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2019.10《气温有多高》教学案例
《气温有多高》教学案例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气温有多高》,本课是这个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实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课文由如何使用温度计、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环节构成。
第一环节,学习怎样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通过学生对今天气温的感觉,发问要想准确知道今天气温有多高,就先要学会一种测气温的仪器——温度计。
然后,理解温度计的组成部分,介绍温度计的读写方法和使用方法。
这是本课的基础活动也是后面测量活动的基础。
第二环节,展开测量气温的实验活动。
要求学生使用温度表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点下的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
第三环节,发现白天气温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发现白天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明白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在午后2点左右,不是在中午12点。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懂得测量的标准化及其意义。
通过介绍百叶箱的标准、放置位置高低、观测记录时间统一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后面降水量、风向、风速测量的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从我校三年级学生的整体学习科学兴趣来看,他们还是比较热情地投入到科学课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观察,记录,交流,合作水平有所提升,并且能主动从课外书中获取科学知识。
不足的是较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比较没有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即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水平、提升科学素养。
三、学习目标●能够准确使用温度表,掌握温度的准确读、写方法。
●能够测量并比较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
●能根据气温变化记录,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气温有多高》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材以气温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乐于探究。
但气温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的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学生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材料等。
2.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吗?引出本课的主题《气温有多高》。
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气温的变化。
同时,展示不同的气温测量工具,如温度计和水银球,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周围环境的气温。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温度计等。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了解不同环境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了解气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气温的影响。
家庭作业(3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或周围的气温变化,记录下来,并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气温变化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思想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气温变化的原因。
2.难点: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气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课件:气温变化图、气温测量方法示意图等。
3.实验材料: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气温变化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有多高》。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解释气温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气温的测量。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的测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温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气温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变化的原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_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
线要和温度计内液面的底部相平才能读出来准确的数据,温
度的单位是摄氏度(oC)。
(指导学生数刻度后读出所表示的温度,并写出来)
(2)、刚才我们读写的是高于0oC 的,那如果是低于
0oC 的我们又将如何去读和写呢?(课件出示图示,指导学
生观察现在的液面在哪儿)。
刚才说过读温度时都要从0 刻度开始数起,0oC 以下的也要从0 刻度开始数起,只是0oC 以
上的要往上数,0oC 以下的要往下数。
(指导学生数刻度)
3、我们已经学会了读写温度,你能用温度计测量出今天
教室内的气温吗?(分组实验)
(1)、在做实验前先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2)、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爱护好实验器材
(3)、各小组读出和写出现在教室内的气温是多少。
(4)、小组汇报
3、我们现在能测量气温了,在一天中,气温都是一样的吗?举例引导学生思考。
(1)出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变化统计图。
(2)指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有什么发现。
(3)小结:在一天中,在不同时刻,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早晚偏低,午后偏高。
4、我们现在能测量室内的气温了,那你能测量室外的气
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气温有多高》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气温,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气温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气温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气温是用来描述天气冷热程度的。
但他们对气温的测量方法、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气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能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方法。
2.难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实践探究、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温度计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
2.探究气温的概念:让学生分享生活中对气温的认识,讨论气温的含义,总结出气温是用来描述天气冷热程度的。
3.学习气温的测量方法: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引导学生分组实践,亲身体验测量气温的过程。
4.探究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观察气温变化图表,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讨论气温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收获,反思自己在测量气温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气温有多高》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2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一是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二是用自制温度计测量不同环境的温度。
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去探究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好奇心,对于气温这个概念可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气温的测量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方法。
