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视角看翻译的不可译性

合集下载

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处理

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处理

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及处理翻译的不可译性在理论层面有其基础,在实践层面有其不可译因素。

从一种民族语言文化视野对另以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认识在某个时间段是有限的,这一客观条件决定了翻译具有不可译性。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符号,有其自成体系的语言单位,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汉语是表意文字,而英语是表音文字。

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遇到语言和文化引起的不可译因素。

语言上的不可译因素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体风格等不同的层次上。

从语音层次上讲,汉语中的汉字具有单音节这一特征,所以能够创造出五言或七言这类对仗工整的诗。

汉语还是多声调语言,因此对古诗有平仄韵的要求。

相比之下,英语把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融为一体,语调只有升降之分。

所以在汉英或英汉中,要想再现原文那种节奏和韵律是既不容易的。

从词汇上看,由于人类都生活在地球上,不同社会文化之间必然有相似之处,因此,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词义相符的关系。

但是不同民族在经验上的差异经思维反映到语言上,必然会造成词汇的差异或词汇的空缺。

对于词义空缺这个不可译的因素,我们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音译、意译、直译和加注法。

从语法层面来说,中国人重形象思维,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则,外国人重逻辑思维,英语有严格的语法。

在翻译的时候,特别是汉英翻译时,应该吃透原文,认真理清楚其中的逻辑,用相应的连词或介词等表达。

文体风格是作者写作的独特特色,虽不会把散文诗歌混淆,但是有些文体特征,也是有难度的。

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另外,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作者、译者和读者。

除此之外,社会意识形态和自身心理活动都会影响翻译。

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使得翻译更加不容易了。

所以面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译者可以得意而忘形,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音译法、直译法、替代法、解释法、注释法等)。

翻译虽然存在不可译的因素,但是翻译是可行的,只是翻译的好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译者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如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中尽可能占有与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同样的地位。

所谓范畴就是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

卡特福德还提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观点。

语言不可译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了一个语言形式;或者目的语种没有原语中能替换的词汇和语法,只有调整词序和句子结构作为补偿。

二是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入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

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是,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

[3]等值翻译的两个限度是:其一,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及不能把一个文本的口头翻译成书面形式,反之亦然。

其二,无论是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符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语音与语法,词汇和字形是不能互换的。

他提出的等值意义在于,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等值关系的确立,对翻译学的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有借鉴作用。

二、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大致可以分为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三种。

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音位结构,这种特点不可能被其他语言所代替。

英语和汉语有太多的不同,在语音方面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上面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音。

将汉语译成英文时,汉字的语音无法保留,因此原语语音上的特点无法在译语上面体现出来。

另一个由于汉语语音特点导致不可译性的现象就是古典小说的翻译。

在古典小说的章节中有很多谐音部分,这些谐音部分虽说有游戏的成分,但是谐音在古典小说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可能涉及到整部作品的主旨或是思想。

汉语中有很多谐音现象,如“他是典型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直接翻译成“tracheitis”并不能达意,但如果意译也翻译不出谐音的成分,就失去了语音的效果。

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in CharacterStructure)汉语是由有意义的字符组成的,而英语是由没有意义的字母组成。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语言或文化特有的表达无法直接用对应的词语翻译出来,因此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语言结构、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等方面。

以下是对不可译现象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一、语言结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一些语法现象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时态变化较多,而汉语的时态变化较少,因此英语的时态在汉语中难以准确体现。

另外,一些句式和成语在中英两种语言中也不完全对等,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习惯句式”如“have a good day”、“take care”等在汉语中往往无固定对应。

对策:1.加强对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了解,提高对语法差异的敏感度,避免错误的翻译。

2.学习并熟悉常见的句式和成语,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找到最合适的对应表达。

二、文化差异英汉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文化内涵在翻译中难以传达。

比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幽默,中国人的礼仪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常常无法直接用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对策:1.加强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提高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2.采用文化转换的策略,通过适当调整翻译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3.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说明或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翻译作品。

三、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这些表达方式往往是基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因此无法直接进行翻译。

对策:1.关注两种语言中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

2.建立翻译记忆库,记录和整理常用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的翻译方法,方便在后续翻译中的参考和使用。

四、音、形、义不对称中英两种语言的音、形、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单词或短语无法直接在对方语言中找到准确的对应。

