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典型例题解析 第三专题 论厄运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比较阅读 苏教版必修5
1
尊苦 严难
中 的
论厄运
直面苦难
可编辑ppt
2
作者是一位通晓人情
世故的哲学家和政治
家,文章以贵族世家
子弟为阅读对象,谈
论社会风尚、处世哲
学、治学方法、人生
经验等,见解深刻独
到,分析周密严谨,
文风老辣锐利,独具
特色和魅力,开创了
英国散文的传统,影
响很大,在英国早已
可编辑ppt 家喻户晓。
• 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 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
• 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 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 的尊严。
可编辑ppt
20
• 随笔内容方面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人的生命形态主要由许许多多细小 的琐事组成,惊险奇特,英烈悲壮,可 遇而不可求,是生活的非常态。平平凡 凡,寻寻常常,随处皆是,是生活的常 态。只有那些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 能感发出无尽趣味来的人,他的心境必 不至枯涩,他的心泉必不至干涸,而一 旦弄笔写作便自然容易找到感觉,坠入 境界,放任自由。对琐事不大放在心上 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 其人必定干枯无趣,其心必定顽劣粗糙, 自然极难与笔墨有缘。
作者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 的?
•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 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可编辑ppt
12
课题
相同点
侧重点
论 谈的是同一个话 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
题:逆境(那种 值,认为厄运可以培
厄 造成巨大痛苦的 养并凸显坚忍的美德
运
事件和遭遇)怎 (英雄主义苦难观) 样面对逆境及逆 征服 战胜 坚忍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15课 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 苏教版必修5
切入题目,设下论题,为后面自己的观点张本。
二、阅读《直面苦难(节选)》,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二)解读文本精要
6.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 我们最真实的勇气。在无可告慰„„没有援军。”这句 话应如何理解? [对应考点:句子含意]
提示:作者采用普通人(芸芸众生)的视角,透视苦 难悲剧的世俗性,揭示出平常生活中苦难的真实面目, 连用四个“没有”突出人类的孤立无助,于悲壮中突出
2.比喻、对比等手法的巧妙运用 比喻优美隽永,力避流俗,如“最美的刺绣,是以 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
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
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不仅很好地表明了自
2.荒谬
荒诞
①不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我国中小学教育的 填 “差生观”就不可能更改,就有种种 荒谬 的所谓教育 一 管理创新体制不断出笼。
填
②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荧屏上情节 荒诞 的宫廷
剧却大行其道,令人担忧。
辨 一 辨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荒诞: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厄运,生命才不会黯淡,才能创造奇迹。
2.“在圣经中,哀歌是与颂歌相伴的,而圣灵对约
伯所受苦难的刻画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这
句话有何深意? [对应考点:句子含意]
提示:这句话揭示了苦难的价值和意义,厄运不仅仅 是灾难和摧残,也是磨练和新生,它可以培养我们坚忍的 品格,使我们去勇敢地面对厄运、战胜厄运、获取幸福。
3.“这个故事其实正是对于人生的象征:因为
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驾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渡波涛 翻滚的生活之海的。”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意在 强调什么? [对应考点:修辞手法]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7课《论厄运》同步练习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7课《论厄运》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_______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②本月上旬,尼日利亚极端组织“博科圣地”在该国东北部发动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还杀害了一名正在分娩的女性。
这可能是该组织成立6年来发动的最_______的袭击。
③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谈及他与台北故官冯明珠院长再次见面的情形,说:“我们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交流,少了一些寒暄,多了一些_______”A.破釜沉舟惨无人道心照不宣B.孤注一掷惨无人道心领神会C.破釜沉舟惨绝人寰心领神会D.孤注一掷惨绝人寰心照不宣答案:A解析: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破釜沉舟”与“孤注一掷”均有最后一搏力图胜利之意。
前者含褒义,指富有勇气,不留退路,决心与敌人一决胜负;后者含贬义。
指的是竭尽本钱赌一把。
“惨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有悲惨之意,但前者形容某人后某些人的卑劣行径,不讲人道;后者形容某件事特别悲惨,其悲惨程度人间少有。
“心照不宣”与“心领神会”均有心理领会,不必体现于语言之意,但前者一般指双方或多方;后者一般指一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俄罗斯面粉具有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无添加剂等优势,很受中国消费者青睐。
卢布大幅贬值,导致俄罗斯面粉进口价格下降了3成,刺激了俄罗斯进口面粉大幅增长。
B.一个研究小组日前研发出一种利用声音把癌细胞从循环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或许能让未来的医生轻松地诊断癌症,预判癌症病情,治疗癌症病人。
C.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市警察局近日宣布,他们将会对一些非法聚集的暴民使用警方所配备的辣椒喷雾无人机进行驱散。
D.湖口县供电公司近年来投资近亿元,对农村配电网进行了改造更新,改造10千伏线路35.95千米,新建低压线路。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厄运》教案
