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教案 北师大版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学案教材第五单元《最后一片叶子》《最后一片叶子》教学案教材分析:《最后一片叶子》是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1902年,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
这篇小说通过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态人情,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对小人物的心灵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构成了小说独特的人文关怀。
教学目标:1、初读文章,把握小说的内容和主题,理清全文情节结构。
2、细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体味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妙处。
4、赏读精彩语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体味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妙处。
难点:1、体味欧.亨利小说结尾的妙处。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而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代价的人,更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著名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共同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情感。
而诠释这篇闻名中外的作品的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
(此处提示学生回答)哪位同学可以试着介绍一下欧•亨利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作小结。
)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巨匠,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小镇,干过多种营生,后在银行工作时由于账务上的事于1897年入狱,1901年出狱后在纽约靠写作为生,经常混迹于码头、贫民窟、血汗工场、小酒店和下等剧场。
他的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痛苦,语言幽默,结构巧妙,结局总出人预料。
代表作品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最后一片叶子》。
(板书题目)二、揭示目标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0篇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重点: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下面两段话是同一个人写的,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人?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二、读出韵味,读懂母爱的深沉。
1.学生自主选读课文,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有刚请的朗读。
2.重点品读: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三、读出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1.重点品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又是秋天,当作者来到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四、读出感悟,“读懂好好儿活”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童年”、“亲情”、“品行”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品行善恶、生命礼赞、性灵愚慧。
主要培养精读能力,重点开拓比较阅读,学习“比较”的阅读方法,初步接触探究性阅读。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相应为:永葆童心、寻找自己的秋天、感悟亲情、生活的棱镜、关注动物朋友、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开口,认识到写、说的要求比小学提高了,但都不是太难的事。
“语文趣谈”六个单元的题目是:有趣的汉字、“秋”与颂秋悲秋、三口之家父母子、从“蛇”说到问候语、“猫狗”语义面面观、“睡”与“寐”。
第一单元:童年梦痕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也许大家都曾在泥墙跟下听过油蛉的低唱,但未必都有过嫁给卖灶糖老汉的痴想;也许你家也有个会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但你一定没有收到过雪人寄来的贺卡……刚刚告别了童年的初一学生,童年就好比是刚睡醒时朦胧又清晰的梦,美丽而幼稚,快乐又可笑。
本单元的童年主题,主读课文2篇,分别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鲍尔吉•原野的《雪地贺卡》;“比较•探究”课文4篇,分别是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张洁的《拣麦穗》、舒婷的《童年絮味》和沉河的《生命》。
这些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不同时代儿童的生活情景和感觉、趣味。
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精读和比较、拓展阅读,唤起自己童年生活的记忆,咀嚼品味美好的童心、童趣,并对某些事情作出初步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比如说: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吗?为什么说相信神话、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等等。
同时通过精读,深入体会经典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增强语感。
然后,说说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有值得回味、怀念的故事,看看是不是比他们更精彩,更调皮,有着更多的梦幻和秘密?最后把同学所说的童年故事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居然也粗略成文,继而就会发现,刚才在同学口中挺生动的语言,写在纸上似乎有些别扭,于是明白:原来说和写,并不是一回事。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1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
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教法:1、启发点拨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2、美读感知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
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3、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材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要词语。
2. 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3. 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4.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朗读课文。
2.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 音频设备3. 录音机4.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利用图片、真实生活情景等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二、展开讲述(20分钟)1. 教师通过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2.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的图示、表格、地图等辅助材料。
三、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思考点。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班讨论,搜集各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四、巩固练习(20分钟)1. 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默写,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课文话题的表达和讨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想象等方式,拓宽课文的内涵。
