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论:新中国六十年光辉历程启示
2010年7月人民日报社论
1人民日报社论: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2010.7.7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站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全面回顾了西部大开发的巨大成就,深刻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丰富经验,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思路,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社会进步最显著、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也都很突出。
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仍然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和欠发达的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承前启后的第二个10年,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把这项富民强国、兴边睦邻的宏伟大业推向前进。
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4%,人口占全国的28.6%。
只有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补齐西部这块国民经济的“短板”,让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我们既要保持东部地区强劲发展势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也要抓紧促进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否则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不完整的,也必然会缺少持续的动力。
新中国光辉60年
新中国光辉60年摘要:中国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
这60年,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6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60年。
6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3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60年关键词:新中国光辉 60年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伟大的历史意义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从北京升起,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表明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第二,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第三,宣告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光辉60年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
这60年,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6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60年。
6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有比较才有鉴别。
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变化放到历史进程中和世界范围内作一番比较,才能看出其整体面貌和重大意义。
60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是全方位、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等方面。
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为例。
研究表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极为缓慢,多数时间处于停滞甚至负增长状态,以至中国最终被西方国家赶超。
旧制度阻碍经济发展的状况显而易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1979年—200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8%,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个百分点。
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到2008年超过30万亿元。
辉煌六十年观后感
辉煌六十年观后感六十年,转瞬即逝。
六十年前的中国,民生凋敝,千疮百孔,百废待兴。
但即便一无所有,中华民族依然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努力建设新中国。
六十年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中国逐渐腾飞,社会各处充满生机,形势一片大好。
看完《辉煌六十年》,使我震惊不已,不禁为中华民族如今的伟大成就而喝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从此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
可新中国成立又岂是这般容易,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些为新中国成立洒下热血的烈士,是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中国的新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
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的'窗口'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新中国迎来了他快速发展的开始。
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边疆,从观念到体制,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发展,经济体制的多元化让我们更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方式。
1997年7月1日,万众瞩目期待的时刻,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一个万众欢腾的时刻。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位驻港指挥官对英军说:“你们可以下岗”画外音针对这6个字评论道:六个字,简短、轻松、平和。
香港同胞真正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中国的领土主权由我们自己掌握。
2008年,神舟七号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许多领域更是走在世界科技的前沿,中国也变得愈发强大。
同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啊。
当世界各国的人汇聚于此,才发现中国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小国家不知不觉间,沉睡的巨龙终于抬起了他的头颅,中国即将腾飞!当然六十年来远非这么美好,无论是2003年抗击非典,抑或2008年汶川地震,即便困难重重,中华民族永远不会放弃,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共同抵御着天灾人祸,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
新中国成立 年的光辉历程 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
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使 1人们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然而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时候,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直至1976年党中央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拯救了社会主义的事业,使中国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戚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重大历史意义
学 习论 坛
TRⅡl UNE TUDY OF S
O t2 o e 09 Vo 5 N . 0 L2 o 1
第2 5卷
第l 0期 新 中国成 立 Nhomakorabea O年 来 取得 辉 煌 成就 的 重 大 历 史 意 义
不 宗 寒
( 求是 杂志社 , 北京 10 2 ) 0 7 7
动人 民的手 中, 万人 民成为生产 资料的主人 , 亿 成为 国 家和社会 的主人 , 为根据客观规律 、 成 自己的意志和共 同利 益组 织生产 、 组织 流通 、 分配和享受 自己劳动成果 的主人 , 从而过去长期受压抑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然像
) 男. , 山东省济南市人 , 杂志社经济部原主任, 求是 编审 、 究员。 研
・
5・
火 山一样爆 发 出来 , 来生产力 的迅速发展 , 带 推动社 会
社会主义 。事实表 明 , 这种历史唯心 主义判断是站不住 脚的。愿望岂能代替现实 。邓小平 当时就尖锐地指 出,
以应有的步伐前进。 有比较才有 鉴别。把 中国放 到世 界范 围和历 史进
“ 东欧事件发生后 , 我跟美国人说 , 不要 高兴得太早 ” ] ¨。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国, 只有 社会 主义才能 发展 中 国” 。“ 我们 的社会制度是根据 自己的情况决定 的, 人
