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20世纪的生物学(精)

合集下载

生物学史(全)

生物学史(全)

生物学史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R.L.C.Virchow):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E.Overton):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J. D. Robertson):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S. J. Singer )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

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

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

高考生物学史整理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3.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4.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5.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1.1895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三)酶的发现史1.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

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科学史十五讲

科学史十五讲

层次性:每一讲都有明确的主题,层层递进,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科学史的 发展脉络。
深度不足:由于是“十五讲”的简短形式,每一讲的内容可能相对简略,难以 涵盖某一主题的全部深度和细节。
前沿性不足:虽然目录涉及了一些现代科学的主题,但可能缺乏对最新科学进 展和前沿研究的讨论。
总体而言,《科学史十五讲》的目录结构合理,内容全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 了解科学史发展脉络的便捷途径。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但其仍然是 一本值得一读的科学史入门书籍。
书中还提到了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指出科学不仅是推动社会进 步的重要力量,也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的关键。这句话强调了科 学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科学史十五讲》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不仅展示了科学的历史和发展,也揭示了 科学的本质和价值,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
第九讲至第十二讲,讲述了19至20世纪的科学发展。在这一时期,科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从 物理学、化学到生物学、地理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科学的社会影响也日 益显著,它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十三讲至第十五讲,则是对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的展望。作者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 学将更加深入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的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生物科技 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史十五讲》是一部全面而系统的科学史著作,它不仅梳理了科学的发展历程,还深入分析 了科学对社会、文化和人类认知的影响。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的本质和 价值,以及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科学史十五讲
读书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大学必读书籍排行榜十五篇

大学必读书籍排行榜十五篇

【导语】书是⼈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开阔视野,拓宽境界。

这些推荐的书籍涵盖了经济、⼼理、商业、历史、⼈⽂。

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产物。

那么⼤学⽣必读的经典好书有哪些。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教育频道!【篇⼀】⼤学⽣必读书籍排⾏榜 1、路甬祥:《科学改变⼈类⽣活的100个瞬间》 2、李政道、柳怀祖:《科学与艺术》 3、姜伯驹、钱敏平、龚光鲁:《数学⾛进现代化学和⽣物》 4、沈致远:《科学是美丽的》 5、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6、徐志伟:《电脑启⽰录》(上、中、下) 7、林崇德:《学⽣⼼理学》 8、吴海发编注:《中国科学院院⼠致学⽣的信》 9、达尔⽂:《物种起源》 10、斯蒂芬·R·凰帕卢⽐:《进化爆炸》 11、史蒂芬·霍⾦:《时间简史》 12、法布尔:《昆⾍的故事》 13、刘兹欣:《三体》(Ⅰ、Ⅱ、Ⅲ) 14、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 15、汤马斯·佛⾥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16、克⾥斯·安德森:《长尾理论》 17、尼古拉斯·卡尔:《IT不再重要》 18、卡尔·萨根:《暗淡蓝⾊:展望⼈类的太空家园》 19、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20、罗伯特·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21、《论语》 22、《诗经》 23、司马迁:《史记》 24、曹雪芹:《红楼梦》 25、朱⾃清:《经典常谈》 26、袁⾏霈、严⽂明:《中华⽂明史》 27、黄仁宇:《万历⼗五年》 28、楼宇烈:《⼗三堂国学课》 29、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30、李泽厚:《美的历程》 31、宗⽩华:《美学散步》 32、《⼈⽂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北京⼤学[微博]出版社出版) 33、《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学出版社出版) 34、北京⼤学校刊编辑部:《精神的魅⼒》 35、路遥:《平凡的世界》 36、费孝通:《乡⼟中国》 37、钱钟书:《写在⼈⽣边上》 38、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39、吕⼤年:《替⼈读书》 40、柏拉图:《理想国》 41、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 42、拉尔夫:《世界⽂明史》 43、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化》 44、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45、塞林格:《麦⽥⾥的守望者》 46、阿尔弗雷德·怀特海:《教育的⽬的》 47、格林·丹尼尔:《考古学⼀百五⼗年》 48、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9、阿尔伯特·哈伯特:《致加西亚的信》 50、肖恩·柯维:《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学期间必读的经典好书 1、追寻⽣命的意义[奥地利]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集中营,他的⽗母、妻⼦、哥哥,全都死于毒⽓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史(详细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史(详细版)

