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三角形课后练习(有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5.3三角形的内角和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练-5.3三⾓形的内⾓和⼈教版(含答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练- 5.3三⾓形的内⾓和⼀、单选题1.明明把⼀个三⾓形剪成两个⼩三⾓形(如图),剪出的每个三⾓形的内⾓和是()A. 90°B. 180°C. 360°2.⼀个直⾓三⾓形的⼀个锐⾓是35度,另⼀个锐⾓是()度.A. 145B. 55C. 903.⼀个三⾓形中有两个锐⾓,那么第三个⾓()A. 也是锐⾓B. ⼀定是直⾓C. ⼀定是钝⾓D. ⽆法确定4.∠1和∠2是⼀个直⾓三⾓形中的两个锐⾓,已知∠1=52°,∠2=()A. 38°B. 28°C. 不能求出5.下⾯三⾓形中未知⾓的度数是()A. 35B. 45°C. 55D. 65°⼆、判断题6.把⼀个⼤三⾓形剪成两个⼩三⾓形,每个⼩三⾓形的内⾓和⼩于180°。
7.三⾓形任意两个内⾓的和都⼤于第三个内⾓.8.⽤两个完全⼀样的三⾓形拼成⼀个⼤三⾓形,这个⼤三⾓形的内⾓和360.9.⼀个三⾓形中最多有两个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0.在同⼀个三⾓形中,只能有⼀个⾓是钝⾓。
三、填空题11.直⾓三⾓形的⼀个锐⾓是25°,另⼀个锐⾓是________.12.等腰三⾓形的顶⾓是80°.这个三⾓形的两个底⾓都是________.13.算出下⾯三⾓形中未知⾓的度数.________度14.在直⾓三⾓形中,已知⼀个锐⾓是55°,另⼀个锐⾓是________。
15.将⼀个⼤三⾓形分成两个⼩三⾓形,其中⼀个⼩三⾓形的内⾓和是________°四、解答题16.如图AB=AC,求∠1、∠C的度数?五、综合题17.(1)在⼀个三⾓形中,1=42°,2=50°,则3=________°。
(2)等腰三⾓形中的⼀个底⾓是30°,则它的顶⾓是________°。
2024年春季小学测试卷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课时练第5单元《5.3三角形的内角和》(含答案)
课时练5.3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单选题1.同学们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下面拼法中正确的是()A. B. C.2.在一个三角形里,如果一个最小的角是45.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无法判断3.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角是锐角。
A. 4B. 3C. 2D. 1二、判断题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可能是钝角。
()5.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直角。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正好等于90°。
()三、填空题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________度.8.9.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4:3,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10.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角的度数,你能发现什么?我发现了:________四、解答题11.王叔叔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铁架。
它的一个底角是65°,它的顶角是多少度?12.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度,另一个内角是60度,则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内角多少?这个三角形是个什么三角形?五、应用题13.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参考答案1. C2. A3. C4. 正确5. 错误6. 正确7. 1808. 30°9. 等腰10. 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和等于180°.11. 解:180°-65°-65°=50°答:它的顶角是50度。
12. 解:180-30-60=90(度)答: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内角是90度,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解:已知这个风筝是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即是两条腰相等,并且所对应的两个底角也相等,三个内角和度数是180度,顶角是40度,180度减40度得140度,两个底角和是140度,一个即为70度,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底角。
(180°-40°)÷2=140°÷2=70°答:它的一个底角是70°。
5.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5.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发现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 探究新知-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用三角板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并记录下来。
-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
- 课件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的内角和测量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计算内角和,并验证是否为180°。
-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看作三角形,并计算其内角和。
4. 拓展提高- 让学生思考:除了三角形,还有哪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固定的?能否用同样的方法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方式,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规律。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 强调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 选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看作三角形,并计算其内角和。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 5.3 三角形的内角和 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含答案) (1)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 5.3 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美美同学做了一个直角三角板,其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3倍。
较大的锐角是()A.30°B.60°C.22.5°D.67.5°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①把一个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表示的意义也不变.②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三个角是锐角.③比1.5大,比1.6小的小数只有9个.④一个大于1的数乘上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原来的数小.A.0个B.1个C.2个D.3个3.下面各组中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是()A.14°,86°,80°B.90°,16°,104°C.120°,54°,6°4.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观察一个三角形,放大后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1800°B.180°C.360°5.从一个三角形上剪下一个60°的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A.180°B.240°C.360°D.180°或360°6.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6小题)7.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8.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44o和38o,第三个角是o,它是一个三角形.9.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0°,另一个锐角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10.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2°和46°,第三个内角为°,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按角分类)1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度.12.(1)在三角形ABC中,一个锐角是30°,截去这个角后(如图),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65°,另一个锐角是°.三.判断题(共5小题)1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要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判断对错)1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是钝角.(判断对错)15.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可能小于60°.(判断对错)16.比的内角和大.(判断对错)17.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18.如图,其中∠2=∠3,求∠2的度数.五.应用题(共5小题)19.妈妈有一条等腰三角形的丝巾,已知一个底角是40°,这条丝巾的顶角是多少度?20.红红家有一块三角形的小菜园,菜园的最大角是120°,且最大角的度数是最小角的4倍,这块三角形菜地其他角的度数是多少?这块地的形状是一个什么三角形?21.在一个三角形中,∠1,∠2,∠3为三角形的三个角,已知∠1=45°,∠2比∠1大15°,求∠2和∠3的度数分别是多少.22.李爷爷家有一块三角形的菜地,菜地的最大内角是120°,是最小角的四倍,这块三角形菜地其它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按边分,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菜地?23.如图,等边三角形内有一个等腰三角形,∠1=∠2,∠3=∠4.求∠6.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是什么三角形?六.解答题(共2小题)24.如图1,有一个正方形.(1)∠1的度数是.(2)经过O点作一条射线(如图2),使得∠2=∠3,求∠2、∠3的度数?(3)你还能求∠4的度数吗?25.一个三角形中有3个内角∠1、∠2和∠3,它们的和是180°,其中∠1=35°,∠2的度数是∠1的2倍.∠3是多少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解:(180°﹣90°)÷(3+1)×3=90°÷4×3=22.5°×3=67.5°答:较大的锐角是67.5°。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设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5.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课时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A.过顶点的直线B.底边上的高C.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答案:C解析:解答:对称轴是直线,故B错;须过底边中点,故A错,D错,综上,选C.分析:解决本题关键是首先确定对称轴是直线,其次确定过什么特殊点.2.下面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一个内角为45度的直角三角形B.有一个内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C.有一个内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D.两个内角分别为36度和72度的三角形答案:C解析:解答:对于选项A,有一个内角为45度的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45°、90°、45°,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有一个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为60°、60°、60°,是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于C,有一个内角为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为30°、90°、60°,不是等腰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D,两个内角分别为36度和72度的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为36°、72°、72°,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综上,选C.分析:解决本题关键是判断是不是等腰三角形,是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否则就不是.3.下列4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2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1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C.有2个内角分别为30°和120°的三角形D.线段答案:B解析:解答:对于选项A,有2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有1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为30°、90°、60°,不是等腰三角形,故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对于C,有2个内角分别为30°和120°的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为30°、120°、30°,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于D,线段是以其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另一条对称轴是其所在的直线.分析: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找不出来的就是答案.4.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三角形B.射线C.角D.相交的两条直线答案:A解析:解答: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射线以其所在直线为对称轴,角以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相交的两条直线以其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故选A分析:解决本题关键是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找不出来的就是答案.5.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解答: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三项是等腰三角形,而等腰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剩下的C就是答案,故选C.分析:判断三角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就是看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6.角、线段、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4个B.5个C.6个D.3个答案:B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知,角、线段、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分析:本题关键是对于每一种图形,找到一条对称轴,找不到的就不是轴对称图形.7.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3个B.4个C.5个D.2个答案:A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选A.分析:本题关键看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在所有三角形中,只要是等腰三角形,就一定是轴对称图形.8.下列字母中:H、F、A、O、M、W、Y、E,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5B.4C.6D.7答案:D解析:解答:从第一个字母研究,只要能够找到一条对称轴,令这个字母沿这条对称轴折叠后,两边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可以得出:字母H、A、O、M、W、Y、E这七个字母,属于轴对称图形,故选D.分析:本题关键是找到一条对称轴,解决方法是针对每一字母逐一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单一.9.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一个内角为45度的直角三角形C.有两个内角分别为50度和80度的三角形D.有两个内角分别为55度和65度的三角形答案:D解析:解答:从A 选项开始研究,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B 有一个内角为45度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C 有两个内角分别为50度和80度的三角形,第三个角是50度,故是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 .分析:本题关键是判断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解决方法逐一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单一.10.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是( )A .等腰三角形B .角C .等边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解答:从A 选项开始研究,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角也只有一条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D 锐角三角形的对称轴数量不确定. ∴选C分析:本题关键是看能否找到该图形的对称轴,解决方法逐一研究,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单一11.如图,Rt △ABC 中,∠C =90°,∠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D ,若AD =5cm ,CD =3cm ,则点D 到AB 的距离DE 是( )A . 5cmB . 4cmC . 3cmD . 2cm答案:C解析:解答:∵点D 到AB 的距离是DE∴DE ⊥AB∵BD 平分∠ABC ,∠C =90°∴把Rt △BDC 沿BD 翻折后,点C 在线段AB 上的点E 处∴DE =CD∵CD =3cm∴DE =3cm选C .分析:本题关键是运用翻折,实现DE 与DC 重合,从而判断DE =DC =3cm .12. △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DBA .30°B .45°C .36°D .72°答案:C解析:解答:∵有很多等腰三角形,∴得到很多对称的图形∴根据题意将上图构造出来后如下图所示∴∠A =36°故选C分析:本题关键根据题干把图构造出来,然后进行计算就可以了.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钝角,则底角a 的范围是( )A .0°<a <9B .30°<a <90°C .0°<a <45°D .45°<a <90°答案:C解析:解答:∵等腰三角形顶角为钝角∴顶角大于90°小于180°∴两个底角之和大于0°小于90°∴每个底角大于0°小于45°故选C分析:本题关键先将两个底角的和的范围算出来,然后再将每个底角范围出来,注意是大于小于,不包含等于号.14.如图,△ABC 中,AB =AC ,∠A =36°,∠ABC 和∠ACB 的平分线BE 、CD 交于点F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 .7个B .8个C .9个D .10个答案:B解析:解答:∵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D A B C AB C E DF∴只要能判断出有两个角相等就行了将原图各角标上后显示如左下:因此,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只要判断出有哪几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如右上图,三角形有如下几个:①,②,③;①+②,③+②,①+④,③+④;①+②+③+④;共计8个.故选B分析:本题关键先将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算出来,然后再将三角形的个数数出来,注意不重不漏.15.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B .40°C .25°或40°D .50°答案:C解析:解答:∵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50°∴有两种可能①是三个角为50°、50°、80°;②是三个角为50°、65°、65°分情况说明如下:①当三个角为50°、50°、80°时,根据图①,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 =40°; ②当三个角为50°、65°、65°,根据图②,可得其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DAB =25°故选C① ②分析:本题关键根据题意确定有两种不同的情况.A B B二、填空题(共5小题)16.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答案:底边的垂直平分线解析:解答:∵对称轴是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也是直线∵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这两条边是轴对称后能够重合的两条线段∴这两边的非公共点是轴对称点∴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其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分析:本题关键是把求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转化成求线段的对称轴.17.