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关地理环境的正确说法有()。

A.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B.农田、牧场不是地理环境C.自然地理要素是独立存在的D.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中的图1是“某沿海地区两地气温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图2是“某区域海陆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2~3题。

2.对应①②情况的下垫面分别是()。

A.湖泊和沙地B.山地和平原C.裸地和林地D.乡村和城市3.若①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情况,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南美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气候的基本特征是由影响气候的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

据此完成第4~6题。

4.非洲热带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有()。

①赤道穿过非洲中部②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面积大③东部有高大山脉,对海洋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④寒流流经西海岸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④5.青岛、大连成为我国夏季避暑胜地的原因是()。

A.地处沿海,气温年较差小B.地处沿海,气温日较差大C.地处沿海,台风暴雨较多D.地处沿海,昼吹陆风,夜吹海风6.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

A.下垫面状况B.气候的纬度差异C.大气环流状况D.太阳辐射7.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举行,最终西班牙队以1∶0的比分战胜荷兰队获得冠军。

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9.图1中该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图2中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高一地理中图必修1单元测评: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含解析

高一地理中图必修1单元测评: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含解析

本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据此完成第1~2题。

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好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2.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有()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处于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且地下水丰富。

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云贵高原储水条件不好,不适合桉树生长。

由材料知,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主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

当两地地理环境一致时,两地的物种也可相互引进。

答案:1.C 2.A图甲是“某沿海地区两地气温随时间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乙是“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对应①②气温变化曲线的下垫面分别是()A.湖泊和沙地B.山地和平原C.裸地和林地D.乡村和城市4.若①②曲线分别表示A、B两地气温年变化情况,则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南美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解析:第3题,根据图甲可知,①的气温变化幅度比②大,故①②对应的下垫面可能分别是裸地和林地。

第4题,根据图乙,若A、B在北半球则分别属于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两地的气温变化都较大,不符合图甲,因此A、B只可能分别是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测试选择题(题文)下图甲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这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1】A. 地势高低B. 纬度高低C. 迎风背风D. 距海远近【2】(小题2)图乙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哪种植被类型之中()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1】B【2】【2】A【解析】试题分析:【1】【1】山地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图为南美洲三座山脉植被分布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图a 、图b海拔相同,自然带种类也相同,但图b的基带分布海拔范围低,说明纬度较高。

图c的海拔低,根据山麓自然带判断,图c纬度更高。

因此图中的三座山脉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差异,B对。

地势、迎风坡、距海远近,不是基带差异的主要因素,A、C、D错。

【2】【2】读图乙,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15度,属于热带。

降水量大,各月都较多,应是热带雨林气候。

可能出现在图甲中的甲植被类型中,A对。

根据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其它不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B、C、D错。

选择题下图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温带草原带C. 温带荒漠带D. 针阔混交林带【2】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受下列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纬度位置B. 山体坡度C. 大气环流D. 海拔【答案】【1】C【2】B【解析】【1】天山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北坡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在山腰上降水较多,故在山腰形成森林,向上海拔高形成高寒草甸及冰雪带,向下降水越来越少,逐步过渡为山地草原、山麓温带荒漠,甲正处于从山腰上森林向下到草原再到荒漠的山麓荒漠地带,所以C正确,【2】要形成丰富完整的自然带,就需要一定水热条件,而从海陆位置的角度看,该地深处内陆,水汽到达少,而北坡受西风影响,且准噶尔盆地西部有缺口,有利于西风进入,产生降水,中纬度温带加海拔高,使其在垂直方向上有差异的可能,大气环流(西风)带来一定的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天山南北坡的坡度没有很大的差异,影响最小的为坡度,故选B。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检测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检测 中图版必修1

第三单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读世界某区域图(其中阴影代表海洋),根据图中信息完成第1题。

1.降水量值R1、R2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R1 >R2西风、洋流 B.R1 >R2西风、地形C.R1<R2东风、洋流 D.R1<R2东风、地形读下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完成第2~3题。

2.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3.该区域所属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带C.热带雨林带 D.热带草原带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完成第4~5题。

4.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A.气候条件 B.生物条件 C.土壤条件 D.地质条件5.图中所示的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它表示的是排除山地、高原等地形因素后的大陆自然带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第6~7题。

