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一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搅拌
食盐完全溶解
结论
20mL水能完全 溶解5g氯化钠
再加5g氯化钠,
搅拌
食盐有少量剩余
20mL水不能完全 溶解10g氯化钠
再加15mL水, 搅拌
剩余的食盐又 增加溶剂的量,
溶解
可将未溶物质溶解
【结论】物质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水的量增多,溶解的物质也增多。
【思考二】 :升高温度,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克氯化钠, 再加入5克氯
搅拌
化钠,搅拌
氯化钠晶体溶解 氯化钠晶体部 分溶解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再加入15ml水, 搅拌
剩余的氯化钠晶 体继续溶解最后 消失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的量,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结论 增加溶剂的量,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操作 加入5gKNO3,搅拌 再加5gKNO3,搅拌
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三、结晶
冷却后硝酸钾晶 体从溶液中析出
硝酸钾晶体 1、溶解在溶液里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固体溶质
溶解 溶液里的溶质
结晶
注意:没溶解的溶质不能计算在溶液中
3、结晶的方法
① 降温结晶 (即: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②蒸发结晶 (即把溶剂蒸发出来)
想一想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氯化钠 粗盐
多种化 工原料
母液
结晶池 蒸发溶剂
海水晒盐,原理: 利用日光、风力使水分蒸发。 属于蒸发溶剂法
四、溶液的分类:
在等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考试要求: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考点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分散到形成的的、的,叫做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可以是固、液、气三态,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FeSO4为色Fe2(SO4)3为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的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作用)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①溶解:如NH4NO3溶解②溶解: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③溶解:如NaCl溶解课题二、溶解度考试要求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注意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解度曲线:能看得懂溶解度曲线图,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下,向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下,向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 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4、知道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溶质、()温度或()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剂或()温度预习检查4、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5、以横坐标表示以纵坐标表示画出物质的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6、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一定时溶解在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7、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20 。

8、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9、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课内探究学习任务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合作探究:1、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各是多少?2、请你根据P36表1中KNO3的溶解度,绘制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精讲点拨:1、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和溶液。
知识相关:
1.饱和溶液的概念;2.溶Hale Waihona Puke 分类的方法;3.溶液状态的改变方法。
小结
物质。 解决问题 梳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得出结论 1.条件变,状态变 2.动态地看待溶液的饱 和与不饱和。
知识讲解
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3.某硝酸钾溶液在 20 度时是饱和溶液,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到 100 度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是让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的的重要途径 难点教学方法 2. 让学生探究后交流、对比、理解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头脑风暴
为什么两支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不相同?
导入
你会配制这样的两种溶液吗?
能够让硫酸铜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实验探究
1.在烧杯加 20ml 水,再加入 5g 氯化钠搅拌均匀发现烧杯 A 中固体全部溶解,再加入 0.5g 氯化钠 搅拌后发现,有部分固体溶解,我们把这种固体未完全溶解的状态叫饱和状态,在 A 中可以继续 溶解固体,这种叫不饱和状态,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将 B 中未溶解的固体溶解呢,大家可以发 现我们可以采取加水或加热的方法。我们在 B 中加 20ml 水搅拌后,C 中固体全部溶解,若再加食 盐还会继续溶解,所以当溶液中的溶剂改变时,溶液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会有原来的饱和状态 变为不饱和状态。我们还可以将 B 中溶液加热,固体也会全部溶解变成 C,若再加食盐还会继续 溶解。所以当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时,溶液的状态也会发生改变,也会有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 饱和状态。饱和与否影响因素 1:溶剂的量 2.溶液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2.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涵盖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影响溶解度的因素等知识点。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强调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与饱和度的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重难点: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际问题,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掌握在不同温度下,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了解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程度。
4.能够运用所学的溶解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溶解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据分析,掌握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让学生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探讨影响因素:分组讨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生活实践,应用溶解度知识: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作业要求书写工整,表达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基础知识概要

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基础知识概要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概要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溶液的组成及乳化现象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3.掌握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学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来进行溶液的转化、结晶等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学习方法指导:1.本单元涉及多个概念,要善于抓住其本质,这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同时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2.注重过程,学会探究。

在探究溶解过程中吸热、放热等现象时,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在探究中思考。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溶液的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联系,并学以致用。

4.注意图示的分析。

本单元内容里有图示的题目较多,要充分理解图示的含义,清楚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含义。

加强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P26实验9-1 蔗糖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2.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质、溶剂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密度、浓度、颜色等)。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量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即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发生分离。

