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历史:六项有力的建构主义措施--美国历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_历史论文
当代美国教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
当代美国教育改革六次浪潮及其启示第一次改革浪潮:“新课程”运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教育发展史上,教育改革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而且,进入50年代以后,改革周期在不断加快。
考察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史。
正如约普利曼和詹姆斯·范帕滕所说的:“美国的历史,从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政权到里根、布什和克林顿的政权,均受社会改革运动所左右”。
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教育改革也是一浪接着一浪。
考察自“二战”以来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不难发现,当代美国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大的浪潮是伴随着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而揭开序幕的。
1957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美国政府为之震惊,而公众则把目光投向了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上,责备美国的宇航技术落后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所致,进而认为这是进步主义教育偏废基础性、系统性,降低学术标准所造成的恶果。
正如丹尼·里威奇教授在《走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教育:1954—1980》一书中所描述的:“政府官员一再表示了对科技领域研究人才缺乏的关注。
另外,他们批评进步主义教育忽视了基本的学术科目—英语、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并不是因为俄国多么的先进,而恰恰是因为美国的落后所致”。
于是,美国政府很快就将国防建设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于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确立了以培养高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新体系。
该法案拨专款资助科学、教学和现代外语三门“新三艺”课程的研究和改革;提供相关教学设施;推进引导、咨询和测试计划,特别重视发现和培养天才儿童。
很快,新数学、新化学和其他新的修订版本被引入学校教学,暑期学校则为教师提供了新教材和新教法方面的培训。
此后,学者们进一步提醒人们充分认识:“教育是我们的第一道国防线”。
正如佳斯特斯·华伦在最高法院的建议案中所指出的:“今天,教育或许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功能。
美国主要教学实践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美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其教学实践方法备受关注。
美国的教育体系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其教学实践方法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美国主要的教学实践方法。
二、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是美国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点:1. 学生为中心: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
2. 综合性:项目式学习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 实践性: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自主性: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发挥主观能动性。
5. 评价多元化: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方式多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三、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
以下是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1. 课前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教材等方式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2. 课中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等互动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巩固提升: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练习等任务,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资源丰富:翻转课堂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课件等。
四、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以下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1. 小组划分: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便于沟通交流。
2. 明确分工:小组成员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角色和职责,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3. 互动交流:小组成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评价方式: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关注个体,更关注小组的整体表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这些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应用实践及不足之处。最后,文章总结了建 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成效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前景。
引言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深受教育界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性和建构性。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 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建构的。本次演示旨在全面梳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建构主义教学评价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评价标准 不统一、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4、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建构主义教学总结与反思阶段强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回顾和总结,以及对学生 和教师的反思和提升。其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回顾教学目标: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得到了有效实现。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学习理念,它强调学习者的主 动性、情境性、合作性和意义建构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教育、培训、康复和心理学等领域提 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发展思路。
摘要
本次演示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详细探讨了其发展历程、主 要观点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概 念和内涵,然后从教学的设计、实施、评价和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分析了建 构主义教学理论在
