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考地理专题《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专题《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知识点汇总1.从地气系统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1)抓住下列因素,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分析气温的高低。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②地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
③天气状况:晴天白天气温高,光照强。
④日照时间:夏季白昼长,气温高。
(2)考虑下垫面情况,看地面的吸收效率,分析地面温度的高低。
①反射率:反射率大,吸热少。
(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②比热容: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
(水域>砂石)(3)考虑大气状况,看大气对地面的吸收能力,分析气温的高低。
①大气密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效果差),气温低。
②大气成分:大气中含水汽、二氧化碳多,气温高。
2.从对流层的气温分布分析大气中的逆温现象(1)逆温的表现及形成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2)逆温现象产生的影响①不利影响:出现在城市上空的逆温,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会加重近地面的大气污染,并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酸雨出现的概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②有利影响a.在某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成为一种气候资源而得到利用。
例如,我国新疆的伊犁谷地,逆温现象从10月持续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逆温层提高了伊犁谷地冬季的气温,坡地上的多年生果树可不必埋土保护,从而避免或减轻了低温冻害;在这里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可减少保温材料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为当地牲畜提供了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b.由于逆温层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因此逆温可以抑制由大风、沙尘、强对流而引起的沙尘暴的发生。
c.逆温出现在高空,对在相应空间中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晴空万里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3.抓住风向,分析常见的热力环流的形成(1)海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海陆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其风向的变化关键在于海陆温度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海陆风转化的时间是不同的。
大气运动知识点
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地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存在差异。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两极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的垂直运动又会引起水平方向的气压差异。
空气上升的地区,地面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区;空气下沉的地区,地面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区。
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了风。
风是大气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近地面,风受到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共同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空气流动的直接原因,它的方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则会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会减小风速,并使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
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最基本的大气环流模式是三圈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的受热上升和极地地区的冷却下沉,在赤道和 30°N/S 之间形成了低纬环流圈;在 30°N/S 和 60°N/S 之间形成了中纬环流圈;在 60°N/S 和极地之间形成了高纬环流圈。
季风也是一种重要的大气运动现象。
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以亚洲季风为例,冬季,大陆冷却快,形成高压,海洋相对温暖,形成低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受热快,形成低压,海洋相对凉爽,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一种局部大气运动。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山谷风则是在山区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大气运动。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
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指在地球大气中发生的气体的运动现象。
地球大气的运动不仅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关,也受到地形、气候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地理高中必修一大气运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大气的组成和结构1.地球大气的组成:地球大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气体。
2.地球大气的结构:地球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结构。
二、热力学大气运动1.辐射传输:地球表面受到太阳热辐射,其中一部分被地球吸收,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
地球表面的热辐射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传输到大气中。
2.垂直平衡:大气中由于温度、密度和压强的差异,产生了垂直方向的运动。
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3.风系统:地球大气中存在着纬向和经向的气压差异,形成各种规模的气旋和反气旋。
风是由气压差驱动的气体运动,常见的风系统有副热带风系统、射流风系统和地方风系统等。
三、水平大气运动1.海陆风系统:由于海陆的热容量和导热性不同,使得气温在海陆间产生差异,形成了海陆风。
白天,陆地上空的热力低压使得海风朝着陆地吹,晚上则反之。
这种风系统非常重要,影响到沿海地区的气候和降水分布。
2.季风系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由于夏季降水和冬季干燥的气候差异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夏季,热力低压使得海洋上空的湿空气朝着大陆吹,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则反之。
3.大洋洋流:大洋洋流主要受到风、水温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大洋的主要洋流有北大西洋洋流、北赤道洋流和秘鲁洋流等,它们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四、垂直大气运动1.对流运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加热,导致地面空气上升,形成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中,导致了云层的形成和降水的产生。
