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四章)

合集下载

《药理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至第九章)

《药理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至第九章)

《药理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四章至第九章)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一、选择题A型题:1. 患者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后失效,可能是因为: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C.产生耐受性D.产生耐药性E.首关消除改变2. 安慰剂是一种:A.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B.阳性对照药C.口服制剂D.使病人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和安慰的药物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剂型3. 药物滥用是指:A.医生用药不当B.未掌握药物适应症C.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4、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A.吸收后和血浆蛋白结合B.体外配伍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肝药酶活性的抑制D.两种药物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E.以上都不是5、长期应用某药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奏效,这种现象称为:A.耐药性B.耐受性C.成瘾性D.习惯性E.适应性6、利用药物协同作用的目的是:A.增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B.增加药物在受体水平的拮抗C.增加药物的吸收D.增加药物的排泄E.增加药物的疗效7、遗传异常主要表现在:A.对药物肾脏排泄的异常B.对药物体内转化的异常C.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异常D.对药物胃肠吸收的异常E.对药物引起的效应异常8、影响药动学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包括:A.肝脏生物转化B.吸收C.血浆蛋白结合D.排泄E.生理性拮抗B型题:问题 9~11A.耐受性B.耐药性C.成瘾性D.习惯性E.快速耐受性9、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药效递减直至消失:10、病原体及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11、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发生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C型题:问题 12~15A.肝药酶抑制B.遗传异常影响效应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2、维拉帕米:13、伯氨喹:14、异烟肼:15、西米替丁:X型题:16、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在于:A.减少单味药用量B.减少不良反应C.增强疗效D.延缓耐药性发生E.改变遗传异常表现的快及慢代谢型17、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包括:A.耐药性B.耐受性C.依赖性D.药物慢代谢型E.快速耐受18、舌下给药的特点是:A.可避免肝肠循环B.可避免胃酸破坏C.吸收极慢D.可避免首过效应E.吸收较迅速19、联合用药可发生的作用包括:A.拮抗作用B.配伍禁忌C.协同作用D.个体差异E.药剂当量20、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因素有:A.胃肠吸收B.血浆蛋白结合C.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D.肾脏排泄E.肝脏生物转化二、名词解释1、耐受性2、成瘾性3、配伍禁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2E. 3 D. 4 B. 5 B. 6 E. 7 E. 8 E. 9 E.10 B.11 C.12 D.13 B14 C.15 A.16 ABC.17 BCE.18 BCDE.19 ABC.20 ABDE二、名词解释1、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减弱,增加剂量才可保持药效不减。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同等剂量的药物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不一定能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相等的血药浓度也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效应,这是因为药物防治疾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药物本身的因素,也有机体方面的因素,只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在临床用药时才能保证疗效与减少不良反应。

第一节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药物的作用会有影响,因为不同年龄阶段体重、体液与脂肪量不同,从面药物的Vd不同,且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发育成熟、生理功能正常、体重稳定、肝肾功能充分发育,有一定的药动学参考1、小儿:尤其是新生儿与早产儿,身体未充分发育,生理功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如体液多、血浆蛋白总量低、肝肾功能未充分发育、智力在迅速发育——对药物的清除慢,对药物很敏感——用药要特别注意;例1: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肾排泄功能低——氯霉素用量过大——蓄积中毒——循环衰竭的灰婴综合征;例2:四环素+钙络合——沉积于骨与牙——影响骨与牙的发育——8岁以下儿童不用;2、老年人:65岁以上者为老年人,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也不一样,其体液少,血浆蛋白少,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慢——蓄积中毒——用药剂量减少,一般为成人的3/4;老年人的代偿适应力差,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易患动脉硬化——升压药与剧烈药慎用;二、性别:男女有别,男性与女性在体重、体液总量与脂肪分布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且对于女性来说有一特殊的三期:月经期:不宜用抗凝药以免出血不止;妊娠期:尤其在妊娠头三个月用药要特别注意,禁用激素与抗代谢药——例:反应停;哺乳期:有的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到新生儿体内,例:吗啡——呼吸抑制;三、个体差异与遗传异常:(一)个体差异: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包括量的差别与质的差异1、量的差别:不同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用药的量也不同高敏性:对药物特别敏感——小剂量药出现效应;耐受性:对药物特别不敏感,用大剂量的药才能达到相同的药效;例:异戊巴比妥的麻醉剂量为5(高敏者)-19(耐受者)mg/Kg 2、质的差异:变态反应——例: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药理学第4章整理

