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评估制度

合集下载

临床药品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

临床药品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

临床药品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Ⅰ目的加强医院药品使用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Ⅱ范围适用于全院临床各科室、药学部、医务科。

Ⅲ制度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推动药物治疗相关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与实施,监测、评估我院药品使用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二、对全院所有药品使用实施排名并监控,及时进行超常预警,对使用金额排名前十名的药品和前十名的医师每月公布一次。

针对排名情况以及每季度处方点评结果,对存在超常使用药品的医师,以及连续两个季度都出现在排名前十药品中前三名的医师,由纪检监察室给予诫勉谈话予以警示。

警示后连续三次出现超常处方的,采取离岗培训,限制其处方权等相应处理。

三、对全院各科室用药情况的督导检查:每月抽调全院病历,检查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结果定期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以督促临床科室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四、对专科用药情况的督导检查:进行运行病历督导,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糖皮质激素、血液制剂、营养性辅助性用药等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向临床科室予以反馈,并以书面形式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临床科室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五、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与评价: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鼓励各科室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积极上报。

对于每月出现科室零报告的,依据考核标准扣除科室当月考核分数。

对全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进行分析评价并发布在《药学通讯》上,以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六、提供及时的药学服务:针对医院在使用药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提供药学技术支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Ⅳ参考依据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价管理制度与流程1.目的:为保证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20〕8号)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管理遏制耐药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73号)规定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3.定义:无4.内容:4.1 医院按规定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管理工作,分析医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4.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重点4.2.1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4.2.2 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4.2.3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4.2.4 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DDDS;4.2.5 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30 %;4.2.6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50 %;4.2.7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得低于80 %;4.2.8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不超过30%;4.2.9 介入诊疗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

4.3 开展抗菌药物相关评价工作4.3.1 抗菌药物专项点评;4.3.2 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专项点评;4.3.3 介入诊疗手术预防用药专项点评;4.3.4 万古霉素专项点评;4.3.5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4.3.6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专档管理。

4.4 用药评价内容及标准4.4.1 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用法用量、疗程等应符合药品说明书及指南要求;用药前是否送检;联合用药是否有指征;使用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制度

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制度

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制度一、目的为规范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确保药品、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有效和经济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技术研发机构及相关部门开展临床综合评价工作。

三、组织架构1. 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全国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

2.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 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综合评价部门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本机构的临床综合评价工作。

4.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技术研发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应当配合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综合评价工作。

四、工作内容1.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1)药品安全性评价: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评估药品的安全性。

(2)药品有效性评价:通过临床实践、科研试验等途径,评估药品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3)药品经济性评价:分析药品的成本、效益和支付意愿,评估药品的经济性。

2. 医疗技术临床综合评价(1)技术安全性评价:对医疗技术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评估技术的安全性。

(2)技术有效性评价:通过临床实践、科研试验等途径,评估医疗技术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3)技术经济性评价:分析医疗技术的成本、效益和支付意愿,评估医疗技术的经济性。

3. 医疗服务综合评价(1)服务质量评价: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服务质量监测等手段,评估医疗服务质量。

(2)服务效率评价:分析医疗服务的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情况,评估服务效率。

(3)服务经济性评价:分析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和支付意愿,评估服务经济性。

五、工作流程1. 制定评价计划:根据国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临床综合评价工作计划。

2. 收集评价资料:通过文献调研、临床实践、患者调查等途径,收集相关药品、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资料。

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

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

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是指根据临床用药的特点和监测的目的,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临床用药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的体系。

该体系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通过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如治愈率、缓解率、有效率等指标,评估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2.药物安全评价: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价,包括不良反应的种类、发生率、严重性等。

可以通过文献回顾、临床观察和病例回顾等方法,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3.药物经济性评价:评估药物的经济性,包括药物的价格、用药方式等因素,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通过比较药物的费用效益,为医务人员提供经济用药的依据。

4.用药指导和监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求,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和监测方案。

包括药物的剂量、频次、疗程等用药参数的选择,以及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监测方法。

5.药物治疗质量评价:通过对患者的用药过程、用药结果和不良反应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药物治疗的质量。

可以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用药合理性评价等方法,评估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根据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患者的用药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

同时,还应重视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随访管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

综上所述,临床用药监测评价体系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通过对临床用药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和监测,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合理用药和优化治疗方案的依据,同时提高用药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临床安全用药管理评价制度