2. 教师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全班讨论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反馈。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题目。
2. 布置字词练习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互动,利用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综合理解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本文的故事情节。
2、能依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以田立业为代表的领导干部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关内容,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2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初中阅读的任务,采取阅读和情景体验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3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能复述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2、感悟以田立业为代表的领导干部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3、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欣赏歌曲《风雨同舟》:当大浪扑来的时候,脚下正摇摆个不休,看险滩暗礁,看重重关口,伙伴们,拉起手,风雨同舟。
当浓雾迷漫的时候,面对着奔涌的激流,任天低云暗,听惊涛怒吼,伙伴们,拉起手,风雨同舟。
导入:在我们这个时代,更多地人为自己的命运而奋斗,争取自己的幸福。
但在危难面前,有的人选择了舍弃自我,为他人无私的奉献出一切,包括最为宝贵的生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可爱的人,弘扬了个性中可贵的精神境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周梅森的小说《中国制造》,让我们的满腔热血随着英雄一起沸腾吧。
活动2【活动】明确目标1、了解作者和本文的故事情节。
2、能依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以田立业为代表的领导干部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关内容,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活动3【练习】预习反馈1、字词。
蹿坍塌瘫栖殆尽踹圩堤惊心动魄气喘吁吁2、了解作者有关知识。
周梅森,1956年出生,当代作家。
当过矿工、文学编辑,1984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有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等。
《中国制造》通过描写经济发达市平阳十几天发生的壮丽感人故事,塑造了一批为民请命、甘愿牺牲自我的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个别腐败分子的丑恶形象和卑劣行径活动4【讲授】整体感知1、复述故事情节发现险情——救人抢险——转移群众——舍己救人2、读完课文,大家相互说一说本文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明确:引导学生说出老乡长田立业牺牲的意义。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课本的基本字词和文学常识。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第一单元:《古文观止》选读第二单元:《古诗选读》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五单元:《散文阅读》2.写作训练记叙文写作说明文写作议论文写作3.课外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与分析写作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的指导2.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写作技巧的掌握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古文观止》选读课文导入:介绍《古文观止》的背景及作者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逐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课堂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观点写作训练:以课文为素材,进行记叙文写作2.第二单元:《古诗选读》课文导入:介绍古诗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味,理解诗意课堂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写作训练:以古诗为素材,进行散文写作3.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课文导入:介绍现代文的发展趋势及特点课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文的内容和主题课堂讨论:分析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写作训练:以现代文为素材,进行议论文写作4.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课文导入: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及学习方法课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语法课堂讨论: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写作训练:以文言文为素材,进行说明文写作5.第五单元:《散文阅读》课文导入:介绍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欣赏散文的美,理解作者情感课堂讨论: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写作训练:以散文为素材,进行记叙文写作6.课外阅读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定期检查阅读进度,鼓励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问题解答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3.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结构、语言和创意六、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重难点补充:1.第一单元:《古文观止》选读难点:古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阅读《古文观止》时,有没有发现它的语言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学生:“老师,我觉得它的语言比较简练,而且有些词的意思我们现在不太常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0最后一片叶子教案北师大版
最后一片叶子一、学习目标:1、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希望对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积极对待苦难的精神。
2、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让学生体会小说构思的巧妙,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和作文构思水平。
3、欣赏幽默的小说语言艺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言同学们,我们都是生命,但你们是否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假如你在世上只有最后三天时间了,你将怎样安排这三天?今天,让我们来读一个生生死死的故事,希望大家因此能悟出点什么。
接下来,先请大家欣赏一下短篇巨匠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最后一片叶子》。
(二)、作者简介欧·亨利:(1862——1910),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都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
