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基于阿尔奇安产权理论分析视角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轨迹及创新思路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轨迹及创新思路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轨迹及创新思路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模型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已经具备了排他性和可分割性的产权属性,但是,受土地政策制度的约束,其转让性依旧较弱。

因此,为了充分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土地政策制度,从而为土地产权制度实践提供较为完备的微观基础。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创新土地制度是农村最根本的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1979年开始在全国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精神,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因此,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轨迹及创新思路进行探讨,对于认清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轨迹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轨迹,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农村土地产权的抵押担保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民国时期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度,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7亿亩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贫农、中农占有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90%以上(王世联,2007)。

农民土地私有制度下,农民对拥有的土地产权可以自由买卖和出租,实现了土地产权的完全排他性、可转让性。

20世纪中期,为了避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国家通过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运动,逐步使得“土地农民私有制度”转变为人民公社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

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人民公社,这一系列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农民对于土地的产权弱化,并使得土地所有权虚置,土地在运动当中逐步归集体所有,个体农民与土地不再存在法律上的产权关系。

所以在这个时期,土地产权流转制度被彻底废除。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户自愿以“大包干”、“小包干”等方式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开始从单纯集体所有向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两权分离模式转变。

论农村土地权利的演变

论农村土地权利的演变

论农村土地权利的演变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的演变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其中涉及的话题包括: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流转市场、土地征收、农村土地的确权和登记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变迁和演变的结果。

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演变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分配制度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实行土地分配制度。

这时期的土地权利问题比较简单,主要是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归属问题。

这个问题在当时解决得比较好,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国家,而农民则成为土地的使用者和管理者。

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时期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这时期中国的土地权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这一制度下,土地使用权逐渐从国家和集体逐渐转到农民手中。

这样的制度变革吸引了全国农民的关注,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时期随着农村工商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其他农民或企业,以换取劳动力和资金。

这种土地流转使得一部分土地变成了市场性商品,其中包括了土地承包制度之后由农民出售的流转土地。

四、土地征收和拆迁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城市规划需要而引起的土地征收和拆迁。

然而,在许多农村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侵占了许多农民已经确权登记的土地,并导致了许多土地权利纠纷的出现。

以上几个时期的演变,使得中国农村土地权利的形势在不断地变化,相关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比如,2019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权可以通过租赁、拍卖、转让等方式转移,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权利接受价值补偿。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演变一直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形式。

然而,在制度变革的同时,保护土地权利、维护农民权益的问题始终是关注的核心。

未来,应该继续促进土地权利的发展和保障,让中国农村的土地权利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从产权视角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从产权视角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从产权视角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者:夏琪琪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5期[摘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关乎着中国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分析中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困境,以及关于改革方向的各种观点,得出在维持现有所有权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是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遵循的主线,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又是热点中的热点。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10年出台“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而“三农”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农村土地问题。

制度性因素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完善又是核心。

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它深刻的影响着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农业的长期发展。

土地产权制度问题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1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的主要困境1.1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农村和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

”《民法通则》进一步将农村土地所有权规定为“三级所有”,即“村农民集体所有、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和村内两个以上的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两个农民集体所有”。

然而,这种规定只是表面上的,实质上集体所有权概念模糊,主体无法确认,村民小组、村居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集体经济组织都可成为农村集体土地的支配着。

这种模糊不清的界定必然导致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置”,这不利于农地产权的稳定,也必然降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有效性。

并且在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下,“农民集体”所享有的所有权还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的管制。

因此,国家在事实上对农村土地享有最终掌控权,这就为代表国家行使权利的各级政府侵犯农民土地使用权以及分享农民收益权留下了制度空间。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作者:朱艳王玉霞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8年第08期摘要:农村土地产权是影响农民生产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建国后所历经的一系列变革,在论述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经营的制度缺陷。

在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近年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文章介绍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设置,并分析了这一制度安排的优势。

关键词:土地股份合作社;产权;制度变迁;家庭承包经营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

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世界中,产权无法被充分界定、配置和实施。

产权制度和交易成本的变化意味着个人承担的由其动机而引致的结果要发生变化,他们的行为也相应地受到影响(Alchian,1967)。

土地产权是影响农民生产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土地的经营、出租、入股、抵押、继承等权力,可以归纳为使用、收益和转让3个方面的权力。

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现状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历经一系列变革,其过程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

国家将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贫雇农,使农民结束了从地主手中佃租土地的旧产权制度,农民不再支付高达其土地产出的50%左右高额地租,有效地激励农民进行生产。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土地产权集体化阶段。

