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引言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指通过集成各种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效性。

本文将介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原则来优化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效能。

原则一:全面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全面集成。

这意味着将各种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使之协同工作。

全面集成的好处是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和可靠性,降低系统的运维成本。

在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原则二:灵活可扩展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灵活可扩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建筑使用需求的变化,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具备灵活可扩展的特性,以便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

设计师应考虑到系统的模块化结构,使得新增设备或功能可以方便地集成到现有系统中,同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原则三:安全可靠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安全可靠。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到建筑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时,需要考虑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防火、防盗等。

此外,系统的可靠性也是关键因素,要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和维修时间。

原则四:人性化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第四个基本原则是人性化。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用户体验,因此在系统设计中需要关注人的需求和习惯。

例如,可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光照等,方便用户的操作。

此外,还应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差异,提供可定制化的功能和界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原则五:能效优先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最后一个基本原则是能效优先。

建筑的能源消耗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和经济问题,因此在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时需要强调能源的高效利用。

可以通过智能化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手段来优化建筑的能源消耗,例如自动调节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使用。

民用建筑智能化信息网络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23标准

民用建筑智能化信息网络系统工程设计规范-2023标准

民用建筑智能化信息网络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民用建筑智能化信息网络系统工程设计的一般规定、系统架构、网络系统设计、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设计、操作系统软件与网络安全、网络服务器选择、网络互联设计、网络应用规划、无线局域网、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建筑智能化信息网络系统工程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5058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YD 5214 无线局域网工程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核心层 core layer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高速骨干网络部分,为网络提供优化的数据传输功能。

接入层 access layer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直接面向用户连接或访问网络的部分。

分布层 distribution layer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位于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部分,也称作汇聚层。

提供基于统一策略的互联性,定义网络边界。

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无线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AP: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MAC: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ter Platform)0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DH:同步数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5 一般规定信息网络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用户需求,并在用户调查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网络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建筑智能化常用规范

建筑智能化常用规范

本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满足以下规范及标准:GB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06-2010《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设计规范》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BMZ1-2000《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JGJ/T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EIA/TIA-569《建筑线缆标准》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B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601-2010《建筑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343-200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611-2010 《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GB50526-2010《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规范》GB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50198-19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相关行业的规定及规范一辈子时光在匆忙中流逝,谁都无法挽留。

多少人前半生忙忙碌碌,奔波追逐,后半生回望过去,难免感叹一生的碌碌无为,恨时光短暂,荒废了最好的光阴。

人过中年,不停跟时间妥协,之所以不争抢,处世淡然,完全是经过世故的淬炼,达到心智的成熟。

有朋友问我,怎样写出滋润心灵的文字?是要查字典,引用名言,还是有什么规律?我笑着回,随心随意,不为难自己。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第一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 (2)1.1 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 (2)1.2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2)1.2.1 设计原则 (2)1.2.2 设计目标 (3)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3)2.1 用户需求分析 (3)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功能需求分析 (4)第三章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5)3.1 网络结构设计 (5)3.1.1 设计原则 (5)3.1.2 网络拓扑结构 (5)3.1.3 网络冗余设计 (5)3.2 网络设备选型 (5)3.2.1 核心层交换机 (5)3.2.2 汇聚层交换机 (5)3.2.3 接入层交换机 (5)3.2.4 路由器 (6)3.2.5 光纤设备 (6)3.3 网络安全设计 (6)3.3.1 安全策略 (6)3.3.2 安全设备选型 (6)3.3.3 安全防护措施 (6)第四章智能照明系统设计 (6)4.1 照明系统设计原则 (6)4.2 照明设备选型 (7)4.3 控制策略设计 (7)第五章智能安防系统设计 (8)5.1 安防系统设计原则 (8)5.2 监控设备选型 (8)5.3 防范措施设计 (8)第六章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9)6.1 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9)6.2 监测设备选型 (9)6.3 数据处理与分析 (9)第七章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10)7.1 家居系统设计原则 (10)7.2 家居设备选型 (10)7.3 交互界面设计 (11)第八章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11)8.1 能源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12)8.2 能源设备选型 (12)8.3 能源优化策略 (12)第九章系统集成与实施 (13)9.1 系统集成策略 (13)9.2 系统实施步骤 (13)9.3 项目验收与维护 (14)第十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4)10.1 系统运行管理 (14)10.1.1 管理架构 (14)10.1.2 运行管理制度 (14)10.1.3 运行监控 (14)10.1.4 信息记录与分析 (14)10.2 系统维护与升级 (15)10.2.1 维护计划 (15)10.2.2 维护实施 (15)10.2.3 系统升级 (15)10.2.4 用户培训 (15)10.3 系统安全与故障处理 (15)10.3.1 安全措施 (15)10.3.2 故障分类与处理 (15)10.3.3 故障响应与处理流程 (15)第一章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述1.1 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集成应用于建筑环境中,通过对建筑设备的监控、管理和控制,实现建筑物内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舒适度、安全性和节能性。

