1、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年夜;(5)精力充分、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宁静,或不竭改变计划和活动;(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2、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3、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继续1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5、临床类型:(1)轻性躁狂症(轻躁狂)[F30.0]除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轻度损害外,发作符合30躁狂发作标准.(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F30.1]除在30躁狂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3)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F30.2]除在30躁狂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有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临床技术把持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书社,2006年)、《双相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沈其杰主编,北京年夜学医学出书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根据病情选择锂盐,心境稳定剂包括丙戊酸盐、卡马西平等,抗精神病药.兴奋躁动严重者,可短时间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或典范/非典范抗精神病药针剂,对症治疗药物.如:MECT;心理治疗;脑电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6-8周(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需符合ICD10:F30/30.0/30.1/30.2躁狂症疾病编码.2. 处于发作期的患者,年龄≥18岁.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含血型检测)、尿惯例、年夜便惯例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血脂、血糖、病毒性肝炎检查、甲状腺功能惯例检查、生殖激素惯例检查3.脑电生理检测、心电图、头颅CT或/和头颅MRI、胸片、黑色B超(腹部、泌尿系)4.心理检验(BRMS)(七)其他有利于诊治的相关检查项目:血药浓度测定、植物神经功能检测、TCD、自身抗体测定、凝血功能、糖化血红卵白、肌红卵白、肌钙卵白、肿瘤标识表记标帜物、相关感染性疾病检查、相关心理检验等(八)出院疗效评定如下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2.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自知力年夜部份恢复3.未愈:症状未消失,自知力未恢复(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调整药物治疗,招致住院时间延长3.合并其他精神疾病,需要联用其他药物,招致住院时间延长四、惊恐障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惊恐障碍(ICD-10编码F41.0)(二)诊断依据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症状标准]①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不成预测;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③发作时暗示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④发作突然,迅速到达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排除标准]①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等继发的惊恐发作;②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嗜铬细胞瘤,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严重标准]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继续1个月.(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精神病学》第五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书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焦虑障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书社,2010年)、《临床技术把持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书社,2006年)、Anxiety: management of anxiety(panic disorder, with or withoutagoraphobia, and generalisedanxietydisorder) in adults inprimary, secondaryandcommunity care(NICE,2004)、GUIDELINE WATCH: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OF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 (APA, 2006)等.1、药物选择(1)各类抗抑郁药,包括SSRIs、SNRIs、NaSSAs、TCAs、NDRIs、SARIs、MAOIs等(2)急性期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3)需要时可合其实不是典范抗精神病药、抗惊厥药及其他对症处置药物2.心理治疗可选择一般性、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家庭治疗、人际关系疗法、眼动治疗、情绪疗法等3.其它非药物治疗如rTMS、脑电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它康复治疗(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4-6周.(五)进入路径标准.1、年龄≥18岁2、第一诊断必需符合惊恐障碍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置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含血型检测)、尿惯例、年夜便惯例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血脂、血糖、病毒性肝炎检查、甲状腺功能惯例检查、生殖激素惯例检查3.脑电生理检测、心电图、头颅CT或/和头颅MRI、胸片、黑色B超(腹部、泌尿系)4.心理检验(HAMA)(七)其他有利于诊治的相关检查项目:血药浓度测定、植物神经功能检测、TCD、自身抗体测定、凝血功能、糖化血红卵白、肌红卵白、肌钙卵白、肿瘤标识表记标帜物、相关感染性疾病检查、相关心理检验等(八)出院疗效评定如下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2.好转:主要症状消失3.未愈:症状未消失(九)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调整药物治疗,招致住院时间延长3.合并其他精神疾病,需要联用其他药物,招致住院时间延长附:临床路径表单精神分裂症临床路径表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抑郁症临床路径表单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躁狂症临床路径表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惊恐障碍临床路径表单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抑郁症,且为首次发作者。

(ICD10:F32/32.0/3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年)相关指南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临床类型
(1)轻性抑郁症(F32.0)
除了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轻度损害外,发作符合32抑郁发作的全部标准(2)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F32.1)
除了在32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中,增加“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性症状”之外,其余均符合该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精神病学第5版》(沈渔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抑
郁障碍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等相关指南
1.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NE/DA 再摄取抑制剂、5-HT2A受体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NE和特异性5-HT 抗抑郁药、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其他抗抑郁药物、对症治疗药物,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增效剂如: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阿扎哌隆类、甲状腺素制剂等。

2.合并其他合适的非药物治疗
如:MECT;rTMS治疗;心理治疗;胰岛素低血糖和休克治疗;脑电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音乐治疗及其他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4-8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F32/3
2.0/32.1抑郁症疾病编码
2. 处于发作期的患者,年龄≥18岁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含血型检测)、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电解质、血脂、血糖、病毒性肝炎检查、甲状腺功能常规检查、生殖激素常规检查
3.脑电生理检测、心电图、头颅CT或/和头颅MRI、胸片、彩色B超(腹部、泌尿系)
4.心理测验(HAMD)
七、其他有利于诊治的相关检查项目:血药浓度测定、植物神经功能检测、
TCD、自身抗体测定、凝血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肿瘤标志物、相关感染性疾病检查、相关心理测验等
八、出院疗效评定如下
1.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
2.好转:主要症状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
3.未愈:症状未消失,自知力未恢复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合并其他躯体疾病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转入其他临床路径
3.合并其他精神疾病,需要联用其他药物,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4.出现转相而转入其他临床路径
5.患者或监护人要求退出临床路径
6.诊断更改
7.其他变异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