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基础教程 作者 侯公羽 第4章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
《岩体的基本力学质》课件
岩体作为地基:提 供稳定的支撑和承 载力
岩体作为挡土墙: 防止土体滑坡和坍 塌
岩体作为隧道:提 供交通和能源运输 通道
岩体作为水库:提 供水资源和防洪功 能
岩体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岩体作为水库 大坝的基础, 具有很高的承
载能力
岩体可以作为 地下水储存和 输送的通道, 如地下水库、 地下输水隧道
等
岩体可以作为 水力发电站的 基础,如水电 站大坝、引水
岩体的强度性质
岩体的抗拉强度
岩体的抗拉强度是指岩体在受到拉应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抗拉强度是衡量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拉强度与岩体的矿物成分、结构、孔隙率等因素有关。 抗拉强度可以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来测定。
岩体的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是岩体最重要的力学性质 之一
抗压强度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重要 指标
岩体的变形性质
岩体的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的可恢复变形
泊松比:衡量岩体横向变形与纵向 变形关系的指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弹性模量:衡量岩体弹性变形能力 的指标
弹性变形的实验方法:单轴压缩试 验、三轴压缩试验等
岩体的塑性变形
岩体的塑性变形是指岩体在外力 作用下发生形变,但变形后仍能 保持其原有形状和强度的性质。
岩体的塑性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 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类型。
弹性变形是指岩体在外力作用下 发生形变,但变形后能恢复其原 有形状和强度的性质。
塑性变形是指岩体在外力作用下 发生形变,但变形后不能恢复其 原有形状和强度的性质。
岩体的流变性
流变性:岩体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性质 流变类型:蠕变、松弛、应力松弛、应力松弛等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应力、时间等 流变规律:与时间、应力、温度等有关,具有非线性、非均匀性等特点 工程应用:岩体稳定性分析、隧道工程、边坡工程等
精品课程《岩石力学》ppt课件(全)
具体而言,研究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破坏 规律以及工程稳定性等问题。
上述定义是把“岩石”看成固体力学中的一种材料,然而
岩石材料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制造的固体材料,它是
一种典型的“连续介质”,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赋
存条件的天然地质体。
.
11
三、岩石力学理论的发展简史
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
8
(2)60年代初意大利Vajont大坝水库高边坡的崩溃 意大利Vajont拱坝,坝高262m,
于195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 最高的拱坝。1963年10月9日 夜,由于大坝上游山体突然滑 坡,约2.5亿立方的山体瞬时涌 入水库,涌浪摧毁上游及下游 一个小镇与邻近几个村庄,造 成约2500人死亡,整个灾害的 持续时间仅仅5分钟。
.
3
一、引言
1. 人类活动与岩石工程(Rock Engineering)
岩石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载体,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 是在岩石圈上进行的:
远古
约4700年前 公元1600年
19世纪
石器,穴居 金字塔(146.5m) 火药采矿 铁路隧道技术
20世纪 大型水电工程
岩基、边坡,地下 洞室,隧道工程等
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
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 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
太沙基(K.Terzahi)理论 围岩塌落成矩形,而不是抛物线型.
优点与缺点
上述理论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 但是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 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 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 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 用.