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矩形有条对称轴.答案:3|2解析:解答:∵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可以看成以各个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而每一种情况下都分别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分析:本题关键是把等边三角形向等腰三角形转化,由此得到有三条对称轴18.不重合的两点的对称轴是.答案:连结这两点所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析:解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已知不重合两点,得一线段∴原题变成求一条线段的对称轴而线段的对称轴是它的垂直平分线∴不重合的两点的对称轴是连结这两点所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析:本题关键是由点想到线段,把原题转化成求线段的对称轴.19.在△ABC中,AB =AC,∠A=80°,则∠B=.答案:50°解析:解答:∵AB=AC∴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将线段BC对折重合后,点A在折痕上∴线段AB、AC关于折痕轴对称设折痕与BC交点为D则△ABD、△ACD关于直线AD轴对称∴∠B=∠C =(180°-∠A)÷2=(180°-80°)÷2=50°分析:本题关键是利用轴对称性质,得到∠B =∠C,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各可以求得.20.已知M 、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两点,则∠MAN 和∠MBN 之间关系是 . 答案:∠MAN=∠MBN解析:解答:∵原题当中没有说明点M 、N 在线段AB 的位置,∴可能有以下四种情况:①如图①,点M 、N 在线段AB 两侧时∵M 、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两点∴点A 、B 两点关于直线MN 轴对称∴线段MA 、MB 两点关于直线MN 轴对称同理线段NA 、NB 两点关于直线MN 轴对称∴△MAN 与△MBN 关于直线MN 轴对称∴∠MAN =∠MBN②如图①,当点M 、N 在线段AB 同侧时,按照①中逻辑推理,同样可以得到∠MAN =∠MBN ;③如图③,当点N 在线段AB 上时,同理可得∠MAN =∠MBN ;④如图④,当点M 在线段AB 上时,同理可得∠MAN =∠MBN .综上,一定有∠MAN =∠MBN分析:本题关键是考虑到不论点M 、N 与线段AB 的位置如何,求得∠MAN =∠MBN 原理相同,这是关键点.三、解答题(共5小题)21.如图1,在一条河同一岸边有A 和B 两个村庄,要在河边修建码头M ,使M 到A 和B 的距离之和最短,试确定M 的位置;答案:所求点如下图所示 ①AB ②A ③A ④A B lAB解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需要能将AM 、BM 两边转化到一条直线上∴用轴对称可以办到求点M 的位置的具体步骤如下:①作点A 关于直线BC 的轴对称点A ’②连结A ’B 交BC 于点M③连结AM则点M 就是所求作的点,能够使M 到A 和B 的距离之和最短.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出如何求点M 的方法,这是关键点.22.如图所示,P 和Q 为△ABC 边AB 与AC 上两点,在BC 上求作一点M ,使△PQM 的周长最小.答案:所求点如下图所示解答:∵△PQM 的三条边中PQ 已经确定∴只需要另外两边之和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B∴需要能将其它两边转化到一条直线上∴用轴对称可以办到求点M的位置的具体步骤如下:①作点P关于直线BC的轴对称点P’②连结P’Q交BC于点M③连结PM则点M就是所求作的点,能够使PQM的周长最小.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出如何求点M的方法,这是关键点.23.圆、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说出他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答案:无数条|2条|4条解答:∵对于圆来说,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能够将这个圆分成能够互相重合的两部分∴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对于长方形来说,过其中心平行于边的直线,都能够把它分成能够互相重合的两部分∴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对于正方形来说,属于长方形的对称轴,对其也成立;∴正方形首先有2条对称轴又∵正方形的每一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能够把这个正方形分成能够互相重合的两部分∴正方形另外还有2条对称轴综上,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出每一种图形对称轴的由来,这是关键点.2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求它的周长.答案:22解答:∵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4,9或4,9,9;当三边长为4,4,9时,4+4<9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当三边长为4,9,9时,能够构成三角形,此时,周长为4+9+9 =22答:它的周长是22.解析:分析:本题关键是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构成三角形,这是易错点.2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2,点E在BC上并且AE=EC,若将矩形纸片沿AE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AC上,则AC的长为多少?答案:4解答:如图,设点B 落在AC 上后,为点F .则有△AFE ≌△ABE∴∠AFE =∠B =90° AF =AB =2∴FE ⊥AC∵AE =EC∴CF =AF =2∴AC =CF +AF =4答:AC 的长为4.解析:分析:本题考察轴对称的性质,关键是把握住对称一定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相等.AB。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021届高三数学(理)新课标一轮复习练习:5.3 解三角形
§5.3 解三角形考点一 正弦、余弦定理17.(2021湖南,3,5分)在锐角△ABC 中,角A,B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2asin B=√3b,则角A 等于( ) A.π12 B.π6 C.π4 D.π3答案 D 由正弦定理可知:2sin A ·sin B=√3sin B,由于B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sin B ≠0,故sin A=√32,又由于△AB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A ∈(0,π2),故A=π3,选D.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考查同学运算求解力量,本题同学简洁记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导致选错失分.18.(2021辽宁,6,5分)在△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 Bcos C+csin Bcos A=12b,且a>b,则∠B=( )A.π6 B.π3 C.2π3 D.5π6答案 A 由正弦定理得sin B(sin Acos C+sin Ccos A)=12sin B,即sin Bsin(A+C)=12sin B,由于sin B ≠0,所以sin B=12,所以∠B=π6或56π,又由于a>b,故∠B=π6,选A.19.(2021陕西,7,5分)设△ABC 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os C+ccos B=asin A,则△ABC 的外形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答案 B 由正弦定理得sin Bcos C+sin Ccos B=sin 2A,得sin(B+C)=sin 2A,∴sin A=1,即A=π2.故选B.20.(2021福建,12,4分)若锐角△ABC 的面积为10√3,且AB=5,AC=8,则BC 等于 . 答案 7解析 设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由已知及12bcsin A=10√3得sin A=√32,由于A 为锐角,所以A=60°,cos A=1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 A=25+64-2×40×12=49,故a=7,即BC=7. 评析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解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cos A 是求解关键.21.(2021浙江,16,4分)在△ABC 中,∠C=90°,M 是BC 的中点.若sin ∠BAM=13,则sin ∠BAC= . 答案√63解析 令∠BAM=β,∠BAC=α, 故|CM|=|AM|sin(α-β),∵M 为BC 的中点,∴|BM|=|AM|sin(α-β). 在△AMB 中,由正弦定理知:|AM|sinB =|BM|sinβ, 即|AM|sin (π2-α)=|AM|·sin(α-β)sinβ, ∵sin β=13,∴cos β=2√23, ∴1=cos α·(2√2sinα-1cosα) =2√2sin αcos α-1cos 2α, 整理得1=2√2sin αcos α-cos 2α, 解得tan α=√2,故sin α=√63.评析 本题考查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的应用和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考查同学的图形观看力量和数据处理力量.如何利用M 是BC 中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2022湖北,11,5分)设△ABC 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b-c)(a+b+c)=ab,则角C= . 答案2π3解析 由已知得a 2+b 2-c 2=-ab,∴cos C=a 2+b 2-c 2=-1, ∴C=2π3.评析 本题考查余弦定理,考查同学的运算求解力量.23.(2022重庆,13,5分)设△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 A=35,cos B=513,b=3,则c= . 答案145解析 ∵A,B,C 为三角形内角且cos A=35,cos B=513, ∴sin A=45,sin B=1213.sin C=sin[π-(A+B)]=sin(A+B) =sin Acos B+cos Asin B=45×513+35×1213=5665. 由正弦定理c sinC =bsinB ,得c=b×sinC sinB =3×56651213=145.评析 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正弦定理.24.(2021北京,15,13分)在△ABC 中,a=3,b=2√6,∠B=2∠A. (1)求cos A 的值; (2)求c 的值.解析 (1)由于a=3,b=2√6,∠B=2∠A,所以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3sinA =2√6sin2A .所以2sinAcosA sinA =2√63.故cos A=√63.(2)由(1)知cos A=√63,所以sin A=√1-cos 2A =√33. 又由于∠B=2∠A, 所以cos B=2cos 2A-1=13.所以sin B=√1-cos 2B =2√23.在△ABC 中,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5√39.所以c=asinCsinA =5.评析 本题考查正弦定理及三角恒等变换,主要考查同学运算技巧和运算求解力量,二倍角公式和诱导公式的娴熟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点二 解三角形及其综合应用16.(2022重庆,10,5分)已知△ABC 的内角A,B,C 满足sin 2A+sin(A-B+C)=sin(C-A-B)+12,面积S 满足1≤S ≤2,记a,b,c 分别为A,B,C 所对的边,则下列不等式肯定成立的是( ) A.bc(b+c)>8 B.ab(a+b)>16√2 C.6≤abc ≤12 D.12≤abc ≤24答案 A 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A+C=π-B,A+B=π-C.于是sin2A+sin(A-B+C)=sin(C-A-B)+12⇒sin 2A+sin 2B=-sin 2C+12⇒sin 2A+sin 2B+sin 2C=12⇒2sin(A+B)cos(A-B)+2sin Ccos C=12⇒2sin C ·[cos(A-B)-cos(A+B)]=12⇒4sin Asin Bsin C=12⇒sin Asin Bsin C=18.则S=12absin C=2R 2·sin Asin Bsin C=14R 2∈[1,2],∴R ∈[2,2√2],∴abc=8R 3sin Asin Bsin C=R 3∈[8,16 √2],知C 、D 均不正确.bc(b+c)>bc ·a=R 3≥8,∴A 正确.事实上,留意到a 、b 、c 的无序性,并且16√2>8,若B 成立,则A 必定成立,排解B.故选A.17.(2021浙江,16,14分)在△ABC 中,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A=π4,b 2-a 2=12c 2. (1)求tan C 的值;(2)若△ABC 的面积为3,求b 的值.解析 (1)由b 2-a 2=12c 2及正弦定理得sin 2B-12=12sin 2C,所以-cos 2B=sin 2C.又由A=π4,即B+C=34π,得-cos 2B=sin 2C=2sin Ccos C, 解得tan C=2.(2)由tan C=2,C ∈(0,π)得sin C=2√5,cos C=√5. 又由于sin B=sin(A+C)=sin (π4+C),所以sin B=3√1010. 由正弦定理得c=2√23b, 又由于A=π4,12bcsin A=3,所以bc=6√2,故b=3.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及其变换、正弦定理等基础学问,同时考查运算求解力量.18.(2021陕西,17,12分)△ABC 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向量m =(a,√3b)与n =(cos A,sin B)平行.(1)求A;(2)若a=√7,b=2,求△ABC 的面积.解析 (1)由于m ∥n ,所以asin B-√3bcos A=0, 由正弦定理,得sin Asin B-√3sin Bcos A=0, 又sin B ≠0,从而tan A=√3, 由于0<A<π,所以A=π3.(2)解法一:由a 2=b 2+c 2-2bccos A 及a=√7,b=2,A=π3, 得7=4+c 2-2c,即c 2-2c-3=0,由于c>0,所以c=3. 故△ABC 的面积为12bcsin A=3√32. 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得√7sin π3=2sinB , 从而sin B=√217,又由a>b,知A>B,所以cos B=2√77. 故sin C=sin(A+B)=sin (B +π3)=sin Bcos π3+cos Bsin π3=3√2114. 所以△ABC 的面积为12absin C=3√32. 19.(2021四川,19,12分)如图,A,B,C,D 为平面四边形ABCD 的四个内角. (1)证明:tan A 2=1-cosAsinA;(2)若A+C=180°,AB=6,BC=3,CD=4,AD=5,求tan A2+tan B2+tan C2+tan D2的值.解析(1)tan A 2=sin A2cos A 2=2sin 2A22sin A 2cosA 2=1-cosA sinA .(2)由A+C=180°,得C=180°-A,D=180°-B. 由(1),有tan A2+tan B 2+tan C 2+tan D 2=1-cosA sinA +1-cosB sinB +1-cos(180°-A)sin(180°-A)+1-cos(180°-B)sin(180°-B) =2sinA +2sinB . 连结BD.在△ABD 中,有BD 2=AB 2+AD 2-2AB ·ADcos A,在△BCD 中,有BD 2=BC 2+CD 2-2BC ·CDcos C,所以AB 2+AD 2-2AB ·ADcos A=BC 2+CD 2+2BC ·CDcos A.则cos A=AB 2+AD 2-BC 2-CD 2=62+52-32-42=3. 于是sin A=√1-cos 2A =√1-(37)2=2√107.连结AC.同理可得cos B=AB 2+BC 2-AD 2-CD 22(AB ·BC+AD ·CD)=62+32-52-422×(6×3+5×4)=119,于是sin B=√1-cos 2B =√1-(119)2=6√1019. 所以,tan A2+tan B2+tan C2+tan D2 =2+2=2√10+6√10=4√10.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倍角公式、诱导公式、余弦定理、简洁的三角恒等变换等基础学问,考查运算求解力量、推理论证力量,考查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20.(2022北京,15,13分)如图,在△ABC 中,∠B=π3,AB=8,点D 在BC 边上,且CD=2,cos ∠ADC=17.(1)求sin ∠BAD;(2)求BD,AC 的长.解析 (1)在△ADC 中,由于cos ∠ADC=17, 所以sin ∠ADC=4√37.所以sin ∠BAD=sin(∠ADC-∠B) =sin ∠ADCcos B-cos ∠ADCsin B=4√37×12-17×√32=3√314. (2)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BD=AB ·sin ∠BAD sin ∠ADB=8×3√314437=3.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2=AB 2+BC 2-2AB ·BC ·cos B =82+52-2×8×5×12=49.所以AC=7.评析 本题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及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分析推理、运算求解力量. 21.(2022陕西,16,12分)△ABC 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1)若a,b,c 成等差数列,证明:sin A+sin C=2sin(A+C);(2)若a,b,c 成等比数列,求cos B 的最小值. 解析 (1)证明:∵a,b,c 成等差数列,∴a+c=2b. 由正弦定理得sin A+sin C=2sin B. ∵sin B=sin[π-(A+C)]=sin(A+C), ∴sin A+sin C=2sin(A+C). (2)∵a,b,c 成等比数列,∴b 2=ac.由余弦定理得cos B=a 2+c 2-b 22ac =a 2+c 2-ac 2ac ≥2ac -ac 2ac =12,当且仅当a=c 时等号成立.∴cos B 的最小值为12.评析 本题考查了等差、等比数列,正、余弦定理,基本不等式等学问;考查运算求解力量. 22.(2022安徽,16,12分)设△ABC 的内角A,B,C 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且b=3,c=1,A=2B. (1)求a 的值;(2)求sin (A +π4)的值.解析 (1)由于A=2B,所以sin A=sin 2B=2sin Bcos B. 由正、余弦定理得a=2b ·a 2+c 2-b 22ac .由于b=3,c=1,所以a 2=12,a=2√3. (2)由余弦定理得cos A=b 2+c 2-a 22bc =9+1-126=-13.由于0<A<π,所以sin A=√1-cos 2A =√1-1=2√2. 故sin (A +π4)=sin Acos π4+cos Asin π4=2√23×√22+(-13)×√22=4-√26. 评析 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三角变换等学问,属简洁题.23.(2022浙江,18,14分)在△ABC 中,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 ≠b,c=√3,cos 2A-cos 2B=√3sin Acos A-√3sin Bcos B. (1)求角C 的大小;(2)若sin A=45,求△ABC 的面积. 解析 (1)由题意得1+cos2A 2-1+cos2B 2=√32sin 2A-√32sin 2B, 即√32sin 2A-12cos 2A=√32sin 2B-12cos 2B,sin (2A -π6)=sin (2B -π6).由a ≠b,得A ≠B,又A+B ∈(0,π),得 2A-π+2B-π=π, 即A+B=2π3, 所以C=π3.(2)由c=√3,sin A=45,asinA =csinC ,得a=85, 由a<c,得A<C.从而cos A=35,故sin B=sin(A+C)=sin Acos C+cos Asin C=4+3√310, 所以,△ABC 的面积为S=12acsin B=8√3+1825.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基础学问,同时考查运算求解力量. 24.(2021四川,17,12分)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cos 2A -B2cos B-sin(A-B)sinB+cos(A+C)=-35. (1)求cos A 的值;(2)若a=4√2,b=5,求向量BA ⃗⃗⃗⃗⃗ 在BC ⃗⃗⃗⃗⃗ 方向上的投影. 解析 (1)由2cos2A -B2cos B-sin(A-B)sin B+cos(A+C)=-35,得[cos(A-B)+1]cos B-sin(A-B)sin B-cos B=-35,即cos(A-B)cos B-sin(A-B)sin B=-35. 则cos(A-B+B)=-35,即cos A=-35. (2)由cos A=-35,0<A<π,得sin A=45, 由正弦定理,有a sinA =bsinB ,所以sin B=bsinA a =√22. 由题意知a>b,则A>B,故B=π4.依据余弦定理,有(4√2)2=52+c 2-2×5c×(-35), 解得c=1或c=-7(舍去).故向量BA ⃗⃗⃗⃗⃗ 在BC ⃗⃗⃗⃗⃗ 方向上的投影为|BA ⃗⃗⃗⃗⃗ |cos B=√22.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二倍角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等基础学问,考查运算求解力量,考查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25.(2021安徽,16,12分)在△ABC 中,∠A=3π4,AB=6,AC=3√2,点D 在BC 边上,AD=BD,求AD 的长.解析 设△ABC 的内角A,B,C 所对边的长分别是a,b,c,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 ∠BAC=(3√2)2+62-2×3√2×6×cos 3π4=18+36-(-36)=90,所以a=3√10. 又由正弦定理得sin B=bsin ∠BAC a =33√10=√1010, 由题设知0<B<π4,所以cos B=√1-sin 2B =√1-110=3√1010.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AD=AB ·sinB sin(π-2B)=6sinB2sinBcosB=3cosB =√10.26.(2021湖南,17,12分)设△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a=btan A,且B 为钝角. (1)证明:B-A=π2;(2)求sin A+sin C 的取值范围.解析 (1)由a=btan A 及正弦定理,得sinA =a =sinA ,所以sin B=cos A,即sin B=sin (π+A). 又B 为钝角,因此π2+A ∈(π2,π),故B=π2+A,即B-A=π2. (2)由(1)知,C=π-(A+B)=π-(2A +π2)=π2-2A>0,所以A ∈(0,π4).于是sin A+sin C=sin A+sin (π2-2A) =sin A+cos 2A=-2sin 2A+sin A+1=-2(sinA -14)2+98.由于0<A<π4,所以0<sin A<√22,因此√22<-2(sinA -14)2+98≤98.