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以爱进行德育教育策略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德育是指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德育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为先导,通过爱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律意识。
本文将从德育先行和以爱育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德育先行,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德育应该被放在首位。
只有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后,才能有效地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德育先行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在校园生活中,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组织各类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道德养成。
以爱育心,意味着通过爱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具有温暖、包容、激励的作用。
爱的教育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情感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别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要,关注他们的成长;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
爱的教育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德育先行使教育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通过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爱育心使教育更加温暖和人性化,通过爱的力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自律意识。
只有在德育先行,以爱育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德育优先,以爱育爱
德育优先,以爱育爱作者:李爱花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7年第03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因此,在教育中满足学生的理智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全面需要,使知识内化为能力,外化为行动,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这不仅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本质,更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国家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提高的要求。
一、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熟练掌握学生的年龄、家庭住址、家庭构成、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并做好家访工作,准确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对子女的态度、教育方式等,保持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以便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并采取更有力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共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通过自己的行为,献出自己的爱心。
二、角色换位,自我反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
生活是大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参与生活,达到自我教育的根本目的。
如:八年级教材《我爱我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家庭生活”。
进行角色换位,回家当一天父母,做一次家务,同时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通过父母子女间的交流和接触,感受为人之父母的辛劳,感受家庭的温暖,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从而增进了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加深了彼此的理解,从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启迪,进而化作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崇敬、理解与沟通,最终转化为孝敬尊重父母的实际行动。
要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
三、深入社会、陶冶情操美国有句格言:“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
”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理论,只靠听和看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更谈不上“知”与“行”的统一了。
因此,让学生深入社会,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体验,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陶冶情操,促使学生个体良好行为的养成。
以德育德以爱育爱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奋斗目标,而一支师德高尚、教法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那么,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素养?工作中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一、以德育德以德育德,首先是重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常听人讲: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
从古至今,选贤任能,无不以德为首进行任用。
其次是树德,就是教师的“榜样”、“示范”和“感召力”;“师者,人之模范也”。
古语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做到。
教师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要大方得体,符合地方的审美要求,符合教师的仪容要求。
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它要求教师用自身的知识、信念和个性去影响和感召学生。
教师要教育学生,就要展示他优秀的一面,要用心灵去工作,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不断地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学习智慧,自尊心与自信心以及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也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其次是立德,就是在教师的影响下,使学生形成宽广的胸怀、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让他们知道分辨真、善、美、假、恶、丑,教育他们诚信,让他们知道,我们之所以生活的平安幸福,是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默默地付出,从而教育他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让每个我们身边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不是痛苦。
最后是守德,是指遵守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教育学生,在家做好儿童、好少年,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到社会上做一名好公民。
二、以爱育爱教师首先要有“教魂”,这就是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做学生心目中的太阳。
教师的尊贵使命是:帮助学生确定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优秀品德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引导他们向往正义、公德、追求真-理。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德育是教育的核心,是指在学生的性情、品性、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使其全面发展。
德育不仅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更是教育的先导和出发点。
因此,德育的实施就要以爱育心为指导。
首先,德育先行,是指德育工作要始终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在学校中,学习知识仅仅是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以德育为基础,将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因此,德育的实施必须贯彻落实,“德育先行”的管理理念,以德育支撑教育工作的发展。
其次,以爱育心,是指德育的实施需要通过爱心展现。
爱育心不仅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的动力。
当学生从老师处感受到爱时,他们会感到被认可和理解,从而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
老师要以敏锐的心灵去爱自己的学生,倾听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成长。
通过真正的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在德育的过程中更有自信和勇气。
再次,实施德育还需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在多种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劣势。
这不仅与学生的学科成绩有关,更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有关。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重点关注学生的短板,通过公平公正的手段培养他们的多方面潜能。
最后,德育需要注重实践证明。
