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及答案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5单元 第13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考点深化探究
【答案】 (1)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等;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2)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压制了民主思想,束缚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考点深化探究
3.秦汉至明清强化皇权的措施及特点 (1)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三公虽在分工上各有侧重,但丞相权力相对过大。 (2)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3)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4)宋代: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相权继续衰落。 (5)元代: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 (6)明清: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 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康熙帝时,设置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 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主干知识梳理
(3)维护国家主权的举措: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 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4)评价:积极——康熙帝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 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消 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1)史料1表明阁臣仅具有为皇帝提供 【答案】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为解
顾问的职责,不具有宰相之权,一旦威胁到皇权, 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后来设
还会招来灾祸,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君主专制的 置内阁,内阁“有宰相之实,无宰相
强化。
之名”,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
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
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
这表明宰相制度()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解析:选A题干中反映在五代十国时期、北宋、清朝雍正年间,枢密院、三司、军机处因军事、经济、政治因素分别起了中枢机构的作用,故A项正确;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2.唐朝六部尚书不能参与决策,仅作为尚书省下执行机关的首脑,而明朝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明朝()A.中央政府精兵简政B.君主专制的加强C.宰相的权力被削弱D.国家权力的下移解析:选B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明朝废丞相并非精兵简政,而加强君主专制是权力的上移,故A、C、D三项错误。
3.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
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
这说明()A.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解析:选B内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而无宰相之实,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这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体现,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更能说明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故B项正确;内阁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给予他们多少权力,故C项错误;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4.明代史料记载:“内阁之职同于古相,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其事。
如(大学士)高拱之经掌吏部等,俱出拟启事,入而调旨。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 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学并不是背离传统儒学思想,李贽言行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故A项错误;根据设问中“在当时”可排除B、D两项,这两项都是明清儒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2.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解析:选C 根据“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贽的言论主要是针对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3.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解析:选D 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进行考证之前首先要搜集整理(占有)相关史料,在考证相关史料真伪之后,再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史料的异同,依据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因此D项是第一步,故答案为D项。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元明清时期的文化含答案.docx
2019 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检测卷含答案课时检测(十)元明清时期的文化一、 (每小 4 分,共 48 分 )1. (2018 湖·南大附中月考)元至正年掌国子学的吴道,在《国学策》中:“近世朱子《家礼》,号适古今之宜,好礼之家或所遵用,然不免笑。
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之,殆于不可然。
”材料明元朝()A.官方拒采用朱熹定制的民礼B.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受到冲C.治者感受到文化威其治D.礼制与朱熹的《家礼》互相冲突解析:A根据“ 非出朝廷著令,使通之,殆于不可然” 可知官方拒采用朱熹定制的民礼,故 A 正确;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期居于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故B ;元代以程朱理学作官方哲学,材料也未体文化的威,故C ;朱熹的《家礼》不被官方采用,并不能明其与礼制冲突,故 D 。
2. (2018 ·州研 )王阳明:“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
盖人求得心,一切外在之准悉失其威,而言行皆由个人自决。
”材料表明() A.将威作判断是非的准B.承了程朱理学的常礼教C.追求自由平等反君主制D.步思潮生奠定了基解析:D据材料可知王阳明每个人找到的良知才是判断是非的准,故A ;王阳明承了程朱理学的常礼教,但材料中未体,故 B ;据材料可知王阳明的思想有利于人追求自由平等,步思潮生奠定了基,但王阳明并不反君主制,故 C , D 正确。
3.“圣人所能者,夫之不肖可以与能,勿下世之夫也。
⋯⋯之不能者,圣人亦必不能,勿高一切圣人也。
” 位思想家()A.主男女平等B.倡个性自由C.推崇理性判断D.否定孔子价解析:C据材料内容可知,是李以“ 尊抑圣” 的方式君主提出了的批,不管是君主或圣人,都是一般人,告人“ 勿高一切圣人” ,人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C 正确;材料无法体 A 、B 两;李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价,只是反以孔子的是非准,故 D 。
4.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一部“怪”,它“的确含有民主主的精神,然很幼稚,于两千年制政治思想极大胆的反抗。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3_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推行了提倡民族工业、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等措施,其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B.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D.缓和统治者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D 解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目的主要是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其自身统治,故选D项。
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A项错误;清末“新政”没有改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清末“新政”的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C项错误。
2.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该誓词主要表明孙中山(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B.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答案:A 解析: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清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表明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B项错误;依据材料“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在誓词中陈述了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的条件,但没有信息反映出他一定要让位于袁世凯,C项错误;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在材料中没有提及,D项错误。
3.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
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答案:C 解析:据材料“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2024山东试验中学二模)下面的方向示意图描绘的是清代前期( )A.高产作物推广B.国内人口迁移C.粮食区域运输D.商帮长途贩运2.(2024江苏4月联考)下面采自明代《便民图纂·耕织图》,图旁的文字信息为:“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凹凸不做荒。