由此可知sin A+sin C 的取值范围是(√22,98].评析 本题以解三角形为背景,考查三角恒等变形及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考生思维的严谨性有较高要求.27.(2021江西,16,12分)在△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 C+(cos A-√3sin A)cos B=0. (1)求角B 的大小;(2)若a+c=1,求b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由已知得-cos(A+B)+cos Acos B-√3sin Acos B=0, 即有sin Asin B-√3sin Acos B=0, 由于sin A ≠0,所以sin B-√3cos B=0, 又cos B ≠0,所以tan B=√3, 又0<B<π,所以B=π3.(2)由余弦定理,有b 2=a 2+c 2-2accos B. 由于a+c=1,cos B=12,所以b 2=3(a -12)2+14.又0<a<1,于是有1≤b 2<1,即有1≤b<1.28.(2021课标全国Ⅰ,17,12分)如图,在△ABC 中,∠ABC=90°,AB=√3,BC=1,P 为△ABC 内一点,∠BPC=90°. (1)若PB=12,求PA;(2)若∠APB=150°,求tan ∠PBA.解析 (1)由已知得,∠PBC=60°,所以∠PBA=30°.在△PBA 中,由余弦定理得PA 2=3+14-2×√3×12cos 30°=74.故PA=√72.(2)设∠PBA=α,由已知得PB=sin α. 在△PBA 中,由正弦定理得√3sin150°=sinαsin(30°-α), 化简得√3cos α=4sin α. 所以tan α=√34,即tan ∠PBA=√34.评析 本题考查了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了运算求解力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题目新颖且有肯定的难度,通过PB 把△PBC 和△PAB 联系起来利用正弦定理是解题关键.29.(2022江西,17,12分)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π4,bsin (π4+C)-csin (π4+B)=a. (1)求证:B-C=π2;(2)若a=√2,求△ABC 的面积.解析 (1)证明:由bsin (π4+C)-csin (π4+B)=a,应用正弦定理,得sin Bsin (π4+C)-sin Csin (π4+B)=sin A, sinB (√22sinC +√22cosC)-sin C√22sin B+√22cos B =√22,整理得sin Bcos C-cos Bsin C=1,即sin(B-C)=1, 由于0<B,C<34π,从而B-C=π2. (2)B+C=π-A=3π4,因此B=5π8,C=π8.由a=√2,A=π4,得b=asinBsinA =2sin 5π8,c=asinCsinA =2sin π8,所以△ABC 的面积S=12bcsin A=√2sin 5π8·sin π8=√2cos π8·sin π8=12. 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三角形的基本学问,运用正弦定理、三角恒等变换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求解,考查了推理运算力量及应用意识.。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3(附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3(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6,则△ADE的周长为()A.6B.7C.8D.9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 =15°,∠ACB=87°,则∠FEG等于()A.39°B.18°C.72°D.36°3.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BE,AD=BE=4,F为CE的中点,连接DF,则AF的长等于()A.2B.3C.D.24.如图,在△ABC中,AB=4,BC=8,AC=6,D、E分别是BC、CA的中点,则△DEC 的周长为()A.18B.8C.10D.95.如图,已知△ABC中,点M是BC边上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若AB=7,MN=3,则AC的长为()A.14B.13C.12D.116.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D⊥BD,若AB=6,AC=9,则MD的长为()A.3B.C.5D.7.如图,Rt△AMC中,∠C=90°,∠AMC=30°,N,B分别是MC,AC的中点,CN=2cm,则AM的长度为()A.4cm B.8cm C.9cm D.6cm8.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B.14C.16D.189.如图,在△ABC中,∠C=90°,E,F分别是AC,BC上两点,AE=16,BF=12,点P,Q,D分别是AF,BE,AB的中点,则PQ的长为()A.10B.8C.2D.201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先在直线AB外选一点C,然后步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步测出MN的长为6.5m.由此,他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为()A.12m B.12.5m C.13m D.13.5m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0,BC=8,则EF的长是.1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一条中位线的长是3cm,则△ABC的周长是cm.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的中点,当AB=CD时,四边形GFHE是.14.如图,在△ABC中,∠ACB=60°,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线段DE 上,连结AF,CF.若CF恰好平分∠ACB,且CF=,则AC的长为.15.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G分别是AD、AE的中点,且FG=2cm,则BC的长度是cm.16.如图,△ABC中,AB=7cm,BC=6cm,AC=5cm,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等于cm.17.如图,在△ABC中,AC=1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上一点,连结AF、CF.若∠AFC=90°,DF=1,则BC的长为.18.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2,BC=9,则EF的长是.1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cm.2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石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出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通过测量找到AC,BC的中点D,E,并测量出DE的长为20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为m,小石的依据是.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D、E是△ABC边AB,AC的中点,O是△ABC内一动点,F、G是OB,OC的中点.判断四边形DEGF的形状,并证明.22.已知:在△ABC中,D是AB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求证:DE是△ABC的中位线.23.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中点.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4.补充完整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加以证明:(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2)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BD=12,AC=16,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EF的长.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 =BC,∠PEF=18°.求∠PFE的度数.27.如图,△ABC的中线AE与中位线DF相交于点O、试问AE与DF是否互相平分?为什么?2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的中点,BD为角平分线.求证:(1)∠EBD=∠EDB;(2)BE=BC.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16,则△ADE的周长为()A.6B.7C.8D.9【解答】解:∵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DE∥BC,且DE=BC,即=,∴△ADE∽△ABC,∴=,∴△ADE的周长是:×16=8.故选:C.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 =15°,∠ACB=87°,则∠FEG等于()A.39°B.18°C.72°D.36°【解答】解:∵F、G分别是CD、AC的中点,∴FG∥AD,FG=AD,∴∠FGC=∠DAC=15°,∵E、G分别是AB、AC的中点,∴GE∥BC,GE=BC,∴∠EGC=180°﹣∠ACB=93°,∴∠EGF=108°,∵AD=BC,∴GF=GE,∴∠FEG=×(180°﹣108°)=36°,故选:D.3.如图,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AD⊥BE,AD=BE=4,F为CE的中点,连接DF,则AF的长等于()A.2B.3C.D.2【解答】解:∵F为CE的中点,D为BC的中点,∴DF=BE=2,DF∥BE,∴∠ADF=90°,∴AF===2,故选:D.4.如图,在△ABC中,AB=4,BC=8,AC=6,D、E分别是BC、CA的中点,则△DEC 的周长为()A.18B.8C.10D.9【解答】解:∵D、E分别是BC、CA的中点,∴DE=AB=2,EC=AC=3,CD=CB=4,∴△DEC的周长=2+3+4=9,故选:D.5.如图,已知△ABC中,点M是BC边上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若AB=7,MN=3,则AC的长为()A.14B.13C.12D.11【解答】解:延长BN交AC于D,在△ANB和△AND中,,∴△ANB≌△AND,∴AD=AB=8,BN=ND,∵M是△ABC的边BC的中点,∴DC=2MN=6,∴AC=AD+CD=13,故选:B.6.如图,在△ABC中,点M为BC的中点,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且AD⊥BD,若AB=6,AC=9,则MD的长为()A.3B.C.5D.【解答】解: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E,∵AD为∠BAC的平分线,BD⊥AD,∴BD=DE,AB=AE=6,∴CE=AC+AE=8+6=15,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DM是△BCE的中位线,∴MD=CE=×15=7.5.故选:D.7.如图,Rt△AMC中,∠C=90°,∠AMC=30°,N,B分别是MC,AC的中点,CN=2cm,则AM的长度为()A.4cm B.8cm C.9cm D.6cm【解答】解:∵CN=2cm,N,B分别是MC,AC的中点,∴CM=2CN=4,∵∠C=90°,∠AMC=30°,∴CM=AM,4=AM,∴AM=8,故选:B.8.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B.14C.16D.18【解答】解:延长BN交AC于D,在△ANB和△AND中,,∴△ANB≌△AND,∴AD=AB=8,BN=ND,∵M是△ABC的边BC的中点,∴DC=2MN=6,∴AC=AD+CD=14,故选:B.9.如图,在△ABC中,∠C=90°,E,F分别是AC,BC上两点,AE=16,BF=12,点P,Q,D分别是AF,BE,AB的中点,则PQ的长为()A.10B.8C.2D.20【解答】解:∵∠C=90°,∴∠CAB+∠CBA=90°,∵点P,D分别是AF,AB的中点,∴PD=BF=6,PD∥BC,∴∠PDA=∠CBA,同理,QD=AE=8,∠QDB=∠CAB,∴∠PDA+∠QDB=90°,即∠PDQ=90°,∴PQ==10,故选:A.1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先在直线AB外选一点C,然后步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步测出MN的长为6.5m.由此,他可以知道A.B间的距离为()A.12m B.12.5m C.13m D.13.5m【解答】解:∵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B=2MN=13(m),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0,BC=8,则EF的长是1.【解答】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5,DE∥AB,BD=BC=4,∴∠ABF=∠DFB,∵BF平分∠ABC,∴∠ABF=∠DBF,∴∠DBF=∠DFB,∴DF=DB=4,∴EF=DE﹣DF=1,故答案为:1.12.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一条中位线的长是3cm,则△ABC的周长是18cm.【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ABC的边长为2DE=6cm,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三边相等,所以△ABC的周长等于3×6=18cm.故答案为18.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的中点,当AB=CD时,四边形GFHE是菱形.【解答】解:∵E,G分别是AD,BD的中点,∴EG=AB,EG∥AB,同理,HF=AB,HF∥AB,∴EG=HF,EG∥HF,∴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E,H分别是AD,AC的中点,∴EH=CD,∵AB=CD,∴EG=EH,∴平行四边形GFHE是菱形,故答案为:菱形.14.如图,在△ABC中,∠ACB=60°,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线段DE 上,连结AF,CF.若CF恰好平分∠ACB,且CF=,则AC的长为2.【解答】解:延长AF交BC于F,∵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DE∥BC,AE=EC,∴AF=FH,∵CF恰好平分∠ACB,∠ACB=60°,∴CF⊥AF,∠CF A=30°,∴AC==2,故答案为:2.15.如图,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G分别是AD、AE的中点,且FG=2cm,则BC的长度是8cm.【解答】解:如图,∵△ADE中,F、G分别是AD、AE的中点,∴DE=2FG=4cm,∵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2DE=8cm,故答案为:8.16.如图,△ABC中,AB=7cm,BC=6cm,AC=5cm,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等于12cm.【解答】解:∵D,E分别是AB,BC的中点,∴DE∥AC,DE=AC=2.5cm,同理,EF∥AB,EF=AB=3.5cm,∴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DEF的周长=2×(2.5+3.5)=12(cm),故答案为:12.17.如图,在△ABC中,AC=1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DE上一点,连结AF、CF.若∠AFC=90°,DF=1,则BC的长为12.【解答】解:∵∠AFC=90°,E是AC的中点,∴EF=AC=5,∴DE=DF+EF=5+1=6,∵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2DE=12,故答案为:12.18.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AB=12,BC=9,则EF的长是 1.5.【解答】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6,DE∥AB,BD=BC=4.5,∴∠ABF=∠DFB,∵BF平分∠ABC,∴∠ABF=∠DBF,∴∠DBF=∠DFB,∴DF=DB=4.5,∴EF=DE﹣DF=6﹣4.5=1.5,故答案为:1.5.19.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则连接各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为5cm.【解答】解:∵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DE=AC,EF=AB,DF=BC,∵AB+BC+AC=10,∴DE+EF+FD=(AB+BC+AC)=5cm,故答案为:5.20.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石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出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通过测量找到AC,BC的中点D,E,并测量出DE的长为20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为40m,小石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解:∵点D,E是AC,BC的中点,∴AB=2DE=40(m),小石的依据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故答案为:40;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D、E是△ABC边AB,AC的中点,O是△ABC内一动点,F、G是OB,OC的中点.判断四边形DEGF的形状,并证明.【解答】解: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D、E是△ABC边AB,AC的中点,∴DE=BC,DE∥BC,∵F、G是OB,OC的中点,∴FGT=BC,FG∥BC,∴DE=FG,DE∥FG,∴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22.已知:在△ABC中,D是AB的中点,DE∥BC,交AC于点E.求证:DE是△ABC的中位线.【解答】证明:∵D是AB的中点,∴AD=DB,∵DE∥BC,∴==1,∴AE=EC,即E是AC的中点,∵D是AB的中点,E是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23.如图,点D、E、F分别是△ABC各边中点.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D、E分别为AB、BC的中点,∴DE∥AC,∵E、F分别为BC、AC中点,∴EF∥AB,∴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4.补充完整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加以证明:(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已知: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解答】(1)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故答案为: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证明:如图,延长DE到F,使FE=DE,连接CF,在△ADE和△CFE中,,∴△ADE≌△CFE(SAS),∴∠A=∠ECF,AD=CF,∴CF∥AB,又∵AD=BD,∴CF=BD,∴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DF∥BC,DF=BC,∴DE∥BC,DE=BC.2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BD=12,AC=16,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EF的长.【解答】解:如图,取BC边的中点G,连接EG、FG.∵E,F分别为AB,CD的中点,∴EG是△ABC的中位线,FG是△BCD的中位线,∴EG AC,FG BD.又BD=12,AC=16,AC⊥BD,∴EG=8,FG=6,EG⊥FG,∴在直角△EGF中,由用勾股定理,得EF===10,即EF的长度是10.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 =BC,∠PEF=18°.求∠PFE的度数.【解答】解:∵P、E、F分别是DB、AB、DC的中点,∴PF是△DCB的中位线、PE是△DAB的中位线,∴PF=BC,PE=AD,又∵BC=AD,∴PF=PE,又∵∠PEF=18°,∴∠PFE=∠PEF=18°.27.如图,△ABC的中线AE与中位线DF相交于点O、试问AE与DF是否互相平分?为什么?【解答】解:AE与DF互相平分.连接DE、EF.∵AE、DF分别是△ABC的中线与中位线,∴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DE∥AC,EF∥AD.∴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E与DF互相平分.28.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AB的中点,BD为角平分线.求证:(1)∠EBD=∠EDB;BC.(2)BE=∴∠EBD=∠DBC,∵E、D是中点,∴ED是中位线,∴ED∥BC,∴∠EDB=∠DBC,∴∠EBD=∠EDB;(2)由∠EBD=∠EDB得BE=DE,∵ED是中位线,∴ED=BC,∴BE=BC。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4(附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4(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C=90°,E是CA延长线上一点,F是CB上一点,AE=12,BF =8,点P,Q,D分别是AF,BE,AB的中点,则PQ的长为()A.2B.4C.6D.32.如图,△ABC中,AB=9,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DF=3EF,当AF⊥BF时,BC的长是()A.9B.10.5C.12D.18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12,F是DE上一点,连接AF、CF,DE=3DF,若∠AFC=90°,则AC的长度为()A.4B.5C.8D.104.如图,△ABC称为第1个三角形,它的周长是1,以它的三边中点为顶点组成第2个三角形,再以第2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为顶点组成第3个三角形,以此类推,则第2019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D.5.如图,A、B两处被池塘隔开,为了测量A、B两处的距离,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BC,并分别取线段AC、BC的中点E、F,测得EF=15m,则AB的长为()A.7.5m B.15m C.30m D.45m6.如图,在△ABC中,AB=3,BC=2,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连接DF、FE,则四边形DBEF的周长是()A.5B.7C.9D.11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90°,AE=BE,BF=CF,连接EF,AD=3,CD=1,则EF的长为()A.B.C.D.8.如图,△ABC中,AB=6cm,BC=4cm,AC=5cm,E,F分别是AB和BC的中点,则EF=()A.2cm B.4cm C.6cm D.8cm9.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A.3B.4C.5D.610.