药理学第4章整理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第一节药物因素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一)药物剂型(影响吸收)1.口服液>片剂>胶囊2.注射水溶液>油溶剂混悬剂3.不同厂家的同一制剂(二)剂量(三)给药途径:硫酸镁: 口服用于导泻,利胆;注射用于降压、镇静、抗惊厥;外用用于消炎止痛庆大霉素:口服用于胃肠道感染;注射用于全身感染(四)给药间隔和疗程二、药物相互作用(一)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改变1.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包括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

例如硝苯地平、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青霉素和链霉素2.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1.影响药物吸收2.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阿司匹林+香豆素类→血浆蛋白结合→出血)3.影响肝药酶活性4.对药物在肾脏排泄的影响第二节机体因素一、年龄(一)婴幼儿药理学特点1.药动学(1)新生儿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2)婴儿血脑屏障的功能较差,(3)药物t1/2明显延长。

2.药效学(1)婴儿对某些药物反应有不同的特点,如四环素、氯霉素、吗啡。

(二)老年药理学特点1.药动学(1)血浆蛋白含量降低;(2)肝功能下降;(3)排泄是影响老年人药动学的最重要因素。

2.药效学(1)个体差异较大 ,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2)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3)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右二、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1.如在妊娠的最初三个月内,禁用抗代谢药、激素等能引起致畸的药物;2.临产前禁用吗啡等镇痛药,因可抑制胎儿呼吸。

3.哺乳期用药避免用影响婴儿的药物。

因有些药物可进人乳汁。

三、遗传因素(一)遗传多态性药物转运蛋白、药物代谢酶、受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种族差异遗传、环境(三)个体差异人群中即使各方面条件都相同,还有少数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称为个体差异。

兽医药理学第4章《神经系统药物之局麻药》课件

兽医药理学第4章《神经系统药物之局麻药》课件

蛛网膜下腔麻醉(subarachnoidal anaesthesia)
又称脊髓麻醉或腰麻(spinal anaesthesia)。常用于下腹部 和下肢手术。
❖皮肤 皮 下组织 棘 间韧带 黄 韧带 硬脊 膜 蛛网 膜下腔。
❖麻醉范围广, 易进入中枢, 吸收可扩张 血管。
硬膜外麻醉(epidural anaesthesia)
❖本品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因为普鲁卡因进入血循环后,很 快被血浆假性AchE水解成氨苯甲酸(PABA)和二乙氨 基乙醇。
❖注意:禁与磺胺类药 、洋地黄 、抗胆碱酯酶药 、肌松药
等伍用,有过敏反应,可发生休克,用药前皮试。
解释
❖ 避免与琥珀胆碱合用,会增加琥珀胆碱的毒性。 因两药物经血浆AchE代谢,具有竞争血浆 AchE作用。
作用机制
❖ 局麻药是怎样阻断Na+通道,阻滞Na+内流的? 胺基在细胞膜内侧与Na+通道闸门的磷脂结合形成
横桥,关闭Na+通道,Na+无法进入膜内,K+无法 外移,制止膜除极化过程发生,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 与传导。
❖ 局麻药在体内以两种形式存在,而两种形式存在受pH的影响。
局麻作用
➢局麻药进入微碱性的 组织后,缓慢水解,释出游离碱基作用于 神经组织而发挥局麻作用。 ➢局麻作用强度,主要决定于游离碱浓度。
临床上,采用局麻药与全麻药配合进行手术,以减少 全麻药的用量和毒性,并保证麻醉安全性。
构效关系
❖ 亲脂性芳香烷基:有利于药物 ❖ 亲水性烷胺基:中度碱性,利
渗入神经组织,是发挥局麻作用 于制成水溶性盐酸盐,便于临床
的基础部位。
应用。
❖ 酯键易被血浆中的酯酶水解, 酰胺键可对抗酯酶水解,故酰胺 类性质稳定,奏效快,时效长。