2.平流运动:平流层中的平流运动相对稳定,各层的风速和风向相似。
平流运动主要发生在静止高压区附近,对于大气的水平平衡非常重要。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高空流动规律的总称,主要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温带低压带、南北极高压带四个环流系统。
其中赤道低压带总体向东风、南北极高压带则总体向西风。
这些环流系统的运动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二、洋流
洋流是指海水的长周期潮汐流动,是海洋的重要运动形式。
主要分为赤道洋流、海洋边缘洋流、温暖海流与寒冷洋流四种大类。
洋流的运动不仅受到地球自转和大气运动的影响,也受到地形、海盆形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风
风是一种气体运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气体输运过程之一。
风是由温度、气压、湿度等因素引起的气体流动,可以分为地表风、高空风、季节风、逆温风等多种类型。
风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压分布、气温、降水等方面。
四、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是地球相对于固定天体(如太阳)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表面的自然物理环境具有了昼夜交替、地理位置、地球椭球度、地球自转偏角和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等特点。
五、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在大气中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过程,导致地球低层大气温度升高的现象。
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代表,而人类活动(如工业、交通等)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平衡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上为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气象学原理。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地球的未来创造美好的发展前景。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必备6篇)
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必备6篇)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1)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高中地理大气知识点(2)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高二上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二上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大气中气象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和变化。
了解大气运动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天气、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二上学期地理课程中关于大气运动的知识点。
一、大气运动的概念和特征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质量的运动。
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耦合性:大气中的各种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复杂的运动系统。
2. 循环性:大气运动具有循环性,如地球纬度带状运动和气旋、锋面等。
3. 季节性:大气运动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气压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动。
二、大气运动的分类大气运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风、气团运动和锋面运动。
1. 风:指大气中空气水平移动的一种运动形式。
根据气流的推动力不同,风可分为地形风、地转风、地理风和季节风等。
2. 气团运动:指大气中由于地表气氛颗粒受热而产生垂直运动的一种形式。
常见的气团有对流气团、上升气团和下沉气团等。
3. 锋面运动:指不同性质的空气团相互接触、冲击和混合的一种运动形式。
常见的锋面有冷锋、暖锋和静锋等。
三、大气运动的驱动力大气运动是受到多种力量的作用而发生的,主要有地球自转力、地球的地形、地球辐射平衡以及洋流等。
1. 地球自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引起了风的产生和流向。
2.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形会影响风的产生和分布,如山地风、山谷风等。
3. 地球辐射平衡: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引起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从而产生锋面和风系统。
4. 洋流:洋流通过海水的运动影响大气运动,如海陆风、季节风等。
四、大气运动的影响大气运动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天气和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气候影响:大气运动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2. 天气影响:大气运动使得天气变化多端,如气旋、锋面和降水等。
3. 环境影响:大气运动是土地、水域和空气间能量交换的重要媒介,影响着生态系统和环境的稳定与变化。
高二第三章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二第三章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空气的运动和流动,它是地球大气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大气运动的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天气变化、气候形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二第三章大气运动的知识点。
一、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1. 平行气流:在同一纬度上,由于地球的自转和不均匀加热,造成气流的水平移动,形成大气中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的气流,称为平行气流。
2. 垂直气流:由于地表的不均匀加热,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上升或下降的运动,形成垂直气流。
垂直气流的形成是大气中发生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
二、大气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1. 大气运动对天气的影响:大规模的空气运动会导致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的东移,会导致暖湿气流上升并形成云雨天气,反之则会出现晴朗干燥的天气。
2. 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不同纬度上的大气运动模式影响着气候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对流上升运动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下沉运动,为热带气候的形成提供了动力,而极地地区的下沉气流则造成了寒冷的气候。
三、大气运动的机制和原理1. 压强差引起的运动:压强差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动力,当地球表面的某一区域气压升高或降低时,会形成压强差,空气会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气流和风。
2. 科氏力引起的运动:科氏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力,它会对流动的空气产生作用力,使空气在纬度方向上偏转。
在北半球,空气会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形成著名的科氏效应。