[教材概述]
《论厄运》这篇所在的板块是“苦难中的尊严”,这部分问题探讨的重点是围绕“顺境和逆境”整合材料,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
升语文素养。
《论厄运》一文属于说理散文,因而在课堂上如何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议论,品味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并通过模仿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升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思路设计]
《论厄运》是说理类散文,课堂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逻
辑分明的议论,能够模仿文章说理的方式,由表及里,培养正确
面对逆境的态度。
在讨论分析文本环节,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讨论、
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注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鉴赏、多元化解读;
1 / 12。
高中语文 专题三 第15课 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试题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专题三第15课论厄运直面苦难(节选)试题苏教版必修5(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映.衬(yìnɡ)纯粹.(cuì)炫.耀(xuán) 噩.耗(è)B.汲.取(jí) 净.化(jìnɡ)骄横.(hènɡ) 苍穹.(qiónɡ)C.慰藉.(jiè) 瘟.疫(wēn)芸.芸(yún)众生旋.涡(xuàn)D.焚.烧(fén) 厄.运(è)荒谬.(m iù) 症.结(zhènɡ)解析:A项,“炫”读xuàn;C项,“旋”读xuán;D项,“症”读zhēnɡ。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问侯时过境迁荣膺循名责实B.融资拾人牙惠销假溜须拍马C.岔路方枘圆凿祓除文恬武嬉D.哂笑余勇可贾整饬珠光宝器解析:A.问侯—问候;B.拾人牙惠—拾人牙慧;D.珠光宝器—珠光宝气。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________。
(2)《圣经》的《旧约》________给人们以幸福。
(3)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______的背景。
(4)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________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A.坚忍启发暗淡显露[B.坚忍启示暗淡暴露C.坚韧启示黯淡暴露D.坚韧启发黯淡显露解析:“坚忍”是指坚持而不动摇,多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韧”是坚固有韧性。
“启发”是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启示”是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暗淡”多指颜色、光线暗;“黯淡”指心情、前途等不光明。
“显露”是显现出;“暴露”多是无意地显露或有意地揭示出来。
语文必修ⅴ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三《论厄运》课件 (1).
《论厄运》 培根
题解
• “厄运”,指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 会时时遇到——“逆境”
阅读《论厄运》
• 1、速读2分钟,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 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
1 2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3最美好的品质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 2、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思考培根要 大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厄运呢?
• 培根生平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官 宦世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 王的掌玺大臣,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 他思想倾向进步,信奉英国国教,反对教 皇干涉英国内部事物。母亲安尼是一位颇 有名气的才女,她娴熟的掌握希腊文和拉 丁文,是加尔文教派的信徒。
• 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培根成熟较早,各方面 都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智。12岁时,培根 被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在校学习 期间,他对传统的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 开始独自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 但培根的才能和志趣不在国务活动上,而 存在与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这一时期, 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并出 版了多部著作。 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 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磅,监禁于伦敦塔内, 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 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 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 心从事理论著述。
• 1602年,伊丽莎白去世,詹姆士一世继位。 由于培根曾力主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 受到詹姆士的大力赞赏。培根因此平步青 云,扶摇直上。1602年受封为爵士, 1604年被任命为詹姆士的顾问,1607年 被任命为副检察长,1613年被委任为首席 检察官,1616年被任命为枢密院顾问, 1617年提升为掌玺大臣,1618年晋升为 英格兰的大陆官,授封为维鲁兰男爵, 1621年又授封为奥尔本斯子爵。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专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
难
承担 挺住 承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 1作者不同(国籍不同,生活年代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 2阅读对象不同(贵族vs普通大众) • 3写作角度不同(正面思维,逆向
思维)
由这两篇文章,你们能想到哪些“苦难中的 尊严”的经典故事?