药理学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影响药效的因素
用药次数需半衰期而定:
对半衰期短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对半衰期长的药物, 给药次数要相应减少;若病人肝、肾功能受损,药物的半衰期 延长,给药的时间间隔应该适当调整,以免发生蓄积中毒。
编辑ppt
4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配伍禁忌 /cms/xs/G5RF8LYCCziD.html
编辑ppt
8
(一)年龄
1、儿童:与成人体液和脂肪含量不同。 ①体液总量占体重70%,而到1岁时降至57%,与成人相近; ②处于生长发育期,皮质激素对生长、中枢抑制药对智力有影响; ③血浆蛋白含量低,对药物结合少,进入组织的药量增多; ④肝功能发育不完善,对经肝消除的药物敏感,如灰婴综合症; ⑤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对吗啡特别敏感,易致呼吸中枢抑制; ⑥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某些药物排泄缓慢,t1/2较成人长。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及合理用药原则
编辑ppt
1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1、药物的剂量和剂型
不同剂量或浓度作用强度的差别: 巴比妥、乙醇
不同剂量因器官选择性表现不同的药理作用: 阿托品
不同剂型(厂家或批号)都可能引起疗效上的差异: 安体舒通微晶胶囊
这种现象常用F(生物利用度)来表示: 制剂的F不同,药理作用就会产生差别,F与药物颗粒 大小、晶型、填充剂的紧密度、赋形剂的差异等有关。
(3)生化性拮抗:如肝药酶诱导剂使一些经药酶代谢 的药物效应降低。
(4)化学性拮抗:如鱼精蛋白对抗肝素过量引起的出 血等。
编辑ppt
6
(三)影响药动学
1、吸收 2、血浆蛋白结合率(PPBR) 3、生物转化 4、肾排泄编辑ppt7来自第二节 患者方面的因素

中药药理学--第四章泻下药

中药药理学--第四章泻下药
商陆、芫花、番泻叶、巴豆 --- G+球菌、G-杆菌、皮肤真菌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4. 抗炎作用 大黄、商陆:作用明显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5. 抗肿瘤作用 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
磷脂
磷脂酶A2
抑制甾体抗炎药

花生四烯酸
CRF
(改 大善 黄氮 鞣质 质代 )谢
慢 性 肾 功 能 衰 竭 (

3、血液系统
止血 作用确切,见效快 d-儿茶素、没食子酸 作用机理 改善血液流变性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 血液稀释作用
4、抗病原体、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 ➢抗病原体 致病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致病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抗炎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COX、PGE、LTB4) ➢抗肿瘤 蒽酮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d-儿茶素 荷瘤小鼠实验 干扰癌细胞的核酸、蛋白质合成;糖代谢 ➢免疫调节
习题精选 A1型题 ★★★1.下列有关大黄保护胃黏膜作用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抗体生成 B.抑制细胞坏死因子的产生 C.直接中和胃酸 D.抑制胃黏膜PGE生成 E.促进胃黏膜PGE生成 ★★★★2.属于容积性泻药的药物是( ) A.火麻仁 B.大黄 C.巴豆 D.芒硝 E.牵牛子 ★★★★3.大黄泻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 ) A.大肠 B.胃、大肠、小肠 C.大肠、小肠 D.胃 E.小肠 ★★4.与大黄保肝、利胆作用机制不相关的是( ) A.疏通肝内毛细胆管,改善胆小管内胆汁淤积 B.促进胆囊和胆囊奥狄括约肌收缩,促进胆汁分泌 C.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D.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的繁殖 E.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