6.AB沿线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地形7.图中北半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部比西部的纬度位置低些,原因主要是()。

A.大陆西部受到寒流影响 B.大陆西部受到地势影响C.大陆东部受到暖流影响 D.大陆东部受到寒流影响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A—B—C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A.温带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B.温带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草原带、荒漠带D.荒漠带、草原带、落叶林带9.有关图中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的正确说法是()。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1)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性差异(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关于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地域差异在同一自然带中是不存在的B.自然环境中有相同的地区,也有相似的地区C.陆地自然环境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上的相互叠加,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D.两相邻的不同自然带之间,都有明显的分异界线【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地域差异的理解。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在每一个自然带中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差异程度不同而已,由于地域差异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地区的。

相邻自然带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异界线。

【答案】 C(2012·沈阳检测)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

读图完成2~4题。

2.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刺槐始花期自南向北延后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土壤D.太阳辐射3.导致成都刺槐始花期比杭州早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地形C.海陆分布D.太阳辐射4.导致长沙(28°13′N)刺槐始花期比福州(26°05′N)早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降水C.太阳辐射D.海陆分布【解析】第2题,我国东部刺槐始花期由南向北推移,主要是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加热不均造成的。

第3题,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

第4题,福州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春季增温慢。

【答案】 2.D 3.B 4.D(2012·苏锡常镇联考)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据图中信息,回答5~6题。

5.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以及图示季节分别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B.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C.副极地低气压带,夏季D.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6.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气候的共同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B.气候⑤在北美洲不典型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不明显C.⑥和⑦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相同D.①→②→③→④→⑦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第5题,根据甲气压带的位置,可以断定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其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的夏季。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盐城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起了3亿吨尘土。

据此完成1~3题。

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地域性B.整体性C.地带性D.非地带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2010年2月13日报道,湖南、湖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相继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破坏严重。

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4~5题。

4.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5.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

(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回答6~7题。

6.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7.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土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读右图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9.图中乙、丙两处植被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2011·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一场被誉为与工业革命有同样意义的新型产业革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C.乙>丁>甲>丙D.丁>乙>丙>甲2.丙地可能是( )A.天山B.秦岭C.大兴安岭D.阴山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降水量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表是我国境内不同区域山地林线的分布位置。

完成下列各题。

4.我国境内山地林线海拔高度分布规律是()A.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增B.自南向北递减,自西向东递减C.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减D.自南向北递增,自西向东递增5.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B.青藏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风力大D.南方地区林线高受纬度位置影响6.“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于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①大气环流②海陆位置③地壳运动④地形的变化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9.古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此回答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测试题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测试题中图版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属于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不属于地理环境B、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之间无任何关系D、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描述气候特征的主要指标是 ( )A、气温和降水B、天气和热量C、降水和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和下垫面3、形成我国海南岛与黑龙江两地之间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差异D、人类活动4、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具有可逆性B、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C、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并不是因为气候变化的结果D、人类可以再造自然环境5、水汽压高低可以反应水汽含量的多少,图6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汽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等值线数值自外向内减小()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D、气旋过境图3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3,回答6~8题。

6、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7、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8、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B、石家庄、福建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D、甲地、丁地9、读下表,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表1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10、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大气环流B、类活动C、下垫面D、太阳辐射11、下列叙述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 ( )A、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制约、渗透B、陆地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12、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北美大陆B、南美大陆C、亚欧大陆D、非洲大陆13、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5、有关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山麓到山顶同从赤道向两极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相似B、海拔越高,自然带一定越多C、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D、纬度越高自然带一定越多16、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B、亚寒带地区C、亚热带地中海区D、热带雨林地区17、形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海陆分布B、地形C、水D、热量18、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非洲由赤道向南北两侧,森林一草原-荒漠对称性分布B、我国东部从南向北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森林景观C、从大兴安岭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珠穆朗玛峰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荒漠景观下图是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9~22题。

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测试

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测试

学年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为某山地自然带散布表示图.读图判别该山地能够位于〔〕A. 北半球亚热带B. 北半球温带C. 南半球亚热带D. 南半球温带2.图3为〝某山地资料图〞,读图3,回答以下各题。