高中生物学史高三往生物组1、1543年,比利时-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组成;2、1665年,英国-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并命名“细胞”;3、17世纪,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细胞;意大利-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4、18世纪,德国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自然哲学家发现复杂的有机体都是一种球状小泡似的纤毛虫的聚合体;5、1771年,英国-普里斯特利提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6、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发现植物体只有绿叶在光照下才能更新空气;直到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是O2,吸收的是CO2;7、18世纪,英国-道尔顿发现了红绿色盲症,因此又称为“道尔顿症”;8、1817年,英国两位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9、1845年,德国-梅耶提出植物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0、1857年,法国-贝尔纳指出动物的生活需要两个环境: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和整个有机体生活的外环境;11、1857年:法国-巴斯德提出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德国-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德国-毕希纳从酵母细胞中提取了引起发酵的物质。

12、1858-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13、1864-德国-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物除了O2还有淀粉;14、1865-德国-萨克斯-发现叶绿素分布在一个小的结构中,后来称之为叶绿体;15、1866-奥地利-孟德尔-以论文形式发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孟德尔同时代-魏斯曼-理论上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16、1880-德国-恩格尔曼-叶绿体在有光的情况下会产生O2;17、1883-科学家发现马蛔虫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在受精卵中又恢复成两对染色体;18、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19、1886-俄国-试图用氨基酸装配蛋白质,但是仅得到氨基酸分子随机连接形成的多肽;20、1890-科学家确认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21、1891-科学家描述了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减数分裂的全过程;22、19世纪末-欧文顿-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3、19世纪末-达尔文-发现了植物的向光性;24、1902-英国-斯他林、贝利斯-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25、1903-美国-萨顿-用蝗虫细胞做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6、1909-丹麦-约翰逊-提出了“基因”的概念;27、1909年开始-美国-摩尔根-开始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最终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8、1910年-鲍森·詹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29、20世纪初-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30、1914-拜尔-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31、1925-荷兰-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32、1926-科学家发现植物感染赤霉菌后,会植株疯长而得“恶苗病”;33、1926-美国-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34、1926-美国-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提取了脲酶,后来又证明脲酶是蛋白质;35、1927-美国-缪勒-X射线照射果蝇,后代发生突变的个体数大大增加;36、1928-荷兰-温特-对生长素命名;37、1928-英国-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提出转化因子的概念;38、1931-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39、1935-赤霉素被分离出来;40、1953-中国科学家提出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设想-1965-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41、1941-美国-鲁宾、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42、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卡尔文循环;43、1943-一个发霉的甜瓜上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生产青霉素的菌种;44、1944-美国-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实DNA是转化因子;45、1946-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IAA;46、1951-英国-威尔金斯、富兰克林-提出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47、1952-奥地利-查哥夫-DNA中A=T,G=C;48、1952-赫尔希、蔡斯-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49、1952-法国-肾脏移植;(母亲移植给孩子,存活22天);50、1953-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51、1953-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52、1957-英国-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53、1958-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半保留复制;54、1958-美国-斯图尔德-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植物激素+无机盐+糖类→新的植株;55、1959-罗伯特森-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结构;56、1961-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苯丙氨酸-UUU);57、1962-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英国-威尔金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8、1962-发现叶绿体基质中有DNA;(后来发现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59、1965-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60、1967-荷兰-发现蜜蜂的圆圈舞和摆尾舞;61、1970-发现逆转录酶;62、1970-人鼠细胞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3、1972-桑格、尼克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64、197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克劳德--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比利时-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罗马尼亚-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静态描述引向动态研究;65、1978-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获得成功的表达;66、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奥特曼-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67、1981-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68、1982-科学家发现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以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疾病;69、1982-美国一家基因公司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胰岛素开始投入市场;70、1982-中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71、1985-中国-开展艾滋病监测工作;72、1986-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核辐射粒子云,被风送到了2000km外的北欧;73、1988-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74、1990-科学家发现人体生殖道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75、1990-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2003年完成;)76、1990-美国-第一例临床基因治疗;77、1992-丹麦-环境激素影响导致的1940-1990年间男性精子数明显减少;78、1992-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2001年4月起,更名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79、1993-中国-科学家培育出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抗虫基因来自于苏云金杆菌;80、1995-美国-文特尔-对生殖道支原体的基因组测序,发现其仅有480个基因;81、1997-美英法德日等19国-启动人类脑计划;(我国2001年9月正式参与;)82、1998-美国-一位18岁的男青年因基因治疗而死于美国费城;83、199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关于人类基因组与人类权利的国际宣言》,提出4条基本原则:人类的尊严与平等,科学家的研究自由,人类和谐,国际合作。

