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鳍型剑尾鱼的选育及遗传特性研究
鱼类遗传育种学绪论
鱼类遗传育种相关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 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 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这些个 体通过交配以及一定的亲缘关系发生联系, 并享有共同的基因库(gene pool)。
地理种群(geographical population):长 江鲢、黑龙江鲢等。
鱼类遗传育种相关的概念
研究发展概况
2. 杂交育种 始于1958年,是一种最经典的育种手段,目前 使用的的品种基本都是传统育种技术得到的。鲤 鱼不同品种间杂交效果最好。迄今为止,已获得 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岳鲤、三杂交鲤和颖鲤 等6个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鲤鱼杂交种,且均已通 过鉴定而被推广。远缘杂交因杂交亲本之间的相 容性较低,效果不显著。除了罗非鱼的种间杂交 外,我国淡水鱼类的远缘杂交后代可在生产上应 用的不多。 4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曾有过生产性应 用,即鳊鲂杂种、鲴类杂种、鲢鳙杂种以及鲤鲫 杂种等。
鱼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育种的主要目标
总目标: 高产、稳产、优质和低消耗
鱼类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
1. 食物转化率(food conversion efficiency) 2. 生长率(growth rate) 3. 抗性(resistance) 4. 繁殖力(fecundity) 5. 肉质(meat quality) 6. 成熟年龄(age at maturation) 7. 回捕率(recapture frequency) 8. 起捕率(harvesting rate)(奥尼罗非鱼) 9. 适应性(adaptivity)
育种的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
核心:选择操作和遗传操作
育种的主要方法
1. 选择操作: 通过选择优秀个体或家系使目标生物群体达 到经济性状优于原有群体的目的。选择可以发生 在自然群体中,也可以发生在经过遗传改造的群 体中。 2. 遗传操作: 利用现有品种或物种进行杂交、染色体操作、 放射突变和转基因等操作,从后代选育出符合人 们需要的基因组合的过程。
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的DNA指纹图谱构建
( p ed r Bo h t t ) 测其 浓 度 , 2  ̄ E pn o iP oo e 检 f me r 一 0C冰箱
保 存备 用 。
1 3 微 卫星 引物合 成 、 CR扩增 及 电泳 . P 参 考 已报道 的文 献 ¨ 剑 尾 鱼 中心 网站 中 “ 及 有 关 微 卫 星 的 数 据 ( W .x h p ou.og 一 W W i o h rs r/ p m eoasm coa. t , 取 有 多 态性 的微 卫 星 引 irst ir thm) 选 / s
剑尾 鱼 ( ihp ou hUr )又 名青 剑 、 鱼 , Xp ohrs ee i i 剑 属花 鲔科 ( p c ia ) 是小 型热带 淡水 鱼 。具 有食 O e id e , | 性杂 、 繁殖 周期 短 、 适应 性 强 , 容易 饲 养 等优 点 。
研究 调查 结果 显示 剑 尾鱼 对 多 种农 药 、 重金 属 等 毒
.
An ng r rn i n i c to d t a e f s r t i d a f e it de tf ain aab s o wo d al i p i wa fr d. Co l in Usng he e s o me ncuso i t s mi r aelt ma k r a d cos tlie res n DNA ng r rn i g,we c n i e tf a ite i f e i tn p a d n iy v reis,pu iy a d g n tc mo trn fRR— rt n e e i nioi g o B, RW — a d wid s r al H n l wo dti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单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证单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饲养室内气流的大小直接影响动物体热的散发。
在饲育室内换气次数可根据室内饲育动物量和动物散发的臭气量来进行调整,一般以( )次/h 为宜。
保持一定的气流速度,不仅可使室内温度,湿度及化学物质组成保持一致,而且有利于将污浊气体排出室外。
( )A、5-10B、8-15C、15-25D、1-2正确答案:B2、一般实验室操作( )开启紫外线灯。
A、不必B、永久C、必须D、永不正确答案:A3、把针对实验动物突发重大事件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加强有关应急技术的培训,完善网络建设,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有计划的开展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 )与应急处理有机结合起来。
把突发事件的发生危险和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A、计划B、演练C、经济效益D、预防正确答案:D4、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所有维护结构材料应无毒、( )。
A、无放射性B、无反光C、微放射性D、无传染性正确答案:A5、狂犬病病毒对其敏感的是:( )。
A、丙酮B、甲醛C、乙醇D、乙醚正确答案:B6、开放系统可季节性使用窗式或分体空调;屏障系统及隔离系统的空调需( )运转。
A、常年连续B、定时C、间断D、间歇正确答案:A7、实验动物卫生防疫的措施之一是各类动物应分室饲养,以防交叉感染。
饲养室严禁非饲养人员出入和各类人员( ),购买或领用动物者不得进入饲养室内。
( )A、参观B、互串C、游戏D、聊天正确答案:B8、对因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给当事人造成的( ),给予合理补偿。
紧急免疫接种和补偿所需费用,遵照国家和当地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A、将要发生的损失B、已经证实的损失C、大概损失D、估计损失正确答案:B9、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地鼠的采食习性( )?( )A、有很强的贮食习性,可将食物存贮于颊囊内。
B、其颊囊可充分扩张,贮藏能力极大,便于冬眠时食用。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 100025471 (2000) 0320296209
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德寿 , 吴天利 , 张耀光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重庆 , 400715)
摘要 : 在脊椎动物中 , 鱼类是性别决定方式最为多样的一个类群. 与高等脊椎动物一样 , 鱼类性别决定的基础 仍然是遗传基因 , 但不同的是在许多鱼类 , 决定性别的基因并不明显地集中于性染色体上 , 常染色体上的基 因更多地参与到性别决定中. 另外 , 在发育早期 , 鱼类的性别更明显地表现为双向潜力 : 某些外部环境因素能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鱼类的性别分化 , 从而使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益显复杂.