如图,某校园内有一池塘,为得到池塘边的两棵树A,B间的距离,小亮测得了以下数据:∠A=∠CDE,AD=DC,DE=10m,则A,B间的距离是()A.10m B.15m C.20m D.25m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是AB、AC的中点,D、E为BC上的点,连接DN、EM.若AB=5cm,BC=6cm,DE=3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12.如图,在△ABC中,AB=8,AC=12,点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为.1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BE,若AE=6,DE=5,∠BEC=∠C,则△BEC的周长是.14.在湖的两侧有A,B两个观湖亭,为测定它们之间的距离,小明在岸上任选一点C,并量取了AC中点D和BC中点E之间的距离为50米,则A,B之间的距离应为米.15.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2的第1个正△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的三边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2个正△A2B2C2的面积是,第n个正△A n B n∁n的面积是.16.如图,EF为△ABC的中位线,∠B=50°,则∠EFC=.17.在△ABC中,点D、E是AB、AC两边的中点,点F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如果S△ABC=16,则S△DEF=.18.若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则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9.如图,在△ABC中,AB=5,AC=7,BC=10,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则PQ的长.20.如图,△ABC中,AB=8,AC=6,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EF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别为AD与BC的中点,连结EF与BA 的延长线相交于N,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M.求证:∠BNF=∠CMF.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 =20°,∠ACB=66°,求∠FEG的度数.23.如图,在Rt△ABC中,∠C=90°,∠B=60°,AB=8cm,E、F分别为边AC、AB的中点.(1)求∠A的度数;(2)求EF的长.2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且DC=AC,CE⊥AD,垂足为E,点F是AB的中点.求证:EF∥BC.25.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是AB,AC的中点,D,E为BC上的点,连接DN,EM.若AB=13cm,BC=10cm,DE=5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若把△ADE绕着点E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FE.求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27.如图,在Rt△ABC中,∠C=90°(1)求作:△ABC的一条中位线,与AB交于D点,与BC交于E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AC=6,AB=10,连接CD,则DE=,CD=.28.如图:点E、F、G、H分别是线段AC、BD、BC、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在△ABC中,∠C=90°,E是CA延长线上一点,F是CB上一点,AE=12,BF =8,点P,Q,D分别是AF,BE,AB的中点,则PQ的长为()A.2B.4C.6D.3【解答】解:∵∠C=90°,∴∠CAB+∠CBA=90°,∵点P,D分别是AF,AB的中点,∴PD=BF=4,PD∥BF,∴∠ADP=∠ABC,同理,DQ=AE=6,∠ADQ=∠CAB,∴∠PDQ=∠ADP+∠ADQ=90°,由勾股定理得,PQ==2,故选:A.2.如图,△ABC中,AB=9,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DF=3EF,当AF⊥BF时,BC的长是()A.9B.10.5C.12D.18【解答】解:延长AF交BC于H,∵AF⊥BF,D是AB的中点,∴DF=AB=4.5,∵DF=3EF,∴EF=1.5,则DE=DF+EF=6,∵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2DE=12,故选:C.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12,F是DE上一点,连接AF、CF,DE=3DF,若∠AFC=90°,则AC的长度为()A.4B.5C.8D.10【解答】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DE=BC=6,∵DE=3DF,∴EF=4,∵∠AFC=90°,E是AC的中点,∴AC=2EF=8,故选:C.4.如图,△ABC称为第1个三角形,它的周长是1,以它的三边中点为顶点组成第2个三角形,再以第2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为顶点组成第3个三角形,以此类推,则第2019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B.C.D.【解答】解: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第2个三角形的各边长都等于第1个三角形各边的一半,∵第1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第2个三角形的周长=第1个三角形的周长1×=,第3个三角形的周长为=第2个三角形的周长×=()2,第4个三角形的周长为=第3个三角形的周长()2×=()3,…∴第2019个三角形的周长═()2018=.故选:B.5.如图,A、B两处被池塘隔开,为了测量A、B两处的距离,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BC,并分别取线段AC、BC的中点E、F,测得EF=15m,则AB的长为()A.7.5m B.15m C.30m D.45m【解答】解:∵E、F是AC,BC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AB,∵EF=15m,∴AB=30m.故选:C.6.如图,在△ABC中,AB=3,BC=2,D、E、F分别为AB、BC、AC的中点,连接DF、FE,则四边形DBEF的周长是()A.5B.7C.9D.11【解答】解:∵D、E、F分别为AB、BC、AC中点,∴DB=AB=1.5,BE=BC=1,DF=BC=1,EF=AB=1.5,∴四边形DBEF的周长=1.5+1.5+1+1=5,故选:A.7.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90°,AE=BE,BF=CF,连接EF,AD=3,CD=1,则EF的长为()A.B.C.D.【解答】解:连接AC,∵∠ADC=90°,AD=3,CD=1,∴AC==,∵AE=BE,BF=CF,∴EF=AC=,故选:B.8.如图,△ABC中,AB=6cm,BC=4cm,AC=5cm,E,F分别是AB和BC的中点,则EF=()A.2cm B.4cm C.6cm D.8cm【解答】解:∵E,F分别是AB和BC的中点,∴EF=BC=2cm,故选:A.9.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 =6,则DF的长是()A.3B.4C.5D.6【解答】解:∵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BFD=∠ABF,∵BF平分∠ABC,∴∠DBF=∠ABF,∴∠BFD=∠DBF,∴DF=DB=BC=3,故选:A.10.如图,某校园内有一池塘,为得到池塘边的两棵树A,B间的距离,小亮测得了以下数据:∠A=∠CDE,AD=DC,DE=10m,则A,B间的距离是()A.10m B.15m C.20m D.25m【解答】解:∵∠A=∠CDE,∴DE∥AB,∵AD=DC,∴CE=BE,∴DE是△CAB的中位线,∴AB=2DE=20m,答:A,B间的距离是20m,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是AB、AC的中点,D、E为BC上的点,连接DN、EM.若AB=5cm,BC=6cm,DE=3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6cm2.【解答】解:连接MN,作AF⊥BC于F,∵M、N分别是AB、AC的中点,∴MN=BC=3,MN∥BC,∴AF⊥MN,∵AB=AC,AF⊥BC,∴FC=BC=3,在Rt△AFC中,AF==4,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的底长都是3cm,高的和为4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4=6(cm2),故答案为:6.12.如图,在△ABC中,AB=8,AC=12,点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为20.【解答】解:∵点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AD=AB=4,AF=AC=6,EF=AB=4,DE=AC=6,∴四边形ADEF的周长=4+6+4+6=20,故答案为:20.1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BE,若AE=6,DE=5,∠BEC=∠C,则△BEC的周长是26.【解答】解:∵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2DE=10,EC=AE=6,∵∠BEC=∠C,∴BE=BC=10,∴△BEC的周长=BE+BC+EC=26,故答案为:26.14.在湖的两侧有A,B两个观湖亭,为测定它们之间的距离,小明在岸上任选一点C,并量取了AC中点D和BC中点E之间的距离为50米,则A,B之间的距离应为100米.【解答】解:∵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AB=2DE=100(米),故答案为:100.15.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2的第1个正△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的三边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2个正△A2B2C2的面积是,第n个正△A n B n∁n的面积是.【解答】解:正△A1B1C1的边长=2,∴正△A1B1C1的面积=×2×2×=,∵点A2、B2、C2分别为△A1B1C1的三边中点,∴A2B2=A1B1,A2C2=A1C1,B2C2=B1C1,∴△A2B2C2∽△A1B1C1,相似比为,∴△A2B2C2与△A1B1C1的面积比为,∴正△A2B2C2的面积为,…则第n个正△A n B n∁n的面积为,故答案为:;.16.如图,EF为△ABC的中位线,∠B=50°,则∠EFC=50°.【解答】解:∵EF为△ABC的中位线,∴EF∥AB,∴∠EFC=∠B=50°,故答案为:50°.17.在△ABC中,点D、E是AB、AC两边的中点,点F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如果S△ABC=16,则S△DEF=4.【解答】解:作AH⊥BC于H,交DE于G,∵点D、E是AB、AC两边的中点,∴DE=BC,DE∥BC,∴GH=AH,∵S△ABC=16,∴×BC×AH=16,∴S△DEF=×DE×GH=×BC×AH=4,故答案为:4.18.若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则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4cm.【解答】解:∵△ABC的周长为28,∴AB+AC+BC=28,∵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EF=BC,DF=AB,DE=AC,∴△DEF的周长=DE+EF+DF=(AC+BC+AB)=14(cm),故答案为:14cm.19.如图,在△ABC中,AB=5,AC=7,BC=10,点D,E都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Q,∠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P,则PQ的长1.【解答】解:在△ABQ和△EBQ中,,∴△ABQ≌△EBQ(ASA),∴BE=AB=5,AQ=QE,同理CD=AC=7,AP=PD,∴DE=CD﹣CE=CD﹣(BC﹣BE)=2,∵AP=PD,AQ=QE,∴PQ=DE=1,故答案为:1.20.如图,△ABC中,AB=8,AC=6,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 ⊥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EF为1.【解答】解:∵AD平分∠ABC,CG⊥AD,∴∠GAF=∠CAF,∠AFG=∠AFC在△AGF和△ACF中,,∴△AGF≌△ACF(ASA),∴AG=AC=6,GF=CF,则BG=AB﹣AG=8﹣6=2.又∵BE=CE,∴EF是△BCG的中位线,∴EF=BG=1.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E、F分别为AD与BC的中点,连结EF与BA 的延长线相交于N,与CD的延长线相交于M.求证:∠BNF=∠CMF.【解答】证明:连结AC,取AC的中点K,连结EK,FK∵AE=ED,AK=KC∴EK∥DC,.同理FK∥AB,∴.∴∠FEK=∠EFK∵EK∥DC∴∠CMF=∠FEK∵FK∥AB∴∠BNF=∠EFK∴∠BNF=∠CMF2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若∠DAC =20°,∠ACB=66°,求∠FEG的度数.【解答】解:∵AD=BC,E,F,G分别是AB,CD,AC的中点,∴GF是△ACD的中位线,GE是△ACB的中位线,又∵AD=BC,∴GF=GE,∠FGC=∠DAC=20°,∠AGE=∠ACB=66°,∴∠FGE=∠FGC+∠EGC=20°+(180°﹣66°)=134°,∴∠FEG=(180°﹣∠FGE)=23°.23.如图,在Rt△ABC中,∠C=90°,∠B=60°,AB=8cm,E、F分别为边AC、AB的中点.(1)求∠A的度数;(2)求EF的长.【解答】解:(1)如图,∵在Rt△ABC中,∠C=90°,∠B=60°,∴∠A=90°﹣∠B=30°,即∠A的度数是30°;(2)∵由(1)知,∠A=30°.∴在Rt△ABC中,∠C=90°,∠A=30°,AB=8cm,∴BC=AB=4cm.又E、F分别为边AC、AB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BC=2cm.2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且DC=AC,CE⊥AD,垂足为E,点F是AB的中点.求证:EF∥BC.【解答】证明:∵AC=DC CE⊥AD,∴AE=ED,又∵F为AB中点,∴EF为△ABD中位线,∴EF∥BD,即EF∥BC.25.如图,在△ABC中,AB=AC,M,N分别是AB,AC的中点,D,E为BC上的点,连接DN,EM.若AB=13cm,BC=10cm,DE=5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连接MN.∵M,N分别是AB,AC的中点,∴MN是△ABC的中位线,∴MN∥BC,且MN=BC=5cm;过点A作AF⊥BC于F.则AF⊥MN,AF==12cm(勾股定理).∵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的底长都是5cm,且高的和为12cm;∴S阴影=×5×12=30cm2.26.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若把△ADE绕着点E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FE.求证: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ADE绕着点E顺时针旋转180°得到△CFE(1分)∴点D、E、F在一条直线上,且DF=2DE(3分)∵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5分)∴BC=2DE,且BC∥DE(7分)∴DF∥BC∴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9分)27.如图,在Rt△ABC中,∠C=90°(1)求作:△ABC的一条中位线,与AB交于D点,与BC交于E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AC=6,AB=10,连接CD,则DE=3,CD=5.【解答】解:(1)如图.(2)∵DE是△ABC的中位线,∴DE=AC,∵AC=6,∴DE=3,∵AB=10,CD是Rt△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CD=5,故答案为:3,5.28.如图:点E、F、G、H分别是线段AC、BD、BC、A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如图,连接AB,CD.∵点E、F、G、H分别是线段AC、BD、BC、AD的中点,∴EG∥AB,HF∥AB,GF∥DC,EH∥DC,∴GE∥HF,GF∥EH,∴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有答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_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卷 (1)
小学数学-有答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卷一、选择题1.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A.等于B.小于C.大于2. 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开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360∘B.180∘C.90∘3.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2倍,底角是()。
A.20∘B.45∘C.60∘D.90∘4.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度,它的顶角是()A.1450度B.110度C.20度5. ∠1和∠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已知∠1=52∘,∠2=()A.38∘B.28∘C.不能求出6.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
A.30∘B.60∘C.120∘7.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180度B.270度C.360度二、判断题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________)将一个等腰三角形沿高对折,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________)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________)在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内角一定不能小于60∘.(________)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两个直角,这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三、填空题三角形的三个角∠A、∠B、∠C之和为180∘,∠C=________∘用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看到的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度.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50∘,它的顶角是(________).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43∘,另一个锐角是________。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30∘,另一个角是________。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________个角是锐角.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
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
四、解答题求下面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已知:∠1=80∘,∠2=68∘.求:∠3=?∠4=?如图AB=AC,求∠1、∠C的度数?在直角三角形中,∠1和∠2分别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其中∠1=43∘,求∠2.下面的三个角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90∘,50∘,40∘(2)50∘,50∘,50∘(3)120∘,30∘,30∘(4)100∘,32∘,19∘(5)60∘,60∘,60∘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小学数学-有答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卷一、选择题1.【答案】A【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故答案为A.2.【答案】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3.【答案】B【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设一个底角是x度,则顶角就是2x度,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底角的度数为x,则顶角的度数为2x.x+x+2x=1804x=180x=45故答案为B.4.【答案】B【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180∘−35∘−35∘=145∘−35∘=110∘答:顶角为10∘故选B.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求出另一底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计算出顶角.【解答】此题暂无解答5.【答案】A【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22=90∘−52∘=38∘故答案为:A6.【答案】C【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用180度减去两个底角的度数就是顶角的度数.【解答】180∘−30∘−30∘=150∘−30∘=120∘故选C7.【答案】A【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根据三角和定理可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故选A.【解答】此题暂无解答二、判断题【答案】错误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略【答案】错误【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无关.将一个等腰三角形沿高对折,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答案】错误【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相同.故答案为:错误.【答案】√【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内角小于60∘,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小于180∘________,这样的三角形不存在.【解答】此题暂无解答【答案】错误【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直角,那么三个内角和就会大于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相矛盾.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原题说法错误.