对策:1.学习两种语言的发音和音标,提高对音的敏感度,准确把握单词的发音。

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翻译中相对不可译性及其补偿办法

文化差异导致的英汉翻译中相对不可译性及其补偿办法
方电影中对 “r o ” da n 的刻画我们可见一斑。如果我们把“ g 望子成龙 ” 翻译成“o x eti ’sitb ao ” tepc oes o ea g n 是很难让英语 国家 的人们 l lo r d 接受的。
今天 , 随着人类对语言和翻译 的认识 及研究 的不断深入 , 人们
几 种 不 同情 况 。

了互相沟通 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 , 由于不同的语言 和不 同的文化都 有着一定 的特殊性 , 因而不同的语言之间在翻译 时 自然会存在某些 不可译性。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 不可译性根据其产生 的原 因分为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我们认 为, 因语言本身差异 造成的不可译性是真正的不可译 , 称为绝对 不可译 ; 由于不 同国 但 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 、 宗教 、 社会等文化 背景导致的翻译 的不可译 性却是暂时的 , 因为文化背景本身是可 以被认 知被表达 的, 因而在
摘 要 本文讨论 汉英翻译 中 由于 中西文化背景不 同造成 的 语 言的相对 不可译 性及 其补偿 措施。不 同的国家和地 区有着不 同 的历史、 宗教、 社会等文化背景 , 这就给翻译造成 了困难。但不可译 性并非绝对 的, 可译 性与不可译性其实是共 同存在 的, 我们可 以采
用补偿方 法, 不可译 性进 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 量减少翻译障碍 对 尽 以促进语言 与文化交流。 关键词 不可译 性 文化不可译性 补偿方法
此, 由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可译被称为相对不可译 。而本文则将着重
讨论 文化差异造成的相对不可译性及其 补偿办法 。
1在英汉翻译 中遇到 的几种文化不可译 的情况
11传 统文化不 同造成的不可译性 .
词汇来指代这一特有的文化事物 , 但却不能明白表达出其本意的转

什么是不可译性

什么是不可译性

最初框架:不可译性,分为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汉英民族思维和心理差异)。

英汉互译文化的不可译性在动植物名词的不同联想意义上也有所体现。

补救: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注释法,代换法,诗歌的不可译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民族交流加深,文化差异缩小,不可译性的限度缩小,当文化交流达到某种程度时,不可译性有可能转化为可译性。

因此不存在完全的不可译现象,任何语言现象是基本可议的,即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

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可译性的四种因素:1、历史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可译性,2、地域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可译性,3、习俗文化差异、、、4、宗教文化差异、、、文化不可译性的具体表现:1、修辞不可译2、习语不可译3、文化负载词不可译得出文化差异和文化不可译性是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Cause of 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Different history background: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典故,成语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三个臭皮匠,john)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ic position:中国人以右为尊,以南为尊,西方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说法与中国相反。

英格兰岛国,由此产生相关说法,中国是农业大国,有很多农业相关的成语。

Different religious beliefs: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的历史和发展比语言的长,语言的变化源于宗教思想的变化(举例)。

外国人说god,中国人说天,用以表示震惊。

宗教对中国人的影响和对外国人影响是不同的,中国天父地母,翻译中中国人翻译god用中国的词,外国人翻译天用god(例子,成事在人谋事在天)。

天和神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基督教神是真理,good,beautiful。

中国人不像外国人一样尊敬天,而是埋怨天。

Devil基督教里是丑陋的,坏的,中国的ghost鬼不一定是坏的(例子)。

论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以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为例

论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以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为例

论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以的两个英译本比较分析为例一、概述语言与文化,作为人类交流的两大基石,其间的互动关系既复杂又微妙。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既反映了文化的特性,又受到文化的制约。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承载着传播不同语言、文化信息的重任。

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所谓的“不可译性”问题。

简而言之,是指某些语言现象或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或等价的表达方式。

这种现象既可能源于语言本身的差异,如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不同,也可能源于文化背景的迥异,如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翻译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变得复杂而困难,有时甚至无法完全实现。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本文选取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为比较分析的案例。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其翻译过程充满了挑战。

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英译本在处理语言文化不可译性时的不同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不可译性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探索有效的转化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不可译性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转化策略,以期为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1. 语言文化不可译性的定义及重要性语言文化的不可译性,是指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在转换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特性的限制,导致某些语言元素或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找到完全对等或等价的表达方式。