对于 我 国 的发 展 变化 , 界 上 有 越 来 越 多 的 评 论 和 世
走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 1 亿 中国人 民的共 同愿望 3 和根本利益 , 体现 了中 国社会 发展和全 面进步 的要 求。 在旧制度下 , 动者创造和使用 的生产资料被剥 削者 占 劳
关注。赞赏者有之 , 质疑者有之 , 期待者有之 , 不乏诋 也 毁者和别有用心 者。联 合国经合 与发 展组织秘 书长 阿 甘 ・ 基利雅说 : 当历史学家 回顾我们 所处 的时代 时 , “ 可
新中国成立60年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新中国60年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对我的启示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布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中国走过了她极不平凡的辉煌岁月。
旧中国积贫积弱、满目疮痍、风雨飘摇,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我大好河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不聊生。
现如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中国奇迹”。
60年,我们用突破刻下足迹,用跨越见证历史,神舟飞天,杂交水稻大获丰收,人民生活总体小康,举办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从“东亚病夫”变成了“金砖四国”之一,我们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了世界的中心。
伟大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是什么,让新中国在短短六十年的时间,取得了过去几百年也没有取得的成就?我认为,新中国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前所未有程度极大地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首先,一个国家要想富强昌盛,必须要有国家主权的独立。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将广大劳动人民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了出来。
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劳动人民有条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主权的独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成就。
其次,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顺应时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前三十年的建设为我们确立了国家的各项基础,这包括政治上、经济上、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等各个方面。
而后三十年我们在前三十年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不断追赶,勇于革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推动了其他方面的重大改革。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以国情为基本出发点,始终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最大限度的调用一切可能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人民日报·国庆60周年特刊》分析
、
国 际 舞 台上 》 。 些专 栏 从 不 同视 角 对 6 等 这 0年 来 的 成 就 进 行 个 角度 展 示 了中 国共 产 党 带 领 中 国人 民 自强 不 息 、 结 奋 进 团 了报 道 , 人 民 的感 受进 行 了描 述 。 对 本 次特 刊 内容 进 行 总 的 历 程 , 现 了 共和 国 向着 民主 繁 荣 富 强 和 谐 迈 进 的 方 方 面 对 展 结 , 归 纳 为 以下 三 个 主要 方面 . 可 面。
技 巧 以及 编 排 特 点 ,从 而得 出 国庆 特 刊 要 实 现 其 传 播 价 值 , 3 国庆 策划。只有突 出媒 体特 色, 国庆特 连 续 报 道 是 对 正 在 发 生 并 持 续 发 展 的某 一 重 要 的 、 众 受 刊 才能 引起 普 通 读 者 的 关 注 关 注 的 新 闻 事件 , 一 段 时 间 内进 行 连 续 及 时 的 报道 。1 在 [ 1 国庆 关键词 :《 人民 日报》 国庆特刊 报道技巧 编排特 点 盛 典 是 最 激 动 人 心 的 B ¥ , 续 报 道 更 能 完 整 地 反 映 盛 典 的 - J , J连 J - 过程及 其影响。在 1 O月 2目的《 民 日报 ・ 人 国庆特 刊》 , 上 6 国庆 节 历来 是我 国媒 体 浓 墨 重 彩 地 报 道 成 就 与 辉 煌 , 弘 版 7版 被 打 通 , 国 庆 庆 典 ( O 0 — 2:0 发 生 、 展 的 顺 以 1 :0 1 3 ) 发 扬 爱 国主 义 的 大 好 时 机 。 尤其 2 0 0 9年 1 0月 1日是 新 中 国成 序展开情节 , 首尾~贯 , 一气 呵成 。8版至 1 1版都 对阅兵仪 立6 O周 年 的 大 日子 , 大 媒 体 的报 道 自然 必不 可 少 。 《 民 式 和 当 晚 的 晚 会 进 行 了 报 道 ,带 人 重 回 当 天 举 国 欢 庆 的盛 各 人 日报》 为中共 中央 机关报 , 作 一直被 视作 中国政 治和社 会 的 况 。 对 国庆 盛 典 的连 续 报 道 , 为本 次《 庆 特 刊 》 收 尾 之 成 国 的 风 向标 , 因此 , 取 其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能 够 很 好 地 反 映党 报 国 作 , 展 示 了人 民对 国 家 成 立 6 选 既 O年 来 的 美 好 祝 愿 , 彰 显 了 更 庆报道 的特点。 中国 国 力 的 提 升 , 显 了本 次 特 刊 的 中 心 及 重 心 。 凸 《 民 日报 ・ 人 国庆 6 O周 年 特 刊 》 自 9月 2 1日开 始 至 1 O 20 0 9年 4月 2 日 , 宣 部 发 出 了《 共 宣 传 部 关 于 围 6 中 中 月 2目结 束 , 出 了 1 共 2期 , 件 数 量达 3 2篇 , 稿 1 占据 了 此 次 绕 庆 祝 新 中 国成 立 6 O周 年 深 入 开 展 群 众 性 爱 国主 义教 育 活 《 人民 日报》 整个 国庆报道 总数 4 8篇 的绝 大多数 , 0 是这 次报 动 的意 见 》 ,强 调 要 “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深 入进 行 爱 国 主 义教 对 道 的 一 个 重 心 , 成 了《 民 日报 》 形 人 的特 色 。 因 此 笔 者 将 以此 育 , 全 社 会 大 力 唱 响 共 产 党 好 、 会 主 义 好 、 革 开 放 好 、 在 社 改 次《 国庆特: 》 F 作为研究重点来进行 分析。 r J 伟 大 祖 国好 、 族 人 民好 的 时 代 主 旋 律 , 励 全 党 全 国 各 族 各 激 接 下 来 , 者 将 从 此 次 报 道 的 内容 、 道 技 巧 和 编 排 特 人 民 更 加 紧 密 地 团 结 在 以 胡 锦 涛 同 志 为 总 书 记 的 党 中 央 周 笔 报 点 三个 方面 分析 《 民 日报 》 国庆 报 道 中 的新 闻报 道 方 式 。 人 在 围。 ”I 以上 对 本 次 特 刊 内容 的 分 析 可 以 看 出 ,人 民 日报 ・ 从 《 报 道 内容 国 庆 特 刊 》 好 地 贯 彻 了 这 一 精 神 , 道 紧 密 配 合 党 中央 国 很 报 此 次 特 刊 内容 围 绕 新 中 国 成 立 6 O周 年 的伟 大 历 程 , 从 务 院的政策 主张 , 紧跟党 的中心工作 , 宣传 了党 的路线 方针 政治、 济、 化、 育 、 交等各个方面展示 了 6 经 文 体 外 O年 来 所 取 政 策。 得的 光辉 成就 。其 中 , 别策划 了一 系列 专栏 : 《 特 如 中国 形 二 、 道 技 巧 报 象》 《 、时代印记》 《 、经典 中国・ 辉煌 6 O年》 《 、 走过 6 O年》 《 、在 本 次 国 庆 特 刊 在 报 道 技 巧 上 运 用 了 以 下 五种 手段 , 多 从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六十年历程。
这六十年里,我们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也遭遇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
但是,这些经验不仅可以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更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南。
一、坚持立足国情立足国情,顾全大局,是中国发展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社会处于内战和经济落后、社会动荡的状态,需要建立基于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国情,制定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各方面的发展规划。
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和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成功地推进了经济适度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立足国情这一发展方针,加强对各种新情况的认识和研究,深入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突出人民至上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强调以人民利益为中心,高度重视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而,充分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和民主权利,全面提高了社会福利,积极关注城乡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教育的改进。
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文化、国防等各个领域,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让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三、加强创新和技术升级在六十年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性。
