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曲》的读后感大全
《神曲》精彩读后感4篇(每篇800字)
![《神曲》精彩读后感4篇(每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b5d49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7.png)
注:总共4篇、每篇字数800+,精彩在最后。
《神曲》读后感一标题:穿越《神曲》的炼狱:对人性与救赎的深度探索但丁的《神曲》是一部史诗级的诗作,它以独特的寓言形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由地狱、炼狱和天堂组成的奇幻旅程。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挣扎、罪恶的重量以及救赎的力量,它引发的思考深入而持久。
首先,但丁的地狱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个层级都对应着不同的罪行,从轻到重,从世俗到道德,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
这使我深思,我们的行为是如何塑造自我,又是如何影响他人和社会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也看到了道德的边界,更明白了罪恶并非源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的失衡。
进入炼狱,我看到了罪人的悔过与自我惩罚,这是对人性的救赎和自我提升的象征。
但丁在这里强调了悔过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即使犯下错误,只要愿意承认并改正,就有可能走出困境,实现自我救赎。
这不仅是对个人的启示,也是对社会的呼吁,让我们明白,宽容与自我修正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
最后,但丁的天堂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状态,那里的纯净与和谐让我对人性的完美有了新的认识。
但丁的天堂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追求,是通过自我净化和道德提升可以达到的境地。
这让我思考,尽管我们生活在充满挑战和困惑的世界,但仍有追求美好、实现和谐的可能。
《神曲》不仅是一部描绘人类灵魂之旅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道德和信仰的哲学诗。
它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们有能力和责任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去追求内心的光明。
这部作品以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引发了我对生活、道德和信仰的深度思考,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神曲》读后感二《神曲》是但丁创造的文学奇迹,作为中世纪晚期的史诗巨作,它以罗马诗人维吉尔为引导,穿梭于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构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揭开了人类命运深处的迷雾。
在阅读《神曲》时,我被书中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富的哲学思考以及精妙的想象力所震撼。
关于《神曲》精选800字读后感例文5篇
![关于《神曲》精选800字读后感例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dbb2a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3.png)
关于《神曲》精选800字读后感例文5篇《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神曲》精选800字读后感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神曲》精选800字读后感例文一《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
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
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
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
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
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
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
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
神曲读书心得范文5篇【汇总】
![神曲读书心得范文5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acc65aa866fb84ae55c8d72.png)
神曲读书心得范文5篇【汇总】《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
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神曲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神曲读书心得1《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
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
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
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
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
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
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
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
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
《神曲》读后感_《神曲》读书笔记五篇
![《神曲》读后感_《神曲》读书笔记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e7582bddccda38366baf15.png)
《神曲》读后感_《神曲》读书笔记五篇《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关于《神曲》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神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
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
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
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
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
