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技术和学科,利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可以穿透人体组织,通过对不同组织的吸收和散射来产生影像。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片和骨骼X片。

2. CT扫描:CT扫描利用射线通过人体的不同角度进行旋转扫描,然后由计算机重建成三维图像。

CT扫描可以显示不同组织的密度和结构,常用于头部、胸部和腹部的检查。

3. MRI扫描:MRI扫描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

MRI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软组织,如脑部、脊柱和关节。

与X射线和CT扫描相比,MRI没有辐射风险。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

它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器官和血管。

超声检查无辐射,用于妇科检查、产前检查、血管检查等。

5. 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心脏扫描和甲状腺扫描等。

6. PET扫描:PET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结合放射性同位素和计算机,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和功能。

PET扫描常用于检测肿瘤、心脏疾病和脑部疾病。

7. 放射学:放射学是研究和应用射线(如X射线、CT和MRI)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放射科医生是通过解读影像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

8. 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是将医学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减少噪声,并进行自动化的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等。

9.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将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算法转化为三维模型的过程。

三维重建可以使医生更直观地进行解剖学和病变的观察。

10. 图像诊断:图像诊断是通过解读医学影像来确认疾病的存在和性质。

医生可以观察和分析影像中的异常征象来作出诊断。

这些名词是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术语,对于了解医学影像学及其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1. 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就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得,管球旋转与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得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就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得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得血管图像、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得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与血流信号特征显示得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就是利用MR中得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得一种检查方法,就是一种无创性得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得新技术、5、MRCP:就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得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与胰管得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得部位与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与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得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得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得X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得检查技术。

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得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得检查技术、13.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得63%所经历得弛豫时间。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常见名词解释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检查和诊断。

通过让X射线透过人体部位,可以获得影像图像,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和损伤。

2. CT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横断面影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图像,用于诊断和评估头部、胸部、腹部和骨骼等部位的疾病。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人体内部详细影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它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在检测神经系统、关节和肿瘤等方面非常有用。

4.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利用声波回声来获取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通常用于检查胎儿、腹部、心脏和血管等部位。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无害。

5. 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影像学分支。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心脏闪烁灌注扫描和PET扫描。

6. 放射学放射学是使用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分支。

它包括X射线、CT扫描、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等技术。

7. DICOMDICOM(数字成像与通信在医学中)是医学影像文件格式和通信标准的国际标准。

它使医学影像能够在不同厂商之间共享和传输。

8. ROI感兴趣区域(ROI)是在医学影像中指定感兴趣的区域。

通过对ROI进行分析,可以提取特定区域的计量数据,有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9. PACSPACS(数字图像和通信系统在医学中)是用于存储、检索、传输和显示医学影像的计算机系统。

它与DICOM兼容,旨在提供快速和有效的影像处理和管理。

10. 放射剂量放射剂量是指接受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患者所暴露的辐射量。

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必须控制和监测放射剂量,以确保最低限度地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侵入性检查:指需要穿刺或切开患者身体以进行检查的医疗程序。

2. 分辨率:影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细节或单位。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1.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

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物质。

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

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

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9.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

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的投影。

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的投影。

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的焦点为标称焦点。

其焦点的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的标称值。

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5.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8.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

12.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探测器)的距离。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一、放射学放射学是通过放射线和其他形式的辐射,如X射线、核磁共振、超声波等,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医学专业。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获得内部结构的影像,以帮助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二、超声波超声波是通过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像来诊断疾病的一种医学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查器官、血管和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如超声心动图、超声腹部检查等。

三、X射线X射线是一种利用高能量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形成影像的医学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查骨骼和柔软组织,如胸部X射线、骨密度测量等。

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检测骨折、肿瘤、肺部疾病等。

尽管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风险,但它在医学影像学中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影像。

它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不需要使用X射线。

MRI常用于检测脑、脊椎和关节等器官和组织的异常。

由于没有辐射,MRI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X射线辐射和计算机处理方法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影像的医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图像,特别适用于检测肿瘤、出血、器官损伤等疾病。

然而,由于辐射的使用,需要注意辐射剂量控制。

六、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放射线来检查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状态的一种医学技术。

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包括骨扫描、甲状腺扫描、肺通气灌注扫描等。

七、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相关的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的一种医学专业。

核医学常见的应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

八、造影剂造影剂是一种被引入人体用于增强影像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直接注入到特定部位,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