未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应用,例如利用、大数据等技 术来支持意义建构和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更 加实践和案例研究
,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将更 加注重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首先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关注教学改革如何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以改善教育实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我们还将综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其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理解和描述。
它认为,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空白的容器,等待被填满,而是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个体。
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理解和感知,主动地构建和解读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主观的、情境化的、不断变化的。
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理解,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的。
这种建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共享知识、经验和观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性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建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他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经验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再现历史: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
再现历史: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再现历史”是美国教师课程学院的工作者们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即“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们‘经验历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建构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智力发展”。
借他山之石,我国正在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高中历史课堂如何真正做到真实高效,张扬生命的力量?“再现历史”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
一、“再现历史”教学策略之理论基础“再现历史”教学策略符合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合作学习等相关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所发生的一场革命。
它认为: 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果。
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主体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主体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个体的智力不是单一的,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等七种多元智力。
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
“再现历史”教学策略的另外一个理论依据是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的,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理论。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在明确个体责任基础上的相互依赖,充分利用合作技能,相互尊重、交流、协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再现历史”教学策略之措施研究1.给你一幕“真实的场景”——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技术。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和教育这两大决定未来的因素已逐渐走到了一起。
那么,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该如何做到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呢?2.给你一个“最棒的组合”——发挥好学习小组的优势。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美国的应用以及对教改的启示_王丽
收稿日期:2009-11-12作者简介:王丽(1963)),女,山东昌邑人,潍坊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主任、教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美国的应用以及对教改的启示王 丽(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摘 要:本文结合美国大学教学观摩,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角色的定位、建构学习策略的运用,以及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的实施等方面,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美国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特色。
分析目前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重点难点,并就如何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设计模式,提高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驾驭能力,解决有效实施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等问题。
关键词:美国;建构理论;学习策略;能力培养;教学设计;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当前,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0为主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0,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正是在适应这一历史要求下不断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美国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其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从世界教育发展来看,近二十年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将学生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倍受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在西方逐渐流行,并对当今世界各级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皮亚杰(Jean P i aget ,1896-1980)和维果斯基(L ev V ygo tsk ,1896-1934)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为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早在杜威(John D ewey ,1859-1952)的教学理论中,就已见建构主义教学论的端睨。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论文】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幼儿教师成长经验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主义建构摘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增进作用。