”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B.农夫努力克服地形制约C.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D.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3.(2024广东茂名一模)江西省多山,粤闽农夫素善耕山,至江西承佃者十居五六,“始则向田主佃田,饵以现银数两,名曰退价,又曰顶耕,必令业主写立退字付执。
……继则多贪退价,将田私佃他人。
竟有以一主之田,分佃至数十人,甚至随意典卖”。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政府对土地的交易管理严格B.粤闽地区人地冲突突出C.土地租佃关系的流淌性增加D.跨地区经济活动成主流4.(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明清以前,法律规定土地买卖需“先问亲邻”,即卖地者的亲邻优先购买。
明清时,政府的土地买卖法律中取消了“先问亲邻”的规定,雍正时期甚至明文规定“及持产动归原先尽亲邻之说,借端……希图短价……俱照不应重律治罪。
”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A.农业生产关系变更较为频繁B.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C.农村的商品化生产发展较快D.宗族亲缘观念起先淡化5.(2024福建泉州三模)清代年画《女十忙》(下图)描绘了当时妇女将棉花制成布的情景。
这一作品( )A.呈现了手工工场的雇佣关系B.表明白劳动妇女地位的提高C.体现了家庭式手工业的特征D.描绘了市井女子生活的艰难6.(2024山西临汾一模)明清之际,江南是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区,每年从华北地区输入北花,从湖广地区输入襄花。
山东、河南等植棉区,由于不善织布,每年却要从江南大量输入棉布而向江南等地输出棉花。
据此可知当时( )A.棉纺织业出现新生产关系B.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江南是全国的经济重心7.(2024重庆联考)明清时期,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一田二主”的现象:一块土地分为田底和田面,田底持有人没有耕作权,只有收租的权利;而田面持有人享有耕作权,并有向田底持有人交租的义务;田底和田面可以自由独立进行买卖、典当、馈赠等,双方互不干涉。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故B 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排除。
2.(2019·孝义摸底)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选A依据题干“雇佣劳动”可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选D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寮主经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高考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高考题2013—2018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情分析(1)从考查内容看:命题侧重于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大都集中在考查学生对文学、艺术成就的识记、辨析、运用等方面,命题素材则会采用古文、图片或者国内外学者、专家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评价、思想等几种形式。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大都进行综合考查。
(2)从考查题型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主要从古今贯通或中外对比角度链接考查为主。
(3)从命题特点看:主要考查重要政治制度或经济、思想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历史发展趋势的结论性认识。
立足家国情怀——社会热点隐性考1.(2013·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
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
2.(2018·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书过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 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 选C。本题考查历代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皇 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 一。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 的外朝的权力。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 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
答案二:观点——悲歌 理由:政治: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缓慢; 科技:没有产生近代科技; 思想:思想文化落后。 (4分)(只答出观
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三:观点——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理由:繁荣的理由参见答案一,悲歌的理由参见答 案二。(7分)(应明确答出“既是繁荣又是悲歌 “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 多得 6 分)
【课堂检测】
1、(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13题)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 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 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试解:________(先做再看,效果更好)
[解析]选A。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 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 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 展到顶峰。
C.手工业发达 D.自然资源丰富
A
探究问题
探究一:当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 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 第13讲 明清时期的文化
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一、明清之际的思想(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3.阶级(层):市民工商业者队伍扩大。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二)概况1.王阳明的心学(1)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2)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2.李贽的离经叛道(1)思想:①挑战正统: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定儒学权威: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主张“童心说”。
③在诗文写作风格上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李贽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三)评价1.积极(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1)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2)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3)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4)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注]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拓]李贽,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自觉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旗帜。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文化习题精练 新人教版 精品
应用:习题精练一、选择题巩固篇1.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是()A.承古萌新B.出现总结性的科技著作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D.出现许多长篇优秀小说答案:A2.被誉为“整个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徐霞客游记》答案:C3.下列著作中体现“西学东渐”特色的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考工记》D.《梦溪笔谈》解析:《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A、C、D三项的内容不涉及西学。
答案:B4.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
这里的“晚霞”指的是()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解析:审题的关键是注意关键词“科技”,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同时注意总结同时期中西方科技成果所呈现的特点。
答案:A5.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解析:相比之下,《农政全书》的特点是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可从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方面理解。
A、B、C三项不合题意。
答案:D6.下列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具有一定影响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B7.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A.抗清斗争失败B.思想领域内文字狱的压制C.君主专制空前加强D.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解析: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而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故选D项。
答案:D8.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诸子百家书籍B.《资治通鉴》C.《四库全书》D.《永乐大典》答案:C提高篇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都()A.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B.是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C.反映自然经济的需要D.反映当时统治阶级的经济思想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种主张都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故B 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排除。
2.(2019·孝义摸底)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
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选A依据题干“雇佣劳动”可知,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3.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