他的代表作有《警察和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三)检测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莴苣..(dònɡ·tɑn)..(wōjù)自诩.(xù)邋遢..(lātà)瘟.(wēn)神动弹2、词语解释。
【横行无忌】行动蛮横,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解馋】在食欲上得到满足(多指吃到想吃到的食物)。
【弱不经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一般写作“弱不禁风”。
【够呛】十分厉害;够受的。
(四)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思考:1、“最后一片叶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明确:十一月,乔安西病倒————乔安西病重、病危———乔安西转危为安———贝尔曼去世;“最后一片叶子”起了贯穿文章故事情节的作用(连接了乔安西由死到生、老贝尔曼由生到死)。
2、划出描写贝尔曼的语句,说说贝尔曼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地方可看出他具备了后来那个“最后行动”的基础?明确:贝尔曼的嗤笑、喊叫、责备、怪罪,折射出他的温情;他的流泪流露着他的善良;他虽然是个失败的画家,但他是个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甘愿舍己为人乃至不惜为之献身的正直的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斜塔上的实验主备人葛永发教学目标①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②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③学习伽利略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学习伽利略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法实验法、点拨交流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个性备课1、导入用多媒体展示比萨斜塔的图片,提问塔的名称、所在国家以及谁在上面做实验,由此导入对伽利略的介绍,从而导入新课。
2、导学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生字词)②简介作者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通过多次反复试验研究,他推翻了被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
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
他发现月球表面凸凹不平、木星有4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
后因发表文章反对地心体系,支持和发展地动说,而遭到罗马教廷异端裁判所判罪管制。
最终,罗马教廷宣布取消对伽利略的审判,伽利略得到平反。
③明确教学目标④速读课文,总体了解课文内容文章开头和结尾写了伽利略的哪两个发现?中间写的又是什么呢?(1—7)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8—12)记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
(13—19)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⑤分析文章(1——7)节速读后思考:1.伽利略的发现受什么启示?2.第2小节中的“觉得”和两个“似乎”能去掉吗?做单摆的演示实验注意观察并思考(讨论):1.做这项实验需要什么条件?2.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3.实验的结果怎样?4.这一发现如今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5.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⑥研读课文(8—12)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看看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⑦研读课文(13—19)介绍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0最后一片叶子教案北师大版
简短介绍本课的主题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文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过程:
讲解课文的背景,介绍作者欧·亨利及其写作特点。
详细介绍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图表或示意图辅助理解。
└──出人意料的结局
```
设计说明:
-板书以树状图形式展现,直观地反映了课文的核心内容。
-使用不同颜色和字体加粗突出关键词和重点句,增强视觉效果。
-通过简洁的线条和清晰的层次,展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板书设计注重艺术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认真听讲等。
-鼓励学生撰写阅读心得或评论,分享自己对《最后一片叶子》和其他欧·亨利作品的感悟。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篇以信念为主题的短篇故事,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如阅读心得、创作作品等,促进交流与互动。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信念故事,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发现信念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组合作学习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作品分析与评价
-课后在线互动交流与反馈
6.辅助教学材料:
-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介绍及作品集
-相关文学评论文章
-课文主题相关的案例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最后一片叶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信念吗?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导学目标
- 了解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全册内容
- 掌握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为研究安排提供指导,提高研究效果
导学内容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全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为研究安排提供一些指导。
第一课
- 研究重点:课文内容及其中的人物和事件
- 研究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变化和情节发展
第二课
- 研究重点:研究和运用诗歌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 研究难点:理解抽象诗意表达和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第三课
...
研究安排
- 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语文研究
- 预每课的内容,了解研究重点和难点
- 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
- 完成课后作业和练,巩固研究成果
结语
本导学案提供了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的整体概述,并对每课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简要介绍。
通过合理的研究安排和认真的研究态度,相信学生能够在语文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复习要点1.珍惜、敬重、关爱生命。
2. 赞美为救护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
3. 叙事作品的关键情节、生动场面、精彩结尾。
4. “天地之大德曰生”、“履行做人之道”等富有哲理、情感的名句。
5. 文言词汇、口语、成语、比喻、拟人、幽默笔法、准确译文等等对文章表现力的增强。
6. 口述故事、编手抄报、采访调查、写调查报告,就“珍惜生命,关注动物朋友”开展一次说、写实践内容概述一、珍惜、敬重、关爱生命。
二、赞美为救护他人生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行为。
三、叙事作品的关键情节、生动场面、精彩结尾。
四、“天地之大德曰生”、“履行做人之道”等富有哲理、情感的名句。
五、文言词汇、口语、成语、比喻、拟人、幽默笔法、准确译文等等对文章表现力的增强。
六、口述故事、编手抄报、采访调查、写调查报告,就“珍惜生命,关注动物朋友”开展一次说、写实践。
复习策略《最后一片叶子》一、课前布置学生做两种复述准备:一是前面练习过的一般的复述,不应该遗漏关键情节,尤其是作者着意使用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一种是“概述”,即只需简要介绍主要情节,不必顾及关键情节中的具体描写,特别是细节。