【答案】30【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180∘−(125∘+25∘)=180∘−150∘=30∘故答案为3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两个已知角的度数和即可求出ΔC的度数.【解答】此题暂无解答【答案】18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用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三角形,看到的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故答案为18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永远不变的.【答案】80【考点】三角形的特性【解析】因为其一个底角为50∘,所以另一个底角是50∘顶角=180∘−50∘×2=80∘由已知一个底角为5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另一个底角的度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其顶角的度数.答:它的顶角是80度.【解答】此题暂无解答【答案】47∘【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90∘−其中一个锐角度数=另一个锐角度数90∘−43∘=47∘故答案为:47∘【答案】6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另外两个锐角的度数和是90∘,由此用90∘减去一个锐角的度数即可求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解答】90∘−30∘=60∘故答案为:60∘【答案】2【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利用假设法即可求解.【解答】假设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1个锐角,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就会等于或大于18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度,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相违背的,故假设不成立,从而可以判断出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内角.故答案为2.【答案】18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只要是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内角的和就是180度,据此解答即可.【解答】把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解答题【答案】∠3=32∘∠4=145∘【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3=180∘−∠1−2;又因为∠3+∠4=180∘,所以∠A=180∘−3【解答】∠3=180∘−∠1−∠2=180∘−80∘−60∘−62∘=32∠4=180∘−∠3=180∘−32∘=148∘故答案为∠3=32∘,∠4=14∘【答案】∠是70∘∠C是55∘【考点】线段与角的综合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因为AB=AC,所以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B=CC,然后用180∘−110∘即可求出∠1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即可求出2C的度数.【解答】解:∠1=180∘−140∘=70∘∠C=(180∘−70∘)÷2=110∘=2=55∘答:∠1是70∘,△C是55∘【答案】47∘【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已知一个锐角的度数,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直角-已知锐角的度数=要求的角的度数,据此解答.【解答】直角三角形,所以直角是90∘180∘−90∘−43∘=47∘∠2=47∘【答案】(1)能(2)不能(3)能(4)不能(5)能【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90∘+50∘+40∘=180∘,能(2)50∘+50∘+50∘=150∘,不能(3)120∘+30∘+30∘=180∘,能(4)100∘+32∘+19∘=15∘,不能(5)60∘+60∘+60∘=180∘,能【答案】70∘【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已知这个风筝是等腰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即是两条腰相等,并且所对应的两个底角也相等,三个内角和度数是180度,顶角是40度,180度减40度得140度,两个底角和是140度,一个即为70度,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底角.。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5.3三角形的内角和 人教版(含答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 5.3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单选题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最大是89度,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2.在三角形中,∠2=80°,∠3=56°,∠1=()A. ∠1=136°B. ∠1=100°C. ∠1=44°D. ∠1=123°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27°,那么另一个锐角是()。
A. 20°B. 63°C. 153°4.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
A. 1B. 2C. 3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底角的2倍,底角是()A. 20°B. 45°C. 60°D. 90°二、判断题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大于钝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7.在三角形中,等于90°或大于90°的内角最多只有一个.()8.有一个内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9.图中∠1=∠2=∠3,∠1=60°.10.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
()三、填空题1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是________.1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另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__个钝角,最多有________个直角,最多有________个锐角.14.如下图,分别求出下面三角形中的∠α.________1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三角形。
四、解答题16.看图回答17.求下面各个角的度数。
小学数学-有答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_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卷
小学数学-有答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 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卷一、选择题1. 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和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80∘,它的顶角是().A.80∘B.100∘C.20∘3. 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A.1B.2C.3D.无法确定4. 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A.比90∘小B.比90∘大C.可能等于90∘,大于90∘或小于90∘D.还是180∘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与一个顶角的和是130∘,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A.50∘B.65∘C.80∘6.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二、判断题一个三角形用放大镜放大10倍,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0∘。
(________)一个三角形至少有2个锐角。
(________)把两个相同的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比其它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________)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两个直角,这种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
(________)三、填空题三角形的三个角∠A、∠B、∠C之和为180∘,∠C=________∘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45∘,它的顶角是(________)∘,它又是(________)角三角形。
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它________是锐角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A=120∘,∠B=20∘,求∠C的度数.∠C=________∘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和是85∘,那它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35∘,另一个角是60∘,第三个角是________度,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 三角形.四、解答题求下面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已知:∠1=80∘,∠2=68∘.求:∠3=?∠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的4倍,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妈妈给丹丹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五、填空题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中所标的角的度数。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附答案)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三角形的中位线基础达标训练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6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AB=12m B.MN∥AB C.△CMN∽△CAB D.CM:MA=1:2 2.如图,在△ABC中,BD、CE是△ABC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OB、OC的中点,连接AO.若AO=3cm,BC=4cm,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是()A.7cm B.9 cm C.12cm D.14cm3.如图,A、B两处被池塘隔开,为了测量A、B两处的距离,在AB外选一适当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取线段AC、BC的中点E、F,测得EF=20m,则AB长为()A.10m B.20m C.30m D.40m4.如图,在△ABC中,动点P在AB边上由点A向点B以3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则线段CP的中点Q运动的速度为()A.3cm/s B.2cm/s C.1.5cm/s D.1cm/s5.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E=3,则AC=()A.3B.6C.9D.126.如图,点B是直线l外一点,在l的另一侧任取一点K,以B为圆心,BK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连接BP交直线l于点A;点C是直线l上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F在CA的延长线上,∠FDA=∠B,AC=8,AB=6,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A.8B.10C.16D.187.如图,若DE是△ABC的中位线,△ADE的周长为1,则△ABC的周长为()A.1B.2C.3D.48.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于点F,D为AB的中点,连接DF延长交AC于点E.若AB=8,BC=14,则线段EF的长为()A.2B.3C.5D.6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分别是线段AD、BC、A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A.与AB、BC、AC的长有关B.与AD、DC、AC的长有关C.与AB、DC、EF的长有关D.与AD、BC、EF的长有关10.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BC.分别取AC、DC的中点写D、E,连结DE,若测得DE=40m,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A.40m B.60m C.80m D.100m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ABC中,BC=8,AB,AC的中点分别为D,E,则DE=.12.如图,跷板AB的支柱OD经过它的中点O,且垂直于地面BC,垂足为D,OD=0.8m;当它的一端B地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AC为m.13.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地势十分复杂,所以当年在建这段路时,要开很多隧道,如图是一个要开挖的隧道,为保证按时完成工程,必须先要知道所挖隧道的长度,于是测量人员在山外取一点O,并取AO,BO的中点C,D,测得CD=237m,则隧道AB的长是m.14.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6,△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依此进行下去得到△A4B4C4的周长为.15.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如果△ABC的周长为20+2,那么△DEF的周长是.1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CF=1,DF交CE于点G,且EG=CG,则BC=.17.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8cm、10cm、16cm,则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AF⊥CF,若AC =3,BC=5,则DF=.19.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之比为.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E、F分别为DM、MN的中点,若AB=2,AD=2,则EF 长度的最大值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F =BC.试猜想D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2.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AN⊥BN于N,延长BN交AC 于点D,已知AB=10,MN=4,BM=7,求△ABC的周长.23.如图,在Rt△ABC中,∠A=90°,∠B=30°,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DE =3,求BC的长.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BD平分∠ABC,E,F分别是BD,CD的中点.求证:AD∥EF.25.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过点E作EF∥C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D.(1)求证:DE=CF;(2)求EF的长.26.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求:在给出的△ABC中用尺规作出AB、AC边的中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27.“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过第三边的中点”.根据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如图,S△ABC=32,AC=8,BC=10,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求NC的长.2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求证:PM=PN.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两地被池塘隔开,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测出了A、B间的距离:先在AB外选一点C,然后测出AC,BC的中点M,N,并测量出MN的长为6m,由此他就知道了A、B间的距离.有关他这次探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AB=12m B.MN∥AB C.△CMN∽△CAB D.CM:MA=1:2【解答】解:∵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N是△ABC的中位线,CM=AM,∴MN∥AB,MN=AB,AB=2MN=12m,CM:MA=1:1,∴△CMN∽△CAB;故A,B,C正确,故选:D.2.如图,在△ABC中,BD、CE是△ABC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点F、G分别是OB、OC的中点,连接AO.若AO=3cm,BC=4cm,则四边形DEFG的周长是()A.7cm B.9 cm C.12cm D.14cm【解答】解:∵BD、CE是△ABC的中线,∴DE=BC=2,同理,FG=BC=2,EF=OA=1.5,DG=OA=1.5,∴四边形DEFG的周长=DE+EF+FG+DG=7(cm),故选:A.3.如图,A、B两处被池塘隔开,为了测量A、B两处的距离,在AB外选一适当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取线段AC、BC的中点E、F,测得EF=20m,则AB长为()A.10m B.20m C.30m D.40m【解答】解:∵E、F是AC,AB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EF=AB∵EF=20m,∴AB=40m.故选:D.4.如图,在△ABC中,动点P在AB边上由点A向点B以3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则线段CP的中点Q运动的速度为()A.3cm/s B.2cm/s C.1.5cm/s D.1cm/s【解答】解:取AC的中点H,连接QH,当点P与点A重合时,点Q与点H重合,∵点Q是线段CP的中点,点H为AC的中点,∴QH=AP,∵动点P在AB边上由点A向点B以3cm/s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运动的速度为1.5cm/s,故选:C.5.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DE=3,则AC=()A.3B.6C.9D.12【解答】解:∵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C=2DE=6,故选:B.6.如图,点B是直线l外一点,在l的另一侧任取一点K,以B为圆心,BK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与点M、N;再分别以M、N为圆心,以大于MN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连接BP交直线l于点A;点C是直线l上一点,点D、E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F在CA的延长线上,∠FDA=∠B,AC=8,AB=6,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A.8B.10C.16D.18【解答】解:由题意得,BA⊥MN,∴BC==10,∵∠BAC=9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E=BE=BC=5,∴∠EAB=∠B,∵∠FDA=∠B,∴∠FDA=∠EAB,∴DF∥AE,∵点D、E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DE∥AC,DE=AC=4,∴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DF的周长=2×(4+5)=18,故选:D.7.如图,若DE是△ABC的中位线,△ADE的周长为1,则△ABC的周长为()A.1B.2C.3D.4【解答】解:∵DE是△ABC的中位线,∴DE∥BC,DE=BC,∴△ADE∽△ABC,∵△ADE的周长为1,∴△ABC的周长为2,故选:B.8.如图,在△ABC中,BF平分∠ABC,AF⊥BF于点F,D为AB的中点,连接DF延长交AC于点E.若AB=8,BC=14,则线段EF的长为()A.2B.3C.5D.6【解答】解:延长AF交BC于G,在△BF A和△BFG中,,∴△BF A≌△BFG(ASA)∴BG=AB=8,AF=FG,∴GC=BC﹣BG=6,∵AF=FG,AE=EC,∴EF=GC=3,故选:B.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分别是线段AD、BC、AC的中点,则△EFG的周长()A.与AB、BC、AC的长有关B.与AD、DC、AC的长有关C.与AB、DC、EF的长有关D.与AD、BC、EF的长有关【解答】解:∵点E、G分别是线段AD、AC的中点,∴EG=CD,∵点F、G分别是线段BC、AC的中点,∴GF=AB,则△EFG的周长=EG+GF+EF=CD+AB+EF,∴△EFG的周长与AB、DC、EF的长有关,故选:C.10.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BC.分别取AC、DC的中点写D、E,连结DE,若测得DE=40m,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A.40m B.60m C.80m D.100m【解答】解:∵D、E分别是AC、DC的中点,∴AB=2DE=80(m),故选: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ABC中,BC=8,AB,AC的中点分别为D,E,则DE=4.【解答】解:∵D,E分别是边AC、AC的中点,∴BC=2DE,∵BC=8,∴DE=×8=4,故答案为:4.12.如图,跷板AB的支柱OD经过它的中点O,且垂直于地面BC,垂足为D,OD=0.8m;当它的一端B地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AC为 1.6m.【解答】解:∵AC∥OD,O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O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AC=2OD=1.6,故答案为:1.6.13.