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贯堂医学与中医体质学比较
在中医药的认知上日本人远远超过中国
在中医药的认知上日本人远远超过中国
中国和日本是古老文明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传统,而中医学和日本医学更是源远流长,它们分别是中国和日本传统医学的典范和象征。
自中国古代,中医被视为内科学,强调预防,治疗亚健康状态,日本则将\'脉象\'定义为概念,强调诊断性检查,将中医融合到保健原则中。
他们的医学理论都以自然为基础,认为生活方式和环境是身体健康的关键,但同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中国重视穴位拔罐、按摩等技术,而日本的研究重点为饮食。
在实践上,中医和日本医学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差别。
中国的中医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实力不容小视,中国人仍会在经典方面进行发掘,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上溯到古代经文,研究其中蕴含的深刻真谛。
相比之下,日本对中医的研究仍处于萌芽阶段,但他们的实践仍处于中国的前沿,如采用日本发明的内窥镜进行医疗检查和治疗,善用急救护理等药物疗法。
另一方面,日本民众在实践中对中医药认知程度高于中国,中国普遍认为中医药具有疗效,但很少能够准确告知它们的特点和疗效,而日本人却熟悉这些,他们会深入研究其中心机理,如脉诊、护肝养胃、活血化瘀、活血刺激脾胃等,能够灵活运用汤药、粉末、膏面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并以中药熏蒸、贴敷、針灸等治疗,使中草药的疗效和用药量更加精准。
从上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中医药的熟知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填补了西方医学未解决的疑惑,开创出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法,丰富了世界的医学文化。
论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现代意义详解
论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现代意义作者:潘桂娟论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现代意义作者:潘桂娟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是日本近代后世方派汉医森道伯(1867~1931年)积数十年临床体会,于晚年创立的独特诊疗体系。
其主要理论,诊治规律及治疗经验,经森道伯的门生矢数格的系统整理与归纳,以《汉方一贯堂医学》一书的出版而为世人所尽知。
它不仅在日本现代汉医界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受到了一些现代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
笔者在研究日本汉方医学学术发展史的过程,深感一贯堂医学诊疗体系,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研究,特别是对于开展现代难治病的预防。
诊断与治疗,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故在此就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其现代意义,作一扼要论述:(一)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一贯堂医学的主要学术特点,是十分重视体质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它将人的体质分为三大证,即瘀血证体质、脏毒证体质和解毒证体质,认为这3种不同体质的患者,在临床上有不同的表现,可继发多种不同的疾病;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体质,分别以通导散、防风通圣散、柴胡清肝散、荆芥连翘汤、龙胆泻肝汤进行施治,以达到改善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就此三种体质的诊治规律,分述如下:1,瘀血证体质的诊治一贯堂医学中的瘀血证体质,是指平素腹腔中有瘀血蓄积者所特有的体质。
这种瘀血的存在是诱发某些疾病的潜在因素,由于妇女的多种疾病与瘀血密切相关,故这种体质多见于妇女。
这种体质的患者形体多肥胖,颜面发红,指甲多呈红色或暗红色;脉象多细而实。
腹诊时,多可触及到两侧腹直肌强烈拘挛、且以右侧及上腹部明显,亦有仅见腹部膨满者,其常见症状有头痛、头重、眩晕、上逆、耳鸣、肩凝、动悸、便秘等。
这种体质的人易患脑溢血、半身不遂、动脉硬化、肝病、痔疾、神经性疾患、泌尿生殖器疾患、阑尾炎、心脏病等。
一贯堂医学以通导散作为调治瘀血证体质的主方。
通导散源于我国明代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龚氏以此方治疗跌扑损伤,淤血凝滞所致二便不通、肚腹胀满、上攻心胸、闷乱至死者。
日本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
日本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日本传统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融合了中医、印度医学以及本土的传统医药知识。
它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促进自然疗愈能力为核心理念,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日本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日本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气”和“血”两个概念之上。
在这一体系中,气被视为生命力的基本能量,而血则是营养和能量的载体。
通过保持气和血的平衡,日本传统医学认为可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
这种理念与中医的“阴阳”理论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应用上有所不同。
在日本传统医学中,医生会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来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被称为“针灸”。
针灸是日本传统医学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调整气和血的流动,从而促进身体的自然疗愈能力。
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保健和预防。
除了针灸外,日本传统医学还包括草药疗法、按摩疗法和食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草药疗法是利用植物的药用部分来治疗疾病。
在日本传统医学中,许多植物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如人参、当归和黄连等。
这些植物被制成草药剂,可以内服或外用。
按摩疗法则通过按摩和推拿来促进气和血的流动,以缓解疼痛和恢复身体功能。
食疗则是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例如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合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日本传统医学的实践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用于保健和促进健康。
在日本,许多人选择日本传统医学作为替代或辅助治疗的方式。
在一些大城市,可以找到专门的日本传统医学诊所和医院。
此外,一些现代医疗机构也开始将日本传统医学的理念和方法纳入到综合医疗体系中,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和护理。
然而,尽管日本传统医学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但它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对于现代医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
其次,由于缺乏科学验证,一些人对传统医学的疗效持怀疑态度。
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中医体质学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体质分类和辨识的方式,研究人体体质类型与健康疾病的关系,以及针对不同体质类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中医体质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医体质学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在体形、气质、临床表现等方面,对不同体质类型进行了初步分类和描述。
但是,中医体质学的理论体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
1975年由青海中医学院所主编的《中医体质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开始,并开始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中医科学院先后成立了中医体质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体质学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中医体质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他们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研究,优化了体质分类,建立了以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特禀质等为基本类型的中医体质分类系统。
另外,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中医体质判定主要依靠中医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辨识。
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如人体成分分析仪、遗传学、生化检验等,为中医体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依据。
研究者通过将传统中医体质分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了体质判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目前,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研究表明,肝气郁结与情绪异常、饮食失调等有一定的关联;寒湿体质易患关节炎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血瘀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医个体化诊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中医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尽管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迄今为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体质分类的标准和方式还不够统一和科学,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其次,现有的研究结果还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在日本,是否也有像中国一样的中医和中药传统医学?