德育并不是一纸空文的理论,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德育中需要通过行动来证明,只有在实践中,德育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验证和实践。
教师要注重实践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推动德育工作的深入展开。
综上所述,德育先行,以爱育心,是我们在实施德育工作中需要遵循的指导方针。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核心,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因此,我们必须以爱心作为动力,注重公平公正,重视实践,才能够有效地实施德育工作。
以爱育德,以德育心——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分析
以爱育德,以德育心——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分析"以爱育德,以德育心"是一句中国传统文化的谚语,意思是通过爱来培养道德,通过道德来培养心灵。
这句谚语出现在许多中国古代教育家的著作中,其中包括孔子的《论语》。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处在形成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通过德育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习到道德原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道德准则。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通过讲述传统故事、讲解道德原则和规范,举办各种以道德为主题的活动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示范道德行为,并且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会道德价值。
爱育德和以德育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期是孩子们形成基本道德观念和品德的关键时期,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以爱育德意味着通过爱来教育孩子,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成长。
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做出自己应有的道德行为,并且与孩子建立真诚的感情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以德育心则是以道德修养来教育孩子的心灵。
这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善良的心灵。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孩子的道德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2.注重情感教育。
在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情感,尽量使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总之,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以爱的方式进行德育
以爱的方式进行德育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学生的品格形成和道德发展。
在德育中,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以爱的方式进行德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首先,爱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体验,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
当教师用真挚的爱去关注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学生会感受到被接纳和认同,从而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这份温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激发他们内心的善良和美好。
其次,爱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爱的传递,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和仁慈。
例如,通过关爱弱势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同情和关爱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三,爱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品质之一,它关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爱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还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爱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以爱的方式进行德育,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以爱的方式进行德育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因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该注重爱的表达和传递,用真挚的爱去关注、理解、引导学生。
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品格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以德育德,以爱育人,这是一句在教育界广为流传的名言。
它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基石,更是教师们一直以来秉持的宗旨。
以德育德,意味着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品德。
而以爱育人,则强调教师应该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道德教育和爱的育人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以德育德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道德淡化、失范现象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当发挥其道德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以爱育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的重要手段。
爱是最具感染力的力量,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促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用爱心对待学生,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其克服困难,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
实际上,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在教育教学中,许多学校纷纷设置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丰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那么,如何具体实施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理念呢?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组织品德教育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增强教师的德育水平和爱心教育理念,使其成为学生的品德楷模。
学校还应该关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用道德的眼光看待世界,培养学生具备正义感和同理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是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
通过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品德,通过爱心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德育先行,以爱育心,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灌输知识,培养人才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育人。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以爱心去育人,让德育成为培养孩子健康发展的力量。
德育是基础。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基石。
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再优秀的知识技能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德育先行,意味着在教育中,德育应该是首要的教育目标。
只有通过德育的引导,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以爱育心,是育人的根本。
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是无私的奉献。
以爱育心,意味着要以爱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该用真心去关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爱意。
只有通过爱的力量,才能够感染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德育先行,以爱育心的思想理念,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中,社会风气恶劣、道德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危害着我们的下一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德育的引领,才能够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让他们成为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
而以爱育心,则是指引这些优秀学生在成长中始终保持善良、正直、自强自立的品德,用爱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做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在教育教学中,德育先行,以爱育心,还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他们的榜样和榜样。
教师要以德育为先导,用优秀的品德和行为积极引领学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还要以爱心去对待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爱意。