造影剂通常含有X射线可见物质或其他对放射线具有高吸收能力的成分。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 线影像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螺旋CT:X 线管围绕检查部位连续旋转并进行连续扫描,同时在扫描期间,床沿纵轴连续平移,X 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故称之为螺旋CT。

4.对比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于病变部位再行扫描的方法。

5.超声:振动频率在20000Hz 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

6.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因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引起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

7.声影:介质内部结构致密,与邻近的软组织或液体有明显的声阻抗差,引起强反射,下方声能衰减而出现无回声暗区,称为声影。

8.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9.弛豫:终止射频脉冲使磁化矢量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弛豫,所需时间称为弛豫时间。

10.流空效应: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流,在磁共振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即为流空效应。

11.质子弛豫增强效应:一些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缩短周围质子弛豫时间的现象称为质子弛豫增强效应。

12.PACS即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以计算机为中心,由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获取、网络传输、存储介质存档和处理等部分组成。

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为骨龄。

14.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比例仍正常。

15.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16.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总论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3、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4、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5、DSA: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胳和软组织的减技术骨、关节系统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1克骨内的钙盐含量正常。

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在长骨松质内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密质骨表现分层,变薄现象在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形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2、骨质破坏:destructionofbone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早期在哈氏管周围,X线表现破坏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3、骨质软化:osteomalacia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其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骨骼可见到各种变形,及假骨折线等征象4、关节破坏:destructionofjoint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其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的骨破坏和缺损5、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连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

明显狭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

纤维性强直X线表现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并且无骨小梁贯穿,但临床功能丧失6、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死骨的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7、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构造和疾病变化的学科。

它是通过获取和分析影像数据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2.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人体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旋转式X射线束扫描患者的身体,然后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横断面图像。

CT可以提供直观的三维图像,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

3.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高强度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能够产生高对比度的图像,对软组织、神经系统和肿瘤等疾病的检测效果更好。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没有辐射风险。

4.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示踪剂来检测身体内部生物过程的影像技术。

它在检查过程中向患者体内注射特定的标记剂,然后通过探测体内放射性示踪剂的发射的正电子来图像。

PET 常用于癌症诊断和心脏病病灶检测。

5. X射线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可用于人体内部的二维影像。

它常用于检查骨骼和肺部疾病,并且通常是医学影像学的最初选择。

6.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来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使用超声探头将高频声波发送到身体内部,然后根据回波信号图像。

超声波成像通常用于检查孕妇、心脏和肝脏等器官。

7.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共振信号来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将患者置于强磁场中,并向其体内输入无害的无线电波,再记录患者体内响应的信号来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特别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检查。

8. 胸片胸片是一种常规的X射线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肺部和胸腔的正常解剖和疾病变化。

通过拍摄胸部前后两个方向的X射线照片,医生可以检测肺部感染、肺癌、肺水肿等疾病。

影像学名词解释100个

影像学名词解释100个

影像学名词解释100个1.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2.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低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高于或者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4.CT:计算机体层成像称CT。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6超声成像: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形成图像的成像技术。

7多普勒效应:是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8. T1加权像(T1WI)是指图像主要反映的是组织间T1值的差别。

9.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10.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11.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做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12. 驰豫: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磁化矢量越大,MRI探测到的信号就越强13.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14.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就是因为有骨疾病而导致的骨折。

15.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1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17.骨质破坏:指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18.骨质增生硬化:一定单位体积内估量的增多。

.19质子密度加权像:反映组织间质子密度差别所获得的加权像称~20.骨质坏死:指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5、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16、空气支气管征:又称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17、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三者共同形成哑玲状表现
4、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5、空洞cavity: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
6、空腔:是肺内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1、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
2、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3、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
21、肾自截: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22、PACS: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即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和软件系统
2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24、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18、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邻近的脏层胸膜所致
19、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光、CT扫描、核磁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的信息转化为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X光X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阴影图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X光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如骨折和肺部感染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图像,并可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肿瘤、血管疾病和脑部损伤等。

4.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高分辨率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检测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获得图像信息,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脑部疾病、关节损伤和肌肉疾病等。

5.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图像。

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脏和器官的检查,可以检测胎儿发育情况、心脏功能和腹部肿块等。

6.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来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在核素扫描中,患者会被给予服用或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然后使用专用的探测器来检测放射性信号,以获得图像信息。

7. 磁共振造影磁共振造影(MRA)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常使用对血液有强磁性的药物作为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血管的情况。