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科学技术领域,我们都重视此点,并充分投入和推广科技成果。
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我们大大提高了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水平。
我们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科技能力强大的国家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创新和技术升级这一重要发展方向,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
在过去的六十年历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不断深化贯彻改革政策,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向更高层次转型。
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各种行业垄断和一定程度上的官商勾结,深化资源环境和治理能力等多领域的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建国6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我国建国60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序言: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结束了旧时代一盘散沙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六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同时,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见证在每个人眼中。
60年前的中国,饱经频仍的战火与无边的苦难;而60年后的今天,中国,正以一个世界强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以大国的傲气向世界人民展示自己单凭血肉之躯用双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灿烂辉煌。
去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纪念。
而从一穷二白到日新月异,新中国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六十年。
我国建国六十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五个方面来论述。
一、经济建设方面初期,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奠定中国工业化基础。
经济体制的改革从农村的改革,城市的改革这样点状的改革方式渐渐全面展开,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被置顶并提前完成,长春第一汽车厂相继产出“解放”“东风”“红旗”牌国产车。
改革开放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992年从沿海城市到边境城市,再到15个内陆省会城市全面开放,中国改革开放总体格局形成。
我国钢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在1996破亿,跃居世界第一。
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外商直接投资的科技含量增加,200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2001年11月10日,中国顺利加入WTO。
GDP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1950年只有62亿元,2008年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
外汇储备迅猛增长,2008年底达到194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首都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青藏铁路和南疆铁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全国“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广东大亚湾、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的核电工程,还有涵盖江湖治理改造、铁路、海港、高速公路、城市改造、机场创建、能源建设各个板块,这些建设项目,都有重大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史册。
人民日报任仲平: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写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下)
从贫穷落后到初步繁荣,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60年间,社会主义中国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
政治学家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放眼20世纪的全球,特别是后发国家,“找寻”与“探索”现代化路径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的现代化模式,不断输入后发追赶型国家,但少有成功,甚至导致了更大范围的“拉美陷阱”。新中国60年间的“找寻”,虽然走过弯路,有过错误,但我们最终在挫折中汲取教训,在探索中总结经验,毅然决然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
约瑟夫·奈看到了“中国奇迹”的经济硕果,更看到了奇迹背后的“政治价值观”,因此触及了“中国奇迹”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将新中国送到了一个世界大国的位置。60年,新中国用举世瞩目的跨越,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历史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呈现真理,更能留下启示。今天的人们在讨论“中国奇迹”时,目光更多地聚焦在这30年中国发展的狂飙突进,而奇迹的发生,又何尝不是从60年前我们踏上那条道路开始?
(三)为什么我们会选择社会主义?
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或科学技术的进步,它是一个民族文明结构的重塑,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方位转型,其间必然蕴含着它们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
回首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一条历史结论分外鲜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正基于此,邓小平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这不仅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的、必然的抉择,也是一种主体的、理性的、智慧的抉择。
人民日报国庆社论: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
人民日报国庆社论: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 10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0华诞。
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6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引领当代中国的进步潮流,我们伟大的祖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社会主义中国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道路。
共和国60年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60年团结奋斗,我们将几代人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梦想和民族复兴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
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昂扬奋发。
共和国60年辉煌历程和光辉业绩,铸就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丰碑。
振兴中华,赶上世界潮流,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长期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
纵观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中国的60年,前承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后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变革与创新,凝结着亿万中华儿女一个多世纪以来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开创了现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灿烂前景。
2010年_1月1日-7月30日最新人民日报社论
迎接奋发有为的二〇一〇年——元旦献词2010年01月01日充满挑战的2009年过去了。
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严峻的考验,我们以顽强的奋斗拼搏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绩,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和豪情迈入2010年。
穿越60年峥嵘岁月的共和国,再一次挺立于历史的新起点。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空前勃发。
