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
但丁神曲读后感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感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一)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__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
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
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
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
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
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
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
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度米文库汇编之但丁《神曲》读后感
度米文库汇编之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一:】现在脑海中的但丁,应该是一个眼神坚定,有硬朗的脸部轮廓,却又有因当骑士而留下的伤疤的迷人意大利男子吧。
他有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性的初识,肯定意大利俗语的作用,用文学作品来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等等,这种形容怎么好像很熟悉,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
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探讨民族的命运,探讨时代的发展,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
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
”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一定也想起了《神曲》中所提到的地狱。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
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
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
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
故但丁从北半球进入地狱,而从南半球出来。
“净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儿人是不能去的。
净界是一座可分七层的平顶山。
这是灵魂洗涤罪孽的地方,只有在净界洗涤了人类七种罪恶: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之后,才是纯洁的灵魂,才可进入天堂。
净界由底层到上层均有阶梯相通,岩石小径崎岖难走,越往上越狭(与地狱相反)。
但丁和贝亚德在山顶——“地上乐园”相会为全诗高潮。
“天堂”在传说和人们想象中,没有但丁设想的天堂复杂。
但丁把天堂分作九重,天层越高,居住在那里的灵魂越纯洁。
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气体和光,神的形体是看不见的,他们只是一片光明。
在九重天之上有一天府,为纯洁灵魂居住地,称为“幸福者的玫瑰”。
但丁《神曲》读书感悟(通用5篇)
但丁《神曲》读书感悟(通用5篇)但丁《神曲》读书感悟篇1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
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
《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
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
基础情节架构看似简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拜托,率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
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遇不同的处分,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尽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呈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位置,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差错作一番告白后,亲身领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
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
“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
”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政治偏向。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书,一定有很多感慨和见解。
网为您提供“《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作为参考,希望这篇读后感能帮助您找到更好的灵感。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一)《神曲》,原著:[意]但丁,插图:[法]杜雷,编译:黄晓宏。
杜雷插图典藏名著,哈尔滨出版社。
介绍中说这本书是:“史上最伟大的文图绝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歌巨著,历代画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但丁的不朽巨著,世界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读来并不觉得特别好。
它本是一部长篇诗歌,翻译过来之后却成了记叙文,一个人讲了一段神话故事而已。
不过更值得欣赏的,是书中的众多插图,画得真美!地狱中,除了诗人与他的老师,灵魂们都是赤裸裸的。
画家几笔将他们勾画出来,那身体、那表情,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亲切感。
天堂之上,到处光彩夺目,每个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这本书当诗歌来欣赏,而当成小说实在没有多少情节,因此我只好把它当作哲学来读。
特别是"地狱篇",总让人想起《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同样是讲地狱里的人生活得多么悲惨,不过中西方理解的角度略有不同。
相比较而言,"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中讲到的人物,我更喜欢"地狱篇"中的灵魂。
因为炼狱中的灵魂所求太明显,而天堂中的灵魂已失去人性,只有困在地狱中的灵魂,与世上的人有更多相似之处。
在"天堂篇"中,诗人见了每一位天使都要仰视,甚至频频下跪,将人性在神性面前压得非常渺小。
说真的,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毕竟还生活在人间。
其实地狱中的感受更适合于人类,而作者在地狱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也让人看了不舒服。
我理解的天堂和地狱,其实都是人类的内心世界。
内心快乐,就是身在天堂,内心痛苦,无异困居地狱。
看了这本书,我认为作者也是以这种心态来写的,他所说的天堂与地狱与我理解的相差不远。
