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山西农业大学-教案
【作物育种学各论-山西农大】玉米育种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异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特点1、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2、雌雄同株异花: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瓜;3、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二、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特点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主要途径:1、靠风传粉2、靠昆虫传粉在异花授粉作物中,以雌雄异株的自然异交率为最高,达100%,玉米的自然异交率在96% 左右。
总的说来,这类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
三、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1、异质性:由于异交率极高,个体的遗传组成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2、分离不稳定: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3、自交显著退化:自交衰退严重。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1、开放授粉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五、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效果有限;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1第一节国内外玉米育种概况一、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1、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2、推动了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3、促成种子行业的兴起4、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好的材料1、10个连锁群已定位170多个基因。
2、1983年,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由于四十年前在玉米上发现的转座子,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3、A-B染色体及其易位体系4、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三、为作物育种摸索出一系列方法1、人工选择最杰出的作物2、杂交育种的开拓者(1850年3、开杂种优势利用之先河(1)19世纪末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2)1907年自交系的选育;(3)1935年生产上推广双交种;(4)1960年主推单交种;(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4、轮回选择之先锋5、群体基因库的建立四、我国玉米种植慨况2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总产1.18亿吨。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玉米(各论)
胚根在幼苗出土后的14-21d内吸收和供应幼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节根供应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水分和养分。在栽培上,应促进根的生长,防止根系早衰,使根系发育好,抗倒伏能力增强。
2.茎的形态与生长胚轴分化发育形成茎,茎由节和节间组成。玉米节间数一般有15-24个。位于地下部的不伸长茎节一般3-7个。节间长度从基部到顶端逐渐增长。靠近地面节间较粗短,表明根系发育好,抗倒力强。
1.2.1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全世界玉米收获面积以亚洲和北美洲最大,分别达到41210khm2和40473 khm2,其他依次是非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
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玉米的有三大玉米带:一是美国中北部玉米带;二是中国玉米带;三是欧洲玉米带,包括多淄河流域的法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2)中熟种生育期100-120d,积温约为2300-2600℃的品种(杂交种)。有叶18-20片,果穗大小中等,千粒重200-300g。
(3)晚熟种生育期120-150d,叶片数在20以上,积温在2600-2800℃以上的品种(杂交种)。一般植株高大,有叶22-25片,果穗较大,千粒重在300g左右。
着生在地下茎节上的根叫地下节根;
着生在地上茎节的根叫地上节根(气生根或支持根)。
②生长
地下节根当幼苗出生2-3片叶时,开始发生第一层地下节根,一般4-6条。随着茎叶的生长,依次向上发生,可达4-8层,1-4层节根因节短而比较密集。地下节根是玉米的主要根系。
地上节根在玉米拔节后开始发生,曝露在空气中,根系粗壮坚硬,含色素,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8)有稃型有稃型玉米植株多叶,子粒外有稃包住,有时有芒,常自交不孕。子粒坚硬,具有各种形状和颜色。脱粒不便,无栽培价值。
园艺、资环《粮食作物栽培学》(玉米)教案
施肥量的计算方法。
四.施肥技术
1.施肥的原则
2.施肥的主要方法
(1)基肥撒施、条施、穴施
(2)种肥
(3)追肥
第7次课
课目
第七节 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第八节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
目的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合理密植的条件、生育指标、幅度、种植方式
重点
难点
玉米合理密植的依据、生育指标;合理密植的计算、种植方式。
4.经济产量系数高于0.4。
三、合理密植的幅度
早熟品种4000~5000株/亩;
中熟品种3000~4000株/亩;
晚熟品种2800~3200株/亩。
四、合理密度的计算
I=I0e-KF4000~5000株/亩K =0.5
2000~3000株/亩K =0.7 e=2.718
五、合理密度与种植方式