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

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

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学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人教版生物学史必修一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P10(1)比利时,维萨里,《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法国,比夏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3)英国,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胞(实际上是只留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4)18世纪,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

——提出“细胞学说”。

(5)德国,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细胞。

2.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 P24(1)1886年,俄国一位科学家尝试用氨基酸装配蛋白质,试管里出现了乳白色物质——只是一些氨基酸随机连接成的多肽。

(2)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3)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3.国际人类蛋白质计划 P252003年12月15日,“人类蛋白质计划”(简称HPP)宣布正式启动。

首批计划包括:我国“人类肝脏蛋白质计划” ;美国“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

“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的总部设在我国北京。

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P48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标记氨基酸(3H标记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现的顺序: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5.1974年诺贝尔奖——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P51(1)克劳德——采用不同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2)德迪夫——发现溶酶体(3)帕拉德——改进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

1960年,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蛋白质合成过程。

6.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P65(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避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

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

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
第一时期:古典时期(16世纪到19世纪初)
这一时期的生命科学最突出的是古典物理主义观念,认为生命现象可
以用物理学的方法来解释,主要代表有拉斐尔·特罗洛佩兹、贝尔福斯特、康拉德·拉斐尔等,改变了早期人们“神秘论”的观念,开始以客观的观
点来讨论生命现象,认为生命现象与物理现象具有相通性,突破了当时物
质论与机械论的局限,使生命现象不再被当作神秘的超自然现象,使生命
科学得以初步发展。

第二时期:物理化学时期(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这一时期,生命科学的发展受到物理化学的影响,取消了给生命现象
赋予物质质量的界限,使生命科学更开放,使生命科学进入物理化学的范畴,而不再是物质论。

例如,谢尔盖·谢尔于1871年第一次提出“量子
现象”的概念,使生命科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新的理论能够解
释生命现象,也使生命科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第三时期:生物化学时期(1960年代到80年代)
这一时期,生命科学发展进入了生物化学的时代,影响最为著名的是
分子生物学的提出和发展,这一领域也被称为“分子生物科学”,也就是
现在的分子生物学。

16—18世纪的生物学史

16—18世纪的生物学史

• 1553年,塞尔维特在《论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中记述了血液小循环 生理学 (肺循环)。 • 1615年,哈维首次发表关于血液循环的见解。 • 1 628年,哈维《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又译《心血运动论》)中 • 确立了血液循环理论,为生理学奠定科学的基础。 • I 660—1678年波义耳研究呼吸生理、燃烧和呼吸对空气的影响。 • 1 661年,马尔比基在《论肺》中记述了蛙肺的毛细血管;证实丁哈 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1680年,博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对人体运动作了机械论的说 明。 1748年,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一书出版

生理学
• 1 752年,哈勒《论人体的感觉和被刺激部位》一书出版· • 1757—1766年,哈勒名著《生理学基础》(共8卷)出版,此书为近代生 理学作出重大贡献· • 1771年,普利斯特利证明植物呼出氧气,成为光合研究的开端。
• 1 779年,英根豪茨在《关于值物的实验》中提出光合成概念。
• 1 780年,伽伐尼提出动物电学说。 • 1782年,辛尼比涅确定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 1783年,斯巴兰让尼证明鸡的胃液具有消化作用。 • 1791年,伽伐尼第一次发现神经的电传导现象,并记录了《肌肉运动 电的笔记》中·
• 拉马克从事蠕虫和昆虫的研究达24年之久。他完全改 建了林耐所制订的动物分类系统。例如,他首次把动 物界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在无脊椎 动物方面,按林耐的分类,仅有昆虫和蠕虫两个大纲, 而拉马克则提出10个纲,即软体动物纲、蔓足纲、环 虫纲、甲壳纲、蜘蛛纲、昆虫纲、蠕虫纲、放射虫纲、 水螅纲和滴虫纲。这一分类方法,不仅克服了林耐在 分类上的弱点,也为现代无脊椎动物学的研究奠定了 基础。因此,拉马克实际上也是无脊椎动物学的刨始 人。此外,他对古生物学也颇有研究,他创立无脊椎 动物的古生物学。关于“生物学”的名称,也是由拉 马克首次提出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史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史