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括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本身终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开始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名心理学家,他所创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的理论布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他以为,儿童是在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的进程中,逐渐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本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触及两个基本进程:“同化”与“顺应”。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情势来到达与四周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往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进程就是寻觅新的平衡的进程。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进程逐渐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进步和发展。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新模式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新模式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如贫困学生教育机会不平等、普遍缺少STEM 教育、教育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等。
面对这些困难,美国政府和教育界正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试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体验。
教育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有了很多新的工具和资源,如在线课程、游戏化学习、虚拟现实等。
这些教育科技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学校中,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加专注和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不少公立学校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一些游戏化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通过愉快的游戏方式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STEM教育的重视STEM教育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领域,是近年来美国教育界推崇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近几年,STEM教育已经成为美国学校教学的热点,因为STEM领域的专业技能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很重要。
美国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开始投入资金和资源,推广STEM教育,建立STEM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从根本上提升未来科技革命的创新能力。
教育内容的更新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课程教材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美国学校开始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新的学科内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以适应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
同时,美国学校也开始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涉及到性别平等、文化多样性、艺术和体育等领域,力图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
学科融合的教学学科融合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使学生从多个学科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美国的许多学校已经开始推行学科融合教育,如STEAM教育,它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鼓励学生在创作和创新的过程中体验多种感知方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建构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构建主义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学习科目和文化趋势。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不断思考和探究,而不仅仅死板地机械记忆、模仿。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发展个人思考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各方面能力,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在历史教学中,构建主义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根据既有知识,建立起可新可老的历史思维关系,形成有声有色的历史画面,系统学习历史。
构建主义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探究中形成个体的认知和主观观点,并探究自身在历史系统中的位置,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有更强的素养和文化底蕴。
另外,构建性教学还有助于促进历史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认识历史的视野,从而使学生从多重历史角度、从史的多样性角度探究历史趋向,加深学生对客观历史的认识。
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5篇范例)
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5篇范例)第一篇: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21世纪美国的教育战略迎接21世纪的挑战,美国制定了一个以打好三个基础、提高五大技能为核心的21世纪教育战略。
在介绍了美国对其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五大能力和三大基础后,1989年9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召集五十个州的州长召开了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全美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制定了21世纪美国教育的六点战略目标。
1991年4月布什总统又与当时的教育部长拉马尔· 亚历山大(Lamar Alexander)研究颁布了实现六点目标的四步战略,为美国21世纪的教育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蓝图。
1991年6月美国劳工部根据全美州长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的六点目标和布什总统颁布的四步战略,成立了一个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的取名为SCANS的委员会,即美国劳工部21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The 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 US Department of Laboor),对本世纪近20年来美国教育的现状和21世纪美国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并对国家调整劳动力市场、指导就业培训的咨询意见发表了《美国21世纪事业对学校的要求》的调查报告(What Work Requires of School,A SCANS Report for America 2000)。