这种不可译性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的缺失或歧义,还涉及语法、句法、音韵乃至更深层次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方面。

语言文化不可译性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语篇逻 辑的差异
西方英语翻译中注重形式 逻辑和论证逻辑
中国英语翻译中注重语境 逻辑和修辞逻辑
语篇逻辑差异对中西方文 化交流的影响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 语篇表达方式存在 差异,这主要表现 在句子的结构、语 序和表达习惯上。
添加标题
中文句子结构通常 较为松散,而英文 句子结构则较为严 谨,因此在进行中 英文翻译时,需要 特别注意句子的整 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主语选择:中文习惯使用人称 主语,而英文则更倾向于使用 物称主语
语序差异:中文句子中修饰成 分通常前置,而英文句子中修 饰成分则常常后置
谓语选择:中文强调谓语与主 语的逻辑关系,而英文则更注 重谓语的形态变化
表达方式:中文句子中常用主 动语态,而英文句子中则常用 被动语态
中西方英语翻译中,句子语气存在差异。 中文句子语气较为委婉,而英文句子语气较为直接。 中文句子语气常常使用虚拟语气和被动语态,而英文句子语气则较少使用。 中文句子语气有时会省略主语,而英文句子语气则必须明确主语。
保留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保留 原文的文化意 象,以传达原 文的深层含义。
0 1
替换原文意象: 在翻译中用另 一种文化意象 替换原文的文 化意象,以更 符合目标语言 的表达习惯。
0 2
补充文化背景: 在翻译中补充 相关的文化背 景,以帮助读 者更好地理解 原文的文化意 象。
0 3
创新表达方式: 在翻译中采用 创新的表达方 式,以更好地 传达原文的文 化意象。
英语中常用抽 象名词表达具
体事物 英语中常事实 英语中常用连 词短语表达逻
辑关系
主语差异:中文多用无主语句,英文必须使用主语 谓语差异:中文多用动词,英文多用名词和介词 语序差异:中文常把修饰语放在中心词前面,英文则相反 时态和语态差异:中文使用时态和语态不如英文频繁

从文化视角论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策略

从文化视角论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补偿策略

周刊214理论博览|教师论坛摘 要:本文讨论了汉英不可译性问题,包括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语音、汉字结构和修辞格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这些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等词,这就导致了语言的不可译性。

但是不可译性不是绝对的,我们应该理解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共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补偿的方法,以达到补偿的目的,减少翻译障碍,促进语言和文化交流。

关键词:不可译性;补偿方法引言不可译性是一种文本或一种语言中的任何话语的一种属性,对等的文本或话语不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

著名的语言学翻译学者J.C.Catford 在1965年提出了翻译的不可译性,他认为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的差异造成的,而许多翻译专家学者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如今,一、语言不可译性刘米清教授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中写道:“语言的结构通1. 语音的不可译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语音系统,是其他语言所不能2.汉字结构的不可译性中文词是由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的,而英文词是由没有意义3. 修辞的不可译性大多数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

正是因为有了修辞的存在才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在翻译实践中,如果目标语言不能正确地显示源语言中的修辞,则是对源语言的思想、风格和内容的不忠实。

虽然意思是相似的,但它将弱化源语言的语言影响。

说汉语的人和说英语的人在思维方式和审美观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当他们表达相同内容的时候,他们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这些都造成了汉语英语翻译的不可译性。

二、文化的不可译性根据J.C.Catford 的观点,不可译性的例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语言,另一个是文化。

奈达还提到,词语只有在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语言。

这是译者和翻译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包括并影响语言,是语言生长和发展的基础,所有语言都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产物。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

AY30233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英语翻译的差异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古代文明得以传承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拥有很久的历史,都有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可是由于两者地处不同的地方,经过漫长的独立发展后,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很多文化因素,找到共同点,这样才能使两者的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互译文化特色习俗中西差异0引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越来越强烈,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的差异,所以英语翻译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在实际的交流中,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会造成在翻译过程当中,会出现偏差,下面就从文化角度分析中西方英语翻译差异的原因。

1认知角度由于每个民族有他们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不同的民族对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认识是不同的。

也就是认知角度不同,认知角度不同,一个词语代表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因此要注意。