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目录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要求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泊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2 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 应设置一个消防控制室;3 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己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系统中可包括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2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3 系统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该装置应具有传输本规起附录A 和附录B 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系统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应设置火警传输设备;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2 系统中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和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消防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等起集中控制作用的消防设备,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3 系统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图形盟主示装置应具有传输本规泡控甜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有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定-个主消防控制室;2 主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并应能控制重要的消防设备;各分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之间叮互相传输、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制;3 系统设置的消防控制空图形显示装置应具有传输本规范GBT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求天线放大器应安装在竖杆架上天线至前端的馈线采用屏蔽性能好的同轴电缆其长度不得大于20m并不得靠近前端输出口和干线输出电缆两副天线的水平或垂直间距不应小于较长波长天线的工作波长的1/2且不应小于1m 应具有60db以上的邻频信号抑制特性频率偏移在甚高频段不应大于20KHZ图像伴音功率比的调整范围应为10~20DB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通道不应小于在次要通道不应小于GB 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系统的图像制式应与通用的电视制式一致当采用数字系统时,应用AVS,ITU-T 或MPEG-4视频编码标准;系统应留有软硬件接口,便于消防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集成,当发生异常时,根据系统需要可实现系统之间的联动,并能自动切换到对应的视频通道;系统应支持故障报警并宜具有设备管理能力系统选用的各种配套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在摄像机的标准照度下,系统的模拟电视图像质量技术规定图像质量可分五级损伤制评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分,图像水平清晰图不应低于400线,图像画面的灰度不应低于8级,监控画面为可用图像时,系统的信噪比不得低于25DB,电梯摄像头安装在电梯轿厢顶部,电梯控制面板的对角处,并能监视电梯轿厢内全景;摄像头避免强光直射,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摄像头应避免在高温,潮湿,强磁下的环境工作;应有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并有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宜扩展支持ISP、RTSP,RTP,RTC等网络协议,支持Ip组播技术,应有RS232或RS485等数据通道,支持常用控制协议,视频编码设备宜支持以太网供电POE特殊设备应有认证功能,防篡改功能和加密传输能力,当需要报警时,可设置不同的传感器,报警器和控制,并应与视频解码设备或系统关联;传输距离较近,可采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的视频传输方式,传输距离较远,监视点分布范围广或需进入有线电视网时,宜采用多路副载波复用射频传输方式长距离传输或需避免强电磁场干扰的传输宜采用光缆的IP网络进行传输室内传输线路敷设规范:系统的信号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间距不得小于,与通信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间距不得小于,m系统监控中心场所使用的面积应根据设备容量确定,不应小于10m2;地面应光滑,平整,不起灰尘,门的宽度不应小于,高度不应小于,温度宜为16°C~30°C相对湿度宜为30%~70%,室内照度宜大于300lx,其灯光不得直射到大屏幕电视墙以及操作台控制台正面与墙的近距不应小于,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次要走道不应小于,机架;机柜背面和侧面距离墙的净距不应小于不间断电源UPS应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其容量应至少保证系统监控中心的断电工作时间不小于30min系统设备宜有监控中心引专线集中供电,前端设备可就近供电,但设备应设置电源开关和稳压等保护装置;严禁与照明系统使用同一开关控制系统设备供电;监控中心接地规定:系统的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者混接;采用专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设计要求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宜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构成;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监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2 应以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施综合管理功能;智能化集成系统构成宜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具有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2 集成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3 应实现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4 应支撑工作业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5 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及管理者创造良好的信息应用环境;2 应根据需要对建筑物内外的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综合处理,并提供符合信息化应用功能所需的各种类信息设备系统组合的设施条件;信息设施系统宜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通信接入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用户信息通信业务的需求,将建筑物外部的公用通信网或专用通信网的接入系统引入建筑物内;2 公用通信网的有线、无线接入系统应支持建筑物内用户所需的各类信息通信业务;电话交换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采用本地电信业务经营者所提供的虚拟交换方式、配置远端模块或设置独立的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等方式,提供建筑物内电话等通信使用;2 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设备的出入中继线数量,应根据实际话务量等因素确定,并预留裕量;3 建筑物内所需的电话端口应按实际需求配置,并预留裕量;4 