【知识拓展】(1)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2)V(溶液) <V(溶质) + V(溶剂)。

从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的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分子中的过程,因为粒子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它们相互填充,所以溶液体积小于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作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无论水多或少,水都为溶剂⑵根据溶液的名称进行判断①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酒精溶液②简称:(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碘酒、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③俗称: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注意:在没有指名溶剂的类型时,我们认为就是指某溶质的水溶液。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活动与探究一:
探究目的:溶液是如何形成的?
【现象】将蔗糖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消失在水中。 【微观解释】蔗糖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一、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如:蔗糖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如:水
纯净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冰加入水中
食盐和蔗糖同时加 入水中 植物油加入到水中
纯净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不是
不均一,不稳定
练习:
判断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溶质 硫酸 氯化氢 溶剂 水 水
溶液名称 稀硫酸 稀盐酸 硫酸铜溶液
乙醇的汽油溶液 碳酸溶液 石灰水
硫酸铜 乙醇
碳酸
水 汽油 水 水
氢氧化钙
小结:除了水,其它物质也作为溶剂;如:汽 油、酒精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溶解过程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 会吸热
原因:
水合过程: 会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变化不明显 吸热=放热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降低
扩散过程<水合过程:温度升高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小结】
固体 液体 气体 溶质
被溶解
一种或几 种物质
分散
另一种 物质
能溶解
溶剂
液-液 互溶: 量多的 是溶剂 通常: 水是
7.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化合物的是( A、D) A.稀硫酸 B.碘酒 C.液态氧气 D.澄清石灰水
8.对溶液的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D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 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 D.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 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这些题目涵盖了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解题技巧。
3.结合实验探究过程,撰写一篇关于溶液形成过程的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等内容。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溶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科学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有所抵触。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难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解释和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师:请大家课后完成这些作业,进一步巩固溶液知识。如果有疑问,欢迎随时向我请教。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溶液的形成、特点和应用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列举生活中的三种溶液实例,并简要说明其组成和用途。通过这个作业,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6)拓展延伸:介绍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记忆。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1-2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1-2单元)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物态变化,形状变化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燃烧、生锈、变质、呼吸、酿酒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C、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白色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一、几种重要的金属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Cu、Fe、Al及其合金。

注:Al与Fe相比的优点:密度小、耐腐蚀。

3、金属的物理性质:除汞外,均为固体;有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二、合金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熔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

3、合金的特性: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硬度大、强度高、更耐腐蚀。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低。

注: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

(反应原理: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

结论:Mg、Al比较活泼,Fe与Cu次之,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

Au、Pt最不活泼。

注: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氧化。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

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①判断金属能否与酸(HCl、H2SO4)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②判断金属与酸(HCl、H2SO4)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方法一: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利用金属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验。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疑惑给予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将食盐、糖等溶质分别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溶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探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小组讨论:为什么溶质在溶剂中能溶解?溶解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溶液概念、特征、溶质溶剂判断等知识点的掌握。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交流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发现,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练习题:区分溶液、悬浮液、乳液;判断下列物质中的溶质和溶剂。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溶液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实验操作方法。
-总结:溶液的形成过程、溶液的基本特点、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悬浮液: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乳液:由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具有均一性,静置后会分层。
2.讲解溶质、溶剂的定义,通过实例演示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科学-(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和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②液体和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溶质和溶剂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

初三化学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案(参考课时:3课时)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定义、特征和组成。

2.熟记溶质、溶剂的概念,初步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二、自主学习:【知识点1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

并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形成过程的实质。

蔗糖溶于水后,蔗糖会,水会变味,是因蔗糖以的形式均一地到水分子中,形成一种的混合物。

食盐(或氯化钠)溶于水后,食盐(或氯化钠)会,水会变味,是因氯化钠以和形式向水中,形成稳定的氯化钠溶液。

溶解属于变化。

【知识点2溶液的定义和组成】结合蔗糖溶解、食盐溶解的实验现象,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外界条件不变,烧杯中的蔗糖与水会不会分离?。

这体现溶液的性。

(2)如果把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那么它的浓度、密度与原溶液相比是否一样?。

这体现溶液的性。

(3)如果向盛有食盐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勺高锰酸钾。

搅拌后,还能看到高锰酸钾吗?。

这说明同一液体中可以溶解(填“一种”或“多种”)可溶性物质。

小结: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做,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

因此,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

溶解在中形成溶液。

【阅读】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那么应怎样来命名溶液呢?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 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溶液。