有关常染色体基因作用的证据包括 : 1) 不同的雌性 (雄性) 与同一雄性 (雌性) 交配 , 得到不 同性比的后裔[1] ; 2) 种间杂交得到不同的性比[20] ; 3) 环境因子对鱼类性比有影响 (见后) ; 4) 分子 生物学证据[21] .
在鱼类性别决定的分子遗传学方面 , 国内外进行了一些研究[6 , 21 , 25 - 33] , 但内容大都集中于 SRYΠSry 同源基因 (SOX 基因) 上 ( 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在人类记为 SRY , 而在小鼠则记为 Sry) . 迄今 , 最终引 导鱼类性腺分化的具体基因尚未鉴定出来[34] . Okubo 等首先用一种性别特异性探针 (BkmDNA) 来鉴 别性转变鱼的雌雄性差异. 用该探针与雌性长鳍花鱼旨 ( Anthias squamipinnis) DNA 和由雌性性转变成雄 性的 DNA 进行分子杂交 , 只有雄性 DNA 才含有 Bkm 片段 , 因而 BkmDNA 与该鱼的性转变和性别决定 必然有密切关系[35] . 但在非性转变鱼 , Bkm 分析却不易操作[36] . Tiersch 等人证实在斑点叉尾鱼回 ( Icta2 lurus punctacus) , Bkm 与性别决定没有关系[32] . Nanda 等人提出 , 可能是另外的简单重复序列参与到性 染色体的形成和性别决定中[21] . 113 性别决定模型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硕士研究生...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用鱼遗传检测方法的建立——对斑马鱼、剑尾鱼遗传检测方法的研究目录一、中文摘要 (1)二、英文摘要 (3)三、前言 (6)四、正文 (8)第一部分斑马鱼遗传生化标记技术研究 (8)(一)实验材料 (8)(二)实验方法 (12)(三)实验结果 (15)(四)分析与讨论 (21)(五)小结 (23)第二部分斑马鱼RAPD标记技术研究 (24)(一)实验材料 (24)(二)实验方法 (27)(三)实验结果 (29)(四)分析与讨论 (34)(五)小结 (36)第三部分斑马鱼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斑马鱼STR标记技术研究 (37)(一)实验材料 (37)(二)实验方法 (38)(三)实验结果 (41)(四)分析与讨论 (47)(五)小结 (49)第四部分剑尾鱼遗传生化标记技术研究 (50)(一)实验材料 (50)(二)实验方法 (52)(三)实验结果 (54)(四)分析与讨论 (60)(五)小结 (63)第五部分剑尾鱼RAPD标记技术研究 (64)(一)实验材料 (64)(二)实验方法 (66)(三)实验结果 (68)(四)分析与讨论 (73)(五)小结 (75)第六部分剑尾鱼STR标记技术研究 (76)(一)实验材料 (76)(二)实验方法 (77)(三)实验结果 (79)(四)分析与讨论 (84)(五)小结 (86)第七部分一种蛋白标记在实验用鱼遗传分析中的初探 (87)(一)实验材料 (87)(二)实验方法 (89)(三)实验结果 (90)(四)分析与讨论 (94)(五)小结 (96)第八部分研究总结 (97)五、参考文献 (98)六、缩略语索引 (110103)七、文献综述 (112105)八、致谢 (120113)九、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121114)十、版权声明 (1152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国外对剑尾鱼属中的新月鱼(Xiphophorus maculatus)进行了近交纯化,培育了近交系新月鱼。
鱼类选择育种方案设计
鱼类选择育种方案设计摘要:我国海淡水鱼类近5000种,其中海水鱼约占三分之二,淡水鱼约占三分之一,鱼类养殖种类数由60年代的十多种增加到目前的百种左右,养殖产量也得到相应提高。
建立先进的鱼类育种技术体系和育种研究创新平台、提高鱼类遗传育种的效果和种苗质量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鱼类遗传育种的技术及其当前的发展动态,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鱼类遗传育种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鱼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鱼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Progress in Fish Breeding TechnologyAbstract:Freshwater fishes of the sea of nearly 5,000 species, of which about two-thirds of marine fish, freshwater fish account for about one-third of the number of types of fish farming dozen 1960s to the current hundred or so, aquaculture production also increased accordingly. Establish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y systems and breeding fish breed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 of fish breeding seedling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is importa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ology and its current developments fish breeding,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in fish breeding overview discusses trends in fish breeding, fish breeding new varieties design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Key words: Fish; Breeding; Technology; Progress近年来,我国的渔业产量和养殖规模一直居世界首位,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需要高效、优质、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
