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名师精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6.2 亚洲自然环境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学生回答)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叙述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亚洲地形地势有何特点?(配合展示课件相应内容) (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亚洲复杂的气候(二)讲授新课课件:投影图6.2亚洲的范围。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亚洲的纬度位置,并请一位同学说出亚洲兼跨的纬度。
(学生回答。
可能出现不太准确或表述不明的情况,教师帮其指正,并与学生共同得出:10°S~70°N附近)课件:原始五带划分图,并让学生指出亚洲所跨的温度带。
同学回答: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类的气候、温带类的气候、寒带类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板书:跨寒、温、热三带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各个温度带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活动:读图6.10回答:比较雅库茨克和孟买两地的气温状况,分析造成两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雅库茨克气温变化大,最低温在-40℃,最高温不超过10℃,而孟买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各月均在20℃以上。
雅库茨克在寒带,孟买在热带,形成二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课件:再次投影图6.2,让同学指出亚洲东、北、南三面濒临的大洋及东、北、南三面的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教师:亚洲三面临洋,一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各地海陆位置不同。
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洋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因此,更加剧了气候的多样性。
板书:海陆位置不同加剧其复杂性活动:读图6.10,比较哈尔滨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状况,分析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的省会,其全年降水变化大且集中在夏季;乌兰巴托是蒙古国首都,其全年降水变化不大且各月降水都少,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海陆位置不同。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 新人教版
《亚洲的自然环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
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
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亚洲白然环境》(第二课时)气候作为B然环境的一个要素,教材安排在学习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Z后开始学习显然是因为亚洲气候的形成与位置范围以及地形冇直接的关系,这样冇利于学生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又能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索间的相互影响联系。
本节课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气候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结构分析」这节课教材主要通过地图与图片资料的呈现,以及一些突出亚洲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农业影响的资料个案,来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从而突破重点。
我将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利用“亚洲经纬度图”、“冬夏季风图”等几幅图和对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在系列探究活动中学会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尝试分析北美洲的气候特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冇关世界的气候类型与分布的知识。
这一章以亚洲为案例认识亚洲的气候特点,重要的是学会分析人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七年级学生对生活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有生活体验和感受,但对其他地区的气候特点没有感受,为了让学生对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冇直观的感觉,设计由“世界园艺博览会”引出亚洲各地系列景观图片,学生由景观可联系相应地区气候的典型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图,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得出亚洲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
掌握分析气候的方法(2)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了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联系家乡的实际思考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气候资料图,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北美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的气候,加强学空防灾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自然环境2【学习目标】:1.知道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知道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重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知识梳理】:1.气候特征:受______位置、______位置和______的综合影响,亚洲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纬度海陆地形地势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2。
气候分布答案:北冰洋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高原高山东热带季风西部3.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盛行______风,降水较少;夏季盛行_____风,降水丰沛。
答案:偏北偏南4.季风气候的有利影响:季风气候__________,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雨热同期5。
季风气候的不利影响:季风气候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灾害.答案:水旱灾害6.气候特点: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全年炎热干燥全年高温多雨【知识网络】: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6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活动一:亚洲之旅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
(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
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
(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环境》教案第一课时亚洲地形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导入新课。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
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小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了亚洲、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水系特点以及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要求记住两大洲地形位置,海拔高度,学会归纳两大洲的地形特征,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的气候特点;2、季风气候的利与弊;3、北美洲的气候特点;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重南点:重点: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3.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解读亚洲自然环境的信息,提高地理观察能力。
4.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理现象,例如地震、火山等。
5.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6.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分析和综合。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操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等资料进行辅助。
-学生可能对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的解读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来提高。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第1课时(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2.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培养地理观察能力,观察并解释亚洲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理现象。
4.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共同探究亚洲自然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描述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自然环境》第二课时参考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一)本课目标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入手,分析亚洲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流程I.复习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影响全球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这些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
)2.课前热身我们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可以从哪些方面证明呢?(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由于亚洲所跨的纬度广,又与三个大洋相邻,地势高低突出,使得这里的气候有着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广布的三大特点。