通过推行初级社、高级社,一直到人民公社,逐步完成了土地产权集体化过程,建立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高度集中的产权制度,土地不能出租和买卖。

同时,农民的劳动成果归人民公社统一平均分配,既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又不利于激励农民生产劳动。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和部分收益权。

这种产权制度变革实现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农民逐渐成为独立的财产主体和经济主体。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基于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基于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

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2、宅基地换房模式:农民放弃原有宅基地,统一规划居住区,实现集中居住。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3、土地流转模式:通过租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企业 或个人进行规模经营。这种模式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结论
五、结论
本次演示基于路径依赖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历史路径依 赖特征,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土地股份 合作制和土地信托制等新型土地产权制度。然而,这些创新改革方案在实际操作 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四、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
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过程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式。这 些创新模式体现了制度的路径依赖和历史惯性。同时,政府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了 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推动制度变迁和创新。
五、结论与展望
五、结论与展望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和创新,体现了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均 衡与非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将继续面临变 革和创新的需求。我们应该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深入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内 在规律和外在影响因素,为实现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发展,促进农 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依赖的
分析框架
目录
01 摘要
03 二、文献综述
02 一、引言 04 三、研究方法
目录
05 四、结果与讨论
07 参考内容
06 五、结论

产权视角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考察与实态分析

产权视角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考察与实态分析

安排农地产权 , 构建一套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的农地产权 制度 , 便成 为当前农 村土地 制度改革 之关键 。论 文通过对建 国后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考察和实态分析 , 为在 全国推行 土地“ 认 国家终极所 有 , 农民 永久使 用” 这样

种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 比较 合适 。一方面 , 国家拥有了 比单纯 的法律调 控更具效 力 的最 终控 制权 和裁决权 ; 另
按照 自愿互利原则结成 的一种带 有社会 主义萌芽 性 质 的劳动互 助组 织 , 未涉 及 到农 民 的土 地 产 权 它 问题 , 只是体现 了集 体 劳 动和 分 工协 作 的某 些 优 越 性, 从而保持 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 性 , 促进 了农 业生 产 的 发 展 。15 92年 的粮 食 总 产 量 达 30 2 0亿 斤 , 相 比 15 年 增加 了 40亿斤 。 15 91 0 93年 2月 , 中央对

方面 , 农民获得 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 自身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 的“ 准私 有化 ” 的土地产权 , 这应是一个 利国利民 、
关键词 : 农村 土地 ; 变迁 ; 实态 ; 产权 中图分类号 :3 11 F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3 0 2 1 ) 0 0 3 0 17 5 1 (0 2 一 3— 0 5— 6
( oi c n e) Sc lSi cs a e
产 权 视 角 下 中 国农 村 土 地 制 度 的变 迁 考 察 与 实 态 分 析
窦 祥 铭
( 京师 范大 学 社会 发展 学 院 , 苏 南京 209 ) 南 江 107

要: 农村土地制度历来是中国农村变革的关键 , 要义在于 产权 。因此 , 用现代产权 理论 , 其 运 合理 界定和

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改革

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改革

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改革的浅析On China's Evolution and Reform of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摘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于农村资源以及各项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维护农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的路径依赖及我国行政权力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产权主体、土地流转及土地的承包经营等方面仍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建议通过完善相关的土地法律法规,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构建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现实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路径依赖Abstract: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is the core of the rural lan d system .It is meaningful to establish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wh ich has the clear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clear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is influence performs in the reasonable use of rural resources and various pr oduction el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mode rn rural ,and the safeguard of their interests. In the evolution of rual land r ight, China's current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has some inherent defect s in the main body of property right, the land transfer and the land contracted management because of the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unreasonable use of our admi nistrative power .It is proposed that we can gain experience from pilot project s and gradually set up the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 system which corresponds w ith the reality of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erfection of the related l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e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s realized.Keywords:Rual land property right ;The system evolution ; Path dependence一、农村土地产权变迁制度变迁历程及现状(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构成土地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

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罗夫永柯娟丽(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发生了四次绩效迥异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了巨大的政策效应。

然而,按照当时综合环境所设计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综合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回顾,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和原因,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渐进式改革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n our rural land system varianceLuo fu yong(Xinjiang university,Urumchi,Xinjiang 8300047,China)Abstract:It has occurred four rural land system variances which had different effect from 1949 。

We executed new rural land system ---household contract system of land from 1978。

At first,the new system have released huge policy power。

As devis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at time,the system expressed some limitation and defects。