第八节玉米的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3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第八节玉米的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
二、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
(二)中耕管理
(三)后期管理
三、收获
收获的主要方法:
人工收获
机械收获
人机辅助收获。
单元总结、答疑。
二.根据生育期划分
三.根据株高、籽粒颜色、用途划分
第五节 玉米生长的土壤基础
一.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
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2.土壤疏松通气;
3.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含量高;
4.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
5.土壤稳温、保温性能强;
6.土壤酸碱度适宜,含盐量低;
7.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耕性良好。
农学《作物栽培学》(玉米)教案
1.茎的组成
2.茎的生长
3.茎秆的节间粗度
4.茎秆的节间长度
(二)茎的功能
1.运输水分和养分
2.支撑叶片,使其合理分布于空间, 均匀接受光照和尸首 二氧化碳。
3.储存养料,后期转移到果穗和籽粒。
4.茎秆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 可以使倒伏的茎秆后期弯 曲向上生长,减少损失。
结合挂图
(一)
二.雌穗的分化过程
(一)
第五节 玉米类型
一. 根据籽粒的形体和结构划分 二.根据生育期划分 三.根据株高、籽粒颜色、用途划分
第六节 玉米生长的土壤基础一.玉米丰产的土壤条件1.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2.土壤疏松通气;
3.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速效养分含量高;
4.土壤渗水、保水性能好;
5.土壤稳温、保温性能强;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发现了玉米,并将其带回西班牙, 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玉米生产得 到了迅速发展。
2.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现代的遗传学理论改良玉米
改进栽培技术
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
3.玉米生产的现状
二.玉米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
1.不同叶片生长之间的关系
2.不同叶片生长与其它器官的关系 (四)叶片生长与植株生长及栽培管理的关系。
(五)※不同节位叶片与其叶绿素含量和三要素含有率的关系
第
课目
第三节 玉米器官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目的
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重点
难点
玉米开花基本特性;种子的形成过程。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
《作物栽培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作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要点。
2. 学生能了解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3. 学生能了解作物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合适的作物栽培计划。
2. 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能进行作物栽培的播种、施肥、灌溉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分析并解决作物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责任感。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农业生产观念,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作物栽培中的问题。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作物栽培学》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作物栽培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作物栽培基本原理:介绍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育周期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 教材章节:第一章《作物栽培学总论》- 内容列举:作物生长发育、生育周期、环境因素影响。
2. 作物栽培技术:详细讲解播种、施肥、灌溉、中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 教材章节:第二章《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播种技术、施肥原则、灌溉方法、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
3. 常见作物栽培实例分析: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为例,分析其栽培技术要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主要作物栽培技术》- 内容列举:水稻、小麦、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生长发育特点。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作物栽培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作物栽培实践》- 内容列举:实践操作安排、操作方法与步骤、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组织与安排。
农学《作物栽培学》(玉米)教案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玉米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2.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用现代的遗传学理论改良玉米
改进栽培技术