岩石力学(西南科技大学)教学大纲.doc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岩石力学》是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它是应用必要的力学知识研究岩体的力学特性以及工程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其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是从事岩石工程施工、设计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必修掌握的。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熟练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强度理论;掌握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和岩体的力学性质;掌握地下工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采场、隧道地压和位移的计算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岩体力学试验方法等基本知识;了解原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测定方法和设备;具有利用岩石力学知识建立岩体工程问题的力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岩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岩石和岩体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不同类型的岩体或处于不同地质构造环境的岩体,其力学行为是不相同的;2、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测试方法,岩体力学特性及其测定方法;3、熟练掌握岩石的强度理论,正确分析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机理,正确运用强度理论进行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4、深入理解结构面的力学效应,掌握结构面对岩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5、能正确进行岩体结构分类和岩体工程分类;6、了解岩体的流变特性,岩体的各向异性,以及岩体初始应力分布状态及测试手段;7、掌握地下工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矿井、隧道围岩压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以及稳定性分析方法;8、掌握采场地压分布规律及围岩破坏规律。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工程地质学》。
四、课程内容(内容体系、结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包括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及岩体分类;岩体的初始应力及其测量;地下铜室围岩应力计算及稳定性分析;采场地压。
具体教学内容分如下七章。
第一章绪论基本知识点包括:岩石与岩体的界定;岩体力学的研究任务与内容▼;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岩体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岩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岩体力学》课程笔记
《岩体力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岩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和稳定性的科学。
它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岩体、结构面等。
1.2 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岩石的物理性质:研究岩石的密度、孔隙度、渗透性、吸水性、热学性质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岩石的力学行为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2)岩石的变形与强度:研究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强度特性。
包括岩石的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剪切、拉伸和蠕变性质等。
(3)岩体的力学性质:研究岩体的变形、强度、稳定性等力学特性。
岩体的力学性质受岩石性质、结构面特性、水理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
(4)岩体的天然应力:研究岩体在自然状态下受到的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
天然应力对岩体的力学行为和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5)岩体的稳定性分析:分析岩体在各种工程活动中的稳定性问题,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包括斜坡岩体稳定性、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地基岩体稳定性等。
1.3 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现场观测。
理论分析包括力学模型建立、本构关系推导等;实验研究包括岩石力学性质试验、岩体力学性质试验等;现场观测包括地质调查、岩体应力测量、位移监测等。
1.4 岩体力学的发展与应用岩体力学自20世纪初以来,经历了从古典力学到现代力学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体力学在理论研究、试验方法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目前,岩体力学已广泛应用于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领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第二章岩体地质和结构特征2.1 岩块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天然物质,其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力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物质组成包括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痕量矿物,不同矿物的相对含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岩石的性质。
《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负责人
大纲执笔人
审核人
二、课程目标
序号
代号
课程目标
OBE
毕业要求指标点
任务
自选
1
M1
目标1:了解并认识岩体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
是
1.4
1.4
2
M2
目标2:分析岩石力学的基本问题
是
3.1
3.1
3
M3
目标3:具备岩体工程设计与计算的能力