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解析:选D题目中并未体现大量经济作物的入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得出在明朝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并非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材料“寮主经济”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2020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阶段(五)课时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含答案
课时3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考点一 明清时期的思想1.阳明心学(1)主张⎩⎨⎧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影响: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①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②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③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④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焚书》等。
(3)影响: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李贽思想的特点 他(李贽)反对的是假道学不是真道学,对于真道学他是极力赞扬的,所以他反对道学不等于反封建。
——束景南《道学文化心态论纲》3.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1)黄宗羲①思想⎩⎨⎧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c.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②著作:《明夷待访录》。
③评价⎩⎨⎧a.是明朝末年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b.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①思想⎩⎨⎧a.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b.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
②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③影响: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王夫之⎩⎨⎧①建立起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4)历史影响⎩⎨⎧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课时练习11 元明清前期的文化
课时规范练11元明清前期的文化一、选择题1.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
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
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
再经过整理,将其收入《农政全书》。
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2.元曲原本来自“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而清朝编撰《四库全书》把元曲斥之于外。
元曲的这种遭遇主要是因为()A.元曲语言过于通俗自由B.统治者传统的华夷观念C.元杂剧过于揭露黑暗现实D.清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3.(2018河北冲刺模拟)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
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
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
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B.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C.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D.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4.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
”这反映出顾炎武()A.萌发民本思想B.主张经世致用C.提倡轻徭薄赋D.倡导工商皆本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都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完善C.都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都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6.(2018河北保定模拟)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
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
通史版2022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第5单元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课时跟踪一练而就含解析2021
模块一第五单元第13讲明清时期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某某某某调研测试)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 )A.体现近代某某思想的萌生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解析:选D 依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的传播,近代某某思想产生,而非明中叶,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推断他的思想是否被明清思想家继承,故B项错误;依所学可知,阳明心学仍属于理学的X畴,并未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据材料“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可知对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构成冲击,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
2.(2020届某某“皖南八校”高三摸底)李贽在谈及生与死的关系时,指出“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
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勿伤逝,愿伤生也!”可见,李贽侧重( )A.对传统道学的批判B.对现世生活的把握C.对传统儒学的复兴D.对新兴经济的推崇解析:选B 据材料“生之必有死也,犹昼之必有夜也。
死之不可复生,犹逝之不可复返也”“勿伤逝,愿伤生也”可以得出,李贽比较侧重对现世生活的把握,故选B项;传统道学即是程朱理学,是指由程颐、程颢、朱熹等人所宣扬的“性命义理之学”,而题干主要述及的是李贽对生与死的看法,排除A项;程朱理学到明清时期已经僵化,李贽的思想主X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不是对儒学思想的复兴,排除C项;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经济形态,既稀疏又微弱,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的思想主X中更多的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没有反映出对新兴经济的推崇,排除D项。
3.(2020届某某滨州高三开学考试)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高三历史明清时期的文化例题解析 旧人教
明清时期的文化-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1996年全国卷试题)据《明史》记载,一些坚持正义、不满宦官专权的士大夫,在书院中聚众讲学,影响很大。
他们的代表是A黄宗羲B顾炎武C顾宪成D王夫之【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分【答案】C例2(1998年全国卷)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
概述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和历史阶段特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考生要能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题目中“明清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向停滞”这两种现象或特征似乎矛盾,但又建立在当时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这样的共同社会条件上,要求考生探寻原因,因而此题的理论含量很高,命题平中见奇,有创造性。
本题测试效果比较理想,区分度较高,是一道好题。
【答案】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
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盛,京剧形成。
“吴派”画家,“某某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明朝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巨著,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
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
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例3(2000年某某卷试题)同志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成果,但也有不足。
”试以明末清初为例,概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有何不足之处并扼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临沂质检)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
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解析:选A。
材料“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说明儒家思想蕴含实用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思想主流为程朱理学,实学并非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学只被有些有识之士所倡导,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故C 项错误;材料说明实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彻底否定,故D项错误。
2.(2019·梅州模拟)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这在当时( )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可知,李贽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背离了儒家”与材料“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故C 项错误。
3. (2019·湛江模拟)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