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
3.玉米生产的现状
二.玉米在国民经济重点地位
重点
难点
玉米开花基本特性;种子的形成过程。
时间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教学方法
100分钟
第三节 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
四.花
(一)雄花序
1.组成
2.开花
(二)雌花序
1.组成
2.开花
五.种子
1.种子的形态
2.种子的结构
3.种子的化学成分
4.种子的形成过程
籽粒形成期—受粉后1~11天,籽粒含水量95%以上。
(一)玉米是高产作物
(二)玉米是主要的粮食在作物之一
(三)玉米的综合利用价值高
1.淀粉工业原料
2.制糖工业原料
3.榨油工业原料
4.酿造工业原料
(四)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三.玉米的分布与区划
第2次课
课目
第二节玉米的生长与发育
目的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一生各个阶段的主要生育特点,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1.施肥的原则
2.施肥的主要方法
(1)基肥撒施、条施、穴施
(2)种肥
(3)追肥
第8次课
课目
第八节 玉米的灌溉与排水、
目的
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玉米的一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玉米灌溉及排水的主要方法。
2024年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教案-(带目录)教案玉米栽培技术培训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习性、栽培季节和种植方式。
2.掌握玉米的选种、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3.提高农民对玉米栽培技术的认识,提升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
二、教学内容1.玉米生长习性和栽培季节(1)生长习性:玉米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佳。
(2)栽培季节: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分为春播和夏播。
2.玉米选种与播种技术(1)选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
(2)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拌种等。
播种深度一般为5-6厘米,行距60-70厘米,株距25-30厘米。
3.玉米施肥与灌溉技术(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
(2)灌溉:玉米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或水涝。
4.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1)病害:常见病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螟等。
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2)虫害:常见虫害有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等。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5.玉米收获与储藏技术(1)收获: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果穗霉变。
(2)储藏:将收获的玉米果穗晾晒至安全水分含量,然后进行储藏。
注意防潮、防虫、防霉变。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讲解玉米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2.实地操作: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互动交流:鼓励学员提问、分享经验,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4.案例分析: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四、教学时间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实地操作: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互动交流与案例分析:共计1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评价1.学员出勤情况:考察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理论考试:检验学员对玉米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
电子教案各论2玉米
电子教案各论2玉米第五章玉米本章重点:玉米的根系的分类,玉米茎的功能,玉米叶的分组与特性,玉米三个生育阶段的划分标准、田间管理中心关心任务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本章难点:玉米的分类,玉米的生育进程,玉米雄穗和雌穗的形态特征与分化过程,玉米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学时安排:第一节概述2学时,第二节玉米栽培生物学基础4学时,第三节玉米栽培技术4学时,共计10学时。
第一节概述玉米,又名玉蜀黍、苞米、苞谷、玉茭、棒子、玉麦、珍珠米学名:Zea mays L.英名,maize、corn,俄名:KyKypya,日名:トウモロコシ。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玉米是优良的饲料、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优质的粮食作物。
全世界生产的玉米子粒的70%~80%作为饲料,10%~15%作为工业原料,10%~15%为人们食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玉米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比率会更大,发展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是高产的粮食作物玉米的适应性很强,从北纬48°越过赤道到南纬40°(青饲玉米已延伸到北纬58°~60°),从低于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4000m的高原,都有玉米种植。
2002年,世界玉米收获面积(138897khm2),仅次于小麦(210785khm2)和稻谷(146029khm2),居第三位。
