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病 名词解释
第八章口腔病
第八章口腔病口腔病包括口糜、口疮、口 、口甘、口苦、牙齿病及舌病等。
口腔病与脾的关系密切,如《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舌为心之苗,故舌病多与心有关,亦如《灵枢·脉度》也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齿为骨之余,故与肾精有关。
诸阳经脉循于面,又多络于口唇,故口腔病及牙齿病又多与经脉气逆有关。
一、口糜证口糜指口腔发赤糜烂之证,多为热盛或湿热所致。
〔原文〕《素问·气厥论》:“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
”〔选注〕〔1〕《黄帝内经素问》注:“小肠脉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故受热已,下令肠鬲而不便,上则口生疮而糜乱也。
”《素问集注》:“小肠之下,名曰阑门,济泌别汁,渗入膀胱。
膀胱反移热于小肠,是以鬲肠不能下渗,湿热之气,反随经上逆,而口为之糜烂矣。
”〔2〕《类经》二十七卷“二十八”注:“少阳相火之复,故大热至而枯燥燔热……火气内发,上为口糜。
”〔辨析〕口腔糜烂多为湿热上蒸,热盛则赤肿,湿盛则糜烂,如以小肠有热,隔塞不便,湿热不得从小便而解,则随经上蒸而为口糜之证。
脾胃湿热,湿热上蒸,亦可为口糜。
如外因之热,火气盛于上,热灼津枯,血瘀肉腐,则为口糜,多见于高热病人。
二、口疮证口疮即口舌生疮,往往与口糜并存。
〔原文〕《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足,炎火乃行……民病口疮。
”〔选注〕《类经》二十四卷“十”注:“金不及而火乘之,故炎火乃行……寒胜于下,则厥阴格阳而反上行,是谓无根之火,故为头项口心等病。
”《素问集注》:“水寒之气上乘,迫于心火外炎,故民病口疮。
”〔辨析〕口舌生疮多为火热上炎所致,可有实火与虚火之不同,如气候变化,于岁金不足之年,火气太盛,寒水之气来复,阴寒盛于下,火盛于上,为无根之虚火上炎,所发口疮则为虚火所致。
如君火亢盛,或脾胃之火上炎,所发口疮则为实火所致。
口组病名词解释
1.神经嵴细胞: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一种过渡性结构,是在神经管建成时位于神经管和表皮之间的一条纵向的细胞带.神经嵴的预定部位可以追溯到早期原肠胚阶段.在神经板形成的时候,神经嵴细胞位于神经板的边沿,继而隆起为神经褶的主要部分。
2. 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颈窦(cervical sinus):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叫颈窦。
4. 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5.成釉细胞(ameloblast):釉母细胞,是成釉器中的内釉上皮中的内釉细胞分化而来,呈高柱状,在分泌活动开始前细胞器重先定位(核远离基底膜,Gc靠近基底膜,RER 增多,Mit集中到靠近中间层),对釉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6. 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内釉和外釉上皮细胞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而星网状层和中间层细胞并不出现在上述增生的上皮中。
这些增生的上皮成双层,称为上皮根鞘。
7. 颈环:内釉上皮与外釉上皮相连处称颈环,在上皮根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8.釉质新生线(enamel neonatal line):发育停止线,在乳牙和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的一条加重的生长线。
新生儿期发育的乳牙冠部釉质上,可见到矿化程度低的横线。
在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一条加重了的生长线。
这是由于乳牙和第一恒磨牙的釉质一部分形成于胎儿期另一部分形成于婴儿出生以后。
当婴儿出生时由于环境及营养的变化该部位的釉质发育一度受到干扰特称其为新生线。
9.绞釉gnarled enamel:釉柱近表面l/3较直,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口病名词解释
口病名词解释1.釉质(namal):为覆盖在牙冠部表面的一层硬组织。
釉质是人体最硬的组织,其硬度约为洛氏硬度值300KHN.釉质由占总重量的96%~97%的无机物以及少量的有机物和水所|中大医学考试网|组成。
其基本结构是釉柱。
2.釉柱(enamalrod):釉质的基本结构,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到达牙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
3.绞釉(gnarledenamel):釉柱在近釉牙本质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4.釉柱鞘(enamalrodsheath):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的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这类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线边界,即所谓的釉柱鞘。
5.釉质生长线(incremantallineofenamel):幼稚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
6.新生线(neonatalline):在乳牙和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的一条加重的生长线。
7.釉板(enamellamella):是一薄层的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的结构。
8.釉丛(enameltuft):是一部分矿化较差而相对蛋白含量较高的釉柱,起自釉牙本质界向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9.釉梭(enamelspindle):是位于釉牙本质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部位较多见。
10.釉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junction):是由许多紧挨着的圆弧形的小凹所构成的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线。