只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还要落实在整个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上。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摘要】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教育中,适度的“严”和“爱”是不可或缺的。
严的表现方式包括规范、纪律和责任教育,而爱的表现方式则是关怀、支持和理解。
在教育中,“严”和“爱”需要合理结合,既要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又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严”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而“爱”的重要性则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需要平衡“严”与“爱”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在道德和品德上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合理的“严”与“爱”教育,学生成长的道路才能更加顺利和健康。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严、爱、表现方式、结合、重要性、平衡、学生、行为习惯、全面发展1. 引言1.1 了解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建立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习惯都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小学阶段德育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处于童年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和社会交往都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德育教育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都在不断变化。
德育教育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通过了解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康、快乐、有品德的人格。
1.2 重视“严”与“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重视“严”与“爱”的作用至关重要。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以德育德,以爱育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所在。
在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教育历史中,德育和爱育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根本宗旨,被视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塑造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也应当秉承并传承这一传统,以德育德、以爱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育德,是教育的立德之本。
所谓“德”,即道德品质,道德素养。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举止,影响着他的命运和社会地位,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则取决于国民的道德水平。
德性教育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
以德育德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踏实守信、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好朋友,好公民。
只有具备了优秀的道德品质,学生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如何实施德育?首先是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阵地。
学校应当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树立正能量。
其次是要通过德育课程和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课程和活动主要包括班会、节庆活动、主题演讲、励志故事讲解等。
这些课程和活动都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强化学生的德育理念。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家庭和社会可以在学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德育引导。
以爱育人,是教育的立身之基。
所谓“爱”,就是爱护、关怀、关爱。
爱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给予学生真诚的爱和关怀,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爱育人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心培育,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关爱,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公平对待,都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应有的关怀。
如何实施爱育?首先是要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以爱施教以情动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以爱施教以情动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发布时间:2021-08-13T16:52:06.30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上作者:杜雪娇[导读] 当前素质教育受到的注重程度愈来愈高,所以德育也变得愈加关键,小学班主任务必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德育工作之上,认真地研究德育内容,将班级中的小学生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革新德育的方式,做到以爱施教,以情动人,切实增强小学生的品格素养。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长江小学杜雪娇 152000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受到的注重程度愈来愈高,所以德育也变得愈加关键,小学班主任务必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德育工作之上,认真地研究德育内容,将班级中的小学生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革新德育的方式,做到以爱施教,以情动人,切实增强小学生的品格素养。
基于此,下文就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展开简要的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针对小学时期的教育来说,班主任除了要做好知识的教授以外,还应该将德育作为一项关键的内容来对待,确保小学生能够拥有比较高的道德品格素养。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小学班主任革新以往的观念,将爱心与感情融入至德育教育之中,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自身的工作之内,在这样的方式方法之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加强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细心观察问题尽管小学生的年纪还没有很大,并且也一直在同一个班级中学习,每天都是接受同一个教师的教导,但是即便是如此,也并不是所有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都相同。
对此,教师需要从各种事情中,观察学生们的问题,并对他们实行更加深入了解,唯有如此,才可以在根基上对小学生实行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们可以吸取教训、明白道理、正视自我,这样才可以让班主任将爱心与情感融入到德育工作之中[1]。
例如,在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期间,班主任单纯的只是使用理论教导,可能很难让小学生做出体悟,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小学生在行动中有所发现。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教师师德的核心价值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教师师德的核心价值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教师师德的核心价值教师师德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在教师的岗位上,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是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承担起育人责任和使命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从德育的定义、以德施教的意义和实践、爱与育人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论述,彰显教师师德的核心价值。
一、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行为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德育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传递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二、以德施教的意义和实践1.以德施教的意义以德施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示范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
同时,以德施教还强调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使之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2.以德施教的实践以德施教的实践需要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
(2)注重言传身教:教师要在课堂上、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
通过言辞引导和亲身示范,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且给予肯定和奖励,使学生感受到正确行为的喜悦和收获。