做这两种练习,目的是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取舍选择过程中,懂得如何整体感知,又如何发现和把握精彩的细部。
二、课上学生进行复述交流。
教师讲评并做示范。
三、学生在课堂上就练习一、二做口头回答的准备。
先做批注,最后写出回答要点,进行汇报交流。
四、布置课后完成练习三、四。
练习三只需口头回答交流,练习四必须写成书面上交。
提示学生:比较哪一种写法更好,应写出简要的理由。
五、教师批阅完学生作业并做讲评之后,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示范样本,印发人手一份,作为此类书面作业的一种规范。
六、可推荐阅读梁实秋和欧亨利的同类有关作品。
《天鹅的故事满腔热血已经沸腾》一、课前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天鹅的故事》。
完成练习一。
二、课上进行朗读交流,教师讲评、示范。
三、在汇报交流练习一之前,可先让学生说说这两篇文章(《天》和《猫》)分别赞美的是哪些值得珍视的生命情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自主阅读小地主教案北师大版
2.补充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和文本鉴赏能力;
4.关注学生道德品质、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等素质的培养;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
-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自主阅读《小地主的教案》的北师大版教材,以便课堂上随时翻阅。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了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分析这种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地主形象,探讨作家如何通过人物塑造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探究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苦难与抗争,以及这些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分析《小地主的教案》中的人物关系,探讨封建家庭内部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纠葛。
2.知识方面: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和阅读技巧,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和文本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然而,在历史意识、社会背景等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这会影响学生对《小地主的教案》中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适时补充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小地主形象和文本分析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教案 北师大版
9.猫的故事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到台湾。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课文导读: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
(赞扬)文章通过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
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4、本文以猫为线索,请为文章划分结构层次本文按照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1)开端,猫对我生活的干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满腔热血已经沸腾教案北师大版
满腔热血已经沸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能复述故事情节。
2、能依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以田立业为代表的领导干部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逐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二、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新课导读
1、看题记,识记作者有关知识。
周梅森,1956年出生,当代作家当过矿工、文学编辑1984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有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等。
2、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标注出一些你不懂的字词来。
蕾圩堤惊心动魄踹坍塌气喘吁吁
3、读完课文,大家相互说一说本文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1、课文中出现了很多人物,请大家讨论一下,你认为哪一个才是文章所要着力塑造的。
田立业
2、胡早秋与田立业在文章中都出现了很多次,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两人都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3、这两个人都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次,那么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两人的不同的性格的?
运用对比刻画了手法。
4、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性格是本文的一在特点,请找出具体的事例来加以讨论体会。
用个性化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五、拓展升华
田立业明知死亡威胁着自己却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你怎样评价他的这种精神?
六、课堂沿伸
结合自己亲历的事情来谈一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词句品味积累中的题。
1。
七年级语文上册5背影教案北师大版
5.背影教学目标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明白得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点--“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述的特点。
3.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体会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1.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世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式。
3.学习在表达和描述中抒发情感的方式,明白得深沉的父子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咱们一天天地长大,可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窗们,你是不是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再也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咱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咱们展现着他对咱们的爱,咱们也禁不住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
今天,就让咱们一起来熟悉一名一般的父亲,熟悉父亲那高大、动人的背影。
二、检查预习1.作者及背景: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绩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和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赞的“表现咱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咱们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 ì) 赋(fù)闲(xián) 颓(tuí)唐(táng) 琐(suǒ)屑(xiè) 差(chāi)使(shi) 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 拣(jiǎn) 搀(chān)三、研读课文请有情感的读课文,并试探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记叙的要紧情形是什么?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荷塘月色》课文教案