(2)互动活动1:a.根据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展示6.2图],分析亚洲大部分地区在什么纬度之间?b.亚洲跨五带中的哪三带?c.[展示6.13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亚洲被三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大家来说说有哪三条?参考:◇(1)亚洲的位置主要是在北纬80度到南纬10度之间。
(2)跨过的温度带分别是热带、温带和寒带。
(3)从图上可以看出,赤道、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横穿亚洲大陆。
亚洲的气候有着多样性的特点。
活动2:再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和哪一个洲合为一个大陆?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什么部位?在亚洲的周围濒临有哪些大洋?参考:亚洲与欧洲是共用一个大陆的,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被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大洋环抱。
由于北冰洋过北,对亚洲气候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影响着亚洲的气候。
这样一来,亚洲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大陆性与海洋性特点。
[展示6.13气候类型图]亚洲有几种气候类型?大家分析一下。
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共九种。
小结,亚洲气候的第一大特点是:复杂多样。
活动3:从亚洲气候类型图中找出,亚洲东部濒临海洋的地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参考: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案新人教版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3.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题:请分析以下气候类型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建议。
4.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5.地图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学生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7.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上面列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单来巩固所学知识。
8.反馈问卷:准备一份反馈问卷,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以便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气候类型的特点:气温、降水、湿度、风等。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旅游开发等。
4.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低碳生活等。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是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的记忆。
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两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
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候、旱涝灾害频繁——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
路线三:广泛分布着硬叶林——地中海气候、草场广布,牛羊成群——温带大陆性气候、银装素裹,冰封千里——寒带气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一):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活动探究:为什么亚洲有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指导学生读图,从位置、地形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亚洲地域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起伏大,地形复杂使亚洲气候更为多样。
学生活动:考考你的观察力: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并找出:亚洲有几种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并总结亚洲气候的特点(二)。
总结: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亚洲气候的特点(二):季风气候显著。
活动探究:为什么亚洲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指导学生读图,影响亚洲的季风图,组内进行探究)通过读图和标注地形区,掌握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三种季风气候分布地区的认识,同时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总结:亚洲濒临太平洋、印度洋,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得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季风气候面积最广、最典型的地区。
归纳总结:承转:展示洪涝灾害和干旱的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合作探究:季风气候的利与弊。
(指导学生读图三种季风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总结: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弊: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拓展延伸: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风力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易发生水灾。
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易发生旱灾。
探究总结:1.观察亚洲气候图,说说哪种气候类型分布的面积最广。
温带大陆性气候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探究,学生展现亚洲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的特点,2.探究:为什么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亚洲广大的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自然环境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学生对亚洲的地形掌握不够牢固,应巩固练习。
讲授
3.各种气候类型下的景观。
复杂的气候
1.根据亚洲气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3.根据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季风气候的利与弊:
景观有什么特点。
复杂的气候:
1.引领学生观察图6.13找出亚洲存在的气候类型。
4、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总结北美洲气候分布的主要特点。
对于气候类型的分布,很多同学觉得多而且乱,可以根据亚洲的位置特点来分析气候分布特点,尽量总结规律,减轻学生的负担。
精 习
学案的反馈部分及填充图册
1、完成反馈练习
2、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完成填充图内容。
1、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 点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主要影响。
难 点
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候的。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复习
复习亚洲的地形和河流
说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及地势和河流的特点。
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给予相应的提示。
2.根据亚洲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的气候分布特点。
3.利用视频资料引领学生分析季风气候的利与弊。
4.根据不同气候的特点来分析不同气候类型下的景观。
明确目标
1.使用教材和地图册来完成学案上的相关问题。
2、认真听老师讲解难点知识,做好记录。
3、有问题和疑难的地方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和组长或老师一同解决。
章二节《自然环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二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深入,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以及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本,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有所掌握。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术语和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独特性。
2.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的地理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我国的地形、气候等图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像资料、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节课的问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它是如何与其他国家相邻的?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图像资料,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对一些专业的地理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从教材中获取的信息。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检查他们对我国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环境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还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究的自然环境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下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下6.2.2《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水系、气候特点,初步学会简要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归纳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二)综合思维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通过案例学习,掌握归纳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以及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人地观念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更加热爱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二、重点和难点1.会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