玉米又是高产作物,2002年单产(4334kg/hm2)和总产量(602027kt)均高于稻谷(3968kg/hm2、579477kt)和小麦(2695kg/hm2、568108kt),居首位。
玉米是C4植物,光合效率高,增产潜力大,世界玉米产量最高记录春玉米为23222kg/hm2(Herman Warsow,1985),夏玉米为16444kg/hm2(李登诲,1999),位居禾谷类作物之首。
玉米栽培技术培训学习教案pptx
contents
目录
• 玉米栽培概述 • 玉米生长环境及土壤要求 • 播种前准备与播种技术 •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 收获与储存技术要点 • 现代科技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01 玉米栽培概述
玉米的起源与传播
起源地
01
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区
传播路径
02
16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传入中国
06 现代科技在玉米 栽培中的应用
智能农业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实践
精准播种技术
通过智能播种机实现精准播种,提高 播种效率和质量。
无人机植保
运用无人机进行高效、精准的植保作 业,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
智能灌溉系统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 和气象数据,实现智能灌溉和节水。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脱粒
晾晒后的玉米果穗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进行脱粒。脱粒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滚筒转速和间隙,减少籽粒 破损。
储存条件设置和注意事项
储存条件设置
选择干燥、通风、防鼠害的储存场所,将玉米籽粒装入仓储袋或囤储设施中,保持适宜 的储存温度和湿度。
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储存玉米的温湿度和虫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避免与有毒有害 物质混存,确保玉米质量安全。
改良措施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 深耕深松等措施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通透性。
气候因素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01 02
温度变化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在播种至出苗期,低温会 影响出苗速度和出苗率;在拔节至抽雄期,高温会影响花粉活力和授粉 效果。
光照不足
光照不足会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有机物的积累和产量形成。在 种植密度过大或阴雨天较多的情况下,应适当采取补光措施。
作物育种学玉米各论 教案
作物育种学玉米各论教案第三章玉米遗传育种(16学时)第一节、玉米生产概况(1学时)介绍玉米在国内外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玉米品种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决解的途径。
重点和难点:玉米育种和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决解的途径概念:1、种质瓶颈,杂交种种质瓶颈,自交系种质瓶颈2、杂种优势群3、一、玉米在国内外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在世界(二)在中国表Ⅱ-4-2 2004年中国稻、麦、玉米生产二、国内外玉米生产现状(二)中国国内玉米生产状况三、我国各时期玉米品种的演变品种意义50年代初:品种间杂交种,如土方杂号(山东)、百杂交(河南)比对照增产10~15%。
50年代后期:双交种及综合杂交种(综交种)育成,如春杂号、农大号、新双号;(自交系选育)。
1954~1959 品种杂交种为主,少量顶交种、三交种。
1960~1970年双交种为主;其次为三交种及顶交种。
1971年后以单交种为主;1975年,单交种55%,双交种40%,三交种及顶交种5%;1978年统计:杂交种面积69.8%,其中单交种67.7%;双交种18.4%;其它8.4%;1986年单交种98.6%,其它1.4%.四、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一)存在的问题:1、品种退化严重、产量徘徊提高不大;2、玉米种质基础越来越窄,发生突发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丹育13号:Mo17×E28;中单2号(Mo17×自330)目前,全国所推广的玉米单交种中,Mo17及其改良系作为亲本的单交种占17%以上,也就是说这些杂交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占340万公顷以上。
如果Mo17种质的抗病性等被突破,则其损失不可估量。
美国自40年代推广T型不育系杂交种。
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来看,玉米自交系划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和9个亚群。
(表3-4-1)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有10种主模式,16种子模式;其中利用最多的子模式有4种。
2024玉米栽培技术学习教案
•玉米栽培概述•玉米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玉米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收获与贮藏技术•玉米栽培新技术介绍玉米栽培概述玉米的起源与分布01起源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当地印第安人培育出的主要粮食作物。
02分布目前玉米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03中国种植情况中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玉米的栽培意义经济价值01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来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营养价值02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灌浆成熟期玉米籽粒逐渐灌浆成熟,形成饱满的果穗,最终完成生长发育过程。
