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上)第一次统测历史试卷(11月份)(附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上)第一次统测历史
试卷(11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商代和西周是青铜器生产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青铜作品主要用作礼器、兵器、乐器
等,如“鼎”被视作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青铜器铸造水平突飞猛进
B. 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 “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 平民的社会需求扩大
2.在汉代,对于犯了死罪的王公大臣,朝廷会格外开恩,默许、鼓励、甚至强制他们
自行解决,然而,对于被判死刑的普通百姓,即使其想自杀也不允许。

汉律规定:提供刀刃、绳索等潜在自杀工具给普通囚犯,造成囚犯自杀者,将被处以严刑。

上述材料反映了()
A. 汉代权贵在死刑上享有特权
B. 汉律维护社会尊卑等级秩序
C. 汉律的执行弹性限度大
D. 汉律具有人性化特点
3.十二气历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一种与现今阳历相似的历法。

十二气历是按节气
来定历的历法,把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

所以十二气历既可以和天文实际较好地吻合,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4.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
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

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D.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5.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
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
复”“伟大胜利”。

两套邮票相比,后者()
A. 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B. 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 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
D. 呈现了抗战中不同侧面的历史地位
6.据统计,1997年,在我国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年的
94.4%下降到15%以下,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国家定价的比重由1978 年的97%
下降至5%,在工业品出厂价中,国家定价的比重仅占4%.材料表明我国经济改革的特点是()
A. 推行物价“双轨制”以抑制通货膨胀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加强
C. 更多开放农助产品收购价格
D. 缩小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
7.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5年版印有“本
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1980版印有“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17年电影《战狼2》虚构的护照上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B. 1975版的护照表明中国当时于外交局面很困难,交往国家有限
C. 1980版的护照是为了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 《战狼2》的虚构护照反映了中国的强大,可以解决海外中国人的任何困难
8.英国学者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20世纪30年代,卫城北坡的一口
井里,出土191片陶片……陶片上全写着太米斯托克利,分属14个人的笔迹。

显然这些陶片是预先准备好,打算说服群众反对太米斯托克利之后,发给他们使用。


下列理解准确的()
A. 实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B. 陶片成为驱逐政敌的工具
C. 彰显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D. 是民主普遍性的集中体现
9.王家福在其著作中道“斯大林走向历史之际,国库为苏联积累了2000吨黄金,在
当时是个巨大的存储,而以后的败家子把它荡涤一空,难道现实中的人们在沿街讨饭之时,有资格指责斯大林给后代留下的黄金太少了吗?”。

这表明作者()
A. 批判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指责斯大林后继者们的失误
C. 赞扬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
D. 承认斯大林的政策是错误的
10.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
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

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
A. 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
B. 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C. 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
D. 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
11.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一户黑人家庭开始商讨向郊区搬迁,当他们出
门时,发现周围的许多邻居和亲戚也都提着行李,准备搬迁到郊外,走出城市。

下列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A. 1787年宪法留下的局限性
B. 经济危机对其的刺激和打击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 受人文精神“自由”“探索”等思想的影响
12.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
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为现实主义文学
②深刻揭露了法国社会的黑暗
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好憧憬已彻底消失
④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关于政党政治必烦采取由由竞争、且“最宜两大对峙,不宜拜小分立”的两党制主张,关于“非采政党内阁制,无以善治”的政党内阁主张,梁启超与宋教仁英雄所见略同,几手如出一辙。

宋救仁说,“飘忽敢死者易得,条理缜密之士盖寡,非先植其基,虽满洲倾覆,犹足为忧”。

仅1906年初至1907年初,宋教仁一年间编译出版的政法文献就多达数十万字,如《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等等,1908年,他翻译了长达1400多页的《比较财政学》.1907年,宋教仁潜赴东北,欲联络“马贼”起义,偶然获悉日本意欲吞并我国间岛的图谋。