是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三.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1920、1921)
1)基本假设(观点): ①物体内随机分布许多裂隙; ②所有裂隙都张开、贯通、独立; ③裂隙断面呈扁平椭圆状态; ④在任何应力状态下,裂隙尖端产生拉应力集 中,导致裂隙沿某个有利方向进一步扩展。 ⑤最终在本质上都是拉应力引起岩石破坏。
Et d / d
3)割线模量,由应力应变曲线的起始点与曲线上另一点作割线, 割线的斜率就是割线模量, 一般 选强度为50%的应力点
Es /
第四节 岩石的流变理论
流变现象:材料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
质,称为流变性。材料变形过程中具有时间效 应的现象,称为流变现象。
1
即有蠕变现象
应,受力瞬间不变形, 随时间流逝变形趋于 无限的特点
描述流变性质的三个基本元件
(3)粘性元件
牛顿体的性能: b.无瞬变
1
d 本构方程 dt
o
t (b)应变-时间曲线
c.无松弛
t , 应变与时间有关系不能瞬时完成
应变-时间曲线
d 当= 0=const时, 0, 代入本构方程 dt 得=0,应力与时间无关,无松弛现象
第二章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是岩体最基本、最重 要的性质之一,也是岩石力学学科中研究最早、 最完善的内容之一。
基本要求:
掌握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理解岩石的变形性质
掌握岩石的强度性质;
理解岩石的流变特性及分类,理解岩石介质模型 理解岩石的破坏机理,了解格里菲斯理论 掌握莫尔强度理论,掌握库仑—莫尔强度理论
岩石力学讲稿
硕士研究生《岩石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和概论1.1岩石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1.2.1初始阶段1.2.2经验理论阶段1.2.3经典理论阶段1.2.4现代发展阶段1.3岩石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基本研究内容1.3.2主要研究方法1.4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4.1水利水电建设工程1.4.2采矿工程1.4.3铁道和公路建设工程1.4.4土木建筑工程1.4.5石油工程1.4.6海洋勘探与开发工程1.4.7核废料处理工程1.4.8地热开发工程1.4.9地震预报1.5岩石力学与工程发展前景展望第二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2.1岩石的物理性质2.2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和研究2.2.1非限制压缩强度试验2.2.2点荷载强度试验2.2.3 三轴压缩强度试验2.2.4拉伸强度试验2.2.5剪切强度试验2.2.6全应力—应变曲线及破坏后强度第三章岩石与岩体分类3.1 按地质条件分类3.1.1 具有结晶组织的岩石3.1.2 具有碎屑组织的岩石3.1.3 非常细颗粒的岩石3.1.4 有机岩石3.2 按力学效应分类3.2.1均质连续体3.2.2 弱面体3.2.3 散体3.3 按岩体结构分类3.3.1 完整块状结构3.3.2 层状结构3.3.3 碎裂结构3.3.4 散体结构3.4 CSIR Geomechanics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3.4.1 CSIR岩体质量分级指标体系3.4.2 RMR岩体质量评分标准3.5 NG1隧道岩体质量分级3.5.1 NG1岩体质量分级指标体系3.5.2 Q岩体质量评分标准第四章岩石破坏准则4.1莫尔—库仑破坏准则4.2经验破坏准则4.3格里菲斯(Griffith)强度理论4.4各向异性岩体的破坏第五章岩石流变理论5.1 岩石流变的基本概念5.2 三个流变原件模型5.3 组合体5.3.1圣维南体5.3.2马克斯威尔体5.3.3开尔文体5.3.4 广义开尔文体5.3.5饱依丁—汤姆逊体5.3.6 理想粘塑性体5.3.7 宾汉姆体5.3.8 伯格模型体第六章地应力测量原理与技术6.1 地应力的成因及其一般分布规律6.2 地应力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3 直接测量法6.3.1 扁千斤顶法6.3.2 刚性包体应力计法6.3.3 水压致裂法6.3.4 声发射法6.4 间接测量法6.4.1 套孔应力解除法6.4.2 其他间接测量法6.5 应力解除法的主要测量技术和原理计算6.5.1 孔径变形法6.5.2 孔底应变法6.5.3 孔壁应变法6.5.4 空心包体应变法6.5.5 实心包体应变计法高等岩石力学ADV ANCED ROCK MECHANICS第一章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和概论1.1岩石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岩石力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岩石力学基础教程 第2版 第1章 概述
普氏理论(—普罗托吉雅克诺夫):顶板围岩冒落的自然平衡拱理论;
太沙基:塌落拱理论。
15
1.2 岩石力学的发展历史与概况
3、经典理论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这是岩石力学形成的重要阶段; 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流变理论被引入岩石力学,导出经典计算 公式; 形成围岩与支护体共同作用理论,结构面影响受到重视; 实验方法完善; 连续介质理论特点与不足; 后来的有限单元方法被引入; 地应力测量受到重视; 地质力学理论; 奥地利学派;
第4章 岩体的力学性质 4.1 岩体与岩体结构的概念 4.2 岩体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4.3 岩体的力学性质 4.4 岩体质量评价及其分类
5
内容提要
第五章 地应力
5.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5.2 地应力的变化规律
5.3 地应力的实测方法
5.4 高地应力判别准则和高地应力现象
第六章 岩石地下工程稳定分析方法
6.1 概念
6.2 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弹性解
6.3 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弹塑性解
6.4 古典和现代地压理论
6.5 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分析
6.6 围岩压力的估算
6.7 维护岩石地下工程稳定的原则与主要支护结构
6.8 软岩的概念
6
内容提要
第七章 岩石边坡工程稳定分析方法 7.1 概述 7.2 边坡应力状态 7.3 边坡失稳的基本形态 7.4 边坡稳定的分析方法 7.5 岩质边坡加固简介
岩石力学的几个特点: ◎ 天然材料; ◎ 非连续介质; ◎ 释放载荷;
12
1.1 岩石力学的定义
工程定义 岩石力学性质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岩石力学是一门认识和控制岩石系统的力学行为和工程功能的 科学。
研究岩石力学的目的 地下工程事故中,约1/3~1/2是因支护不当或支护不及时造成的; 井巷工程成本中,支护及维护费用约占40%~60%; 目的:科学、合理、安全地维护井巷的稳定性,降低维护成本, 减少支护事故。
岩石力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1、岩石的抗剪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2、岩石抗拉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
1、岩石的破坏与破坏类型
2、巴西劈裂试验
三、思考与练习
【思考】
1、岩石的破坏类型有哪些?