建筑物公共部位宜配置公用的直线电话、内线电话和无障碍专用的公用直线电话和内线电话;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以满足各类网络业务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2 宜采用以太网等交换技术和相应的网络结构方式,按业务需求规划二层或三层的网络结构;3 系统桌面用户接入宜根据需要选择配置10/100/1000Mbit/s 信息端口;4 建筑物内流动人员较多的公共区域或布线配置信息点不方便的大空间等区域,宜根据需要配置无线局域网络系统;5 应根据网络运行的业务信息流量、服务质量要求和网络结构等配置网络的交换设备;6 应根据工作业务的需求配置服务器和信息端口;7 应根据系统的通信接入方式和网络子网划分等配置路由器;8 应配置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设备;9 应配置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成为建筑物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传输;2 应根据建筑物的业务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安全条件和其他使用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3 应根据缆线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符合相关涉密信息保密管理规定的要求,选择相应类型的缆线;应根据缆线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满足对防火的要求,选择相应防护方式的缆线;5 应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和可管理性;6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 11 的有关规定;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克服建筑物的屏蔽效应阻碍与外界通信;2 应确保建筑的各种类移动通信用户对移动通信使用需求,为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综合性发展预留扩展空间;3 对室内需屏蔽移动通信信号的局部区域,宜配置室内屏蔽系统;4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环境电磁卫生标准GB 9175 等有关的规定;卫星通信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满足各类建筑的使用业务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信息通信的需求;2 应在建筑物相关对应的部位,配置或预留卫星通信系统天线、室外单元设备安装的空间和天线基座基础、室外馈线引入的管道及通信机房的位置等;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宜向用户提供多种电视节目源;2 应采用电缆电视传输和分配的方式,对需提供上网和点播功能的有线电视系统宜采用双向传输系统;传输系统的规划应符合当地有线电视网络的要求;3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应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和传输系统;4 应根据各类建筑内部的功能需要配置电视终端;5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 有关的规定;广播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根据使用的需要宜分为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和应急广播等;2 应配置多音源播放设备,以根据需要对不同分区播放不同音源信号;3 宜根据需要配置传声器和呼叫站,具有分区呼叫控制功能;4 系统播放设备宜具有连续、循环播放和预置定时播放的功能;5 当对系统有精确的时间控制要求时,应配置标准时间系统,必要时可配置卫星全球标准时间信号系统;6 宜根据需要配置各类钟声信号;7 应急广播系统的扬声器宜采用与公共广播系统的扬声器兼用的方式;应急广播系统应优先于公共广播系统;8 应合理选择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性、传声增益、声场不均匀度、噪声级和混响时问等声学指标,以符合使用的要求;会议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对会议场所进行分类,宜按大会议报告厅、多功能大会议室和小会议室等配置会议系统设备;2 应根据需求及有关标准,配置组合相应的会议系统功能,系统宜包括与多种通信协议相适应的视频会议电视系统;会议设备总控系统;会议发言、表决系统;多语种的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会议签到系统、会议照明控制系统和多媒体信息显示系统等;3 对于会议室数量较多的会议中心,宜配置会议设备集中管理系统,通过内部局域网集中监控各会议室的设备使用和运行状况;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能向建筑物内的公众或来访者提供告知、信息发布和演示以及查询等功能;2 系统宜由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显示和信息导览系统组成,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配置及组合;3 信息显示屏应根据所需提供观看的范围、距离及具体安装的空间位置及方式等条件合理选用显示屏的类型及尺寸;各类显示屏应具有多种输入接口方式;4 宜设专用的服务器和控制器,宜配置信号采集和制作设备及选用相关的软件,能支持多通道显示、多画面显示、多列表播放和支持所有格式的图像、视频、文件显示及支持同时控制多台显示屏显示相同或不同的内容;5 系统的信号传输宜纳入建筑物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并配置专用的网络适配器或专用局域网或无线局域网的传输系统;6 系统播放内容应顺畅清晰,不应出现画面中断或跳播现象,显示屏的视角、高度、分辨率、刷新率、响应时间和画面切换显示间隔等应满足播放质量的要求;7 信息导览系统宜用触摸屏查询、视频点播和手持多媒体导览器的方式浏览信息;时钟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具有校时功能;2 宜采用母钟、子钟组网方式;3 母钟应向其他有时基要求的系统提供同步校时信号;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2 官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3 应具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的监测功能;4 应满足对建筑物的物业管理需要,实现数据共享,以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的各种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5 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及采用中文界面;6 应共享所需的公共安全等相关系统的数据信息等资源;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根据建筑设备的情况选择配置下列相关的各项管理功能:1 压缩式制冷机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机组台数或群控控制、机组运行均衡控制及能耗累计;2 蓄冰制冷系统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制冰与溶冰控制、冰库蓄冰量监测及能耗累计;3 热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监视、台数控制、燃气锅炉房可燃气体浓度监测与报警、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热交换器与热循环泵连锁控制及能耗累计;4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力与回水流量、压力监测、冷冻泵启停控制由制冷机组自备控制器控制时除外和状态显示、冷冻泵过载报警、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压力监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监测、冷却水最低回水温度控制、冷却水泵启停控制由制冷机组白带控制器时除外和状态显示、冷却水泵故障报警、冷却塔风机启停控制由制冷机组自带控制器时除外和状态显示、冷却塔风机故障报警;5 空调机组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过载报警监测;送、回风温度监测;室内外温、湿度监测;过滤器状态显示及报警;风机故障报警;冷热水流量调节;加湿器控制;风门调节;风机、风阀、调节阀连锁控制;室内CO:浓度或空气品质监测;寒冷地区防冻控制;送回风机组与消防系统联动控制;加热控制;变风量末端VAVBOX自带控制器时应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联网,以确保控制效果;7 送排风系统的风机启停控制和运行状态显示;风机故障报警;风机与消防系统联动控制;8 