2.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气温的测量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气温测量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实验材料等。
2.学具:温度计、实验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气温是什么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测量方法。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温度计,测量气温。
气温有多高-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气温有多高 - 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概念和单位。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3.了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对人们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一)气温的概念和单位气温是衡量大气中热量多少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
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气温的概念和单位,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二)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老师可以借助图示来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结构,通过演示和讲解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并指导学生进行实操。
(三)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对人们的影响气温的变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气压、地形、季节、气候等。
老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例向学生讲解这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对人们的影响。
(四)实践环节在掌握了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将参与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对人们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气温的概念和单位。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3.掌握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影响。
(二)教学难点学生需要针对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认真的学习,以便能够正确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气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气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通过一些引导性问题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和由来。
2.教师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并讲解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二)讲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气温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2.教师讲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对人们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要求使用温度计测量当前气温。
2.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
(四)小结1.教师让学生简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价和指导。
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
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篇1: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气温有多高》。
学生分析:本课与《今天天气怎么样》、《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气候与季节》共同组成《关心天气》这一单元。
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课文由如何使用温度计、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环节构成。
第一环节,学习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影响测量温度的准确性的因素,指出使用温度计测量的必要性。
然后,认识温度计的组成部分,介绍温度计的读写方法和使用方法。
这是本课的基础活动也是后面测量活动的基础。
第二环节,开展测量气温的实验活动。
要求学生在教室时不同地点下的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
第三环节,发现白天气温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发现白天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明白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在午后2点左右,不是在中午12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获取数据来验证。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懂得测量的标准化及其意义。
通过介绍百叶箱的标准、放置位置高低、观测记录时间统一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后面降水量、风向、风速测量的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设计讲授法演示法口头练习法尝试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有良好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记录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气温有多高》这一节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测量方法。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气温现象入手,探究气温的奥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在生活中对气温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气温是变化的,但他们对气温的测量方法和气温变化的原因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气温,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并探索气温变化的原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能用温度计正确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方法。
2.难点:气温变化的原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探究学习-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结合生动有趣的故事、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气温,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播放一个关于气温变化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气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气温是什么?气温是怎样变化的?(2)实验一: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温度计,并观察气温的变化。
(3)实验二: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气温,并记录数据。
3.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气温变化的原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气温变化的原因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对气温的认识、测量方法的掌握以及气温变化原因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2《气温有多高》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了解气温的概念以及测量气温的方法。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认识温度计,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和探究,提高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正确测量气温,对气温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气温和温度计。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图片、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温度计,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夏天和冬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气温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气温是什么吗?”2.呈现(10分钟)介绍气温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