在日本,是否也有像中国一样的中医和中药传统医学?随着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传播,人们开始好奇日本是否也有像中国一样的中医和中药传统医学。
实际上,日本历史上也存在着一套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与中医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不同之处。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传统医学。
1. 日本传统医学的源头日本传统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左右,当时隋唐王朝的高僧尚书梁皇亲自出使日本,并带来了大量的医书和药物。
这些医书和药物成为了日本传统医学的源头。
此后,日本本土医学逐渐形成,并吸收了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的医学思想与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2. 日本传统医学的体系日本传统医学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汉方医学,它源于中国的汉医学,但也吸收了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医学思想与理论,加以发扬光大,并融合了日本本土医学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汉方医学体系;二是日本本土医学,它相对汉方医学而言更为神秘和神奇,包括了占卜、驱魔等神秘类医学。
3. 日本的汉方药物与中国的中药相似,日本的汉方药物也是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这些汉方药物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同时,日本的汉方药物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不断地加入新的药物和配方,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日本传统医学在现代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的传统医学也在逐步地发展和变革。
相比于中国的中医药,日本的传统医学发展相对较快,融入了现代化的技术和理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同时,日本的传统医学也在不断地向国际化进军,以更好地传递和推广日本的医学文化。
总而言之,尽管日本与中国相比在传统医学方面差距较大,但是日本传统医学依然是一门独特而珍贵的学问。
它的发展历程与中医相似,但又有着独特之处。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中医的兴趣和研究的增加,相信日本的传统医学也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略述中医与日本汉方医对中药认识的异同_一_柯雪帆
来, 吉益东洞之说并非无稽之谈, 而是值得重视的。 《 伤寒 论 》 白虎加人参汤方后, 有 “此 方 立 夏 4) 后、 立秋前乃可服, 立秋后不可 服 ” 的文字, 而实际 临床上已经没有应用石膏季节性的严格禁忌, 日本 吉益东洞在 《药徵》 中却指出石膏并非峻药, 可以连 续应用 4 月余。其实事求是的学风, 值得学习。 陶弘景 《名医别录》 有石膏能 “解肌、 发汗” 的 ?) 记载。后人较少采用此说, 近人已不用此说, 但亦未 加以否定。吉益东洞则明确否定, 并认为服白虎汤 或小柴胡汤之后, 有汗出而解的临床现象, 这不能 作为发汗剂的依据。 此说可从。 总之, 石膏作为主药
日本汉方医是由中国传去的, 他们对汉药的认 识, 基本上与中国中医的认识相同。但是, 汉药在日 本汉方医手上应用已数百年, 他们在理论上进行了 大量长期的研究 , 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自 己的角度研究整理中国古典医药书籍, 近代又较早 地将汉方治疗与现代医学诊断结合起来。因而, 日 本汉方医对汉药 的 认 识 , 与中医的认识相比, 同中 有异。发现并研究这些不同之处, 可以使我们对中 药的认识更加全面, 并且可以领悟更多。下面试从 中医古典医籍、 中日双方的临床应用及认识, 近年 中药 实 验 研 究 的 结 果 等 方 面 的 材 料 以 及 本 人 一 些 经验体会相结合 的 形 式 , 选取若干中药, 对中日双 方的不同认识简要分析如下。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天
津
中
医
药
/012302 4,’521- ,6 /517080,21- 9:02;<; =;70>02;
中医体质学
中医体质学中医体质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的体质类型以及各个体质类型的特征、调养方法等。
它是通过对人体的形态、生理、症状等多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将人体分为不同的体质类型,为人体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中医体质学是在“望、闻、问、切”四诊方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学科。
中医体质学认为,人体的体质决定了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决定了个体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
根据中医体质学的观点,人体可以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等8种体质类型。
平和体质是中医体质学认为最为健康和理想的体质类型。
平和体质的特征是精神状态良好,体形健壮,反应乐观积极,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这种体质的人常常感到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容易出汗。
阳虚体质和阴虚体质则是两种相对的体质类型,阳虚体质的人阳气不足,常常感到寒冷,四肢冰凉,腰腿酸软。
阴虚体质的人阴气不足,容易口干、咽痛、失眠等。
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是两种常见的湿邪体质类型。
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较胖,容易出汗,口腔黏腻,胃口不佳。
湿热体质的人则容易口渴多饮,大便黏滞等。
血瘀体质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凝聚而成痰。
血瘀体质的人常常患有瘀血性疾病,如静脉曲张、痛经等。
气郁体质的人常常情绪低落,易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中医体质学认为,不同的体质类型对于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营养摄入,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方式来调养体质。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温补性的食物摄入,避免寒冷刺激等方式来调养体质。
中医体质学为我们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并根据体质类型采取科学的调养方法提供了指导。
通过调养体质,我们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
在医疗技术方面,中国和日本有何区别?