临床安全用药管理评价制度

确保药品质量安 全:通过评价制 度对药品采购、 储存、使用等环 节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药品质量安 全可靠。
规范医生用药行 为:评价制度对 医生用药行为进 行规范和监督, 避免不合理用药 和滥用药物现象 的发生。
提高患者用药依 从性:通过评价 制度对药品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 进行详细说明, 提高患者用药依 从性,确保治疗 效果。
加强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临床安全用药管理评价制度的相关知识、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 培训对象:医护人员、药师、护士等与临床安全用药管理相关的人员 培训方式: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实践操作培训等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考试、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临床安全用药管理评价制度的实施情况 制定监督计划:明确监督目标、范围和时间表 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督促其整改落实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第五章
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促进合理用药: 确保患者获得安 全、有效、经济 的药物治疗
降低用药错误: 减少因用药不当 导致的医疗事故 和纠纷
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规范化的用 药管理,提高医 疗服务的效率
提升患者满意度: 提供优质的用药服 务,增强患者对医 疗机构的信任和满 意度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权益
药品使用管理
用药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药计划 用药医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合理的用药医嘱 用药执行:护士根据医生开具的医嘱为患者实施用药治疗 用药监测:对患者的用药过程进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药品监管与评价
药品监管:对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确保 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用药指导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指导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引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药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订立本《临床用药引导管理制度》。

第二章用药评估与引导第一节临床用药评估1.医院应设立特地的用药评估部门,负责对临床用药方案进行评估。

2.用药评估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生理情形、过敏史等因素,确保用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用药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并定期与医务人员进行共享和反馈。

第二节临床用药引导1.医院应组织临床药剂师、临床药理师等专业人员,为临床医务人员供应用药引导和咨询。

2.临床用药引导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国家和地区临床指南,结合医院自身的临床实践进行定制化引导。

3.临床用药引导应依据不同疾病、不同病情和不同患者个体差别进行个体化介绍,以实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作用的目标。

第三章用药安全管理第一节用药安全教育与培训1.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药安全教育和培训,包含但不限于用药原则、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2.全部参加临床用药的医务人员必需经过用药安全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第二节用药审核与监测1.医院应配备药事管理人员,负责对临床医嘱进行审核,确保医嘱合理、准确。

2.医院应建立用药监测系统,对常用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监测,并向药师、医师等供应相关数据参考。

3.医院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将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

第三节用药信息共享与知识更新1.医院应建立用药信息共享平台,以确保医务人员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用药信息。

2.医院应定期组织用药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药水平和药物知识储备。

第四章基本药物管理第一节基本药物目录订立与调整1.医院应依照国家和地区相关规定,订立本院的基本药物目录。

2.基本药物目录应依据医院的临床需求和患者需求不绝调整和更新。

第二节基本药物的使用与管理1.医院应严格依照基本药物目录规定,推广和使用基本药物,并鼓舞医务人员优先选择基本药物进行治疗。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规定,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负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由医务科、感染科、药剂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其中医务科负责人担任组长,药剂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

第六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评价、干预及整改管理制度,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监测与评价第七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定期收集、整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进行监测与评价。

第八条监测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用药适应症、用药时间、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第九条评价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细菌耐药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第十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干预措施。

第四章干预与整改第十一条对监测评价中发现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进行提醒、教育,情节严重的,应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二)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应限制其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数量。

(三)对存在细菌耐药问题的抗菌药物,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限制使用、停用等。

第十二条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应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定期组织整改,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及合理用药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用药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成为评估医师在用药过程中是否满足科学、合理用药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并对合理用药进行深入分析。

一、剂型合理性评价指标剂型合理性评价指标是对药物剂型选择是否合理的评判标准。

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合理使用给药途径、合理选择给药方式、合理选用药物剂型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师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肝肾功能以及患者自身的用药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例如,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口服给药途径可能会降低药物代谢的速度,从而减轻其在体内的副作用。

二、药物剂量合理性评价指标药物剂量合理性评价指标是衡量医师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合理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合理选择给药频次、合理调整剂量等。

在实际应用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权衡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调整药物的剂量。

合理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可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三、疗程合理性评价指标疗程合理性评价指标是判断患者的用药时间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评价指标有:合理确定疗程长度、合理选择间隔时间等。

