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类型波斯纳
“教学反思”的五种思路
“教学反思”的五种思路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理性思考,也是对教学实践的自我诊断和评价。
在案例的撰写中是离不开反思的,可以说没有反思也就没有案例。
教师正是在这种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走上‚教师是研究者‛的道路,而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
因此,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便是‚经验+反思=成长‛。
所谓教学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
应当说,教学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宽泛的概念。
它不仅指厦思课堂教学行为,也指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与课后的教学评价;它不仅指教师自身教学行动的反思,也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它不仅可以反思总结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也可以反思总结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句话,可以指对所有教学行动的回忆、思考、分析、检讨和评价,而成为案例形成过程中一条贯穿始终的红线。
教学反思的重点在“思”,既然是“思”,就得有“思路”,教学反思应当如何去拓展思路,这正是教师觉得在开展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时感到为难和困惑的地方。
教学反思,“路在何方”?本文拟举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案例,作一小论。
1.正面反思所谓正面反思是对成功的经验,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的正面肯定,通过反思把教学行为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概括出带规律性的精粹。
这种反思特别在观摩名师的优课中常有发生。
如下面一则案例:古诗意境与生活体验【案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导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片段——师:请你们读读诗,想想如果概括诗意作画,要画些什么?生:要画篱笆。
(教师概括学生意见逐步板画)师:篱笆要画得密还是松一点?要说出理由。
生:要画得松一点。
因为诗中说‚篱落疏疏‛,‚疏疏‛就是不密的意思。
生:还要画小路。
师:为什么?是怎样的小路?生:要画一条狭长的小路,因为是‚一径深‛。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样一个公式,而教育反思实际上应是反思者对自己的教育经历进行综合、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
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我有许多需要总结与反思的地方,在此我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反思总结如下,也希望以此来指引自己今后的工作。
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与经验:第一:用制度去管理班级。
人是需要制度去管理的,好的制度应该是公正、公开、并能够发扬民主的。
在接班之初我发现班中并没有完善和系统的班级制度,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对于一些行规的遵守也很不自觉,为此我马上和班干部一起协商制定了一份“班规”,并针对制度确定相应的奖罚政策,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比如每周我先送大家10分的基础分,如果同学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默写能得100分,能做好个人卫生等方面都将得到一张“奖励券”,三张“奖励券”就能换一分“行规奖励分”,在平时班级行规的检查与抽查中,只要同学表现良好和突出,也可以加相应的分值。
而如果有同学出现上学迟到或破坏教室环境卫生的行为,则要求他为班级做一天值日生,甚至是扣分。
在惩罚学生时,我要让他明白,这个惩罚并非来自于教师,而是来自于班级的制度,因为你违反了制度,所以要罚你,同样因为你做的好,也能得到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每周我会统计每位同学获得的“总分”,并在“红旗榜”中粘贴他们的战绩,每半学期我班都会进行一次“班级行规评比”的奖励措施)。
这种行规的评比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能使师生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另外在制度制定后,为了体现它的民主,我会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而教师则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要起的只是指导的用。
一系列的奖惩制度已使大家学会珍惜自己的“行规分”,如今他们都很看重老师发的“奖励券”,并为此会更自觉地去遵守日常的校规与班规。
第二:不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荣誉感,作为班主任应该设法去激发整个集体的荣誉感,想办法凝聚这个集体,而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都是增强凝聚力的好机会。
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G.J.Posner)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备课、上课,却忽视了“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行为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所以,如何研究、分析、评价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就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在一个班学习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入学基础相同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也会有很大差异。
而有些学生,小学从未学过英语,经过三年的努力,反而成为英语学习的佼佼者。
每当我有这些疑问时,才考虑到,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与情感态度,教学固然重要,反思也很重要。
如何去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法、情感上的难题,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
我把教学反思分成两部分:一、教师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课后、期中、期末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对比、总结是一种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下几点:(一)、做好课后附记,反思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课后附记要记录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例如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活动。
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Unit5时,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学生采访校长的活动。
虽然平时课上采访活动较多,但学生对“校长”这个角色颇感兴趣,而且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于是我在附记中这样写到:“选择特殊角色,使采访活动更吸引学生”。
当然附记也要记录不足的地方。
除了要记录课上没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学生对所设计活动的反应,还要记录课堂教学中设计不成功的活动。
我在讲八年级英语(上)Unit3时,我设计了一个任务:“假如你是导游,请你设计一下周六、周日的活动安排”。
学生感觉角色相差太远,并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学生未能设计好时间、地点、行程等内容,使用的语言也不太贴切。
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
教学反思从经验走向智慧波斯纳在总结人的进展时曾经得出如此的公式:体会+反思=成长。
教师工作最显著的特点确实是事实上践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不断积存起丰富的教学体会。
确实是说,实践情境和体会背景,构成了教师建构知识的专业生活场景。
但在教学实践中,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体会,极大地缩小着宽敞教师的专业和理论视野,教学成为一种开始时承袭他人,到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如何走出这一怪圈,促进教师的专业进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带领我们从体会迷宫走向聪慧殿堂。
1 对课程意识的反思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然后扎扎实实地把它落实下去,而对教学目标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却缺乏必要的论证,从而导致教学的低效性,这确实是课程意识的失落。