我们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夯实科学发展的根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依法坚决平息和妥善处理由境内外分裂势力、敌对势力勾连策动的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有力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一年来举世瞩目的“中国答卷”,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政治优势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充分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活力。
走过2009年这“困难的一年”,我们经受住了各种复杂局面的重大考验。
即将展开的2010年,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矛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综观国内国际形势,置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仍未消退,只有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在把握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中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驾驭全局,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我们必须更加奋发有为,跨好2010年这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新中国成立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
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使1人们认识到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然而正当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时候,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直至1976年党中央毅然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拯救了社会主义的事业,使中国获得了空前有利的发展戚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人民日报社论: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读后感
《人民日报社论: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读后感
《人民日报社论: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这篇社论,对于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文章指出,中国已经走过了一个辉煌的70年,但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奋发努力。
社论中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要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读完本篇社论,我深受感动。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是我们不能停滞不前,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社会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我们需要紧紧围绕新目标,持续地奋斗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此外,社论还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和努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国家的新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要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篇社论给予了我新的启示和动力,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伴随着全国人民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
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六十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通过回顾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出其中的经验和启示。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六十年的发展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这条道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吸取各国发展经验,不盲目追求西方模式的复制。
这种坚持给予了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动力。
二、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摒弃了过去封闭的发展模式,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和外来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
这使得中国能够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该经验表明,改革开放能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六十年来,中国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规模投入研发,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这些努力使中国在许多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这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和基础的领域之一。
新中国六十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投入教育资源,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普及率。
这使得中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因此,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之一。
五、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
新中国六十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通过推进绿色经济、节能减排等举措,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表明,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结论新中国六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经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中原区委党校张凌楠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2009年,转眼间我国已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在这六十年的峥峥岁月中我国虽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挫折与磨难,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伟大成就,回首这六十年的弹指一挥间发生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分,新中国到底靠着什么样的法宝,又走过了怎样光辉的历程,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品味,去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光辉历程。
还记得1949年10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的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那响破云霄的宣言,令全国上下都为之鼓舞和振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的百年历史从此结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伴随着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但是在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新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究竟应该怎样去建设和发展,成为党当时所面临的全新而又艰巨的课题。