在医疗实践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合理确定药物的疗程长度。

例如,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使用抗生素的疗程长度,以避免药物过量使用或疗程过短导致治疗失败。

合理用药分析是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找出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药物的滥用、重复用药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举例来说,某医院的药学部门通过对院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医生在处方中频繁使用某种抗生素,导致了药物的过度使用和耐药性增加。

药学部门针对这种情况,与相关科室进行了沟通,并给出了合理用药的建议,从而达到了减少耐药性的目的。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7.21•【文号】国卫办药政发〔2021〕16号•【施行日期】2021.07.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药政发〔202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药具管理中心、卫生发展中心(国家药物和卫生技术综合评估中心),国家心血管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的决策部署,促进药品回归临床价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药政函〔2019〕80号)的工作部署,我委组织制定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执行,并就相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不断深化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药品供应保障决策的重要技术工具。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引导和推动相关主体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持续推动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助力提高药事服务质量,保障临床基本用药的供应与合理使用,更好地服务国家药物政策决策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按职责统筹组织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推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主要指导相关技术机构或受委托机构开展国家重大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主题综合评价,协调推动评价结果运用、转化。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部署安排,按职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制定本辖区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建立评价组织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协调实施区域内重要疾病防治基本用药主题综合评价。

临床用药评价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评价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临床用药评价是指对医院内各科室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以评价患者是否得到了符合规范的治疗。

而管理制度是要对临床用药评价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临床用药评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管理制度的目的1、规范临床用药评价工作流程,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2、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用药错误。

3、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4、建立评价结果的追溯机制,为医疗事故的调查提供依据。

5、推动医院内部临床用药评价实践的持续改进。

三、临床用药评价管理制度的内容1、评价工作组织管理:1.1、设立评价工作组,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评价。

1.2、评价工作组的成员应具备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熟悉治疗指南和用药指南。

1.3、评价工作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对医院内的用药评价工作进行讨论和总结。

2、评价流程管理:2.1、建立患者用药评价登记表,记录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用药方案等。

2.2、评价工作组要按照规范方法对每位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评价,包括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间隔时间、不良反应等。

2.3、评价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供医生参考和追溯。

3、评价结果管理:3.1、评价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需要调整等,对不合格或需要调整的用药方案,评价工作组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修改。

3.2、评价结果要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形成医院内部临床用药评价质量报告。

3.3、评价结果应作为医院内部质控和医疗事故调查的重要依据。

4、评价结果追溯管理:4.1、建立患者用药评价结果的追溯机制,对疑难用药病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2、评价工作组要及时收集和整理患者的反馈意见,对评价结果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管理制度的落实1、管理制度的全员培训:1.1、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教育机制,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药评价管理制度的培训。

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与指导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与指导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与引导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和相关部门。

第三条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与引导管理是医院内部紧要的质量管理措施。

第四条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与引导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用药安全,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

第五条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与引导管理应遵从医学伦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

第二章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第六条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是指对医务人员开具的处方药品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合理使用。

第七条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物适应症:对于每个药物,应确保其使用的适应症明确。

(二)药物选择: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药物剂量:药物剂量应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四)联合用药: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需评估其相互作用,避开显现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干扰。

(五)用药疗程:确保患者依照规定的疗程使用药物,不轻易停药或延长疗程。

(六)药物安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患者的禁忌症和过敏史,避开不必需的风险。

(七)药物费用:尽量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的药物。

第八条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估应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药师、临床专家等进行。

第三章临床用药引导第九条临床用药引导是指在临床实践中,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医务人员供应用药建议和引导。

第十条临床用药引导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药物选择:依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试验结果和专业指南,向医务人员供应合适的药物选择。

(二)用药剂量: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供应正确的药物剂量建议。

(三)联合用药: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供应用药相互作用和安全性的引导。

(四)疗程管理:依据病情和临床指南,供应用药的疗程管理建议。

第十一条临床用药引导应由医院内部的药学专家、临床专家等进行。

临床药学评估管理制度

临床药学评估管理制度

临床药学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临床药学评估工作,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临床药学评估工作。

第二章临床药学评估的目的和任务第三条临床药学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的监控和评估,供应合理、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建议。

