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复习同步练习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高考总复习同步练习卷(1)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政权借助族权B.封建等级森严C.中央集权确立D.社会分工明确
2. 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青铜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的工具。
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史料是
()
A.周礼规定礼器的数量B.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
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D.曾侯乙墓的战国编钟
3.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4.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
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
A.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B.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C.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 D.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
5. 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6.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
”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A.实行分封制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7. 图1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8.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
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促使封建势力崩
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B.刺史制的建立
C.郡县制的推行D.科举制的确立
9. 秦律规定:与盗者“不盈五人”,共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只给予流放;但如“五人盗”,赃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秦律尤其重视对“群盗”的惩治 B.秦律具有残酷性
C.秦律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D.秦律具有公正性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
”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西汉B.战国、秦朝、西汉
C.秦朝、西汉、三国D.秦朝、西汉、唐朝
11. 宋代出台一个政令,皇帝要和中书省的宰相们共同制定政策。
如果皇帝发布未经中书省宰相副署的诏书会被视为无效。
这说明当时()
A.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B.皇帝权力有所削弱
C.相权对皇权有制约的作用D.行政效率出现下降
12.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13.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4.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15. 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时,“密镌一碑,碑中“誓词三行,……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主要反映出宋朝()A.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注重维护皇权独尊与神秘感
C.统治者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D.保障言路畅通与政治开明化
16. 据《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枢密使的设立()
A.加强了宰相的权力 B.沿袭唐宋五代制度C.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与“中书”互相依赖
17. 汉代地方封君可收取封地租税;魏晋以后历代分封多为“虚封”,只赐爵位,不予封地。
明清时期,封君只发俸银和禄米,与官员无异。
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A.分封制的消亡B.宗法制的瓦解
C.君主专制的膨胀D.中央集权的加强
18.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19.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0.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二.材料解析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右图一、图二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
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7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
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6分)(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5分)
南安一中2016届高三历史高考总复习同步练习卷答案(1)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二.材料解析题
21.【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3分。
不答朝代扣1分)。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4分)
(2)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2分)
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3分)
(3)举措: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2分)
原因: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2分)
(4)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4分)22. 【答案】(1)制度:察举制。
(1分)
说明: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2分)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2分)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4分)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