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正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

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⑨[注释]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

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假字为: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译文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象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30张PPT)

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共30张PPT)

居 胥,
赢得⑧仓皇
北顾⑨。
的功业,结果只落得时而掉头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南逃。
⑦草草:意为草率出兵。⑧赢得:落得。 四十三年⑩, ⑨仓皇北顾:形容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
望中
犹记,
烽火⑪
在向北遥望中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
扬 州路。 ⑩四十三年:辛弃疾于1162年 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从北方抗金南归,至1205年任
理解诗词大意
庙,称佛狸祠。⑭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⑮社
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的鼓乐。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层解:词人渴望报效祖国却又有着壮志难酬的哀伤。
段解:下阕,通过引述历史故事,回忆当年烽火,抒发作者北伐抗金的
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 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第一部分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 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 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作者简介
1127年,靖康之变后,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土地。宋金开始了长期 对峙。靖康之变时,辛弃疾的祖父,因为家族庞大,没有跟着朝廷南渡。1161年,金主完颜亮死, 金统治区的义军突起,21岁的辛弃疾聚集两千人投身抗金队伍,几年之后,23岁的辛弃疾,带领 一万军队投奔南宋朝廷。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九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是⾟弃疾在镇江的北固亭写下的⼀篇怀古词,上阙⽤了孙权和刘裕抗击北⽅⼊侵者的事迹,暗⽰应像他们⼀样保家卫国。

下阙⽤刘义隆冒进误国暗⽰当今的统治者⼀意孤⾏,不听合理的建议,表明了⾃⼰的坚决抗⾦但反冒进政治⽴场,表达了⾃⼰深深的忧愤之情。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课⽂原⽂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

可堪回⾸,佛狸祠下,⼀⽚神鸦社⿎。

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2.部编版⾼⼀上册语⽂第九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本研习,使学⽣理解⽂中⽤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 2、进⾏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能的愤概; 3、通过苏⾟豪放词风的差异⽐较,使学⽣进⼀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

【重点难点】 1、探讨⽤典的意义; 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复习。

1、预习课⽂,对照课⽂下注释通读全词做到初步理解并注意以下词语。

风流:这⾥指英雄遗风,即英雄⼈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吞万⾥:豪⽓简直能吞没万⾥江⼭,形容⽓概⾮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这⾥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阅读⾟弃疾的有关⽣平资料以及创作这⾸词的背景资料。

(材料在课前⼀天下发) 3、检查背诵《念奴娇·⾚壁怀古》。

4、指名学⽣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 (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旧知,还为导⼊新课作了很好的过渡) 明确:⾚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之激烈,⼜有⼒地衬托了英雄⼈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正稿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 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
建 功 立 业 , 令 人 仰 慕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刘义隆— — 封狼居胥— 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好大喜功,遗笑天 下。 封、禅,谓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报天地 — 方针 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现在 佛狸祠—— 之功,为战胜也。” 同胞愚昧,形势危机。 江苏六合东南面),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廉颇——
作者用事目的: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 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 民族就安于异族统 治, 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 中原的不满。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 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 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 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 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 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 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孙权其人:
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 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 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作者用事态度及用意:
辛弃疾以 “英雄 ” 一词赞颂他, 表示自己对他的 敬仰和向往, “无觅孙仲谋处”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 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舞榭歌台,风流” ,是英雄事 业的风流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 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他出生时,北方沦为金人统治已有十二年。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曾聚集两千人,参加当时耿京领导 的抗金义军,后来辛弃疾代表耿京与南宋朝廷联系时, 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辛弃疾得知后,便袭入敌营, 活捉张安国并把他带往建康(现在的南京市)斩首。 南归后,他被任命为建康通判。当时南宋朝廷推行屈 辱投降的政策,他曾上书皇帝和宰相,建议恢复中原, 但始终未被采纳。他的一生都在为恢复中原而奋斗, 他在湖南曾建立了有名的“飞虎军”,以后三十年内, 这支飞虎军一直是长江南岸的一支防御力量,被金人 称为“虎儿军”。但因与主和派政见不合,又遭到他 们的嫉妒,曾先后多次被免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 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 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 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 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 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 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 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 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 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 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 慌败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 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 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 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 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 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 量可好?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 轩,历城人(山东济南 人),南宋爱国词人。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 复中原。在词人中,他 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 悲愤。著有词集《稼轩 长短句》。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韵译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