如:讲解气温的定义,介绍温度计的种类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的学生。
如:每组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气温,并记录数据。
《气温有多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气温有多高》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本作业设计方案适用于中学生,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气温的观点,并学会用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不同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温度的观点,以及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干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观点,能够用两种不同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气温变化的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观点。
2.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3. 实际生活中的气温测量和转换。
四、教学过程:1. 教师起首向学生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观点,并通过实际示范让学生了解两种温度计的应用方法。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干系,并总结出转换公式。
3. 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温度计的理解。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温,并用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温度计来记录结果。
5. 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温度的变化规律。
6. 学生完成作业,包括温度计的应用方法、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气温测量和转换。
五、教学评判:1. 学生的作业将被评分,包括对温度计的正确应用、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是否准确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否合理。
2. 学生将根据评分标准获得相应的评判,以激励他们更好地进修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温的观点,掌握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将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这个作业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气温的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气温有多高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气温有多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气温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度的换算关系。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气温与气候、季节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认识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暖身活动:通过观看气象学相关视频、讨论气温与季节、天气现象的关系,引导学生对气温问题的思考和探求。
2. 知识点学习: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常见温度标尺(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度)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图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设计一个关于气温测量和记录的实验,包括选择测温工具、测量时间、记录数据等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能力。
4. 实验进行: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时间点的气温,并记录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气温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合季节、气候等知识进行讨论。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温与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关系,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展示实验数据、结果和分析,激发学生对气温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8.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给老师评阅。
三、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方法。
2. 课堂表现评分:包括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总结反思等方面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探究精神。
四、延伸活动与拓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气温测量和比较实验,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气温差异。
《气温有多高》教案新部编本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气温有多高》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气温有多高》是本单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测量活动的实践课。
全课由“如何使用寒暑表以及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紧密衔接的步骤构成。
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测量气温,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白天的气温差异。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1、介绍怎样使用寒暑表测量气温;2、指导学生开展测量气温的实践;3、发现白天气温的变化规律;4、引导学生懂得测量标准化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认识温度计,能正确读、写温度。
2、能让学生正确运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3、培养学生有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有标准化的科学测量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读、写温度。
2、能够正确运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四、知识点:1、懂得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温度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温度计。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从夸奖校园美景延伸到冬日严寒和夏日炎炎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在这两种环境下的感受是热还是冷。
2、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想不想知道气温是多少?(板书课题,展示课件)(二)、展示目标(采用逐节展示的方法展示)。
(三)、导学达标1、我们要想知道气温是多少,首先得先认识一样东西。
(出示温度计,并用课件出示第一个目标。
)(1)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由哪几部分构成。
(2)指导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在课件上展示。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4.2.气温有多高》word教案 1
2、气温是多少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一、教学准备
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2、百叶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
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
(二)自主学习
1、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