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
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
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
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
神曲的读后感8篇
![神曲的读后感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ccc732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1.png)
神曲的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神曲的读后感8篇读后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书籍中情感和情节的魅力,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中情感和情节的内化和融入自身生活的过程,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神曲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神曲读后感(精选14篇)
![神曲读后感(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1c579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8.png)
神曲〔精选14篇〕神曲〔精选14篇〕神曲篇1《神曲》是但丁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
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衰的地狱开场,到光明的天堂完毕,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个比拟完美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
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全诗为三局部:《地狱》〔Inferno, Hell〕、《炼狱》〔Purgatorial , Purgatory〕和《天堂》〔Paradise, Paradise〕,谴责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
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根本相等。
〔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完毕。
《神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但丁·阿利基埃里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国王和人。
他在呼救时出现了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途径”。
带着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在他描绘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卢齐菲罗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635a14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e.png)
《神曲》读后感《《神曲》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神曲》读后感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
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书名。
中译本通称《神曲》。
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
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aba,bcb,cdc,……),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
(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stelle)一词结束。
在诗中,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教皇),一只狮子(象征野心/法国国王),一只豹(象征逸乐/佛罗伦萨),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
于是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雅特丽齐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洗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描写了种种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神奇的景象和场景。
例如《地狱》篇中,为读者展现了阴森、凄惨、恐怖的地狱氛围和对各种犯罪灵魂惩罚手段的描写:贪色者,狂风要不停的吹着他们撞击石崖;贪食者,要忍受冰冷的瓢泼大雨的洗礼;对于吝啬和挥霍无度者,则抱着大石头相互撞击;愤怒者要被淹在一条乌黑发臭的河里;而对于那些不信基督的邪教徒则不得不忍受烈火焚身的痛苦。
但丁神曲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98acc93f46527d3250ce048.png)
但丁神曲读后感神曲读后感(一)《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
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
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
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
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
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
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
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
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神曲读后感(二)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但丁《神曲》读后感精选
![但丁《神曲》读后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231a9d83968011ca30091ee.png)