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

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ā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分类标签: 爱国诗宋词三百首豪放诗怀古诗咏史诗讽刺诗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开禧元年(1205),时在镇江知府任上。

按:嘉泰四年(1204)正月,稼轩在会稽奉诏晋京,随即改调镇江知府。

稼轩于三月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备战工作。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北固山下临长江,回岭绝壁,形势险固。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

此词起笔颇似东坡《大江东去》。

然坡词慷慨其外,超旷其内,犹诗人之词;辛词则临战请缨,全然沉郁悲壮,确乎英雄之词。

词虽通篇用事,然不惟本地风光人物,用来贴切,且善将故实融于生动的描叙之中,更手法多变:或从无觅处立意,或从有迹处落笔,或明用,或暗用,或插入,或自况,故读来浑不觉枯涩乏味。

②“千古”三句:谓千古江山依旧,但英雄如孙仲谋辈已无处寻觅。

孙仲谋: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

他承父兄基业,曾建都于京口,后迁都建康,仍以京口为重镇,称霸江东,北拒曹操,为一代风流人物。

③“舞榭”三句:谓昔日种种歌舞豪华和英雄业绩,俱被历史的风雨吹洗一尽。

舞榭歌台:即歌舞楼台。

榭(xiè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风流:指孙权创业时的雄风壮采。

④“斜阳”三句:人谓斜阳照处,这平凡而荒凉之地,当年刘裕曾经住过。

寻常巷陌:普通的小街小巷。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

刘裕即于京口起事,率兵北伐,一度收复中原大片国土,又削平内战,取晋而称帝,成就一代霸业。

⑤“想当年”三句:言刘裕当年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时,有气吞万里之势。

⑥“元嘉”三句:言刘义隆草率北伐,意侥幸一战成功,结果大败而回。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29页)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PPT;29页)

诗词小结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 思想光辉。上阕借赞扬孙权、刘裕,表现了抗金的 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下阕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 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借典言志,以古讽今,词中用典虽多,却用得天衣 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谢 谢 观 看
THANKYOU
永 遇 乐
·


京 口
疾北


怀

有人说,这是辛弃疾最豪壮悲凉 的词,写尽一生梦想与悲伤。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 与苏轼合称“苏辛”。
诗人一生命运多舛,但他把对 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 都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
“六边形战士”怀才不遇的一生
京口北固亭怀古(题解)
京 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险要,
兵家必争之地。
写作背景
“廉颇老矣”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66岁。此前一年,朝中执 政的韩侂胄正积极筹划北伐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起用闲置已久的辛弃疾。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 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侂胄轻敌冒进、 立即北伐的主张。
写作背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 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 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
佛狸祠
“佛狸祠”是北魏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 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 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祭神赛社,烟火不断。
历史人物
用典的作用
佛狸
以古讽今,批评人们忘记了国恨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全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全文

凭谁问
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
以为老,遂不召。”
以廉颇自比,虽 64岁仍想为国效 力,却有小人挑 拨,他感到悲愤 ,抒发了他壮志 未酬的苦闷。
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对比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几次大举北伐。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 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片小结: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 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 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 敌救国的热情。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 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 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 能饭否?
解释下列词语
• 英雄无觅
• 寻找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英雄的流风余韵
• 金戈铁马
• 兵强马壮
• 元嘉草草
• 草率、仓促行事
• 赢得仓皇北顾
• 落得
• 可堪回首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
下片小结:
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 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 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 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赏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赏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知人论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二、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

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

中国历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

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

赢得:剩得,落得。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实用性强_详细_具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实用性强_详细_具体)

高考链接
▪ 【2007年山东卷】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010年山东卷】
▪ 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2011年山东卷】
▪ 舞榭歌台, 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诵读
▪ 大声朗读全词,争取背过去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 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
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 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 之情。
相同点: 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 不同点: 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 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 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学案当堂检测第5题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 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 忽见。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66岁,他从42岁到60岁 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63岁的辛弃疾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宰 相韩侂胄tuōzhòu起用,利用其主战派元老招牌作 号召,任镇江知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情境)默写汇编(超详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情境)默写汇编(超详细)

【作品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xiè,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mò,市中街道),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古代的小官),赢(yíng,有余利,获利)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lí,哺乳动物,形状与猫相似,毛皮可制衣物)祠(cí,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白话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