美国劳工部SCANS的调查报告指出,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由于科学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和工商业全球化的急剧进程,劳动力市场已对工作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就业者不单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各种实际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报告归纳综合了各行各业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为适应21世纪的新形势,就业人员需具备五大能力、打好三大基础。
调查报告指出,现在美国一大半的年轻人在未获得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前便已离开了学校。
美国有效教学方法简介
三、美国有效教学的实践情况
1、课堂教学:美国有效教学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他们的参与度。教师通常采用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课程设计:美国有效教学注重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综合性。教 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选择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主动思考:学生应该学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问题,并寻 找答案。这种主动思考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 的能力。
3、笔记整理:学生应该学会有效地做笔记,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记 录下来,以便于后续的复习。
4、复习巩固:定期复习所学内容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学生 可以巩固知识,查漏补缺,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一、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特 点
1、高度工业化:钢结构住宅的构建和组装过程可以在工厂内进行,实现高 度工业化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质量。
2、高抗震性能:钢结构住宅体系由于其结构特性,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3、灵活的空间布局: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可以更灵活,容易实现大空间、无 支撑的大跨度设计,为室内空间布局提供更多可能性。
1、以生为本:美国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 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思考和实践。
2、全面发展:美国有效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知识的传授,还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
3、个性化教学:美国有效教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 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因此,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美国几项教学改革措施的启示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7 —19 (0 1 0 6 1 66 2 1 )3—00 0 0 4— 4
2 世纪 5 0 0年代末期课程改革以来 , 国的教育 美 改革 经历 了半个 多世 纪 的调 整 与深 化 , 入 2 进 1世 纪
前后 出现 了许 多 教 改 配 套 措 施 的改 革 , 中教 学 具 其 体环 节改 革 的一 些 举 措 引 人 注 目. 我 国新 课 程 改 在 革 推行 1 0年 , 改 亟 待 继 续 深 化 的时 刻 , 国 的这 课 美
[ 作者简 介] 胡 明( 9 8一)男 , 14 , 安徽安庆人 , 江苏教育学院教授 , 研究 方向 :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 —
d ——
推. 这样可以降低 固定课程安排带来的枯燥感. 不仅 在课 表 宏 观 安排 上 做 了上 述 改 革 , 有 许 还 多 研究者 和教 师对 一 节 大课 内时 问 的安 排也 做 了精 心策 划 . 高 中生 物 学 课 程 中 “ 化 的理 论 ” 章 的 如 进 一 时 问安排 : 一节 “自然 选 择与进 化的证 据 ” 9 第 用 0分 钟 , 中组 织 教学 与 复 习 旧课 5分 钟 , 其 讨论 旧课 习题 5分 钟 , 核心课 3 3 钟 , 0~ 5分 当堂检 测 2 5~3 钟 , 0分 作业 1 0分钟 , 拓展 活 动进 行 评 价 1 钟 ; 二 节 用 0分 第 “ 化 的机理 ” 15分 钟 , 中组 织 教 学 与 复 习 旧 进 用 2 其 课 1 0分钟 , 论上 节 课作 业 题 5分 钟 , 心 课 4 讨 核 5分 钟, 当堂 检测 5 钟 , 5分 作业 1 0分钟 , 用拓 展活 动进 行
评价 1 0分 钟 . ・
美国历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美国历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美国历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近年来,建构主义在美国正日益受到青睐,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再现历史”是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们“经验历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建构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智力发展。
这些方法是美国教师课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们把理论研究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再现历史”的教学首先是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理论为基础的,即人类认知包括一系列比传统上为学校所承认的更为广泛和普遍的能力。
加德纳发现每个学生都在以下七种智慧的两、三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口头--语言的、数学--逻辑的、视觉--空间的、身体--动作的、音乐--韵律的、人际关系的以及自我内省的智慧。
每项再现历史的活动都试图尽可能多地运用这七种智慧。
第二个理论基础是合作性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学习上的收获。
通常学生在小组里一起完成集体任务时,一些学生往往垄断小组中的相互作用,伊丽沙白·柯恩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办法。
她发现如果对学生进行合作性规则和行为训练,把他们编入异质小组里,在一项需要多种能力的任务中给每个人分配特定的角色,他们则趋于更为平等地相互作用。
因此,每堂再现历史课都运用这些技巧使合作性的相互作用更为平等。
支持再现历史方法的第三个理论基础是由教育理论家杰罗姆·布鲁纳所倡导的“螺旋式课程”的观念,即如果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和自己发现知识,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逐步掌握更为艰深的概念。
那么如何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地建构过去,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智力发展呢?他们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形成了建立在三个理论前提基础上的六种动态的、高度相互作用的教学措施。
一、六项建构主义措施1.相互作用的幻灯课:“经济崩溃”在学习有关“经济萧条”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通常难于体验大萧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2024年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范文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篇一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一、引言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建构主义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以其独特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贴合当代学生发展需求,让教学回归于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