《荷塘月色》课文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课文,全文描写了古代南方的一片荷塘,借着夜晚的月光,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荷塘景色。
通过对荷塘的描绘以及主人公与大自然的互动,课文表达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中的词汇和短语,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和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发现美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知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课文中对大自然的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了解大自然的魅力。
2.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感知自然之美。
四、教学过程导入:以课件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夜晚的荷塘景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
预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荷塘月色》课文,并标注自己不懂的词汇和短语。
主体教学:1. 课文呈现:以整段或者分段的形式展示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对不懂的词汇和短语进行解释。
2. 细节理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对关键细节和情感变化进行解读。
3. 情感体验:以情感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
4. 拓展阅读:提供一篇类似题材的诗歌或散文,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验,加深对荷塘的理解和感知。
巩固练习:1. 词语搭配:组织学生进行课内词语的搭配练习,比如“清风、明月”、“芬芳、荷香”等。
2. 语句仿写: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表达方式,仿写一个自己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3. 分组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进行分组演练,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情境对话或故事,展示给全班。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自然的魅力,感知到自然之美,通过观察和感受大自然,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猫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词句含义,体会文章风趣的表达效果。
2.初步理解对“动物”母爱的歌颂。
教学重点:对字、词、句的音、形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大量文言色彩的词汇运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
”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歌颂生命,珍视生命,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反思自己行为而发出的真诚呼唤。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著名现代散文家、学者梁实秋写的《猫的故事》。
二、认识作者: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到台湾。
本文选自《梁实秋雅舍全集》。
三、课文导读:
1、快速阅读课文,并为课文标注段号。
2、在文中圈划、标注字音或字义。
饽饽值更梆子万籁俱寂如诟如詈跳踉窗棂左道旁门殚智竭立姑妄从之宽假膺惩绝尘跨院无以复加缓颊重典
3、阅读完课文,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我”对猫的感情变化过程的语句和词语
本文以时间和事情的发展为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猫伟大的母爱,紧紧围绕“我”对猫的态度变化过程。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怀,读来令人感动。
“我”对猫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过程:起初,感到“搅得一家不安”;(厌恶)——接着“有些不耐烦”;——终于“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猫”并“为她缓颊”、“稍予膺惩”;(同情)——过后“准备高枕而眠”,但是“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声响,打了一个冷战”并“决心用重典”;(痛恨)——最后发现了四只小猫瞬时“一腔怒火消去”以至发出赞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
(赞扬)
文章通过作者对猫的态度变化,以及对猫的伟大母爱的赞扬。
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生命属于你只有一次,它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4、本文以猫为线索,请为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本文按照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
(1)开端,猫对我生活的干扰。
(2--5)发展,我不堪其扰,对猫进行了适度的惩罚。
(6)高潮,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对猫刮目相看。
(7)结局,猫一家悄然离去。
5、再读课文,然后互相交流本文在词语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以课文第三自然段为例进行说明
(1)词语执法如山不稍宽假为她缓颊从轻发落予以开释稍予膺惩
这些词语都是很庄重的书面、文言词语,并具有法律的味道。
把这些词语用在一只猫的身上显得不伦不类。
但是,通过这些词语一方面,可以显示出厨师在惩罚猫的过程中的姿态和神情。
另一方面,这些词语在适用对象上,语义上出现了错位。
使其用语上构成诙谐有趣(大词小用),以此充分显示了作者对于厨师所表现出来的姿态和神情的调侃。
(2)、“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猫逃跑时的狼狈像,同时也写出了猫逃跑的速度之快。
新婚夫妇度蜜月与猫为了逃命而仓皇奔跑,本
是完全矛盾的两者,意境完全不同。
但作者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更显示了文章语言的幽默与诙谐。
6、再读、体会课文的结尾部分在课文结尾部分作者对猫进行了由衷的、高度的赞颂——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以此电明题旨。
母爱是这样的感人肺腑,动人情怀。
本文虽然写的是动物之情,但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动物的界线,并引发人类对生命的思考。
四、板书
1、作者的感情变化:厌恶——憎恨——同情——痛恨——赞扬对生命的思考
2、结构层次:开端发展母爱的伟大高潮生命的珍贵结局
五、作业:
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有关赞美母亲或者生命的文章
10.最后一片叶子
课型:课内自读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体会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了解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
⒉弄清人物主线次线的关系,领会主线对描写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⒊感悟小说的内涵——弘扬人性美
教学重点:情节线索的作用
教学难点:主要人物与主题的表达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论哪个社会,哪个国家,英雄人物虽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
他们的遭遇、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能更普遍、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美国杰出小说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二、讨论课文,了解实物(叶子)作为情节线索的作用,借以把握情节发展㈠课前已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小说,并在每一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共有55段(检查是否落实)。
㈡请同学们说说,小说共写了哪些人物?