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

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三、合作探究:【练习】请你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溶质溶剂溶液溶质溶剂蔗糖溶液稀盐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碘溶于汽油中医用酒精油脂溶解在汽油中碘酒溶液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FeCl2溶液【知识点3溶液、溶质和溶剂间的质量关系】【思考】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作业课件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❷: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4.一般情况下,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增__加__溶__剂__、__升__高__温__度__; 将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增__加__溶__质__、__蒸__发__溶__剂__或__降__低__温__度___。 5.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其成为饱和溶液,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 A)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溶剂 D.增加溶质
(2)若固体溶质为KNO3,对A、B两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进行),固体物质先消 失的是___B___(填字母)。
(3)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能否 也全溶?____不__能__。
(4)要使不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有___蒸__发__溶__剂___、 ___加__原__溶__质___。
2.(温州中考)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 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D)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饱和溶液中一定有剩余的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8.20 ℃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
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的是( D )
选项
A
B
C
D
加入食盐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
9.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 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B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案
1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 【要点诠释】 1.一种溶液中只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2.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 CuSO4 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3.SO3、CaO 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 SO3、CaO,而是 H2SO4、Ca(OH)2。 4.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溶剂的质量之和(溶质的质量是指被分散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没有分散进溶剂内的物质, 就不能计算在内)。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和溶剂体积之和,如 100 mL 酒精和 100 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0 mL。 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
知识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溶解: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向溶剂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 程放出热量,所以物质溶解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2.溶解热现象: (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降低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不变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要点诠释】 1.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不是二者溶解时只有放热过程,而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 的热量,试管内液体温度上升。 2.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是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3.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4.酸、碱、盐等物质溶于水时,以离子形式扩散;蔗糖、酒精等有机物溶于水时,一般以分子形式扩散。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9章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9章第1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3_1_._6_g_;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2_4_%__。
2.某温度时,蒸干35 g氯化钾溶液,得到7 g氯化 钾,求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g 100%=20%
35g
7.某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酱油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5%~18%,该厂日产酱油15 t。试计算该厂每月 (按30天计)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第1课时 溶质质量分数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求溶质、
量分数
20.1g 0.5%
20.5g 2.4%
22g
9%
练习 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 误的是( A )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100g食盐溶液溶解有1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解:15t×30×15%=67.5t, 15t×30×18%=81t。 故该厂每月消耗67.5t~81t氯化钠。
பைடு நூலகம்
练习 有100g10%的盐酸溶液,要使其溶质
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取的方法是( C )
×A.把溶液的量倒掉一半 不变
×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不到一倍
√C.将100g10%的盐酸与200g25%的盐酸混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章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章教案
得( )。
2、 填出表格中的“积”。
因数
180
5
110
230
4
130
因数
5
120
7
3
150
6

3、 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13×3﹦ 40×6﹦ 230×3﹦
31×2﹦250×3﹦32×5﹦
40×7﹦ 400×6﹦ 130×6﹦
120×6﹦ 120×7﹦ 3×270﹦
4、 列式计算。
(1)2的170倍是多少?
准 备
教学过程
1、 我能填。
(1)24个十的和是( ),35个十的和是( )。
(2)17×5 ﹦( ),想:10×5﹦( ),7×5﹦( ),
( )十( )﹦( )。
(3)口算180×5时,可以想:100×5﹦( ),( )×5﹦( )
( )十( )﹦()。也可以想:( )个十乘5,得( )个十,也就是( )。还可以想:18×( )﹦( ),然后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 ),
课后反思
课时编号
9-4
课题
乘法综合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感受估算、笔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 难 点
通过练习,学生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重 难 点
通过练习,学生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准 备
教学过程
一、“神机妙算”对又快
1、直接写出得数
39÷3= 80÷20= 640÷80= 800÷4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课题一二知识点
1、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质量
3、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举例说明。

4、溶液中溶质可有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5、乳化后得到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6、肥皂、洗涤剂等都具有乳化作用。

7、①氯化钠NaCl 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②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溶液温度下降
③氢氧化钠NaOH 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CaO+H 2O=Ca(OH)2 化学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8、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①当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且固体不再减少,则为饱和溶液②当溶液中没有未溶解溶质时,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不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若继续溶解,则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9、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①温度②溶质颗粒的大小③搅拌或振荡
10、影响物质(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温度、溶质溶剂的性质。

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温度、压强、溶质溶剂的性质。

溶解度的四个明确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规律。

1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12、对于同种溶液,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更浓。

1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除氢氧化钙)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14、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洗涤剂洗油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把大的油滴分散成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剂
①降低温度 ②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①降低温度 ②加溶剂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