但丁神曲读后感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一:神曲读后感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大人物为标志的.人物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是但丁最的作品,但丁的经验包括爱情、*、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映.《神曲》的外壳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谈论的兴衰,听倾诉自己的悲苦哀怨,揭露的丑行劣俗.《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的序章,全书共100章.基本情节架构看似简单:,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托付,带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另罪人则在净界里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出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的映射,天堂是人类梦想达到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的苦难.但丁希望人能熟悉自身的罪恶,改过自新,去达到理性天堂的净界.和中古文学作品,《神曲》除了字面的意义外,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死后的状况;从寓言上说,主题人凭自由意志去。
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道的奖惩.”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各部分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为而设的;假如章节的讨论是思维的,目的思辨,而在行动” 这里确定了他写《神曲》是影响人的行动,就因而具有强烈的*倾向.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广泛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和社会现实.他一感叹意大利的*和局势混乱,哀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妓院”、“意大利各城市布满了暴君”;他也严厉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扩充势力,竟不来意大利行使皇帝的权利,“听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尖锐.他盛怒地斥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行,“你们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提拔.”其人物庞尼菲斯八世,因此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公布他要入地狱.至于《神曲》现实的揭露,一般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闻名人物.如用号称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败;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揭发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发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但丁,只有通过闻名物和事件,打动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一座丰富多姿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比的.关于《神曲》的成就评论部分.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爱情与*,但丁的最大写作动机亦在歌颂贝亚德而作的.我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的高度技巧来看,它的主要成就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壮丽的河山,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想,丰富了生活经验,视野从佛罗伦斯扩大到意大利全国乃至*教世界.他看到意大利和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态,探索了祸乱的根源和拨乱反正的途径,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认为自己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巨大感染力的作品,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活经验、宗教热情、爱国思想和*文化的重大;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教的因素融合为和谐的整体,一点上,《神曲》确实是非常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宣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没有者存在.”“莎士比亚出人类情感的最大宽度,而但丁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但丁《神曲》的读后感篇二:读神曲有感读但丁《神曲》有感《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品,也是一本值得去读的名著。
但丁神曲的读后感
但丁神曲的读后感但丁神曲的读后感1说实话,《神曲》真的是神才听得下去的曲子,整个阅读过程十分煎熬,后来去豆瓣看了一下才了解到,朱维基的译文确实不算上乘,这里推荐没有读过的选择田德望(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可能会较有起色。
如果还是要为此次阅读做一些笔记的话,那么就是以下:《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
故事叙述主人公但丁本人在三十五岁那年突然迷失了正路,彷徨了一夜之后,来到一座曙光笼罩的小山脚下,刚欲登山,却被三只野兽(豹、狮、狼)挡住去路。
危急之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嘱托,前来搭救他,并引导他去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后贝雅特丽齐又亲自引导他游历天国。
《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三部曲是但丁游历过程和见闻的记载。
《神曲》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给了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并显现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我所阅读的是《地狱篇》,在地狱中,但丁先后遇到了历史上很多人物,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国文人喜爱用典,但是今天突然感受到这是通行在全世界的一种风气,掉书袋一直是文人沾沾自喜的手段。
多给一颗星吧,我很善良。
但丁神曲的读后感2没什么感觉。
用语啰嗦。
又不是非常有意趣。
可能之后都不会认真看外国古典名著了,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
1.思想性:2016年,我看了60本外国古典名著,16本各领域的学术著作。
我从16本学术著作里面得到的营养,远远多于这60本小说。
所以小说是一个错误投入。
2.娱乐性:较差,不如通俗小说和纪录片。
还不如看学术著作来得爽。
3.学习写作技巧:分析现代通俗小说,能学到更多的写作技巧。
虽然那些都是很低俗、基本的技巧,比如“教你如何表达清楚一件事,并让它显得吸引人”。