在医疗技术方面,中国和日本有何区别?近年来,中国和日本的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两国的医疗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将从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医疗领域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了解。
一、医疗机构1.中国国内医疗机构主要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组成,院内分科治疗,专业性强。
其中,三级医院综合实力较强,也是大型综合医疗机构。
而日本医疗机构数量相对较多,设有大学附属医院、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范围也较广。
2.中国医疗机构急需提高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且医疗资源在城乡间分配不均衡,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而日本医疗机构有更为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能够让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疗服务。
二、医疗设备1.中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在引进国外先进医疗设备方面较为主动,但一些普通医疗机构在设备更新上存在困难。
相比之下,日本全国医疗设备医疗设备的水平更先进,且设备更为普遍,在治疗上更具优势。
2.中国医疗设备厂商在研发医疗设备上开始逐渐走向国际市场,但医疗设备研发领域相对不足,差距较大。
而日本一些医疗设备厂商的研发水平及技术设备处于国际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三、医疗领域1.中国在传统医学和中医药方面较为擅长,在研究中还能发现一些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而日本在生物与医学工程领域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现代医疗技术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
2.中国的医疗领域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公共卫生管理、健康管理等,需进一步投入和发展。
反观日本,医学与生物领域广泛,涵盖了生命科学、医用器械、医学通信、医学图像处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综上所述,中国和日本在医疗技术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和医疗领域等方面。
对于中国来说,需要通过进一步投入和发展加强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机构治疗服务水平;而日本则应继续推进其医疗科技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进一步提高全国医疗应急响应能力,更好地服务国民健康。
在医疗保健方面,中国与日本有何不同?
在医疗保健方面,中国与日本有何不同?一、医疗保健制度的不同中国与日本的基本医疗保健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
1. 中国医疗保健制度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等,其特点是覆盖范围广,保障程度不完全,服务质量偏低。
2. 日本医疗保健制度日本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国民健康保险、企业年金、全民健康保险、高松财政、医疗救助、全国养老保险、企业退休金制度等。
其特点是保障程度高,医疗水平优秀,服务质量出众。
二、医疗资源的不同中国与日本的医疗资源存在很大的差异。
1. 中国医疗资源中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较好。
而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和二线、三线城市的医疗服务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2. 日本医疗资源相比之下,日本的医疗资源分布相对均匀,医生数量充足,医疗设备和技术高水平。
而且,日本的医疗机构管理严格,服务质量高。
三、医疗技术的不同中国与日本的医疗技术也存在很大差异。
1. 中国医疗技术中国的医疗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例如,在癌症治疗、心血管疾病治疗、生殖医学等方面,中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日本医疗技术相比之下,日本在医疗技术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先进地位。
例如,日本的糖尿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毒蛇咬伤治疗等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果。
四、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虽然中国与日本在医疗保健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两国都在探索未来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