就拿颜色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每个颜色对于不同民族来说,同一颜色的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白色在中国代表着不详,人们只有在老人去世时戴上白色的孝布,以及在有人去世的家庭里过年时就得贴白色的对联,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而在西方国家,白色象征着天使和纯洁,他们结婚时新娘就穿着白色的婚纱。

再看红色,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欢乐美满,在过年时,在家门口会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会贴红色的春联,在一些喜庆的日子里,例如结婚和出嫁,人民会用红色来增添喜庆,在自己的本命年里,人们会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还有避邪的说法,再看西方,在他们看来,红色是暴力,血腥,一种厌恶这种颜色的认知。

然后就是蓝色,蓝色在英语国家是忧郁,代表心情不好,蓝天是说没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当人们说蓝天时,大家第一反应是碧水蓝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代表的是快乐的积极的。

从上面举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同一个代表颜色的词语,代表的意思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因此翻译人员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种差异,认知的不同是不可改变,体现是是文化的差异,在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浅谈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摘要】由于文化和语言形式的差异,不可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

语言形式的差异造成绝对不可译性;文化差异造成相对不可译性。

不可译性,不是翻译可不可能,而是如何提高可译程度。

本着偏重内容,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选择在处理不可译问题是采取功能对等。

因而通过分析文化差异,采取归化,加注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传达原语信息。

【关键词】文化差异;不可译性;功能对等1.引言两种语言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表达式,通过翻译信息有可能丢失或增加,由此产生了不可译性。

不可译性指无法传递源语言(原语)的全部含义。

奈达指出,语言与文化总是在变化中。

语言不断扩大。

全世界范围内,语言和文化惊人地相似。

傅仲选分类为绝对不可译性和相对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引发的不可翻译性是暂时不可译的,是相对的。

不同的文化现象具有认知和表达的特点。

这是翻译的本质。

2.文化差距引发的不可译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独特的社会文化。

彼得·纽马克指出:哪里有文化焦点,哪里就有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翻译问题。

语际翻译是可能的,因为语言之间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

翻译是针对源语规范的一种普遍的或理想的近似,是语际转换,比较语言之间的差异。

随着文化传播的扩大,文化差异可以或多或少地弥合,由不可译向可译的转变是可能的。

不可以译性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称呼和头衔,等级词,双关,幽默语,比喻几个方面。

中国人习惯称呼亲属为三姑,四叔。

英语国家是直呼人名。

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称呼在英文中没有对等词。

如“王大嫂”必须删除它的中国风味,翻译成“mrs. wang”(“王太太”)。

要明确人际关系。

在中国,一些陌生人被称之为“大妈,师傅”等。

“sir, madam ”这些称呼可以达到功能对等。

中文常使用头衔或职业来称呼,如刘经理。

英语中只有少数的职业这样,如doctor, judge, mayor,governor.。

英语国家称呼别人用名字——苏珊,汤姆,等等,这适用于各个年龄层,并不是不尊重。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自然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文化可译性。

因为人类的大脑不仅有同样的生理机能,而且具备相同的思维能力,所以对某些事物的认识有时候是相同或相似的,不同的民族也就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语言文化。

这时,英汉互译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这种文化可译性正好体现了文化重合的作用。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直译法或类似于直译的方法,直接用译文来表达原文的信息。

比如关于“heart”一词的英译汉:“sweet heart”译为“爱人”、“heart of stone”译为“铁石心肠”、“from one’s heart”译为“衷心”、“with a heavy heart”译为“心情沉重地”等;再比如汉译英:“晚会”译为“evening party”、“电扇”译为“electric fan”等。

(二)文化半可译性。

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归根结底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尽管两者在有些时候对事物的认识是相同或相似的,但其在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上也会大同小异,所以产生的语言文化在相同或相似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差别。

对于这类语言的翻译,就应该采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保留了原语言的内容和总体风格,又采用了目的语中的合适词语和语言习惯,以求把原语信息用目的语民族的习惯性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让目的语读者更容易接受。

比如英译汉:“as strong as a horse”译为“壮得像头牛”(而不是马)、谚语“Money makes the mare go”译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不是母驴)等;再比如汉译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译为“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the one eyed man is the king”等。

(三)文化不可译性。

汉语与英语的语言距离也在某些方面相距十分遥远,这对于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来说亦是如此。