药理学(第四章)

药理学(第四章)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1.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 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 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在临床应 用药时,既可以产生符合用药目的的 作用(治疗作用),也出现一些不符 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 应(不良反应)。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治疗作用: 指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健康自愿者或病人
3.2 新药研究
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成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
有药品的药物。
《药品管理法》:新药是我国境内未上市销售的
药品,包括创制药品和仿制药品。 新药研究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 市后药物监测。涉及药学和药理学。
3.3 新药研究程序
一、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 标准、稳定性试验等。 药效学与药动学及一般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急性和慢性毒性、生殖毒 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实验。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结合型药物特点 : (1) 非特异性及可逆性。 游离型 结合型动态平衡。 (2) 暂时失活(不能达到作用部 位)。 (3) 不能进行转运、代谢和排泄。 (4) 存在饱和及竞争性抑制现象。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 合而发生置换现象,增加血中游离型药物浓 度→毒性↑,如: 保泰松 + 双香豆素 → 出血不止
售后调研

指新药上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 重点调研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 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依靠广大 用药者(医生及病人)作出正确的评价。






4.药理学分支学科 基础药理学、 神经药理学、 心血管药理学、 生化药理学、 内分泌药理学、 分子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免疫药理学、 老年药理学、 生殖药理学, 遗传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等

药理学课件-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课件-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抑制胃排空的药物阿托品或阿片类麻醉药可 延缓合并应用时药物的吸收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 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置换,导致被置 换药物的分布加快、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增高, 临床效应或毒性反应增强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
1. 新生儿和老人药物代谢和肾脏排泄功能较低 2. 药物效应靶点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3. 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因素(如心血管反射减弱)和病理因素(如
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的作用和用途
二、药物的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时, 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及干扰,可改变药物的 药理作用及毒性
1.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不影响药物在体液中的浓度但改变药理作用: 协同(synergism), 拮抗作用(antagonism)
五、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placebo)-一般指由本身没有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 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物的制剂。广义上讲,还包 括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其产生的效应 为安慰剂效应
药理学效应

非特异性药 物效应

应 非特异性医
疗效应
安慰剂绝对 效应
无治疗
安慰剂
自然恢复
三、遗传因素 遗传多态性
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 NAT):参与II相乙酰化反应的 代谢酶, 包括NAT1, NAT2
NAT2 在体内参与了20多种肼类化合物和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或杂环 胺类化合物的生物激活或灭活,与一些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相 关,并与某些癌症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CYP2C19 美芬妥因 4

药理学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学 第4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8
b. 老年药理学特点
药动学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肝功能下降 排泄是影响老年人药动学的最重要因素 药效学 个体差异较大,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 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 右。
9
二、性别因素 特别注意妇女“三期”时的用药: ① 月经期不宜服用峻泻药和抗凝药,以免盆腔 充血,月经增多。 ② 妊娠期应严格禁用已知有致畸的药 (酒精、华 法林、苯妥英钠、性激素等)及易引起流产、早 产等的药物。 ③ 哺乳期 。
15
13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1. 耐受性 (tolerance):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 效应逐渐减弱或无效。 或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反复用药后导致病原 体、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称为耐药 性。 2. 依赖性(dependece) :
14
第三节 合理用药原则
第二节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新生儿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婴儿血脑屏障的功能较差药物t12明显延长药效学婴儿对某些药物反应有不同的特点如四环素氯霉素吗啡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肝功能下降排泄是影响老年人药动学的最重要因素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10二性别因素特别注意妇女三期时的用药
第四章 因素
影响药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的
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因人而异的药物 反应现象。 种族差异(interethnic variation):种族间的药物 反应差异现象。
2
第一节 药物因素
一、药物制剂与给药途径 药物剂型 溶液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注射剂、气体制 剂。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生物利 用度不同。