玉米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开始形成雄穗和雌穗,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拔节期幼苗逐渐长高,开始形成茎节和叶片,进入营养生长阶段。
播种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土壤条件,将种子播入土中。
出苗期种子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开始发芽生长,形成幼苗。
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玉米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高产稳产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同时考虑其稳产性,避免因环境波动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耐逆性强优先选择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等逆境胁迫能力的品种,提高玉米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抗病虫害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品质优良注重品种的籽粒品质,如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等,以满足不同加工和食用需求。
优良品种的选择标准精选种子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3天,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
浸种催芽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等方法,促进种子吸水膨胀和萌发,提高发芽速度和整齐度。
去除破损、霉变、杂质等不良种子,保留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
包衣处理使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增强种子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种子处理方法与技巧整地施肥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灌溉排水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设施,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和排水顺畅。
作物育种学-玉米-山西农业大学
玉米2个特定的自交系杂交,其杂种一代的产量表现。
1.一般认为玉米的起源地是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
在世界上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2.传统的“五谷”指:水稻,小麦,谷子,高梁,大豆。
“六谷”即在五谷的基础上加上玉米。
3.栽培玉米类型:硬粒型、马齿型、爆裂型、粉质型、糯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
4.Hallauer与bauman对育种有关的9个重要性状的分析认为籽粒产量是最重要的,其次为抗病,抗虫以及熟期。
5.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质量性状(包括籽粒的类型和色泽、胚乳的品质、花丝的颜色、叶舌、及个别抗病性)、数量性状(包括产量、生育期、穗长、千粒重、株型。
)。
6.玉米育种目标的内容:高产性状、优质性状、稳产性状、适宜的生育期、适应机械化。
7.高油玉米育种目标:高油玉米杂交种,子粒中含油量不低于7%,产量不低于普通推广种5%,抗病性同普通玉米。
8.甜玉米育种目标:普通甜玉米乳熟期籽粒中水溶性糖含量不低于8%,超甜玉米则要求达18%,穗长在15cm以上,分别符合制罐、速冻或鲜食的要求,单产鲜果穗11250kg/h㎡以上。
9.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大类,特点是含糖量高,油分、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品质较优良。
10.优质蛋白玉米是指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的玉米11.青饲玉米:按植株类型分:单秆和分枝;按用途分:青贮专用型和粮饲兼用型。
12.玉米的籽粒品质(甜度、糯性、不透明性组成成分)、植株的形态持征(如矮秆、无叶舌、褐色主叶脉)是由单一主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性状。
还有许多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性状,且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经济性状(果穗长度、穗粒行数、粒重、单株果穗数)基本都是数量性状遗传。
13.玉米产量是数量性状,产量因素包括穗长、穗粒行数、行粒数、粒重、单株果穗数等。
14.果穗长度的遗传是多种遗传效应互作的结果,在决定穗长的遗传中,基因的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所占的比重较小。
02-作物栽培学各论-玉米-山西农业大学-教案
第二章玉米栽培第一节概述一、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1.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
从赤道到北纬约50º、南纬约42º,从平原至海拔3800m高原均有种植.C4植物,增产潜力大,世界高产记录:春玉米23222kg/hm2(Warsow,1985),夏玉米为16444kg /hm2(李登海,1989),居禾谷类之首。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
子粒和秸秆都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饲料。
3.营养丰富。
以玉米为原料可加工100多种美味主、副食品。
4.重要的工业原料。
以玉米子粒及其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达2000多种。
5.综合利用价值高。
玉米穗轴、苞叶等都能综利用合。
二、玉米的分类(一)子粒特征分类1.硬粒型亦称硬粒种或燧石种.果穗多为圆锥形,子粒坚硬饱满,平滑,有光泽。
子粒顶部和四周胚乳均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
角质胚乳环生于外层,故子粒外表透明,多为黄色。
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成熟较早,产量低较稳定。