11.釉小皮(enamelcuticle):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的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12.釉面横纹(perikymata):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
13.釉帽(enamelcaps):釉质表面的一些不规则的帽状突起。
口病名解 (2)
联合(merge):随着面部的进一步发育,面突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称为面突联合。
融合(fuse):面突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进而达融合。
唇裂(cleft lip):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所致,多见于上唇。
自鼻底至唇红的完全或部分裂开。
面裂(facial cleft):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将发生横面裂,裂隙可自口角至耳屏前;上颌突与侧鼻突未联合将形成斜面裂,裂隙自上唇沿着鼻翼基部至眼睑下缘。
腭裂(cleft palate):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
原发性上皮带(primary epithelial band):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相互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原发性上皮带。
牙板(dental lamina):胚胎第七周,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并分叉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者称前庭板,表面上皮变性,形成口腔前庭沟;位于舌(腭)侧者称为牙板,向内延伸,其最末端细胞增生,进一步发育成牙胚。
钟状期末牙板被间充质侵入而断裂,并逐渐退化和消失,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称为Serre上皮剩余,可能称为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或囊肿的起源。
釉结(enamel knot):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釉结在牙形态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可能是调节细胞分化和牙形态发生的信号中心。
釉索(enamel cord):是由釉结向外釉上皮走形的一条细胞条索,似乎将成釉器一分为二。
可能与釉结一起参与决定牙尖的早期位置。
釉龛(enamel niche):由于片状的牙板向内凹形成腔隙,内充满结缔组织。
萌出(eruption):指牙突破口腔黏膜的现象,即牙冠形成后向牙合平面移动,穿过骨隐窝和口腔黏膜,达到功能位置的一个复杂过程。
口病、
口腔组织病理学。
过度角化。
也称角化亢进,指粘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
分过度正角化:角化层增厚,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消失。
形成均匀性嗜伊红细胞的角化物,伴有粒层明显增厚,且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过度不全角化:增厚的角化层中,细胞核未分解消失,粒层增厚不明显。
上皮异常增生,上皮总的紊乱。
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见于天疱疮。
唇红,外侧的皮肤,内侧的粘膜及二者之间的部位。
牙龈瘤。
指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少见的新生儿龈瘤除外。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指囊壁包含一个为萌芽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的牙颈部的囊肿。
腮裂囊肿,又称颈部淋巴上皮肿瘤。
常位于颈上部近下颌角处,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一般认为其来自腮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
骨上袋,牙周袋底在牙槽骨脊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的形成。
骨内袋。
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压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上皮剩余。
在牙周膜中,邻近的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小得上皮条索或者换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ze上皮剩余,是牙根发育期间上皮Serres上皮剩余,有些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或上皮团的形成存在于颌骨或牙龈肿,这些上皮类似于腺体。
牙本质,是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
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主要功能是保护其内部的牙髓和支持其表面的釉质。
舍格伦综合症。
是一种以慢性涎腺炎,干燥性角膜炎和口干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全身性红斑斑狼疮与内风湿性关节炎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菌斑,是一种寄生在牙本质的稠密的细菌集团,它是致病菌赖以生存的和发挥致龋作用的复杂生存环境。
秞梭,起始于秞牙本质交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早期。
秞丛,起自秞牙本质界伸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与秞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
名词解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污染物品传播。