不过所有建筑物,都是由这些基础的东西堆起来的…看名著,学到的是更高级的技巧,比如《不朽》的写作方式,《百年孤独》的跳跃感,《呼啸山庄》的文本氛围。
这太高端了,对还在打基础的我来说用不上…不过就冲着这点,以后还是可以时不时看几本所谓名著,起码可以保持审美水准…4.方向问题:应该会接着看国学和传记。
神曲读书心得范文5篇【汇总】
神曲读书心得范文5篇【汇总】《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
今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神曲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借阅学习,一起来看看吧!神曲读书心得1《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
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
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
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
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
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
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
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
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
《神曲》读后感_《神曲》读书笔记五篇
《神曲》读后感_《神曲》读书笔记五篇《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关于《神曲》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神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
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
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
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
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
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
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
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
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
观看《神曲》著作的优秀观后感范文
观看《神曲》著作的优秀观后感范文观看《神曲》著作的优秀观后感范文1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
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
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
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
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
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
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
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神曲》读后感《神曲》读书心得五篇
《神曲》读后感《神曲》读书心得五篇大家看完文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神曲》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神曲》读后感【一】《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
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
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
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再者,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
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
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
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
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然则,《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
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
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
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
神曲读后感(精选14篇)
神曲〔精选14篇〕神曲〔精选14篇〕神曲篇1《神曲》是但丁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
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衰的地狱开场,到光明的天堂完毕,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个比拟完美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
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全诗为三局部:《地狱》〔Inferno, Hell〕、《炼狱》〔Purgatorial , Purgatory〕和《天堂》〔Paradise, Paradise〕,谴责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
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根本相等。
〔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完毕。
《神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但丁·阿利基埃里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国王和人。
他在呼救时出现了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途径”。
带着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在他描绘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卢齐菲罗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但丁《神曲》读书感悟范本五篇
但丁《神曲》读书感悟范本五篇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但丁《神曲》读书感悟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但丁《神曲》读书感悟范本一有一种说法是,一本书的序几乎就提炼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就是先看序。
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翻开了《神曲·地狱篇》译本序,却发现其实这篇长达27页的序更着重于刻画一个立体形象的但丁。