但丁《神曲》读后感精选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数篇但丁《神曲》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但丁《神曲》的读后感篇一:神曲读后感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大人物为标志的.人物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是但丁最的作品,但丁的经验包括爱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映.《神曲》的外壳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谈论的兴衰,听倾诉自己的悲苦哀怨,揭露的丑行劣俗.《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的序章,全书共100章.基本情节架构看似简单:,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托付,带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另罪人则在净界里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出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的映射,天堂是人类梦想达到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的苦难.但丁希望人能熟悉自身的罪恶,改过自新,去达到理性天堂的净界.和中古文学作品,《神曲》除了字面的意义外,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死后的状况;从寓言上说,主题人凭自由意志去。
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道的奖惩.”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各部分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为而设的;假如章节的讨论是思维的,目的思辨,而在行动” 这里确定了他写《神曲》是影响人的行动,就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广泛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一感叹意大利的分裂和局势混乱,哀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妓院”、“意大利各城市布满了暴君”;他也严厉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扩充势力,竟不来意大利行使皇帝的权利,“听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尖锐.他盛怒地斥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行,“你们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提拔.”其人物庞尼菲斯八世,因此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公布他要入地狱.至于《神曲》现实的揭露,一般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闻名人物.如用号称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败;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揭发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发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但丁,只有通过闻名物和事件,打动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一座丰富多姿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比的.关于《神曲》的成就评论部分.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爱情与政治,但丁的最大动机亦在歌颂贝亚德而作的.我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的高度技巧来看,它的主要成就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壮丽的河山,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想,丰富了生活经验,视野从佛罗伦斯扩大到意大利全国乃至基督教世界.他看到意大利和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态,探索了祸乱的根源和拨乱反正的途径,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认为自己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巨大感染力的作品,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活经验、宗教热情、爱国思想和政治文化的重大;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合为和谐的整体,一点上,《神曲》确实是非常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宣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没有者存在.”“莎士比亚出人类情感的最大宽度,而但丁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但丁《神曲》的读后感篇二:读神曲有感读但丁《神曲》有感《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品,也是一本值得去读的名著。
神曲读后感三篇
![神曲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9ed20181c758f5f71f6732.png)
神曲读后感三篇篇一:读神曲有感读但丁《神曲》有感《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品,也是一本值得去读的名著。
《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国》三部分。
但丁曾说创作《神曲》的目的是“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
”在《神曲》中,但丁通过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国的经过,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意大利社会生活,揭露了教会的卑鄙行为,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普通市民的贪婪自私,*党派斗争、破坏意大利统一,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真理的追求。
这部作品还采用了梦幻、寓言、象征等表现手法,被称为“中世纪史诗”。
《神曲》写于中世纪,所以,从内容到结构都有宗教文学的影子。
但丁认为,人类必须要节欲和经过刻苦的修炼,才能摆脱苦难,到达天国。
因此,诗中不少地方含有宗教的相关内容。
作品采用象征手法和梦幻故事的形式,有些象征还很难懂。
总的来说,《神曲》是一部新旧思想并存的作品。
《神曲》揭露意大利当时的社会黑暗,他反对政教合,尤其是对教会的批评。
在《炼狱》表明了对政教合一的厌恶:“罗马,他从前教给地上以幸福,一向有两个太阳,照明两种路径:一个是尘世的,一个是上帝的。
现在呢,一个太阳遮没其他的一个了;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
第二件东西在一起就弄得糟糕了”,在《天国》中也指出,政教合一是“灾难的起源”。
由于教皇的罪恶太大,但丁在他死前就把他写进地狱,倒插在火坑里,以此来表示对这个干涉内政、破坏意大利统一的罪魁祸首的愤怒。
