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第四章经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 十二经与奇经的关系有如“沟渠”与“深湖”
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 为密切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经络的生理功能
•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医学院
陈 力
流注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熟悉督、任、冲、带
四脉的循行部位及生理功能,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 • 能够在人体躯干、四肢部位标示出十四经脉的分布。 3.素质目标:
• 明确经络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整体观念。
第一节
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人体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所以起,”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思考题
1.什么是经络?经络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2.试述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和交接规律? 3.试述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 4.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经脉在头部是怎样分布的? 5.何谓奇经八脉?任、督、冲、带脉各自特点如何? 6.试述经络的生理功能。举例说明经络在病理、诊断和治疗上有什么意义。
络于肢节。” 内行路线(无穴通路):
•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
肺经属肺络大肠,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 余类推,构成六对表里络属关系。 外行路线(有穴通路):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 布规律(外行路线) 四肢
阴经——四肢内侧
• 太阴内前 • 厥阴内中 • 少阴内后
分布
督脉:
• 督“总督”、“督统”之义。 • 胞中—会阴—腰—背—项—头—上颌 • “阳脉之海”,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小周天
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 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 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 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 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
阳
阴
阳
跷
脉
跷
脉
维
脉
维
脉
十四经脉
第一节
经络的命名和脏腑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命名
①阴阳学说 阴经 阳经 手经 ②经脉循行部位 足经
概述
三阴:太阴、少阴、厥阴 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手三阴、手三阳 足三阴、足三阳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太阴脾经 ③脏腑学说 十二脏腑分属于十二经脉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厥阴肝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阳胆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益以任督十四经,依次循行宜记清。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手 三 阳 手 三 阴
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即冲任之纲领,任冲即督之别名,故有“一源三歧”
之说。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分布 带脉:
• 腰带之义。 •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故名。
• 有约束联系纵行躯干部诸条足经。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生理功能
加强和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协调阴阳平衡
• 阴脉之海、阳脉之海、十二经之海。
第一节
概述
奇经八脉的命名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
•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 脉、阳维脉,共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 与十二经不同,无十二经之规则,不直接隶属于十 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但与奇恒之腑有
密切联系。
第一节
概述
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 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络属关系。
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足 三 阳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 三 阴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走向规律
• 手三阴从胸走手, • 手三阳从手走头, • 足三阳从头从足, • 足三阴从足从胸(腹)。
足 三 阳 足 三 阴
至舌尖,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
还丹田。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练法
选一清净之室,开窗阖户,空气新鲜,避免风向,然后宽衣解带, 静坐床上或沙发上,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坐时要做到三折式, 即臀部略向后,腹部稍鼓起,胸部微前俯,不故意做作,以舒适 为度。双手相握置于腹下。 然后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 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初练者往往杂念纷纭,时灭时起,可采 取随息法消除之。
手三阴
“阴升阳降”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交接规律
• 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指、趾)末 端交接。 • 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同名经, 头为诸阳之会)。 •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足 三 阳 足 三 阴
手三阴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奇经八脉分布及生理功能 分布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分布 冲脉
• 冲“要冲”、“要道”之义。
• 胞中—会阴—并足少阴肾经上行——口唇
• “十二经之海”、“血海”,调节十二经 气血的作用。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一源三歧” 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分别行身之 背,行身之腹,并少阴散于胸中,三脉本同一体,督
表 腑、阳 手阳明经 (大肠) 手少阳经 (三焦) 手太阳经 (小肠) 足阳明经 (胃) 足少阳经 (胆) 足太阳经 (膀胱)
里 脏、阴
手太阴经 (肺)
手厥阴经 (心包)
手少阴经 (心)
足太阴经 (脾)
足厥阴经 (肝)
足少阴经 (肾)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十二经脉分布
《灵枢》“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
•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 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 不像十二正经那样存在必然的左右对称关系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分布 任脉:
• 任“担任”、“妊娠”之义。 • 胞中——会阴——腹——胸——颏部
• “阴脉之海”,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 主妊娠。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太阳头痛;巅顶痛,厥阴头痛。
–如胁痛: » 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 –如阑尾穴有压痛 » 可诊断为阑尾炎。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 指导疾病的治疗、预防和养生保健
–针灸治疗:循经取穴;
–药物治疗:药物归经; –预防和养生保健;经络保健、穴位保健。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
–“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
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 胃。”
•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 说明病理变化
–传注病邪 » 体表(外)→经络→脏腑(内):如风邪→手太阴肺
中 医 学
第四章 经络
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陈 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 经络的基本概念 • 经络系统的组成
• 十二经脉分布 • 奇经八脉分布及生理功能
• 经络的命名和脏腑络属关系
•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
临床上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 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
奇 经 八 脉
足 太 阴 脾 经 足 厥 阴 肝 经 足 少 阴 肾 经 足 阳 明 胃 经 足 少 阳 胆 经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十 二 经 别
孙 浮
络 络
十 二 经 筋
十 二 皮 部
手 少 阴 心 经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手 太 阳 小 肠 经
任 脉
督 脉
冲 脉
带 脉
阴
第一节
概述
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十二经脉 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任脉、督脉-------
十四经脉
经脉
十五络脉
经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连 属部分
第一节
概述
经 络
十二 经脉 连属 部位
经 脉
络 脉
十 五 络 脉
十 二 经 脉
手 太 阴 肺 经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阳经——四肢外侧
• 阳明外前 • 少阳外中 • 太阳外后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躯干部
手三阳经 肩胛部
手三阴经 腋下走出 足三阳经 阳明在前 太阳在后 少阳在侧
足三阴
腹部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头面部
“头为诸阳之会”
手足阳明经 头面部(前)
手足少阳经
头侧部(侧) 手足太阳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头后部(后)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经→肺脏;
» 脏腑(内)→经络→脏腑(内):如肝火→足厥阴肝 经→肺脏; » 脏腑(内)→经络→体表(外):如肝火→足厥阴肝 经→目赤肿痛。
第二节 经络的分布及作用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 指导疾病诊断
–辨证归经:根据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诊
断疾病的依据。
–如头痛: » 前额痛——阳明头痛;头侧痛——少阳头痛;后头痛,
经脉 主干
络脉 分支
第一节
概述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类别 特点 循行与大小 部 位 经 脉 主干,粗而直行 较深 少而长 络 脉 分支,小而横斜 较浅 多而短
数量与长短
第一节
概述
经络现象
又称循经感传现象,经穴受刺激而产生酸、麻、胀、热等感觉, 并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的一种现象。
意义
《内经》“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 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明代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