药理学4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4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三、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 (一)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个体差异 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 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多数病人 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 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但有少数病人 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 个体差异。 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称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原因在于高敏性和耐药性 • • 量的差别:高敏性、 量的差别:高敏性、耐药性 质的差异: 质的差异:变态反应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第一节┃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许多生理功能, 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许多生理功能, 存在相当的差异, 存在相当的差异,所以对药物的药动学 和药效学均可产生明显影响。 和药效学均可产生明显影响。
(一)儿童:小儿--各 儿童:小儿--各 -种生理功能及肝肾功能 尚未充分发育, 对药物 尚未充分发育 反应较敏感。 反应较敏感。 (二)老人:65岁以上 老人: 岁以上 --肝肾功能呈现生理性 肝肾功能呈现生理性 衰退, 衰退,对许多药物反应 也敏感,如中枢N药易 也敏感,如中枢 药易 致精神错乱, 致精神错乱,心血管药 易致心律失常; 易致心律失常;抗胆碱 药易致尿潴留、便秘等 药易致尿潴留、 ,用药剂量应适量减少 。
三、反复用药 1.耐受性 ( tolerance) 在连续用药的过程 耐受性( 耐受性 ) 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 中 , 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 , 需加 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2.抗药性(resistance)在化疗中,病原体 抗药性( 抗药性 )在化疗中, 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 药性或耐药性( 药性或耐药性(rsistance) ) 3.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指某 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 ) 些麻醉药品( 些麻醉药品 ( narcotics) 或精神药品 , ) 或精神药品,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 使之兴奋或 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药理学第四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口服或注射易吸收,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脑、肺、肝和肾上腺皮 质,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在体内代谢复杂,部分形成氯丙嗪 亚砜,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部分以原形随尿液排出;存在
肝肠循环,因而排泄需较长时间。
第十七页,共51页。
【药理作用】
氯丙嗪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1)对CNS的皮层下中枢各部位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丘脑下 部与脑干网状结构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动物呈现安 静、嗜睡状态;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基础代谢造成体温 下降;抑制血运动中枢使血管扩张;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感 受器和呕吐中枢,具较强止吐作用。
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枢抑制,用安钠咖、尼可刹咪解救。
第十二页,共51页。
硫酸镁注射液(Magnesium Sulfate Injection)
【理化性质】
细小、针尖状无色晶体,具凉、咸、苦味,易溶于水,略溶 于乙醇。硫酸镁注射液的pH为5.5-7。
【体内过程】
静脉给药可立即见效,肌肉注射给药可能需要约1小时才能 发挥药效;大约30-35%的镁与蛋白结合,其余的以自由离子的
第十四页,共51页。
【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过快可引起呼吸抑制;麻醉呼吸中枢的浓度
接近麻醉浓度,不宜单独用做麻醉药;中毒时静注Fra bibliotek%的氯 化钙解救。
【临床应用】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可用于解除破伤风、士的宁中 毒所致的惊厥性疾病以及胆道平滑肌解痉。
第十五页,共51页。
三、安定药
安定药又称精神安定药,是指能消除异常兴奋、狂躁不安 等,达到安稳的精神状态的一类药物。通常的镇静催眠药 仅使正常的精神活动和行为能力下降而呈现抑制作用,而 安定药能选择性地抑制不安和紧张等异常兴奋,使动物进 入安静、嗜睡状态。