本文将详细阐述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在革新传统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由教师直接传授,而是学生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反思来建构知识。
2. 情境性原则:学习应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 互动性原则: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
这种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内化。
三、建构主义与传统教学的对比与传统教学相比,建构主义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建构主义则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多采用讲授法、背诵法等,而建构主义则倡导问题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建构主义在革新传统教学中的作用建构主义为传统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问题式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建构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建构主义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4. 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与信息化时代的需求相契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六国分析优秀教学技巧
六国分析优秀教学技巧1. 引言教学技巧是教师在课堂上应用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六个国家的优秀教学技巧,以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2. 美国的优秀教学技巧美国的优秀教学技巧包括:- 创设互动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引入实践性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利用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在线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便利性。
3. 英国的优秀教学技巧英国的优秀教学技巧包括:- 强调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 倡导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德国的优秀教学技巧德国的优秀教学技巧包括:-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
-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日本的优秀教学技巧日本的优秀教学技巧包括:- 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 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 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动力。
6. 韩国的优秀教学技巧韩国的优秀教学技巧包括:- 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评价。
- 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7. 中国的优秀教学技巧中国的优秀教学技巧包括:- 强调基础知识的扎实性,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和掌握。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
-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8. 结论通过对六个国家的优秀教学技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教育领域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改革既有模式:罗斯福新政的学科创新
改革既有模式:罗斯福新政的学科创新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改革运动,它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中,教育领域也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罗斯福新政为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和变革,这对今天的学科创新仍有很多启示。
首先,罗斯福新政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即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受阶层和经济地位的限制。
这一理念为今天的学科创新培养了更为广泛的群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
同样的,今天的创新也需要更广泛的参与者,而不是仅限于某些特定的人群。
其次,罗斯福新政在教育中加强了实践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地位。
在那个时候,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认识到。
罗斯福新政通过各种举措,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和知识。
这种聚焦于职业能力的教学形式,对于当今的学科创新有着很大启示,例如设计实践、编程训练等,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第三,罗斯福新政注重从根本上改革教育体制,并长期地采取了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他推动了教师培养体系的改革,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学校,同时也鼓励老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这样的措施,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受益。
与此同时,今天的学科创新也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知识和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今天的学科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教育机会均等的进步理念,到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再到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所有这一切都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当今的学科创新需要更加深入地掌握技能、知识、方法,而这正是罗斯福新政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继续写相关内容:除此之外,罗斯福新政还注重将教育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
他为人民培养有用的人才,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
例如,在罗斯福新政的推动下,开设了许多配合新兴产业的新课程,如工程、电子学、医学等。
这些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最新的智力内容,更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分工和产业升级。
2024年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
2024年建构主义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情境、文化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情境性和文化性,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影响。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知识是如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而形成的。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中学历史教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方法的转变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然而,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教师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来建构历史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转变在建构主义理论下,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也需要发生转变。