碟尾鱼怎么养-剑尾鱼怎么养
碟尾鱼怎么养-剑尾鱼怎么养剑尾鱼怎么养剑尾鱼原产于墨西哥,1840年被植物学家卡尔·亨利发现命名。
它体长可达10厘米,养在水族箱之中的只有7~8厘米,雌鱼身体呈橄榄色,鳃盖后有一条深红色条纹纵贯鱼体中部,尾鳍下部数根鳍条延长如剑,背鳍上有许多红色斑点,疏落有致,优雅美丽。
雌鱼无剑,色彩稍逊于雄鱼。
红剑尾鱼品种也很多,从眼睛颜色上分为红眼剑和黑眼剑;从背鳍形态分为高鳍剑和普通鳍剑;从尾鳍形态可分为燕尾剑和普通尾剑,其中以红眼高鳍燕尾红剑最名贵。
当然,也有的人工培育品种体色并不是纯红,如鸳鸯剑、黄剑、白剑、苹果剑等。
剑尾鱼品种虽多,但生活习性几乎完全一样。
剑尾鱼的适应能力极强,这一点可以和孔雀鱼媲美,只要水温能保持在20℃~26℃,在中性或弱碱性的水中就可正常生活和繁殖。
剑尾鱼杂食,非常喜欢吃水蚤,鲜活的最好,干的也可。
它性情温和,从不攻击比它弱小的别种热带鱼,但同种间雄鱼会发生追逐,有时还会跃出水面。
剑尾鱼繁殖简单,雌雄区别也容易:雄鱼体形相对瘦小,臀鳍延长呈棒状。
养鱼箱中发现胎斑明显腹部膨大的雌鱼,应立即捞入产仔箱。
产仔箱一般用30厘米×25厘米×20厘米的小型水族箱,事先注入清水,水温可略高于养鱼箱的水温,并放些枝叶柔软的水草。
为避免母鱼吞食仔鱼,待其产完后就将母鱼捞入专设的水箱静养2~4天恢复体力,之后捞回养鱼箱,一般一个月后可再次产仔。
剑尾鱼6~8月龄性成熟,每胎产仔20~50条,多者可达100条。
红剑鱼也有返祖现象,有时也会生出橄榄色的剑尾鱼。
红剑尾鱼性情活泼好动,体色浓艳血红,这在热带鱼中较少见,故常做其他热带鱼的搭配品种饲养。
剑尾鱼的寿命3~5年,当发现鱼背部微微隆起,鱼活动力弱,即表明已进入衰老阶段,应及时淘汰。
头尾灯鱼怎么养头尾灯又名半丽脂鲤、灯笼鱼、信号灯,脂鲤科小鱼,体色基调为朴素的浅灰褐色,腹部颜色更浅,从体侧的中部起到尾柄处有一条钴蓝色细纵纹!该鱼体长5厘米,身体很宽且很侧扁,眼睛很大,头钝圆,口稍上位。
剑尾鱼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剑尾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属鳉形目花鳉科剑尾鱼属,雌雄鱼体形相差较大,雄鱼体形细长,尾鳍最下叶若干鳍条伸延呈剑状,臀鳍演变成生殖鳍。
属热带鱼类,适应力强,在20~30℃水温生长良好。
剑尾鱼为卵胎生生殖,仔鱼自母体产出后即可独立生活。
雄鱼由生殖鳍完成授精行为。
繁殖期水温宜在22~27℃之间。
剑尾鱼存在着性逆转现象,即雌鱼身体逐渐变细,圆形的臀鳍逐渐变成棒状,尾鳍下端长出"剑状"突起物,变为雄性。
剑尾鱼体细胞染色体2倍数为:2n=48。
主要培育RR-B、RW-H、BY-F三个剑尾鱼品系。
其中代表品系RR-B系剑尾鱼近交达24代,特征为眼红体红,从形态特征、同工酶、RAPD等分析,群体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
其应用有:(1)疾病模型的构建用鱼类病原菌人工感染试验显示剑尾鱼对高强毒株、中强毒株和弱毒株的死亡率呈明显的梯度变化,症状与天然发病鱼相似,且与小白鼠有较好的可比性;和原代比较近交高代剑尾鱼个体之间对病原菌反应较为一致,感染后死亡时间相对集中,适用于鱼类病原菌毒力的评价和疾病模型的构建。
以及存在盲眼、畸形等诸多突变性状,适合作为动物模型。
(2)药物安全性评价和环境污染监测对多种农药、重金属等毒物较敏感,在水环境监测的应用中,发现剑尾鱼在对壬基苯酚的环境雌激素效应以及石油开发污染物、酚类、烷基苯类、硝基苯类化合物以及铬、铜、铅、汞等重金属的毒性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常用的敌百虫、马拉硫磷、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和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农药也比较敏感;对于水产药物安全性评价很有代表性。
剑尾鱼RR-B系是适用于水环境监测、水产药物安全性评价、化学品毒性检测、动物疾病检验模型及遗传生物学研究等领域的水生实验动物。
剑尾鱼繁殖技术要点 剑尾鱼种类知多少
剑尾鱼繁殖技术要点剑尾鱼种类知多少
剑尾鱼又名剑鱼、清剑,花鳉科属,原产墨西哥南部及危地马拉,原始种是青剑鱼。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剑尾鱼繁殖技术要点,同时了解一下剑尾鱼种类情况。
剑尾鱼的特点
此鱼体延长,鱼体前部为亚圆筒形,后部侧扁,雄鱼在性成熟时臀鳍变为针状,成为交配器。
尾鳍为叉形,但雄鱼性成熟时尾鳍下叶延长成剑状,尾柄较宽。
此鱼原种体背为淡橄榄色,体侧呈青蓝色或钢蓝色,中央有红、黄各一的纵条纹,腹部为银白色。
剑尾部呈橙黄或绿色,边缘为黑色,背鳍上布有红色斑点。
剑尾鱼的种类
剑尾鱼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红剑、黑剑、红白剑、苹果剑、琴尾剑、熊猫剑。
最好看的是高帆剑。
在剑尾鱼中,尾巴有剑的是公的,没有剑的是母的。
经长期人工培育,又出现了不少改良品种.如红剑、白剑、双剑、胡椒剑、黑尾剑等。
剑尾鱼繁殖技术
剑尾鱼属卵胎生鱼类。
剑尾鱼繁殖力很强,6-8月龄进入性成熟期,雄鱼开始追逐雌鱼,以交接器与雌鱼交配,完成体内受精。
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孵化成仔鱼排除体外。
剑尾鱼容易繁殖,无须特殊管理。
繁殖时要选5cm以上的种鱼,雌雄比例以1:1或2:1 为宜,缸底多铺一些叶柔软的水草,喂足活饵。
雌鱼怀胎后腹部开始膨大并出现深色胎斑,此时应将雄鱼捞出。
每胎初产仔鱼20-30尾,以后多达200余尾。
仔鱼出生3个月内,水温不可有太大变动,最好保持在24摄氏度左右。
剑尾鱼有奇特的性转换现象.但不常发生。
雌雄性比例按l:2-1;5配置。
仔鱼的成活率较高,此鱼性情活泼、温和、耐寒力强。
剑尾鱼如何养殖,有何特点