人教版高中生物科学史必修一(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必修一P10-111.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2.法国的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并把组织分为21种。

在此期间,人们已经发明了显微镜,可以进行显微观察,可惜比夏不相信显微镜。

3.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他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4.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意大利的马尔比基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

但是,他们并没有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也没有进一步考虑生物体结构的一致性。

5.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6.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细胞世界探微必修一P511.克劳德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

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定性定量分离细胞组分的经典方法。

2.1949年,德迪夫推测某种酸性水解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放出来。

酶的潜伏状态与包裹它的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1956年,科学家正式将这种新发现的细胞器命名为溶酶体。

3.帕拉德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并设计了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实验。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必修一P65-67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生物化学技术发展历程(资料)

生物化学技术发展历程(资料)

[资料]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罗曼·罗兰[法国]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简史生物科学在20世纪有惊人的发展,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尤为迅速,这样一门最具活力和生气的实验科学,在21世纪必将成为带头的学科,这主要有赖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历史。

20年代:微量分析技术导致了维生素、激素和辅酶等的发现。

瑞典著名的化学家T.Svedberg奠基了“超离心技术”,1924年制成了第一台5000×g(5000 r/min~8000 r/min)相对离心力的超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的单位可表示为“×g”),开创了生化物质离心分离的先河,并准确测定了血红蛋白等复杂蛋白质的分子量,获得了192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30年代:电子显微镜技术打开了微观世界,使我们能够看到细胞内的结构和生物大分子的内部结构。

40年代:层析技术大发展,两位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发明了分配色谱(层析),他们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由此,层析技术成为分离生化物质的关键技术。

“电泳技术”是由瑞典的著名科学家Tisellius所奠基,从而开创了电泳技术的新时代,他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50年代:自1935年Schoenheimer和Rittenberg首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用于碳水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50年代有了大的发展,合物及类脂物质的中间代谢的研究以后,为各种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阐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60年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HPLC技术、红外、紫外、圆二色等光谱技术、NMR核磁共振技术等。

自1958年Stem,Moore和Spackman 设计出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大大加快了蛋白质的分析工作。

1967年Edman和Begg制成了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仪,到1973年Moore和Stein设计出氨基酸序列自动测定仪,又大大加快了对多肽一级结构的测定,十多年间氨基酸的自动测定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世界生物学史 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 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随着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和对有机界奥秘探索兴趣的增长,相关动植物的知识逐渐积累。

早在文艺复兴前,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的医学已在大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艺复兴后的17世纪,生理学继解剖学而成为医学的重要部分。

实验方法也继观察、描述、比较和推测之后,开始在生物学中应用。

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揭示微观生物界的开始。

18世纪动物学、植物学已经进入大学的讲堂,集前人大成的动植物分类学也为以后的系统的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作为生物学基础的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先后建立,微生物学和胚胎学等学科均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学表现空前的繁荣。

20世纪的生物学因为越来越多地受到化学、物理学、数学从原理到方法的巨大影响。

在微观方面向着生物大分子的水平发展,在宏观方面生态学向着生态系统的水平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改变着生物学的面貌而被誉为“生物学的革命”,随着这些发展,生物学跨入了精确科学的行列。

同时,生物学对医疗卫生和农业生产,以至于工业生产都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古代人在采集野果、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动植物的知识;在抵御恶劣的环境条件,防治瘟疫疾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医药知识。

约公元前5000 年古巴比伦人及亚述人就知道枣椰树(Phoenix dact-lifera) 有雌雄之分,约公元前2000年汉穆拉比王朝(Ham-murabi dynasty)时,第一次报道了人工授粉。

古代埃及人制作了木乃伊(mummy),表明已了解草药的防腐性能。

在埃及找到的公元前2500年的医生作手术的古雕塑,表明那时已经有一些解剖学的知识。

公元前1500年印度的医学已较发达。

在释迦(公元前560~前480)时就有医学学校,在梵文本的医学内记述了割治白内障、疝气等的手术知识以及960余种药草。

中国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开始养蚕。

在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100)中期的甲骨文中有500余条关于疾病的记载。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

世界生物学史之一古代和中世纪的生物学世界生物学史之二:文艺复兴时期有关生物学的奉献及近代生物学进展概况文艺复兴最早发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