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

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作品简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理解性背诵】(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思考:词中运用到哪些对比?
•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
•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 与刘义隆“赢得仓皇 北顾
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 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 四十三年前的“烽火 扬州路”与眼下的 “佛狸祠下,一片神 雅社鼓”
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本文写作特色
手法: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廉颇典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 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 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 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 使还报赵王说: “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矣。”(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 玉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赏析词作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
孙仲谋 上 片 刘 裕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刘义隆 下 片
拓跋焘 廉 颇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多用典故,表达情绪。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用孙权典故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 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 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 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 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 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在这 大好河山上,自古以来多少代兴,多少代亡,现在国 势又日益衰微了。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 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念奴娇 赤壁怀古》对比《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对比《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两首词都借古人抒怀,在用典上有何 不同。
明确:苏词以精细的笔墨集中塑造了一个儒雅倜傥, 智败强曹的青年领袖形象。辛词上阕写的是两个人: 三国时的孙权和南北朝时的刘裕。辛词不像苏词那 样倾向于写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 于对史实的点染。下阕也写了两个人。
3、《念奴娇,赤璧怀古》和《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都是风格豪放的词作,试比较它 们在这一风格上的异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在 形
式 上
豪放派则不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
务,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 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 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达到了形 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在语言上,苏东坡也 打破了婉约派的清规戒律,多方面吸收陶渊明、李白、杜甫、 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只要能恰当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任何 词语他都敢用,从而形成了一种体现东坡个性的清新朴素、 明快畅达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正是因为苏轼的大胆革新, 才使词脱离了音乐的羽翼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在 形
式 上
豪放派写景,大笔勾勒,
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直抒胸臆。
在 艺
术 上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原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衹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注释:永遇乐(lè):词牌名。

南宋·周草窗《天基节乐次》:「乐奏夹钟宫,第五盏,觱(bì)篥(lì)起《永遇乐慢》。

」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

仄韵者始自北宋,《乐章集》注「林钟商」。

晁无咎词名《消息》,自注「越调」。

清·毛稚黄《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

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

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

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

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

」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

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

」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兹以苏、辛词为准。

一百四字,前后阕各四仄韵。

平韵者始自南宋,陈允平创为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 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片小结:
上片:写雄才大略,借孙权和刘裕 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 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 的热情。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 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 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 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 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 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 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 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 老,遂不召。”
下片:展深谋远虑,用刘义隆、 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 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 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词 中 用 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用典赏析: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 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且以 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 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 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 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 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异处:
① 记景传情/记人传情②集中记事/反复用典 ③壮美豪情/深沉叹息④烘托映衬、直抒/委婉讽喻 ⑤实虚结合/全用虚笔 ⑥基调伤感/基调悲愤 ⑦感个人际遇/发政治见解
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 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 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 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 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 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倪胄却猜 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 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 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 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 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吐之为是词。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 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 否?
写 作 背 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 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 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 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 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 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 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 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主战派势力总 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 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 相韩侂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言外之意——谁是 知音?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 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 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 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 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 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寄意寒星荃不察”,”留取丹心 照汗青”
下片小结: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 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 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 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 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 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 诗经》有《黍离》篇‚悲黍‛ 即黍离之悲,即国家灭亡之 悲。‚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 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 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 志。
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对比
刘裕——刘义隆
扬州路——佛狸祠 廉颇——自己
全词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古诗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分析表现手法
体会倒装句效果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突出建功立业之愿,志不得伸之悲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突出仰慕之情,惋惜之意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突出“四十三年”“烽火”,表达了壮志未酬的 辛酸,山河破碎的伤痛。
两词比较 同处:
①怀古伤今 ③托古喻己 ②豪放悲壮 ④歌英雄壮举,叹己之不为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郭 沫 若 题 写 于 辛 弃 疾 墓 前
莫美 随芹 鸿悲 雁黍 南冀 飞南 宋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坡
稼轩祠楹联,当代著名作家郭沫若所题.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 》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 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 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 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 ,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 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 ;‚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 ,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
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
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 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 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 几次大举北伐。
叹世无识才之圣主,无挽狂澜之英 雄,兴宋室.御强敌!
建 功 立 业 , 令 人 仰 慕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 神鸦社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 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 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 佛狸祠。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