剑尾鱼如何养殖,有何特点剑尾鱼别名:剑鱼、青剑、蓝剑尾鱼、鸳鸯剑尾鱼。
特征:体呈绿色或橙色,身体侧面从眼睛至剑尾尖端有一条红色条纹,边缘为黑色。
颜色有红、青、黑、白、花色等;形态上有高鳍、帆鳍、叉尾、双尾、鸳鸯剑形、特大鳍形等。
雄剑尾鱼在游动时,尾部拖着一条长长的利剑,显得威武雄壮。
身长:10-12厘米。
原产地:北美墨西哥、危地马拉及中美洲。
雌雄区别:成年雄鱼尾鳍下方常长有剑状突出物,未长出时,可靠观察臀鳍来分辨,雌鱼的臀鳍呈扇形、而雄鱼臀鳍为棒状。
雄鱼的背鳍有红点,雌鱼无红点。
饲养难度:易养。
食性:杂食性,能摄食各种商品饵料,尤喜欢活饵。
繁殖方法:卵胎生,剑尾鱼要用全长5厘米以上同一品种的雌、雄鱼作为亲鱼,雌雄比例为1:2。
繁殖能力:繁殖容易,雌剑尾鱼每隔30-40天便可繁殖1次,每次可产幼鱼20-100尾不等,多者可达300尾。
pH:7.0-8.0。
硬度:6-9。
水温:18-25℃,也可以忍受14℃的低温。
放养形式:能与所有鱼类混养。
剑尾鱼近交系的分子遗传监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剑尾鱼近交系的分子遗传监测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剑尾鱼近交系的分子遗传监测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剑尾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生长迅速、肉质鲜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为选择育种的开展,剑尾鱼近交的情况越来越常见,导致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和遗传背景多样性的降低,这将极大地影响其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进而对养殖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剑尾鱼近交系的分子遗传监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1.通过PCR技术,针对剑尾鱼近交系的核酸样本,筛选并构建出一批具有良好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2.使用这些分子标记,对剑尾鱼近交系的人口遗传学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比较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研究方法】1.采集剑尾鱼近交系的核酸样本,进行多重PCR扩增,获得分子标记序列;2.对标记序列进行分子检测,保留荧光值高及多样性好的标记;3.通过算法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标记,用于后续数据分析;4.对标记进行PCR扩增,建立分子遗传监测技术体系,对剑尾鱼近交系进行分子遗传监测。
【研究预期结果】1.筛选出一批具有良好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为剑尾鱼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通过分子遗传监测,揭示剑尾鱼近交系的遗传背景及差异,并对其进行深入的遗传演化和遗传变异方面的研究。
3.为剑尾鱼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持,为剑尾鱼养殖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进度安排】一、文献调研:2021年7月-8月二、分子遗传实验:2021年8月-12月三、数据分析及结果呈现:2022年1月-3月四、论文撰写:2022年4月-6月【可能的困难与解决方法】1. 样本来源多样:由于野外剑尾鱼栖息地的不确定性,样本的获取十分困难。
我们将采取与当地渔业协会合作等方式,尽可能地收集到不同来源的样本。
2. 实验过程复杂:PCR扩增和分子标记筛选的操作难度较大,我们将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怎样养殖剑尾鱼
怎样养殖剑尾鱼剑尾鱼,属热带鱼,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的江河流域。
性情温和,很活泼,可与小型鱼混养,不过剑尾鱼怎么养,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剑尾鱼的介绍剑尾鱼别名剑鱼、青剑。
剑尾鱼在水温20—25℃,弱酸性、中性或微碱性水中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最适生长水温为22—24℃,杂食性,性格温和,易和别的热带鱼混养。
剑尾鱼6~8月龄性成熟,每隔4~5周繁殖1次,每次产鱼苗20~30尾,适宜繁殖的水质为pH7—7.2,硬度6~9度。
剑尾鱼的生理发育有性逆转现象,完成性转化的鱼具有雄性的习性和功能,繁殖方法与孔雀鱼相似。
剑尾鱼与月光鱼杂交,经过人工不断选优培育,可得到红剑、黄剑、鸳鸯剑等不同花色品种,尾鳍有单剑,也有双剑(尾鳍上下端都延长)。
杂交后的品种,如红剑,生长快,体格强壮,易饲养,又更具有观赏价值体似纺锤形。
体强壮,易饲养,无论是弱酸性水或弱碱水都能适应。
抗寒力较强。
在20度的水温中生长良好,适宜饲养水温24~26度,其受惊后喜跳跃,弹跳力很强,为安全起见,最好在水族箱顶端加一盖板。
剑尾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温为20-25℃,弱酸性、中性或微碱性水中,都能生长和繁殖,最适生长水温24℃,也能耐16-18℃的低温。
杂食性,各种饵料都摄食。
剑尾鱼虽然备“剑”,但并不好战,恰恰相反,它们性格温和、善良,从不欺侮弱者或不同种者。
易和别的热带鱼混养!剑尾鱼的挑选买剑尾鱼的方法是望、闻、问、切。
因为鱼店里的鱼是“百家鱼”,也就是各个养家缸里不同的鱼和不同的水质都在短时间进入了零售店的缸里,这些鱼本身就都带有一定的寄生虫和细菌。
如果没有过好水就进缸,一般鱼店的人只泡缸不过水,那么不同的水质会将这些寄生虫和细菌从鱼的身体里激发出来,还有就是不同的水质突然的变化让鱼无法适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没有过多的症状但总是无故的死鱼。