现在脑海中的但丁,应该是一个眼神坚定,有硬朗的脸部轮廓,却又有因当骑士而留下的伤疤的迷人意大利男子吧。
他有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性的初识,肯定意大利俗语的作用,用文学作品来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等等,这种形容怎么好像很熟悉,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
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探讨民族的命运,探讨时代的发展,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
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
”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一定也想起了《神曲》中所提到的地狱。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
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
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
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
故但丁从北半球进入地狱,而从南半球出来。
“净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儿人是不能去的。
净界是一座可分七层的平顶山。
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心得体会
但丁神曲读后感-但丁神曲读后感心得体会但丁《神曲》分三部,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
读了神曲之后,大家的阅读感悟都有些什么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但丁神曲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但丁读后感【1】《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
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
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
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
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
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
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
神曲读后感
神曲读后感【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
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
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一着一种神学的思想。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
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
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
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
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
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
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然而,由于【神曲】大量地运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因而初读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对读者的西方文学功底有较大的要求。
一部伟大的诗篇,语言是其重要的表现手法。
【神曲】的语言一承西方文学的理一性一辩论的风格,而与我们熟悉的中国诗歌的语言截然不同。
信仰是所有事物之本质/也是未见的事物之证据这种语言与中国注重情感是诗歌语言是多么的不同。
也许这就是西方诗学与东方诗学的区别吧。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神曲》读后感-《神曲》读后感心得体会
《神曲》读后感-《神曲》读后感心得体会《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神曲》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神曲》读后感【1】在暑假看了《神曲》这一本书后,内心有很大的感触。
《神曲》分为三部,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
但丁把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在经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描写了各种奇幻的场景。
在诗中也有很多阴森的话语令人毛骨悚然,如却又走入一片幽暗的森林,我要救你从这猛兽面前脱险,可怕的呼嚎,惨痛的叫喊和我的头脑被惊恐所缠绕……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
在地狱中大多是阴森和凄惨。
而炼狱相比地狱好很多,在这里有东方的蓝宝石、晴朗的天空和圣女……《神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会给读者重新带来一个场景,地狱是阴森恐怖,炼狱是希望和宁静,天堂是美好的境界。
但丁做为文章的主人公,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要多行美事,但丁出生于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也是当然的社会所造成的吧。
在但丁描写地狱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懦弱都无济于事。
”来告诉我们面对知识,就要有一种毫不畏惧、坚韧不拔的品格。
在《神曲》这首诗中有很多比喻都是通俗易懂,也描写了妖魔鬼怪。
但丁以第一人称记叙自己35岁误入黑暗的森林,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分别是母狼、狮子和豹,在他求救的时候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
于是带着但丁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的情人贝雅丽齐的灵魂,穿过天堂去见上帝。
但丁的《神曲》也许是想改变人的心,但还是没有改变人本性的欲望与贪婪。
《神曲》读后感【2】文学来自生活,象征源自真实。
《神曲》总体来说是是以游记为体裁。
它的核心内容以宗教、政治、历史为主,科学为辅,力求塑造一个“真实的世界”。
(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
(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第一篇:(读后感)但丁《神曲》从地狱仰望天堂九重天,无间狱,在地面仰望天堂从最开始的死海文书,到之后的神曲,属于神的荣光照耀着文人们的笔。
文人们总喜欢将一切假托于神祇的名,于是文字就蒙上了神圣的色彩。
好像这样他们所书写的东西就成为了不朽的神圣,带着不朽的思绪。
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在寄托于信仰或者称不上信仰仅仅是某种崇拜或者象征之后,文人们的文字就会被充斥某种韵味,如泰戈尔最令人震惊的作品是《吉檀迦利》,也如但丁的《神曲》,借神的名义洞察了人世。
森林,洼地,漏斗,高山。