From review of the four rural land system variance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eason and the impet us of our rural land system variance in method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offers some ideas for farther development of rural land system variance。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效 率 或 是 效 率 低 下 。 反 之 , 效 率 的 制 度 能 有
通 过 产 权 安 排 和 其 它 的 制 度 安 排 建 立 恰 当 的
激 励 — — 约 束 机 制 , 而 有效 地 防 范 、 少 上 从 减

l 8 一
维普资讯
述 问题 的 行 为 的发 生 , 以较 小 的 制 度 费 用 提 供 所需 的 制 度 服 务 。
费 用 , 且 在 足够 严 重 的 时候 , 使 得 制 度 无 并 会
互动分析 , 释制度及其演进的动态过程 。 解 制 度 变 迁 有 两 种 类 型 : 致 性 制 度 变 迁 诱 和 强 制 性 制 度 变 迁 。诱 致 性 制 度变 迁 指 的是
收 稿 日期 :1 20 —6 20 -32 3
维普资讯
社会 科学 2O O 2年 第 7期
经 济 改革与 经 济发展
中 国农 村 土 地 产 权 的 结 构 与 演 进
— —
制 度 变 迁 的 分 析 视 角
魏 倩
摘 要 : 文从 制 度 变迁 的视 角 剖 析 了我 国建 国 以来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的 变革 历 史 , 本 指
出 了前 改 革 时 期 土地 制度 变迁 的பைடு நூலகம்实 质 和 改 革 时 期 土地 制度 变 迁 的 合理 性 。 在 此 基 础
上 , 析 了 当前 农 村 土地 制 度 面 临 的新 的 变 迁 趋 势 , 从 制 度 需 求 、 度 供 给 以及 变 剖 并 制
革 动 力 的 角度 分 析 了新 的制度 变迁 所 面 临 的变 革 环 境 。 本 文 揭 示 , 于 诱 致 性 制 度 由

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产权分析——基于阿尔奇安

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产权分析——基于阿尔奇安
作者简介 :彭前生 ( 1 9 7 0 一 ) ,男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研究方 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55・
彭 前 生 :社 会 主 义 改 造 后 我 国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变 迁 的 产 权 分 析 一
基 于 阿 尔 奇 安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分 析 视 角
( 一 )土地合 作经 营 的产 权特 点
1 . 产权 的性 质
不分割性 。 一组权利都为同一经济 主体。农村土地合作经营中,土地 的所有权 、占有权 、支 配权 、使用权 、收益权和处置权都归农村经济组织所有。在农村 ,土地归集体所有 、集体经营、集
体支配 ,这一产权性质 “ 弱化 了农 民的土地产权 ,虚化了集体经济 的土地所有权 ,强化了国家对土
2 . 产权 的整体 效能
低效性。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土地合作经营是 以集体所有 、集体经营的集体产权来界定 ,没
有 对 土地产 权进行 分割 ,没 有对 私人 产权 进行 界定 。根 据 阿尔奇 安 的产权 理论 ,这种 权利 合一 的集
体经济组织形式的产能是低效的。 ( 1 ) 从财富的分配来看 ,这种权利合一 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 。在这种权 利合一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下劳动 ,一个人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是不能完全由个人所有 ,获取 的仅 仅是其创造财富的一小部分。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条件下 ,私人产权没有界定 ,个人劳动 获得 的财富更多的是要靠其他人的积极劳动 ;这样 ,许多人有可能希望依靠其他人 的劳动获取财 富 ,从而使 自己获得更多的闲暇 ,最后的结果是 ,“ 社会总财富的数量会 因为大家的工作兴趣降低
产权 又一 次 变革 ,土地流 转将 带来农 村 土地 生产率 的再 次跃 升 。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结构与演进--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
魏倩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了我国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历史,指出了前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实质和改革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农村土地制度面临的新的变迁趋势,并从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以及变革动力的角度分析了新的制度变迁所面临的变革环境.本文揭示,由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和新的农地制度变革的"非帕累托"性质,必须以新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总页数】5页(P18-22)
【作者】魏倩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系硕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1
【相关文献】
1.公法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1921-2010年 [J], 程雪阳
2.路径依赖视角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改革研究 [J], 周春芳;袁凤刚;禄晓龙
3.当代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下的农民外出就业动因分析 [J], 袁洪亮
4.游说、权力分配与制度变迁——以1978年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为例 [J],
孙圣民
5.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效率分析——国家视角 [J], 赵德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型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基于政府认知的视角