这些巨大的文化差异会给翻译造成很大的困难。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词语和表达方式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从而导致语言的翻译难度增加,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与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的关系和解决方法。

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文化是指某个社会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词语或者表达方式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例如,“礼物”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中国,礼物往往是以示好或者表示感激的方式赠送给他人的。

但在西方国家,礼物往往会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赠送给他人,例如生日、圣诞节、节日等等。

在翻译时,如果不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影响,很容易导致语言误解,甚至出现不可译性的情况。

此外,文化差异还会对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语言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中文为主语-谓语-宾语的语言结构,而英语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来判断句子结构。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更好地传达意思。

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指的是某些词语、表达方式或者文化习惯在翻译过程中无法完整地传达其含义和意义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文化差异比较大的时候,例如汉字中某些单纯字词无法准确地翻译成其他语言,或者某些文化习惯无法在其他文化环境中得到完整地传达。

例如,“禅宗”这个词在中文中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意义,但在英文中难以完全地传达其内涵。

在翻译禅宗文化相关的文章时,翻译人员往往需要解释和说明,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独特的亲属语言系统。

中国人对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称呼区别很大,而在英语中只有一些相对单一的称呼,有时很难把这些称呼在翻译中精确传达,也无法在译文中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语言效果。

解决不可译性的方法解决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使得翻译品质更好。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解读翻译的不可译性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解读翻译的不可译性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解读翻译的不可译性摘要: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文化和掌握语言同样重要。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五个方面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历史习俗、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来分析和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为译者合理选择翻译手段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不可译性;交际“翻译的可靠性,建立在文化的共性上;翻译的局限性,建立在文化的个性上。

”[1]正是基于翻译活动这一特性,张达聪将翻译分成3类:1)完全可译性(completely translatable);2)部分可译性(partly translatable);3)完全不可译性(completely untranslatable)。

[2]英国翻译理论家卡德福特根据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3]语言上的不可译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语音特征的不可译。

2)文字特征的不可译。

3)语言单位组合规则和特点的不可译。

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则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产生的。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跨文化的角度深入探讨文化上的不可译性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1. 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是任何社会或文化都不能回避的。

欧美人讲究时间效率,推崇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但印第安人却认为时间并不重要。

他们没有关于秒、分甚至是时的语言。

秘鲁的凯楚阿语对过去和将来的定向与英语正好相反。

他们认为过去是可见的,应该放在人的前面。

而将来是不可见的,应该放在人的身后。

如果忽略了这些,对于时间的翻译就不准确,会导致交际失误。

2. 宗教信仰的差异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几乎贯穿到西方社会文化的所有领域。

大量的西方习语、格言、典故词、派生词均来源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成为西方语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英语中的scapegoat(替罪羊),德语的gott sein dank(谢天谢地)和法语的c’est un rat d’église.(吝啬鬼)。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翻译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赵云龙刘慧玲翻译中遇到不可译性的问题是常有的事。

翻译是搞语言文字的转换工作,所谓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也完全是针对语言文字而官的。

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共同特征形成了翻译中的可译性,而各区城民族因地理条件和文明程度等方面的迥异形成了讲言文字方面的隔腆性、冷僻性和不可理解性,也造成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谈谈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问题。

一、不可译性在翻译过程中,原文的某些语言现象在译文中无法表达,属不可译性。

不可译是语际转换中永远存在的一种现象.原因为任何语言都带有很大的实在性和局限性,它从来也没有考虑到如何翻译其他文化的问题。

应该说翻译中语言本身出现不可译现象是完全正常的和客观的。

不可译性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译入语言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

一种语言用某一形式表达了语义场内的某一意义,同时表达了该形式的某些特征,而另一种语言又恰好缺乏相应的形式既能表达出该意义又能表达出所要求的该形式的某些特征,不可译的问题就必然会出现.这是不可译性产生的语言学原因。

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现象一般都是与语言文字形式相关的一些现象。

如下面的两句:1) A: What makes a road broad?B: The letter B.2) A: Why is the letter D like a bad boy?B: Because it makes ma mad.句中“road,broad,ma,mad”不仅起一般词形的形式作用,而且是作为内容出现的.句中“road”,“broad”和“B”都无法译成汉语.如当英语语言形式本身充当内容时.不可译现象就可能出现.此外,还有与语言父字的形式特点有关的不可译现象。