能够说,对课程意识的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认为,所谓良好的课程意识,确实是先要明白得选择什么内容或材料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其具有更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才是如何教的问题。
2 对教学故事的反思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新的意外情形,如学生的制造性发问,教师的即兴发挥或讲授“卡壳”等,这就需要教师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措施。
由于这是在教学对话情境中师生自然动态生成的故事,因而,对此进行教学反思,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在一次习题课中,我出示了如此一道例题:“就m的变化讨论方程22+-=表示曲线的形状变化”。
学生通过讨论,总算得到了完整的结(2)1mx m y论,但对遗漏现象仍心有余悸。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轴来发觉“质变点”——系数的零点。
结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软件,绘声绘色地描述曲线的动态美:当m<0时,随着m的增大,,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开口慢慢张大,m=0时突变为平行于x轴的两条直线,把两条直线慢慢弯成扁椭圆(0<m<1),再把扁椭圆似皮球般充气,逐步鼓起为圆(m=1),进而挤压成竖椭圆(1<m<2),连续充气则裂变为两平行于y轴的直线(m=2),最终把它变成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m>2)。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
美国的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其实一般情况下教师并不缺少经验,缺少的只是对自己工作的经常性反思,没有把自己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于大家平时工作都比较忙,事务比较杂,很难找机会静下心来思考教学,反思教学。
而在“研修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研修工作室以后,将成为我们坚持反思、坚持思考、坚持写作、坚持积蓄的新动力,一些熟悉的、陌生的、身边的、遥远的朋友都可能成为自己发表日志的知音,博友们热情洋溢的鼓励会让我们找到更多坚持的理由,专家们精辟独到的点评会让我们茅塞顿开……。
教学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度
教学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 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基于波斯纳的这个观点和众多教育专家的见解,许多一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反思方法,教师往往就事论事,导致反思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度,反思效果大打折扣。
怎样使教后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度,真正促进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值得反思。
围绕问题反思问题是反思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反思。
不针对问题的反思是没有实效的反思,因此基于问题是反思走向深度的前提。
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怎样从教学现象中提出问题。
笔者觉得,可以采用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对教学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找出学生学习行为方面的共性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反思。
比如,我们时常感到课堂时间紧,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
通过反思得知,这种情况未必不是我们教学行为造成的。
怎样避免重复提问?怎样避免重复学生的回答?怎样做到精讲……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深入探究。
再比如,我们经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答非所问,针对这种现象,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分析,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提问内容的设计、提问对象的确定、提问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师的引导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地、理性地反思。
主动捕捉典型的教学问题,用心感悟、用心反思,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
基于理论反思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支撑,基于理论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地分析和深刻地反思,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们发现,有些老师缺乏理论的支撑,反思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致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问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理论,围绕问题学习理论,站在理论高度去剖析问题的成因,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可以避免反思在同一水平上反复。
在反思中成长教学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教学反思1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作为我来说,一般作如下三个方面的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一、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课堂教学前,教师们都需要备课。
对于我,这是反思的最佳时机。
今年我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新课程理念贯穿教学始终。
我发现,这一教学前的反思的确对现在的教学产生了帮助,教学效率也有所提高。
二、教学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
1、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我常在课堂上这样问自己: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这类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2、反思教学策略。
如反思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反思学习的过程。
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还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三、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我经常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就马上进行反思,把课堂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灵感,老师们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
江边中学第三次公开课反思白文强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公式:成长 = 经验+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感性经验而不进行理性思考,那么他原有的教育理念及不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教学工作的20次重复;如果不从经验中进行教学反思,吸取经验教训,或许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无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学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着眼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调控,以达到对不良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的改善和优化,不断加深对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现在,反思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能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本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不断探索有关教学的理念、方法、目的以及教学心态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的“会教”与学生的“会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变学生的“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在每次公开课之前,我都认真备课,我认为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那么,面对新课程,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备课呢?1、备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中介。