1. 中国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医疗改革,推动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和优化,促进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日本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日本也在积极探索未来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推动医疗信息化,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中国与日本在医疗保健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都在探索未来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国的医疗保健制度将会更加完善和优质。
一贯堂医学
《一贯堂医学》之体质观 ZT(2013-03-20 09:41:02)转载▼森道伯创立的一贯堂医学认为还存在证型体质,这种体质是出生时决定的,疾病的发生由各种证型体质所决定,称为先天之证。
对于这种先天之证,可以应用药物针对体质进行预防。
在发病时,应用针对体质的药物和针对证的药物进行治疗.这也属于方证根对范畴。
一贯堂医学将现代人的体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淤血证体质,第二类为脏毒证体质,第三类为解毒证体质。
这种体质学说是后世派的观点,兹分述如下:1.淤血证体质:淤血证是病变,具有易出现这种病变的体质,称为淤血证体质。
汉方医学认为.淤血证体质,又叫淤血保持者,其在发病前腹胶内就有淤血蓄积,而这种淤血的存在是引起淤血证的内因,不存在淤血或者轻度存在的人.即使有外因侵袭(如细菌性外因等)也无患淤血症的危险,或者机会很少.。
例如,老人在室内摔倒,因而诱发中风,是因有淤血存在,小儿虽摔倒受外伤但很快治愈,因为不存在淤血之故。
淤血证体质虽与遗传有关,但中年以后更容易表现出来,女性尤为多见。
淤血证体质易患高血压症,脑血栓症,心肌梗塞症、动脉硬化症、痛风、风湿症、肝炎、肝硬化等,如早期给以驱淤血剂,可以预防这些病的发生,这就叫治未病。
一贯堂医学多用通导散(大黄、芒硝,权壳、厚朴,甘草、当归、红花、苏木、陈皮、木通),故通导散证体质是淤血证体质的代表。
判断有无淤血,首先是通过腹候(也叫腹证)来确定,其他外在症状和脉候(又称脉证)也可资参考。
通导散证体质一般表现为:体质上有胖有瘦,面色有红有苍白,指甲暗红或黄白等,但以肥胖,面色红,指甲暗红为主。
脉象一般为细实。
腹诊为从心下可触及两条相当于腹直肌的痉挛性肌束,也可有脐下膨满或全腹膨满。
有地滋氏进一步将瘀血证体质分为各种类型;(1)桃仁承气汤淤血:休格较好,骨骼稍粗大,助骨下角宽,皮色白,肌理不太粗糙也不太细腻,不是虚胖,也不是实胖,面色佳,两颊红,腹部有明显淤血。
(2)桂枝茯苓丸淤血证:体格、体力中等,面色接近健康,腹部有轻度淤血。
俞天任: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
俞天任: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中医不是天条,批判批判也是可以的,当然随着地区的不同,批判的人也有多有少,比如日本人就真的不太批判中医。
因为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总不会去批判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吧?有人提了一个怪怪的问题:“日本人为什么不像中国人那样攻击中医?”中医在中国确实有点不太待人见,有这么一个段子:“如果是一个中医让人去看西医,那就说明那人是真的有病了,但如果是一个西医让人去看中医,那就说明那人是真的没治了。
”有人说得更干脆:去看中医的要么没病要么没治。
现在大家都在用微信,而且基本上都属于一个或几个群,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嫌哪个里不热闹,只要提一下中医就行了”,只要一提中医,一个群自然会分成“中医粉”和“中医黑”两拨,双方肯定会爆发一场热闹的争吵,弄得不好约上一架也完全可能。
笔者无意在这里讨论中医,就是试图来解答一下那个问题。
其实那句话里“攻击”这个字用的有点不太合适,主观感情因素过于激烈,在笔者看来改成“批判”可能更为合适一些。
中医不是天条,批判批判也是可以的,当然随着地区的不同,批判的人也有多有少,比如日本人就真的不太批判中医。
因为日本根本就没有“中医”,总不会去批判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吧?“日本没有中医?”恐怕不少人听到这句话会吃上一惊,因为经常有人在宣传中医伟大的时候总不会忘记告诉大家中医这门国之瑰宝虽然在中国国内不太待人见,但正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云云。
对不起,那么一个发扬光大了中医瑰宝的日本仅仅存在于一部分人的想象和意愿之中,是Made in China的,在实际上其实不存在,日本真的没有“中医”。
“中医”是中国人相对于西洋医术而对本国传统医术的称呼,也就是“中国的医术”,中国的医术发源于中国,传到了中国的邻国,比如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到后来凡学着中国人的样子用筷子吃饭的地方也就都学着中国人吃一样的药。
但那时候的称呼是“医”,没有前面的那个定语,不管是华佗还是孙思邈,都不会自称自己是“中医”,之所以要加一个“中”字,是相对于后来从西方来的医术而言,其实本来相对于西医的应该是东医,“东方医学”才对,但是西医来了之后,远东地方自己就打得热闹非凡,大家各弹各的调,所以在中国就叫“中医”,在朝鲜半岛就叫“高丽医”,再后来半岛南北分家,在韩国就叫“韩医”,在越南的叫“南医”。
中国的医疗体系与日本的医疗体系有何区别?