这类现象大多是利用语言文字的形式特点达到某种修辞效果。

属于这类现象的有韵(尤其是头韵)、文字游戏(双关语)和某些实用意义等。

汉语中那些依赖语言音形义结构的修辞手法(如双关、拆词、仿词等)几乎都是不可译的。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作者:高利利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2年第06期摘要: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的一项活动。

这个活动就像一个传送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语言的文明被传送到其他文明之中。

但是,这一活动并非是毫无界限的,事实上,在这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很多不可译的现象。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诸多不可译现象进行探究,浅析不可译性在文化当中的体现,讨论如何解决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差异;可译性;不可译性一、引言不同学者对翻译有不同的定义,但是不管是哪种定义,都基本承认翻译是不同语言间文化信息传递的实践活动。

因此,文化和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加之语言文化的排他性,翻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十分受限于文化要素。

因此在不同民族语言间做信息转换时,必然会导致一些翻译无法传达的现象,这就是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二、不可译现象在文化差异中的体现(一)习语谚语的不可译性习语和谚语是语言使用者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对本民族语言不断总结精化的语言部分,和本民族族群的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它们是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最为精华的部分。

习语和谚语不仅丰富了本民族的语言,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意义。

英语和汉语由于地域差异、历史文化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的人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存在巨大差异。

常见的就是同一种事物在两个族群中所表达的含义和所产生的联想完全不同,又或者不同的事物和意象又带来了相同或相近的效果。

这样一来,我们不能期望在翻译中总是能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对等的意象和表达。

文化差异使得很多汉英习语和谚语看似对等,其实貌合神离。

比如以下汉英习语:1.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2. 挥金如土对于第一句英语谚语,我们的翻译是“倾盆大雨” 或“暴雨”,但这只是理解基础上的意译,而原习语当中西方对于猫和狗的意象在翻译之后却完全找不到了。

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解决方式

翻译中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解决方式
第2 9卷
第1 9期
甘肃科技
G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f . 2 9 0地
^ r 0 . 1 9 2 01 3
2 0 1 3年 1 O月
翻 译 中文 化 的 不 可 译 性及 其解 决 方 式
王 玉虎 , 陆 民, 顾 虹
成了语言的差异 。从词汇上讲 , 生活在赤道 附近 的 民族在他们的本土语言中就没有冰雪之类 的词语 ,
而居住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在他们的 语言表达中表示冰雪之类 的词语就多达几十个 。这 就是 地理环 境 差异 在语 言 中的反 映 。这 种语 言 的文
交流 , 从导致语言不可译 的主要 因素来探讨其调节 策略 。
值观念等 4个方面的差异来简略探讨一下英汉语言 中的不可译性 ( 即可译性 限度 的问题 ) 及其解决 方
式。 2 . 1 历 史文化 差异 导 致 的不可译
许多历史人物和文学艺术形象根植于各 自的文 化土壤 , 为汉英 民族文 化独 有, 蕴 含独 特的文化底 蕴, 因而在译语 中无对应词 。如中国神话 中的盘古 开天、 嫦蛾奔月 、 大禹治水、 牛郎织女等。西方文学 中有断臂的维纳斯 、 亚 当和夏娃、 普罗米修斯、 潘 多 拉的匣子、 丘比特之剑、 夏洛克、 葛朗台等。
是文化 障碍( c u l t u r a l o b s t r u c d o n ) 。文化障碍是 限制 不 可译 性 最 常见 的 、 也 是 最 难 处 理 的 因素 。不 同文
化 间同构 的相对性往往是很大的 , 因为 , 它们的共性
是 相对 的 , 差 异 是本 质 的 。为 了逐 步 消 除不 同语 言 之 间翻译 的障碍 , 从 而 获 得 一 种理 想 的 文 化 和思 想

试论英汉互译中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试论英汉互译中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试论英汉互译中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作者:邓莉来源:《职业时空》2010年第01期摘要:由于英汉语言的起源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其产生的种类可以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一直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问题。

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具体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和语言的不可译性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克服,尽可能地达到可译。

关键词:英汉互译;不可译;语言;文化,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文化的干扰,从而使得一种语言中的很多表达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这就是不可译性。

奈达在《对等的原则》一文中提到“语言间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对等,因此也没有完全准确的翻译。

译文的总体印象只会接近原文,而不可能在具体内容上一致。

”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家Catford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根据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将不可译性分为“语言学上的不可译性”(1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cultur al untranslatability)。