备教材要求数学教师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数学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
新课程主张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材的价值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
教材的价值在于其生成性。
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
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
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写好教学反思。
一、教育理念的反思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彻底转变教育理念,不能让学生只会解答数学题目,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
因此,在一节数学课结束之后,教者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或多媒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节时,先让学生做火车直行以及丢手绢游戏,让学生想象两个游戏的不同点,再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园里的玩具,像滑滑梯、小火车直行、摩天轮、旋转木马,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运动变化分类,把滑滑梯、火车直行分一类,通过观察直到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告诉学生这就是“平移”;把滑滑梯、摩天轮、旋转木马分为一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类物体都围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轴移动或作圆周运动,告诉学生这就是“旋转”。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它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教师所关注和重视。
许多一线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期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但是,笔者发现一些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专业的成长。
(一)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存在的几个问题1.反思内容的浅层化由于工作方便,通过查阅、调研众多的反思案例,笔者发现,许多教学反思在内容上都有一个通病:反思教学的收获与不足。
形式上“思得、思失、思改”格式化;内容上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法选择等方面,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如政治科《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一课的反思:⑴、新课程要贯彻新的理念,注重对教材的活动探究性的处理。
⑵、对教材的处理还不够深入,对知识点的处理还不够深刻。
⑶、本节课政策性较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还不是很深,应在引导上加以分析。
⑷、问题的设置要注重对问题分析的深度与广度。
2.反思类型的单一化教学反思的方法多种多样,按教学的进程,可以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以反思主体标准,可划分为集体反思和个人反思;从反思对象看有对教师自身教学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还包括评价体系的反思。
时下,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多是以个体教学后,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其主要依赖于自我观察、自我内省和自我评价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跳不出自我的思维定势,显得单一化。
3.思而无“理”“理”便是教学理念、教学理论。
波斯纳对教学反思的论述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即便他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可见反思的目的在于改变“旧有理念”,改变“不适当的行为”。
教学反思的若干方面思考
教学反思的若干方面思考教学反思是教师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审视的过程,是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重新认识,从而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行为的过程,是教学的反思与反思后教学的有机统一。
美国学者波斯纳(C.L.Posner,1989)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工作经验的反思,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在他看来,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这种经验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教学反思是在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置身自己的教学情境,将教学融入教学实践,以研究者的眼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成为规律性的认识,以便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由单纯的学者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使自己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对与教学有关的一切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具有研究性质,是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加速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1)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在应用新的理论和知识的同时,要从经验中学习。
教师只有在经验中学习,培植起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学会在实践中反思自身教学经验与习惯,反省、思考和解决课程实践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积极主动思考中获得更多自我发展和自我创新的机会,打破陈规,在创造性实施课程过程中得到专业成长与发展,使自己的教学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一个优秀老师。
(2)教师专业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
课后反思“思”哪些
课后反思“思”哪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狭隘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对于课后反思,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要思“精彩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可取之处,有时是课前交流新颖、独特;有时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先进;有时是教学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时是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有时是直观教具的合理使用,等等。
以课前交流为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的精彩交流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
特别是第一次和学生接触时,学生对你这张陌生的面孔肯定是不认可或是惧怕,但如果课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必然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思“败笔之处”。
教师课后应马上进行冷静思考,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放映”,对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和同仁们的指导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
例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科学系统;教学方法上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是否有效地交流互动,能不能达到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味的效果;是否是充满情感的教学,是否真正激励、唤醒、鼓舞了孩子,等等。