传统的历史教材往往注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而忽略了历史知识的建构过程和文化背景。
因此,教师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历史知识的情境性和文化性,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历史知识的建构过程。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也需要发生相应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单一的考试和测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性。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中学历史教学评价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建构主义理论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建构的六个策略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建构的六个策略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六个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和引导学生研究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来鼓励学生思考历史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并结合相关历史材料对其进行探究。
2. 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历史资料历史是基于材料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历史资料、文本、图片、图表、录音、视频等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特定时间段或事件的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度和广度。
3. 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历史教育的互动性新媒体技术可以为历史教育增添更多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互联网、平板电脑等设备来建立虚拟历史场景,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情境,并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
此外,利用互联网可以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历史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4. 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角度的历史分析和思考历史事件不同的历史人物和背景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观点和背景,并就此进行历史分析和思考。
这种多元角度的历史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并且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5. 建立有效的历史教学评估机制对于历史教学,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评价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口头报告或课堂互动等方式,来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如此才能更好地反思历史教学的效果,进而改善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6. 建立合作学习和全员参与的历史教学模式历史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学生需要与教师和同学互动,实现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比如小组合作探究历史事件、历史模拟演练等活动,并且可以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建构主义在美国正日益受到青睐,并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再现历史”是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们“经验历史”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建构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智力发展。
这些方法是美国教师课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们把理论研究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再现历史”的教学首先是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理论为基础的,即人类认知包括一系列比传统上为学校所承认的更为广泛和普遍的能力。
加德纳发现每个学生都在以下七种智慧的两、三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口头--语言的、数学--逻辑的、视觉--空间的、身体--动作的、音乐--韵律的、人际关系的以及自我内省的智慧。
每项再现历史的活动都试图尽可能多地运用这七种智慧。
第二个理论基础是合作性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学习上的收获。
通常学生在小组里一起完成集体任务时,一些学生往往垄断小组中的相互作用,伊丽沙白·柯恩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办法。
她发现如果对学生进行合作性规则和行为训练,把他们编入异质小组里,在一项需要多种能力的任务中给每个人分配特定的角色,他们则趋于更为平等地相互作用。
因此,每堂再现历史课都运用这些技巧使合作性的相互作用更为平等。
支持再现历史方法的第三个理论基础是由教育理论家杰罗姆·布鲁纳所倡导的“螺旋式课程”的观念,即如果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和自己发现知识,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逐步掌握更为艰深的概念。
那么如何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地建构过去,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智力发展呢?他们从建构主义观点出发,形成了建立在三个理论前提基础上的六种动态的、高度相互作用的教学措施。
一、六项建构主义措施1.相互作用的幻灯课:“经济崩溃”在学习有关“经济萧条”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通常难于体验大萧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这一幻灯教学让学生去体验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崩溃所造成的个人损失。
课上学生们观看并解释投射到教室前方大屏幕上的大萧条时代的照片,并通过扮演照片中的人物再现当时的情景。
这种措施把被动的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活动变为富有刺激性的互动性学习。
借助于一个特殊调焦镜头,教师在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放映一幕关于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幻灯。
几个学生站在屏幕旁,指出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站立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和店铺的标牌上写着什么,建筑物看上去如何。
然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从基本信息到批判性思维螺旋式上升,帮助学生运用视觉技能从投影片上获得信息:·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人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你认为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大萧条期间银行倒闭可能对整个国家有什么影响?随着讨论的展开,教师补充历史信息,并在透明胶片上列出纲要,用投影仪投到另一个小屏幕上。
学生们了解到银行如何给投机者大数额贷款,而后当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时这些人无以偿还。