四、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的形成1. 准静止锋面:准静止锋面是指锋面在短时间内稍有运动,但整体上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准静止锋面在大气运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各种天气系统生成和发展的关键。
2. 非准静止锋面:非准静止锋面是指锋面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的移动,对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产生影响。
研究非准静止锋面的运动特征能够对天气系统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
总结:通过对高二第三章大气运动知识点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机制和原理,以及与天气系统的形成相关的准静止锋面和非准静止锋面。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运动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运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运动【#高二# 导语】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向流向低压区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高中地理必备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1、锋:冷暖气团的交界地区(误区提醒:上左,只是气压值高低,并不是气压中心,冷暖气团都没有上升运动,因此天气都是晴朗)2、锋的结构:(1)锋面: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倾斜交界面,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
(2)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3)锋区: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交界区(4)锋前和锋后的区别: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空气一侧为锋前,冷空气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空气一侧为锋前,暖空气一侧为锋后。
(5)天气:锋面附近常出现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云系狭窄,雨区在锋后宽锋前窄主要降水区域在冷气团一侧云系宽阔,雨区多在锋前;主要降水区域在冷气团一侧云系十分宽阔,雨区多在暖气团一侧4、冷、暖锋面的区别方法5、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1)昆明准静止锋:冬季,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朗温和天气,贵阳受冷气团控制,云层低而薄,多连阴雨天气。
(2)江淮地区准静止锋:6-7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
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上右图)雨带移动与副高、夏季风同步 1、正常年份移动规律正常年份:黄河中下游: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初夏涝、盛夏伏旱 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2、异常年份的旱涝①副高强(夏季风强),副高的北跃西伸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引起“北涝南旱” ②副高弱(夏季风弱),副高的位置持续偏南,引起“南涝北旱”。
3、影响:水旱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要通过农田水利(旱季灌溉、雨季排涝)来弥补。
1、气流旋转的根本原因?地转偏向力2、热带气旋是形成于水温在2612级的为台风(或飓风)。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
大气运动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运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地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大气环流、气候形成等方面,还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我将以大气运动为主题,探讨它的相关知识点,深入剖析其原理和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关案例引发对大气运动的思考。
大气运动,简单地说,是指地球大气中空气的大规模流动。
这种流动既包括垂直运动,也包括水平运动。
大气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球的自转、地球形状、太阳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了大气运动的根本动力。
大气运动主要表现为纬向运动和经向运动。
纬向运动指的是大气团沿着纬度圈流动,如赤道附近的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
经向运动则是指大气团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形成了地球上各种气压系统。
这些压力带的存在和移动,决定了各地区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大气运动也受地球热带与极地之间的温度差异所影响。
热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高,导致地表温度升高,从而形成热带低压带。
而极地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低,地表温度较低,形成极地高压带。
这种温度差异引起了空气的连续流动,形成了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此外,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也对大气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地形地貌和海陆风向的变化等,都会改变大气运动的方向和强度。
例如,海洋对大气运动的调节作用很大。
海洋的水汽蒸发和降水使得大气中的水分得以再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的水循环。
而陆地的地形和地貌则对大气运动的路径和速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季风气候。
季风是一种由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周期性大气运动。
我国的长江流域以及印度、东南亚等地都受到了季风的影响。
由于亚洲大陆在冬季辐射能量流失较快,而海洋辐射能量的流失相对较慢,形成了大陆冷高压和海洋暖低压,导致了冬季的东北季风。
而在夏季,亚洲大陆迅速地吸收太阳辐射能量,形成了大陆暖低压和海洋冷高压,引发了夏季的西南季风。
高三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三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引言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气象学研究了大气的运动规律以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在高三地理中,学习大气运动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讨论大气运动中的主要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现象,以及与大气运动有关的实践应用。
二、大气的组成大气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
其中,氧气和氮气是大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21%和78%。
水蒸气在大气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但对于大气运动和天气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三、大气运动的动力和影响因素大气运动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不均热加热的影响。
地球自转导致了风的产生,而地球表面的不均热加热则影响了大气的垂直运动。
此外,地球的地形和季节变化也是影响大气运动的重要因素。
四、风的形成和分类风是大气运动的基本现象之一,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不均热加热导致了风的形成。
根据尺度和垂直方向的不同,风可分为大尺度风、中尺度风和小尺度风,以及垂直风和水平风。
