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二中2016届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二中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Al27,S32,Cl35。

5,Fe56,Zn65
1.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0H ﹣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2.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元素的﹣1价阴离子、W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
B.X单质和Z单质在暗处能剧烈反应
C.含W元素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D.Z离子半径小于W离子半径
3.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最初20 mL 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B.CH2═CH﹣CH═CH2+2H2CH3﹣CH2﹣CH2﹣CH3
C.
D.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5.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电解水生成H2、O2与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
B.H2和I2在高温下边化合边分解
C.溶解与结晶
D.SO2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6.取少量无机盐溶液试样对其中的离子进行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Ag+
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或HCO3﹣C.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NH4+ D.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
7.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带有理想活塞(即无质量、无摩擦力的刚性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C(g)⇌A(g)+B(g),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B.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乙>甲
C.反应速率:乙>甲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
8.用0。

100 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0 mol•L﹣1
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加NaOH溶液10。

00 mL(忽略反应前后体积变化),该混合液的pH=1+lg3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9.4种相邻主族短周期元素的相对位置如表,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周期,第族,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的方法制备.
(2)m、n、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
(3)气体分子(mn)2的电子式为.(mn)2成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
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D
(3)装置C的作用是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两个目
的、.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11.“速力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补铁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其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打开这种药片的密封膜,发现其外观为淡黄色;
(Ⅱ)将“速力菲”投入小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发现溶液变浑浊;慢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变得澄清透明并显黄色;滴加KSCN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学生甲由此断定“速力菲"的主要成分是三价铁盐;
(Ⅲ)学生乙的操作与甲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他动作敏捷,且在振荡前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结果发现:溶液仅显示淡红色.乙同学认为“速力菲”的主要成分不是三价铁盐而是亚铁盐.
(Ⅳ)为了确认甲、乙的结论是否正确,学生丙将乙所得的淡红色溶液分成两份继续进行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的结论中比较合理的是,另一同学判断出错的原因是.
(2)丙的实验①说明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性(填“氧化”或“还原”).
(3)写出与丙的实验②中现象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4)关于丙的实验③中的现象,丙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一种是过量的氯水与Fe3+结合生成了某种稳定的新物质;另一种则是过量的氯水将SCN﹣氧化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以确认哪种假设更合理.
(5)针对实验目的,本次实验尚未完成的任务是.
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2.从甲苯出发,按下面流程可以合成苯甲酸苯甲酯和水杨酸():
(1)写出反应①的反应条件:.
(2)写出C、F的结构简式:C、F.
(3)写出反应⑥、⑨的化学方程式:⑥、⑨.(4)③、④两步反应能否互换,为什么?.
(5)反应①~⑨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6)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
①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2016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二中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Al27,
S32,Cl35.5,Fe56,Zn65
1.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0H ﹣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知,电池工作时,负极为Al,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l ﹣3e﹣+3OH﹣=Al(OH)3,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答该题.
【解答】解:A、正极上通入空气,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A正确;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从铂电极沿导线流向铝电极,故B错误;
C、铂做成网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C正确;
D、Al不断反应,不断溶解,所以一段时间后,更换铝板就可以继续使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原电池的两极上的变化以及原电池原理.
2.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元素的﹣1价阴离子、W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
B.X单质和Z单质在暗处能剧烈反应
C.含W元素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D.Z离子半径小于W离子半径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 为H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为C元素;Z元素的﹣1价阴离子、W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则Z为F、W为Al,据此解答.
【解答】解: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Y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为C元素;Z元素的﹣1价阴离子、W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则Z为F、W为Al,
A.H与C元素形成的乙炔等分子中碳碳之间形成非极性键,故A错误;
B.氢气和氟气在暗处能剧烈反应,故B正确;
C.偏铝酸钠溶液中偏铝酸跟水解,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
D.F﹣、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F﹣>Al3+,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A选项中学生容易考虑C、H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及注意化学键的分析,C选项中学生容易考虑铝盐而忽略偏铝酸盐,难度不大.
3.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混合物投入200mL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最初20 mL 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硫酸
C.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由图象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当V(NaOH 溶液)=2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为0。

35mol,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2SO4)等于2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n(NaOH)的倍.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Al(OH)3:NaOH+Al (OH)3=NaAlO2+2H2O,当V(NaOH溶液)=24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此时全部为Mg (OH)2,物质的量为0.15mol,所以沉淀量最大,Mg(OH)2为0.15mol,Al(OH)3为0.35mol ﹣0.15mol=0.2mol,由于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Al(OH)3:NaOH+Al(OH)
3=NaAlO2+2H2O,所以该阶段消耗n(NaOH)=n[Al(OH)3]=0.2mo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5mol/L.
A、由元素守恒可知n(Al)=n[Al(OH)3]=0.2mol,n(Mg)=n[Mg(OH)2]=0。