症状:
1.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
2.口腔痛,表现为口腔黏膜、舌头、咽部出现疱疹和溃疡,疼痛剧烈,影响进食。
3.手足皮肤出现丘疹、疱疹,可伴有痒感。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约2-5mm,数量不
等,一般1-2周后可消退。
4.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呕吐、咳嗽等症状。
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预防: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3.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或患者。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5.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一周左右可以痊愈。
然而,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恢复期可能会更长,需要更多的休息和护理。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就医。
口病简答明解
1、神经嵴:神经板在发育中,外侧缘隆起,神经板的中轴处形成凹陷称神经沟,隆起处称神经褶。
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神经嵴。
2、神经嵴细胞:在胚胎第4周,两侧神经褶在背侧中线汇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位于神经嵴处的神经外胚层细胞,未进入神经管壁,而是离开神经褶和外胚层进入中胚层,这部分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3、外胚间叶组织:迁移至头面部的神经嵴细胞形成该区的大部分结缔组织,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
4、鳃弓:在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充质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为腮弓。
5、颈窦:第2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尾端,并覆盖了2、3、4腮沟和3、4、5腮弓,并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
6、额鼻突:胚胎第3周,发育中的前脑下端出现了一个突起称额鼻突。
7、上颌突:胚胎的第4周,下颌突两侧的上方区域的间充质长出两个分支状突起,称上颌突。
8、口凹或原口:胚胎的第4周,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一个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9、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10、拉特克囊:约在胚胎第3周末,在口咽膜前方口凹顶端正中出现一个囊样内陷,称拉特克囊。
11、颅咽管:拉特克囊与原口上皮间有上皮性柄相连,囊的起点由于原口的发育,最后位于鼻中隔后缘,此后上皮性柄和拉特克囊退化消失,此囊的残余称颅咽管。
12、鼻板: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口腔与前肠相通。
同时,额鼻突的末端两侧的外胚层上皮出现椭圆形局部增厚区,称嗅板或鼻板。
鼻板细胞形成鼻粘膜及嗅神经上皮。
13、鼻凹或嗅窝:由于细胞的增生使鼻板中央凹陷,称鼻凹或嗅窝。
鼻凹将来发育成鼻孔。
14、侧鼻突:嗅窝两侧的2个突起称侧鼻突。
15、中鼻突:两个嗅窝之间的突起称中鼻突。
17、面突的融合:有的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进而达到面突的融合。
口病名词解释
.外胚间叶:头面部的的大部分结缔组织都来自于神经嵴细胞,由于它们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细胞,所以这些结缔组织又称外胚间叶组织或外间充质。
2.鳃弓: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3.咽囊: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在体表侧者称鳃沟,与之相对应的鳃弓的内侧是原始咽部,其表面衬覆的内胚层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样,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咽囊。
4.口凹:在额鼻突、上颌突和下颌突的中央形成的凹陷,称为口凹或原口,即原始口腔。
5.口咽膜:口凹的深部与前肠相接,二者之间有一薄膜即口咽膜相隔,此膜来自于胚胎早期的索前板,由内外两胚层构成。
在胚胎第4周,口咽膜破裂。
6.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会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此过程称为面突联合。
8.原腭:嗅窝下方,球状突在与对侧球状突及上颌突联合过程中,不断向口腔侧增生,形成的突起称前腭突。
前腭突将形成前颌骨和上颌切牙。
9.奇结节:胚胎第4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不断增生,形成3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称侧舌隆突,在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奇结节以后被侧舌隆突所覆盖,仅形成盲孔前舌体的一小部分,或退化消失,不形成任何结构。
10.Meckel 软骨:也称第1鳃弓软骨或下颌软骨。
分别为左右第1鳃弓中的条形软骨棒。
在发育中,下颌软骨的后端膨大形成锤软骨;下颌软骨耳前区部分还形成锤前韧带和碟下颌韧带,其余部分消失。
1.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的第5周,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开始仅在上下颌弓的特定点上,上皮局部增生,很快增厚的上皮互相连接,依照颌骨的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
2.牙板:在胚胎的第7周,原发性上皮带继续向深层生长,并分裂为两个:向颊(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板。