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56年起开始进行艰辛地探索,寻找一条能够飞速加快中国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迎来了1956年—1966年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虽然这个时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遭受了大跃进的错误,但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62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干人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大跃进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规律的重要性,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又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汶川8.0级的大地震,中华儿女都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2002年11月,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工作都做出了全面的部署,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
《光辉的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就与启示》
《光辉的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就与启示》作者: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9年第11期人民日报出版社《光辉的历程: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就与启示》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该书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策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
70年,中国创造的一个个奇迹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大景象。
该书精选人民日报精彩内容,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主要是对壮丽7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深刻启示的总结,对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科技、国防军队、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
下编是各省省委书记、省长及各直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等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70年来的发展成就展示,同时附以各省市发展特点、人文特色的短视频。
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内容和权威数据,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新中国发展历史和发展成就的学习参考。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译林出版社“敦煌的女儿”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历数百年敦煌学研究的筚路蓝缕,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斯科特·斯多塞尔(美)中信出版社《好的焦虑》,乍看这书名,是有些歧义的。
焦虑怎么还有好的呢?在作者斯科特·斯多塞尔看来,焦虑人人都有,只不过轻重不同;焦虑也不全是坏处,虽说它会让人们刺痛,但它同时也会促使人们行动。
波士顿大学焦虑障碍治疗中心创始人戴维·巴洛说:“没有焦虑,很多成就就无法实现。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新中国经历了七十余年的历史发展。
这段时间里,中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建立告诉我们,坚定的领导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坚定地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
这表明,一个国家需要有稳定的领导团队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才能够实现长期的稳定和发展。
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人民立场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进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使农民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使得中国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因此,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第三,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加大对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突破,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之一。
这表明,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和平发展是国家外交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和平发展,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
这种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使得中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争取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因此,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应该坚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坚定领导力,坚持人民立场,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和平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
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新中国六十年光辉历程启示之一何振华再有不到一个月,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年。
这些日子,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不同寻常的60年致敬。
媒体的专栏有纪念文章,学者的笔下有总结思考。
亿万群众也以自己的感悟,回忆曾以不同年龄和身份参与的这段历史。
该怎样认识这60年?人生总会有几个节点来标识生命的阶段和质量,国家也一样。
1840年,1949年,2009年。
将新中国60年的历程,放在这样的历史坐标中,或许能更清晰地判断,我们从什么样的位置出发,又走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这三个节点,涵盖了五千年中华由“天朝上国”变为“劣等民族”的迷茫和愤慨,凝聚了一个古老国度从“东亚病夫”到“少年中国”的奋进和努力,标注着社会主义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和巨变。
它们串起了中国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史,呈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三个世纪,在大悲大喜、晦暗光明中,直观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种社会力量,能否在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它能否遵循人民的意志,顺应历史的潮流,解决自己民族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
自1840年起,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性任务:救亡图存、强国富民。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两次“大考”中,被历史和人民推向了时代的潮头。
“强邻环列,虎视鹰瞵。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这是孙中山写下的悲怆文字。
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救国救民路在何方?许多政治力量都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倾力表演,但最终都成为匆匆过客。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驱散黑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历史和人民将我们党推上了执政位置。
各民主党派当时向中国共产党发出的一份贺电,足以代表全国人民的心声:“四万万人挣脱数千年封建专制的枷锁,洗刷一百年帝国主义欺凌的耻辱,这是一件无比痛快的大事……假如中国人民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知道黑暗的日子何时才能终了。
”以1949年为起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
这个新纪元不仅把一个贫困交加、四分五裂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团结统一、前途光明的新中国,还把一个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从来没有预见到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发展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没有想到中国会成为当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
这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感喟。
60年执政,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推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这短暂的60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全球发展的格局和世界历史的走向。