但丁天主*,但他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揭露教会的罪行和对其进行批判,这和人民群众反教会的情绪是一致的。
但丁渴望意大利的和平与统一,反对*,并在诗中讽刺两派的领袖为了自己党派的利益而不顾祖国的统一,因此也把他们都放在地狱里。
在《炼狱》中,但丁还写下了“粗心大意的人啊!你来看一看蒙泰基奥和卡佩莱托两大家族,再来看一看莫纳尔多和菲利佩斯基奥两大派系,前者已经灰心丧气,后者也是满腹疑虑。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通用8篇)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881cb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f.png)
神曲的读后感关于神曲的读后感(通用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神曲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神曲的读后感篇1有一种说法是,一本书的序几乎就提炼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最好就是先看序。
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翻开了《神曲·地狱篇》译本序,却发现其实这篇长达27页的序更着重于刻画一个立体形象的但丁。
现在脑海中的但丁,应该是一个眼神坚定,有硬朗的脸部轮廓,却又有因当骑士而留下的伤疤的迷人意大利男子吧。
他有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性的初识,肯定意大利俗语的作用,用文学作品来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等等,这种形容怎么好像很熟悉,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
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探讨民族的命运,探讨时代的发展,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
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
”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一定也想起了《神曲》中所提到的地狱。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
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
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
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
故但丁从北半球进入地狱,而从南半球出来。
“净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儿人是不能去的。
净界是一座可分七层的平顶山。
这是灵魂洗涤罪孽的地方,只有在净界洗涤了人类七种罪恶: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之后,才是纯洁的灵魂,才可进入天堂。
(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
![(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https://img.taocdn.com/s3/m/4adca50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f.png)
(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第一篇:(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九重天,无间狱,在地面仰望天堂从最开始的死海文书,到之后的神曲,属于神的荣光照耀着文人们的笔。
文人们总喜欢将一切假托于神祇的名,于是文字就蒙上了神圣的色彩。
好像这样他们所书写的东西就成为了不朽的神圣,带着不朽的思绪。
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在寄托于信仰或者称不上信仰仅仅是某种崇拜或者象征之后,文人们的文字就会被充斥某种韵味,如泰戈尔最令人震惊的作品是《吉檀迦利》,也如但丁的《神曲》,借神的名义洞察了人世。
森林,洼地,漏斗,高山。
这是但丁的世界,他在诗中所说的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常人眼中的世界或许没有多少不同,然而又有着那么多不同。
在这个世界里,充溢了圣灵的光辉,神,圣灵,魔鬼,他们共同存在于此,而他走过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和他们对话,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或许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具现化,美好的,神圣的成为神灵和圣人,丑陋的,阴暗的成为魔鬼幽魂,他们共存在这个世界,同时和但丁产生了交集。
且不说地狱的漏斗形状,当但丁将地狱的中心放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是多么大胆?神圣的耶路撒冷,居然被作为了象征罪恶的地狱的中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罪恶的批判,对那些被忽视的罪恶的批判?但丁隐晦地在说话,他说:赎罪劵是不能真正赎罪的,对宗教的崇拜不是对神职人员的崇拜,神职人员借神的名义,或许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罪责。
宗教理应是神圣的,然而掌管宗教的人未必是神圣的。
我始终笃信这或许是从圣经被修改就遗留下来的隐患,当旧约告诉人们,切莫用偶像符号来塑造神的身体,不要这样虚伪的崇拜的时候,新约却为大家准备了十字架。
另一方面,当神圣的宗教介入世俗,介入翡冷翠的时候,世俗便污染了宗教。
这或许是诗中无比重要的精神之一。
因为但丁说,宗教不应干扰世俗,他怀抱对神祇圣灵的热爱,却并不愿看到以维护神祇名义产生的迫害和干涉。
这是自由的时代,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在资本主义缓慢萌芽发展的时刻,思想的世界乞求着独立和自由,这样的思想就好像是神的赐予,被但丁所表达。
神曲观后感简短
![神曲观后感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f8b24fb52b160b4e777fcfe3.png)
神曲观后感简短1.求但丁《神曲》读后感《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我开始矛盾,假如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
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站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站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
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
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象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
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假如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