《口腔粘膜病学》名词解释
1.papule即丘疹,是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直径一般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和扁平形。
口腔黏膜的丘疹,一般都由大量排列不一的针头大小的病损组成,颜色呈灰白色或为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扁平苔藓在口腔的表现为典型的丘疹,它排列成带状、斑块和环状。
2.HFMD即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为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3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罹患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3.coccigenic stomatitis即球菌性口炎,是急性感染性口炎的一种,临床上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
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口腔黏膜球菌感染往往是几种球菌同时致病,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膝状神经节可出现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时,表现为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Ramsay-hunt综合征。
5.target lesion即靶形红斑,为典型的虹膜状红斑(iris lesion),是直径为0.5cm左右的圆形红斑,中心有粟粒大小的水疱。
为多形性红斑的典型皮肤病损,多见于腕部、踝部及手背。
开始时为淡红色,1~2日后中央部位红色转暗,并发生水疱,边缘呈鲜红色环状,或出现丘疹。
可有瘙痒感,无明显疼痛。
6.fixed drug eruption即固定性药疹,为药物过敏性口炎再次发作时,局部灼热发痒,有暗红色斑,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数目不多或为单个,多发生于固定位置;以唇部多见,一般持续一周左右,消退后可留有棕褐色或黑色素沉着,可存留较长时间而不消退。
口腔疾病概要名词解释
口腔疾病概要名词解释
口腔疾病概要名词解释如下:
口腔疾病是指原发于口腔的疾病,即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的侵入、牙颌面发育异常以及全身性疾病等情况下出现的病理现象。
口腔疾病产生的有害细菌,可引起糖尿病。
口腔疾病引起的细胞因子具有破坏性,不利于人体健康,例如:过多的细胞因子会破坏胰岛腺,减少人体必要胰岛素的分泌量,容易引起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可以说,高血压、糖尿病是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因此想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要注意口腔护理。
手足口病知识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病原体】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A组16型(CoxA16) 多见。
其中,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
故本节主要介绍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感染了EV71的患者会经粪便、唾液或口鼻分泌物排出病毒,所以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
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发病机制】EV71经各种传播途径侵人人体后,主要在咽部或小肠黏膜等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繁殖。
大部分人为隐性感染,产生特异性抗体。
少数人因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可进入血液产生病毒血症,进而侵犯不同靶器官造成感染的播散。
【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根据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以下5期:1.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闭,食欲缺乏等症状。
部分患儿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患儿可无皮疹。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
绝大多数患儿在一周内痊意,预后良好。
2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咭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患儿可痊愈。
3, 第3期(心肺功能度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
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
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口炎名词解释
口炎名词解释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炎症,是口腔常见的病症之一。
口炎的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发红、肿胀、疼痛、糜烂、溃疡等。
口炎的病因有多种,包括感染、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异常、化学物质刺激等。
下面我们将对口炎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一、口炎类型1. 牙龈炎:是指牙龈组织发生炎症,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发红等。
2. 牙周炎:是指牙周组织发生炎症,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牙周袋形成等。
