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历史必修一第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历史必修一第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
题(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汇编(2011-2016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第八单元)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2011·广东文综·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
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2011·天津文综·11)在近现代历史上,法德两国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在战争过程中,法国遭受最严重失败
是()
A .反法同盟战争
B .普法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3.(2011·福建文综·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 .提出杜鲁门主义
B .抛出马歇尔计划
C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 .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4.(2011·上海单科·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 .结束越南战争
B .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 .撤出古巴导弹
D .签订《华沙条约》5.(2011·江苏单科·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 .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 .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6.(2011·海南单科·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A .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 .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图l
D .援助顿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7.(2012年上海历史,27)“这条线以西的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
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
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了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
”上述内容出自()
A .《开罗宣言》
B .《大西洋宪章》
C .《联合国宪章》
D .《马歇尔计划》 8.(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
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B .两个德国分立
C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 .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9.(2013年广东高考23题)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
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 .联合国 B .欧洲共同体 C .华沙条约组织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2013年福建高考21题)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
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
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东北野战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11.(2013年江苏高考20题)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
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 .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12.(2013年福建高考24题)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
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该报告认为
A .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 .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 .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 .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3.(2014·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
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
济发展。
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4.(2014·福建卷)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
A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 .从欧共体到欧盟
C .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 .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15.(2015·四川文综·12)图2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
A .冷战格局的扩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美苏的直接对抗
D .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16.(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17..(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8.(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8)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
“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
”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威尔逊时期 B.罗斯福时期 C.杜鲁门时期 D.肯尼迪时期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2011·山东文综·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2011·海南单科·22)日本自民党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在六七十年代出现表1所反映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自民党()
A.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受到削弱
B.未能提出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政策
C.长期执政违背议会民主制原则
D.与美国结盟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
3.(2013年四川高考10题)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
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32题)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
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5.(2014·浙江卷)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
下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年的联合国
C.1949年的北约
D.1967年的欧共体
6.(2014·山东卷)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7.(2014·重庆卷)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8.(2015·重庆文综·12)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9.(2015·江苏单科·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10.(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35)1947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
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2012年海南卷历史,23)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
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
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2.(2012年江苏历史,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3.(2014·江苏卷)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3
5.)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5.(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历年高考真题汇编(2011-2016年)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第八单元)答案
一、两极世界的形成
1.【解析】A 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
2.【解析】D 本题考查法德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注意关键词“最严重失败”,二战期间的1940年,希特勒占领法国,法国亡国,这是法德历次战争中法国最严重的失败。
3.【解析】C 扣住材料关键词时间“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 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故选C项。
4.【解析】C A项越南战争的结束表明美国战略的收缩,有利于苏联的战略扩张,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执行“莫洛托夫计划”指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
应该属于苏联战略扩张的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签订《华沙条约》对抗北约,属于苏联主动战略对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撤出古巴导弹,则表明苏联的实力仍然弱于美国,体现了苏联的退缩,符合题意,故选C项。
5.【解析】B “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
说明A、C、D表述错误。
6.【解析】C 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
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7.【解析】材料中的“外国势力”指的是苏联,苏联控制东欧,美国控制西欧。
此材料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抨击苏联对东欧的影响,说明美苏冷战已经形成,选D项。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表明美国在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对抗东欧的企图。
【答案】D
8.【解析】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政府曾照会2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他们不要批准《巴黎协定》,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讨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但遭西方国家的拒绝。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答案】C
9. D 10. D 11. A 12. D
13.B [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对抗为切入点,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名称可以判断,这一措施反映的是两大阵营在经济领域的对抗。
A项是政治领域的内容,B项是经济领域的内容,C项是军事领域的内容,D项与题干情境无关。
故选B项。
14.C [解析] 本题以二战后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欧洲版图上的美元标志及“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两个信息的理解,即二战后,美国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而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扶植和援助。
A项是军事对峙,不符合图片信息的内涵,排除;B项是西欧国家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与上述分析吻合,正确;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C项。
15.【解析】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朝鲜战争的情况,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
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
正确;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
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在朝鲜战争中苏联并没有直接参战,故C项错误;朝鲜战争与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之间没有联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1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由昔日盟友反目成仇,为了争霸进行了冷战,政治上表现是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是马歇尔计划,军事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本题答案选A。
联合国的成立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B项和C项;不结盟运动是亚非拉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摆脱美苏控制进行的,与美苏对抗无关,排除C项和D项。
【考点定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冷战【名师点睛】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美苏有昔日盟友开始反目成仇。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开展了以冷战为主要方式的对抗:(1)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反共)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
(2)经济上: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17.【答案】D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美苏争霸
【名师点睛】每年的高考都会把眼光放到美苏争霸和多极化趋势发展这一问题上,往往会从材料中体现出美苏争霸的实质以及美苏争
霸的影响。
本道题关注的是美苏争霸的形式,两个国家是如何争霸世界的。
除了我们熟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其实还有文化手段。
本题就举了一例有关文化渗透争取中间地带的史实。
美国后期将这种文化形式的渗透发展为和平演变,是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一大原因之一。
18.【答案】C【解析】威尔逊时期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夺取一战后的世界领导权,但此时美国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结果遭到英法的抵制而失败,故A错误;罗斯福时期虽然美国在二战中大发战争财,但是罗斯福在二战后期去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等,故B错误;根据“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二战后初期,美国无论政治、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并且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与“二战后初期”对应的只有杜鲁门时期,故选C;肯尼迪时期是在杜鲁门之后,与“实现这一意图”不符,故D错误。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结合二战后两极格局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为达成世界霸主目的,在政治上实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解析】A 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选A。
七十七国集团不设总部、秘书处等常设机构,也没有章程或预算,所以不能算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
林体系瓦解而瓦解,而不是1964年,所以C不符合题意,排除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是在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
所以选A。
2.【解析】A 日本二战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强国,自民党代表垄断资本的利益,却忽视了农村人民的利益与诉求,农村民众在政治上就表现为对执政党的不满,转向对在野党的支持,才出现了上述表格的变化出现,故选A。
3. B
4. A
5.C [解析] 本题以地图史料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
依据图片中白色的区域主要有冰岛、挪威、法国、卢森堡等国家,可以推断出白色部分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成员国。
A项中挪威加入时间是1940年;B项中葡萄牙加入联合国是在1955年;D项中1967年欧共体成立时,成员国中没有英国。
故本题选择C项。
6.A [解析] 本题以美国政府扶植日本的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此时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亚洲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出现,所以美国扶植日本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项二战后美国就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联合国、北约等确立其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C项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没有转移;D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7.C [解析] 本题以日本首相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反映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强烈愿望,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突出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项。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发展缓慢,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日本对世界银行的赞助和担负的联合国会费不能纳入日本的资产,故D项错误。
8.【解析】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
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材料内容无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的“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是指二战后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统治的运动,而非洲的这股“变迁之风”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材料“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
洲大陆”可看出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谋求在国家社会上不结盟,获得国家独立发展的有
力空间,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非洲的“变迁之风”,没有涉及美苏关系,
故D项错误。
【答案】C
9.【解析】“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不是指经济方面,而且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也与“将有
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的霸权主义是“旨在加强和平”,“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B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与“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