2、什么是巴西劈裂试验?
上交作业
什么是巴西劈裂试验?
备注
第五章岩石流变特性
学时要求
面授4学时,自学10学时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1、基本概念;
上交作业
油井出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备注
编者:张卫东
备注
第十章油井生产出砂
学时要求
自学5学时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1、油井出砂的基本过程及危害;
2、出砂机理的理论研究。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出砂机理的实验研究;
2、油井出砂预测技术。
【掌握】
出砂机理的理论研究。
【重点掌握】
油井出砂的基本过程及危害。
三、思考与练习
【思考】
油井出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岩石力学固有的复杂性;
3、油气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4、岩石的成因;
5、岩石组织结构特征;
6、岩石的物理性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1、岩石力学发展史。
2、岩石力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岩石力学与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的关系与区别。
【掌握】
1、岩石力学固有的复杂性;
2、油气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3、岩石的成因和岩石组织结构特征。
主要内容
一、核心知识点
1、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
2、莫尔强度破坏准则;
3、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4、软弱面破裂准则。
《岩石力学》课件(完整版)
(m3/s)
dh
dx ——水头变化率; qx——沿x方向水的流量;h——水头高度; A——垂直x方向的截面面积;k——渗透系数。
四、岩石的抗风化指标(3类)
(1)软化系数(表示抗风化能力的指标)
Rcc——干燥单轴抗压强度、 Rcd——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cc / Rcd
( 1 )越小,表示
1.频率越低,跨越裂隙宽度俞大,反之俞小
图3-7
2. 裂隙数目越多,则纵波速度愈小
3.岩体的风化程度愈高弹性波的速度亦小
4.夹层厚度愈大弹性波纵波速度愈
三、岩体波速与岩体的有效孔隙率n及吸水 率 W f 有关
一些岩浆岩,沉积 岩和变质岩的纵 波速度与有效孔 隙率n之间的关系 见图3-9所示。
静泊松比代替)求 Ed ,则
Vp
/ Vs
[
2(1
)
]
1 2
1 2
• 若 =0.25时,
• 经过各方面试验验证, 之间。
Vp /Vs =1.73
Vp /Vs 一般在1.6~1.7
三、岩体弹性波速得测定
(一)岩块声波传播速度室内测定
测定时,把声源和接收器放在岩块试件得两端,通 常用超声波,其频率为1000Hz-2MHz。(示波见图3-1)
表3-1表示了各类岩石的弹性波速与岩石种 类之间的关系。 图3-5从实例统计的角度,表示了各类岩 石的弹性波速及密度之间的关系。
VP 0.35 1.88
二、岩体波速与岩体中裂隙或夹层的关系
弹性波在岩体中传播时,遇到裂隙,则视
充填物而异。若裂隙中充填物为空气,则弹 性波不能通过,而是绕过裂隙断点传播。在 裂隙充水的情况下,声能有5%可以通过, 若充填物为其他液体或固体物质,则弹性波 可部分或完全通过。弹性波跨越裂隙宽度的 能力与弹性波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岩体力学第四章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质
(4)、岩体破碎程度分类
岩体破碎程度的分类由裂隙度和切割度两个定量指
标组成。