风机盘管机组的室内温度测量与控制;冷热水阀开关控制;风机启停及调速控制;能耗分段累计;9 给水系统的水泵自动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水箱液位监测、超高与超低水位报警;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泵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污水集水井、中水处理池监视、超高与超低液位报警;漏水报警监视;10 供配电系统的中压开关与主要低压开关的状态监视及故障报警;中压与低压主母排的电压、电流及功率因数测量;电能计量;变压器温度监测及超温报警;备用及应急电源的手动/自动状态、电压、电流及频率监测;主回路及重要回路的谐波监测与记录;11 大空间、门厅、楼梯间及走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值班照明除外;航空障碍灯、庭院照明、道路照明按时问程序或按亮度控制和故障报警;泛光照明的场景、亮度按时间程序控制和故障报警;广场及停车场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12 电梯及自动扶梯的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13 热电联供系统的监视包括初级能源的监测;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蒸汽发生系统的运行状态监视能耗累计;14 当热力系统、制冷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和电梯管理系统等采用分别自成体系的专业监控系统时,应通过通信接口纳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满足相关管理需求,对相关的公共安全系统进行监视及联动控制;4 消防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下列系统:1 大屏幕显示系统;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3 视频会议系统;4 信息发布系统;5 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总控室、决策会议室、操作室、维护室和设备间等工作用房;6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应纳入地区应急联动体系并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机房工程范围宜包括信息中心设备机房、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机房、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通信接入系统设备机房、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弱电间电信间和应急指挥中心机房及其他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机房;3· 机房工程内容宜包括机房配电及照明系统、机房空调、机房电源、防静电地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等;机房工程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通信接入交接设备机房应设在建筑物内底层或在地下一层当建筑物有地下多层时;2 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广播系统可集中配置在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内,各系统设备应占有独立的工作区,且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机及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均应设在其中相对独立的空间内;3 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宜设于建筑单体或群体建筑的中心位置,并应与信息中心设备机房及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设备机房规划时综合考虑;弱电间电信间应独立设置,并在符合布线传输距离要求情况下,宜设置于建筑平面中心的位置,楼层弱电间电信间上下位置宜垂直对齐;4 对电磁骚扰敏感的信息中心设备机房、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和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等重要机房不应与变配电室及电梯机房贴邻布置;5 各设备机房不应设在水泵房、厕所和浴室等潮湿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布置;当受土建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6 重要设备机房不宜贴邻建筑物外墙消防控制室除外;7 与智能化系统无关的管线不得从机房穿越;8 机房面积应根据各系统设备机柜机架的数量及布局要求确定,并宜预留发展空间;9 机房宜采用防静电架空地板,架空地板的内净高度及承重能力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和所安装设备的荷载要求;机房工程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按机房设备用电负荷的要求配电,并应留有裕量;2 电源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所配置设备的技术要求;3 电源输入端应设电涌保护装置;4 机房内设备应设不问断或应急电源装置;机房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1 消防控制室的照明灯具宜采用无眩光荧光灯具或节能灯具,应由应急电源供电;2 机房照明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有关的规定;机房设备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采用建筑物共用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Q;2 当采用独立接地极时,其电阻值应符合有关规范或所配置设备的要求;3 接地引下线应采用截面25ram2 或以上的铜导体;4 应设局部等电位联结;5 不间断或应急电源系统输出端的中性线N 极,应采用重复接地;机房的背景电磁场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 有关的规定;机房应设专用空调系统,机房的环境温、湿度应符合所配置设备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及相应的技术标准;根据机房的规模和管理的需要,宜设置机房环境综合监控系统;GB50311-2007综合布线与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下列七个部分进行设计:1工作区: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4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 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5设备间: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起;6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7管理: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1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2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3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业务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距离;楼内宜采用多模光缆,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需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相连时宜采用单模光缆;工作区信息点为电端口时,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宜采用SFF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工作区信息插座的安装宜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应防水和抗压;2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盒、多用户信息插座盒及集合点配线箱体的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工作区的电源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1个工作区至少应配置1个220V交流电源插座;。