五、风向和风力的测量测量风向和风力是气象学中的重要任务。
常用的风向测量仪器有风向标和风向计,而风力则通常用风力等级表示。
风向和风力的测量对于了解大气运动和预测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气压的变化和气压系统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大气压力。
气压的变化与温度、地形和风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球表面的不均热加热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和形成高压和低压系统,这些系统对于大气运动和天气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七、气候型和大气运动的关系气候型是地球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代表。
大气运动对气候型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副热带高压与赤道气候型和地势起伏导致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型存在差异。
八、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指的是大气运动的总体格局。
常见的大气环流系统有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大气环流对于传播能量和维持地球能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九、大气运动的应用大气运动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探索,它也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高二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
高二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知识点地理学中,大气的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了解大气的运动对于理解天气现象、气候变化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二地理中关于大气的运动的主要知识点。
一、大气的成分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以及其他杂气组成。
其中,氮气占大气成分的78%,氧气占大气成分的21%,水蒸气和其他杂气占不到1%。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从地面到高空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不同层次的大气具有不同的特性,并且这些特性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1. 对流层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其厚度约为10-15千米。
在对流层中,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地面受太阳辐射的照射,导致对流层底部较温暖。
除了温度的变化,对流层还包含了大部分的水蒸气和云。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厚度约为10-50千米。
在平流层中,大气的温度基本上保持稳定,甚至有时会随着高度的升高而稍微增加。
平流层的气流平稳,风向较少改变。
3. 中间层和热层中间层和热层分别位于平流层之上,其厚度分别约为50-85千米和85-500千米。
在这两个层次中,大气的温度逐渐上升,这是因为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4. 外层外层是大气的最外层,位于热层之上。
外层的温度会因为吸收太阳辐射而显著增加,可以达到上千度甚至更高的温度。
三、大气的运动方式大气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1. 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包括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气旋是指大气中空气以旋转方式向低气压中心运动的气旋。
气旋的形成导致了刮风、降雨和天气的变化。
反气旋则是指空气以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气旋,反气旋通常伴随着高气压系统,天气通常较为晴朗。
2. 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包括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上升运动通常与低气压系统相关联,空气被迫上升使得水汽凝结成云或降水。
下沉运动则伴随着高气压系统,导致空气下沉并且相对干燥。
高三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三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指地球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体的运动现象。
了解大气运动的知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涉及到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还与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
以下是高三大气运动的知识点:一、风的形成和分类1. 风的形成原因:风的形成是由于气压差异引起的。
当气压差异产生时,空气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2. 平行风:指在地球表面上各地的风的行进方向与等纬线平行。
3. 照向风:指从海面吹向陆地的风。
4. 惯性风:指在地转千的引导下,在相对静止的地面风的偏转。
二、地球受热与大气循环1. 太阳辐射:地球受到太阳辐射的太阳能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传播的方式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导致地球表面的升温。
2. 热带风:受热带辐射能量最多,周围是高压区;热带地区的空气在升温后上升,在高处形成对流层平流。
3. 温带风:位于热带和极地之间的地区,这里的大气运动比较复杂,表现出急流、溜流及高空平流等现象。
4. 极地风:位于北极和南极附近的地区,因为高纬度地区的太阳照射面积小,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也较少。
三、气压和高低气压系统1. 气压的定义: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气体所产生的压力。
2. 高气压系统:指某一区域上空的气压较周围地区为高。
3. 低气压系统:指某一区域上空的气压较周围地区为低。
4. 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单位水平面上气压的梯度差所形成的力。
四、季风与台风1. 季风:指由于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气流现象,表现为每年轮流吹的两组风,冬季时叫做冬季风,夏季时叫作夏季风。
2. 台风:是指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地区形成、具有强大风力和强降水的气旋。
五、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的影响1. 局部时差:地球自转造成了地面气温随纬度而变化,从而产生了局部时差。
2. 秂力:因为地球的旋转,地球上的事物都会受到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3. 秂力偏转:受到地球自转和惯性原理的影响,风在大气层中的行进方向会偏转。
六、气象图的读取1. 气象图的类型:常见的气象图包括天气预报图、等压线图、气温图等。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大气运动是地球大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天气、气候、环境等多方面,是地理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也包含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下面将从大气运动的概念、原因、类型、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大气运动的概念大气运动是指地球大气层内的大气体的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
水平运动是指沿着经纬度方向运动的大气流动,包括风等类别;垂直运动则是指大气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包括对流、辐散和下沉三种类型。