答:琼西、苏、贝尔门、医生
㈢小说名为《最后一片叶子》,这最后一片叶子和小说中哪些人物直接发生关系?
⒈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的关系
①最后一片叶子最先在文中何处出现?(请同学配乐分角色朗读)
②最后一片叶子和琼西有何关系?(学生讨论)
答:琼西眼里的最后一片叶子是生命的征兆,是死神的化身,苦难世界的终极。
琼西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
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藤叶终将掉完,年轻、纯洁的琼西却不该过早逝去,矛盾到了高潮。
没想到最后一片叶子历经了一天一夜风雨仍傲然挂在墙上,琼西恢复了生的信念,又一天,琼西脱离了危险。
③为什么最后一片叶子奇迹般挽救了琼西的生命?(学生讨论)
注意前文医生话语中的伏笔(第7、11段)
琼西从叶子得到了启示,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使药物治疗的效果成倍提高。
④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最后一片叶子居然能够抵挡“秋风扫落叶”的命运,这可能吗?为何琼西会相信最后一片叶子是真的?
答:躺在床上看得不真切;
那么单纯,根本没想过会是假的;
画得逼真;
尽管生活的苦难逐渐泯灭她生的欲念,但她那么年轻,对艺术的追求刚开始,潜意识里有着对生命的渴望。
⒉最后一片叶子与贝尔门的关系
①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上去的,找出文中对贝尔门的描写(请同学读第30段)
答:怪异的模样、火气十足,瞧不起别人的温情、一个失败的画家,还爱说大话,喝酒无节制。
一个生活、事业的失意者。
②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门画的,前文可有伏笔?贝尔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
32、35、36段)
答:在普通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他人。
富有同情心,富有爱心,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③为什么说最后一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最后一段)答:因为这片叶子不仅是贝尔门追求40年,等待25年的艺术结晶,还是贝尔门人性的象征,它融进了贝尔门的爱、善和宝贵生命,成为了真正的不朽杰作。
⒊小说情节的作用
“最后一片叶子”串联着琼西和贝尔门两个人物的活动,展开了所有的情节——琼西所受的人间苦难和贝尔门舍己救人的人性美。
幻灯片:在作品中起串联人物活动、展示故事情节发展作用的人物、实物、事件、语句等叫做情节线索。
最后一片叶子是名物线索。
板书:生命的征兆最后的杰作获生名物线索献身
琼西贝尔门(主要人物)
(人间苦难)(人性之美)
幻灯片:要通过情节线索梳理去把握情节中的人物及矛盾冲突,并由此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好地领会作品主题。
三、进一步研读课文,弄清谁是主要人物或主线人物,为什么。
⒈谁是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的确定不能片面地从作者描写的多少去衡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①从他与各方的关系看
②从小说主题的表现看
从①看,琼西病危,生命维系于“最后一片叶子”,是为了造成悬念,为贝尔最后杰作蓄势、铺垫。
从②看,作者要歌颂的是一种人性美,具体表现为贝尔门的善良、博爱、献身精神,贝尔门是作家寄托主题的主要人物。
如果把琼西看作主要人物,作品的主题便仅仅是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公和无理,抑或是表现人的精神、信念对生命的重要作
⒉作者在塑造琼西、贝尔门这两个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如不同,表现在哪里?
琼西:正面描写(对话、神态)
贝尔门:侧面描写(画叶子是苏的口说出的),先抑后扬
⒊对贝尔门画杰作的场面未作正面描写,为什么?
描写上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表面情节虽淡化了,但通过读者的想象,可内化为读者心灵内部的情感,通过读者心理感情的合理发展,使小说情节更丰富、理想化。
是一种类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更凝练、蕴蓄的写法。
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难以忘怀
(打罗丹字幕)
罗丹名言:“要点是感动,是爱,是希望,战栗,生活。
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作一个人。
”
四、总结
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让我们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了伟大的心灵,从人生的苦难中见到了人性的光辉,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努力弘扬人性美,使人间充满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