三要思“学生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他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时他们热情高涨,愉悦的表情溢于言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言、恐其落后,并时时闪烁“创新的火花”;有时却鸦雀无声,沉默的空气令人窒息,即便是同一个内容、同一个教案,不同的老师教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由此我想到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的教学语言精彩,就会“不是蜜,但他可以黏住一切”,往往可以使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艺术,就会“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教学语言启发性不够,没有激励性,就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心理、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语言,应做到耐心引导,热心鼓励,使学生在热情、理性、智慧的艺术性言语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他们的未知世界。
教学的反思_1
教学的反思教学的反思1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才能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一、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
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
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
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
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
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
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同时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
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退出比赛。
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
这时,我就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手伸出都有长短,每个人的体质也有差别,这时就需要大家表现出团队意识,强者多争取时间、机会留给落者,这样大家才能友好的合作。
如果只有相互埋怨,指责,这样只会永远落后。
二、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可知与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必要性?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试做些初步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1、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在“灵魂深处闹革命”。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质量。
2、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物理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用心去达成。
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3、教学反思是获得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需要如何灵活驾驭复杂的课堂教学,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
只有通过教师亲身教学实践活动的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
新教材大大增加了物理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教学的反思
教学的反思教学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
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只有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所思、所感,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
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反思,学会反思,积极反思。
一、总结精彩片断,反思欠妥之处一堂成功的化学课,往往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创新处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引导语。
对学生做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这些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以后教学参考。
教师从学生的错解中反思并且受到启发: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再次发生?结论可以是将错就错,引导学生辨错析错,由错思悟。
这样由“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由“错”深化了学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和领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时候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有时候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的目标层次不够、难易不当,造成教学中断甚至冷场等。
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思路不畅、不能很好掌握知识的原因,对情况分析清楚之后,要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二、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潜在的伤害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伤害学生的现象很多,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答错了,教师不是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是批评责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的类型波斯纳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
通过反思,教师对课堂的教学行为进行调整,对自己的教学水平重新审视,重新组合。
通过反思,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规划,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重新构建,重新选择。
通过反思,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其他人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为提升自身的教学行为重新认识,重新追寻。
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也记录自己教学的每一点感受、体验和认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走好每一步。
一、反思成功的
[案例1]我是天爷爷的眼泪。
学习《雨点儿》一课,教师问学生:“如果你是一滴雨点,你会去哪儿呢?”这是一个让学生极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刚才在课文学习中,学生对大雨点、小雨点充满了热爱和佩服。
这个话题,让他们把对雨点儿的感激和佩服都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让自己成了雨点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善良的童真。
生:如果我是一滴小雨点,我会落到有深有浅的水坑里,发出不同的声音,就像在唱歌,唱给大自然听,唱给所有人听。
生:如果我是一滴小雨点,我会落到公路旁的树上,那里的树叶有很多灰尘,我要给它们洗洗澡。
生:如果我是一滴小雨点,我会落到荷叶上,在上面骨碌碌地打滚,给荷花和青蛙做伴。
生:如果我是一滴小雨点,我想落到小河里。
夏天到了,河里的水越来越少,秧苗会口渴的,我去给它们解渴。
生:老师,我觉得我是天爷爷的眼泪。
天爷爷看到有些地方老是不下雨,很多人都渴死了,天爷爷就哭了,天爷爷的眼泪救了很多很多人。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
[反思]
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是氛围和谐。
《雨点儿》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短文,大雨点和小雨点是美丽、善良的化身。
教师营造了浓浓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去寻美、读美、品美。
就此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滴雨点,你会去哪儿呢?”当如此可爱的小雨点,哪个学生不愿意,课堂精彩也因此生成。
二是思维开阔。
学生在课堂里思想自由,精神自由,表达出来的语言同样也是自由的。
小雨点不管落到什么地方,都在为别人服务。
“我是天爷爷的眼泪”,这是多么奇妙的语言,孩子的童心在跳动,善良在闪耀。
对案例的成功之处进行反思,会让我们的优点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生成更多。
二、反思失败的
[案例2]夸父太傻。
《夸父追日》是一个神话故事,歌颂的是一种追求光明、永不言败的精神。
教师从神话故事入手,点明神话的特点——故事夸张,想象奇特,蕴含道理。
学生学习课文,并谈感受。
教学进入研读阶段,教师提出研读专题:夸父哪些地方值得你欣赏?