二、大气运动的原因大气运动是由于不同纬度、不同季节、地形、水陆分布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在地球旋转的过程中,自转会使得地表在不同纬度处受到不同的太阳辐射,从而使空气温度和压力产生差异。
这些差异会对空气流动产生不同的推动力,促使大气产生水平和垂直运动。
三、大气运动的类型1.风风是指气流沿着地表的水平运动,主要受到地理因素、气象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风的形成是由于气压差异造成的,而气压差则是由于大气水平温度分布不均和地形的作用造成的。
风还分为主要气旋和风系气旋两种类型,前者由一些种类较多的高压和低压旋涡组成,后者是指一些较大的平坦地区上,气流从远处flow in,最后再从地区的另一侧flow out。
2.对流对流是指空气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主要受到大气温度和水汽含量的分布的影响。
当地表被太阳辐射加热时,土地、海洋等物体就会将部分热量传递到大气中,从而使得地表上部分空气体积扩大、密度减小,逐渐变得轻盈,被周围比它密度大的冷空气所代替。
当代替的空气向上运动时,又遇到大气较冷的高空,并与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云雾、雨雪等一系列现象。
3.辐散辐散是指空气在上升后,由于密度减小而向周围扩散的运动。
当大气中存在压强差异时,空气会在向高压处移动,但移动过程中会在高压区形成辐散。
例如,在气旋封闭时,气旋中心下方的空气密度增加,从而使较高的气压向四周扩散。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地球的大气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其中大气运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期读者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大气运动(1)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表面各大洲、海洋以及热带、温带、极地区域的空气运动。
其中,由于太阳照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影响,地球表面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大气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此外,还有一个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科氏力,对大气运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2)季节性气候变化季节性气候变化是大气运动的常见表现之一,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和地球自身轨道的偏移所导致的。
比如,赤道低压带由于太阳能的辐射,导致温暖的空气向高空上升,并形成雷阵雨等天气现象;而副热带高压带则相反,因为空气下沉导致地面干燥、晴朗。
此外,由于气压差异,空气受到地球自转和科氏力的影响,形成了持续数月的风,这种风被称为区域风。
二、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成为当前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特别是高发的城市化地区。
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是燃烧、工业化、交通运输和农业等活动所排放出的废气,同时,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1)大气污染物质大气污染主要包括六大类,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颗粒物和光化学污染。
(2)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环境破坏。
例如,二氧化硫能够刺激眼睛、鼻子等器官,导致呼吸困难和心肺疾病;氮氧化物会对大气中的臭氧、硫酸盐等其他化学物质的生成有一定影响,造成雾霾,同时也对人类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三、预防和治理如何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各国政府和组织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以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管理和控制。
(1)技术控制和治理技术齐全的工厂和机构可以采用当代的技术方法,如氧化还原过滤器、预过滤器、沉淀池和化学稳定器等,减少废气排放,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运动(第3课时)2024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
核心 考点
01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02 大气运动状况与降水 03 气候类型与地理景观 04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形成气候差异 的最根本因素
大气环流
形成气候的 直接因素
下垫面 (地形、洋流、
海陆分布) 是大气的
直接热源和水源
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下垫面 性质影响气候
01 太阳辐射
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年平均气温变化规律与年太阳辐射总量变化规律一致
01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热量(气温)
气候
01 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差 异,形成了热带、温带、寒带三个热量带。
太 阳 辐 射
在地球表面不同 纬度地带分布
热量 随纬 度增 高而 减少
气 候 差 异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 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2022·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 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 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30°
热°
热带
热带草原带
季雨林带
10°
热带雨林带
0°
03 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1)定位法 地带性气候类型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量法 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3)定性法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和气候成因特点来判定 气候类型。
地理高二大气运动知识点
地理高二大气运动知识点大气运动是指地球大气中空气的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天气变化、气候形成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理高二大气运动的知识点。
1. 热带气候带与辐射平衡热带气候带是位于赤道附近的气候带,由于该地区太阳直射,接收到的辐射能量较多,导致空气上升,形成热带低气压。
这种低气压区域使得热带地区的大气运动十分活跃,形成季风气候等特殊气候现象。
2. 高空急流与风向逆转高空急流指的是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平流层中的高速气流,其速度可达每小时300公里以上。
高空急流的出现与高纬度地区昼夜温差大、冷暖空气交替运动等因素有关。
飞机利用高空急流可以节省燃料和时间。
3. 热带气旋与气象灾害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巨大风暴系统,又称台风、飓风或龙卷风。
热带气旋的形成需要条件成熟,如海洋表面温度高于26摄氏度、海洋热含量丰富等。
热带气旋会带来强风、暴雨、海洋暴涨等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4. 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是指位于大陆内部的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降水量少等特点明显。
大陆性气候区受到大陆与海洋的影响较少,气候稳定性较强。
季风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气候类型,夏季受到海洋风势和水汽的影响,冬季则受到大陆内部冷空气的影响。
5. 高原地区与大气运动高原地区多为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海拔的变化会对气压产生影响,导致气压梯度力的变化。
高原地区还常常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气候和环境。