“望”就是从鱼店里买鱼的时候不仅要看鱼还要看缸里的水看过滤系统,这是因为影响鱼健康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是水和过滤系统。
剑尾鱼侏儒突变的骨骼异常及其遗传
剑尾鱼侏儒突变的骨骼异常及其遗传李凯彬;刘春;常藕琴;王芳;马必勇;吴淑勤【摘要】Dwarf mutant of Xiphophorus helleri is used as the female parent to cross normal body type male, showing that dwarf individual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offspring and such character is inheritable. The body type pattern of offspring exhibits a successive distribution, similar to male or female parent, in addition to intermediate type. It is less likely to discriminate the individual phenotype by using a clear definition. Dwarf mutants of Xiphophorus helleri manifest as short bloated body, clumsy swimming, and significantly altered trunk length-height ratio. This mutation retards fish growth and compromises the reproductivity. The self-cross and back-cross of F1 progenies also result in a successive distribution in body type among various crosses. The dwarf characteristic in X. helleri is not inherited in a simple alternative manner, which affects a group of characters rather than a single character. The consistency with primary feature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 suggests that such mutation may be controlled by multiple quantitative character genes. The skeletal morphologic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spinal length of X. helleri mutant i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whereas the number of vertebrae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normal individual, ranging from 26 to 29. The dramatically shortened vertebral body in the mutant impairs the longitudinal development of spine. The neural spine and hemal spine are in a tight arrangement,whose development is also significantly retarded.Therefore,the dwarf mutation in X. helleri i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al defect in vertebral column, and the vertebral malformation underlies the body type alteration anatomically. As fish is representative of lower-ranking vertebrate,the dwarf swordtail mutant is reproducible,and the character is inheritable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spinal development. Such mutant is a potential fish model for the systemical research.%以侏儒剑尾鱼为母本,与正常体型的雄性剑尾鱼进行交配,发现其后代的体型表现呈连续分布,部分与父本类似,部分与母本相仿,且存在中间类型,很难有明确的差别界限以区分个体表型的不同.后代中的侏儒个体主要表现为体型短,身体臃肿,游动笨拙,其体长和体高的比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F1自交和回交,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后代的体型也呈连续分布.剑尾鱼的侏儒性状可遗传,但后代的性状表现不只是一种表型,而是影响一组表型,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特征,推测或为多个数量性状基因控制.通过对突变剑尾鱼骨骼形态的分析发现:侏儒剑尾鱼的脊柱长度明显变短,但脊椎骨数量与正常个体并无差异,都在26-29之间;突变体的椎体明显变短,脊椎的纵向发育受阻,髓棘、脉棘等排列紧密,发育也受影响.因而推测,剑尾鱼的侏儒突变是由于脊椎的发育缺陷所致,椎体异常是其体型变化的结构基础.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的代表,剑尾鱼侏儒突变个体不仅可育,其性状也能遗传,且与脊椎的发育关系密切,或可作为模型材料进行系统研究.【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1(035)006【总页数】7页(P809-815)【关键词】剑尾鱼;突变;椎体;遗传【作者】李凯彬;刘春;常藕琴;王芳;马必勇;吴淑勤【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19+.1;S917鱼类骨骼的异常发育可导致畸形,影响个体的生长甚至存活,如果作为商品鱼其市场价值也会因此而降低,已成困扰鱼类养殖业主的普遍问题[1]。