3. 口腔溃疡: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糜烂、溃疡,表现为口腔疼痛、灼热感等。
4. 夹板炎:是指口腔夹板使用不当引起的炎症,表现为口腔疼痛、溃疡、牙龈出血等。
5. 口腔疱疹: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病毒性感染,表现为口腔疼痛、疱疹等。
二、口炎症状1. 口腔疼痛:口腔黏膜炎症引起的疼痛程度不同,有的人只是轻微的疼痛,有的人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
2.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炎的主要症状之一,表现为黏膜发生糜烂、溃疡,溃疡大小不一,有的人只有一个,有的人则会有多个。
3. 口腔干燥:口腔黏膜炎症会导致口腔干燥,从而引起口干、口渴等症状。
4. 牙龈出血:牙龈炎和牙周炎会导致牙龈出血,表现为刷牙或咀嚼食物时牙龈出血。
5. 味觉异常:口腔黏膜炎症会影响味觉,从而引起味觉异常,出现口味不佳、口臭等症状。
三、口炎治疗方法1. 清洁口腔: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是预防口炎的关键,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都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好方法。
2. 药物治疗:口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药物治疗,如口腔溃疡可使用口腔溃疡贴、口腔溃疡喷雾等药物治疗。
3. 营养调理:口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等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4. 预防口炎:预防口炎的关键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定期到口腔医生处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口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到口腔医生处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治疗。
浅谈口病
l l 7
浅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
钟 立 彤
关键 词 : 口病
中 图分 类号 : R 2 2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2 3 一 O 1 】 7 — 0 1
口病 是 临床 常见 病 , 口腔 包括 唇 、 齿、 舌、 咽、 会厌 , 是 人 体 每 阴 , 里 有 实热 , 又 当急下 存 阴 。 太 阳停 饮 口渴五 苓 散 。 阳 明热胜 用 白 日进 食 、 饮水 , 谈话 、 出声 之 门户 , 故《 难 经》 称为“ 七冲门” , 如 唇 为 虎 。 少 阳 口渴 , 小 柴胡 汤去 半 加花 粉 。 少 阴亏虚 , 饮 水 自救 , 当滋水 。 飞门、 齿为户门 、 会厌为吸 门、 舌乃心苗 , 又说“ 脾气通于 口, 口和 厥 阴 消渴 , 乌梅 丸 。杂症 消渴 病乃 阴虚 燥热 , 但用 人参 白虎 , 其 他如 则 知 谷 味矣 , 心 气 通 于舌 , 舌 和则 知五 味 矣 ” 。 齿 乃 骨 之余 , 髓 之 所 花粉 、 麦冬 、 玉竹 、 石斛 , 用 于虚 热 , 口多 清 水 不渴 , 属 胃虚 寒 , 二 陈 养, “ 肾 气有 余则 齿 硬 ” 。 三 阴脉 及 阳 明 , 手少阴 、 脉 皆循 行 于 口。 手 加 干 姜 。 口歪 , 《 灵枢 ・ 经 筋篇 》 说: “ 足 阳 明之 筋病 , 卒 口僻 , 急者 目 足 阳明之 脉 , 上 夹 于 口, 故《 内 经》 又说 【 l _ , “ 中央 色 黄 , 入通 于脾 , 开 不 合 , 热 则 筋从 目不 开 , 颊 筋有 寒 , 则 急 引颊 移 口 , 有 热 则 筋驰 从 , 窍于 口, 藏精 于脾 ” , 但 脾 与 胃为 表 里 , 脾 为 阴土 , 胃为 阳 土 , 故把 缓 不 胜 收 , 故僻” , 又说: “ 足之 阳明 , 手 之 太 阳筋急 , 则 口 目为僻 , 此 口舌病 , 属脾 、 胃、 心经 。经 言 , “ 味入 于 口 , 藏 精 于 脾 胃, 运 化精 液 急 不能 卒视 。” 是 由 于经络 之 血液 亏损 , 内风 窜动 , 外邪 乘 虚而 人 。 以 养五 脏 ” 。 若五 味 偏 胜 , 则 五脏 之 病而 生 , 但 口病不 一 定是 脾 胃 , 寒 则筋 急 , 热 则 筋 , 或缓 或 急 , 故 牵 引 而歪 斜 、 如属 中风症 之 一 , 凡 四时 六 淫之 邪 、 内发 于脏 腑 者 , 也 会 引起 口疮 、 糜烂 等 病 。 如《 至 当按 中风论 治 , 如 属杂 病 , 针 灸治 之 。" MD 口内流涎 : 均 由脾不 摄涎 真要 大 论 》 说“ 少 阳之 复 , 大热 将 至 , 火 气 内发 , 上 为 口糜 ” , 这 是 说 所 致 , 但 分 寒 热 治之 , 寒用 理 中出 入 , 热 用清 理 脾 胃湿热 之 法 。 口 天 时 之 热 而至 口糜 。《 内经 》 “ 气厥论” : “ 膀 胱移 热 于 小 肠 , 鬲肠 不 噤 : 因 阳明 脉上 夹 口唇 , 风寒 乘 虚挛 急 , 以致 牙关 紧闭 , 用 开 关散 或 便, 上 为 四糜 ” , 这是 由小肠 之 火 而发 口糜 。 《 气 交变 论 》 又说“ 岁 金 针灸 治疗 , 若见 于破 伤 风或 骨槽 风 , 当分 门而治 。口内糜腐 , 多由阴 不及 , 炎 火 乃行 , 民病 口疮 ” 。这 是 心 火上 炎 , 烧灼肺金 , 熏蒸于 口 虚 阳旺 , 膀 胱湿 水 泛 溢脾 经 , 湿与 热瘀 , 郁 久化 热 , 热 气熏 蒸 胃 口, 而 发 口疮 , 至 于 口内发 甜 、 口酸 、 口辛 、 口咸 、 口苦 、 口淡 、 口臭 , 乃 以致 满 口糜 烂 。轻侧 导赤 散 , 重则 少 阴甘吉 汤 , 外 用姜 柏散 擦患 处 , 脏 器之 偏 胜 为 病 。 肝 热则 口酸 , 脾 热则 口甜 , 肺 热则 口辛 , 肾热则 本症兼 有脾 虚 夹 湿者 , 如见 口臭 、 泄泻 , 用 加 味 连理 汤 。 婴儿 鹅 口 口咸 , 胃热 则 口淡 , 心 热则 口苦 。 又 有谋 虑 不 足 , 肝移 热 于 胆 口苦 , 疮, 由心脾 积热 , 宜 清热泻 脾饮 内服 , 外用 冰 硼散擦 。 又 有 脾 胃气 虚 , 木 乘 土 位 而 口酸 者 , 又有脾 气凝滞 , 不 能 运 化 浊 口疮是 口腔 内或 唇舌 发生 白色溃 烂小 泡 ,红 肿 疼痛 ,问有 微 热 , 有 虚火 实火 之 分 : 实火 色红 , 尿 赤便 秘 , 用 凉膈 散 ; 虚火 色淡 红 , 气、 熏蒸而 口臭者 , 此 皆脏气偏胜移热所致 。, On  ̄ - 胃火上 冲, 则令 口糜 、 口疮 。 盖五 脏 之气 , 皆统 于 脾 , 凡 七情 六 欲 、 五味, 皆 能致 病 , 脉 虚不 渴 , 宜 知柏 四物 , 以柳花 散外 擦 。 当因病求之。若服凉药不愈者 , 此 中焦元气不足 , 虚火上炎 , 又当 唇: 属 足太 阴脾 阳明 胃 , 又 属手 少 阴心 和手 太 阴肺 , 心 脉夹 口 ,