他们了解到30年代初上千家银行倒闭加剧了大萧条的严重性,以及银行倒闭所造成的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
看图像的同时结合书面材料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并牢固地掌握了传统课堂上可能遗忘的要点。
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银行的存款人。
这项活动主要使他们运用人际的、内省的和身体运动智慧。
几个学生出来站在幻灯前,把身体置于站在银行外面等候的人的位置上,老师则站在投影中进行现场采访的记者的位置上向学生提问:·你们在这儿干什么?·你认为你能从银行提出存款吗?·如果不能从银行提取存款你将怎么办?·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随着课的进展,学生们观看更多的反映经济崩溃的幻灯片:一座被遗弃了的农舍;一个失业者在卖苹果;一处失业工人居住的简易木棚群;一列排面包的长队;白宫中的赫伯特·胡佛;1932年竞选集会上的下一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通过重复上述过程,学生们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视觉与分析技能。
2.社会学科技能的建立:“墨西哥人对美国西南文化的贡献”许多学生听说过墨西哥美国战争,而不了解墨西哥文化以及土著美国人、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与美洲印第安人的混血儿的先辈们是怎样帮助第一批从欧洲来美国的定居者在西南部生存的。
学生们通过分析一系列历史图片文献并创造一幅反映西南部文化的提示板来学习这些贡献。
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们两人一组研究一系列反映50年代西南部文化的某个侧面的图片。
如放牧、灌溉、土坯房建筑或纺织毯子等在那一地区早期墨西哥文化中存在的东西。
学生们把每张图片与相应的文字描述粘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然后以自己的速度在教室里走动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
当学生把图片和相应的描述性的段落相匹配时,他们在一幅11乘17英寸的西南部的地图上作一个视觉标记。
在标记的下面以这样几个字开头写上一句话:“这个贡献因……而重要”。
当学生完成每项贡献时,他们向教师出示作有标记的地图,教师及时作出反馈并给予分数奖励。
活动持续进行,直到学生完成所有图片和说明段落的匹配,并制作出表明墨西哥人对西南部生活所做贡献的提示板。
然后学生将提示板挂在墙上,并从“今天在我们这个社区能够看到墨西哥人的贡献”到“在我们的社区中看不到墨西哥人的贡献”这两者之间采取一种立场。
学生们通常吃惊地发现,在美国墨西哥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并且经久不衰。
3.经验练习:“装配线上的生活”这种活动帮助学生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理解美国由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本世纪初期装配线生活的模拟,让学生设想如果他们身为那时的工人自己将作出什么反应。
学生们运用内省的和身体运动智慧联想当时的情景。
活动开始时让每个学生画一幅完整的人体,然后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对等组,要求每组将组内成员中画得最好的一幅作品进行复制,学生们移动课桌排成两个长排,准备大批量生产。
随着图纸从一个学生传到另一个学生,每个学生专门画人体的一部分,如头、鼻子、腿或躯干。
教师以“工头”的身份敦促“工人”加快速度、集中精力、更卖力气来制造装配线上那种紧张气氛。
有的教师通过提高室内温度、调暗灯光或让学生彼此坐得更近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工厂的恶劣条件。
这种经验练习帮助学生对装配线工人所经历的体力、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产生移情,并要求他们将手工作坊和装配线生产手段进行比较。
活动最后让学生在他们的笔记本上画一个题为“作为一种生产手段的装配线的两分表”。
在表的一端学生列出“积极作用”,如标准化、高速度、高效率;另一端列出“消极作用”,如单调、缺少个性投入、工人的异化等。
4.解决问题的小组工作:对“中国人的信仰体系”进行人物美术粘贴这种活动的设计在于教授学生佛教、儒教、道教的基本信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与真实尺寸相同的人物(佛,孔子或老子)的轮廓,进行人物粘贴创作,并在画面和周围作文字或视觉说(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
)明。
这项活动要求视觉的、人际关系的及语言等广泛的智力成分的参与,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对小组的集体努力有独特的贡献。
教师在开始时把学生分为异质四人组,每组负责对一种中国人的信仰体系的研究。
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角色,研究者负责获得信息;图案设计者负责整体形象和人物粘贴的组合的设计;负责解说的人描出人物轮廓、画出粘贴画的草图以供教师审阅;负责注释的人主持对几位哲学家的引言进行注释的讨论,以便于同学们理解。
同学们在开始一起工作之前就已明确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同学们用两节课的时间准备他们的人物粘贴,每组在完成草图之后请教师过目,而后确定草图的最后一稿。
当学生完成他们的人物粘贴时把作品分别贴在墙壁的不同位置上。
然后转向对其它中国信仰体系的学习并作笔记。
为了检验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学到了这三种信仰体系,教师读出一系列引言,要求学生辨别其属于佛、儒、道哪一家。
最后由教师主持对三种信仰体系的相似点和区别进行讨论,并运用学生的输入信息形成一个部分重叠的三环式图解。
5,反应小组:“自从塞尼加·弗斯(SenecaFalls)会议以来我们取得了多大进展?”在这种小组反应活动中,学生们研读1848年塞尼加·弗斯大会上产生的“情感宣言”的摘要,其目的是确定那些19世纪的妇女所描述的不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纠正。
教师首先放映关于五位妇女改革先驱的幻灯,并向学生提供有关她们的信息。
为鉴定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让学生假定自己是五位女性之一,对所引用的当时性别歧视的言论作出反应。
例如,一位学生可以索乔尼尔·特鲁斯的身份对下述言论作反应:“妇女的身体和情感都很脆弱。
她们不应承受不必要的压力和体力上的紧张。
”接着教师把学生放入异质三人小组,放映情感宣言中的一段幻灯,学生们运用当今美国妇女的一个事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讨论在多大程度上这种不平得到或没得到解决。
然后他们在“不平没有解决”到“不平完全解决”之间,在他们认为适当的位置上标一个象征“道德标准”的符号,并通过透明胶片用投影仪显示。
每读一段,每组的发言人(角色轮换)向全班报告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把象征不平等的视觉符号放在上述区间内的某一位置上。
由于在反应小组里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言,全班性的讨论则以学生的长篇发言和兴致勃勃的交流为特点。
6.为理解而写作:“安琪尔岛上的诗歌”相互作用的经验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关于历史的写作。
为学习“本世纪初从中国来美国的移民”而进行的这一活动开启了学生多种智慧。
所有学生,甚至那些语言技能较差的学生都有一些值得一写的记忆。
活动开始时让学生靠在盖有包装纸的墙壁上两人一组站在一起。
学生看幻灯、听关于来到加州的中国移民的历史的录音。
在观看一段关于在旧金山海岸安琪尔岛上受理中国移民入境的幻灯片的同时,学生们倾听关于移民拘留中心生活的原始描述,教师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移民的位置上用诗歌表达他们的感情。
每听完一段描述,学生们在包装纸上写几行诗,酷似安琪尔岛上拘留的华人在简陋的房舍的墙壁上书写那样。
教师鼓励学生们主动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诗句,然后全体同学一起聆听中国移民写的诗。
接下来学生们再看几段关于安琪尔岛生活的幻灯片,写出描绘每一场面的诗句。
下一步他们在整个教室里走动,阅读全班同学的诗。
最后学生们在放映过的投影片上添上经过加工润色的诗句:中国移民的诗,他们自己的诗以及同伴们作的诗。
这种活动可以产生非常感人并具有启迪性的诗句,如有一位中学生这样写道:我来到美国寻找希望,而今我却身陷雾罩的牢狱,不知明天将带给我什么,有谁怜悯我的孤寂?二、启示再现历史是运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学科教学改革的典范,它的理论意义不限于历史学科教学本身,它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一般问题,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学生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智力目标统一实现的问题,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等,都提供了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