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
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
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
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通用)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2bb5e7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c.png)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通用)神曲的读后感篇1有一种说法是,一本书的序几乎就提炼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最好就是先看序。
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翻开了《神曲·地狱篇》译本序,却发现其实这篇长达27页的序更着重于刻画一个立体形象的但丁。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
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
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
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
故但丁从北半球进入地狱,而从南半球出来。
“净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儿人是不能去的。
净界是一座可分七层的平顶山。
这是灵魂洗涤罪孽的地方,只有在净界洗涤了人类七种罪恶: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之后,才是纯洁的灵魂,才可进入天堂。
净界由底层到上层均有阶梯相通,岩石小径崎岖难走,越往上越狭(与地狱相反)。
但丁和贝亚德在山顶,“地上乐园”相会为全诗高潮。
“天堂”在传说和人们想象中,没有但丁设想的天堂复杂。
但丁把天堂分作九重,天层越高,居住在那里的灵魂越纯洁。
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气体和光,神的形体是看不见的,他们只是一片光明。
在九重天之上有一天府,为纯洁灵魂居住地,称为“幸福者的玫瑰”。
但丁的天体学说是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各大行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其中包括太阳),这是错误的。
它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学说相矛盾。
通过想象,但丁把主教的信仰具体化和形象化了。
神曲的读后感篇2但丁,欧洲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诗人。
对于这位意大利诗人的好奇,我在寒假有幸阅读了他的《神曲》,这部关于地狱的作品。
最初听说《神曲》,是在一节语文课上。
“神曲”二字从老师的口中冒出时,我的眼睛陡然一亮。
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心得体会
![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9ee5b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9.png)
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心得体会但丁《神曲》分三部,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
读了神曲之后,大家的阅读感悟都有些什么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但丁神曲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但丁读后感【1】《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
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
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
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
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
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
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
《神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
![《神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f2a31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0.png)
《神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神曲》读书篇1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
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
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
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
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
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
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
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阅读神曲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阅读神曲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fd8d3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9.png)
阅读神曲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阅读神曲的读后感600字【篇1】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
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
《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
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
基础情节架构看似简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拜托,率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