(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
A、先测测教室的温度。
B、再到室外去测测。
(测阳光下,背阴处)
C、观察百叶箱。
(2)、把室外空气的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
(3)、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
(4)、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1、分组讨论后汇报。
2、教师小结。
(一)、课后作业
判断题
1、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
()
教学反思:。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4.2.气温有多高》word教案 (4)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气温是多少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知道可以用温度来描述和测量天气。
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
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9.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3.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4.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5.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2.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4.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5.知道气温计又可称为寒暑表。
6.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7.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8.知道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9.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10.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不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2.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气温有多高_苏教版
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表,把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样规律。
4、明白得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学生活动设(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上节课《今天天气如何样》学习之后,老师发觉同学们都专门关怀天气。
那平常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关怀天气情形的呢?2、学生汇报。
3、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了,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
(指名汇报)4、谈话:昨天的天气预报告诉我们今天气温是多高?请同学们依照今天的气温推测一下我们教室里现在的气温有多高?(板书课题:气温有多高)学生交流汇报练习测量、读、写学生交流测量数据讨论交流课后实践5、谈话:同学们各有各的推测,那如何样才能准确地明白现在教室里气温呢?你们明白我们是如何样测出气温的吗?利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教师依照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
)(二)学习新课1、学习使用温度表(1)介绍温度表的构造;介绍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温度表的模型,向同学们演示温度的读和写。
(3)学生练习温度表的读和写。
专门强调“零下”温度的读和写。
2、用温度表测量教室里的气温(1)教师介绍温度表使用要求①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温度表的上端。
②等液面完全静止时再读数。
③眼睛要平视红色液柱顶端,读出刻度。
(2)提问:什么缘故要平视?仰视结果会如何样?俯看结果会如何样?(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因此要平视。
)可借助图示演示。
(3)谈话:现在就让我们用温度表测量教室里的气温,请同学们把测量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
(4)学生交流测量出的数据,教师板书学生汇报测量数据。
(5)提问:从这些数据中同学们发觉了什么?(数据不太相同)什么缘故会如此呢?(读数时存在误差的缘故;另外是在教室的不同地点测量)3、讨论:(出示P46页的数据)这是一份一天内气温变化的记录,我们从中能发觉什么呢?4、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简单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三)课后实践:用自己学会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那么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上下的关键所在。
下面给大家带来气温有多高教学设计,欢送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气温有多高》。
学生分析:本课与《今天天气怎么样》、《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气候与季节》共同组成《关心天气》这一单元。
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展测量活动的课,课文由如何使用温度计、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环节构成。
第一环节,学习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影响测量温度的准确性的因素,指出使用温度计测量的必要性。
然后,认识温度计的组成局部,介绍温度计的读写方法和使用方法。
这是本课的根底活动也是后面测量活动的根底。
第二环节,开展测量气温的实验活动。
要求学生在教室时不同地点下的气温,并记录测量结果。
第三环节,发现白天气温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发现白天早晚气温较低、午后气温较高的规律,明白一天中气温最高时间在午后2点左右,不是在中午12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获取数据来验证。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懂得测量的标准化及其意义。
通过介绍百叶箱的标准、放置位置上下、观测记录时间统一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后面降水量、风向、风速测量的打下根底。
讲授法演示法口头练习法尝试法实验探究法等过程与方法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展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的统计图找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1、懂得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2、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2、有良好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能正确读写温度。
1、通过观察记录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1。
学生测量气温用的温度计。
2。
教学课件。
3。
实验记录表一、激趣导入猜谜语: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该地盛产哈密爪。
(打一中国地名)()你从这个谜语中看出了什么?二、合作探究1、认识温度计(实物结合课件)⑴从刚刚的谜语中,我们知道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那么大家知道我们教室里现在的气温有多高吗?⑵测量教室的气温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你见过哪些温度计?(课件出示)⑶仔细观察每个小组中的温度计,看一看它有哪几局部组成?(课件分解)⑷你试着看一看现在温度计上的温度是多少?(指明一学生上台示范)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课件)⑸你会认读温度计上的温度吗?尝试一下。
⑹课件互动认读温度计上的温度。
⑺小结:温度计上的温度特点。
(课件分解:零度零上零下)(过渡)掌握了温度计的读写,下面每个小组相互合作来完成一个实验。
2、分组实验测量教室里的气温,并把所测得的数值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并抓拍“镜头”。
4、实物投影:学生实验记录表为什么在同一地方有些组测出来的数值不太一样,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们来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回放刚刚抓拍的学生实验镜头)(过渡)刚刚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测量了一下教室中的气温。
知道了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有差异的。
那么气象台的工作人员是怎样是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还要借助什么工具?5、简介百叶箱(课件)(自己读一读)你对百叶箱有了哪些更更深入的了解?7、小结刚刚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有差异的,其实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也是不一样的。