中国的医疗体系与日本的医疗体系有何区别?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医疗体系也被不同的国家不断优化和调整。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国家,其医疗体系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项介绍中国的医疗体系与日本的医疗体系的区别。
一、医疗保险体系1.中国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是由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等多方面共同负担而构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该制度分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等。
但是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如医保基金不足、医院挤占医保资金等。
2.日本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由国家统一管理和统筹的,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且每个人都会被分配到所在区域的医疗保险协会。
日本的医保制度资源充足,保障起来较为完备,实行“全民医保”。
二、医院管理机制1.中国中国医院管理主要以三级医院为主,且往往以医生在医院内的职称为主要评价指标。
医疗服务质量差异较大,且药品利益决策在医院中较为普遍。
2.日本日本医疗体系分为公立、私立两种医院,在公立医院中,医生工资、职称等更加透明,每个医生都会被分配到一个指定的部门中,并遵循固定的服务流程。
医生与患者的利益决策明确,且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三、医疗技术及研究机制1.中国中国的医学教育质量总体较差,医学教学和实践的联系不紧密。
医学研究缺少国际交流和国际标准,研究实力与国外差距较大。
很大程度上,医疗行业中的高端技术是从国外引进的。
2.日本日本的医学教育质量较高,医生的职称和技能认证有着非常严格的评估标准。
医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医疗技术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的医疗机构具有实验室、技术研发基地,每年医学研究投资资源很多。
四、医疗服务质量1.中国中国的患者就医难、看病贵等一直是很大的问题。
患者就诊常常需要等待很长时间,而且医生可能因为不愿意接受患者就诊而进行医疗拒绝,这样造成了很多患者的困扰。
日本一贯堂学派的三种体质和五个方剂
现代住宅小区燃气管道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燃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在现代住宅小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燃气管道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涉及到安全、环保等重要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的燃气管道设计至关重要。
一、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燃气管道设计之前,需要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建筑布局、户数、用气需求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收集当地的燃气供应条件、气象资料、地质条件等相关信息。
1、小区规划与建筑布局了解小区的整体规划,包括建筑物的分布、高度、间距等,以便确定燃气管道的走向和敷设方式。
对于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管道的压力承受能力和补偿措施。
2、户数与用气需求统计小区的总户数以及每户的预计用气量,这将直接影响管道的管径和供气能力的设计。
同时,还需考虑小区内可能存在的商业用户的用气需求。
3、燃气供应条件了解当地燃气的气源类型(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供气压力、气质参数等,以确保设计的管道能够与供气系统相匹配。
4、气象与地质资料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如温度、湿度、风速等,以便在设计中考虑管道的保温、防腐等措施。
地质条件则影响管道的基础和敷设方式,如在地质不稳定地区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二、燃气管道的布置原则1、安全第一燃气管道的布置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避免与电力、热力等管道交叉或平行敷设时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
同时,管道应尽量敷设在人行道、绿化带等人员活动较少的区域。
2、经济合理在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管道长度,减少弯头、阀门等管件的使用,以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
3、便于施工和维护管道的布置应考虑施工的便利性,避免穿越障碍物或难以施工的区域。
同时,应设置必要的检修阀门和检查井,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抢修。
4、美观协调燃气管道的敷设应与小区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小区景观的影响。
对于外露的管道,应进行适当的装饰和防护处理。
三、管材的选择1、钢管钢管具有强度高、耐高压、耐冲击等优点,适用于长距离、大管径的燃气输送管道。
亚洲某国的传统医药和中国的传统医药有何不同?
亚洲某国的传统医药和中国的传统医药有何不同?在亚洲地区,中医和传统草药疗法广受欢迎。
无论中国还是其他亚洲国家,传统医药在当地均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亚洲各个国家的传统医学虽然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着重介绍亚洲某国的传统医药和中国的传统医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1.历史渊源中国的传统医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中医理论以五行、阴阳、经络等为基础,是一种“整体观念”下的医学。