这是但丁的世界,他在诗中所说的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常人眼中的世界或许没有多少不同,然而又有着那么多不同。
在这个世界里,充溢了圣灵的光辉,神,圣灵,魔鬼,他们共同存在于此,而他走过这个世界,自然而然和他们对话,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或许是一种现实世界的具现化,美好的,神圣的成为神灵和圣人,丑陋的,阴暗的成为魔鬼幽魂,他们共存在这个世界,同时和但丁产生了交集。
且不说地狱的漏斗形状,当但丁将地狱的中心放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是多么大胆?神圣的耶路撒冷,居然被作为了象征罪恶的地狱的中心,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罪恶的批判,对那些被忽视的罪恶的批判?但丁隐晦地在说话,他说:赎罪劵是不能真正赎罪的,对宗教的崇拜不是对神职人员的崇拜,神职人员借神的名义,或许犯下了更加严重的罪责。
宗教理应是神圣的,然而掌管宗教的人未必是神圣的。
我始终笃信这或许是从圣经被修改就遗留下来的隐患,当旧约告诉人们,切莫用偶像符号来塑造神的身体,不要这样虚伪的崇拜的时候,新约却为大家准备了十字架。
另一方面,当神圣的宗教介入世俗,介入翡冷翠的时候,世俗便污染了宗教。
这或许是诗中无比重要的精神之一。
因为但丁说,宗教不应干扰世俗,他怀抱对神祇圣灵的热爱,却并不愿看到以维护神祇名义产生的迫害和干涉。
这是自由的时代,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在资本主义缓慢萌芽发展的时刻,思想的世界乞求着独立和自由,这样的思想就好像是神的赐予,被但丁所表达。
但丁的《神曲》读后感
但丁的《神曲》读后感但丁的《神曲》读后感但丁·阿利基耶里(公元1265年-公元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
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作家叫薄伽丘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
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丁《神曲》读后感【篇一:但丁的神曲读后感】在暑假看了《神曲》这一本书后,内心有很大的感触。
《神曲》分为三部,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
但丁把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在经过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一路上,诗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描写了各种奇幻的场景。
在诗中也有很多阴森的话语令人毛骨悚然,如却又走入一片幽暗的森林,我要救你从这猛兽面前脱险,可怕的呼嚎,惨痛的叫喊和我的头脑被惊恐所缠绕……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
在地狱中大多是阴森和凄惨。
而炼狱相比地狱好很多,在这里有东方的蓝宝石、晴朗的天空和圣女……《神曲》中的每一个部分都会给读者重新带来一个场景,地狱是阴森恐怖,炼狱是希望和宁静,天堂是美好的境界。
但丁做为文章的主人公,也许是想告诉我们要多行美事,但丁出生于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也是当然的社会所造成的吧。
在但丁描写地狱门口的两行诗,“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懦弱都无济于事。
”来告诉我们面对知识,就要有一种毫不畏惧、坚韧不拔的品格。
在《神曲》这首诗中有很多比喻都是通俗易懂,也描写了妖魔鬼怪。
但丁以第一人称记叙自己35岁误入黑暗的森林,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分别是母狼、狮子和豹,在他求救的时候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
神曲的读后感
神曲的读后感神曲的读后感(精选14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神曲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曲的读后感篇1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
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
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
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
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
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
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
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
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曲》读后感1000字五篇范文第一篇:《神曲》读后感1000字《神曲》读后感1000字但丁的《神曲》表现西方中世纪的文化特征。
阿利盖利·但丁,1265年生于佛罗伦萨,年轻时爱上了美丽的贝娅特丽丝,在恋人死后,写了《新生》来抒发自己对她纯洁的精神之爱。
贝娅特丽丝在《神曲》中是带领但丁去天堂的向导,她是一位圣洁的圣女,毫无疑问,这也是对恋人的另一种怀念。
但丁在35岁时迷失于黑森林,并遇到了豹、狮、母狼,这三种动物分别代表人性中的淫欲、强暴和贪婪。
在绝望时,遇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他告诉但丁,他会引导他去地狱与炼狱,然后交给另一个人,让她带他到天堂,他说道:我将把你交给她照顾,因为那位统治一切的主宰,不允许我进入他的城市。
在但丁笔下,地狱与天堂是相对立的,维吉尔生于耶稣诞生之前,没有信仰上帝,所以不能进入天堂。
同样的表现,在地狱的第一圈林勃,那些没有罪的人也要呆在地狱里,原因也是他们生活在你所信奉的宗教之前,即他们这些异教徒都是生在耶稣诞生之前,还没来得及信仰上帝,没有希望却生活在希望中,与维吉尔的遭遇如出一辙。
在这里,但丁表现了教会对异教徒残酷的迫害,由于他们并没有犯任何罪,所以只将他们放在地狱的第一圈。
在第七圈第一环,那里有许多用暴力伤害他人的人,如暴君、雇佣兵、谋杀者,都在沸腾的血河里煮着。
这是但丁认为的暴戾者最终要接受的惩罚。
第三环中,但丁从导师那里了解到一位面对罗马伫立的巨大的老人,他的头用黄金铸就,手臂和胸膛用白银做成,腹部用青铜,下身用铁,除了右脚用陶土做成。
他从每一处裂开,泪水沿着裂缝流下,形成冥河。
或许这条河象征人类历史长河,也许体现了中世纪充满错误和阶级矛盾的混乱历史,宗教竟然掌控了政治,妄图干涉世俗权力。
之后到了炼狱,但丁提到:炼狱是灵魂们洗罪的地点。
被逐出教会的人和疏忽者在山脚下,在一段漫长的等待后,才能有资格进入。
犯下七种罪状骄横、嫉妒、愤怒、懒惰、奢靡、贪食和贪色的灵魂分别在炼狱山的相应山层上接受惩罚。
共七层的炼狱,分别是不同罪过的灵魂在接受洗罪,之后再一层层地升向天堂。
但丁进入炼狱,经过小门后看见三个台阶,第一个表示要认清自己,第二个代表灵魂们的悔悟,第三个代表赎罪所需要的热情。
老人还拿着剑在但丁头上刻下七个P。
但丁在炼狱中的经历正是在劝诫人类要有悔悟和改过自新的意识,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尘世乐园中,但丁亲眼看见一只鹰、一只狐狸和一条龙来攻击车辇,然后车辇变成了载着一个巨人和一位妓女的怪兽。
这些情节表示但丁一直关注着人类的幸福,他再次强调那些教会领袖不能干涉世俗的权利。
在天堂篇里,贝娅特丽丝希望他忏悔,饮用忘川水遗忘过去。
然后贝娅特丽丝带领他到九重天,他在那里遇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但他们都是正直的,纯洁的。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写到弗可和我谈起了佛罗伦萨,他斥责了这个正在走向背叛的城市。
我听了他的话,心里也很替佛罗伦萨这座城市中蔓延的风气而惭愧!这正是但丁对意大利政治现状的批判和不满。
总体来说,但丁的《神曲》体现出了中世纪文化特征中教会统治,市民反抗其压迫和封建统治下阶级矛盾不断的一面。