本文就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不可译性在英汉互译中的体现。

一、语言上的不可译性语言的不可译性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形成与源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

这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1)源语的多个词汇或语法单位共有一个语言形式,这无法在译语中得到合适的体现。

(2)源语的一个词汇或语法单位有多个语言形式,同样,这也无法在译语中得到合适的体现。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非亲属语言在进行转换时,必定存在很多障碍,也就是不可译。

本文所指的语言上的不可译性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语音的不可译性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拥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些语音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不存在对应的形式,导致翻译的不准确。

谈到语音的不可译性,许多研究者都会以赵元任先生著的《施氏食狮史》“石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为例。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 22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刘静【摘要】英语本身属于印欧语系,与汉语所属汉藏语系有很大的不同,不论从语音的系统还是从文字结构来看,其运用和修辞的方法也完全不同。

在英语和汉语的翻译中,绝大部分时候是不能够找到对等的语言进行翻译的,这就导致中英互译中产生了不可译的现象。

由于每个民族在文化上都有很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在译文上所产生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我们在翻译中所强调的“不可译”现象。

本文主要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的文化进行全面的阐释。

【关键词】翻译 不可译现象 民族文化 阐述方法引言翻译本身是将一种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更好地用另外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工具。

翻译本身也存在着跨文化交流的活动。

而从表面上看,翻译虽然是两种语言的一种转换过程,但本质上也反映了不同社会和层次的一种文化交流和迁移。

而不少专家也认为,翻译实际上是译作和原作之间的一种相思的语言思维活动。

用自然而又真实的含义将原文中的信息再现出来,从而实现一种从语义到文体的跨越。

而虽然界定翻译的定义有千万种,但是无不传达着不同的语言之间是可以实现互相的转换的,而这中间体现出来的是文化的不同。

一、不可译性的概念从结构上来说,英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文字结构和修辞方法本身都存在着偌大的不同,但是总体而言,这是没有办法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去找到对等的语言的。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将原来的一种语言更好地翻译成目的语或者是纯粹的翻译语言,这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和意义的损失,这种概念也就被称之为“不可译性”。

而关于“不可译”性主要可以包括“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

二、英语和汉语文化差异中的不可译性表现1.传统文化。

英语和汉语的不可翻译性最初是可以从传统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出来的。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主要存在着“令尊”、“贵姓”、“赐教”、“令堂”、“千金”和其他不一样的词语。

而且这些词语的背后往往蕴含着不一样的背景和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化 词 汇 空 缺 导 致 的不 可 译 性 .
文化词汇 的空缺指 目标语缺乏表达源语 中反映特有文化现象 的对 应语。 以一种语言为参照 , 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中都可 能译 , 不能找到完全对等 的说法 。再 比如打 招 呼问“ 干什么去” 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 , 但外 国人认为涉及到 隐私 , 这 就很难用英语清晰的翻译 过来 。 这些例子都可 以说是不可译的。 国人 英 见面谈天气 , 直译 成汉语 让人费解 , 但不 直译又体现不 出民族特色 , 这 都反映了习俗文化的差异造成 了不可译性 。 5 其他情况 . 再者, 一些有汉语文化 特色的修辞方式如 双关 、 回文 、 字 、 拆 对偶 、 顶真等很难翻译 , 语 、 成 歇后语 、 典故 、 对联 、 口令更 是渗透着文化背 绕 景, 也很难译 出其 中的味道和文化 内涵 , 不可译性则是无法避免 的。外 国的笑话译成汉语之所 以不好笑 , 正是 由于文化背景 和思维 的差异 , 民 族习俗 或心理意识倾 向及审美情趣有差别 , 幽默感不一样 , 翻译 时很难
其特殊性 , 以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 。 所
三、 文化 差 异 造 成 的 不 可译 性
尤金 ・ 达(i ) 奈 Nd 曾经说过 :对 于真 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 悉两种 a “ 熟 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
景中才有意义 。” 由此我们可以看 出文化对翻译的影响之大。正是 由于 文化的差异才造成了翻译的不可译性 。具体说来 :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科
从 文 化 差 异祝 角蓄 翻译 的 不可 译性
莱芜职 业技 术 学院 苏进德
[ 摘 要]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 中存在争议的话题。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 翻译过程 中有些 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着不 可译性 。本文主要从 文化差异的视角具体 来探讨 不可译性 , 以让译者正视 不可译性 , 同时把握 文化 内涵的差异 , 力求翻译的忠实, 促
进 跨 文化 交 际。
[ 关键词 ] 可译性 文化 差异 文化冲 突 不