而亚洲某国的传统医药,虽然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其受到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因此其医学理念也与中国大不相同。
2.理论基础中国传统医学是建立在人、自然、宇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之上的。
其中五行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强调对人体整体系统的管理和调节。
而亚洲某国的传统医学则更多地强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其理论基础更着重于精神层面的调节。
3.诊断方法中医最著名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通过观察、闻、问、切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状。
而亚洲某国的传统医学则更加注重对个人身体气质、性格、心理状态等个体差异的分析,此外,还有运用诸如星座、气象等来占卜疾病的习惯。
4.药材选用中药以草本植物、动物器官等天然物质为主要药材,从而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其药物分子相比西药更加复杂,因此中药的疗效可以得到长时间的保持。
而亚洲某国不同于中国,其传统医药基础药材大多数来源于矿物、鱼、龟、蛇等动物,或非传统的灌注、针灸和艾灸等疗法。
总结:虽然亚洲各个国家的传统医学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无论是中医还是其他亚洲国家的传统医药,在对待疾病和体质的思想、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药材选用等方面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无论如何,传统医学都应该被重视,不仅是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而且也体现了其在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互甘互补的关系。
论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现代意义
论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现代意义作者:潘桂娟论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现代意义作者:潘桂娟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是日本近代后世方派汉医森道伯(1867~1931年)积数十年临床体会,于晚年创立的独特诊疗体系。
其主要理论,诊治规律及治疗经验,经森道伯的门生矢数格的系统整理与归纳,以《汉方一贯堂医学》一书的出版而为世人所尽知。
它不仅在日本现代汉医界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受到了一些现代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
笔者在研究日本汉方医学学术发展史的过程,深感一贯堂医学诊疗体系,对于促进中医药学术研究,特别是对于开展现代难治病的预防。
诊断与治疗,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故在此就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其现代意义,作一扼要论述:(一)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一贯堂医学的主要学术特点,是十分重视体质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它将人的体质分为三大证,即瘀血证体质、脏毒证体质和解毒证体质,认为这3种不同体质的患者,在临床上有不同的表现,可继发多种不同的疾病;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体质,分别以通导散、防风通圣散、柴胡清肝散、荆芥连翘汤、龙胆泻肝汤进行施治,以达到改善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就此三种体质的诊治规律,分述如下:1,瘀血证体质的诊治一贯堂医学中的瘀血证体质,是指平素腹腔中有瘀血蓄积者所特有的体质。
这种瘀血的存在是诱发某些疾病的潜在因素,由于妇女的多种疾病与瘀血密切相关,故这种体质多见于妇女。
这种体质的患者形体多肥胖,颜面发红,指甲多呈红色或暗红色;脉象多细而实。
腹诊时,多可触及到两侧腹直肌强烈拘挛、且以右侧及上腹部明显,亦有仅见腹部膨满者,其常见症状有头痛、头重、眩晕、上逆、耳鸣、肩凝、动悸、便秘等。
这种体质的人易患脑溢血、半身不遂、动脉硬化、肝病、痔疾、神经性疾患、泌尿生殖器疾患、阑尾炎、心脏病等。
一贯堂医学以通导散作为调治瘀血证体质的主方。
通导散源于我国明代龚廷贤所著《万病回春》,龚氏以此方治疗跌扑损伤,淤血凝滞所致二便不通、肚腹胀满、上攻心胸、闷乱至死者。
日本一贯堂医学与中医体质学比较
日本一贯堂医学与中医体质学比较
陈雪梅;王济;李玲孺;李英帅;王琦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4)003
【摘要】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同根同源,对个体体质差异性的研究均非常重视.体质医学在日本受到较大关注,流派和分型较多,其中一贯堂医学为日本体质研究的典型代表.中医体质学和日本一贯堂医学均认为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在理论渊源、分类、发病及诊疗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各成体系,密切相关,今后应加强交流和互相借鉴.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陈雪梅;王济;李玲孺;李英帅;王琦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
【相关文献】
1.日本一贯堂医学与中医体质学比较 [J], 陈雪梅;王济;李玲孺;李英帅;王琦;
2.医学五年一贯制高职生与三年制普专生的学业情绪比较分析 [J], 周祎n;宋小平;
何成森
3.复旦大学与日本部分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比较 [J], 邵红霞;程训佳
4.论日本汉方一贯堂医学的学术特点及现代意义 [J], 潘桂娟
5.杨奕望:应用医学人类学研究中医体质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及中西医学体质学说比较研究