三、爱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通过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1.爱的作用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教师必须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育人工作。
2.爱的表达教师以爱育人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表达爱的情感,包括:(1)关心与关注: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困扰,为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与解决方案。
以德育人,以爱管理——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教|育|管|理以德育人,以爱管理——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的重要性钟承恒(广东省廉江市石颈镇中心小学广东·湛江524400)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学生德育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该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在德育教育中要以德育人、以爱管理,使德育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关键词德育将管理小学班主任重要性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协调处理好各学科关系,使各学科能够得到均衡发展,还要承担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那么,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呢?1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榜样1.1班主任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自身就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其引导和感染学生,发挥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好的事情,自己就要先做到。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用师德规范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对《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条例对来提醒自己,并将师德师风考评作为参考依据,规范自身行为。
1.2班主任要强化自身心理素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消极情绪及不健康心理等,都会引发不正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要调整自身心态、端正自身工作行为,保持对工作的热情,用健康、乐观的态度,旺盛的精力去对待班级德育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妥善处理各种突发问题,让学生遇到困难保持冷静,从而解决问题。
1.3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由于小学生们年纪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班里的课桌总是歪歪扭扭,即使再生强调,或者安排专人来摆放,可效果并不好。
于是我每次进入到班里的首要任务就是帮他们将课桌椅摆放好,慢慢的我也发现班上的有些同学也加入到我的团队中来,积极和我一起将课桌椅摆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加入进来,每次进教师,课桌椅摆放的都非常整齐。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摘要: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因此,班主任要始终秉持对学生的爱,是贯彻落实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围绕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体现关爱的原则、进行多元化德育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育人引言:现在,社会上都在提倡素质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从教学质量和学生品德的培养两个角度入手,既要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展开必要的道德教育工作,其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学生在将来学有所成后,主动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让教育工作真正地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进行有效的道德渗透教育。
一、尊重学生平等沟通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坚持以尊重学生、平等沟通为原则,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尚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的小学生,难免会有幼稚的思想观点与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应充分接纳学生这些不成熟的行为表现,对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懵懂稚嫩的言语与笨拙戆直的举动表示充分的尊重、理解与包涵,并在学生理解能力的范围内与之展开平等的沟通对话、对之进行适时的引导,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但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幼,其认识和认识程度相对较低,加之其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对外界的许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学生极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左右,如果班主任不能对其进行切实的道德教育,从而对其的成长和发展不利。
班主任是学校思想品德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思想道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班主任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其进行渗透,使其始终处在一种道德氛围之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又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班集体,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和气氛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达到全方位的发展。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以德育德,以爱育人,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德育是指通过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其成为独立自主、积极向上、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爱育人则是指教师以爱之心对待每个学生,关爱、呵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德育德是教育的灵魂,是根本任务。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具备健康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学校要加强德育课程的开设,通过讲授经典著作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理解力。
德育德理念的实施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整个学校的育人力量需要齐心协力共同发挥。
爱育人是德育的基础,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爱是人类最广泛、最深沉的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爱之心对待每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他们困难和痛苦的时候给予温暖和关怀。
教师要真正理解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育人的理念还要求教师要用耐心和耐心的态度面对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道路。
以德育德,以爱育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亲子沟通要加强,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爱和引导。
社会各界要关注教育,为教育事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德育德,以爱育人的目标,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以德服人,以爱育人——如何在小学开展德育
德
服
— —
人 , 以
爱 育
人
如 何 在 小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展 德 育
朱春 洁
( 张 家港 市 晨 阳学 校 , 江苏 张家港
2 1 5 6 3 7 )
从 古 至 今 ,教 育 一 直 是 一 项 神 圣 的事 业 。 随着 时代 的 变 迁, 教育从传统的“ 传 道授 业 ” 发 展 到 现 如 今 的 教 学育 人 。 社 会 主 义 现 代化 建设 要 求 教 学 做 出相 应 的改 革 .教 学 重心 逐 渐 向 德 育过 渡 , 即从 原 本 注 重 学 生 的 知识 积 累 、 成 绩 的 提 高逐 渐 过 渡 到 注 重 学 生 品 性 德 行 的 培 养 。 陶行 知 先 生 曾说 : “ 先 生 不 应 该 专教 书 , 他 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 学生不应 当专读书 , 他 的 责 任 是 学 习 人 生 之 道 。 ” 究 竟 如 何 才 能 培 养 出 品德 兼 修 的 学 生 呢? 多蒙茜洛诺尔特说 : “ 如 果 一 个 孩 子 生 活在 批 评 之 中 , 他 就 学 会 了 谴 责 :如 果 一 个 孩 子 生 活 在 敌 意 之 中 .他 就学 会 了 争 斗, … …如 果 一 个 孩 子 生 活 在 友 爱 之 中 . 他 就 学会 了 这 世 界 是 生活的好地方。 ” 可见 爱 的力 量 是 多 么 巨大 。 有爱就有感动 。 有 爱 就有 希 望 , 有 爱 就 一 切 都 有 可 能 。因此 , 在教 育 问题 上 , 在 如 何 培 养 孩 子 品 性 德 行 的 问题 上 , 我们要 以德服人 . 以爱 育 人 。
我 就 这 一 问 题 提 出 了 见解 。 其身 正 。 不 令 则 行
德育工作以爱为本
德育工作以爱为本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关爱,爱是人类交流的基石。