第四条临床药学评估的任务包含: 1. 对患者用药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药物治疗中的问题; 2. 供应合理的药物选择和药物使用方案,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疗效; 3. 对新药、高危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进行评估和管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第三章临床药学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第五条医院设立临床药学评估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临床药学评估的工作。

第六条临床药学评估委员会成员包含: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临床医学科室负责人、临床药师、药学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七条临床药学评估委员会依照工作需要设立特地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评估工作。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药学评估档案,对评估结果进行归档和保管,供后续参考和总结经验。

第九条医院应当定期开展临床药学评估相关培训和学术沟通活动,提高临床药学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本领。

第四章临床药学评估的流程与方法第十条临床药学评估工作需依照科学、规范的流程进行,包含药物监测、药物评估、药物使用反馈等环节。

第十一条药物监测阶段,药师应当全面收集和记录患者的用药信息,包含用药史、过敏史、合并用药情况等。

第十二条药物评估阶段,药师应当对患者用药方案进行系统评估,包含药物剂量、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考虑。

第十三条药物使用反馈阶段,药师应当及时向临床医师供应药物治疗建议,并追踪患者用药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第十四条临床药学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含查阅文献资料、临床案例分析、药理学评估、药物动力学模拟等。

第五章临床药学评估的责任和义务第十五条医院临床药学评估工作由药学部门负责,药学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临床药师和药学技术人员,并保障其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药品合理使用与评价管理制度

药品合理使用与评价管理制度

药品合理使用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有效管理和监控医院内部药品的合理使用以及对药品进行评价,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订立本药品合理使用与评价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相关药品使用和评价的管理工作,包含药房、临床科室等。

第三条定义1.合理使用:指依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特性和具体治疗要求,依照国家规定和临床指南,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

2.药品评价:指对药品的疗效、药理学特性、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供应参考依据,引导合理使用。

第二章药品采购和供应管理第四条药品采购1.药品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或询价制度,明确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和供货商的要求。

2.药品采购时优先考虑国家药品目录中的常用药品,并重点考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药品。

3.药品采购应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的药品经营资质,并有良好的药品供应记录。

第五条药品入库和保管1.药品入库应严格依照采购清单逐项验收,确保药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与采购要求全都。

2.药品入库后,应妥当保管,防潮、防火、防盗,并依照药品的特性进行分类存储,保持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3.药品入库和保管工作由专人负责,确保药品的安全和完整。

第六条药品发放和计量1.药品发放应依据患者的医嘱或处方,依照规定的计量发放给患者。

2.医生、药师和护士要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和药品计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准确。

3.药品计量工作应借助计算机软件或智能设备,减少人为过错。

第七条药品库存管理1.药品库存应进行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

2.建立合理的库存警戒线和补货机制,避开过量或断货的情况发生。

3.药品过期或破损的及时淘汰处理,不得再用于患者治疗。

第三章药品使用管理第八条药品处方管理1.医生开具药品处方,应严格依照国家规定的处方格式填写,并注明病情、用药目的、用法用量等必需信息。

2.医生在开具药品处方时应遵守以下原则:–优先选择常用、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品;–合理选择药品的剂型和规格,以方便患者用药;–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需要,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和用药周期。

临床合理用药评估要求

临床合理用药评估要求

临床合理用药评估要求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的研发,临床用药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临床合理用药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临床合理用药评估的一些要求。

评估要求
为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的实施,以下是一些评估要求,供临床医生参考:
1.患者个体特征: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个体特征,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2.疾病特征: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疾病进展情况等,以确定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药物特征:评估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药动学和药效学
等特征,以确定药物的使用安全性和疗效。

4.药物相互作用:评估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检查是否
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

合理用药应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5.其他治疗干预:评估患者正在接受的其他治疗干预,如手术、放疗、化疗等,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6.治疗目标:评估患者的治疗目标,如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等,以确定最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7.监测指标:评估需要监测的指标,如药物血浆浓度、肝肾功
能指标等,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总结
临床合理用药评估要求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患者个体特征、疾
病特征、药物特征、药物相互作用、其他治疗干预、治疗目标和监
测指标。

评估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XXXX
[2] XXXX。

医院药物点评制度模板范文

医院药物点评制度模板范文

医院药物点评制度模板范文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药物点评工作,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药物点评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客观、全面的原则,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第三条医院药物点评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负责组织实施,药剂科、临床科室、医务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