〔1〕据图中信息判别,下面有关该山地的正确表达是〔〕A. 终年受西北信风控制B. 东坡积雪冰川带范围比西坡大C. 所在大陆东岸的洋流为暖流D. 西坡自然带更丰厚〔2〕依据气平和降水状况判别,在西坡山麓最能够散布的自然带是〔〕A. 常绿硬叶林带B. 针叶林带C. 常绿阔叶林带D. 雨林带3.读某山地自然带散布表示图,完成以下各题。

〔1〕该山能够位于〔〕A. 亚洲中部B. 非洲中部C. 南美洲西部D. 欧洲南部〔2〕影响该山地基带构成的主导要素是〔〕A. 纬度B. 海陆位置C. 洋流D. 地形4.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的绿洲属于〔〕A. 垂直地带性现象B. 纬度地带性要素的影响C. 中央性分异规律D. 干湿度地带性规律5.在实际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以下图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散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 62°N~68°NB. 52°N~58°NC. 50°N~54°ND. 52°N~62°N〔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域,针叶林带在山地散布的海拔高度〔〕A. 逐渐降低B. 坚持不变C. 逐渐降低D. 变化无序6.内蒙古在新牧区树立中,注重新动力和公路开展。

以下图是内蒙古某地〔约41°N〕一牧民装置太阳能的房屋简图。

某游客沿图示公路自驾游览,发现沿途植被有清楚的变化,其构成缘由是〔〕A. 热量的变化B. 水分的变化C. 水热的变化D. 地形的变化7.下中K岛于1983年火山迸发,植被消逝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过关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过关检测卷 中图版必修1(1)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测试时间:45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CO2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题。

1.近百年来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遗体分解C.燃烧化石燃料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C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2~3题。

2.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3.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分布2~3.解析: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经度地带性,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

答案:2.B 3.B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

读表,完成4~6题。

城市①②③平均气温/℃1月 5 11 21 7月29 27 26平均降水量/mm 1月47 75 1 7月150 5 6104.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解析:本组题提供了城市①、②、③各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提供的若干信息进行筛选和推理,突出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运用“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八字法可以轻松巧妙地得出答案。

所谓“以温定带”即以气温定热量带,缩小范围。

常见的气候类型根据最冷月的气温分布规律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冷月(北半球为1月)温度在15℃以上的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类型;二是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的为亚热带气候类型中的两种和温带气候类型中的一种,即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是最冷月均温低于0℃的为温带气候类型,有两种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B5.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解析:由表中数据可判断出②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检测(A卷)中图版必修1(1)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少、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少、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下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在四地中,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4.②地较④地年平均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②地( )A.陆地面积较广 B.自转速度较快 C.晴天日数较多 D.太阳高度较大读“月气温实例资料统计图”,回答5~6题。

5.如果该图分别表示甲、乙两城市一月的逐日最高温及最低温,此两城市最可能是( ) A.惠灵顿、伦敦 B.悉尼、上海 C.华盛顿、新加坡 D.鹿特丹、开普敦6.如果图中甲、乙分别为某城市最热月和最冷月的逐日最高温及最低温,该城市最可能是( )A.罗马 B.加尔各答 C.西雅图 D.东京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下图方框中罗马数字代表的内容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据此完成7~8题。

7.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下列两幅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章末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1.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B.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D.森林加大了径流的季节变化解析:生物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风化作用,故C 项正确。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

答案:C2.下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作用正确的是( )A.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③B.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④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①D.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②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由流水侵蚀形成,应该是水文要素;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应该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属气候要素;绿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植被(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A下图为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 )①纬度较低②地势起伏大③河流短急④降水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地为亚热带或热带区内的某一岛国。

影响植被种类丰富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因素。

答案:C4.据观测,该地区近年来降水量减少约10%,但地表径流却增加了3%,最可能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列哪一要素有关( )A.地形B.植被C.河流D.洋流解析:地表径流增加,说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B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解析:枯水期,河流搬运能力低,含沙量小;洪水期,河流搬运能力强,但对咸潮影响小;根据大气环流形势,北美西部的温带荒漠不可能被带到北太平洋;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用弱。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20170911232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单元检测中图版必修120170911232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2.该种气候条件下的植被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读图,完成第3~4题。