智能化建筑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化建筑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化建筑系统设计方案智能化建筑系统的设计方案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使其更加智能、高效和可持续。

本文将提供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建筑系统设计方案,包括可视化控制系统、智能安防系统、节能照明系统和智能环境调节系统。

一、可视化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可视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核心,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和设备,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数据采集:利用传感器采集建筑物内外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各种数据,并通过物联网技术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

2. 数据分析与决策:中央控制中心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实时监控建筑物的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3. 可视化展示:将监测到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在控制中心的界面上,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决策。

4. 远程控制: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二、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方案智能安防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物安全的快速响应和高效管理。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视频监控:安装高清摄像头,实现对建筑物内外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并将监控画面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

2. 入侵检测:利用红外、声音和振动等传感器,实时检测建筑物内外的入侵行为,并及时报警。

3. 门禁管理:通过采用刷卡、指纹、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出入口的安全管理和权限控制。

4. 紧急救援:在紧急情况下,智能安防系统可以自动触发报警、灭火、疏散等应急措施,保障人员生命安全。

三、节能照明系统设计方案节能照明系统是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先进的照明技术和智能控制手段,实现对建筑物照明的高效管理。

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LED照明:采用LED灯具替代传统白炽灯和荧光灯,LED照明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能耗。

2. 光感控制:利用光感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光照强度,实现自动调节照明亮度,提高节能效果。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备,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和可持续性的设计和建造方式。

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1.节能标准: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符合节能标准,通过合理的能
源利用和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自动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等。

2.安全标准: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符合安全标准,保证建筑的使
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例如,合理设置防火设备、安全疏散通道和监控系统等。

3.智能化标准: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符合智能化标准,通过智能
化设备和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运营和管理。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温控系统和智能安防系统等。

4.舒适性标准: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符合舒适性标准,为建筑的
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舒适的体验。

例如,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光照系统和声控系统等。

5.可持续性标准: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环保材料、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建立可持续的水电系统等。

综上所述,智能建筑设计需要遵循节能、安全、智能化、舒适
性和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的标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的高效、智能、舒适和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品质,也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和追求。