(一)裂隙度K a 单组结构面 设取样线长度为L,在L上出现的节理的个数为n,则
裂隙度K为 K= n/ L
节理沿取样线方向上平均间距d为 d= L/ n=1/K
第16页,本讲稿共34页
实例:K=4/10=0.4/m
d=1/K=2.5m
节理岩体的强度与岩石强度的区别Ⅰ-岩石;Ⅱ-节理化岩体:Ⅲ-节理
节理的强度低于岩石的强度,而节理岩体的强度以完整岩石强度 为上限,节理的强度为下限,处在节理的强度和岩块的强度之间。
第7页,本讲稿共34页
第二节 岩体结构面的分析
2.1 结构面的分类
(1) 按结构面成因分类 原生节理 成岩过程
构造节理 构造运动 次生节理 风化作用岩层层面断层 源自化节理第8页,本讲稿共34页
第9页,本讲稿共34页
第10页,本讲稿共34页
第11页,本讲稿共34页
(2) 结构面的绝对分类和相对分类
1.绝对分类——结构面延展长度
细小结构面 延长 ≤1m 中等结构面 延长 1~10m 巨大结构面 延长 ≥10m 2.相对分类——相对工程而言的分类见表4-1。
第26页,本讲稿共34页
产状要素
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称走向
倾向 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 引的直线,称倾斜线。其在水平面 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为倾向
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 影线间的夹角
第27页,本讲稿共34页
第28页,本讲稿共34页
第29页,本讲稿共34页
第18页,本讲稿共34页
b 多组结构面
两组节理的裂隙度计算图
岩体力学各章内容要点及重点
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 本章将主要介绍如下一些内容: 一、概述 二、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三、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 其中,应重点掌握天然应力和重分布应力的基本概念;
掌握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掌握天然应力的测试
与计算方法。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 在这一章中,岩石的 水理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 通过这一章学习,应掌握 岩石的物理、水理性
质的定义及其指标,各种指标的定义、确定方
法。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第四章 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 从岩体的定义,我们知道岩体是由岩块和结构面两个
基本要素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力学性质时,总是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 岩体中存在大量断层、节理等结构面,它是工程岩体区别 于深部岩体和其它工程材料的显著标志之一。在工程实践
中,我们发现工程岩体的失稳破坏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着松
软结构面破坏的,因此,结构面的存在不仅影响岩体的变
形与强度性质,而且还控制着岩体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所
先研究岩块和结构面的力学性质,然后再研究岩体的 力学性质,我们学习时也遵循这一思路。所以,这一
章我们首先学习岩块的力学性质,主要内容如下:
一、岩块的变形 性质 二、岩块的 强度 性质 三、岩石的 破坏判据
? 以上内容是岩石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也是岩体力学
研究的基础。希望大家重点掌握。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 本章将主要学习如下内容: 一、岩体的 变形性质
