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一、【解读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描述是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同时提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的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依据课程标准:这节课采取设疑—探疑—释疑的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的方法,体现出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特点。

同时利用丰富的史料,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了解、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使学生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本科的难点是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难以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对这二十余年的历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对邓小平这个人物在以前的历史学习中有所了解,但是对邓小平理论这个含义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采取【设置疑问,激起学生兴趣】——【探究疑问,培养学生能力】——【解决疑问,提升学生素质】这一模式。

通过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从而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南方讲话等相关知识,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是学生认识到邓小平解决绝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敬爱之情;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五、【评价设计】
1、通过达标检测,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2、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对话、对问题的探究程度、情感态度的表现等行为,了解
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情况。

3、针对不同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从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积
极性。

六、【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体验历史发展变化为主要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感悟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独立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把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变为探究和感悟历史发展、感受历史变化,增强历史意识、提高学习历史能力和素养的过程。

(一)情景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广东卫视对清明节人们缅怀邓小平的报道(视频),提出问题,每年清明,深圳市民都会到市中心位置的莲花山公园,深切缅怀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路人,他是谁,你对他有哪些了解?(分为三个时期:战争年代,文革时期,现代化建设时期。


学生回答,师总结归纳,导入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春风般吹向祖国各地,大家都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那么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邓小平对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小平理论又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

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知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大屏幕展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南方讲话等相关知识,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因为学习目标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作用。

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对学生注意集中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课堂目标的达成度。

第一篇章往哪走?
1、自主探究,追根溯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酝酿与准备)
大屏幕(学案)展示相关材料,提出问题,学生独自探究。

【设计意图】
(1)这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搞好知识链接,对学习本课知识有铺垫和辅助作用,并提高学生的独自归纳知识的能力。

(2)照顾好本课学习的两条主线,一条就是邓小平指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另一条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3)让学生知道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发展遇到发展方向的问题。

“往哪走?”这样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生动的表现了当时的情况。

第二篇章怎么走?
2、独立思考、学会质疑(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出示材料,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1)前两问可以是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知识,通过第三问可以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发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明白中共是二大、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初步形成阶段。

第三篇章靠什么走?
3、合作交流、据理善辩(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与成熟)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
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
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请读课本49-50页,接合以上材料探究
以下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文字材料,创设历史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问题同样由学生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在整个过程中不管是提问还是回答,教师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