开始是对古典文献和古典思想的再发觉,继而冲破宗教与神学的思想束缚,使许多学者抛弃了对权威的盲从,树立起独立摸索和批判的精神。

同时,地理上的新发觉和海外贸易与工商业的进展也促进了学术研究。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闻名画家达•芬奇摆脱了神学偏见,从事观看和实验,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起初,他出于艺术需要,研究了光学定律、眼睛构造、人体解剖的细节以及鸟雀的翱翔。

他不顾当时的传统,亲自解剖尸体,绘制了精确的解剖图,提出人体运动是骨骼和肌肉的作用。

他以牛心为材料,指出心脏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并正确记述了房室间有尖瓣,心室与动脉间有半月瓣。

他抛弃了加伦关于血管起始于肝脏的见解,认为一切血管均起始于心脏。

他比较了动物与人体的结构,指出同源现象,对进化思想也有一定奉献。

比利时解剖学家A.维萨里通过解剖大量人的尸体,发觉加伦基于猴体解剖的人体解剖描述有许多的错误。

1543年,他的解剖学巨著《人体构造》出版,震动了整个科学界和宗教界。

1555年,他在该书的再版本中更明确指出心脏的膈膜和心脏其他部分一样,差不多上厚实致密的,血液不可能从右心室通过膈膜流入左心室。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宗教改革者和大夫M.塞尔韦图斯于1553年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在讨论神圣精神的同时也谈及人体构造与功能。

他摒弃了加伦有关血液运行的观点,提出了肺循环的估量。

以后,A.维萨里的助手与继承者R.哥伦布用观看和实验方法证明了肺循环的存在。

文艺复兴时期生物学上最重要的成确实是英国大夫、生理学家W.哈维建立的血液循环学说。

W.哈维依照他对几十种动物所做的实验与观看,首次认识到血液并非在静脉内涨落,而是从心脏通过动脉流向各种组织,再经静脉流回心脏的一种闭路循环。

1628年,他出版《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阐明血液在体内不断循环的新概念,指出心脏是主动收缩、被动舒张的;血液从心脏经动脉流向全身,是由于心脏收缩的机械力而不是缓慢的渗透过程。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20世纪的生物学(精)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20世纪的生物学(精)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20世纪的生物学(精)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 20世纪的生物学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后,生物学同化学、物理学和数学相互交叉渗透,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使它跻身精确科学,成为当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基础学科之一。

关于生命的研究,已经不只是生物学家的任务,也是物理学、化学家以及数学家兴趣较大的领域。

现在的生物学常被称为“生命科学”,不仅因为它更深入到生命本质问题,还因为它是多学科的共同产物。

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

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综合探讨全球问题的环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分类学、生理学、进化论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促使生物学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分支学科则是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

遗传学的研究从1900年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以后与细胞学相结合,随之建立了基因论。

到30年代,基因论已被公认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研究性状遗传的指导理论。

遗传学也因而在生物学中甚至在整个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化学自1877年提取出离体的“酿酶(zyma se)”以后,对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研究进展迅速,到40年代生物体内分解代谢途径已基本阐明。

同时,酶的本质和生物能的研究也有长足进展。

对蛋白质、核酸、糖、脂肪等生命基本物质则不仅阐明其基本组分,并且开始了三维结构的探索。

微生物学除了对霉菌、细菌继续研究外,在20世纪30~40年代还阐明了病毒与噬菌体的本质。

这3个分支学科各自的发展和相互交叉,为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生物学的探索开始进入了揭开生命之谜的大门。

此后,遗传密码的破译,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不仅创建起分子遗传学,而且使肿瘤学和免疫学都在分子水平上取得突出成就。

神经生物学,特别是在大脑的研究方面也都出现重大突破。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

世界生物学发展史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生物学发展的萌芽时期是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之间的一段时期。

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原始人开始了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为生物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

但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并被后人叫做所谓的古代生物学。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11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生物学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在生物学研究中,主要的有维萨里等人的解剖学,哈维的生理学,林耐的分类学以及从18世纪末并继续到19世纪初的拉马克等人的进化学说。

19世纪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

近代生物学的主要领域在19世纪都获得重大进展。

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

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人。

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使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

20世纪的生物学即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始于1900年孟德尔学说的重新发现。

此后,遗传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以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

(高考生物)生物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高考生物)生物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学简介含义发源历史与发展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发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四周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