二、岩体的 剪切强度 三、岩体的 动力学性质 四、岩体的水力学性质
岩石力学概要
1974年,在美国的丹佛召开了第3 届国际 岩石力学会议,讨论了5个专题: (1) 完整岩石和岩体的物理性质;(占 论文的30%) (2)构造物理学问题; (3)地表工程问题 (4)地下工程开挖问题; (5)岩石破碎技术问题。 特别突出地对 碎裂岩体基本力学性质的重视。
1979年,在瑞士召开了第 4 届国际岩石力学 会议,讨论了4个专题 (1) 岩石和岩体的流变性能; (2)试验和监测资料在岩石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的应用; (3)关于应用现代施工方法进行地下建筑的 设计问题; (4)地下开挖引起的地面变形。
1959年,法国马尔帕塞坝因左坝肩岩体
沿弱面滑动,造成溃坝事件, 400余人丧 生; 1962年,在奥地利的沙茨堡召开了第十 三届国际岩石力学协会,成立了国际岩 石力学学会 1963年,意大利瓦杨坝左岸山体滑动, 激起100多米高的涌浪,漫过坝顶,死 亡2000余人。
1966年,在意大利的里斯本召开了第 1 届国 际岩石力学会议,讨论了8个专题: (1)岩体的勘察; (2) 岩石和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3)岩石和岩体的性能; (4)岩体中的残余应力; (5)岩石破碎; (6)天然和人工边坡; (7)地下开挖和深钻; (8)建筑物地基岩体性质
第 6 届国际岩石力学会议,34个国家 参加会议,论文253篇。讨论了4个专 题: (1)岩体中液体流动和废物隔离; (2) 岩石基础和边坡; (3)岩石爆破和开挖; (4)高应力区的地下巷道;
1991年,在西德的亚琛召开了第7
届国际岩石力学会议,讨论了8个 专题: (1)岩石力学与环境保护; (2) 建立在可靠描述地质条件基 础上的岩石力学; (3)岩石边坡的稳定性; (4)岩石中的地下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充填胶结特征
结构面的充填胶结可以分为无充填和有充填两类。
4.2.2 形态特征
结构面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几何属性称结构面的形态,是地质应力作用下 地质体发生变形和破坏遗留下来的产物。结构面的几何形态,可归纳为 下列四种(图4.3):
(1)平直型:它的变形、破坏取决于结构面上的粗糙度、充填物质成分、侧壁岩体风化 的程度等。包括一般层面、片理、原生节理及剪切破裂面等。 (2)波浪型:它的变形、破坏取决于起伏角、起伏幅度(如图4.4)、岩石力学性质、充填情 况等。包括波状的层理,轻度揉曲的片理、沿走向和倾向方向上均呈缓波状的压性、压剪 性结构面等。 (3)锯齿型:它的变形、破坏取决的条件基本与波浪型相同。它包括张性、张剪性结构 面,具有交错层理和龟裂纹的层面,也包括一般裂隙面发育的次生结构面、沉积间断面等。 (4)台阶型:它的变形、破坏取决于岩石的力学性质等。它包括地堑、地垒式构造等。 这类结构面的起伏角为90°。
天然岩体中往往具有明显的地质遗迹,如假整合、不整合、褶 皱、断层、节理、劈理等。它们在岩体力学中一般都统称为节理。 由于节理的存在,造成了介质的不连续,因而这些界面又称为不连 续面或结构面。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节理的强度低于岩石的强度,而节理岩体的强度 在节理的强度和岩块的强度之间,如图4.1所示。
缪勒(Muller)按上述地质破坏特点将结构面分为如图4.2中所示的五大类型,即单个节理、 节理组、节理群、节理带以及破坏带或糜棱岩。在此五大类型基础上,又按充填节理中的材料 性质和程度以及糜棱岩化程度将每种类型分成三个细类。这样,共将结构面分为十五个细类。
图4.2 破坏带分类
4.2 岩体结构面的自然特征与描述
(1)结构面的产状及其变化是指结构面的走向与倾向及其变化。 (2)结构面的延展性是指结构面在某一方向上的连续性或结构面连续段长短的程 度。由于结构面的长短是相对于岩体尺寸而言的,因此它与岩体尺寸有密切关系。 按结构面的延展特性,可分为三种型式:非贯通性的、半贯通及贯通性的结构面 (图4.5)。
图4.5 岩体内结构面贯通性类型 (a)非贯通;(b)半贯通;(c)贯通
l