3.①②③三地都位于回归线附近,有关三地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热带沙漠气候B.①②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热带雨林气候C.①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①②③都是热带季风气候4.①②③三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差异B.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的差异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差异D.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大气环流的差异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举行,最终西班牙队战胜荷兰队获得冠军。

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6.图甲中该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图乙中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及轮廓B.大气环流的差异C.地形分布D.洋流影响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第7~9题。

7.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③沙尘暴频发④洪涝灾害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9.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4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4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2课时)一、选择题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洋流2.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完成第3~4题。

3.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读“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完成第5~7题。

5.该山地是我国著名的()。

A.台湾山脉B.武夷山脉C.秦岭D.长白山脉6.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7.影响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热量C.坡度 D.土壤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第8~10题。

8.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

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9.局部世界地图中的点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

A.a—④B.b—②C.c—③D.d—①10.从d、b、a、c的景观变化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规律B.垂直地带性规律C.非地带性规律D.纬度地带性规律读“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完成第11~12题。

1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纬度低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1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二、综合题1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0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0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同步测控1下列环境或环境构成要素中,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①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②丘陵和低山地区的缓坡梯田③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④沿海滩涂⑤苏州拙政园和北京颐和园⑥北京天安门广场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③ D.②⑤⑥2南极大陆气温低的原因有( )①纬度高②海拔高③冰雪反射率低④冰雪反射率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读“我国东部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完成3~5题。

3若图中表示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则①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冬季风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C.地形影响 D.太阳辐射影响4若图中表示近日点附近时的月平均气温,已知a=3 ℃,c=7 ℃,则该地最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有( )A.橡胶、柑橘、毛竹 B.苹果、香蕉、茶树C.茶树、柑橘、油菜 D.甘蔗、茶树、油菜5若如上题所述情况,图中②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主要是( )A.冬季风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C.地形影响 D.太阳辐射影响6造成秘鲁沿海多雾的原因是( )A.海陆差异 B.寒流流经C.地形起伏 D.厄尔尼诺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①②两地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A.位于迎风坡 B.沿岸有暖流经过C.全年高温多雨 D.季节变化明显8下列关于③④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年四季受信风带控制B.气候特点差异大C.形成明显的干湿季节D.海陆位置是形成两地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9澳大利亚大陆森林、草原、荒漠的半环状分布体现了什么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A.光照 B.热量C.水分 D.地理位置下图是“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的信息,反映正确的是( )①晴天日平均值约1.7 ℃,最大值约3.7 ℃②阴天日平均值约0.9 ℃,最大值约2.4 ℃③热岛强度与天气形势有关,云量少,风速小,热岛效应微弱④晴天时,热岛效应显著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11若图示热岛强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依据是( )①城市人口密度高于农村②臭氧层空洞不断扩大③海陆热力环流显著④峰值时刻与人流、车流高峰期吻合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2关于自然环境的正确说法有( )A.自然环境的演化具有可逆性B.由于地貌的变化,才导致自然环境的演化C.自然环境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D.今天的自然环境,是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才形成的13读“北美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2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2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第1课时)一、选择题1.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存在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的现象,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的④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

据此完成第2~3题。

2.这类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A.石灰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3.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5.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读图,完成第6~8题。

6.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7.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时期的地理环境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

据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Ⅰ、Ⅱ、Ⅲ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③① D.①③②10.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2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2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关地理环境的正确说法有( )A.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B.农田、牧场不是地理环境C.自然地理要素是独立存在的D.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2下列地理环境属于人文地理环境的是( )A.自然保护区 B.原始森林C.海边公园 D.太平洋3下列有关气候现象与对应的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B.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海陆位置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人类活动D.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4赤道地区,常年太阳辐射强度大,但赤道地区的气温并没有持续升高。

下列选项与这种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组成C.下垫面状况 D.大气环流读下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5~6题。

5根据图中岛屿的地理位置和山脉走向分析,降水最多的城市是( )A.①B.② C.③D.④6该岛屿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甘蔗 B.水稻C.棉花 D.甜菜7下列各种气候类型,在一年中温度和湿度变化不显著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8关于气候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与其他各要素无关联性B.地貌、土壤等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C.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D.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9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①从多雨的东部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②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③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④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0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综合检测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综合检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温带荒漠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热带荒漠带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黑土B.荒漠土C.红壤D.紫色土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B.气候更加干旱C.洪涝灾害加剧D.水土流失加重1~3.解析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