海伦·凯勒、史铁生、霍金、
洪战辉、司马迁……
推荐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王 蒙的散文《人生三境》
这阅样读看《来直,面《苦难直》面,苦思难考》:的主旨是什 么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 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 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 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 的英雄。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 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活在世俗的旋 涡中。面对苦难,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 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直面苦难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 学家,现代实 验科学的始祖。 名言:“知识 就是力量”。
周国平:1945年 出生于上海,哲 学博士,现在中 国社会科学院哲 学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 离》、《尼采:在世纪的 转折点上》、《周国平文 集》、《妞妞---一个父亲的 札记》等。主要译作有: 《尼采美学文选》、《尼 采诗集》、《偶像的黄昏》 等。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 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 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 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 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面对苦难,生命常青。真正热爱生命 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 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
高中语文 典型例题解析 第三专题 论厄运 苏教版必修5
论厄运文章的谋篇布局《论厄运》说理时环环相扣而且逻辑分明,分析周密严谨,见解独到深刻,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谋篇布局题”是指行文段落类,即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此类题型的作用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等。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是要求学生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文章的结构布局,大体可分为纵式和横式。
比如叙事散文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这便是一种纵式结构。
“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是一种纵式结构,表现为认识的不断深化。
如果某篇散文是按照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来行文,各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称之为横式结构。
另外,还有以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段落之间呈现出因果、正反、主次、类比、叙议等结构关系。
这个类型的试题,其提问方式通常是:1.简析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300字左右。
2.这篇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开头(或结尾)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4.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简要分析。
5.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6.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理解文章的思路。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班公湖边的鹰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
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
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
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上的依靠。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身躯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
细看,它们翅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高中语文 典型例题解析 第三专题 记念刘和珍君 苏教版必修5.
记念刘和珍君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考纲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课文中有很多含意深刻的关键句,应加以正确理解。
如:(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要理解这句话,一要弄清造成“沉默”的原因,二要弄清两种不同的沉默的区别。
那些打着“共和”旗号的反动军阀,实行比君主专制还要专制,还要凶残的反动统治,才造成了“沉默”的局面。
在反动统治的高压政策下,“沉默”有两种发展趋向:一种是“在沉默中爆发”,由沉默而作狮子式的怒吼,向反动统治者展开斗争,直到推翻其反动统治,从而得到解放和生存;一种是在反动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下,默无声息地忍受,消磨掉斗争的意志,那就只能“在沉默中灭亡”了。
鲁迅是赞成在沉默中爆发的。
在沉默中爆发,由沉默而怒吼,而进行实际的战斗,虽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这是“真的猛士”所走的道路。
另一种“沉默”就是“庸人”的沉默,面对黑暗的现实,过着“暂且偷生”的日子,这样的“沉默”当然只能是走向灭亡了。
(2)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这个并列复句,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惨案对于将来的意义:尽管在这“非人间”的世上活着的,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这一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希望;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壮烈精神将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猛坚定地去斗争、前进。
本考点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加以考查。
题型多为问答的形式。
“重要句子”是指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重要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意义比较含蓄,内涵较为丰富,蕴含着某些深层意义的句子;(2)在一定的语境中,有着某种新意的、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3)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的、比较容易误解的句子;(4)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交代脉络层次的句子;(5)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作用的句子;(6)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既精彩又比较难理解的句子;(7)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8)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9)结构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等。
《论厄运》教案2[苏教版必修五]
《论恶运》教课设计2[苏教版必修五 ]《论恶运》教课设计[教材概括 ]《论恶运》这篇所在的板块是“磨难中的尊严”,这部分问题商讨的要点是环绕“顺境和窘境”整合资料,让学生对学习资料进行独立商讨,提高问题商讨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高语文修养。