代表在法线上量测的长 度,n为长度 l 内出现的结构面的
K
n l
(4.3)
当岩体上有几组结构面时,测线上的线密度为各级线密度之和,即
K Ka K b
(4.4)
实际测定结构面的线密度时,测线的长度可在20~50m之间。如果测线不可能沿结构 面法线方向布置时,应使测线水平,并与结构面走向垂直。此时,如实际测线长度 为L,结构面的倾角为α ,则(图4.6)
Xe
a A
结构面的延展性可用切割度
Xe
来表示,它说明结构面在
岩体中分离的程度。假设有一平直的断面,它与考虑的结
构面重叠而且完全地横贯所考虑的岩体,令其面积为 A 则结构面的面积а 与 A 之间的比率,即为切割度:
Xe a A
(4.1)
切割度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另外,它也可以说明岩体连续
X 愈小,则岩体连续性愈好;反之,则愈差。 性的好坏,
相对分类是建立于地质不连续面尺寸的基础上的。所谓相对,是指 结合工程结构类型而言。按工程结构类型和大小的不同,可将结构面分 为细小的、中等的及大型的结构面(表4.1)。
4.1 结构面的相对分类表
注:—洞经;—基础宽度;—工程结构体高度。
2.按力学观点的结构面的分类
按力学观点可将岩体的地质破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破坏面,它是属于大面积的破坏, 以大的和粗的节理为代表;第二类为破坏带,它是属于小面积的密集的破坏,以细节理、局部 节理、风化节理等为代表;第三类为破坏面与破坏带的过渡类型,它具有破坏面和破坏带的力 学特点。
图4.1 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与岩石强度的区别 1—岩石;2—节理化岩体;3—节理
4.1.2结构面的分类
1.结构面的绝对分类和相对分类
绝对分类是建立在结构面的延展长度基础上的。一般将结构面分为: 细小的结构面,其延展长度小于1 m;中等的结构面,其延展长度为 1~10m;巨大的结构面,其延展长度大于10m。绝对分类的缺点是没有与 工程结构相结合,所谓结构面的大小,是相对于工程而言的。
e
岩体中经常出现成组的平行结构面,同一切割面上出现的结构面面积为
a1 , a2 ,
,则
a1 a2 Xe A
a A
i
(4.2)
按切割度 X e 值的大小可将岩体分类,如表4.2所示。
表4.2 岩体按切割度 X e 分类表
(3)结构面密度 结构面的密度,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的程度。它可以用结构面的裂隙度、 间距或体密度表示。 ① 结构面的线密度 K :指同一组结构面沿着法线方向 单位长度上结构面的 数目。如以 数目,则
图4.4 结构面的凸凹度 (a)剪胀度与粗糙度;(b)剪胀度的几何要素 β —结构面的平均倾角;i—结构面的起伏角
图4.3 结构面的几何形态图 a—平直型;b—波浪型;c—锯齿型;d—台阶型
4.2.3 结构面的空间分布
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大体是指结构面的产状(即方位)及其变化、结构 面的延展性、结构面密集的程度、结构面空间组合关系等。
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 在线教务辅导网:
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
第4章 岩体的基本力学性能
4.1 岩体结构面的几何特征与分类
4.1.1 结构面的概念
结构面成因复杂,而后又经历了不同性质、不同时期构造运动 的改造,造成了结构面自然特性的各不相同。例如,有些结构面, 在后期构造运动中受到影响,改变了原来结构面的开闭状态,充填 物质的性状及结构面的形态和粗糙度等。有的结构面由于后期岩浆 注入或淋水作用形成的方解石脉网络等,使其黏聚力有所增加。而 有的裂隙经过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加宽,或充以气和水,或充填黏 土物质,其黏聚力减小或完全丧失等。所有这些都决定着结构面的 力学性质,也直接影响着岩体的力学性质。因此,必须十分注意结 构面现状的研究,才能进一步研究岩体受力后变形、破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