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A 2.C 3.B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4~5.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

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

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 4.A 5.A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7.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B.宜昌C.济南D.合肥6~7.解析第6题,据图分析,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轴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很少,10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很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A正确。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5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习题单元测试卷(17份) 中图版15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同步测控1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读“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完成2~3题。

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3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洋流5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6、“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这种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C.土壤 D.地形7、由于海陆分布形成的分异( )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B.在中纬度最为明显C.沿经线方向更替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下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h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的有( )①b②d③e④h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9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地形影响②e—f—h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③a、d的形成原因相同④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0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 D.沿海地区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图完成11~1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测试
(中图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 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2.下列地理事物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 气温和降水
B. 煤炭和石油
C. 山脉和岩石
D. 城市和道路3.下列四幅图,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
4.我国新疆天山和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属于(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 非地带性现象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6.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
下图是30°N附近的五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1、2、3、4、5所代表的植被类型的名称是( )
A.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
林、针阔叶混交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8.贡嘎山的垂直带谱与下列哪一座山的垂直带谱最相似( )
A.乞力马扎罗山B.阿尔卑斯山C.珠穆朗玛峰D.安第斯山
9.右图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A. 山峰
B. 盆地
C. 鞍部
D. 山谷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若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右面的四幅剖面图与图1沿EF线地势起伏状况最符合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若左图的比例尺为M,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为N,则( )
A. M<N
B. M>N
C. M=N
D. 无法判断
12.按气温垂直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该地区地势最低点和最高点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①1120米②920米③820米④620米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13.下列山地,山麓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山顶为积雪冰川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
B. 喜马拉雅山
C. 武夷山
D. 天山14.符合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的是( )
①我国西北的绿洲②俄罗斯北部的苔原③东南亚的森林④青藏高原的草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15.下列叙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是( )
A.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所经历的自然带
B. 燕子春来秋往所见到的自然带
C. 沿埃及尼罗河谷地绿色长廊所见的自然带
D. 攀登新疆博格达峰所经历的自然带
16.从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可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是( )
A. 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B. 温暖的
浅海环境
C. 严寒的深海环境
D. 氧化性强的干燥环境
17.关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气降水越多,流动性越大
B. 平原的流动性大,山地的流动性小
C. 我国东部地区的流动性大于西部地区
D. 等高线密集的地区流动性大
读右图,图中曲线为等温线,回答18——20题。

18.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19.该区域所属的自然带可能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
20.有关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受当地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 图中A处的气温低于B处
C.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寒流影响
D. 等温线在海上向北突出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暖流影响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等高线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米。

(2)在下图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3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

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

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标注出。

22.读我国局部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属于地势中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是。

(均填字母)
(2)沿图中铁路线bc自东向西依次可经过哪些自然带?
(3)图示地区也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远不如云贵高原,试分析其原因: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
是;人为原因
是。

23.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请根据下图提供的线索分析这些
影响,并把分析的结果填在空白处。

24.读图分析回答:
(1)图中山峰位于北纬42°,东经128°
附近。

该山峰属于我国的 __ 山地。

按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而言,该山的山麓应
属于 _____ 气候。

(2)从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来讲,应属
_分布规律,其基带的植被类型应属于。

(3)在该山峰附近地区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它所保护的生态系统
是。

(4)该山地中的著名火山是,根据火山活动情况分类,它属于 ___ 火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C 7.B 8.C 9.C 10.A 11.B 12.D
13.A 14.C 15.A 16.B 17.B 18.B 19.B 20.C
二、综合题
21.(1)H位置见上图, 600—649
(2)要求:垂直坐标标注正确剖面线正确(见下图)
(3)M、N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见下图)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
高于M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

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
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

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4)见上图
22.(1)E F A B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半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3)从气候条件和生物条件的差异上分析
(4)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而且没有支流流入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23.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为:水位上升;陆生植物被淹没;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减少;减轻。

24.(1)长白温带季风(2)垂直地带性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4)白头山休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