2.马齿型亦称马牙种.果穗多呈圆柱形,子粒扁平呈方形或长方形。
角质胚乳分布于子粒两侧,中央和顶部为粉质胚乳,成熟时顶部失水干燥较快,故子粒顶部凹陷如马齿状。
多为黄白两色,不透明,品质较差。
植株高大,需肥水较多,产量较高。
3.半马齿型亦称中间型.子粒顶端凹陷不明显或呈乳白色的圆顶,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边缘较圆.植株、果穗的大小、形态和子粒胚乳的特性都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具有多样性,产量一般较高,品质比马齿型好,是各地生产上普遍栽培的一种类型。
4.糯质型亦称蜡质型.胚乳全部为角质淀粉组成,子粒不透明,坚硬平滑,暗淡无光泽如蜡状,水解后易形成胶粘状的糊精。
蜡质型玉米的胚乳,遇碘呈褐红色反应。
此种最早发现于我国,主要作为鲜食或食品玉米。
5.爆裂型亦称爆裂种。
果穗较小,穗轴较细,子粒小而坚硬,粒形圆或子粒顶端突出,胚乳几乎全为角质淀粉。
子实加热时,由于淀粉粒内的水分遇到高温,形成蒸汽而爆裂,子粒胀开如花。
作物栽培教案
作物栽培教案设计——黑龙江省依安县职教中心学校祁玉荣课题:玉米的一生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育部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北方本《作物栽培技术》课本,第二章玉米的第二节《玉米的一生》的内容。
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主要是介绍玉米的生物学特性,为学习玉米的栽培技术作理论的铺垫,只有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后才能很好了解栽培的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知识与后面的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意识。
教学方法:教师的讲解与演示、学生的讲读法、网上查阅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复习提问:(1)玉米按成熟的早晚可分哪几类?(2)选用玉米良种的原则有哪些?指生进行复习回答,并进行必要的订正和补充说明。
2、导入玉米是我们北方的一种主栽作物,玉米的生产技术也是我们生产实践中必须重点掌握的一项技术。
确定怎样的种植方法之前就必须先了解和掌握玉米的生物学特性,了解了它的习性才能有针对性的创造一个适宜它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为创造高产作好理论的准备。
现在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和了解玉米吧。
二、讲授新知(30分钟)第二节玉米的一生(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物候期1、生育期生育期: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
影响玉米生育期的因素:品种、播期、光照、温度等因素。
同一品种会因播期早、日照时间长、温度较低时,生育期相应延长;反之则短。
同一品种在环境条件相同时,其生育期是稳定的,它是玉米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的积温条件下就应适当选择不同生育期的玉米品种,确保既能正常成熟,又不致减产。
课后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一下我省不同市、县的播种期。
2、物候期物候期:在玉米的一生中,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新器官的出现,植株形态发生特征特性变化的日期。
玉米的物候期有以下几个(配合讲解各物候期出示相应教学挂图):(1)、播种期播种时的日期。
播种日期会因不同温度条件的地理区域而不同,我省直播玉米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我县一般在5月上旬。
作物栽培学-山西农业大学-玉米习题(附解析)
作物栽培学-山西农业大学-玉米习题(附解析)玉米习题一、填空1.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品种为马齿型和半马齿型。
2.玉米从光合作用途径上看属于C4作物,其叶片维管束为双圈式结构。
3.玉米地膜覆盖播种方式有2种,分别是先覆膜后播种与先播种后覆膜。
4.玉米根系为须根系,其次生根形成后处生根的作用便减弱。
5.玉米拔节期,其雄穗分化处于生长锥伸长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其雄穗分化正处于四分体期。
6.衡量玉米群体结构是否合理的三个主要生理指标是光合势净同化率及经济系数。
7.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运动细胞,花生叶片下表皮与海绵组织之间有一层大型薄壁细胞,常称为贮水细胞。
8.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雄穗属圆锥花序,雌穗是肉穗花序。
9.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群体透光好,光能利用率高。
10.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甜”及“糯”性状均由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在种植时必须要求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二、选择题1.玉米特有的生育时期是(D)。
A.越冬、吐丝B.抽穗、开花C.抽雄、拔节D.大喇叭口2.玉米需水临界期是(C)。
A.拔节—大喇叭口B.大喇叭口—成熟C.大喇叭口—灌浆D.出苗—抽雄、3.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C)。
A.经济产量不断增加B.经济产量不断地下降C.穗粒数和千粒重不断下降D.穗粒数、穗数直线增加4.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品种为(A)A.马齿型和半马齿型B.甜玉米C.高油玉米D.硬粒型5.以下属于玉米生育时期的有(AC)。
A.拔节期B.现蕾期C.抽雄期D.分蘖期E.鼓粒期三、判断是非题(对者写“∨”,错者写“×”)1.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2.甜玉米在种植时必须要求与普通玉米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3.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甜”及“糯”性状均由隐性基因控制,所以在种植时必须要求有一定的隔离距离。
(∨)4.玉米的生育时期分为出苗期、起身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抽丝期和成熟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玉米栽培第一节概述一、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1 .适应性广,产量潜力大。