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遇不同的处分,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尽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呈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位置,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差错作一番告白后,亲身领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
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
“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
”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政治偏向。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
但丁《神曲》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a76e5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65.png)
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1迷失在了黑暗森林里的但丁,在诗人维吉尔灵魂的救护下,穿越了地狱与炼狱。
在地狱里的灵魂,带着沉重的罪孽接受严重的惩罚,在魔鬼的鞭笞之下,承受着无尽的折磨。
形形色色的灵魂与鬼怪,地狱的世界是黑暗而没有希望的。
然而,但丁所描写的却并非是地狱的绝望与痛苦,而是更接近于现实的描写。
在地狱里饱受煎熬的灵魂,未必十恶不赦,违背了中世纪禁欲主义与道德礼教的约束,如保罗和佛兰切丝卡这对痴情恋人,但丁的言语中没有丝毫隐藏对其同情与感动。
虽然有所矛盾,然而,对爱情的肯定,一定程度上是对人本性的肯定。
而另一方面,对于颠倒善恶,破坏国家安定的教会,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教徒等丑恶的行为的教皇、主教、教士,尽数落入了地狱之中。
这无疑表达了但丁对于这些“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的人,强烈的批判与痛斥。
《神曲天堂篇》是神曲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亦是灵魂经过了地狱与炼狱,洗涤罪孽后得到救赎的最后一重境界。
如同噩梦之后的美好,但丁化身为那幻游的灵魂,在迷失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天堂所在。
贝阿特丽切出现,带着耀眼而慈爱的光芒,她曾经是一位修女,却为“惯于为恶甚于为善的人”从修道院抢走,这其中的苦痛只剩下“上帝”知晓。
然而,自她出现开始,始终环绕着希望与神圣的光芒,一度让他无法睁开眼睛。
中世纪的世界,带有特定时期的宗教性与蒙昧性。
然而,《神曲》之中,但丁即使挣脱了地狱与炼狱,到达了天堂,描绘着极乐世界,仍旧并未摆脱其现实性——而从他们的对话之中,虽然没有鲜明直白的披露,却对可清晰感受到但丁对于教会腐败的批判,为恶的人们披上了教士的长袍,虚与委蛇;新兴市民阶级的贪图私利,对金钱的追逐,使资本主义关系渐渐滋生罪恶。
在这样的现实之中,该如何唤醒渐渐为黑暗与罪恶所蒙蔽的人心?“如果受强迫者对强迫他的暴行毫不妥协时,才是受暴力强迫,那么,这些灵魂就不能因此得到原谅;因为,意志如不愿意,就未熄灭……世上独一无二的真理,若不照耀我们的心智,我们的`心智就永远不能满足……”但丁将真理比喻作神圣的溪流,清晰地表达出了当自己心中疑虑得到解答后的豁然——而贝阿特丽切就像是一盏明灯,瞬间将周遭混沌的黑暗打破,为但丁指引了方向,也揭示出关于真理的探讨,更是强调了人类应具有的“绝对意志”,不应为恶,更不应屈服于任何暴力或其他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神曲》的读后感大全【篇一:神曲读后感】每次看完一本书之后,没有什么语言文字的整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所以打算从现在开始,每次看完一本书都写点读后感神马的,好歹给自己个念想吧。
花了断断续续两三个月的时间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
这本书大概在小学还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物,具体讲什么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老实说,看完之后,依然十分迷茫的……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知道原来欧洲的中世纪,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为三部份:地狱、炼狱、天堂,一听就像是要讲点跟上帝有关的事情。
里面讲了不少种罪,类似七宗罪那种。
但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者同时代的人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他们犯着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惩罚。
领导他走过前两部份的则是古罗马的一位叫维吉尔的诗人,也是但丁很钦佩的一位人物。
所以说,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个人喜恶的表现,也是他所在党派的表现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触即是——但丁看的书真多。
东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诗基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隐喻、类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国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这种肚子里没多少货色的人基本是看啥啥不明白。
比如说他会经常引用希腊神话的典故,但是他的诗句里不会具体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个人描述一下,然后引伸一下神马的。
如果没有下面长篇长篇的注释,估计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会直接被我忽略……没文化,真可怕……最后总结下,虽然整本书看下来没有那末理解透彻,好歹我也看过一回了,就当开开眼,知道个大概。
等以后有机会有兴趣了再回来好好钻研钻研。
起码我知道了欧洲中世纪跟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之后再看到些相关文章,也大概有个底。
嗯,就是这样了。
【篇二:神曲读后感】《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赋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
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子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
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
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
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者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
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