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地势十分复杂,所以当年在建这段路时,要开很多隧道,如图是一个要开挖的隧道,为保证按时完成工程,必须先要知道所挖隧道的长度,于是测量人员在山外取一点O,并取AO,BO的中点C,D,测得CD=237m,则隧道AB的长是474 m.【解答】解:∵点C,D是AO,BO的中点,∴AB=2CD,∵CD=237m,∴AB=474m,故答案为:474.14.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6,△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A1B1C1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2B2C2,依此进行下去得到△A4B4C4的周长为3.【解答】解:∵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16,∴△ABC的周长为48,∵△A1B1C1是△ABC的三条中位线组成,∴△A1B1C1的周长=×△ABC的周长=24,同理,△A2B2C2,的周长=24×=12,△A3B3C3的周长=12×=6,△A4B4C4的周长=6×=3,故答案为:3.15.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如果△ABC的周长为20+2,那么△DEF的周长是10+.【解答】解:∵△ABC的周长为20+2,∴AB+AC+BC=20+2,∵点D、E、F分别是BC、AB、AC的中点,∴EF=BC,DF=AB,DE=AC,∴△DEF的周长=DE+EF+DF=(AC+BC+AB)=10+,故答案为:10+.16.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CF=1,DF交CE于点G,且EG=CG,则BC=2.【解答】解:∵D、E分别是AB和AC的中点∴DE∥BC,DE=BC∴△ADE∽△ABC,△GED≌△GCF∴DE=CF=1∴CF=BC∴BC=2故答案为2.17.若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8cm、10cm、16cm,则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是17cm.【解答】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8,同理,DF=5=8,FE=BA=4,∴△DEF的周长=DE+EF+DF=17故答案为:17cm.18.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点F在DE上,且AF⊥CF,若AC =3,BC=5,则DF=1.【解答】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2.5,∵AF⊥CF,E为AC的中点,∴EF=AC=1.5,∴DF=DE﹣EF=1,故答案为:1.19.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之比为1:.【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a,则中位线长为a,高线的长为=a,所以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与高之比为a:a=1:,故答案为:1:.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E、F分别为DM、MN的中点,若AB=2,AD=2,则EF 长度的最大值为2.【解答】解:连接BD、DN,在Rt△ABD中,DB==4,∵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EF=DN,由题意得,当点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DN的最大值是4,∴EF长度的最大值是2,故答案为:2.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F =BC.试猜想DE与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DE=CF,理由如下:∵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DE=BC,∵CF=BC,∴DE=CF.22.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AN⊥BN于N,延长BN交AC 于点D,已知AB=10,MN=4,BM=7,求△ABC的周长.【解答】解:在△ANB和△AND中,,∴△ANB≌△AND(ASA)∴AD=AB=10,BN=BD,∵M是BC的中点,BN=BD,∴BC=2BM=14,CD=2MN=8,∴△ABC的周长=AB+BC+AC=10+14+8+10=42.23.如图,在Rt△ABC中,∠A=90°,∠B=30°,D、E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DE =3,求BC的长.【解答】解:∵D、E是AB、BC的中点,DE=3∴AC=2DE=6,∵∠A=90°,∠B=30°,∴BC=2AC=12.24.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对角线BD平分∠ABC,E,F分别是BD,CD的中点.求证:AD∥EF.【解答】证明:∵E,F分别是BD,CD的中点,∴EF∥BC,∵AB=AD,∴∠ADB=∠ABD,∵BD平分∠ABC,∴∠DBC=∠ABD,∴∠ADB=∠DBC,∴AD∥BC,∴AD∥EF.25.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2,D、E分别为AB、AC的中点,过点E作EF∥C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D.(1)求证:DE=CF;(2)求EF的长.【解答】解:(1)∵D、E分别为AB、AC的中点,∴DE∥BC,DE=BC,∵EF∥CD∴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E=CF.(2)∵四边形DEFC是平行四边形,∴DC=EF,∵D为AB的中点,等边△ABC的边长是2,∴AD=BD=1,CD⊥AB,BC=2,∴DC=EF=.26.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要求:在给出的△ABC中用尺规作出AB、AC边的中点M、N,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解答】解:如图,点M,N即为所求作的点,已知:如图,△ABC中,点M,N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MN,求证:MN∥BC,MN=BC证明:延长MN至点D,使得MN=ND,连接CD,在△AMN和△CDN中,,∴△AMN≌△CDN(SAS)∴∠AMN=∠D,AM=CD,∴AM∥CD,即BM∥CD,∵AM=BM=CD,∴四边形BMDC为平行四边形,∴MN∥BC,MD=BC,∵,∴.27.“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过第三边的中点”.根据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如图,S△ABC=32,AC=8,BC=10,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求NC的长.【解答】解:过点B作MN的平行线BD,∵S△ABC=32,∴BD=8,∵点M为BC的中点,∴MN=4,∵BC=10,∴CM=5,在Rt△MNC中,CM=5,MN=4,可得:CN=.2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求证:PM=PN.【解答】解:∵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PM=AB,PN=CD,∵AB=CD,∴PM=PN。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3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练习)
5.3三角形的内角和一、选择题1.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4°,另外两个角可能是()。
A.96°,50°B.56°,80°C.90°,36°D.80°,36°2.成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研究五边形的内角和,下面是他想的几种解决方法,正确的有()种。
①180°×3②180°+360°③180°×4−180°④180°×5−180°A.1 B.2 C.3 D.43.生活中存在很多三角形,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A.越大B.越小C.不变4.如图,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①和②,小三角形②的内角和是()。
A.120°B.135°C.180°5.在三角形ABC中,∠A−∠C=∠B,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6.如图将四边形沿虚线剪去一个100°的角,剩余图形的内角和是()。
A.360°B.260°C.540°D.180°7.如图三角形中减去一个90°的角,剩余部分的图形内角和是()。
A.90 B.180 C.270 D.3608.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9.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中∠A=50°,∠C=( )°;沿虚线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则剩余部分的图形内角和是( )°。
10.一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是( )度。
11.一个三角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它的两个底角各是( )度。
12.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顶角是80°,另外两个底角是( )。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5.3《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练(有答案) 人教版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1关练速度1.填空题。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都是()度。
(2)一个三角形被分成两个小的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选择题。
(1)在三角形ABC中,如果∠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2)下面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是()。
A.90°,43°,57°B.60°,60°,60°C.80°,20°,80°(3)一个内角含80°的等腰三角形又是一个()三角形。
A.锐角B.直角C.钝角(4)一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50°,按角分,这是一个()三角形。
A.钝角B.直角C.锐角3.计算下面各个未知角的度数。
4.一张三角形的纸片,雯雯量出它的两个角分别是36°和108°,请你算一算第三个角是多少度?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第2关练准确率5.妈妈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
它的一个角是30°,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6.填表。
7.如图所示,AB=AC,∠1=∠2,∠3=∠4,求∠5的度数。
第3关练思维8.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较小角的度数和是80°,两个较大角的度数和是155°。
求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参考答案1.(1)相等 60(2)1802.(1)B(2)A(3)A(4)C3.180°-10°-20°=150°180°-90°-50°=40°180°-50°-35°=95°4.180°-36°-108°=36°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也是一个钝角三角形5.如果顶角是30°,(180-30°)÷2=75°,另外两个角都是75°;如果底角是30°,180°-30°×2=120°,另外两个角分别是30°和120°。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五章 三角函数 5.3 诱导公式(南开题库含详解)
第五章三角函数 5.3 诱导公式一、选择题(共40小题;共200分)1. 已知sin(π+α)=45,且α是第四象限角,则cos(α−2π)的值是( )A. −35B. 35C. ±35D. 452. 已知sin(5π2+α)=15,那么cosα=( )A. −25B. −15C. 15D. 253. 设函数f(x)=sin(2x−π2),x∈R,则f(x)是(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C. 最小正周期为π2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2的偶函数4. 知f(sinx)=sin3x,则f(cos10∘)的值为( )A. −12B. 12C. −√32D. √325. 如图,△ABC中,已知点D在BC上,AD⊥AC,sin∠BAC=2√23,AB=3√2,AD=3,则BD 的长为( )A. 2B. √3C. 4D. 16. 为得到函数y=cos(2x+π3)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的图象( )A. 向左平移5π12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5π12个长度单位C. 向左平移5π6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5π6个长度单位7. 要得到函数y=sin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cos(x−π3)的图象( )A. 向右平移π6个单位 B. 向右平移π3个单位C. 向左平移π3个单位 D. 向左平移π6个单位8. 已知sin(π−α)=−2sin(π2+α),则tanα的值为( )A. 12B. 2 C. −12D. −29. 已知sin(α−π8)=45,则cos(α+3π8)=( )A. −45B. 45C. −35D. 3510. "θ=2π3"是"tanθ=2cos(π2+θ)"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 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满足f(x+1)=−f(x),且在[−3,−2]上递减,α,β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且α≠β,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 f(sinα)>f(cosβ)B. f(sinα)<f(cosβ)C. f(sinα)>f(sinβ)D. f(cosα)>f(cosβ)12. 已知函数f(x)=sin(ωx+π4)(x∈R,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为了得到函数g(x)=cosωx 的图象,只要将y=f(x)的图象( )A. 向左平移π8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π8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π4个单位长度13. 已知cos(π12−θ)=13,则sin(5π12+θ)的值是( )A. 13B. 2√23C. −13D. −2√23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角θ以Ox为始边,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35,45),则tan(π+θ)的值为( )A. 43B. 34C. −43D. −3415. 已知α∈(0,π6),sin(α+π3)=1213,则cos(π6−α)=( )A. 512B. 1213C. −513D. −121316. 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cos(B+C)=cosAB. tan(B+C)=tanAC. sin B+C2=sin A2D. cos B+C2=sin A217. 已知f(cosx)=cos3x,则f(sin30∘)的值为( )A. 0B. 1C. −1D. √3218. 在△ABC中,若sin(A+B−C)=sin(A−B+C),则△ABC必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19. 已知cos(5π12+α)=13,且−π<α<−π2,则cos(π12−α)等于( )A. 2√33B. 13C. −13D. −2√2320. 为了得到函数y=sin(2x−π6)的图象,可以将函数y=cos2x的图象( )A. 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π3个单位长度21.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令a=f(sin2π7),b=f(cos5π7),c=f(tan5π7),则( )A. b <a <cB. c <b <aC. b <c <aD. a <b <c22. △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sinB +sinA (sinC −cosC )=0,a =2,c =√2,则 C = ( )A. π12B. π6C. π4D. π323. 设 A 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 cos (π+A )=√32,那么 cos (π2+A) 的值是 ( )A. 12B. √32C. −12D. −√3224. 已知 sin (π3−θ)=12,则 cos (π6+θ)= ( )A. −√32B. −12C. 12D. √3225. 已知:sin (π2+θ)+3cos (π−θ)=sin (−θ),则 sinθcosθ+cos 2θ= ( )A. 15B. 25C. √55D. 3526. 已知 sin (x +π12)=13,则 cos (x +7π12) 的值为 ( )A. 13 B. −13C. −2√23D.2√2327. 设 a =sin5π7,b =cos2π7,c =tan 2π7,则 ( )A. a <b <cB. a <c <bC. b <c <aD. b <a <c28. 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p 1:∃A ∈R ,使得 sin 2A2+cos 2A2=12;p 2:∃A ,B ∈R ,使得 sin (A −B )=sinA −sinB ; p 3:∀x ∈[0,π],都有 √1−cos2x2=sinx 成立;p 4:sinx =cosy ⇒x +y =π2.其中假命题是 ( )A. P 1,P 4B. P 2,P 4C. P 1,P 3D. P 2,P 329. 若角 A ,B ,C 是 △ABC 的三个内角,则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cos (A +B )=cosCB. sin (A +B )=−sinCC. cosA+C 2=sinBD. sinB+C 2=cos A230. 已知函数 f (x )=asin (πx +α)+bcos (πx +β),且 f (4)=3,则 f (2013) 的值为 ( )A. −1B. 1C. 3D. −331. 已知 f (α)=sin (π−α)cos (2π−α)cos (−π−α)tanα,则 f (−313π) 的值为 ( ) A. 12B. −13C. −12D. 1332. 已知 sin (π−θ)=−2sin (π2+θ), 则 sinθ⋅cosθ= ( )A. 25B. −25C. 25 或 −25D. −1533. 若 tan π12cos 5π12=sin 5π12−m ⋅sin π12,则实数 m 的值为 ( ) A. 2√3B. √3C. 2D. 334. 已知 sinα−cosα=13,则 cos (π2−2α)= ( ) A. −89B. 23C. 89D.√17935. 设函数 f (x )(x ∈R ) 满足 f (x −π)=f (x )+sinx ,当 0≤x ≤π,f (x )=1 时,则 f (−13π6)=( )A. 12B. −12C. 32D. −3236. 若 sin (π−α)=13,且 π2≤α≤π,则 cosα= ( )A.2√23B. −2√23 C. −4√29D.4√2937. 已知 tan (α+π4)=34,则 cos 2(π4−α)= ( )A. 725B. 925C. 1625D. 242538. 已知 θ 是第四象限角,且 sin (θ+π4)=35,则 tan (θ−π4)= ( )A. 34B. −34C. 43D. −4339. 设函数 f (x )(x ∈R ) 满足 f (x +π)=f (x )+sinx .当 0≤x <π 时,f (x )=0,则 f (23π6)=( )A. 12B. √32C. 0D. −1240. 设 a ∈R ,b ∈[0,2π].若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sin (3x −π3)=sin (ax +b ),则满足条件的有序实数对 (a,b ) 的对数为 (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共40小题;共200分) 41. 已知 sin (x −π3)=13,则 cos (x +π6)= .42. 化简:1+sin (α−360∘)cos (α−270∘)−2cos 2α= . 43. cos17π6= .44. 计算 cos7π6的值为 .45. 若 sin (π4−α)=13,则 cos (π4+α)= .46. 已知 sin (π−α)=log 814,且 α∈(−π2,0),则 tan (2π−α) 的值为 .47. cos (−585∘)tan495∘+sin (−690∘) 的值是 . 48. tan (−556π) 的值是 .49. sin1320∘ 的值是 .50. 已知 sin40∘=a ,则 cos130∘= . 51. 已知 tan (π6−α)=√33,则 tan (56π+α)= .52. 已知 sinβ=13,sin (α+β)=1,则 sin (2α+β)= . 53. 已知 sin (x +π6)=13,那么 sin (x −5π6)+sin 2(π3−x) 的值为 . 54. 已知 α 是锐角,且 cos (α+π6)=13,则 cos (α−π3)= .55. 已知函数 f (x )=asin (πx +α)+bcos (πx +β),且 f (4)=3,则 f (2017) 的值为 .56. 设函数 f (x )(x ∈R ) 满足 f (x +π)=f (x )+sinx ,当 0≤x <π 时,f (x )=0,则f (23π6)= .57. 已知 cos (π6−α)=23,则 sin (α−2π3)= .58. 已知角 α 终边上一点 P (−4,3),则 cos(π2+α)sin (−π−α)cos(11π2−α)sin(9π2+α)的值为 .59. 已知 f (α)=sin (π+α)cos (2π−α)tan(−α+3π2)cos (−π−α),则 f (−31π3) 的值为 .60. 已知函数 f (x )=asin (πx +α)+bcos (πx +β),且 f (4)=3,求 f (2013) 的值. 61. 已知 sinα 是方程 5x 2−7x −6=0 的根,求sin(α+32π)sin(32π−α)tan 2(2π−α)tan (π−α)cos(π2−α)cos(π2+α)的值.62. 已知函数 f (x )=cos x2,给出下列等式:① f (2π−x )=f (x );② f (2π+x )=f (x );③f (−x )=−f (x );④ f (−x )=f (x ).其中恒成立的有 .(填序号) 63. √1−2cos (π+2)sin (π+2)= .64. 化简:tan1∘⋅tan2∘⋅tan3∘⋅ ⋯ ⋅tan89∘= . 65. 若 cos (π−α)=√53,且 α∈(π2,π),则 sin (π+α)= .66. 已知 α 为第二象限角,且 sinα=35,那么 tan(π+α)= . 67. 已知 cos (α−π6)=−13,那么 sin (2π3−α)= .68. 已知 α 为锐角,且 2tan (π−α)−3cos (π2+β)+5=0,tan (π+α)+6sin (π+β)=1,那么sinα 的值是 . 69. 计算:sin (−π3)+2sin4π3+3sin2π3= .70. 已知角 α 和角 β 的终边关于直线 y =x 对称,且 β=−π3,那么 sinα= . 71. 若函数 f (x )=asin2x +btanx +1,且 f (−3)=5,则 f (π+3)= . 72. 已知 f (α)=cos(π2+α)sin(3π2−α)cos (−π−α)tan (π−α),则 f (−25π3) 的值为 .73. 