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

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
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
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针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所遵循 的规范和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
1. ISO 16484-5: 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BACS)的通信协议和框架标准,用于建筑设 备和系统之间的通信和互操作性。
2. ISO 16484-6: 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BACS)的数据模型和表示标准,用于定义和 表示建筑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
6. IEEE 802.15.4: 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标准,用于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无线 传感器和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
7. KNX: 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的开放性标准,用于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这些标准和规范涵盖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通信、数据模型、功能、热舒适性和互操作性等 方面。在设计和实施建筑智能化系统时,遵循这些标准可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互操作性和 性能。此外,还应根据具体的国家、地区和行业要求,考虑相应的本地标准和规范。
3. ISO 16484-3: 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BACS)的功能标准,用于定义ANSI/ASHRAE 135: BACnet通信协议标准,用于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中设备和系统 之间的通信。
5. ANSI/ASHRAE 55: 建筑室内热舒适性标准,用于指导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温度、湿度 和空气质量控制。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GB50123-2024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GB50123-2024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GB50123-2024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 GB50123-2024前言根据《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智能建筑系统设计规范 GB50123-2024》。

本规范旨在指导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工作,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促进信息化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建筑物的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智能建筑系统的设计。

1.0.2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充分考虑建筑物功能、规模、地域特点、使用需求等因素,确保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

1.0.3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应遵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术语和定义2.0.1 智能建筑:具备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绿色化等特点的建筑。

2.0.2 智能建筑系统:由智能化的设备、设施、软件和控制系统组成的建筑系统,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安防监控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环境控制系统等。

设计要求3.1 总体设计3.1.1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规模、地域特点和使用需求,确定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模块、性能指标和技术路线。

3.1.2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建筑物的结构、装饰、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的协调和融合,确保系统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3.1.3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关于建筑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详细设计3.2.1 智能建筑系统详细设计应包括系统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控制逻辑等方面的设计内容。

3.2.2 智能建筑系统详细设计应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明确各功能模块的技术指标、性能要求、设备选型、安装位置、布线方式、接口标准等。

GB55024-2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GB55024-2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相关配套设施
例如室外配电设施、电力管线、通信 管道等。
术语及定义
建筑电气
是指在建筑物内或与其相关 的场所中,用于供电、照明 、控制、信号、通信等方面 的电气设备、线路、系统和 设施。
智能化
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自 动化技术,使建筑物更加智 能化,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 、安全性、节能性和管理效 率。
规范
系统架构
智能化系统架构需满足功能需求,确保数据安全和互操作性,考虑系统可扩展性
和维护性。
2
功能集成
系统应集成照明、空调、安防、消防等子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并与云平台和移动设备连接。
3
数据分析
收集和分析系统运行数据,优化系统性能,提高能源效率,提升用户体验,提供
个性化服务。
施工及验收要求
是指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 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维 护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规 定,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
通用规范
是指适用于各种类型建筑物 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 通用性规范,为工程设计、 施工和管理提供统一的标准 。
一般要求
安全
确保施工人员安全,遵循安全操作规范,避免 安全事故。
协调
与相关专业进行有效协调,确保各个系统之间 相互兼容,共同运行。
95%
5%
系统稳定性
故障率
80%
节能效率
100%
安全等级
风险防控
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风险,评估其概率和影响。
安全管理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实施预防措施。
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措施,确保安全事故及时处理。
保险保障
为建筑电气系统提供保险保障,降低风险损失 。
法规标准

建筑物智能化设计技术规程

建筑物智能化设计技术规程

建筑物智能化设计技术规程技术规程1.前言智能化建筑是指在建筑物中加入智能化系统和设备,使得建筑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技术规程旨在介绍建筑物智能化设计的技术要点和规范。

2.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要点2.1 系统集成智能化建筑的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智能化系统和设备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各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2.2 系统可靠性智能化建筑的系统可靠性是指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2.3 系统安全性智能化建筑的系统安全性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攻击下,系统能够保持安全的运行状态。

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攻击方式,如网络攻击、物理攻击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4 用户体验智能化建筑的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建筑物时的感受和体验。

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2.5 节能环保智能化建筑的节能环保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在设计智能化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各种节能环保技术和措施,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

3.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流程3.1 需求分析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时,需要首先进行需求分析。

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场景、用户需求、安全要求、节能环保要求等方面,以确定智能化系统和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3.2 系统设计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各个智能化系统和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功能。

需要考虑到系统集成、可靠性、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3.3 硬件选型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硬件选型时,需要根据系统设计的结果,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需要考虑到硬件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和兼容性等方面。