15mol,据此计算;
B、由图象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
C、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2SO4)等于2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n(NaOH)的,据此计算;
D、由A中可知n(Al)=0.2mol,n(Mg)=0。

1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2n(H2)=3n(Al)+2n(Mg),据此计算n(H2),再根据V=nVm计算氢气体积.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当V(NaOH 溶液)=200mL时,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二者物质的量之和为0。

35mol,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2SO4)等于2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n(NaOH)的.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Al(OH)3:
NaOH+Al(OH)3=NaAlO2+2H2O,当V(NaOH溶液)=240mL时,沉淀不再减少,此时全部为Mg(OH)2,物质的量为0。

15mol,所以沉淀量最大,Mg(OH)2为0.15mol,Al(OH)3为0。

35mol﹣0.15mol=0.2mol,由于从200mL到240mL,NaOH溶解Al(OH)3:NaOH+Al (OH)3=NaAlO2+2H2O,所以该阶段消耗n(NaOH)=n[Al(OH)3]=0.2mol,氢氧化钠的浓度为=5mol/L.
A、由元素守恒可知n(Al)=n[Al(OH)3]=0。

2mol,n(Mg)=n[Mg(OH)2]=0.15mol,所以镁和铝的总质量为0.2mol×27g/mol+0。

15mol×24g/mol=9g,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从开始至加入NaOH溶液20mL,没有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硫酸溶解Mg、Al后硫酸有剩余,此时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故B正确;
C、沉淀量最大,此时为Mg(OH)2和Al(OH)3,溶液中溶质为Na2SO4,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此时n(Na2SO4)等于200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n(NaOH)的倍,所以n(Na2SO4)=×0。

2L×5mol/L=0.5mol,所以硫酸的浓度为=2.5mol/L,故C正确;
D、由A中可知n(Al)=0。

2mol,n(Mg)=0.1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2n(H2)=3n (Al)+2n(Mg)=3×0.2mol+2×0.15mol=0。

9mol,所以n(H2)=0.45mol,故氢气体积为
0.45mol×22。

4mol/L=10。

08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以图象题的形式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分析图象各阶段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各阶段的化学反应,利用守恒计算.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B.CH2═CH﹣CH═CH2+2H2CH3﹣CH2﹣CH2﹣CH3
C.
D.CH3﹣CH2Br+NaOH CH3﹣CH2OH+NaBr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专题】有机反应.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一般来说,当有机物中含有C=C、C≡C、C=O键,且反应后转化为C﹣C、C﹣O时,发生加成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乙醛中由C=O键生成C﹣O键,为加成反应,故A不选;
B.丁二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生成丁烷,为加成反应,故B不选;C.乙醛与氢气反应生成乙醇,C=O键生成C﹣O键,为加成反应,故C不选;
D.CH3﹣CH2Br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CH3﹣CH2Br中溴原子取代生成乙醇,属于取代反应,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成反应的判断,加成反应的条件是有机物中必须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
5.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电解水生成H2、O2与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
B.H2和I2在高温下边化合边分解
C.溶解与结晶
D.SO2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注意条件相同,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
【解答】解:A、可逆反应要求正、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电解水生成H2和O2的反应是在通电条件下进行的,而H2与O2燃烧生成H2O的反应是在点燃条件下进行的,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A错误;
B、H2和I2的生成和分解为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两个反应,故B正确;
C、溶解与结晶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可逆反应,故C错误;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是不同条件下进行的两个过程,故不是可逆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逆反应概念,难度较小,注意把握可逆反应条件相同,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
6.取少量无机盐溶液试样对其中的离子进行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Ag+
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或HCO3﹣C.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NH4+
D.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A.白色沉淀可能为硅酸;
B.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
C.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为氨气;
D.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
【解答】解:A.若溶液中存在SiO32﹣,加盐酸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SO32﹣或HSO3﹣可以与酸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故B错误;
C.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NH4+,故C 正确;
D.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也有可能是AgCl的沉淀,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检验的试剂、现象及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离子检验中排除干扰离子,题目难度不大.
7.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带有理想活塞(即无质量、无摩擦力的刚性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
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C(g)⇌A(g)+B(g),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B.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乙>甲
C.反应速率:乙>甲 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甲为恒容,乙为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甲容器压强逐渐增大,而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本题可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角度比较分析.
【解答】解:甲为恒容,乙为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甲容器压强逐渐增大,而乙压强不变,A.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的转化率减小,则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故A正确;
B.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甲>乙,故B错误;
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反应速率:甲>乙,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乙>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角度比较甲乙两个状态.
8.用0。