口炎名词解释
口炎名词解释口炎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口疮、口腔炎症等。
口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一般会引起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严重的口炎还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言语能力。
本文将对口炎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口炎的症状、治疗和预防。
一、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的一个小疮,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是红色的边缘,中央是白色的凹陷。
口腔溃疡是口炎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会引起口腔疼痛和不适感。
口腔溃疡的成因有很多,包括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压力和药物反应等。
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包括口腔漱洗、口腔药膏和口服药物等。
二、口疮口疮是口腔黏膜上的一个浅表性溃疡,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央是白色的凹陷,周围有一圈红色或黄色的边缘。
口疮与口腔溃疡的症状相似,但口疮的面积更大,通常会引起更强烈的疼痛和不适感。
口疮的成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
治疗口疮的方法包括口腔漱洗、口腔药膏和口服药物等。
三、口腔炎症口腔炎症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的症状,通常包括口腔溃疡、口疮、龈炎、牙周炎等。
口腔炎症的成因有很多,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口腔创伤等。
治疗口腔炎症的方法包括口腔漱洗、口腔药膏和口服药物等。
四、龈炎龈炎是指牙龈发生炎症的疾病,通常会引起牙龈肿胀、出血和疼痛等症状。
龈炎的成因包括细菌感染、牙菌斑、牙齿不洁等。
治疗龈炎的方法包括口腔清洁、口腔漱洗、口腔药膏和口服药物等。
五、牙周炎牙周炎是指牙周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通常会引起牙周组织松动、牙齿松动和牙齿脱落等症状。
牙周炎的成因包括细菌感染、牙菌斑、牙齿不洁等。
治疗牙周炎的方法包括口腔清洁、口腔漱洗、口腔药膏和口服药物等。
六、口腔癌口腔癌是指口腔黏膜上的恶性肿瘤,通常会引起口腔溃疡、口腔疼痛和不适感等症状。
口腔癌的成因包括吸烟、喝酒、慢性口腔炎症等。
治疗口腔癌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七、口腔卫生口腔卫生是指保持口腔健康和清洁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刷牙、漱口、使用牙线等。
口病名词解释
1.鳃沟: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称为鳃沟。
2. 咽囊:原始咽部外表衬覆的内胚上皮向侧方增生呈囊状,形成与鳃沟相对应的浅沟,称为咽囊。
3.唇裂:多见于上唇,是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局部联合所致,发生在唇的侧方,单、双均可发生,单侧者较多。
4. 腭裂:是口腔较常见的畸形,为一侧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能融合或局部融合的结果,单、双侧均可发生。
5.缩余釉上皮: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和星网状层与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成为缩余釉上皮。
6. 釉小皮:牙冠形成后,成釉细胞在釉质外表分泌一层无构造的有机薄膜,成为釉小皮。
〔釉小皮是成釉器的结局〕7. 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形成钙质小球。
球形矿化遗留的未矿化的基质称为球间牙本质。
8.上皮根鞘:当牙冠发育完成时,牙根开场发育。
内釉和外釉上皮在颈环处增生,向未来的根尖孔方向生长,增生的双层上皮称为上皮根鞘。
9.上皮剩余:剩余的上皮细胞进一步离开牙根外表,并保存在发育的牙周膜内,邻近牙根外表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和上皮团块,与牙根外表平行排列,这是上皮剩余,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10. 釉柱:是釉质的根本构造,是细长的柱状构造,釉柱的排列在窝沟处呈放射状,在牙颈部呈水平状。
:是一薄的板状构造,垂直于牙面,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磨片上呈裂隙状构造。
: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向牙外表方向散开,呈草丛状,高度约为釉质厚度的1/4-1/3。
是一局部矿化较差的釉柱。
:起自釉质牙本质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构造。
(形成与釉质发生早期):近外表1/3较直,而内2/3弯曲。
可增强釉质对抗剪切力的强度,咀嚼时不易被劈裂。
:牙冠形成后,覆盖在新萌出牙外表的一层有机薄膜。
构造与上皮下的基板相似。
〔釉小皮是成釉器的结局〕: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
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
: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有一层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
口病名词解释