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一、建筑综合类《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程(附条文说明》DG/TJ 08-601-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DG/TJ 08-604-2002《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图集》03X801-1《住宅装修工程电气及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CAS212-2013《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 第五册 建筑智能化工程》TY02-31-2015(第五册)《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规程》DG/TJ 08-2040-2008《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DG/TJ 08-19604-2002《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 417-2017二、综合安防类《安全防范工程建设与维护保养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T 70-2014《信息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入侵分级要求》GA/T 700-2007《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GA 701-2007《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 703-2007《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 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200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 670-200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2009《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 7401-198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安全防范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1211-2014《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YD/T 1666-2007《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2部分:总体技术要求》YD/T 2455.2-2013《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 第6部分:服务质量要求》YD/T 2455.6-2013《跨平台监控的统一客户端技术要求》YD/T 2881-2015《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394-2002《采用非接触卡的门禁系统密码应用指南》GM/T 0036-2014《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761-2008《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上海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三、综合布线类《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1部分:总规范》YD/T 926.1-2009《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 926.2-2009《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第3部分:连接硬件和接插软线技术要求》YD/T 926.3-2009《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08X101-3《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119-2000《综合布线产品及系统验收规范》DB31/T 219-2007《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YD/T 1013-201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图集》YD 5082-1999《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综合布线系统》YD/T 2963-2015四、有线电视类《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73-2005《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Y 5075-2005《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GY 5074-2005五、会议扩征电声类《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技术规范》GB/T 50356-2005《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2010《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5-2010《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32-2005《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33-2005《调音台通用技术条件》GB/T 15640-1995《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GB/T 9003-1988《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 4959-2011《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 15381-1994《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 25-1986《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12《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音视频设备》CNCA 01C-017-2007《应用电视 视频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SJ/T 11121-1997《多媒体会议业务的通用应用模板》YD/T 948-1998《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4-2010《多媒体设备集中控制系统》JY/T 0383-2007《电子投影机多媒体功能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SJ/T 11596-201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摄像机》HJ 2513-2012《多媒体会议的特定网络的数据协议栈》YD/T 971-1998《多媒体会议业务的通用应用模板》YD/T 948-1998六、对讲系统类《楼寓对讲电控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2-2013《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 678-2007七、程控电话系统类《数字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要求》GB/T 15542-1995《固定电话交换网工程设计规范》YD 5076-2014《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76-2005八、交换机系统类《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YD/T 1141-2007《电工术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GB/T 2900.96-2015《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九、电气类《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310-2013《电气设计规范》ZBBZH/GJ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20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供电电源》08D800-2《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DL/T 256-2012《UPS与EPS电源装置的设计与安装》15D202-3《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YD/T 1095-2008《不间断电源设备(UPS) 第3部分:确定性能的方法和试验要求》GB/T 7260.3-200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另册])》JGJ 16-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4-20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201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十、无线覆盖类《无线局域网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无线局域网产品》CNCA 11C-048-2007十一、环境保护类《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 GB/T 24004-2004《环境管理 现场和组织的环境评价》GB/T 24015-2003。

最新GB50314

最新GB503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GB 50166-2007 GB 50116-1998 GB 50395-2007 GB 50312-2007 GB 50311-2007 GB 50200-1994 GB 50303-2002 GY/T 106-1999 GB 50198-1994 GA 308-2001 DG/TJ 08-601-2001 GB/T 50314-2006 GB 50339-• 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 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 等各类信息予以接受、交换、传输、检索 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 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 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 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 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 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 合的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 施综合管理的系统
公共安全系统(PSS)
•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 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机房工程(EEEP)
• 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 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GB50314
•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由智能化 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 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 境设计要素组成。
•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规 模和功能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 的系统。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
• 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 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 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 统。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程一、前言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建筑设施的控制、管理、监测等功能集成起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管理。

本规程旨在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提供指导。

二、系统设计1.需求分析在进行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前,应先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用户对系统的要求。

需求分析应包括系统功能、用户需求和预算等方面。

2.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应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同时应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3.硬件设备选型根据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应具备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易维护等特点,同时应兼顾成本和性能的平衡。

根据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进行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可扩展性、易维护性等特点,同时应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通信网络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和架构设计,进行通信网络设计。

通信网络应具备高速、稳定、安全、可靠的特点,同时应兼顾网络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三、系统建设1.系统实施根据系统设计的方案进行系统实施,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软件系统的部署等方面。

系统实施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同时应兼顾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系统测试在系统实施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应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指将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集成应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同时应兼顾系统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四、系统运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应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数据备份等方面,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系统维护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应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和软件系统的升级等方面。