药理学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理学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产生副作用; 维持药物作用相当时期; 引起毒性反响;
15
预祝同学们 学好药理学
16
致灰婴综合征。 婴幼儿血脑屏障不完善,对吗啡敏感。 四环素与钙结合易沉积于骨骼和牙齿。 代谢率高,对利尿药敏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致耳聋。 激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老人 心、肝、肾、中枢功能减退。
4
功 能 〔%〕
肾小球滤过率
心脏指数 生活能力
肾血流量 最大呼吸能力
年 龄〔岁〕
5
二、性别 利多卡因、阿司匹林、利福平、普萘洛尔
在女性体内半衰期较长。 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 三、遗传
6
Number of subjects
Extensive metabolizers (EM)
Poor metabolizers (PM)
7
Log10 urinary debrisoquine/4-hydroxydebrisoquine ration
11 11
4. DISEASE(疾病)
肾脏疾病:影响 PK 降低肾脏血流量 减少肾排泄
12 12
普萘洛尔血浆浓度〔 g/L〕
h
肝硬化 正常
13
五、抚慰剂
药理学 效应
非特异性 药物作用
抚慰剂抚非Fra bibliotek异性 绝对效应 医疗效应

自然恢复 无治疗

总 效 应
14
医生就是药。医生每用一次药, 就可能:
种族〔ETHNICITY〕
INTRINSIC
EXTRINSIC
Genes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8
9
四、疾病 主要肝、肾疾病对药物的吸收、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效学——量效关系 最小有效量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或最小浓度)称~或阈剂量。 常用量(治疗量) 比最小有效量大,比 极量小的剂量。 极量 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称极量。或 安全用药的最大限度。 最小中毒量 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 ~。
药效学——量效关系 量反应:可用数量分级表示的效应(如 血压、心率、血糖等)。
药动学——药物的转运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 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 是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 影响简单扩散主要因素: 分子量小的、脂溶性高(脂/水分配系数 大)和极性小(不易离子化)的药物较易跨膜 转运。
药动学——药物的转运
被动转运的特点: (1)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浓度差成正比,膜两侧 浓度达到平衡转运停止。 (2) 不消耗能量。 (3) 不需载体参与,药物间无竞争抑制,无饱和 性。 (4)非解离型、极性小、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 转运。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分布指药物从血液进入组织的过程。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①药物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脂溶性、水溶性小分子易进入组织, 非 脂溶性大分子、离子型难进入组织。 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③局部器官血流量。 再分布:药物从一种组织向另一种组织转 移。 ④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⑤生理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3)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 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如长期应用广谱抗 生素引起的两重感染。 (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 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5)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 剧。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6)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 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7) 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缺陷导致对 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如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缺乏者,用磺胺易致红细胞损伤。
理论和方法
化学纯品
科学基础
生理学
1803 德国 鸦片 吗啡; 马钱子---士的宁;麻黄---麻黄碱 化学、生理学发展促成药理学诞生。
罂粟----鸦片
德国R.Buchheim(1820-1879) 建立了 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第一本药理教 科书; 20世纪30-50年代,人工合成和半合成 的化合物,磺胺类等。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1.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 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 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在临床应 用药时,既可以产生符合用药目的的 作用(治疗作用),也出现一些不符 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 应(不良反应)。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治疗作用: 指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3. 药理学与新药研究
3.1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控制条件,从各个水平(整体、器官等) 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研究手段: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 形态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等。 按研究对象分为:
实验药理学: 对象 实验治疗学: 对象 健康动物或正常组织等 病理模型或组织器官等
临床药理学: 对象
量反应量效曲线:反映药物效应在一定 范围内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的曲线。
量效关系曲线
药物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药效学——量效关系
从量效曲线可看出:最小有效浓度 ( 阈 浓 度 ) 、 半 数 有 效 量 ( EC50 、 ED50 )、半数中毒量 (TC50 、 TD50) 、半 数致死量(LD50)、
第四章 药理学 (Pharmacology)
第一节
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定义: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 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的一门科学。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药理学与新药研究
四、药理学的分支
1. 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1 学科性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 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中介医学和药学、 基础医学和临床的一门桥梁学科。药理 学为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结合型药物特点 : (1) 非特异性及可逆性。 游离型 结合型动态平衡。 (2) 暂时失活(不能达到作用部 位)。 (3) 不能进行转运、代谢和排泄。 (4) 存在饱和及竞争性抑制现象。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分布