从赤道到北纬约500、南纬约42o,从平原至海拔3800m高原均有种植。
C4植物,增产潜力大,世界高产记录:春玉米23222kg/ hm2(Warsow 1985),夏玉米为16444kg / hm2(李登海,1989),居禾谷类之首。
2.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
子粒和秸秆都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柱饲料。
3.营养丰富。
以玉米为原料可加工100 多种美味主、副食品。
4.重要的工业原料。
以玉米子粒及其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达2000 多种。
5.综合利用价值高。
玉米穗轴、苞叶等都能综利用合。
二、玉米的分类(一)子粒特征分类1 .硬粒型亦称硬粒种或燧石种。
果穗多为圆锥形,子粒坚硬饱满,平滑,有光泽。
子粒顶部和四周胚乳均为角质淀粉,仅中部有少量粉质淀粉。
角质胚乳环生于外层,故子粒外表透明,多为黄色。
品质较好,适应性强,成熟较早,产量低较稳定。
2.马齿型亦称马牙种。
果穗多呈圆柱形,子粒扁平呈方形或长方形。
角质胚乳分布于子粒两侧,中央和顶部为粉质胚乳,成熟时顶部失水干燥较快,故子粒顶部凹陷如马齿状。
多为黄白两色,不透明,品质较差。
植株高大,需肥水较多,产量较高。
3.半马齿型亦称中间型。
子粒顶端凹陷不明显或呈乳白色的圆顶,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边缘较圆。
植株、果穗的大小、形态和子粒胚乳的特性都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具有多样性,产量一般较高,品质比马齿型好,是各地生产上普遍栽培的一种类型。
4.糯质型亦称蜡质型。
胚乳全部为角质淀粉组成,子粒不透明,坚硬平滑,暗淡无光泽如蜡状,水解后易形成胶粘状的糊精。
蜡质型玉米的胚乳,遇碘呈褐红色反应。
此种最早发现于我国,主要作为鲜食或食品玉米。
5.爆裂型亦称爆裂种。
果穗较小,穗轴较细,子粒小而坚硬,粒形圆或子粒顶端突出,胚乳几乎全为角质淀粉。
子实加热时,由于淀粉粒内的水分遇到高温,形成蒸汽而爆裂,子粒胀开如花。
爆裂后的子粒的膨胀系数达25—45倍。
按子实形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米粒形,子粒小如稻米状,顶端带尖;一类为珍珠形,子粒顶部呈圆顶形如珍珠。
6.粉质型又名软质种。
果穗和子粒外形与硬粒种相似,但子粒无光泽。
子粒胚乳完全由粉质淀粉组成,或仅在外层有一薄层角质淀粉。
子粒乳白色,内部松软,容重很低,容易磨粉,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质原料。
7.甜质型亦称甜质种(甜玉米)。
乳熟期子粒含糖量为10%—18 %,高达25%,比普通玉米高2〜4倍。
多鲜食、做蔬菜或制罐头。
成熟时子粒的淀粉含量只有20%左右,脱水后表现凹陷,使种子皱缩,坚硬呈半透明状。
胚乳多为角质,胚大。
8.有稃型亦称有稃种。
子粒包于长稃内(颖片和内外稃的变型),有的具芒。
子粒坚硬,角质胚乳环生外层,有色泽,具有各种颜色和形状。
植株多叶,雄花序发达,常有着生子粒的现象,高度自交不孕,是一种原始类型,很少栽培,可作饲料。
9.甜粉型亦称甜粉种。
子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
(二)生物学特性分类1.生育期分类根据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表4—1)。
玉米生育期的长短,随环境不同而改变。
一般日照加长、温度变低时生育期加长。
反之,则生育期缩短。
因此,生态条件和地域习惯不同,在品种的熟期划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我国北方的同一熟期划分的玉米生育期天数相对长于南方。
(1)早熟种:春播生育期70-100天(要求积温2000-2200 C) 14-17片叶,千粒重150-250 克,夏播生育期70-85 天。
(2)中熟种:春播生育期100-120天(积温2300-2600 C) 18-20片叶子,千粒重200-300 克,夏播生育期85-95 天。
(3)迟熟种:春播生育期120-150天(积温2600-2800 C) 22-25片叶,千粒重300克左右,夏播生育期96 天以上。
2.株型分类植株茎叶角度和叶片的下披程度将玉米分为紧凑型、平展型和半紧凑型三种类型。
(1)紧凑型。
表现为果穗以上叶片直立、上冲,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
植株中部叶片比较长,而上部和下部叶比较短。
紧凑型玉米群体的透光性能较好,对光能的利用率高,特别适合于高密度种植,具有较高的群体生产潜力,是目前高产玉米的主要类型。
(2)平展型。
表现为果穗叶以上叶片平展,叶尖下垂,叶片与茎秆夹角大于45 度。
植株上部叶片较长,下部叶片较短,个体粗壮,群体透光性能差,不宜高密度种植。
(3)半紧凑型。
株型介于紧凑型和平展型之间。
(三)其他分类按播种季节:分为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冬玉米。
按玉米利用途径和经济价值:分为高油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青饲青贮玉米、高淀粉玉米、笋玉米等。
按玉米对环境适应性:分为抗旱品种、耐涝品种、耐瘠薄品种、耐肥品种、耐高温品种、耐低温品种等。
三、玉米生产概况(一)世界玉米生产概况1 .玉米的起源据考古研究,玉米主要起源于中南美洲,栽培历史约有5000年。
我国是糯玉米的起源地。
2。
世界玉米的分布玉米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作物之一。
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看,世界玉米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地区。
以北美洲的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
世界3 大玉米带:第一是美国玉米带,它包括12个州;第二是中国玉米带,包括东北、华北两大平原和西南山区半山区;第三是欧洲玉米带,包括多垴河流域的法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
3。
玉米生产基本情况全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4亿hm2总产量6亿t o 1995—2001年的资料,玉米主要生产国家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排名次序如下:种植面积较大的前10个国家:美国(2756〜2821万hm2)、中国(2124〜2270万hm2)、巴西(1254 万一1271万hm2)、墨西哥(743万〜761万hm2)、印度(595万一605万hm2)、南非(371万一374万hm2)、罗马尼亚(291万〜298万hm2)、阿根廷(222万一250万hm2)、南斯拉夫(164万〜182万hm2)、法国(171 万〜173 万hm2)。