转型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基于政府认知的视角

转型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基于政府认知
的视角
郑佳佳;何炼成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9(000)016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转型期中国农地制度发展史,从政府认知视角进行分析,并建立起挂钟模型.研究认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农地制度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村改革以来,农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社会的建立,倒逼政府进行制度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土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政府的经济理论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郑佳佳;何炼成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基于阿尔奇安产权理论分析视角 [J], 彭前生
2.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产权分析——基于阿尔奇安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J], 彭前生
3.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动因、逻辑及启示——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视角 [J], 唐辉
4.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动因、逻辑及启示——基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视角 [J], 唐辉
5.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变迁中的结构逻辑与历史思考——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J], 唐琦玉;彭春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加强农村土地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权利的保护意识。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加强土地法律保障
07
结论与展望
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土地制度改革需因地制宜
研究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深入开展比较研究
加强政策跟踪评估
关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研究展望
感谢观看
农民权益保护
04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
产权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稳定的土地产权可以增加农民对土地投资的信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产权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的消极影响
然而,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稳定的土地产权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2023-11-05
CATALOGUE
目录
引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国外土地产权制度的经验借鉴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稳定的土地产权可以增强农民对土地的归属感和投资信心,促进农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要点一
要点二
产权稳定性对农村社会的消极影响
然而,如果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使用,可能会导致农村社区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对农村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05
国外土地产权制度的经验借鉴
美国土地产权制度
德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大部分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这有利于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

产权视角下中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

产权视角下中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

产权视角下中国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模式选择一、引言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多采用私有产权形式,而我国自建国以来,土地资源一直被归入公有产权形式,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所有权始终是公有属性。

在这种公有制产权安排下出现了城乡彼此隔绝的“二元”土地制度,形成了一套具有计划经济特征的中国式城市化土地利用模式,即政府高度依赖于“征地-卖地”模式获取城市化的巨额资本63-64。

在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的今天,这种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必然受到市场经济转型的强烈影响。

近年来,围绕满足城市化对土地的需要,我国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近郊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纷纷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践创新,对当前土地制度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如重庆、广东等的农地入股制度改革,天津、浙江等地的“宅基地换房”与“两分两换”制度改革,成都等地的“还权赋能”制度改革等。

归纳起来,各地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农户承包地重新确权颁证,进一步明晰承包地的用益物权权能,以此为基础建立新型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二是建立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更大范围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各地开展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中,成都市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探索了称之为“成都经验”的改革之路。

成都市于20XX年提出以“三个集中”①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思路,20XX年6月被批准成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并于20XX年1月启动了以确权颁证为起点、以“还权赋能”②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20XX年5月又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试点,将农村潜在土地权益变成现实的资产、资本及收入流,全面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城乡收入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③,是全国唯一在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遏制并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

为提炼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一般条件和要求,为更大范围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笔者于20XX年5月、11月,在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组织了4人调研小组,2次对成都市各职能部门进行了多次座谈、访谈及所属三圈层部分地区的农户、业主及乡村干部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重点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运行机制及面临问题,探索深化与推广成都创新路径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从产权的视角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从产权的视角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
$%%"& ’
地结下不解之缘 ) 他们出于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而把 土地作为重要的社会保险因素 ) 再加上土地的流转机 “两 制尚未建立 ) 这部分农民也就成了往返于城乡的 “兼业者 ” 栖人 ” 、 奔波于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 。由于 产生的后果之一 )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等因素)“兼业 ” 就是农民对土地的粗放经营甚至抛荒。这就要求通 过土地使用权转让 ) 建立土地集中机制以提高农业劳 动生产率。 目前全国已有八成以上乡村完成了第二轮土地 承包。 落实这一符合国情的基本政策继续稳定 (% 年 ) 使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广大农民着实吃下了 “定心 丸” 。那么 ) 土地的第二轮承包将给农民和农村经济 带来哪些变化呢 * 首先, 将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长期而稳定的经营 权。!""" 年 !% 月 )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 “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 定》 ) 明确指出 ) 家庭承包经营 为主的传统农业 ) 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 手段的现代农业 )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 (% 年的 力。 ” 政策 ) 同时要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 定的法律法规) 赋予农民长期而又有保障的土地使用 权。 ” 其次, 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更加明晰。第二轮土地 承包区别于第一轮土地承包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一 “权 ” 切围绕着一个 字展开 ) 即强化所有权 ) 明确发包 权 ) 稳定承包权 ) 放活使用权。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 可以考虑将村民小组界定 “集体 ” 为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 ) 以村民小组作为 的边界 ) 保留村民小组对土地分配调整及其他处分 权。同时承认村民小组作为集体土地所有者的排他 性占有权 ) 并用法规予以规定 ) 以有效抵制对土地的 侵权行为。集体土地的收益权 ) 例如 ) 农户承包土地 交纳的地租 + 承包费 , 也应归还给产权主体 ) 并明确规 定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 资。明确村民小组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 ) 负责与农 户签订农业承包合同 ) 具体实施时可由村民小组出具 委托书委托村级组织进行) 这就使得农民与集体的关 系得以明确。在进行土地发包时) 由县以上人民政府 向承包户发放统一印刷制造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 这就使农民与政府的关系亦得以确立。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变迁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发生了四次绩效迥异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了巨大的政策效应。