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解析:选D。
“‘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十三【明清时期的文化】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明清之际儒学并不是背离传统儒学思想,李贽言行的价值在于其批判性,故A项错误;根据设问中“在当时”可排除B、D两项,这两项都是明清儒学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
2.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解析:选C根据“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贽的言论主要是针对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故选C项。
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3.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解析:选D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进行考证之前首先要搜集整理(占有)相关史料,在考证相关史料真伪之后,再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史料的异同,依据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认识,因此D项是第一步,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首先需要”的要求,排除A、B、C三项。
4.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的自序中写道:“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天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
”这体现了顾炎武()A.经世致用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民主启蒙思想解析:选A根据材料“有关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天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可以得出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体现不出,排除。
5.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
由材料可知,王夫之() A.认为人欲也是天理B.主张“致良知”C.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强调经世致用解析:选A材料“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可见王夫之认为天理人欲不可分,故选A项;主张“致良知”的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排除B项;王夫之等早期启蒙思想家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排除D项。
6.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亳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谈学风B.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两人都认为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的作用不大,其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程朱理学的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A、B、C三项均与主旨不符,排除。
7.《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这里的“先天不足”具体是指()A.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B.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薄弱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D.程朱理学在社会上根深蒂固解析:选B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虽然反对君主专制,但是仍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根源是经济基础薄弱,即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故B项正确。
8.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
两者都()A.描写了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D.表明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解析:选C两部作品都没有描写古代官场的腐朽与黑暗,故A项错误;陶渊明代表知识分子,并不代表市民阶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敢于反抗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两部作品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故C项正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黑暗政治生活的不满,并不涉及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冲击,故D项错误。
9.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道:“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
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C.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D.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解析:选B从材料“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空间——清代昆山,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项;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10.如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禽图》,下项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B.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C.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D.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解析:选A“写意画《孤禽图》”是典型的文人画,它集篆刻、绘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创作手法是留白,故A项正确;写意画追求神韵意趣,不看重对景物本身的逼真描绘,故B项错误;“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为欧洲新古典主义的主要风格,故C项错误;写意画强调神韵意趣,借物抒情,不会具有雄壮的气势,故D项错误。
11.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
此现象()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解析:选C材料指出明代以后关公戏经久不衰,而关公戏强调“忠义仁勇”,这实际上反映出戏曲的教化作用,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市民阶层的形成,也没有体现儒学的神学化,更不是说明宗教观念的世俗化,故A、B、D三项错误。
12.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
清廷的上述做法()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解析:选C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材料中清廷的做法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
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提倡“实学”,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早在1895年前后,康有为便已取法西方基督教的先例,提出“孔教”之主张,并提倡以孔子生年作为中国历史纪元之始。
及戊戌年间,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
一时之间,“保教、保种、保国”之说,风行草偃,信从者众,甚至连日后以“排满”著称的章太炎,也曾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写就《客帝论》一文,提出“以素王(孔子)为共主,以清廷为霸府”的主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叶以后有识之士反理学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并结合所学,从明朝时期经济发展、政治腐败以及思想变化等角度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否定了理学将义利相对立,重义贱利的观念”“他们还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的空谈性理,指出其于世事毫无助益”并结合所学,从思想启蒙以及促进儒学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康有为受命主持变法,更极力主张将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并结合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变法寻求理论支撑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康有为思想特点以及利用孔子思想变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回答。
答案:(1)原因:宋明理学宣扬的伦理纲常偏离了正统儒学追求伦理道德与现世人生相协调的精神;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世俗生活繁荣;君主专制统治强化,旧制度走向衰落。
积极影响:面向现实人生、反对理学的蒙昧和禁欲倾向,具有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意义;提倡正统儒学的民本思想,强调经世致用,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2)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孔子代表特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是数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将孔子符号化,视“孔教”与“保国”同等重要,能够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建构文化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评价:康有为当时尚未认识到西方基督教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但他将宗教理性力量作为政治改革的精神土壤,将孔子符号化并赋予宗教性色彩,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激发了文化民族主义意识。
同时,康有为将孔子符号化导致孔子形象神秘化,违背了儒学的世俗化倾向。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
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世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顾准《希腊城邦制度》(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