引 言
随着我国加入 W O和 2 0 年奥运会 的举 办 , T 08 中外政治 、 经济和文 化的交 流越来越频繁 , 随之带来 了翻译事业 的蓬 勃发展 , 直至翻译形成 种新兴 的产业 。许多国外 的新思想 、 事物被 介绍 到中国 , 新 中国的先 进文化和优秀成果也被 国外吸收 , 但在此过程 中 , 由于文化 的差异 , 源 语 s r nug ) o c l gae 中仍然有一些东西很难译成 理想的 、 u ea 尽善尽美 的 目 的语( r t n ae , tg l g g )也就是说 , a e au 翻译仍然存在着不可译的问题 。其实 ,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 理论 中有争议 的问题之一。英国翻译理 论家卡特福德将翻译的不可译性根据产生的原因分为语 言不可译性和

同样 的事 物在不同文化 中给人 的联想意义有时是 大相径庭 的 , 也 就是会带来文化冲突 , 给翻译带来不可译性 。 这会 最显著 的例子就是汉 语 中的“ ” 古代的龙是兴 云降雨的神异动物 , 皇帝的象征 , 龙 , 是 龙凤 呈 祥、 卧虎藏龙 、 龙飞凤舞 、 望子成龙等都是好 的意思 , 民族素 以“ 汉 龙的
译 出幽 默 味来 。 四、 结语
缺, 由此造成 了不可译现象 。比如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物质“ 粽子”在翻 , 译时找不到英语 的对等词 , 英语词汇 是空缺的 , 若用汉语拼 音音译 , 可
文化不 可译性 。本文笔者主要尝试从 文化差 异的角度来 探讨翻译的不
可 译性 。
说, 这种情况也是不 可译 的。 4 习俗文化差 异的不可译性 . 二 、 译 性 和 不 可译 性 可 所谓习俗文化 ,指 的是贯 穿于 日常生活和交际 中形成的约定俗成 这一 问题是翻译理论领 域存 在争议 的地方。可译性 是指两种不同 的风俗 习惯 , 反映民族 心理 、 会准则的行为习惯。不同的 民族有不同 社 的语言文字之间 , 通过翻译 将源语 言文本 用另一种语 言表达出来 , 从而 的风俗文化 , 在翻译 的过程 中具有一定的不可译 性。比如中国人见面习 实现让不 同语言 的人群对同一事物能够理解 。人 类表达概念和思维时 惯上 问“ 你吃 了么?” 汉族农 耕文化的影响 , 以食为天 , 日三餐很 受 民 一 存在着广泛的同一性 , 所以可译性在大部分时候是可以做 到的。 重要 。这往往是交谈的开场白 , 是一种关心和寒暄 , 并无请人吃饭 的意 绝对不能译成“ ae o d or e ?如果从交际功能对等 的角度 H v yu a u a ” h y m l 翻译过程 中,原文 中的语言现象无 法在 目标语 中完整再现称为不 。 思 , 可译性 。翻译不仅仅是语 言文字 的转换 , 也是不 同文化 的移植 。不同国 译成“ i, H” 只能说可以 , 但是未体现出文化特色。再 比如河南人晚饭后 喝汤 了么’ : 呼, 打招 是因为他们晚饭有喝粥的习惯 , 不喝粥不算 家和地 区有不 同的民族 、 、 宗教 历史 、 等文 化背景 , 言和文化都有 见 面用“ 社会 语
传人” 称。而英语中 , ao 是罪恶的象征 , 引起 的联想与“ 在 自 dg n r 让人 龙” 中文里 的完全不 同。若将成语 “ 望子成龙 ” 直译成 “o xetn ’ snt t pc e s o e o o b cme r o ”将会使英语 国家的人士难 以理解 , eo da n , a g 所以其实是不可译 的。 比如汉语 的“ 再 猫头鹰” 是不祥的象征 , 能简单直译成 o l因为英 不 w, 语的ol w 是表智慧的鸟。联想的意义中英文差别甚远 。从 一定程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