人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在自然科学还没有发展的古代,人们对生物的五颜六色、绚烂多彩疑惑不解,他们常常把生命和无生命当作是截然相反、没有联系的两个领域,以为生命不听从于无生命物质的运动规律。

许多人还将各种生命现象归纳为一种非物质的力,即“活力”的作用。

这些无依据的臆测,跟着生物学的发展而渐渐被扔掉,在现代生物学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

20 世纪特别是40 年月以来,生物学汲取了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的成就,渐渐发展成一门精准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层次的科学。

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由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构成的物质系统。

生命现象就是这一复杂系统中物质、能和信息三个量综合运动与传达的表现。

生命有很多为无生命物质所不具备的特征。

比如,生命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包含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能够以远远高出机器的生产效率来利用环境中的物质和能制造体内的各种物质,而不排放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能以极高的效率储藏信息和传达信息;拥有自我调理功能和自我复制能力;以不行逆的方式进行着个体发育和物种的演化等等。

揭穿生命过程中的体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现代生物学是一个有众多分支的宏大的知识系统,本文侧重说明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分科、方法和意义。

对于生命的实质和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将分别在“生命”、“生物学史”等条目中论述。

研究对象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预计有200 万~ 450 万种;已经灭绝的种类更多,预计起码也有1500 万种。

从北极到南极,从高峰到深海,从冰雪覆盖的冻原到高温的矿泉,都有生物存在。

它们拥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它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化无常。

从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的水平来观察,有的生物尚不具备细胞形态,在已拥有细胞形态的生物中,有的由原核细胞构成,有的由真核细胞构成。

生物化学经典故事

生物化学经典故事

生物化学小故事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且与临床的联系十分密切。

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生化相关,有的是因为生化学的改变而导致疾病,有的则是发生疾病后续发了生化学的改变;有的是因为体内物质的量、活性、部位、组成的改变引起疾病,有的则是外界环境诱发了体内的变化等等,因而学好生化对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生物化学有趣是因为,人体就似一个小宇宙,人们对人体的认识没有穷尽,就如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没有穷尽一样。

宇宙中虽然有几百万种生物,但在这些生物中有些是相同的,如都是由20种氨基酸构成,组成核酸的碱基也相同,遗传密码又都相同,不论是单细胞的大肠杆菌还是伟大的人类,合成乳酸的酶却都相同……可见,从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生物应是同一祖先。

生化是有趣的还在于尽管人们对人体的认识不断深化,但未知数还很多,并层出不穷。

从大的方面来讲,生命的起源、老化、思维学习、记忆等,人们的所知甚少,有些问题好似解开了疑团,但新的问题又出现。

人们在认识了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后不久,又建立遗传的中心法则,但是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又面临了一个“脱DNA”的年代,即从DNA游离的年代,如,一个人体虽然只有一种DNA,但RNA却有多种,mRNA、rRNA、tRNA、snRNA、miRNA……,从RNA可以合成DNA,DNA的合成要先合成一个RNA引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的生成是由RNA所催化……,生命的遗传可借助RNA。

宇宙生命的起源人们也主张先有RNA,后有DNA。

在认识了DNA之后,RNA又凌驾DNA之上,重要性远超DNA,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

遗传中心法则要变,遗传的物质基础要变,基因表达的概念要变,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认识生命真谛的征程上永无休止。

生化是有趣的还在于,它的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的,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能上课时全告诉大家,如Sutherland第二信使的发现,人们已清楚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人们也知道血糖升高前糖原分解,糖原分解前有磷酸化酶,然而在Sutherland之前没有人去想,肾上腺素与磷酸化酶间会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生物学史3篇

中国古代生物学史3篇

中国古代生物学史第一篇:中国古代生物学史的概述中国古代生物学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卜筮和神话传说,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则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韩非等人。

这一时期的著作中有很多有关人类、动植物的生命、繁衍、发育、适应等方面的论述,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自然观、生命观、社会观等。

此后,汉代的医学、动物园、清代的植物志等科技文献也为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古代科学技术的大量手工操作和知识积累都埋没在了时间长河中,手抄本难以保存,通俗的言语形式传承下来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由此,我们尚且无法确定古代中国生物学成果的具体范畴与发展轨迹。

自20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关于中国古代生物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在广泛研究古代书籍、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厘定了中国古代生物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