两种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 合而发生置换现象,增加血中游离型药物浓 度→毒性↑,如: 保泰松 + 双香豆素 → 出血不止
健康自愿者或病人
3.2 新药研究
新药指化学结构、药品组成或药理作用不同于现
有药品的药物。
《药品管理法》:新药是我国境内未上市销售的
药品,包括创制药品和仿制药品。 新药研究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 市后药物监测。涉及药学和药理学。
3.3 新药研究程序
一、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 标准、稳定性试验等。 药效学与药动学及一般药理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急性和慢性毒性、生殖毒 性、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实验。
售后调研

指新药上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 重点调研长期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和 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依靠广大 用药者(医生及病人)作出正确的评价。






4.药理学分支学科 基础药理学、 神经药理学、 心血管药理学、 生化药理学、 内分泌药理学、 分子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免疫药理学、 老年药理学、 生殖药理学, 遗传药理学、 时辰药理学等
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或计划生育 药物(drug) 等的化学物质
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及生化过程,
产生有益的效果。 包括植物,动物,合成,半合成, 天然和生物工程药物。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敛肺平喘,止痛
大补元气、生津安神
1.2 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
药效学 药物 药动学 机体

1.3 药理学主要学科任务
阐明药物的药效学及药动学,为药物的 合理和正确使用,提高药物防治疾病的 效果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开发和评估新药,挖掘老药新用 途。 协同其它学科阐明生命科学的本质及其 规律。
2. 药理学发展简史
2.1. 早期的经验积累
战国及秦汉《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吸收 (4)首过消除: 口服给药,药物经过肠粘膜吸收经门脉 进入肝脏时被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 药量减少。 舌下、直肠给药无首过消除。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吸收
(5)其它: 口服给药:胃内容物、胃排空速度、胃 肠蠕动情况。 休克,外周循环衰竭应iv给药。
给药方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种,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典籍。
唐代《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收
载药物884种。修改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历时27载,全书190
万字、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00多条、
插图1160幅。
《新修本草》书影
《本草纲目》书影
2.2 化学
相关学科的发展 粗制剂
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品临床实验质量 管理规范
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中药材质量管
理规范
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标准操作
程序
OTC:Over the Counter 非处方药 ADR:Adverse Drug Reaction 药品不良反应 QUM: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管理 TDM:Therapeutical Drug Monitoring 治疗药物
二、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是人;按临床试验规范 (GCP)进行。 。
临床试验方案必须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实验室必须标准化,标准化方法,标准操 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可靠无误。 研究者所在的科室必须是SFDA批准的药品 临床研究基地或具有试验单位资格。 研究者必须在合法的医疗机构中具有任职 行医的资格。应具有临床试验方案中所要求的 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内容
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病原体)的 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 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 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 律的科学。
一、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药物的作用方式: 局部作用:药物与机体接触,在用药局部 出现的效应。如局部麻醉药引起局麻作用。 全身作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 身,和机体内部某些组织器官接触后产生的 作用。又称吸收作用。如地高辛口服吸收产 生强心作用。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
药动学——药物体内过程:吸收
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吸收影响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 :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 极性低及非解离型药物易吸收。 (2)药物的制剂: 注射剂吸收>片剂,片剂崩解 时间长吸收慢,混悬剂、植入片剂吸收慢。 (3)给药途径: 不同途径的吸收速度排序: 吸入>肌注>皮下>口服>直肠>皮肤。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也称治本。 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 能消除病因。也称治标。
药效学——药物基本作用
不良反应包括: (1) 副作用(副反应):指在治疗量时出现 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2)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 或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 的危害性反应。包括急性毒性(立即发生) 和长期毒性(蓄积作用,如造血系统、心、 肝、肾损伤 , 也包括致癌、致畸和致突 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