1.鳃沟:相邻的鳃弓之间有浅沟,称为鳃沟.之阳早格格创做2. 吐囊:本初吐部表面衬覆的内胚上皮背侧圆删死呈囊状,产死与鳃沟相对于应的浅沟,称为吐囊.3.唇裂:多睹于上唇,是球状突战上颌突已共同或者部分共同所致,爆收正在唇的侧圆,单、单均可爆收,单侧者较多.4. 腭裂:是心腔较罕睹的畸形,为一侧侧腭突战对于侧侧腭突及鼻中隔已能混合或者部分混合的截止,单、单侧均可爆收.5.缩余釉上皮:釉量收育完毕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战星网状层与中釉上皮细胞分离产死一层鳞状上皮覆盖正在釉小皮上,成为缩余釉上皮.6. 釉小皮:牙冠产死后,成釉细胞正在釉量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薄膜,成为釉小皮.(釉小皮是成釉器的了局)7. 球间牙真量:牙真量的矿化形态是球形矿化,产死钙量小球.球形矿化遗留的已矿化的基量称为球间牙真量.8.上皮根鞘:当牙冠收育完毕时,牙根启初收育.内釉战中釉上皮正在颈环处删死,背已去的根尖孔目标死少,删死的单层上皮称为上皮根鞘.9.上皮结余:结余的上皮细胞进一步离启牙根表面,并死存留收育的牙周膜内,相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睹到小的上皮条索战上皮团块,与牙根表面仄止排列,那是上皮结余,也称Malassez上皮结余.10. 釉柱:是釉量的基础结构,是细少的柱状结构,釉柱的排列正在窝沟处呈搁射状,正在牙颈部呈火仄状.:是一薄的板状结构,笔直于牙里,贯脱所有釉量的薄度,磨片上呈裂隙状结构.:起自釉量牙真量界背牙表面目标集启,呈草丛状,下度约为釉量薄度的1/4-1/3.是一部分矿化较好的釉柱.:起自釉量牙真量界伸背釉量的纺锤状结构.(产死与釉量爆收早期):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蜿蜒.可巩固釉量对于抗剪切力的强度,咀嚼时没有简单被劈裂.:牙冠产死后,覆盖正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结构与上皮下的基板相似.(釉小皮是成釉器的了局):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量小球混合而成.正在牙真量钙化没有良时,钙量小球之间遗留一些已钙化的间量,称为球间牙真量.:正在成牙真量细胞战矿化牙真量之间总有一层已矿化的牙真量存留.:指牙根真足产死后,成牙真量细胞还正在重积的牙真量.:当釉量表面果磨益、酸蚀、龋等而遭受益害时,使其深部的牙真量表露,成牙真量细胞受到分歧程度的的刺激,而部分爆收变性.牙髓深层的已瓦解的细胞可移背该处与代变性细胞而瓦解为成牙真量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成牙真量细胞所有共共分泌牙真量基量,既而矿化,产死建复性牙真量.:形成牙真量小管的壁,矿化下,纤维少.:管周牙真量之间,矿化较前矮,纤维多.:指牙根真足产死后,成牙真量细胞还正在重积的牙真量.:位于牙骨量与托姆斯颗粒层之间,无结构的、没有含细胞战胶本的一薄层牙骨量.:牙骨量表面有一层尚已钙化的牙骨量.:是牙龈上皮附着正在牙表面的一条戴状上皮,从龈沟底启初,背根尖目标附着正在釉量或者牙骨量的表面.26牙周膜:它环绕牙根,位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由致稀的结缔构造形成.薄度为.27.上皮结余(Malassez上皮结余):结余的上皮细胞进一步离启牙根表面,并死存留收育的牙周膜内,相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睹到小的上皮条索战上皮团块,与牙根表面仄止排列,死收层:基本相胞战相近的棘层细胞有删殖本领,称为死收层.(taste bud):为卵圆形小体,是上皮瓦解成的特殊器官,由明细胞战暗细胞形成,中央产死味孔,功能是体验味觉.那是上皮结余,也称Malassez上皮结余.29.篮细胞:为扁仄多突起细胞,胞体小,胞核大而扁,突起包饶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称“篮细胞”30..纹管:细胞的基底部有笔直于基大天的纵纹.31.半月板:浆液性细胞覆盖正在粘液性细胞的表面,呈月牙状,称半月板.32.龋病:一种牙硬构造的熏染性徐病.由于细菌效率,使得牙无机晶体溶解益害战有机物领会解体而引导牙硬构造的缺益.33.菌斑:是已矿化的细菌性重积物,呈薄而致稀的膜状.由细菌战唾液蛋黑、细胞中多糖等菌斑基量所组成.是细菌死少的微死态环境,细菌正在其中举止着搀纯的代开活动. 34.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是指包罗一个已萌牙齿的牙冠而且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x线片上,有些其余囊肿,如牙源性角化囊肿、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等,也可表示含牙闭系,但是没有是含牙囊肿.35.萌出囊肿(骨中含牙囊肿)萌出囊肿是指一个正正在萌出的乳牙或者恒牙的牙冠部.缩余釉皮与釉量之间液体潞留而成的囊肿.它是骨中硬构造内的含牙囊肿.临床上表示为正正在萌出的牙齿上圆产死光润的肿物,呈浓蓝色或者粉黑色,量天硬且有动摇感.。
口病
名词解释:1.神经脊细胞:神经褶的顶端与周围外胚层交界处称为神经嵴2.面部发育突起:下颌突、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包括球状突)3.腭裂:是口腔常见的畸形,为一侧腭突和对侧侧腭突及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的结果,但双侧均可发病4.原发性上皮袋的概念:在未来的牙槽突区,深层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上皮增生,增厚的上皮相互连接,依照颌骨分外形形成一马蹄形上皮带,称为原发性上皮带5.釉柱:细长的柱状结构,妻子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达牙齿表面,直径4-6μm6.釉梭:为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优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质发生的早期7.釉牙本质界:代表来自于上皮和外间充质两种不同的矿化组织的交界面8.釉丛:起子釉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散开,呈草丛状与釉柱间质和根鞘关系密切9.釉板:垂直于牙表面的薄板层状结构,可贯穿整个釉质厚度,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10.横纹:是釉柱上与釉柱长轴相垂直的的细线,透光性低。
11.生长线:釉质生长线又名芮氏线是釉质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其宽度和时间因发育状况变化不等12.绞釉:釉柱近表面1/3较直,而内2/3较弯曲。