它以广阔壮丽的画卷,为我们描绘了意大利转折时期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出了人文主义的曙光,它是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里程碑,是反映生活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是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
第二篇:神曲读后感神曲读后感(一):地狱人生作者:高丽涛《神曲》,原著:[意]但丁,插图:[法]杜雷,编译:黄晓宏。
杜雷插图典藏名著,哈尔滨出版社。
介绍中说这本书是:“史上最伟大的文图绝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歌巨著,历代画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但丁的不朽巨著,世界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读来并不觉得特别好。
它本是一部长篇诗歌,翻译过来之后却成了记叙文,一个人讲了一段神话故事而已。
不过更值得欣赏的,是书中的众多插图,画得真美!地狱中,除了诗人与他的老师,灵魂们都是赤裸裸的。
画家几笔将他们勾画出来,那身体、那表情,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亲切感。
天堂之上,到处光彩夺目,每个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这本书当诗歌来欣赏,而当成小说实在没有多少情节,因此我只好把它当作哲学来读。
特别是“地狱篇”,总让人想起《地藏王菩萨本愿经》。
同样是讲地狱里的人生活得多么悲惨,不过中西方理解的角度略有不同。
相比较而言,“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中讲到的人物,我更喜欢“地狱篇”中的灵魂。
因为炼狱中的灵魂所求太明显,而天堂中的灵魂已失去人性,只有困在地狱中的灵魂,与世上的人有更多相似之处。
在“天堂篇”中,诗人见了每一位天使都要仰视,甚至频频下跪,将人性在神性面前压得非常渺小。
说真的,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毕竟还生活在人间。
其实地狱中的感受更适合于人类,而作者在地狱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也让人看了不舒服。
我理解的天堂和地狱,其实都是人类的内心世界。
内心快乐,就是身在天堂,内心痛苦,无异困居地狱。
看了这本书,我认为作者也是以这种心态来写的,他所说的天堂与地狱与我理解的相差不远。
首先第一章“幽暗森林”,第一句作者这样写道:“我在人生旅途走过差不多一半时,有一天,无意间步入一座幽暗的森林中,而且迷失了方向。
”迷惘之中,举步维艰之时,遇到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
此时来解救他的,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一位诗人,而这位诗人受他已经失去的恋人所托,前来引导他游历地狱与天堂。
这个象征意义已经很明显了,人生旅途中,即将被欲望吞噬的灵魂,需要爱与诗来救助。
这与我现在的心情何其相似?对爱情美好的记忆,对诗歌无尽的追求,是指引作者走上正确人生之路的两盏明灯。
我觉得作者并不是在虔诚地信奉上帝,他在书中写自己被上帝选择与感召,只不过是想表现诗人的自负。
而未来的方向,想信他不会完全付托给上帝来主宰。
地狱分成九圈,每圈中还分许多环,分别放置不同罪行的灵魂。
每种罪行根据程度不同,所受的惩罚也不一样,越往下层惩罚越重。
第一圈是无罪的灵魂,他们的错误只在于生在基督出世之前而没能受洗。
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不过宗教难免有排外心理,虽然后面天堂篇中讲到,圣洁的异教徒也能进入天堂,那大概只是想让大家心理平衡一下而已。
第二圈是色欲圈,一对对陷入情欲中的男女在狂风中无助地翻滚飘荡着,根本没法停下来。
“他们被狂风卷裹着上下翻飞,忽左忽右,有些灵魂不可避免地撞到山壁上,绝望的惨叫声与凄厉的哭声响彻山谷,让人不忍闻听。
”作者在这里思索爱的问题,他说:“我真不知道爱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使这么多的人甘愿为之下地狱。
”这个问题,生活在世上的人类不是也经常如此自问吗?相恋的人心中的波澜,与地狱中的狂风一样,让两颗相爱的灵魂在痛苦中煎熬,却无怨无悔。
自杀者在地狱的第七圈第二环,他们的灵魂被囚在树中,碰一下叶子与枝条都会感觉到疼痛。
他们当初既然决定丢弃了自己的身体,就永远没有权利再收回来。
这种写法,是想劝世人不要轻生,放弃了,再想收回难上加难,不如活着,等待死亡自己来临。
最后一圈中,有的灵魂肉体还活着,因为犯了重罪,他的肉体被魔鬼控制,灵魂却早已来到地狱中受罪。
正像世间那些做过坏事的人,内心受到痛苦的折磨,早在死去之前就饱受了地狱之苦。
炼狱中的灵魂与地狱中不同,他们所犯的是可以原谅的罪过。
为了能上天堂,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承受重负,经历饥饿,沐浴烈火。
然后喝下忘川之水,忘记所有罪恶的记忆,飞升天堂。
正象世人为修炼而自愿受戒,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升入理想的境界。
天堂也分为九层,依次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水晶天。
每一层的灵魂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很快乐。
不同的,是一层比一层更虔诚,更愿意侍奉上帝。
作者最终见到了上帝,可是上帝究竟长得什么样,他却无法说得清楚,()只感受到一种博大精深的爱。
因为上帝无处不在,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而他又是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说明上帝应该跟人长得一样。
可是如果出现一位与人一模一样的上帝,那可就显得太不神秘了。
地狱、炼狱与天堂,都是人生,而地狱更接近人类的现实生活。
被欲望纠缠里着的人类,内心时常生活在地狱中。
地狱里的灵魂敢爱敢恨,比起炼狱中的苦行生活,并不见得更苦。
唯一的区别是,地狱里缺少希望,而炼狱中的人随时可以升入天堂。
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地狱中的灵魂没有那么多功利心,更加可爱了。
天堂上的灵魂已经不是人,他们是天使,只是美好的象征而已。
人世中不一定没有这种心态,但无欲无求,或盲目追求,没有任何个人欲望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宁愿选择生活在地狱中,把天堂当成梦想,把炼狱留给将来。
合上书,看到封底印着艺术体“知己”二字,下面有一句话:“一派书香做知己”.人类能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也有知己,但时常难以把握。
而书籍永远忠诚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它们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可靠的知己。
神曲读后感(二)薛鸿洋《神曲》是但丁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
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衰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 Hell)、《炼狱》(Purgatorial , Purgatory)和《天堂》(Paradise, Paradise),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
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
(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
《神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但丁·阿利基埃里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国王和人。
他在呼救时出现了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