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
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
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篇三:神曲读后感作文】但丁的《神曲》表现西方中世纪的文化特征。
阿利盖利 ·但丁, 1265 年生于佛罗伦萨,年轻时爱上了漂亮的贝娅特丽丝,在恋人死后,写了《新生》来抒发自己对她清纯的精神之爱。
贝娅特丽丝在《神曲》中是带领但丁去天堂的向导,她是一位“圣洁的圣女”,毫无疑问,这也是对恋人的另一种怀念。
但丁在 35 岁时迷失于黑森林,并遇到了豹、狮、母狼,这三种动物分别代表人性中的淫欲、强暴和贪婪。
在绝望时,遇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他告诉但丁,他会引导他去地狱与炼狱,然后交给另一个人,让她带他到天堂,他说道:“我将把你交给她照应,因为那位统治一切的主宰,不允许我进入他的城市。
”在但丁笔下,地狱与天堂是相对立的,维吉尔生于耶稣诞生之前,没有信仰上帝,所以不能进入天堂。
同样的表现,在地狱的第一圈——林勃,那些没有罪的人也要呆在地狱里,原因也是他们“生活在你所信奉的宗教之前”,即他们这些异教徒都是生在耶稣诞生之前,还没来得及信仰上帝,“没有希翼却生活在希翼中”,与维吉尔的遭遇如出一辙。
在这里,但丁表现了教会对异教徒残酷的迫害,由于他们并没有犯任何罪,所以只将他们放在地狱的第一圈。
在第七圈第一环,那里有许多“用暴力伤害他人的人”,如暴君、雇佣兵、谋杀者,都在沸腾的血河里煮着。
这是但丁认为的暴戾者最终要接受的惩罚。
第三环中,但丁从导师那里了解到一位面对罗马伫立的巨大的老人,“他的头用黄金铸就,手臂和胸膛用白银做成,腹部用青铜,下身用铁,除了右脚——用陶土做成。
”他从每一处裂开,泪水沿着裂缝流下,形成冥河。
兴许这条河象征人类历史长河,也许体现了中世纪充满错误和阶级矛盾的混乱历史,宗教居然掌控了政治,妄图干涉世俗权力。
之后到了炼狱,但丁提到:“炼狱是灵魂们洗罪的地点。
”“被逐出教会的人和疏忽者在山脚,一段漫长的等待后,才干有资格进入“犯下七种罪状——骄横嫉、妒、愤怒、懒惰、奢靡、贪食和贪色的灵魂分别在炼狱山的相应山层上接受惩罚。
”共七层的炼狱,分别是不同罪过的灵魂在接受洗罪,之后再一层层地升向天堂。
但丁进入炼狱,经过小门后看见三个台阶,第一个表示要认清自己,第二个代表灵魂们的悔悟,第三个代表“赎罪所需要的热情”。
老人还拿着剑在但丁头上刻下七个“P”。
但丁在炼狱中的经历正是在劝诫人类要有悔悟和改过自新的意识,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尘世乐园中,但丁亲眼看见一只鹰、一只狐狸和一条龙来攻击车辇,然后车辇变成为了载着一个巨人和一位妓女的怪兽。
这些情节表示但丁向来关注着人类的幸福,他再次强调那些教会领袖不能干涉世俗的权利。
在天堂篇里,贝娅特丽丝希翼他忏悔,饮用忘川水遗忘过去。
然后贝娅特丽丝带领他到九重天,他在那里遇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但他们都是朴重的,清纯的。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写到“弗可和我谈起了佛罗伦萨,他斥责了这个正在走向背叛的城市。
”“ 我听了他的话心,里也很替佛罗伦萨这座城市中蔓延的风气而羞愧!”这正是但丁对意大利政治现状的批评和不满。
总体来说,但丁的《神曲》体现出了中世纪文化特征中教会统治,市民反抗其压迫和封建统治下阶级矛盾不断的一面。
它以广阔壮丽的画卷,为我们描绘了意大利转折时期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出了人文主义的曙光,它是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里程碑,是反映生活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是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
【篇四:神曲读后感】但丁的《神曲》是这样开篇的:“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现在的我,好像也可以用但丁的这句话描写我现在的心境。
兴许是我不懂……,不懂的太多,正因为这样,有的时候才好会与身边的有些人,有些事显得格格不入。
现在的我,多希翼浮现一位像维吉尔的幽灵,就像他引领但丁走出困境一样也带我走出困境。
如果那样的话,我将会以多于但丁数倍,数百倍,数万倍的感激之情回报他!我不期望我可以像但丁那样让整个灵魂得到升华和洗礼,我只要拥有一缕阳光就够了!现在的我,也许正像但丁一样在经历着一次关于灵魂的奇妙历险吧!惟独这样,我才干学到更多,长的更大,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才有机会奔跑,奔向更远的地方,有我的梦想存在的地方!有人告诉过我这样一句话,说:“用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是无法被打败的!”我很子细的回味着这句话,体味了不少。
如果你也有一些特殊的体验好和经历,相信你也可以深刻的体味这句话的韵味!我时刻记住这句话,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必然会经过不少的精神洗礼,希翼我们可以在这么多过程中自由的成长,拥有我们的完美!在《神曲》中,当但丁问维吉尔地狱和炼狱的区别时,维吉尔是这样回答他的:“地狱是痛苦的深渊,而炼狱则是希翼的所在!”子细体味,这句话不无道理。
让我们冲破地狱的束缚,在炼狱中得到磨练和升华,惟独这样,兴许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完整。
就像花朵含苞待放时候所要经历的沉淀一样,让我们爆发吧!【篇五:神曲读后感】1985 年,我去上饶出差,正赶上新华书店销售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但丁的《神曲》,我用去了一个月的奖金 6 元钱,买了三本一套的朱维基译本。
回到款待所匆匆浏览了一遍,似懂非懂。
以后向来就让它躺在我的书橱里,歇息到现在。
前几日为找资料,这套《神曲》又映入眼帘,随手取出翻翻,优美的诗句再次吸引了我,决定从头至尾再看一遍。
《神曲》中描述中的夸姣的景象如同一个绚丽缤纷的梦,永远让人留恋,永远完美无缺。
神游天国的但丁,把令人无限憧憬的美妙所在,用凡人可以理解的诗句描绘下来,宛然在人类平淡生活的上空升起一道漂亮的彩虹,这奇迹在乎想不到的时刻蓦地浮现,而后又迅速消失,让人徒增一丝怅惘,心中却涌起难言的欢跃和欢欣。
在这个星球上共存的几十亿人之间,形形色色的冲突和误解始终伴有着人类的繁衍和生息,无论是但丁生活的十三、十四世纪,还是其后数百年的今天。
地狱、炼狱、天国之门依然大开,分别接纳着不同的灵魂。
与其说灵魂的最终去处来自最后审判,不如说是人用自己在世的行为作出了决择——这就是《神曲》全篇所一以贯之的苦心孤诣。
所谓人的神性,就是人施与爱的能力,人向他者和这个世界施与的爱愈多,他的灵魂就愈高贵,一个洒向人间都是爱的人是有大智慧者,他们才洞悉了人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惟有像但丁这样宽厚、博大的心胸,才干理解从地狱、炼狱到天堂的旅程有着怎样一些事物,然而,谦逊的诗人仍然审视自己的灵魂,而且是那样严厉,那样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纵然没有贝雅特丽齐的责问,但丁的忏悔也向来伴有着他绝无仅有的这次旅行。
天国是灵魂的家园,它兴许是现实生活的镜像和参照,两者之间只是夸姣与丑陋、永恒与短暂,高贵与卑贱这样的区别。
它也只为信仰者存在。
对于没有宗教资源国家的人们而言,他们不相信地狱、炼狱和天国的存在,于是其灵魂的归宿由最高信仰下滑为中间信仰,甚至是基本信仰。
儒家的全部学说,就是关于中间信仰的一个庞大系统,它以对俗世及其秩序与习俗适应的要求杜绝了所有形而上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它却没有丝毫《神曲》所宣扬的人本主义色采。
【篇六:神曲读后感】恩格斯曾经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