这是从清晨到黄昏每隔1小时所测的白天的温度,请你仔细观察,看看这一白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过渡)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都有很大不同,在世界各地气温之间的差异就更大了,我们来看一看。
8、知识拓展(课件)世界和中国气温之最。
三、课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温度计,并学会了利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请大家下课后利用所学测量方法,坚持测量一天的气温,每隔一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进一步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关心天气》这一单元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
《气温有多高》为本单元总起课后的第一个指导学生进展测量活动的实践课。
全课由如何使用温度表以及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呈递进关系的环节构成,力求教会学生用简单测量工具如温度表测量气温、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在观测记录中懂得白天气温变化的规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课的建构充分表达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理念。
科学课程的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开掘及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根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对天气以及气象变化总会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但这些认识和了解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层面上,未能进展准确的测量和记录。
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以及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的根底上,学会如何观测、记录气温以及统计相关数据并寻找其中的规律。
1、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推测——证实——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展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2、知识与技能:▲ 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看、读、写温度的正确方法。
▲ 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 能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正午。
▲ 理解进展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的重要性,有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 有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映测量结果。
▲ 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开展的,关注与自然有关的问题。
▲ 重点:通过观测记录,知道同一时间不同条件下的气温不同;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 难点:正确认读温度。
温度表、干湿计、实验记录单1课时。
一、课前谈话,活泼气氛1、谈话:首先我来问几个问题,如果你认为符合你的特点,那么请你把手举起来。
(1)谁最认真?(2)谁最勇敢?(3)谁最热情?(4)谁最细心?(5)谁的字最漂亮?(6)谁的表现最好?(7)谁最遵守纪律?(8)谁最爱发言?(9)谁最爱观察?【设计意图】以小游戏的形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并能让他们继续保持并发扬自己的优点。
2、谈话:我们班同学不仅很优秀而且很自信,那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能不能把我们三年四班最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呢?3、上课,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提醒课题1、谈话: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冬天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觉得冷,可夏天我们只穿几件薄薄的衣服还直喊热,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汇报。
)2、提问:那么春天和秋天的气温是高是低,是冷是热呢?(学生交流)3、谈话:单纯用上下或冷热来描述天气是不准确的。
老师这里有一那么天气预报,是关于这几天的。
谁能做一名小小天气预报员为大家准确的播报一下这几天的天气情况?(出示课件:铁岭地区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4、学生参与播报的活动,教师适时予以评价。
【设计意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已经学习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设计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知识的趣味性,又复习了有关天气符号的知识。
5、谈话:为什么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能知道这几天的气温并告诉我们呢?他们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我们自己能不能测量出来周围环境的气温呢?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现在教室里的气温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气温的知识。
(板书课题:气温有多高,学生齐读。
)三、仔细观察,学习使用温度表1、介绍温度表的构造,利用实物和课件同步讲解温度的读法与写法。
(课件出示温度表的示意图。
)(1)讲解:温度表,也叫寒暑表。
平时温度表是挂在墙上的,拿在手上怎么拿呢?谁来示范一下啊?(演示拿住顶头或两边)又怎么看呢?这上面有两个字母:C、F,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思考、讨论、汇报)(2)讲解:温度表的上面有两排刻度,左边的刻度称为摄氏度,跟我读“摄氏度”,它的写法是℃。
右边的刻度称为华氏度,用℉表示,它只在美国应用。
而我们通常使用的都是左边的摄氏度。
谁知道为什么把它称为“摄氏度”呢?(学生汇报、板书)(3)讲解:摄氏度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通用,是应用最广泛的。
1摄氏度等于33。
8华氏度。
温度表依靠的是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它的底部中间有感温泡,不同的温度表里面装有酒精、煤油、水银等液体,遇热便会沿着水银柱或酒精柱上升。
(4)谈话:请你们拿出温度表。
谁知道看温度表的时候该怎么看呢?(学生讨论汇报)(5)小结:我们在看的时候要平视刻度,再与左边的数字对照。
看一看,此时温度表上的温度是多少呢?怎么写呢?老师请两名同学把你观察到的数写在黑板上。
(6)学生讨论、汇报并练习:先写数字,在数字右上角画一个空心的小圈,小圈后写一个大写的C,即℃。
2、学生交流自己内化了的读写方法。
3、谈话:把温度表的感温泡握在手里,读一读温度表上会呈现出来的最高温度,并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自主练习)4、谈话:老师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有这样一那么天气预报:xx年1月20号,铁岭,小雪转晴,北风5—6级,最高气温—10℃,最低气温—21℃,那么谁能告诉我,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课件出示)5、小组讨论,引出“零下”的概念。
【设计意图】利用天气预报的形式引出“零下”的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易于掌握。
6、小结:我们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比这个温度高就是零上,比这个温度低就是零下,但是用汉字表示太麻烦了,人们就创造了“—”,也就是减号,把它放在温度的前面表示负数,如—10℃,就表示零下10摄氏度了。
四、测量教室里不同位置的气温。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温度表的使用方法,那么请大家推测一下,在我们这间教室的不同位置,比方有阳光的地方和背阴的地方,开窗的地方和没有开窗的地方,空中和靠近地面的位置,这些地方的温度会不会一样呢?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然后把预测的结果填在记录单的相应位置。
(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单)2、学生猜测并商量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这一学习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观测地点,并对自己即将展开的测量活动进展预设,提高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能力。
3、谈话:终究阳光下、背阴处,通风处与背风处的气温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探究一下。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及考前须知)4、分组活动:分别测量室外阳光下、室外背阴处、室内阳光下、室内背阴处、地面处及正常室温,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