经过几千年的生物观察和积累,中国古代生物学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比如,人们通过对天文观测和植物、动物生命规律的研究,形成了中医理论;经过长期的植物观察和实践总结,产生了茶道、药材等领域的知识体系;对于动植物的饲养、加工、保存等经验技术,也形成了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也对后代人类的自然科学有着重大意义。

虽然中国古代生物学发展程度远比不上现代,但其古老而丰富的历史是不容忽视的。

如今,中国古代生物学也成为了西方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为世界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因此,掌握中国古代生物学知识,不仅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也能对现代生物学研究产生启示性的影响。

第二篇:中国古代动物学探秘中国古代动物学主要集中在对动物形态、习性、饲养、生态、内脏、奇异之处等方面的研究。

如《尔雅》、《释名》、《爱莲说》等经典中详细记载了各种动物的名称、特征、图像、俗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许多古代著作也探讨了对动物的识别、分类和命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生物学史之十三: 20世纪的生物学
20世纪特别是50年代以后,生物学同化学、物理学和数学相互交叉渗透,取得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使它跻身精确科学,成为当代成果最多和最吸引人的基础学科之一。

关于生命的研究,已经不只是生物学家的任务,也是物理学、化学家以及数学家兴趣较大的领域。

现在的生物学常被称为“生命科学”,不仅因为它更深入到生命本质问题,还因为它是多学科的共同产物。

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

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综合探讨全球问题的环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分类学、生理学、进化论等,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促使生物学的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主要分支学科则是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

遗传学的研究从1900年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以后与细胞学相结合,随之建立了基因论。

到30年代,基因论已被公认是在生物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研究性状遗传的指导理论。

遗传学也因而在生物学中甚至在整个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化学自1877年提取出离体的“酿酶(zyma se)”以后,对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研究进展迅速,到40年代生物体内分解代谢途径已基本阐明。

同时,酶的本质和生物能的研究也有长足进展。

对蛋白质、核酸、糖、脂肪等生命基本物质则不仅阐明其基本组分,并且开始了三维结构的探索。

微生物学除了对霉菌、细菌继续研究外,在20世纪30~40年代还阐明了病毒与噬菌体的本质。

这3个分支学科各自的发展和相互交叉,为分子生物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也标志着生物学的探索开始进入了揭开生命之谜的大门。

此后,遗传密码的破译,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不仅创建起分子遗传学,而且使肿瘤学和免疫学都在分子水平上取得突出成就。

神经生物学,特别是在大脑的研究方面也都出现重大突破。

可见,2 0世纪的生物学不仅直接影响着本身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而且对农学和医学,甚至对方兴未艾的产业革命已经和将要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学史家普遍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物科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从其开辟新领域,从其对其他科学所产生的作用、从其对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冲击等方面来考察,其影响之大绝不逊色于20世纪前30年中发生的物理学革命。

20世纪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受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力支持,使生物学的研究能够迅速大量的应用现代物理学、化学的原理、方法和精密仪器。

这样,生物学的定量研究逐渐得到发展。

由于一些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被吸引来探索生命之谜的未知领域,理论生物学这一新学科开始出现。

理论生物学是主要用数、理、化方法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一个分支学科。

早期的代表著作有奥地利L.von贝塔兰菲的《理论生物学》(第一卷1932、第二卷1942);M.贝格纳的《生物学的思想方法》(1959)等。

19世纪生物学主要在欧洲各国发展,特别是在英国、德国和法国。

例如,英国的剑桥和牛津等几所有悠久历史和科学基础的大学和皇家学会的学术活动;德国的格丁根、海德堡、柏林等多所大学和凯撒-威廉研究所所属的生物实验室;法国的巴黎大学和1888年在巴黎建立起来的巴斯德研究所以及俄国的圣彼得堡大学等。

20世纪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是因为: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专制统治德国,推行残酷的排犹种族主义政策。

迫使大批犹太血统的和反法西斯统治的德国科学家移居国外,其中大部分辗转到了美国。

美国的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科学的发展中心。

生物学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美国本土的生物学家从19世纪末就已逐渐成长,经过20世纪30~40年代与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大量移民生物学家的汇合,到20世纪后期无论从质量上或数量上来看美国的生物学都已居于领先地位。

当然,上述欧洲国家经过战后40年的恢复和发展,科学技术仍居世界前列。

亚洲、南美一些国家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下面几讲只介绍在20世纪中发展较快和影响较大的几个分支学科的简要历史轮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