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增加一单位的C ,所必须放弃的W 均相等。
C
图 1-2 机会成本不变
第29页/共42页
机会成本递增
W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增加,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增,此时PPC为
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
C
图1-3 机会成本递增
第30页/共42页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第16页/共42页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我们仍假设有两种产品(布和小麦),但许多国家(N个) 都能生产这两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哪些国家应该出口布, 哪些国家应该出口小麦?
为了确定比较优势,我们将各自生产布的相对成本从小到大进 行排列(aLc/ aLw)1< (aLc/ aLw)2 <……< (aLc/ aLw)N。
劳动是唯一的投入,我们用aLi来表示中国生产第i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单位 成本)。a′Li为美国生产第i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我们将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相对劳 动生产率(a′Li/aLi)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a′L1/al1)> (a′L2/aL2) >……> (a′LM/aLM) 中国和美国的工资率分别是W和W′。如果waLi<w′a′Li,即(a′Li/aLi)〉 (W/W′),中国具有生产产品i的比较优势。
第6页/共42页
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 口其具有 “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 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 获利。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因此,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 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 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
第21页/共42页
价格
X
Y
A
10
15 10X
B 10 20
第22页/共42页
15Y 16Y 17Y 18Y 19Y 20Y
互惠贸易的范围
第23页/共42页
第一四、节机 会比成较本优 势与论比的较现优代势经 济 学 分 析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四、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 五、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第2易4页基/共4础2页与贸易所得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确定原则: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i)上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a′Li/aLi)高于相对工资率(W/W′),该国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 比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反之,应该从另一国进口。
第19页/共42页
案例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单位劳动投入
相对劳动生产率
中国aLi
产品
布(的小机麦会 )的成数本量=小,麦 例如减:少 数 量=W
布 增 加 的 数 量 C
Cmax
图1-1 PPC和机会成本
C
第27页/共42页
机会成本的三种情形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递减。
第28页/共42页
机会成本不变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 个单位的某种产品, W 所必须放弃的另一 种产品的数量保持 不变,则这种状况 为机会成本不变, 此时PPC为一条直 线;
小麦(蒲式耳/小时) 6
1
布 ( 码/小时)
4
5
第9页/共42页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 之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 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 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 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 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A产








率=A产 B产
品的 品的
劳 劳
动生 动生
产率 产率
( 人均 ( 人均
产 产
量) 量)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产品 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反之, 则只有比较劣势。
第12页/共42页
生产和贸易模式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 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 些的商品(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 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 品)。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第17页/共42页
案例 • 国家 • 美国 • 法国 • 中国 •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0.5
4
2
2.5
6
1.5
8
1
第18页/共42页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 M表示。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 美国各自应该生产并出口哪些产品,进口哪些产品?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 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又称《国富论》),书 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 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 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 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 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 Adam Smith (1723-1790) 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 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
第7页/共42页
绝对利益说结论
•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 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 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 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 的好处。
第8页/共42页
绝对利益分析
美国 英国
第13页/共42页
比较利益说
•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 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 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 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依然存在, 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 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 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 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本 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 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 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国 际贸易的传统基础。
David Ricardo,1772-1823
第11页/共42页
基本概念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所 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 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 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 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表 示则可写成: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确定原则:一国的比较 优势由该国产品生产的相对成本(aL1/ aL2)与国际产品市场的相对 价格(P1/P2)相比来确定。如果(aL1/ aL2)< (P1/P2),则该国 具有生产产品1的比较优势,应生产和出口产品1,进口产品2,反之, 则该国有生产产品2的比较优势,应生产和出口产品2,进口产品1。
第10页/共42页
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 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 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 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 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 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 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 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 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 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 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 作比较成本原理。
第25页/共42页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 机会成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 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 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 平都会提高。
10
美国 a′Li
10
a′Li/aLi
1
10
5
0.5
20
4
0.2
20
2
0.1
第20页/共42页
第三节
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的相
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的说明和补充。
•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绝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相互需求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重商主义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恩格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第26页/共42页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
W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s, PPC)表明一个国家 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 资源时能生产的两种商品数
Wmax
A
⊿W
量的组合。 “机会成本”则指的是为了
B
⊿C
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例
C
如布)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
第5页/共42页
基本概念 所谓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是指,一国如果在 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 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 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绝对优势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来衡量: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 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优势,反 之则具有劣势。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第31页/共42页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
价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同理,布匹(对小麦) 的相对价格符号(Pc / Pw )=布匹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 社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 是唯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 之外,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 来源,因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 人之间的分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 展贸易,就应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 易顺差的发生。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 产生于流通领域。
第14页/共42页
比较利益学说
小麦(蒲式耳/小时) 布 ( 码/小时)
美国 6 4
英国 1 2
第15页/共42页
比较利益说
•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 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 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 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依然存在, 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 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 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 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本 国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 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 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国 际贸易的传统基础。
第3页/共42页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 行为是理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国家能 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 交换。 ” —— 亚当.斯密,1776
第4页/共42页
背景知识
第1页/共42页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第2页/共42页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 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 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