8. 数字化断层摄影数字化断层摄影(DSA)是一种将X射线图像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血管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DSA可以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和阻塞等情况,以辅助血管介入手术的规划和执行。

9.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化合物来观察人体组织代谢活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扫描常用于检测肿瘤的活动程度、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和心脏血流等。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X射线:一种电磁辐射,用于医学影像学中,通过对人体的X射线透视或摄影来获取影像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

2\CT(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多个X射线投射角度的扫描,结合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以获得更详细的横断面图像。

3\MRI(磁共振成像):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MRI适用于对软组织和脑部疾病的诊断。

4\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核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注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测量活动细胞的代谢水平,以获取图像。

PET主要用于检测癌症和脑功能异常。

5\磁共振造影(MRI):通过在MRI扫描中给患者注射对比剂,以增强磁共振图像的对比度,帮助诊断。

6\X射线造影:通过在X射线检查中给患者注射对比剂,以增强X射线图像的对比度,帮助诊断。

7\超声波(超声):一种使用高频声波来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超声波适用于观察胎儿发育、引导手术操作以及检测血液流动等。

8\核磁共振(NMR):一种使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获取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核磁共振适用于检测脑部疾病、肌肉骨骼损伤等。

9\放射学:研究使用放射线等辐射来诊断疾病的科学和技术。

10\放射科医生: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的专业医生。

11\放射剂量:患者接受放射线检查所受到的辐射量。

放射剂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12\DICOM(数字成像和通信医疗):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标准格式,用于图像的传输和存储。

13\PACS(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一种医学影像学系统,用于存储、传输和查看医学影像。

附件:附件1:X射线图像示例\jpg附件2:MRI扫描结果\xlsx附件3:PET扫描报告\pdf法律名词及注释:1\侵权: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知识产权侵权、人身权益侵权等。

2\保密协议:双方约定的保密事项和保密义务的确认。

医学影像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是指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特征的图像,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名词解释:1. X射线(X-ray):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产生影像,用于诊断骨骼和肺部疾病,如骨折、肺炎等。

2.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通过旋转的X射线和计算机分析,得到横截面的图像。

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器官的详细信息,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脑卒中等。

3.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的信号,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 主要用于观察软组织器官,如脑部、脊髓、关节等,对于发现肿瘤、异常结构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4. 超声波检查(Ultrasonography):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对人体进行检查和诊断。

超声波可以观察血流、脏器结构以及腹部肿块等,常用于产前检查、心脏和肝脏疾病的诊断。

5. 造影剂(Contrast Agent):一种通过注射或口服方式,用于增加影像对比度的物质。

造影剂可以帮助描绘血管、脏器或肿瘤等结构,并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6.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利用放射线杀死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通过定向放射线照射,可摧毁癌细胞并减小肿瘤体积,常用于肿瘤的治疗。

7. 电脑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解读,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CAD系统可提供自动化的病变检测和分析,提高诊断精确性和效率。

8. 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应用机械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振动,观察组织的弹性性质,常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9. 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一种用于乳房筛查和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均质影像均质影像是指图像中各个部分的密度或信号强度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或不均匀性的影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均质影像通常用于评估器官的大小、形状以及病变的分布是否均匀。

2. 强化剂强化剂是指在医学影像学中用于增强图像质量的物质。

常用的强化剂包括碘剂和钡剂,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被患者摄入或注射,从而使器官或组织在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3. CT扫描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来断层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影像,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4. MRI扫描MRI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用于检查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清晰的图像,对于诊断各种病理情况非常有价值。

5. 造影剂造影剂是一种通过注射或摄入体内,使器官或组织在医学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的物质。

常见的造影剂包括碘剂、钡剂和磁共振造影剂。

它们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6.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性衰变特性的同位素。

在医学影像学中,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在患者体内标记特定的分子或组织,从而观察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并用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

7. B超检查B超检查(ultrasonography)利用超声波产生图像,用于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B超检查无辐射,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消化内科、心脏内科等多个医学领域。

8. 摄影位置摄影位置是指在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时,患者体位和影像设备相对位置的描述。

不同的摄影位置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和准确地诊断疾病。

9. 标准放射影像标准放射影像是指通过传统的射线成像技术(如X射线摄影)或各种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扫描等)获取的影像。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A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利用X 射线及计算机技术体内组织构造的三维图像。

CT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中,测量组织密度及衰减系数的数值。

DSA: 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通过注射造影剂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ECG: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