系统维护应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进行,同时应兼顾维护的质量和效率。

3.系统优化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优化应包括系统性能的优化和用户体验的优化等方面。

系统优化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同时应兼顾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在建筑行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便利性和舒适性的追求,建筑智能化系统不仅提供了高效的建筑管理和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从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实施与运维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分析在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为了明确用户的需求和目标,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主要需求包括舒适性、节能环保、安全性以及建筑管理的高效性等。

舒适性是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感受,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方面;节能环保是减少建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安全性是确保用户在建筑内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筑管理的高效性是提高建筑设施管理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部分: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设计在完成需求分析后,我们可以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设备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中,常见的技术包括自动化控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

例如,可以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室内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和信息交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安防系统的监控和预警等。

另外,在方案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和成本等因素。

第三部分:智能化系统的实施与运维在完成方案设计后,智能化系统的实施和运维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施阶段,需要对系统进行设备采购、硬件安装和软件编程等工作。

在运维阶段,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进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智能化系统的实施和运维需要专业的团队和设备,确保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且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通过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实施与运维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虑。

智慧建筑设计标准

智慧建筑设计标准

智慧建筑设计标准
智慧建筑设计标准旨在指导建筑设计人员在智慧建筑设计时遵循特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智能化建筑设备和空间的高标准技术性能。

一、建筑整体设计
1、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当地国家建筑规范、安全规范以及建筑学规范,采用抗震、耐久性耐火性能等高端建筑设计技术,保证智能化建筑项目质量高效可靠的实现。

2、建筑结构的选择、设计及施工应遵循智能化设备、安全设备和其他系统的要求,使之能够与安装的智能化设备密切配合,实现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有效安装。

二、智能化设备
1、智能化设备设计应完全符合国家及地方质量标准要求,遵循同等领先製造厂家和技术供应商设计规范。

2、选择和安装智能化设备时,需考虑到环境因素,在温度、湿度等方面,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免损坏智能化设备。

3、智能化设备应安装在室内、室外或潮湿环境中,采用防水、防潮、防尘、防震、防低温等技术,保护智能化設備的安全和正常工作。

三、安全系统
1、安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其功能实现的可能性,使其能够对危险因素和各种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监控或实施紧急处置。

2、安装安全系统时,应考虑建筑结构、有毒气体(如瓦斯)等环境因素,确保安全系统的功能实现最佳效果。

3、安全系统应采用高标准的抗震、抗静电、加密、抗热膨胀等技术,以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其他
1、建筑设计应考虑智能化设备的维护和运行维护所需的条件,并充分考虑电子设备的经济性。

2、在建筑设计中,应注意宽带网络覆盖保护、电子设备电压、光纤网络布线、安全设备安装以及空调系统型式装配等等关键系统的技术要求,以确保智能建筑的高质量设计实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
智能化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广泛,为了保证建筑智能化系
统的设计与实施质量,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
设计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系统整合、安全性、可靠性、节能
性等方面,探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

一、系统整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到多个子系统的整合,如安防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

为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交互的有
效性,需要建立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标准,以保证各子系统之间的
互联互通。

1.1 通信协议
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协议有BACnet、Modbus、LonWorks 等。

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确保各个子系统
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

1.2 数据标准
建筑智能化系统需要采集和传输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了保证数据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在设计中应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格式、
数据命名等方面的规定。

二、安全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以防止外部攻击和非法操作。

在设计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性规范。

2.1 访问控制
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授权,保证只有获得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系统。

2.2 数据加密
对于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应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2.3 灾难恢复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灾难恢复机制,及时备份系统数据,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演练,确保在系统故障或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三、可靠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应注重系统的可靠性,以保证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3.1 备份和冗余
对于关键设备和关键数据,应设置冗余系统或备用设备,以防设备故障导致系统中断。

同时,定期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健康监测
对系统设备和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采集设备运行状态和性能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四、节能性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中应注重节能效果,通过合理的能源管理和控制策略,降低系统运行能耗,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4.1 能源监测与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功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优化能源控制策略,达到节能的目的。

4.2 自动控制和调节
利用智能化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调节功能,对建筑的照明、温度、空调等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时间段,合理分配和调整能源消耗。

结语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的制定对于促进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和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标准,提高系统的整合性和兼容性;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系统数据和设备的安全;同时,注重节能性,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下,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