2.掌握归案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3.分析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上一节学习认识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本节深入学习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
任何一个大洲,由于范围广大,自然环境较为复杂;自然环境又包括多种自然要素。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设计并没有全面的讲述大洲的自然环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气候三大自然要素;延续本章的编写思路,叙述式课文分析亚洲,活动式课文研究北美洲;内容选择和组织突出归纳大洲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分析大洲各自然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地图和其他图像资料是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主要工具,因此,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归纳亚洲地形、水系、气候的特点,体现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节内容分为“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和“复杂的气候”两部分。
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忆一忆:世界总共有多少种气候,热带、温带、寒带各有几种?小组讨论回答:11种,热带4种、温带5种、寒带1种,还有高原山地气候。
教师归纳和承转:了解世界的气候类型后,还需要知道世界气候的空间分布。
找一找:找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和承转:了解世界气候的名称和空间分布,为认识亚洲的气候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自然环境【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中有意识地通过成因的分析使学生领会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由亚洲的气候学习到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落实设计思想中体现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区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人教版7下地理第6章教案第2节 自然环境 第2课时
第二课时复杂的气候【教学目标】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3.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学习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知识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
想想我们本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认识一个区域,通常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入手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学生思考讨论抢答自主学习展示P10“亚洲的气候类型图”要求学生看图思考回答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
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读图,小组讨论回答一共9种气候类型合作探究记住气候类型名称和分布(一)复杂多样的气候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练习】1.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④________气候;⑤ ________气候;⑥ ________气候;⑦ ________气候;⑧ ________气候。
,亚洲气候图(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_气候;降水最多的是________ 气候。
(3)亚洲最北面主要为 ________气候。
(4)图中⑧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差________ (选填“大”或“小”),降水 ________(选填“多”或“少”)(5)图中孟买所处纬度位置较________(选填“高”或“低”),属于________ (选填“热带”、“温带”或“寒带”)气候。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各月的气温平均大约在________左右()A.-10℃B.0℃C.10℃D.20℃(2)图中各月的降水分配是否均匀: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标解读】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讲述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在设计时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得出亚洲气候的三个特征及其表现和简单成因,其中有意识地通过成因的分析使学生领会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如何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即由亚洲的气候学习到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落实设计思想中体现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学情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本课时(亚洲自然环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区域的气候内容,学生在上学期对于气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直方图的判读方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都进行了学习,因此,有了学习亚洲气候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但由于这些内容是上学期所学,学生会有一定的遗忘;加上气候特征和成因比较抽象,所以学习中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控制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点和结论由学生通过老师引导后分析得出。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难点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教师:我们这节课就按照这些因素来认识亚洲的气候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既检查了知识,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二、复杂的气候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看看北纬30°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
(2)30°N附近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
(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
学生回答预设:10°S~70°N。
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教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
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培养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教师布置任务: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感性上认识亚洲气候的差异。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大?
教师小结: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原因
教师布置任务: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
(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
(3)提供“知识拓展”: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
(4)提供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教材第10页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
(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3)欣赏微课,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的拓展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季风气候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
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涝灾。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落实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认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
活动三:拓展演练: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教师布置任务:
读图6.15,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
(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①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②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
(3)提供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在课本第12页图6.15上,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
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北美洲气候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小结:从地势特征、地形特征、河流流向、河流分布特征、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特征等六个方面对比亚洲与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预设学生回答展示:
拓展延伸:运用学到的方法,读图分析并归纳出欧洲的地形特征和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
预设学生回答展示: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亚洲的自然环境》知识,教师列表,学生自己回顾,这是对本节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再拓展、再巩固。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