MRI: 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通过利用强磁场和无损伤的无线电波来体内组织断面图像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通过测量脑血流、脑代谢、药物分布等生理功能,对脑部进行检查的一种成像方法。

BB超: 超声波成像,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产生回声,通过接收和处理回声信号产生图像,用于检查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CCTA: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通过在CT扫描中注射造影剂,对血管进行成像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DDR: 数码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射线摄影转化为数字图像的一种射线影像学技术。

EEBCT: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利用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进行解剖学图像的三维重建。

IMRI造影: 磁共振成像增强技术,通过注射磁共振造影剂,提高MRI对病变的诊断能力。

NNMR: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利用磁共振现象对物质进行成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TTC-99m: 技安(技术安定)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放射性核素医学影像学检查中。

TCT: 细胞学及病理学的涂片检查。

TCD: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通过超声波技术测量颅内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一种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总论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称为人工对比3、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4、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而获得的重建图像5、DSA: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胳和软组织的减技术骨、关节系统1、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1克骨内的钙盐含量正常。

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在长骨松质内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密质骨表现分层,变薄现象在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形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2、骨质破坏:destructionofbone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早期在哈氏管周围,X线表现破坏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3、骨质软化:osteomalacia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其X线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骨骼可见到各种变形,及假骨折线等征象4、关节破坏:destructionofjoint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其X线表现是当破坏只累及关节软骨时,仅见关节间隙变窄,累及关节面骨质时,则出现相应的骨破坏和缺损5、关节强直:可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连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

明显狭窄或消失,并有骨小梁通过关节连接两侧骨端。

纤维性强直X线表现可见狭窄的关节间隙,并且无骨小梁贯穿,但临床功能丧失6、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死骨的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7、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比照剂,当含比照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比照、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比照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比照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比照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电脑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比照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比照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比照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 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到达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

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

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 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 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 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 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异,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 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异,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23. 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24. 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假设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25. 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电脑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 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

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

27.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28. 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正位胸片上,肺门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29. 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30. 空气支气管征:又称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31. 卫星灶:是指在结核球病灶的周围肺野见到的散在的增殖性或纤维性病灶。

32. 肺上沟瘤:又称Pancoast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并与脏层胸膜接触,易破坏第1~3胸椎及相邻的肋骨。

可侵犯臂丛神经、迷走神经、颈上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其中侵犯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及额部无汗。

33. 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邻近的脏层胸膜所致。

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

有时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等也可以出现此征。

34. 肺门舞蹈征:肺血增多时,在透视下可见到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动脉博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35. 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36. 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

37. 空腔:是肺内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38. Kerley 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

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39. 中心型肺癌: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40. 肺隔离征:又称支气管肺隔离征,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别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

41.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状肿块,称分叶征,多见与肺癌。

42. 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称空泡征。

43. 毛刺征:瘤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棘状突起,称毛刺征。

44. 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轨道征。

45. 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46. 空气半月征:是指在肺曲菌球与空洞或空腔之间形似月牙的空气透明区,该新月形空隙总是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曲菌球在洞〔腔〕内是移动的,总是处于近地位。

47. 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肺炎,可表现为肺叶和肺段样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透亮区〔虫蚀空洞〕,还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

48. 手套征:是指发生在阻塞性支气管扩张时,引起一个肺叶或肺段范围内的带状及条状高密度阴影,从肺门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态似手套状而称为“手套征”。

49. 艾森曼格综合征:开始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当肺动脉高压严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者,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50. 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51. 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

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52. 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53.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54. 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55. 骨膜三角: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征象。

56. 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57. 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58. Schmorl 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59. 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60. 硬化性骨髓炎:又称Garre骨髓炎,特点为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增生。

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61. 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62. 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学上呈一个低密度影。

63. 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64. 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脑积水限于脑室系统,称阻塞性脑积水或脑内积水。

65. 脑膜尾征:脑膜瘤增强扫描时,除了肿瘤本身明显强化外,还可以见到与肿瘤相邻的硬脑膜也线样强化,如同肿瘤的尾巴,称为“脑膜尾征”。

66. 腔隙性梗塞: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

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好发生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

67. 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区分,称为“模糊效应”。

这是因为此时期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68. 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以外的颞叶,不累及基底节区,呈矩形低密度区,称为基底节回避现象。

69. 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邻近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

70. 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71. 龛影: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疡,到达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充填,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相对高密度区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