生:夸父认定一件事,就勇敢地去追求,值得我们学习。
生:夸父喜欢光明,他想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让鲜花永远开放,让树木永远茂密,这是非常美好的愿望。
学生交流了很多,欣赏夸父的种种表现。
但有一学生却说:”夸父太傻。
我不喜欢他。
如果每天都是白天,肯定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工作、休息,夸父是个自私的人。
”教师愣住了。
听了该同学的发言,其余同学也纷纷有话要说。
生:夸父自不量力,他怎么追得过太阳,这是蚂蚁摇大树,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生:夸父把自己的优点用错了地方,他不应该去追太阳,他要老老实实地做一些好事。
生:夸父的追求是没有意义的,最后他只能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
[反思]
以上案例中的课堂生成背离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个失败的案例。
细细想来,案例的研读专题没错,夸父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欣赏,但为什么学生说夸父太傻,夸父自不量力,夸父追求没意义?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领。
课文是神话故事,课堂里已经交流过神话故事的特点,夸父这些行为都是神话故事特有的表现。
如果教师让学生结合神话的特点来思考,再让学生思考夸父如此“傻”,更能说明什么,就把主题给提升了,学生还会认为夸父傻吗?夸父就是大智若愚了。
剖析失败的案例,会引起我们对同一现象的注意。
吃一堑,长一智,避免重蹈覆辙,期待下一回美丽的生成来临。
三、反思常态的
[案例3]两个省略号。
《气象学家竺可桢》第四段的教学,按常规设计可这样进行,教师创设几个问题情境:北海冰融、山桃始花等等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时间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虽然这样的教学也不失为有效的教学,也会有生成,但总感觉波澜不惊,没有起伏。
反思之后进行了这样的改进:
师:像这样的日记(指第一段中出现的),课文中还有吗?出示句子:
“3月12日,北海冰融。
”
“3月29日,山桃始花。
”
“4月4日,杏树始花。
”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
“5月1日,柳絮飞。
”
师:为什么用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吗?
出示句子: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记了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共有近千万字!
(学生朗读,感悟)
师: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
由于战争的原因,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
6日(逝世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丝不苟的,令人叹为观止。
[反思]
反思之后的设计注入了鲜活的因素,从日记的数量上进行深挖。
3月12日,3月29日,4月4日,4月15日,5月1日,后面紧接着是两个省略号。
两个省略号连用,这是平常极少见到的,在小学课本里出现更是罕见。
教师紧抓“两个省略号”进行教学,课堂就活了。
对比案例3的两次设计,我们发现教师在反思之后,对教学环节进行了重组、整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过程。
四、反思多方面的
[案例4]数字也有情。
一位优秀教师教学《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课,创设情境,出示钱学森的履历表:
1911年,(略)
1913年,(略)
1950年-1955年,
教师提问:其他时间,钱学森都写了自己的工作内容,为什么在1950年至1955年的五年时间,要用三个感叹号表示?让钱学森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事?
学生研读课文,理解三个感叹号包含着的情感。
又如《一夜的工作》的教学,教师们经常会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时间表。
(1974年3月26-27日)
中午12:00去机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2:00休息
3:00起床
4:00与尼雷克尔会谈
晚上7:00陪餐
10:OO参加政治局会议
早晨2:30召开民航工作人员会议
上午7:00办公
[反思]
课堂教学的某一现象都会与其他现象产生千丝万缕的关系。
反思,不仅要思考一种现象,更要多角色、多角度地进行剖析和总结。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写科学家钱学森为了回国,受到种种磨难,他的多少悲伤,多少愤怒,多少感慨,都化为履历表中的三个感叹号。
而履历表时间的排列及他所取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数字中看出他在美国的五年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教师补充了周总理一天工作的时间表,进行了超文本阅读。
这只是周总理一天的工作安排,其实,他每天都是这样忙碌,这样劳苦。
时间表上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谁读了不为之一振,不为之激动不已?
两篇课文的教学都引入了数字,用数字来证明伟人的伟大之处,来衬托伟人的可贵之处。
反思这种方法还可以运用在哪些案例上,把同一类型的设计系列化,这是举一反三,这是反思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