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及中西医学体质学说比较研究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及中西医学体质学说比较研究一、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学中关于体质理论的研究领域,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医书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体质的描述和讨论。
然而,中医体质学的体系化和理论研究是在近几十年才真正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中医药学的逐渐兴盛和发展,中医体质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首先,研究者们开始系统化地总结和归纳古代医书中的体质理论,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中医体质学理论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初步的体系。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深入和扩展,中医体质学的学科地位逐渐得到确认。
相关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也纷纷涌现,推动了中医体质学的发展。
并且,中医体质学的研究逐渐与其他学科领域(如遗传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方法。
二、中医体质学与西医体质学说的比较研究中医体质学和西医学体质学说虽然都是关于体质的研究领域,但是两者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有较大差异。
1. 理论基础的差异中医体质学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的体质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它将人的体质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等。
每种体质类型都有其特点和相应的调养方法。
而西医学体质学说主要基于现代生物医学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西医体质学在人体内分泌、免疫、遗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了个体差异对健康的影响。
2. 研究方法的差异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诊和观察等传统的临床方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舌象、脉象、体温、汗液等,结合病人主观自述的感觉和体验,来判断其体质类型并进行调理。
而西医学体质学说则更多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脑电图等,来对人体进行检测和评估。
看看你是什么体质
看看你是什么体质以王琦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通过近30年的研究,把中国人的体质分为9个类型,提出了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的理论,认为一个人可能会患哪些疾病,与个人的体质密切相关;而人的体质不仅与遗传有关,更受膳食营养、生活起居、劳欲、精神状态等后天因素的影响;通过饮食等方面的改变,既可调节体质的强弱,也可改变人已经形成的体质类型。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2009年5月,王琦教授和田原合著的《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出版发行,一时间引起人们的轰动。
网友老骥在网上感慨说:我自己去测了一下,竟占了2种偏颇体质:气虚质、阳虚质,难怪身体这么差。
体质与人的保健、养生、疾病都息息相关。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本刊特约王琦教授,就大家关心的体质问题答疑解惑。
问:为什么要研究人的体质分类?从大的方面上来说,研究人的体质分类对弘扬祖国优秀遗产、促进中医现代化有什么意义?当前世界各国对人的体质分类有何研究动向?答: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研究疾病,更要研究有病的人。
同时,新的医学模式更强调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体质分类的研究,对当前人们关注的亚健康问题,治未病的问题,以及慢性病防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体质现象的认识,就有早期体质分类的思想,但是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和体质分类的标准。
我们通过长达30多年的研究,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该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世界各国对体质分类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
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德国克雷西曼“体型说”、德国康德“血质说”、日本古川足三“血型说”、俄国巴普洛夫“高级神经类型说”,到美国谢尔顿“胚胎说”等,都是体质分类方面的研究。
但这些学说未能形成形体、功能、代谢三维结构研究。
日本一贯堂医学将体质分为热毒质、脏毒质、瘀血质。
中日针灸异同论文
论中日针灸异同关键词日本针灸发展史教育临床现状交流起源于中国的日本针灸经历了其盛衰往复后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针灸系统,相比之下,既有其不足,又有中国针灸所不及之处,本文从教育和临床现状、交流三大方面阐述了中日针灸的不同之处。
教育入学:日本培养针灸师的学校有很多,高中毕业生与成人均可经考试进入大学,年龄不限,入学考试也相对容易,经规定年限的在校学习即可参加国家举办的“行医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领取“针灸或推拿的许可证”。
学校性质基本以私立为主,鲜有国家级规模的针灸研究所、针灸学院。
而近几年由于针灸师的资格考试考核严格,就业也易受到限制,故现在针推学院招生困难,经常名额不满。
培养目标与资格制度:从业者必须持有针灸、按摩师的资格证书才允许开业或者从业,证书方向不同,所允许从事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