例如,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亚洲季风的形成和强度发生了改变。
6. 低气压和高气压的形成与作用低气压和高气压是指大气压力相对较低和相对较高的区域。
低气压通常是由于空气上升形成,高气压则是由于空气下沉形成。
低气压会引起空气的水平流动,形成风。
高气压则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风力较小。
总结:地理高二大气运动的知识点包括热带气候带与辐射平衡、高空急流与风向逆转、热带气旋与气象灾害、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气候、高原地区与大气运动、低气压和高气压的形成与作用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备考:大气运动知识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个来源①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②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B地面长波辐射。
(2)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②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2.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远,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二、大气运动1.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高低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对流层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空气柱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的凸出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上凸处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处为海洋(湖泊)、上凸处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陆地,绿地类似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处为城区,上凸处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①等压面下凹处,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②等压面上凸处,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气压带(2)风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①成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②分布(2)南半球气压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①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②分布及成因东亚季风区夏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区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三、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主要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2.锋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
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
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3.锋面类型(1)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二)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1.基本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从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
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四、气候1.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现象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2.大气削弱作用的应用(1)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2)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3.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全球气候变暖(2)雾、露、霜的形成(3)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5.逆温的形成与影响(1)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①为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也随之降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②)。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③)。
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图④、图⑤)。
(2)逆温的影响有利方面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时,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与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以被当作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方面①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③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例1】(2022·浙江·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1.B2.A【分析】1.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
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
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
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明显,当温度低到0°C以下时,就会出现霜冻。
【变1】(2020·全国·高考真题)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4.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答案】3.C 4.A 5.C【解析】3.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
故选C。
4.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
故选A。
5.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
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是始终存在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的温度高低、空中的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污染程度)和干燥度。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越高、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2大气运动1.形成风的力2.判断风力大小(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①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②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③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则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