若sinθ+cosθsinθ−cosθ=2,则 sin (θ−5π)sin (3π2−θ)= .74. cos 21∘+cos 22∘+⋯+cos 289∘= .75. 设 a,b ∈R ,c ∈[0,2π],若对任意实数 x 都有 2sin (3x −π3)=asin (bx +c ),则满足条件的有序实数组 (a,b,c ) 的组数为 .76. 已知△ABC,若存在△A1B1C1,满足cosAsinA1=cosBsinB1=cosCsinC1=1则称△A1B1C1是△ABC的一个“友好”三角形.(i)在满足下述条件的三角形中,存在“友好”三角形的是:(请写出符合要求的条件的序号)①A=90∘,B=60∘,C=30∘;②A=75∘,B=60∘,C=45∘;③A=75∘,B=75∘,C=30∘.(ii)若△ABC存在“友好”三角形,且A=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77.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a+c=4,(2−cosA)tan B2=sinA,则△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78. 有下列命题:①y=cosx在第一象限是减函数;②若cos(α+β)=1,则sin(2α+β)+sinβ=0;③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1)=−f(x),则y=f(x)是周期函数;④a⃗,b⃗⃗,c⃗是非零向量,若a⃗∥b⃗⃗,b⃗⃗∥c⃗,则a⃗∥c⃗;⑤若存在实数m,n,使得ma⃗=nb⃗⃗,则b⃗⃗与a⃗共线.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79. 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cosBcosC =−b2a+c,若b=√13,a+c=4,则a的值为.80. 由sin36∘=cos54∘,可求得cos2016∘的值为.三、解答题(共20小题;共260分)81. (1)求下列三角函数值:①cos225∘;②sin25π6;③sin(−17π3);④tan(−32π3).(2)将下列三角函数化为0∘到45∘之间角的三角函数:①sin85∘;②cos35π;③tanπ3;82. 已知tan(α+π4)=13.(1)求tanα的值;(2)求2sin2α−sin(π−α)sin(π2−α)+sin2(3π2+α)的值.83. 函数f(x)=cos(πx+φ)(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 φ 及图中 x 0 的值; (2)设 g (x )=f (x )+f (x +13),求函数 g (x ) 在区间 [−12,13]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84. 已知函数 f (x )=sin (x −π6)+cosx .(1)求函数 f (x ) 的最小正周期; (2)若 α 是第一象限角,且 f (α+π3)=45,求 tan (α−π4) 的值.85. 在 △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且满足2a−b cosB=c cosC.(1)求角 C 的值; (2)若 c =7,△ABC 的面积为 10√3,求 a +b 的值.86. 在 △ABC 中,∠A =60∘,c =37a .(1)求 sinC 的值; (2)若 a =7,求 △ABC 的面积.87. 在 △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2cos (B −C )+1=4cosBcosC .(1)求 A ; (2)若 a =2√7,△ABC 的面积为 2√3,求 b +c .88. 已知函数 f (x )=sin (π−ωx )cosωx +cos 2ωx (ω>0) 的最小正周期为 π.(1)求 ω 的值;(2)将函数 y =f (x )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12,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y =g (x ) 的图象,求函数 g (x ) 在区间 [0,π16] 上的值域.89. 在 △ABC 中,内角 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asin2B =√3bsinA .(1)求 B ; (2)若 cosA =13,求 sinC 的值.90. 已知向量 m ⃗⃗⃗=(sinx,−1),n ⃗⃗=(√3cosx,−12),函数 f (x )=m ⃗⃗⃗2+m ⃗⃗⃗⋅n ⃗⃗−2.(1)求 f (x ) 的最大值,并求取最大值时 x 的取值集合;(2)已知 a 、 b 、 c 分别为 △ABC 内角 A 、 B 、 C 的对边,且 a ,b ,c 成等比数列,角 B 为锐角,且 f (B )=1,求1tanA+1tanC的值.91. 在 △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设 S 为 △ABC 的面积,满足 4S =√3(a 2+b 2−c 2). (1)求角 C 的大小; (2)若 1+tanAtanB =2c b,且 AB⃗⃗⃗⃗⃗⃗⋅BC ⃗⃗⃗⃗⃗⃗=−8,求 c 的值.92. 设 x ∈R ,函数 f (x )=cos (ωx +φ)(ω>0,−π2<φ<0)的最小正周期为 π,且 f (π4)=√32.(1)求 ω 和 φ 的值;(2)在给定坐标系中作出函数 f (x ) 在 [0,π] 上的图象; (3)若 f (x )>√22,求 x 的取值范围.93. 已知 f (α)=sin (π−α)cos (2π−α)tan(−α+32π)1tan (−α−π)⋅sin (−π−α),若 cos (α−32π)=15,且 α 是第三象限的角,求 f (α) 的值.94. 已知 cos (75∘+α)=13⋅α 是第三象限角,求 cos (15∘−α)+sin (α−15∘) 的值.95. △ABC 中,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a =3,cosA =√63,B =A +π2.(1)求 b 的值; (2)求 △ABC 的面积.96. 角 α 的终边上的点 P 与 A (a,b ) 关于 x 轴对称(a ≠0,b ≠0),角 β 的终边上的点 Q 与 A 关于原点对称,求 sinαcosβ+tanαtanβ+cosαsinβ 的值.97. 已知 cos (75∘+α)=13,α 是第三象限角,求 cos (15∘−α)+sin (α−15∘) 的值.98. 每年的1月1日是元旦节,7月1日是建党节,而2013年的春节是2月10日,因为2sin11∘sin71∘sin [( )∘+30∘]=sin2013∘sin210∘ ,新年将注定不平凡,请在括号内填写一个由月份和日期构成的正整数,使得等式成立,也正好组成我国另外一个重要节日.99. 己知向量 m ⃗⃗⃗=(√3sin x4,1),n ⃗⃗=(cos x4,cos 2x4).记 f (x )=m ⃗⃗⃗⋅n ⃗⃗.(1)若 cos (2π3−x)=−12,求 f (x )=m ⃗⃗⃗⋅n ⃗⃗ 的值;(2)在锐角 △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 ,且满足 (2a −c )cosB =bcosC ,求函数 f (A ) 的取值范围.100. (1)在 △ABC 中,已知边 BC =√3,AC =√2,已知角 B =45∘,求角 A ;若该题中的条件改为边 BC =√3,AC =√2,已知角 A =60∘,求角 B ;请根据该题的解答归纳判断解三角形的一个解、两个解的依据;(2)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 ,已知 3acosA =ccosB +bcosC ,求 A 的值;(3)在 △ABC 中,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 ,若 a 2−b 2=√3bc ,sinC =2√3sinB ,求角 A ;(4)在锐角 △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 ,ba +ab =6cosC ,求 tanCtanA +tanCtanB 的值.答案第一部分 1. B【解析】由 sin (π+α)=45,得 sinα=−45,而 cos (α−2π)=cosα,且 α 是第四象限角, 所以 cosα=√1−sin 2α=35. 2. C【解析】因为 sin (5π2+α)=sin (2π+π2+α)=sin (π2+α)=cosα=15,所以 cosα=15. 3. B 【解析】f (x )=−cos2x .4. C 【解析】cos10∘=sin80∘,所以 f (sin80∘)=sin240∘=sin (180∘+60∘)=−sin60∘=−√32. 5. B6. A【解析】y =cos (2x +π3)=sin (2x +5π6)=sin2(x +5π12), 只需将函数 y =sin2x 的图象向左平移 5π12 个单位,可得到函数 y =cos (2x +π3) 的图象.7. A 8. D 9. A 10. A【解析】cos (π2+θ)=−sinθ,于是可得 tanθ=−2sinθ,即 cosθ=−12或 sinθ=0.显然 θ=2π3时,cosθ=−12,充分性成立;而 cos4π3=−12,必要性不成立.11. A 【解析】因为 f (x +1)=−f (x ), 所以 f (x +2)=−f (x +1)=f (x ), 所以 f (x ) 是周期为 2 的周期函数. 因为 y =f (x ) 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 所以 f (−x )=f (x ).因为 f (x ) 在 [−3,−2] 上是减函数,所以根据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知函数 f (x ) 在 [2,3] 上是增函数. 根据函数的周期可知,函数 f (x ) 在 [0,1] 上是增函数. 因为 α,β 是锐角三角形的两个内角, 所以 α+β>90∘,α>90∘−β,所以 1>sinα>sin (90∘−β)=cosβ>0, 所以 f (sinα)>f (cosβ).12. A 【解析】函数 f (x )=sin (2x +π4),则 g (x )=cos2x =sin (2x +π2),为了得到函数 g (x ) 的图象,需要将 y =f (x ) 的图象向左平移 π8 个单位.13. A 【解析】sin (5π12+θ)=sin (π2−(π12−θ))=cos (π12−θ)=13. 14. A15. B 16. D 17. C 18. C19. D 【解析】cos (π12−α)=cos [π2−(5π12+α)]=sin (5π12+α). 又 −π<α<−π2, 所以 −712π<5π12+α<−π12.所以 sin (512π+α)=−2√23. 所以 cos (π12−α)=−2√23.20. B21. A 【解析】由题可得 sin 2π7=sin5π7,且 ∣cos 5π7∣<∣sin 5π7∣<∣tan 5π7∣.因为 f (x ) 是定义在 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 [0,+∞) 上是增函数,所以 b <a <c . 22. B 【解析】由题意 sin (A +C )+sinA (sinC −cosC )=0 得 sinAcosC +cosAsinC +sinAsinC −sinAcosC =0, 即 sinC (sinA +cosA )=√2sinCsin (A +π4)=0, 所以 A =3π4.由正弦定理 asinA =csinC 得 2sin3π4=√2sinC ,即 sinC =12,得 C =π6.23. C 24. C 25. D【解析】因为 sin (π2+θ)+3cos (π−θ)=cosθ−3cosθ=−2cosθ=sin (−θ)=−sinθ,所以 tanθ=2, 则 sinθcosθ+cos 2θ=sinθcosθ+cos 2θsin 2θ+cos 2θ=tanθ+1tan 2θ+1=35.26. B 【解析】因为 sin (x +π12)=13,所以 cos (x +7π12)=cos [π2+(x +π12)]=−sin (x +π12)=−13. 27. D 【解析】a =sin5π7=sin2π7,且2π7>π4,c >1>a >√22>b .28. A 【解析】p 1 为假命题;因为 sin 2A2+cos 2A2=1 恒成立,所以命题 p 1 为假命题; p 2 为真命题;因为当 A =0,B =0 时,sin (A −B )=sinA −sinB ,所以命题 p 2 为真命题; p 3 为真命题; 因为 √1−cos2x2=√sin 2x =∣sinx∣,而 x ∈[0,π],所以 sinx ≥0,所以 √1−2cos2x2=sinx ,所以命题 p 3 为真命题; p 4 为假命题; 因为 sin5π2=cos0,而5π2+0≠π2,所以命题 p 4 为假命题.29. D 30. D【解析】因为 f (4)=asin (4π+α)+bcos (4π+β)=asinα+bcosβ=3, 所以f (2013)=asin (2013π+α)+bcos (2013π+β)=asin (π+α)+bcos (π+β)=−asinα−bcosβ=−(asinα+bcosβ)=−3. 31. C 【解析】因为 f (α)=sinαcosα−cosαtanα=−cosα,所以 f (−313π)=−cos (−313π)=−cos (10π+π3)=−cos π3=−12.32. B 【解析】由已知等式得 sinθ=−2cosθ, 所以 sin 2θ+cos 2θ=5cos 2θ=1,所以 cos 2θ=15,故 sinθcosθ=−2cos 2θ=−25. 33. A34. C 【解析】因为 sinα−cosα=13,所以两边平方,可得:1−2sinαcosα=19, 可得:1−sin2α=19,所以 cos (π2−2α)=sin2α=89.35. C36. B 【解析】因为 sin (π−α)=sinα=13,且 π2≤α≤π,则 cosα=−√1−sin 2α=−2√23. 37. B 【解析】因为 tan (α+π4)=34,所以cos 2(π4−α)=sin 2(α+π4)=sin 2(α+π4)sin 2(α+π4)+cos 2(α+π4)=11+cos 2(α+π4)sin 2(α+π4)=11+1tan 2(α+π4)=11+169=925.38. D 【解析】因为 θ 是第四象限角,所以 −π2+2kπ<θ<2kπ,则 −π4+2kπ<θ+π4<π4+2kπ,k ∈Z ,又 sin (θ+π4)=35, 所以 cos (θ+π4)=√1−sin 2(θ+π4)=45.所以 cos (π4−θ)=sin (θ+π4)=35,sin (π4−θ)=cos (θ+π4)=45.所以tan (θ−π4)=−tan (π4−θ)=−sin(π4−θ)cos(π4−θ)=−4535=−43.39. A 【解析】f (23π6)=f (17π6)+sin 17π6=f (11π6)+sin11π6+sin17π6=f (5π6)+sin5π6+sin11π6+sin17π6=0+12−12+12=12.40. B【解析】sin (3x −π3)=sin (3x −π3+2π)=sin (3x +5π3),(a,b )=(3,5π3),又 sin (3x −π3)=sin [π−(3x −π3)]=sin (−3x +4π3),(a,b )=(−3,4π3),注意到 b ∈[0,2π],只有这两组. 第二部分 41. −13 42. 略 43. −√32【解析】cos 17π6=cos (3π−π6)=−cos π6=−√32. 44. −√32【解析】cos 7π6=cos (π+π6)=−cos π6=−√32. 45. 13【解析】因为 sin (π4−α)=13,所以 cos (π4+α)=sin (π2−(π4+α))=sin (π4−α)=13. 46.2√55【解析】sin (π−α)=sinα=log 814=−23,因为α∈(−π2,0),所以cosα=√1−sin2α=√53,所以tan(2π−α)=tan(−α)=−tanα=−sinαcosα=2√55.47. √248. −√3349. −√3250. −a51. −√3352. 1353. 59【解析】因为sin(x−5π6)=sin(x+π6−π)=−sin(x+π6)=−13,sin2(π3−x)=sin2[π2−(x+π6)]=cos2(x+π6)=1−sin2(x+π6)=89,所以原式=−13+89=59.54. 2√2355. −3【解析】因为f(4)=asin(4π+α)+bcos(4π+β)=asinα+bcosβ=3,所以f(2017)=asin(2017π+α)+bcos(2017π+β) =asin(π+α)+bcos(π+β)=−asinα−bcosβ=−3.56. 12【解析】由已知,得f (23π6)=f (17π6)+sin 17π6=f (11π6)+sin11π6+sin17π6=f (5π6)+sin5π6+sin11π6+sin17π6=0+12+(−12)+12=12.57. −23【解析】因为 (π6−α)+(α−2π3)=−π2, 所以 α−2π3=−π2−(π6−α).所以sin (α−2π3)=sin [−π2−(π6−α)]=−sin [π2+(π6−α)]=−cos (π6−α)=−23.58. −34【解析】因为 tanα=y x =−34, 所以cos(π2+α)sin (−π−α)cos(11π2−α)sin(9π2+α)=−sinα⋅sinα−sinα⋅cosα=tanα=−34.59. 12【解析】原式=−sinαcosαcotα−cosα=cosα,则 f (α)=cosα,所以 f (−31π3)=cos (−31π3)=cos 31π3=cos π3=12.60. −3【解析】∵f (4)=asin (4π+α)+bcos (4π+β)=asinα+bcosβ=3.∴f (2013)=asin (2013π+α)+bcos (2013π+β)=asin (π+α)+bcos (π+β)=−asinα−bcosβ=−(asinα+bcosβ)=−3. 61. ±34 62. ④ 63. sin2−cos2 64. 1【解析】因为 tanα⋅tan (90∘−α)=1tanα⋅tanα=1, 所以tan1∘⋅tan2∘⋅ ⋯ ⋅tan89∘=(tan1∘⋅tan89∘)⋅(tan2∘⋅tan88∘)⋅ ⋯ ⋅(tan44∘⋅tan46∘)⋅tan45∘= 1. 65. −23【解析】因为 cos (π−α)=−cosα=√53, 所以 cosα=−√53. 又 α∈(π2,π), 所以 sinα=√1−cos 2α=√1−(−√53)2=23,所以 sin (π+α)=−sinα=−23. 66. −34【解析】因为 α 为第二象限角,所以 cosα=−√1−(35)2=−45,所以tan (π+α)=tanα=sinαcosα=−34.67. −13【解析】由题知sin (2π3−α)=sin [π2+(π6−α)]=sin [π2−(α−π6)]=cos (α−π6)=−13.68.3√1010【解析】由题意可知 −2tanα+3sinβ+5=0,tanα−6sinβ=1,解得 tanα=3,故 sinα=3√1010. 69. 0【解析】原式=−sin π3+2sin (π+π3)+3sin (π−π3)=−sin π3−2sin π3+3sin π3=0.70. 12【解析】因为角 α 和角 β 的终边关于直线 y =x 对称, 所以 α+β=2kπ+π2(k ∈Z ),又 β=−π3, 所以 α=2kπ+5π6(k ∈Z ),所以 sinα=12.71. −3【解析】因为 f (−3)=−(asin6+btan3)+1=5, 所以 asin6+btan3=−4,所以 f (π+3)=asin6+btan3+1=−3. 72. 12 73. 310【解析】由 sinθ+cosθsinθ−cosθ=2, 得 sinθ+cosθ=2(sinθ−cosθ),两边平方得 1+2sinθcosθ=4(1−2sinθcosθ), 故 sinθcosθ=310, 所以sin (θ−5π)sin (3π2−θ)=sinθcosθ=310.74. 892 75. 4【解析】(i )若 a =2, 若 b =3,则 c =5π3;若 b =−3,则 c =4π3.(ii )若 a =−2,若 b =−3,则 c =π3;若 b =3,则 c =2π3.共 4 组. 76. ②,45∘,65∘ .【解析】由题意,三角形 ABC 为锐角三角形,A +A 1=90∘ 或 A +A 1=180∘,B +B 1=90∘ 或 B +B 1=180∘,C +C 1=90∘ 或 C +C 1=180∘ .所以经检验②存在“友好”三角形;当 A =70∘ 时,B +C =110∘ . B 1+C 1=160∘或20∘ .不防设另外两个角中的一个角 B 的度数为 x ,则另一个角的度数为 110∘−x .所以对应的 B 1 、 C 1 分别为:B 1=90∘−x ,C 1=90∘−(110∘−x ) (舍);或 B 1=180∘−(90∘−x ),C 1=90∘−(110∘−x ) .所以 B =45∘,C =65∘ . 77. √3【解析】方法一:均值取等法,不难猜出当 a =c 时面积取最大值, 此时 A =C ⇒B =π−A −C ⇒B =π−2A .(2−cosA )tan B2=sinA ⇒(2−cosA )tan (π2−A)=sinA ⇒(2−cosA )cosAsinA =sinA ⇒2cosA =cos 2A +sin 2A =1.所以 cosA =12⇒A =60∘, 所以 a =b =c =2⇒S =√3.方法二:(2−cosA )tan B2=sinA ⇒sinA2−cosA =tan B2=sinB2cosB2=2sinB2cosB22cos2B2=sinB1+cosB⇒sinA+sinAcosB=2sinB−sinBcosA⇒(sinAcosB+sinBcosA)+sinA=2sinB⇒sin(A+B)+sinA=2sinB⇒sinC+sinA=2sinB⇒a+c=2b=4⇒b=2,a+c=4.所以cosB=a 2+c2−b22ac=(a+c)2−2ac−222ac=12−2ac2ac=6−acac.又ac≤(a+c2)2=4(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所以S=12acsinB=12ac√1−cos2B=12ac√1−(6−acac)2=12√(ac)2−(6−ac)2=12√6(2ac−6)≤12√12=√3.78. ②③④【解析】①y=cosx在(0,π2)上是减函数,但在第一象限不是减函数,例如cosπ3=12,cos13π6=√32,显然π3<13π6时,12<√32,①不正确;②因为cos(α+β)=1,所以sin(α+β)=0,所以sin(2α+β)+sinβ=sin[(α+β)+α]+sinβ=sinα+sinβ,又α+β=2kπ,k∈Z,所以α=2kπ−β,k∈Z,所以sinα+sinβ=sin(2kπ−β)+sinβ=−sinβ+sinβ=0,所以②正确;③f(x+2)=f[(x+1)+1]=−f(x+1)=−(−f(x))=f(x),所以2是f(x)的周期,③正确;④因为a⃗∥b⃗⃗,b⃗⃗∥c⃗,所以存在非零实数m,n有a⃗=mb⃗⃗,b⃗⃗=nc⃗,所以a⃗=(mn)c⃗,所以a⃗∥c⃗,④正确;⑤若m=n=0,则必有ma⃗=nb⃗⃗=0,而a⃗与b⃗⃗可以不共线,⑤不正确.79. 1或3【解析】cosBcosC =−b2a+c,即有−2acosB=bcosC+ccosB,即−2sinAcosB=sinBcosC+cosCsinB=sin(B+C)=sinA,即有cosB=−12,由于B为三角形的内角,则B=2π3,又b2=a2+c2−2accosB,即有13=a2+c2+ac,又a+c=4,解得,a=1,c=3或a=3,c=1.80. −√5+14【解析】由sin36∘=cos54∘得2sin18∘cos18∘=cos(36∘+18∘),化简整理得4sin218∘+2sin18∘−1=0,解得sin18∘=−2+√22+162×4=√5−14,所以cos2016∘=cos(6×360∘−144∘)=cos(144∘)=−cos36∘=2sin218∘−1=−√5+1.第三部分81. (1)①cos225∘=cos(180∘+45∘)=−cos45∘=−√22.②sin25π6=sin(π6+4π)=sinπ6=12.③sin(−17π3)=sin(π3−3×2π)=sinπ3=√32.④tan(−32π3)=tan(−11π+π3)=tanπ3=√3.(2)①sin85∘=sin(−5∘+90∘)=cos5∘.②cos35π=cos(π2+π10)=−sinπ10=−sin18∘.③tanπ3=tan(−π6+π2)=cotπ6=sin30∘.82. (1)因为tan(α+π4)=tanα+11−tanα=13,所以tanα=−12.(2)原式=2sin2α−sinαcosα+cos2α=2sin2α−sinαcosα+cos2αsin2α+cos2α=2tan2α−tanα+1tan2α+1=2×(−12)2−(−12)+1(−12)2+1=85.83. (1)由题图得f(0)=√32,所以cosφ=√32,因为0<φ<π2,故φ=π6.由于f(x)的最小正周期等于2,所以由题图可知1<x0<2,故7π6<πx0+π6<13π6.由f(x0)=√32得cos(πx0+π6)=√32,所以πx0+π6=11π6,x0=53.(2)因为f(x+13)=cos[π(x+13)+π6]=cos(πx+π2)=−sinπx,所以g(x)=f(x)+f(x+13)=cos(πx+π6)−sinπx=cosπxcosπ6−sinπxsinπ6−sinπx=√32cosπx−32sinπx=√3sin(π6−πx).当x∈[−12,13]时,−π6≤π6−πx≤2π3.所以−12≤sin(π6−πx)≤1,故π6−πx=π2,即x=−13时,g(x)取得最大值√3;当π6−πx=−π6,即x=13时,g(x)取得最小值−√32.84. (1)f(x)=sin(x−π6)+cosx=sinxcosπ6−cosxsinπ6+cosx=√32sinx+12cosx=sinxcosπ6+cosxsinπ6=sin(x+π6).所以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2)因为f(α+π3)=45,所以sin(α+π3+π6)=45.所以sin(α+π2)=45.所以cosα=45.因为α是第一象限角,所以sinα=√1−cos2α=35.所以tanα=sinαcosα=34.所以tan (α−π4)=tanα−tanπ41+tanα⋅tanπ4=34−11+34×1=−17.85. (1) 由题意得 (2a −b )cosC −ccosB =0. 