100 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

00mL未知浓度的盐酸(酚酞作指示剂)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0 mol•L﹣1
C.指示剂变色时,说明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加NaOH溶液10.00 mL(忽略反应前后体积变化),该混合液的pH=1+lg3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a点时加入NaOH较少,溶液中c(H+)较大,从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
B.加入NaOH溶液20。

00mL时,酸碱恰好中和,根据c(酸)×V(酸)=c(碱)×V(碱)计算;
C.指示剂为酚酞,溶液变色范围为8。

2~10,溶液呈碱性;
D.当滴加NaOH溶液10。

00 mL时,酸过量,根据c(H+)
=计算溶液的pH.
【解答】解:A.a点时加入NaOH较少,溶液中c(H+)较大,c(H+)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则有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a<b,故A错误;
B.加入NaOH溶液20.00mL时,酸碱恰好中和,由c(酸)×V(酸)=c(碱)×V(碱)可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 mol•L﹣1,故B错误;
C.指示剂为酚酞,溶液变色范围为8.2~10,溶液呈碱性,NaOH过量,并不是恰好完全反应,故C错误;
D.当滴加NaOH溶液10.00 mL时,酸过量,c
(H+)==×10﹣1mol/L,则pH=1+lg3,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和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易错点为C,注意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9.4种相邻主族短周期元素的相对位置如表,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IA族,其单质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备.
(2)m、n、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NO3,碱性最强的是Al(OH)3.(填化学式)
(3)气体分子(mn)2的电子式为.(mn)2成为拟卤素,性质与卤素类似,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N)2=NaCN+NaCNO+H2O.
【考点】真题集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这几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且为相邻主族,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m和n 位于第二周期、x和y位于第三周期,x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则y是Al元素,根据元素位置知,x是Mg元素、m是C元素、n元素N元素,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解:这几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且为相邻主族,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m和n位于第二周期、x和y位于第三周期,x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则y是Al元素,根据元素位置知,x是Mg元素、m是C元素、n元素N元素,(1)元素x是M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IA族,其单质可以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备,
故答案为:三;IIA;氯化镁;
(2)m、n、y分别是C、N、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这三种元素金属性最强的是Al 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N元素,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NO3,碱性最强的是Al(OH)3,
故答案为:HNO3;Al(OH)3;
(3)气体分子(mn)2为(CN)2,电子式为,根据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知,(CN)2和NaOH反应生成NaCN、NaCNO、H2O,反应方程式为2NaOH+(CN)
2=NaCN+NaCNO+H2O,故答案为:;2NaOH+(CN)2=NaCN+NaCNO+H2O.【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物质及元素性质确定元素,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解答(3)题,题目难度中等.
10.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
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酸性,还原性(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D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两个目的使SO2和Cl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SO2+Cl2+2H2O=SO42﹣+2Cl﹣+4H+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
【考点】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专题】卤族元素;氧族元素.
【分析】(1)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表现的性质.
(2)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注意次氯酸的漂白性是永久性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
(3)根据氢氧化钠及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性质分析.
(4)①浓硫酸和二氧化硫、氯气不反应,但氯气和二氧化硫在该装置中能充分混合,且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控制气体流量,使二者按一定比列混合.
②氯气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气体失去漂白性.
③如果SO2和Cl2的进气速度不相等,混合发生反应后其中一种气体有剩余,仍具有漂白性.【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 MnCl2+Cl2↑+2H2O,由HCl生成MnCl2,氯元素化合价不变,
由HCl生成Cl2,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性和酸性.
(2)次氯酸的漂白性是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利用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次氯酸的漂白性是永久性的,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加热时,次氯酸漂白过的溶液无变化,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时能重新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3)氯气和二氧化硫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但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和碱反应,所以装置C 的作用是保证安全,吸收多余的氯气和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和Cl2,防止污染环境.
(4)①浓硫酸和二氧化硫、氯气不反应,但氯气和二氧化硫在该装置中能充分混合,且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控制气体流量,使二者按一定比列混合.
故答案为:使SO2和Cl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气泡控制气体的流速.
②氯气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二者能按1: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气体失去漂白性,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
故答案为:控制SO2和Cl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气,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H2SO4和HCl,SO2+Cl2+2H2O=SO42﹣+2Cl﹣+4H+.
③通气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颜色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说明有漂白性;如果SO2和Cl2的进气速度不相等,混合发生反应后其中一种气体有剩余,仍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