然而,按照当时综合环境所设计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综合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

农村土地产权是影响农民生产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分析。

总结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建国后所历经的一系列变革,在论述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家庭经营的制度缺陷。

在农业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近年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文章介绍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制度设置,并分析了这一制度安排的优势。

关键词:土地股份合作社;产权;制度变迁;家庭承包经营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

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世界中,产权无法被充分界定、配置和实施。

产权制度和交易成本的变化意味着个人承担的由其动机而引致的结果要发生变化,他们的行为也相应地受到影响(Alchian,1967)。

土地产权是影响农民生产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土地的经营、出租、入股、抵押、继承等权力,可以归纳为使用、收益和转让3 个方面的权力。

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现状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历经一系列变革,其过程大体可以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50 年代初的土地改革。

国家将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贫雇农,使农民结束了从地主手中佃租土地的旧产权制度,农民不再支付高达其土地产出的50%左右高额地租,有效地激励农民进行生产。

第二阶段,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的土地产权集体化阶段。

通过推行初级社、高级社,一直到人民公社,逐步完成了土地产权集体化过程,建立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高度集中的产权制度,土地不能出租和买卖。

同时,农民的劳动成果归人民公社统一平均分配,既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又不利于激励农民生产劳动。

从产权视角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多样化选择

从产权视角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多样化选择

[摘要]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对产权界定,本文从产权视角透视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和弊端,并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在总结和评价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根据农民自主选择,重新界定土地承包权的建议。

这实质上是一种以“土地制度多样化”为目标的产权变革方案,期望借此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产权多样性自主选择永久承包权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及特点在研究农村经济问题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土地制度的重要性。

而土地制度的核心是产权,这种产权不单单是所有权,而是包括使用权、收益权、交易权、抵押权、租赁权等多种权利在内的一种权力束。

限定了土地的产权价值,土地制度通过对土地产权的界定,决定了土地产权本身的价值和相关收益,进而决定了土地产权相关人的行为和收入,可以说土地制度的核心就是对产权的界定。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共有私用”。

土地所有权归为集体,土地使用权归为集体内的村民。

在实际执行中,全国各地基本上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使用权。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使用权按人口均分土地的比例为91.9%。

在土地的使用权上,农民个人受到限制,不允许私自将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在收益权方面,在完全取消农业税后,农地的收益权基本上都是个人的。

在交易权方面,允许进行对承包权进行转包、出租、互换。

在国家对土地产权的管理方面,不允许农用土地自由转为非农用土地和禁止抛荒,国家可以在有偿条件下对土地征用。

在这种产权制度安排下,各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制度创新,产生了各种具体的制度安排,农户经营加“大稳定、小调整”的形式,这是目前我国农地经营的最主要模式。

其具体情况为集体成员按照一定规则平均分配土地,并在承包期内维持总体上经营权的稳定;在微观上只作小的调整,且主要针对承包期内人口的变化。

以“大稳定、小调整”形式为代表的当前土地制度,是有一定弊端的。

首先,现行制度由于忽略了地方政府面对利益时的投机行为而没有得到落实,造成了城市规模盲目扩大、可耕地面积迅速下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基于阿尔奇安产权理论分析视角彭前生
【期刊名称】《攀登(汉文版)》
【年(卷),期】2014(033)006
【摘要】从阿尔奇安的产权理论来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迁,可以发现:在无市场和无竞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合作经营的产权形式是其必然,但农村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的生产率是低效的;市场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家庭联产承包制带来农村土地生产率一定时期的高效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又一次变革,土地流转带来农村土地生产率的高效发展.
【总页数】5页(P82-86)
【作者】彭前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1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方向——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J], 刘永启;崔纯;王鹏
2.转型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基于政府认知的视角 [J], 郑佳佳;何炼成
3.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J], 罗重谱
4.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产权分析——基于阿尔奇安制度经济学
的分析视角 [J], 彭前生
5.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产权分析——基于阿尔奇安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J], 彭前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