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13.施雷格线:用落射光观察牙纵观磨片时,课件宽度不等的明暗相间带,分布在釉质厚度的4/5处,改变入射光角度可是明暗带变化。
这些明暗带成为施雷格线14.牙本质小管:贯穿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突起,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成牙本质细胞突起15.管周牙本质: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周围的间质,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16.管间牙本质: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的牙本质17.球间牙本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些未被钙化的间质18.托姆斯颗粒层:在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未矿化区。
19.透明牙本质: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收到磨损或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管周胶原纤维变性,时其小管与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磨片上呈透明状。
口腔黏膜病学教材
一:名词解释。
1:口腔黏膜病:是涵盖主要累及口腔黏膜组织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
口底—舌腹的U形区、口角内侧三角形区域、软腭复合体被称为口腔黏膜的危险区域。
这些区域的损害发生恶变的危险性较高。
(P1—P2)。
2:斑与斑片:都是指皮肤黏膜上的颜色改变。
如果直径小于2cm 的局限性颜色异常,称之为斑;若斑密集融合成直径大于2cm 的损害,称之为斑片。
斑与斑片一般不高出黏膜表面,不变厚,也无硬结改变。
其颜色,常较周围正常黏膜为深,可呈红色、红棕色或粽黑色。
(P12—P13)。
3:丘疹:是指黏膜上一种小的实体性突起,针头大小,一般直径小于1cm。
基底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形状可为尖形、圆形或扁平行。
口腔黏膜的丘疹,一般都由大量排列不一的针头大小的病损组成,颜色呈灰白色或为红色,消退后不留痕迹。
(P13)。
4:斑块:又译作丘斑,多数由多个丘疹密集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其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表面比较平滑或粗糙,可看到有沟裂将病损分割开来。
(P13—P14)。
5:疱:黏膜内贮存液体而形成疱,呈圆形,突起,直径小于1cm,表面为半球形。
(P14)。
6:大疱:若疱的损害直径大于1cm,称为大疱。
大疱壁的厚薄,取决于大疱的部位是上皮下还是上皮内。
大疱被膜的紧张或松弛度,取决于疱内液量多少。
大疱性病损,可直接发生或数个邻接的小疱融合而成。
(P14—P15)。
7:脓疱:也是一种疱性病损,其内由脓性物取代了透明的疱液。
除脓性口炎外,口腔黏膜的脓疱是较少见的。
8:糜烂:是黏膜的一种表浅缺损,为上皮的部分损伤,不损及基底细胞层。
其大小形状不定,边界不清,表面光滑,较浅。
(P16)。
9:溃疡:是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因其表层坏死脱落而形成凹陷。
(P15)。
10:萎缩:为组织细胞的体积变小,但数量不减少。
可呈现发红的病变,表面所覆盖的上皮变薄,结缔组织内丰富的血流分布清楚可见,病变部位略微凹陷,其特有的一些上皮结构消失,被一薄层上皮所取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鳃弓(banchial arch):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称的背腹走向的6对柱状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鳃弓。
2、釉面横纹(perikymata):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文,间隔为30~100μm宽,在牙颈尤为明显,呈叠瓦状。
3、骨上袋(supragingival pocket):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4、纤维结构不良(FD):是一种具有遗传学基础的散发性骨疾患,可累及单骨或多骨,累及颅颌面部多处相邻骨组织的病变可被归类为单骨性病变,比称颅颌面型FD。
5、舍格仑综合症:是一种以慢性唾液腺炎,干燥性角膜炎和口干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全身性红斑狼疮与类风湿关节炎等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6、融合(fuse):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接触、破裂、退化、消失,此谓面突的融合。
7、骨内袋(intrabony pocket):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是由于牙槽骨发生垂直型骨吸收所致。
8、原发性牙本质(primary dentin):指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即牙根尖孔发育完成前形成的,构成牙本质的主体。
9、继发性牙本质(secondary dentin):牙根发育完成,牙齿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继发性牙本质在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的增龄性改变,其形成的速度较慢。
10、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指囊壁包含一个未萌牙的牙冠并附着于该牙牙颈部的囊肿。
X线检查为一境界清楚的透光区,内含未萌出牙的牙冠。
在下颌第三磨牙区常见。
11、球间牙本质(interglobular dentin):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质小球融合而成。
在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被钙化的间质,称为球间牙本质,其中仍有牙本质小管通过,但没有管周牙本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