根据其资格证书的不同培养目标分为:①针灸、按摩师方向:既可做针灸,又可做按摩;②温灸、按摩师方向:允许做温灸、按摩,但不能做针刺;③按摩师方向:只允许做指压按摩,而针和灸都不能实施。
日本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针灸师,针灸师不是医师,在待遇上相当于准医师。
因日本政府规定针师只可扎针不可开药,故日本针灸师在临床上只扎针用药,限制了其治疗手段,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造成目前针灸治疗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解除疲劳等保健作用为主。
中国的培养目标是针灸医师,具有医师资格,可扎针,亦可开药,针药并用,最大限度的获得治疗效果。
理论与实践:日本的针灸学校教学以西洋医学为主,以东洋医学和针灸理论为辅,且其只讲针灸不讲中医中药。
由于忽视中医基础理论教育,缺乏临床辨证施治,因此也降低了临床治疗效果。
中国教学上以中医学为主,西洋医学为辅。
由于日本现有的针灸学校多无教学医院,学习期间很少接触患者,因此学生毕业后,一般的实际操作能力都很差,多数还需要跟有经验的针灸师再临床学习2年左右,才能独立从事针灸临床。
临床现状针灸方法与手段:日本针灸有自己的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 者皮 肤 呈 黑 紫 色 , 身材较 高, 为 肌 肉型 , 体瘦 , 脉
紧, 腹诊 肝经 与 胃经部 位 的腹肌 明显 紧张 ; 龙胆 泻肝 汤证 者皮 肤浅 黑 , 脉紧 , 腹诊时从脐下、 脐 旁 至两 胁 下 可触及 明显 抵抗 。 2 中医体质 学
体质 与疾 病关 系 , 将人 的体 质分 为瘀 血质 、 脏毒 质 和
小儿 体 质 虚 弱 , 体瘦 , 颈细, 胸狭 , 脉紧 , 腹 诊 肝经 部 位较 紧 张 , 易 患支 气 管 炎 、 扁桃体炎等; 荆 芥 连翘 汤
在 日本 汉 方 医学 界 , 一贯 堂 医 学体 质 分 型 最具
代表 性 , 其 理 论 的 创 建 带 动 了 日本 医 学 界 对 体 质 的
人具 有“ 个 体 差 异性 ” , 以“ 个体 差 异 性 ” 为 研 究 血质 者 有 脑 出血 、 哮喘 、 胃肠 疾 病 、 肝病 、 肺结核 、 习
对象 的体 质 医学 由来 已久 , 疾 病 的发 生 、 发展 、 治疗 及预 后与 体 质 关 系 密 切 , 具有一定 的内在规律性 。 日本 汉方 医学 与 中 医学 同根 同源 , 对 个 体 体 质 差 异
切相 关 , 今后 应加 强 交流和 互相 借鉴 。
[ 关键 词 ] 一 贯 堂 医学 ; 中 医体质 学; 体 质 分类 ; 体质 与发 病 ; 体质 与 治疗
[ 中图分 类号 ] R 2 2 [ -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7 2 4 6 . 2 0 1 5 . 0 3 . 0 0 4
性 的研究 均非 常重 视 , 但 由于两 国的地理 文化 、 社会
惯性 便秘 、 心 脏病 等病 的易 患倾 向。②脏 毒质 : 皮肤
黄 白, 体 格健 壮 , 脂 肪 或者肌 肉较 多 , 脉弦 、 洪、 实, 全
腹 肌 肉硬 满 或濡满 。脏 毒质 者在 青壮 年期 易患 各种 感染 性疾 病 , 如肺 炎 、 阑尾炎 、 丹毒, 壮 年期 易患 神经
研究 。一 贯 堂 医学 是 森 道 伯 ( 1 8 6 7 —1 9 3 1年 ) 积 数
十年 临床 体会 , 于 晚年 创立 的独 特 的体质 医疗 体 系 , 其 主要理 论 由 门生 矢 数 格 系 统 整 理 和 归 纳 , 并 出 版
《 一贯 堂 医学 》 一书 , 为世 人 所 知 。一 贯 堂 医 学 重视
E — ma i l a h x b b j b @1 6 3 . c o n r
安徽 中 医药 大学 学报 第 3 4 卷 第 3 期 2 0 1 5 年 6月 J A N HU I UN I V C H I NE S E ME D V o 1 . 3 4 N o . 3 J u n .2 0 1 5
9
E l 本 一 贯 堂 医学 与 中医体 质 学 比较
陈 雪梅 , 王 济 , 李玲 孺 , 李英 帅, 王 琦
( 北 京 中医药 大学 中 医体质 与生 殖 医学研 究 中心 , 北京 1 0 0 0 2 9 )
[ 摘 要] 日本 汉方 医学与 中 医学 同根 同源 , 对 个体体 质 差异 性 的研 究均 非 常重视 。体 质 医 学在 日本 受到 较 大
环境 及 民族 习惯等 条件 的不 同 , 中、 E l 两 国医学 界 的 体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 研究 也存 在一 定 的差 异性 。
1 日本 一 贯 堂 医 学
痛、 肾脏 病 、 糖 尿病 等 , 壮年 期 以后易 患动 脉硬 化症 、 脑 出血 、 肾萎 缩等 。③ 解毒 质 : 面色浅 黑 , 较晦黯, 骨 骼 为瘦 型或 肌 肉型 。解 毒质 者 易患结 核 、 淋病 、 过敏 性疾 病 、 肝功 能 障碍 等 疾 病 。其 中柴 胡 清肝 散证 之
柴经伤寒杂病论对此多有记载至清代叶天士则明胡清肝散专用于小几时期的解毒质者荆芥连翘汤确提出体质的概念3并且强调凡论病先论体用于青年时期的解毒质者龙胆泻肝汤用于青年期质形色脉象以病乃外加于身也平素体质不以及青年期以后的解毒质者1
We b s i t e h t t p : / / x u e b a o . a h t c m. e d u . c n
解毒 质 3种 , 共 有 5个 治 疗 处 方 。瘀 血 质 治 疗 用通 导散 , 脏 毒质用 防风通 圣散 , 解毒 质根 据不 同情 况分
别 采用 柴 胡清 肝 散 、 荆 芥 连 翘 汤 和 龙 胆 泻 肝 汤 。 柴
体质 医学 是 中 医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 黄 帝 内 经》 《 伤寒 杂病 论 》 对此 多有 记载 , 至清 代 叶天士 则 明
关注, 流 派和 分型 较 多 , 其 中一 贯 堂 医学为 日本 体 质研 究 的典型代 表 。中 医体 质 学和 日本一 贯 堂 医学均认 为 体质 与 疾病 的发 生具 有一 定 的规 律性 , 但 在理 论 渊源 、 分 类、 发病 及诊 疗等 方 面存在 差异 。两者各 成体 系, 密
一
可不 论” 。不 同时 代 、 不 同 医家均从 不 同角度 对 体质
进行 了不 同的划分 。现 代学 者从 临床 实践 角度对 现 代人 的体 质特 点进 行 了分 类 , 如六分法、 七分法、 九 分法 、 十 二分法 。王 琦在 继 承 前 人 研究 成 果 的基 础
贯 堂 医学 将 体 质 分 为 3种 基 本 类 型 , 并 阐述
确提 出“ 体质” 的 概 念 ] , 并且强调 “ 凡 论 病 先 论 体 质、 形色 、 脉象 , 以病 乃外 加 于身 也 ” , “ 平素体质 , 不
胡清 肝散 专用 于小 儿 时期 的解 毒 质 者 , 荆 芥 连 翘 汤 用 于青 年 时期 的解 毒 质 者 , 龙 胆 泻 肝 汤 用 于 青 年期 以及青 年 期 以后 的解毒 质者 _ 1 ] 。一 贯 堂 医学 也 承认 兼 夹体 质类 型 的存 在 , 如脏 毒质 与瘀 血质共 存 , 脏毒 质 与解 毒 质共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