观察日记燕尾红剑鱼
观察日记燕尾红剑鱼观察日记燕尾红剑鱼1. 简介燕尾红剑鱼,科学名Xiphophorus helleri,是一种热带鱼类,常被养作观赏鱼。
它的名字源自其尾鳍的形状和鲜艳的红色。
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燕尾红剑鱼备受鱼友们的喜爱。
在观赏鱼的世界里,它以其优雅的外形和充满活力的游动而闻名。
2. 鱼体特征燕尾红剑鱼的身体呈侧扁的形状,背鳍和臀鳍均发达且延伸为剑形,因此得名。
体长一般在5-10厘米之间,雄鱼的剑鳍较长而尖,而雌鱼则较短。
它的鳞片光滑整齐,通常呈红色、橘色或金黄色,有些个体还会具有黑色斑点。
燕尾红剑鱼的颜色非常鲜艳动人,给人一种活力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3. 起源与分布燕尾红剑鱼是原产于中美洲的一种淡水鱼类。
它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流域地区,包括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
燕尾红剑鱼喜欢栖息在清流水域和水生植物丛生的地方,但也适应了人工水库和养殖池塘的环境。
4. 生活习性燕尾红剑鱼是一种活泼好动的鱼类,常常两两或几个一组游动。
它们爱好阳光和温暖的水温,所以通常在水温较高的季节活动更为活跃。
燕尾红剑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为食。
在养殖场中,人们通常会喂养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鱼食来满足其需要。
5. 养殖与繁殖由于燕尾红剑鱼的美丽和活力,它成为了许多观赏鱼爱好者的首选。
为了养殖燕尾红剑鱼,首先需要提供适宜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水质应保持清澈,温度在24-28摄氏度之间,pH值在7-8之间。
养殖池塘中的水草也是重要的,可以为燕尾红剑鱼提供栖息和遮蔽的地方。
燕尾红剑鱼在适宜的环境中很容易繁殖。
雄性燕尾红剑鱼会追逐雌鱼,并用剑鳍抚摸雌鱼的身体。
受精后,雌鱼会散布卵子,其数量可达几百个。
孵化出的小鱼在几天之内就能自行游动。
燕尾红剑鱼的繁殖速度很快,但由于近亲交配的原因,后代往往容易出现变异。
6. 观赏价值燕尾红剑鱼作为观赏鱼的价值不容忽视。
它的美丽外形和丰富的色彩使它成为了许多鱼缸的亮点。
剑尾鱼RW-H近交系20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结构
剑尾鱼RW-H近交系20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结构刘宇飞;白俊杰;李凯彬;黄志斌;全迎春【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07(14)4【摘要】为了对水生实验动物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RW-H系近交15代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寻找该近交系的标志基因位点,选择20个在野生剑尾鱼群体具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剑尾鱼RW-H系(红眼白体)30尾个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17个位点为单态,有可能作为该近交系的标志基因位点;另外3个位点Msa012、Msa033和Msc036具有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304.7、0.3457和0.3648.通过Pop-gene 3.2软件分析得知全部基因位点的纯合率达到了95.83%,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48 2(0.000 0~0.162 5),遗传相似系数为0.951 8(0.850 0~1.000 0),说明剑尾鱼RW-H系已经具有很高的近交程度.几个多态性位点的发现,可以指导近交选育,加快选育进度.本研究方法不仅检测出剑尾鱼RW-H系具较低的遗传多样性,而且可为中国建立分子水平的实验动物监测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总页数】6页(P602-607)【作者】刘宇飞;白俊杰;李凯彬;黄志斌;全迎春【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带亚热带鱼类选育与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Q959.475【相关文献】1.剑尾鱼近交系遗传纯度的RAPD分析 [J], 李霞;吴淑勤;白俊杰2.辽宁省6种常用近交系小鼠10个微卫星位点的遗传质量检测报告 [J], 韩喜彬;苏玉虹;巴彩凤;贺宝军3.近交系剑尾鱼的遗传生化标记研究 [J], 魏杰;刘双环;王洪;马丽颖;岳秉飞4.近交系剑尾鱼的STR遗传检测技术 [J], 魏杰;王洪;马丽颖;刘双环;岳秉飞5.剑尾鱼RW-H近交系的遗传结构分析 [J], 李霞;白俊杰;吴淑勤;叶星;李凯彬;潘厚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剑尾鱼是什么鱼?
剑尾鱼是什么鱼?
剑尾鱼是花鳉科、剑尾鱼属小型淡水鱼类,别称剑鱼、青剑、绿剑等,因雄鱼尾鳍下叶有一呈长剑状延伸突而得名,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的江河流域,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下面来看一看剑尾鱼是什么鱼吧!