倾注了爱的教育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关爱是滋生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的源泉和动力。
我们教师要学会真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要用人性化的方式来指导、矫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心,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当教师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或布满疑云的眼睛,必须投以亲切目光,给他们送去希望。
对于教师而言,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每天都要把自己看作一名发现美的伯乐。
做一名“美”的教师。
当然这里不仅仅是教师要仪表美、心灵美,更在于要求教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
发现优点及时给学生鼓励赏识的评价。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面微笑、一句关心的问候、一句点拨或鼓励都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
做好德育工作,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做到公平的爱,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同样的爱。
记得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根独有的琴弦,倘若你自己能与他对准,他就会奏出最美妙的音乐。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弹奏他。
有一次与老师交谈中,老师对我提到班里的同学日记中的一句话:“我每次很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最终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我有点灰心……”。
我听了突然觉得这个孩子是被我忽略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意识到。
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了这些细节,当面对全班同学时我表扬了这位同学,同时肯定了他的劳动成果,还建议全班同学要向他学习,这个学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我真诚地看着她,他非常高兴地看着我。
在她脸上荡漾的是一种激情和自豪。
我当时既愧疚又庆幸,愧的是由于我的疏忽竟然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注意到她,差一点把一颗热情的火苗吹灭,庆幸的是我及时得到信息,让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重新燃了起来。
德育教育要以理解做基础。
“没有理解就没有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用大爱做小事——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用大爱做小事——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
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以爱育爱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启蒙时期,更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
纵观整个教育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可以说,小学阶段就是人生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是品德教育的主要角色,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效果。
班主任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在宽严之中显露真爱,在心灵沟通中予以尊重,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真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能做到真正的信任才能有足够的关爱,其中尊重是前提。
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认真教导学生,宽容学生的过失,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达到情理相济的目的。
因此,班主任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走到学生群体中,耐心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学生觉得有所依靠,才能成为成功的班主任。
如今社会各方面因素导致教育早龄化,升入小学的学生还很小,很多生活中的事并不能自理,就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承担起教育、管理及照顾他们的责任。
二、平等沟通,以爱换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正与同事谈趣正浓。
因此,学生刚刚开口说话或是说了只言片语,教师就极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就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更没有想学生之所想了,这样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吗?能换取学生的爱戴吗?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下的话,那么就会体验到学生的无助。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德育先行,以爱育心,是一种广泛被接受的教育理念。
德育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良好的德育能够为他们奠定一份坚实的精神基础。
而以爱育心,则是将孩子的心灵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引导其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有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的担当者。
德育先行,意味着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是为了培养道德修养高尚、有礼有节、有担当有责、有爱有善的人。
德育先行,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注重在学生心中培养出一些善良、真善美和高尚思想。
从小培养学生对于社会责任地认识,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和修养,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以爱育心,就是从爱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情感和注意力,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情心和爱心。
培养学生的心智、情感、品德等多方面因素,使他们能够有效地掌握社会和现代化生活的压力,根据需要自主应对各种变化。
以爱育心的过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关心和呵护,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缺,给予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启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还需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教育到人心,将爱和温暖深深地浸润到学生的心灵。
德育先行、以爱育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要素。
培养出一个有德有量的人,是将来社会的需要,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成长,通过德育和爱心的实际行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积极向上的人、有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从思想、行为、语言和地理环境等方面为学生塑造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亲情、友情、同胞情、师生情等不同的情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快乐成长。
最后,德育先行,以爱育心,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建设美好社会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措施。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以德施教·以爱育人"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它强调了在教育中注重德育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教育方法,而关爱学生则意味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对他们给予关怀和热爱。
以德施教是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教育环境的营造来实现。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不仅要注重学术方面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并通过行为来示范给学生。
学校也应该营造一个有益于德育的环境,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学校中,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特色活动和文化氛围的塑造等方式来加强德育。
以爱育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爱学生意味着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的理念对于现代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使得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学生需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从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与此现代社会的变化和竞争使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关爱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爱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德施教·以爱育人"的理念强调了德育和关爱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德育教育。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关怀和热爱,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师以爱进行德育教育策略;【内容提要】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爱学生。