二、组织架构第四条医院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负责制定医院药物点评制度、工作规划和计划,监督药物点评工作的实施。

第五条药剂科负责药物点评的日常工作,包括收集、整理、分析药物使用数据,制定点评方案,组织点评会议等。

第六条临床科室应当设立药物点评小组,负责本科室药物使用的点评工作,向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报告工作。

第七条医务科负责药物点评结果的运用和整改工作的落实。

三、点评内容第八条药物点评内容包括药物处方、用药医嘱、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

第九条药物点评应当关注以下方面:(一)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用法、剂型、给药途径等的合理性;(二)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三)药物经济学评价,包括药物疗效、安全性、费用等方面的比较;(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五)其他影响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和经济性的因素。

四、点评流程第十条药物点评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收集药物使用数据,包括处方、用药医嘱、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等;(二)分析药物使用数据,识别不合理药物使用情况;(三)制定点评方案,包括点评指标、方法、时间等;(四)组织点评会议,对不合理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讨论、评估和分析;(五)形成点评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六)公示点评结果,促进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七)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实,评估整改效果。

第十一条药物点评工作应当定期进行,至少每半年一次。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估制度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估制度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估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医院特订立本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从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减少不良药物反应和药物治疗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 监测药物治疗的目的为了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本制度的目的如下:•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监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防备漏服或滥用药物引发的问题;•监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予以妥当处理;•监测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情况,防止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监测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并加以评估,确保安全用药;•监测患者的用药费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3. 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评估责任3.1 医院管理负责人的责任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订立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评估制度,并确保其实施与执行。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供应相关人员和资源支持,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监督制度的有效运行。

3.2 医疗团队的责任医疗团队应依照本制度要求,乐观参加药物治疗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医疗团队包含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各自职责如下:•医生:负责药物治疗方案的订立和调整,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供应用药引导;•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时记录用药情况,察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情况;•药剂师:负责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和用药安全性,供应关于药物副作用和药品信息的咨询,向医生供应用药建议。

3.3 患者的责任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有以下责任:•服用药物时遵从医嘱,定时按量服药;•如有其他医生开具的处方药,请供应给主治医生审核;•定期前来医院复诊,搭配医生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如有不良反应或症状变动,及时向医生或护士报告;•听从医生或护士的药物使用引导和建议。

4.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估流程本制度中设定了以下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估流程:4.1 药物治疗方案的订立与调整医生依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结合药物治疗指南和经验,订立药物治疗方案。

药房用药安全评估制度范本

药房用药安全评估制度范本

药房用药安全评估制度范本一、总则为确保药房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药房对药品采购、储存、配送、调剂、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评估。

二、组织管理1. 药房设立用药安全评估小组,由药房负责人、药师、医师等相关人员组成。

2. 用药安全评估小组负责制定药房用药安全评估制度,组织实施用药安全评估工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

三、药品采购安全评估1. 采购药品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格的药品生产、药品批发企业,并审核其资质,建立供货单位档案。

2. 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定期接受药事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

3. 采购过程中,对药品的包装、规格、标签、说明书、合格证明等进行严格验收,确保药品质量。

四、药品储存安全评估1. 药房应设置与诊疗范围和用药规模相适应的药库、药房,并与诊疗区和治疗区分开。

2. 储存药品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包装上标注的条件及有关规定进行,确保药品储存环境符合要求。

3. 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对陈列药品进行巡查,及时排除影响药品质量的隐患。

五、药品配送安全评估1. 药房应建立药品配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及时、准确。

2. 配送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培训。

3. 药房应配备合适的运输工具,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

六、药品调剂安全评估1. 药房应建立药品调剂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调剂过程的准确无误。

2. 调剂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培训。

3. 药房应配备先进的调剂设备,提高药品调剂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药品使用安全评估1. 药房应建立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科室的用药指导和服务。

2. 药师应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制定,为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3. 药房应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八、持续改进1. 用药安全评估小组应定期对药房用药安全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药评价制度
为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评估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
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二、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三、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医师开具处方应当
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四、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五、成立合理用药小组,积极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积极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咨询工作。

对医护人员、病人及病人家属提出的用药问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并尽可能提供相关资料。

对不能当场回答的问题应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查到确切资料后再提供给病人。

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疗程。

根据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评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七、定期对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找出典型不合理用药,及时反映到临床科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