一、鱼种论述
剑尾鱼是著名的热带观赏鱼,别称剑鱼、青剑、绿剑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鳉形目、花鳉科、剑尾鱼属小型淡水鱼类,因雄鱼尾鳍下叶有一呈长剑状延伸突而得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也常用于遗传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
二、形态特征
剑尾鱼是小型淡水鱼类,头尖,吻尖突,口中等大,下颌微突出;背鳍起点在臀鳍基部上方,臀鳍起点在背鳍起点下方,胸鳍末端可达腹鳍基部,腹鳍末端超过臀鳍基部,尾鳍大;雌雄鱼体形相差大;雌鱼腹部圆大;雄鱼体形细长、侧扁,尾鳍最下方5~6鳍条合并向后伸延呈剑状;体色有深红、浅红、橘黄、白腹、全白、绿色等。
三、分布范围
剑尾鱼原产于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的江河流域,现作为观赏鱼已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
四、生活习性
1、环境:剑尾鱼是喜温性鱼类,喜中性偏碱性的硬水,生长适
宜水温20~25°C,最适生长水温22~24°C,最适pH值7.0~7.5。
2、食性:剑尾鱼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藻类、浮游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水蚤、红虫、配合饲料等。
3、繁殖:剑尾鱼是卵胎生鱼类,6~8月龄性成熟,雌鱼临产前腹部有一明显的胎斑,每次产仔20~30尾,每4~5周产仔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07-14
作者简介:施振宁(1970-),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观赏水生生物繁育与品种选育。
项目基金: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7-22)。
一种长鳍型剑尾鱼的选育及遗传特性研究
施振宁 陈亚琴
(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杭州 312085)
摘 要:通过燕尾红剑与鸳鸯剑杂交以及连续回交可以获得体色为红底黑纹的长鳍剑尾鱼,尾鳍为燕尾,体色似鸳鸯剑,故暂名长鳍鸳鸯剑。
对杂交以及回交所产生的子代的体色及鳍形等性状所进行的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长鳍鸳鸯剑 与鸳鸯剑 的连续回交,子代中红黑体色的个体的比例从45.1%增加到90.1%。
体色如鸳鸯剑那般红底黑条纹的个体的比例不断增加,说明体色方面可通过累代的选择使性状积累和加强,从而达到选育效果。
从杂交以及连续回交,子代中燕尾和普通尾的比例各占一半左右这一特征,推断出尾鳍燕尾为显性,正常尾为隐性,同时推断长鳍个体雄性不育。
关键词:剑尾鱼;杂交;选育;遗传特性
剑尾鱼(X i p hophorus helleri )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花鳉科(Poecilii d ae)小型热带观赏鱼类,其原始种生活在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原本体色不算艳丽,经杂交选育后,体色和鳍型出现一些变
化,产生了一些颇具观赏性的品种,其中最流行的是红剑、黑尾剑、苹果剑、鸳鸯剑等。
近几年笔者进行了剑尾鱼不同品种的杂交、回交试验,在研究剑尾鱼的体色、体型及鳍形遗传特性的同时,也希望选育出一些具有新的表现型的剑尾鱼品种。
经过几年的尝试,选育出一些观赏性较好的剑尾鱼品种,其中包括一种体色为红底黑条纹的长鳍剑尾鱼,因其体色似父本鸳鸯剑(俗称),故暂名长鳍鸳鸯剑。
本文对此予以总结,相信对于其它小型热带观赏鱼类,尤其是对花鳉科鱼类的品种选育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选育背景及目标
绝大多数的剑尾鱼品种虽然在体色上与原始种相比变异较大,但尾鳍仍和原始种一样,即雌鱼为圆尾,雄鱼在性成熟前也是圆尾,性成熟后尾鳍
下叶延长似剑,剑尾鱼由此得名。
但有一种剑尾鱼品种,其尾鳍为长鳍型,无论雌雄,尾鳍均明显长,且为上下两叶(部分鱼为三叶),开叉较深,俗称燕尾红剑。
因这种剑尾鱼长鳍飘飘,富有特色,观赏价值更高,故市场价格要高于普通红剑一倍以上。
但不足之处是其体色不够丰富,仅有红色一种。
所以,笔者将选育目标定为:选育出体色更为丰富的长鳍剑尾鱼。
1.2亲本
试验鱼为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苗种基地观赏鱼试验温室自繁的剑尾鱼,本试验也在该基地内进行。
选作本试验材料的剑尾鱼品种为:燕尾红剑和鸳鸯剑。
其形态特征的主要差异见表1。
1.3选育方法
通过燕尾红剑与鸳鸯剑杂交和连续回交而获得体色为红底黑纹的长鳍剑尾鱼。
但杂交之前,首先要在作为亲本培育的燕尾红剑与鸳鸯剑群体中各取50尾进行自交,以检验试验亲本的纯度。
然后进行燕尾红剑与鸳鸯剑的杂交,最后选取杂交子代群体中出现的红底黑条纹且观赏性好的长鳍鸳鸯剑与鸳鸯剑进行连续4次的回交。
每次选
表1 试验用剑尾鱼成鱼主要形态特征差异