总产量较高的前10个国家:美国(20616 万—21930 万t)、中国(9850 万—10829万t)、巴西(2888万〜3017万t)、墨西哥(1596 万—1 684 万t)、法国(1282 万—1386 万t)、阿根廷(935 万—1147万t)、印度(936 万—988 万t)、罗马尼亚(856 万〜922 万t)、南非(655 万〜766 万t)、南斯拉夫(596 万〜598 万t)。
种植面积在150万hm2以上的单产较高的国家:法国(7432 〜7915kg /hm2)、美国(7439 —7740kg/hm2)、中国(4632 〜4753 kg/hm2)、阿根廷(4134〜4471 kg/hm2)、南斯拉夫(3279 〜3699k8/hm2)。
4.世界玉米发展前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世界玉米的利用逐步有粮食作物转变为以饲料和工业原料为主的兼用作物(粮-经- 饲三元结构)。
今后,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畜牧业和玉米工业的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
世界玉米生产的总趋势是面积稳定,单产不断增加。
采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努力提高玉米品质和单产是今后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
今后世界玉米提高单产主要措施有:一,培育和推广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杂交种;二,增加施肥投入和科学施肥,发展混合肥料和高效复合肥料,重点考虑化肥与有机肥的配合问题;三,迅速推广少耕法和免耕法,扩大面积;四,系统工程及模式化栽培技术将进入实用阶段。
如美国开发的CERE—MAIZE模型;玉米“专家系统” 等的推广应用。
(二)中国玉米发展概况1。
中国玉米的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的分布极广。
东自台湾和沿海各省,西至新疆及西藏高原,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黑河地区都有栽培。
但主要分布在从黑龙江经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转向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的12个省(自治区),形成从东北到西南的一个弧形玉米带。
玉米带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
东北和华北是在平原上种植玉米,其他约65%的玉米分布在丘陵坡地上。
2。
中国玉米种植区划(表4—2 )。
可划分为6 个玉米区:I•北方春播玉米区(除运城、临汾盆地以外的山西所有地区属于此区);n.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运城、临汾盆地属于此区);川.西南山地玉米区;w.南方丘陵玉米区;v.西北灌溉玉米区;w. 青藏高原玉米区。
其中I、n、川主产区,占全国面积和总产80%,w、v、w为副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较少。
1、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
2、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江苏、安徽、陕西关中地区。
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
3、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秦岭以南我国西南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西部、陕西西部、甘肃南部等地区。
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
4 、南方丘陵玉米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江苏和安徽的南部、广西和湖南以及湖北的东部。
以一年三熟为主,春、夏、秋都可种玉米,少数地区有冬玉米。
5、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
6、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播种面积小,增产潜力大。
3。
中国玉米生产概况4。
专用玉米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一)优势区域布局原则1.生态适宜。
优势区域的生态条件符合《玉米栽培学》中划定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的指标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一是商品量大、商品率高,养殖、加工转化和外销能力较强;二是生产布局相对集中,种植面积大,单产水平高;三是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田基本建设和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
(二)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1.区域特点。
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是我国玉米大豆轮作区,土壤肥沃,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时空分布合理,与玉米生育期进程同步,玉米营养品质好,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1/3 以上,单产比全国高10%。
玉米产量高,商品量大,商品率高。
该区域是东北生猪主产区和东北肉牛、奶牛带,畜牧业发展潜力大,国家“十五”计划已经确定该区为畜牧业优先发展地区。
区内大型玉米、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加工能力强,为玉米就地转化增值创造了条件。
2.主攻方向。
一是控制玉米越区种植,降低玉米含水量,压缩第三、四积温带和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连年干旱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实施玉米大豆轮作;二是培育与推广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品种,提高玉米品质,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三是实行专用玉米专收、专贮,提高玉米的商品质量;四是大力发展畜牧业、玉米加工业,提高玉米就地“过腹”、“过机”转化能力,将玉米优势变为畜产品优势和加工产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