救亡图存,强国富民。
把新中国这60年,放在百年中国现代化历程上,放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就会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就会发现“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而所谓政治伦理,最重要的便是始终有决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有能力解决我们民族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也正因如此,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给中国共产党执政打一个高分”,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外国友人的评价。
而对亿万中国人民来说,60年历史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
原载于《人民日报》2009年9月2日01版。
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新中国六十年光辉历程启示之二何振华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
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模式”的这种影响力固然让人自豪,而它取得的进步更令人欣慰。
经济与政治总是相互作用,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相伴随、相适应,中国经济建设就很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
60年间,这种进步在人民群众的感受中更为真切。
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民主形式的坚持和完善,到政府决策民主的稳步推进,都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
而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公共决策与公共管理,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实行监督,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显著变化。
在今天的许多领域,投票制度、选举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民主的实现途径不断增多,制度化的渠道不断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参与热情也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不断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正是在这种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不断丰富,民主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不断得到实现。
作为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标志,法治成为中国人民的殷切向往和不懈追求。
而在法治精神的弘扬中,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坚持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司法为民深入实施,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日益形成。
这充分表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在全社会的共同实践中正一步一步化为现实。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德国《新德意报》一篇文章这样说。
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作为现代政治的核心理念,民主在各国民众的不同探索实践中变得十分丰富。
有多少种民主实践,就有多少种民主形式。
无论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民主模式,还是西方的民主模式,包括“三权分立”、多党制等等,都只是民主的不同形式。
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民主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其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国家发展阶段相适合。
如果不适合,再好的模式照搬过来也会“水土不服”。
许多国家的历史告诉我们,发展民主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那种脱离本国实际,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盲目照搬别国模式,搞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不但实现不了发展民主的愿望,反而会给人民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甚至灾难。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这合乎中国国情,顺应人民意愿,切合时代潮流。
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尽管中国民主政治还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但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只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汲取人类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始终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原载于《人民日报》2009年9月4日01版。
不变的军魂光荣的传统——新中国六十年光辉历程启示之三何振华回顾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人们不会忘记人民解放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一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治军的根本原则。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在80多年的顽强奋斗中,人民解放军培育形成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始终高举党的旗帜,肩负人民的重托,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从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信赖和赞誉。
正因为有了党的绝对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才始终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共和国的坚强柱石。
因而,军队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
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党的军队”强调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军魂,“人民的军队”表明的是人民解放军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在我们国家的地位作用,三者是高度统一、完全一致的,共同构成了人民解放军性质的完整表述。
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解放军建设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力量所在。
“九八抗洪”,惊涛骇浪中,人民子弟兵顽强拼搏;汶川地震,山崩地裂中,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应对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重大事件中,人民子弟兵浴血奋战……在攸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关键时刻,我们党一声号令,人民军队一往无前。
人民解放军建军80多年来,无论是战争年代冲锋陷阵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场,还是和平时期无私奉献在大漠戈壁、海岛边关,人民解放军都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变,听党指挥的军魂永远不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尽管遇到了种种风浪考验,但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不断走向繁荣昌盛,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巍然屹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忠于祖国和人民的英雄军队。
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人民军队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坚强可靠的安全保障。
人民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我们宝贵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同样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政党政治模式,也没有所谓“普世”的军队发展模式。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由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这是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给予我们的一大宝贵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