品种体色尾鳍雄鱼臀鳍眼色彩燕尾红剑红色 均为燕尾:第一鳍条明显延长红色鸳鸯剑红底黑纹 :圆尾 :下叶延长呈剑尾:第一鳍条成针状,作为交接器黑色
表2 燕尾红剑与鸳鸯剑自交、杂交及回交子代表现型分离
时间/年.月配组
子代表现型百分比/%
体色眼色彩尾鳍
红红黑黑其它红黑燕尾普通
2006.04燕尾红剑自交--------2006.04鸳鸯剑自交098.801.201000100 2006.09燕尾红剑 !鸳鸯剑53.545.101.3010052.447.6 2007.03F1长鳍鸳鸯剑 !鸳鸯剑24.974.300.8010052.747.3 2007.08F2长鳍鸳鸯剑 !鸳鸯剑10.688.301.1010050.749.3 2008.03F3长鳍鸳鸯剑 !鸳鸯剑11.187.201.7010047.252.8 2008.08F4长鳍鸳鸯剑 !鸳鸯剑7.690.102.3010049.350.7 2008.08F4长鳍鸳鸯剑自交--------2008.08F4鸳鸯剑 !长鳍鸳鸯剑--------
留的个体都是红底黑条纹且观赏性好的长鳍鸳鸯剑,如此连续选育5个世代。
每个杂交、自交或回交组合的亲鱼雌雄比例均为1∀1,雌、雄各25尾至200尾不等。
放养在80c m!50c m!50c m的玻璃缸内,每个玻璃缸中的放养数量不超过50尾,任其自行交配。
待雌鱼腹部显著膨大,近肛门处出现微突的白点时,将其分离至同规格的玻璃缸中,置于缸中的网笼中待产。
仔鱼用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枝角类投喂,每天吸污且少量换水,至20d后置于15m2水泥池饲养至品种特征初步显现,随机抽样,统计具有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量,并选留部分个体作为下一个交配组合的备用亲本。
2结果
燕尾红剑与鸳鸯剑自交、杂交和连续回交的子代表现型见表2。
2.1体色的遗传稳定性
随着燕尾红剑与鸳鸯剑的杂交以及筛选出的长鳍鸳鸯剑 继续与鸳鸯剑的不断回交,子代中体色接近鸳鸯剑的个体的比例逐渐提高。
具体说红黑体色的个体的比例在增加,从45.1%增加到90.1%;除燕尾红剑的眼睛色彩是红色的,其余杂交或继续回交所产生的后代,其眼睛色彩均为黑色。
2.2鳍型的遗传稳定性
无论杂交还是连续回交,子代中尾鳍为燕尾和普通尾的比例一直在1∀1左右。
燕尾个体的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均很长,这些鳍的长度在性成熟之前与普通尾的个体并无显著差别,是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长。
其胸鳍的长度超过胸鳍基部至腹鳍基部的距离;臀鳍的长度超过臀鳍基部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尾鳍的长度可与体长相等。
2.3燕尾红剑自交、长鳍鸳鸯剑自交以及鸳鸯剑 !长鳍鸳鸯剑均未曾繁育出子代,说明长鳍个体雄性不育。
3讨论
3.1随着长鳍鸳鸯剑 继续与鸳鸯剑的不断回交,子代中红黑体色的个体的比例从45.1%增加到90.1%。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统计的红黑体色并未全如鸳鸯剑那般红底黑条纹,部分鱼的黑色斑纹呈分散状,或黑多红少,或黑斑甚少,但背鳍或尾鳍却是黑色的,这说明体色的遗传比较复杂。
但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体色如鸳鸯剑那般红底黑条纹的个体的比例在增加,这又说明体色上可通过累代的选择使性状积累和加强,从而达到选育效果;另外,从杂交、回交所产生的后代眼睛的色彩均为黑色这一点上,判断眼睛的黑色由显性基因控制。
3.2从杂交还是连续回交,子代中燕尾和普通尾的比例各占一半左右这一特征推断,尾鳍燕尾为显性,正常尾为隐性,同时推断长鳍个体之所以雄性不育,与其臀鳍变长有关。
因剑尾鱼属于体内受精,其雄性臀鳍的第一鳍条具有交接器的功能,过长的臀鳍条丧失了交接能力。
其它的观赏鱼中也有长鳍的品种,比如燕尾草金鱼,但由于草金鱼是体外受精,长鳍个体没有雄性不育的现象。
3.3正是由于选育出的长鳍鸳鸯剑雄性不育,无法自交,需回交才能延续这一品种,而回交会产生一半左右的非长鳍个体,因此子代中既具长鳍性状又具有鸳鸯剑体色的个体的数量不足一半,这一品种的繁殖力较低。
参考文献
[1]黄志斌,吴淑勤,石存斌,等.剑尾鱼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
[J].中国水产科学,2000,7(3):107-109.
[2]黄先洲.剑尾鱼的生活习性及人工繁育[J].水产科技情报,
2002,29(5):237.
[3]李凯彬,常藕琴,石存斌,等.剑尾鱼杂交种黑色素瘤的形成和
病理观察[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5,13(2):76-78. [4]陈思行.剑尾鱼的养殖及疾病防治[J].渔业现代化,2004
(4):21-22.
[5]王培潮.观赏鱼饲养指南[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7.
[6]金万昆,朱振秀,王春英.红白长尾鲫选育技术研究[J].中国
水产,2003(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