教师要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在宽严之中,显露真爱;在心灵沟通中,予以尊重,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学生、爱、宽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曾经听我的同学(也是一名小学教师)说过关于他的一段求职经历:招聘过程中,校方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先喜欢你的学生还是让你的学生先喜欢你?请选择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我的同学说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我,但是我必须首先喜欢我的学生!因为,作为教师,喜欢自己的学生是学生喜欢自己的前提。
”说到这里,你会怎样回答呢?我相信大家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我在这里之所以把这个事例讲出来,主要是让大家明白师爱的重要性。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
”陶行之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多么重要啊!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爱是基础,爱是本质,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
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
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
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
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
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
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
例如:我们班的副班长,他学习成绩优秀,品德高尚,遵规守纪。
可是在课堂上,他却很不喜欢读书,而且胆子小。
因此我总会叫他起来读课文,培养他的胆量。
后来我在评价他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够认真地感悟课文,鼓足勇气战胜胆怯的毛病,就能把课文读得更有感情。
我用真诚的眼神看着他,他又把课文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为了让他彻底改掉这个毛病,课下我还经常找他谈话,告诉他班长一定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在上课的时候显得太懦弱。
经过我的教育和他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克服了毛病,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优秀的班干部。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不断改进、提高,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
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在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爱聪明、漂亮、健康、学习好的学生,还要爱反应迟钝、调皮捣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
“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爱要无私!和优等生相对立的,正是一些学困生。
这些学生有的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很厌烦。
可是我认为如果经常批评他们,冷落他们,那他们还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吗?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用爱心感化他们、关爱他们。
我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的过错,而是对他们的优点、成绩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我认为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
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淘气的孩子,他学习成绩不太好不说,行为习惯也不好,总是打架,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在对他的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没有无私的爱心,他可能就掉队了。
在课堂上,别人回答很难的问题被鼓励,对于他只要把最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就可以得到掌声。
这时他的眼里充满了喜悦,充满了自信。
这样,他就没有时间去影响其他同学了。
最难改的还是他的行为习惯,一下课他总会第一个冲出教室,一上课他又最后一个回到教室。
上课之前总会有同学告他的状。
别人做游戏他给人家捣乱,经常惹是生非;我课下和他聊天,他保证以后再也不调皮了,可过几天好像又忘了,又开始有同学告状。
光聊天不管用,后来我发现他爱好体育,于是就利用业余时间让他与我比一比,看谁跑得快,看谁出色。
这样,不但让改变了以前骄傲自满的缺点,而且还培养了他的特长,一举两得。
从此以后,我看到了这个男孩崭新的面貌,同学们也不再告他的状了。
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它不是靠强制,更不是靠利诱培养起来的。
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也可以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
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
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
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
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
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充分尊重相信学生,是师爱的表现。
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我班有4个男生,被班上其他人称为“4大金刚”!主要是他们的行为纪律差、学习差、思想落后等。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认真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虚心听取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人格,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这其中有一位学生比较懒惰,不能完成作业,成绩差,忘性很大,书写不认真等。
对于他的种种劣迹、恶习我及时帮助他指正。
但过不多久,又重犯,甚至情况比以前还糟糕。
这时,我就与他共同找原因,研究改进对策,制订计划,并付诸行动。
没有想到,他真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改变了许多,书写认真了,作业能及时完成,学习勤快了。
虽然他的进步不太大,很慢,也可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只要教师给予他坚强的毅力和耐心的引导,相信总会回归正道的。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公务员之家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正与同事谈趣正浓。
因此,学生刚刚开口说话或是说了只言片语,教师就极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就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更没有想学生之所想了,这样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吗?能换取学生的爱戴吗?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的话,那么就会体验到学生的无助。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
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曾经我碰到这样一个学生,由于这个学生经常违规乱纪,散漫成性,懒惰成习,惹是生非。
以往带班的老师历来不让他参加任何校内外活动。
该生心理这道防线成为与老师交往的鸿沟,从而以更多的犯错来对抗、回报老师。
在这种师生情感上的强烈对抗下,老师的严厉批评、指责已经失去了作用。
这个时候,我认识到并了解到了这一切情况后,从一开始,就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处理。
当我第一次与该生见面时,我将两把椅子靠近,与这位学生并排而坐。
从这一谈话的形式上的改变,让学生明白我的真正用意:我明白你的心思和困惑。
你希望得到老师平等对待。
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后来,这位学生很喜欢与我沟通,下课一有时间就找我聊天。
慢慢地,他变了,恶习改了,心境开朗了,并能在班集体活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不再与老师对立,而以自己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
教师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实现了学生“以爱换爱”的目的,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是爱。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只有懂得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有巨大的热情去爱事业,进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德育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又具有爱心的工作,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同时还要不断致力于自我教育,才能教育好别人。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怀着一颗为学生无私奉献的心,带着对学生全部的爱走上讲台,让学生在师爱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这一信念不仅是促进我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更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时刻谨记不能丢弃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