《论恶运》一文属于说理散文,因此在讲堂上如何设计问题,指引学生剖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谈论,品尝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并经过模拟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高实质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课的要点。
[思路设计 ]《论恶运》是说理类散文,讲堂主要指引学生掌握文中的逻辑分明的谈论,能够模拟文章说理的方式,由表及里,培育正确面对窘境的态度。
在谈论剖析文本环节,采纳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谈论、合作总结的教课方法,注意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鉴赏、多元化解读;在研究环节,着重重申学生动笔对于文本的模仿,鼓舞学生能够鲜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课目的 ]一、知识与技术:1、剖析这篇说理散文逻辑分明的谈论,品尝其充满诗性美的语言。
2、经过模拟本文说理方式的练习,提高实质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商讨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正确面对人生不一样境遇的态度。
[教课重难点 ]要点:剖析文章的谈论,掌握其逻辑,要能模拟文本说理方式和论证方法。
难点:指引学生对于窘境温顺境的正确认识[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 p138~143[教课内容与步骤]一、导入[音乐《命运交响曲》导入,投影第一张幻灯片]导入新课:这部作品各位都很熟习,大家能说出它的作曲者的一句最闻名的格言吗?明确:对,正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可以使我折服!”作为一位音乐家,贝多芬却失掉了自己的听力,这是何等的残忍!在中国,我们常常把这样的遭受称作“逆境”,而在西方,多作“恶运”。
[板书]正如我国从古到现在有数不尽的文人大家对于“窘境”提出了属于自己的独到看法同样,西方的各位先哲们也对“恶运”有着自己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厄运
文章的谋篇布局
《论厄运》说理时环环相扣而且逻辑分明,分析周密严谨,见解独到深刻,体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中的“谋篇布局题”是指行文段落类,即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此类题型的作用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等。
分析文章结构,实际是要求学生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文章的结构布局,大体可分为纵式和横式。
比如叙事散文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这便是一种纵式结构。
“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是一种纵式结构,表现为认识的不断深化。
如果某篇散文是按照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来行文,各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称之为横式结构。
另外,还有以逻辑顺序来安排结构,段落之间呈现出因果、正反、主次、类比、叙议等结构关系。
这个类型的试题,其提问方式通常是:
1.简析文章谋篇布局的技巧,300字左右。
2.这篇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文章开头(或结尾)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4.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简要分析。
5.如果将文章最后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
么?
6.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理解文章的思路。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班公湖边的鹰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
……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
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
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
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上的依靠。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身躯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
细看,它们翅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堆积着。
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刚刚被刀剃开的一样。
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慢地向上爬着。
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灰尘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
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么做。
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地向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
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
而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
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
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
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
不,是射出去了。
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去很远。
在天空中,鹰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与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简析《班公湖边的鹰》谋篇布局的技巧,写成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分析:铺垫是在文学作品中,当描写的主要对象将出场或事件将发生或高潮将要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节、情绪、气氛等方面的描写,以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这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就是艺术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答案示例:层层铺垫是《班公湖边的鹰》一文谋篇布局最突出的特点。
作者要突出鹰飞入蓝天,开头却不写鹰的飞翔,而是浓墨重彩地写鹰的“爬”。
先写“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鹰为什么不飞却在地上爬的原因。
这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设置的悬念。
这是第一层铺垫。
然后,写鹰爬行时沉重而麻木的形态——臃肿的身躯,稀疏而又粗糙的羽毛,闭着的眼睛,缩着的头颅。
这是鹰的形象吗?它们还能飞吗?这是作者的疑问和担心,也是读者的疑问和担心。
这是第二层铺垫。
接着写鹰艰难地爬行——缓慢地向上爬着,人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
一只鹰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而鹰的眼中却充满了泪水。
这样的鹰别说飞翔,还能生存吗?这是作者的疑问,也是读者的疑问。
这是第三层铺垫。
通过这样层层铺垫,作者写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然后写它们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这一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以前的疑问和担心全都消除了,鹰毕竟还是鹰,一旦战胜了苦难与艰辛,就是搏击长空的精灵。
这强烈的震撼力的产生,就源于前面的层层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