即 (2sinA −sinB )cosC −sinCcosB =0,整理得 2sinAcosC =sinBcosC +sinCcosB =sin (B +C )=sinA , 因为 0<A <π, 所以 sinA ≠0. 所以 cosC =12. 又因为 0<C <π, 所以 C =π3.(2) 由 S △ABC =12absinC =12absin π3=10√3 得 ab =40, 由(1)知 cosC =12,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c 2=a 2+b 2−2abcosC =(a +b )2−3ab =(a +b )2−3×40, 即 49=(a +b )2−3×40,(a +b )2=169. 故 a +b =13.86. (1) ∠A =60∘,c =37a , 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C =37sin∠A =37×√32=3√314. (2) a =7,则 c =3,c <a , 所以 C <∠A ,C 为锐角, 由(1)可得 cosC =1314, 所以sinB =sin (∠A +C )=sin∠AcosC +cos∠AsinC=√32×1314+12×3√314=4√37,所以 S △ABC =12acsinB =12×7×3×4√37=6√3.87. (1) 2cosBcosC +2sinBsinC +1=4cosBcosC ,cosBcosC −sinBsinC =12,cos (B +C )=12,cosA =−12, 所以 A =2π3.(2) S =12bcsinA 得 bc =8,a 2=b 2+c 2−2bccosA ,28=(b +c )2−bc ,b +c =6. 88. (1) 由 f (x )=sin (π−ωx )cosωx +cos 2ωx , 得 f (x )=sinωxcosωx +cos 2ωx =12sin2ωx +1+cos2ωx2=√22sin (2ωx +π4)+12,所以 T =2π2ω=π,得 ω=1. (2) 由(1)知 f (x )=√22sin (2x +π4)+12, 所以 g (x )=√22sin (2×2x +π4)+12=√22sin (4x +π4)+12,因为 0≤x ≤π16,所以 π4≤4x +π4≤π2, 所以 √22≤sin (4x +π4)≤1, 所以 g (x )∈[1,√2+12]. 89. (1) 在 △ABC 中,由 a sinA=b sinB,可得 asinB =bsinA ,又由 asin2B =√3bsinA ,得 2asinBcosB =√3bsinA =√3asinB . 又 sinB ≠0,得 cosB =√32,从而 B =π6. (2) 由 cosA =13,得 sinA =2√23,则 sinC=sin [π−(A +B )]=sin (A +B )=sin (A +π6)=√3sinA +1cosA =2√6+16.90. (1)f (x )=(m ⃗⃗⃗+n ⃗⃗)⋅m ⃗⃗⃗−2=sin 2x +1+√3sinxcosx +12−2=1−cos2x2+√32sin2x −12=√32sin2x −12cos2x=sin (2x −π6)故 f (x )max =1,此时 2x −π6=2kπ+π2,k ∈Z ,得 x =kπ+π3,k ∈Z , 取最大值时 x 的取值集合为 {x∣ x =kπ+π3,k ∈Z}. (2) f (B )=sin (2B −π6)=1,因为 0<B <π2, 所以 −π6<2B −π6<5π6,所以 2B −π6=π2,B =π3.由 b 2=ac 及正弦定理得 sin 2B =sinAsinC 于是1tanA +1tanC =cosAsinA+cosC sinC =sinCcosA+cosCsinAsinAsinC=sin (A+C )sin 2B=1sinB =2√33.91. (1) 因为根据余弦定理得 a 2+b 2−c 2=2abcosC ,△ABC 的面积 S =12absinC ,所以由 4S =√3(a 2+b 2−c 2) 得 4×12absinC =2√3abcosC , 化简得 sinC =√3cosC ,可得 tanC =sinCcosC =√3, 因为 0<C <π, 所以 C =π3.(2) 因为 1+tanAtanB =2cb,所以 1+sinAcosB sinBcosA =cosAsinB+sinAcosBcosAsinB =2c b,可得 sin (A+B )cosAsinB =2cb,即 sinCcosAsinB =2c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sinC cosAsinB=2sinC sinB,解得 cosA =12,结合 0<A <π,得 A =π3.因为 △ABC 中,C =π3,所以 B =π−(A +C )=π3,因此,AB⃗⃗⃗⃗⃗⃗⋅BC ⃗⃗⃗⃗⃗⃗=−BA ⃗⃗⃗⃗⃗⃗⋅BC ⃗⃗⃗⃗⃗⃗=−∣BA ⃗⃗⃗⃗⃗⃗∣⋅∣BC ⃗⃗⃗⃗⃗⃗∣cosB =−12c 2, 因为 AB⃗⃗⃗⃗⃗⃗⋅BC ⃗⃗⃗⃗⃗⃗=−8, 所以 −12c 2=−8,解之得 c =4(舍负). 92. (1) ∵ 函数 f (x ) 的最小正周期 T =2πω=π,∴ω=2,∴f (π4)=cos (2×π4+φ)=cos (π2+φ)=−sinφ=√32. 又 −π2<φ<0, ∴φ=−π3.(2) 由(1)知 f (x )=cos (2x −π3),列表如下:xπ65π122π311π12π2x −π3−π30π2π3π25π3f (x )1210−1012f (x ) 在 [0,π] 上的图象如图所示:(3) ∵f (x )>√22,即 cos (2x −π3)>√22, ∴2kπ−π4<2x −π3<2kπ+π4(k ∈Z ),则 2kπ+π12<2x <2kπ+7π12(k ∈Z ),即 kπ+π24<x <kπ+7π24(k ∈Z ).∴x 的取值范围是 {x∣ kπ+π24<x <kπ+7π24,k ∈Z}. 93. 略94. sin (15∘−α)=cos (75∘+α)=13 .于是 sin (α−15∘)=−sin (15∘−α)=−13.因为 α 是第三象限角,所以 15∘−α∈(15∘,105∘),结合 sin (15∘−α)=13 可知,15∘−α 在第一象限,于是 cos15∘=√1−(13)2=2√23 .所以 cos (15∘−α)+sin (α−15∘)=2√2−13. 95. (1) 因为 cosA =√63, 所以 sinA =√1−69=√33, 因为 B =A +π2.所以 sinB =sin (A +π2)=cosA =√63, 由正弦定理知 a sinA=b sinB , 所以 b =a sinA⋅sinB =√33√63=3√2. (2) 因为 sinB =√63,B =A +π2>π2所以 cosB =−√1−69=−√33,sinC =sin (π−A −B )=sin (A +B )=sinAcosB +cosAsinB =√33×(−√33)+√63×√63=13,所以 S =12a ⋅b ⋅sinC =12×3×3√2×13=3√22. 96. 略. 97. 略. 98. 101【解析】sin2013∘=sin (33∘+11×180∘)=−sin33∘,sin210∘=−sin30∘=12 .2sin11∘sin71∘sin [( )∘+30∘]=sin2013∘sin210∘ 可化为 4sin11∘sin71∘sin [( )∘+30∘]=sin33∘ , 根据结论:4sinx ⋅sin (60∘−x )⋅sin (60∘+x )=sin3x , 令 x =11∘ ,则有 4sin11∘sin71∘sin49∘=sin33∘ , 因此 sin49∘=sin131∘=sin [( )∘+30∘] , 故依题意得:101 .99. (1) 由 cos (2π3−x)=−12,得2π3−x =2kπ+2π3,k ∈Z ,即 x =−2kπ,k ∈Z .f (x )=m ⃗⃗⃗⋅n ⃗⃗=√3sin x 4cos x 4+cos 2x4=√32sin x 2+12cos x 2+12=sin (x2+π6)+12.所以当 x =−2kπ,k ∈Z 时,f (x )=1 或 f (x )=0. (2) 因为 (2a −c )cosB =bcosC ,由正弦定理,得 (2sinA −sinC )cosB =sinBcosC , 所以 2sinAcosB −sinCcosB =sinBcosC , 即 2sinAcosB =sin (B +C ). 因为 A +B +C =π,所以 sin (B +C )=sinA ,且 sinA ≠0, 从而 cosB =12,即 B =π3, 所以 A +C =2π3.因为 △ABC 锐角三角形,所以 0<A <π2,且 0<C <π2,即 0<2π3−A <π2,解得 π6<A <π2,则 π4<A 2+π6<5π12,所以 √22<sin (A2+π6)<√6+√24. 又因为 f (x )=m ⃗⃗⃗⋅n ⃗⃗=sin (x2+π6)+12, 所以 f (A )=sin (A2+π6)+12.故函数 f (A ) 的取值范围是 (√2+22,√6+√2+24). 100. (1) ①由正弦定理可得:√3sinA =√2sin45∘,可得 sinA =√32,因为 a >b ,所以 A =60∘ 或 120∘.② BC =√3,AC =√2,A =60∘,由正弦定理可得:√3sin60∘=√2sinB,解得 sinB =√22,因为 a >b ,所以B =45∘.综上可得:已知 a >b ,A 为锐角,则 B 为锐角,B 有一解.已知 a >b ,B 为锐角,b <asinB 时,无解;b =asinB 时,A =90∘;asinB <b <a 时,A 有两解. (2) 由正弦定理可得:3sinAcosA =sinCcosB +sinBcosC =sin (B +C )=sinA , 因为 sinA ≠0,所以 cosA =13,所以 A =arccos 13.(3) 因为 sinC =2√3sinB ,由正弦定理可得:c =2√3b ,又 a 2−b 2=√3bc ,所以 a 2=b 2+6b 2=7b 2,即 a =√7b . 所以 cosA =b 2+c 2−a 22bc=2222b×23b=√32,又 A ∈(0,π),所以 A =π6.。
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练习)-四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5.3三角形的内角和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B.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C.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D.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一块三角形玻璃破碎后的形状如下图,这个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图,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这个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A.90°B.180°C.360°D.无法确定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其中一个底角的3倍,它又是()三角形。
A.等边B.钝角C.直角D.锐角5.下面每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A.15°,87°,78°B.120°,55°,5°C.80°,50°,50°D.90°,16°,104°6.下图中长方形折起一个角,已知∠1=100°,则∠2=()。
A.40°B.50°C.60°D.45°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52.3和52.3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比0.6大,比0.7小的小数有无数个。
A.∠∠B.∠∠C.∠∠∠D.∠∠∠∠8.有两个内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B.钝角C.直角D.以上都有可能二、填空题9.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2°和65°,第三个内角是( )°,它是一个( )三角形.10.下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B是70°,则∠A=( )。
11.下图∠1=69°,∠2=( )°。
12.三角形内角和是( )°,下面梯形的内角和是( )°。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三角形的内角和课时练习D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3三角形的内角和课时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9·莘县) 亮亮想知道三角形ABC内角和的度数,下面拼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 .2. (2分)(2020·瑞安模拟)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7:8,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B . 直角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D . 无法确定3. (2分) (2015四下·东阿期中) 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个钝角或()个直角,至少有()个锐角,应选()A . 1,1,3B . 2,2,2C . 1,1,24. (2分) (2019四下·永年期末) 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其中两个锐角的和比90°()A . 大B . 小C . 相等5. (2分)一条红领巾,它的顶角是100º,它的一个底角是()度。
A . 100B . 80C . 406. (2分)下面每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A . 124°27°39°B . 85°45°50°C . 24°78°78°7. (2分)如果一个三角形最小的一个内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 . 直角三角形B . 锐角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D . 不能确定8. (2分)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的2倍,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B . 等腰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9. (2分)一个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平均度数是45度,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A . 锐角B . 直角C . 钝角10. (2分)(2019·萧山模拟)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a:5,当a为()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A . 2B . 5C . 2或5D . 3或711. (2分) (2020四下·苍南期末) 如下图,把一个等边三角形沿着高剪开,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三角形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的线段是()A. CD,EF,GHB. AB,EF,GHC. AB,CD,GHD. AB,CD,EF2.如图,在△ABC中,∠A=36°,∠C=72°,∠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A.0个 B.1个C.2个 D.3个3.已知△ABC不是等边三角形,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P不与点A重合且又不在直线BC上,要想使△PBC与△ABC全等,则这样的P点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题型注释)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8,一边是8,则其他两边的长是。
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在△ABC中,AB边上的中线CD=3,AB=6,BC+AC=8,则△ABC的面积为三、计算题(题型注释)7.如图,已知△ABC,请你按要求用尺规作出下列图形(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的平分线BD;(1)作出ABC(2)作出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EF.8.已知命题: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BE,∠A=∠FDE,则△ABC ≌△DEF.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9.如图,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A 和李庄B 送水,已知张村A 、李庄B 到河边的距离分别为2km 和7km ,且张、李二村庄相距13km .(1). (2分)水泵应建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请在图中设计出水泵站的位置;(2). (4分)如果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千米1500元,为使铺设水管费用最节省,请求出最节省的铺设水管的费用为多少元?四、解答题(题型注释)10.如图,△ABC 中,∠BAC=90°,AB=AC ,AD⊥BC ,垂足是D ,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在△ABC 外有一点F ,使FA ⊥AE ,FC ⊥BC.(1)求证:BE=CF ;(2)在AB 上取一点M ,使BM=2DE ,连接MC ,交AD 于点N ,连接ME.求证:①ME ⊥BC ;②DE=DN.11.如图,线段BE 上有一点C,以BC 、CE 为边分别在BE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C 、DCE,连结AE 、BD,分别交CD 、CA 于Q 、P.(1)找出图中的一组相等的线段(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相等除外),并说明你的理由.(2)取AE 的中点M 、BD 的中点N,连结MN,试判断△CMN 的形状.12.(本题满分6分)已知:如图,E 为BC 上一点,AC ∥BD ,AC =BE ,BC =BD . 求证:AB =DE .参考答案1.B【解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 2=22+22=8,CD 2=22+42=20, EF 2=12+22=5,GH 2=22+32=13.因为AB 2+EF 2=GH 2,所以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AB 、EF 、GH .故选B .2.D.【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等角对等边先得出∠ABC 的度数,由∠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得到其它角的度数,然后进行判断:∵在△ABC 中,∠A=36°,∠C=72°,∴ABC 180A C 72C ∠=︒-∠-∠=︒=∠.∴AB=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BD 平分∠ABC 交AC 于D ,∴∠ABD=∠DBC=36°.∵∠A=∠ABD=36°,∴△ABD 是等腰三角形.∵∠BDC=∠A+∠ABD=36°+36°=72°=∠C ,∴△BDC 是等腰三角形.∴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故选D.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角平分线的性质.3.C【解析】如下图.以C 点为圆心,CA 为半径画弧,B 点为圆心,BA 为半径画弧,两弧的交点得到P 3;以B 点为圆心,CA 为半径上下画弧,C 点为圆心,BA 为半径上下画弧,两弧相交分别得到P 1、P 2.故选C .4.2,8或5,5【解析】解:本题可分两种情况:当腰长为8时,底边长=18-8×2=2,即另外两边是8,2;当底长为8时,腰长=(18-8)÷2=5,即另外两边是5,5.经检验,两种情况均符合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因此等腰三角形其他两边的长为2,8或5,55.40 º 【解析】解:由题意得,顶角的度数是-︒180-︒70︒70︒=40。
6.7【解析】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定义,根据条件先确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再求得△ABC 的面积.解: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CD=3,AB=6,∴AD=DB=3,∴CD=AD=DB,∴∠1=∠2,∠3=∠4,∵∠1+∠2+∠3+∠4=180°,∴∠1+∠3=90°,∴△ABC是直角三角形,∴AC2+BC2=AB2=36,又∵AC+BC=8,∴AC2+2AC•BC+BC2=64,∴2AC•BC=64-(AC2+BC2)=64-36=28,又∵S△ABC=12 AC•BC,∴S△ABC=12×282=7.7.略【解析】解:(1)(2)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比较简单.8.假命题;添加条件AC=DE 或∠C=∠F或∠ABC=∠EDF 【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知,AD=BE。
则AB=DE,且∠A=∠FDE。
但仍然需要多一组对应角相等或者对应边相等才能证明△ABC≌△DEF.故该命题为假命题。
添加条件AC=DE 或∠C=∠F或∠ABC=∠EDF考点:全等三角形判定点评:本题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掌握。
根据定理可知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证明3个对应量相等才可。
9.(1)点P既为所求……………………2分过B点作BC⊥EA交EA的延长线于C点∵ BF=7, AC=CE-AE=7-2=5∴在Rt△ABC中BC=…………4分∴在Rt△ABC中BC=…………5分∴铺设水管的最低费用为:15×1500=22500元答:铺设水管的最低费用为22500元…6分【解析】略10.(1)证明见解析;(2)①证明见解析;②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角的转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E=∠CAF和∠B=∠FCA,从而ASA证明△ABF≌△ACF,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结论.(2)①过E点作EG⊥AB于点G,通过证明EG是BM的垂直平分线就易得出结论.②通过证明Rt△AMC≌Rt△EMC和△ADE≌△CDN来证明结论.试题解析:(1)如图,∵∠BAC=90°,FA⊥AE,∴∠1+∠EAC=90°,∠2+∠EAC=90°.∴∠1=∠2.又∵AB=AC,∴∠B=∠ACB=45°.∵FC⊥BC,∴∠FCA=90°-∠ACB=45°.∴∠B=∠FCA.∴△ABF≌△ACF(ASA).∴BE=CF.(2)①如图,过E点作EG⊥AB于点G,∵∠B=45°,∴△C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G=EG,∠3=45°.∵BM=2DE,∴BM=2BG,即点G是BM的中点.∴EG是BM的垂直平分线.∴∠4=∠3=45°.∴∠MEB=∠4+∠3=90°.∴ME⊥BC.②∵AD⊥BC,∴ME∥AD.∴∠5=∠6.∵∠1=∠5,∴∠1=∠6.∴AM=EM.∵MC=MC,∴Rt△AMC≌Rt△EMC(HL).∴∠7=∠8.∵∠BAC=90°,,AB=AC,∴∠ACB=45°,∠BAD=∠CAD=45°.∴∠5=∠7=22.5°,AD=CD.∵∠ADE=∠CDN=90°,∴△ADE≌△CDN(ASA).∴DE=DN.考点: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11.(1)BD=AE. (2)等边三角形.【解析】(1)证明:等边三角形ABC 、DCE 中,∠ACB=∠ACD=∠DCE=60°,∠BCD=∠ACE ,BC=AC ,DC=EC ,所以△BCD ≌△ACE(SAS).(2)证明:由△BCD ≌△ACE ,可得∠1=∠2,BD=AE ,M 是AE 的中点、N 是BD 的中点,所以DN=EM ,又DC=CE ,因此△DCN ≌△ECM,∴CN=CM ,∠NCD=∠MCE ,∠MCE+∠DCM=60°,所以∠NCD+∠DCM=60°,即∠NCM=60°,△CMN 为等边三角形.12.证明:∵AC ∥BD ,∴∠ACB =∠DBC …………………………1分在△ABC 和△EDB 中, B C AC BE BC BD AC DB =⎧⎪=⎨⎪=⎩∠∠,………3分∴△ABC ≌△EDB ……………………………………5分∴AB =DE ………………………………………………6分【解析】略 文章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