他立即中止起义计划,转而撰写《间岛问题》一书,运用中日韩三国的史地资料,从国际法角度驳斥日本的谬论,有力帮助了清政府对日交沙成功。

--摘编自杨光《梁启超宋教仁的道路:宪政中国之道》
根据材料,概括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治主张无法实现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教仁。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2.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

……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原情”
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

——摘自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而古罗马法,私法(有关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摘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材料三八届全国人大以来,中国立法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体系框架的构建:第一,规范市场主体的法,用以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和明确它们的义务;第二,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用以确认市场交换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第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法,用以抑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第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用以针对市场竞争造成的破产、失业等问题,给予相应的社会救济,减少社会震动,维护社会稳定。

现在,这个框架已经逐渐形成。

——摘编自《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法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围绕材料,提取信息,从“世界市场”的视角拟定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述。

16.日本的工业化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创业的。

到1945年上半年,三菱已经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军事重工业财阀,……
在明治前期(1868-1885),适应日本移植西方资本主义需要政府和商人资本联合起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三菱公司采取充当海运业界“政商”的企业经营策略,获得了诸多的优惠便利和惊人的高额利润,从而一跃成为,“海运之王”,……
与日本政府选择的“以武力扩张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化道路相适应,自19世纪90年代起,三菱财阀采取大力发展军事重工业的企业经营战略,不仅得到了国家资金的补助和奖励,而且与军事相关的产业部门博取了远非一般工业部门能比的高额利润。

……在“岩崎社长阵头指挥体制”下,先后担任三菱总帅的四位岩崎家族成员,都亲自在企业经营的第一线指挥,掌握公司的最高决策权,在不同的时代起了杰出的领导作用。

--王文英《试析三菱财阀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二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

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

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

纯粹追求利润从来不是日本企业的目的。

日本公司常常争取荣耀和威信,工厂管理者认为有责任为国家服务、服从上级并增益和保护下级。

这种态度直接来源于统治日本很多世纪的武士道精神。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三菱财阀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扮演“中心角色”主要措施,除此以外,概括日本工业化发展的独特性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辩证地评价日本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17.阅读下列有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的材料:
“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①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②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③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④裁减军备;
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⑩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⑫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要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⑭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联合机构。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①、②、③、④的主要内容,其矛头指向哪一国家?目的是什么?
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这一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即体现了这一点,故C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青铜器风格的转变,而不是技术的提升,故排除A;
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

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对于犯了死罪的王公大臣,朝廷会格外开恩,默许、鼓励、甚至强制他们自行解决,然而,对于被判死刑的普通百姓,即使其想自杀也不允许。

汉律规定:提供刀刃、绳索等潜在自杀工具给普通囚犯,造成囚犯自杀者,将被处以严刑。

”明显可以看出汉朝的法律对于贵族和平民的处置。

是有不同的要求的,这是要体现出社会等级和尊卑秩序,B符合题干的要求;
材料信息并不是强调权贵在死刑上享有特权,A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
材料是把贵族的死刑和平民的死刑进行对比,而不是强调执行过程中弹性的限度很大,C排除;
材料的重点是强调贵族和平民在死刑上是有区别的,而不是强调人性化的特征,D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搞清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十二气历把古代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是与现今阳历相似的历法,这体现出农耕文明不断积淀传承,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历法的传承,不能说明古代整个农学研究都因循守旧,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历法的传承,不能说明我国天文历法科学严密,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比较南北方经济的状况,因此不能得出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历法成就,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历法具有传承性。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A项是赔偿性条款;
B项是预防性条款;
C项是惩罚性条款;
D项是改善性条款。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内容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答案】D
【解析】A.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都不是中共抗战的表现。

B.材料看不出国际力量的支持。

C.材料不光体现了国民党抗战,也体现了中共抗战的表现,选项表述是片面的。

D.材料中技展示了中共的抗日事件,也展示了国民党的抗战事件,还展示了华侨的贡献,以及远征军作战的表现,应该是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抗战。

故选:D。

解题时要对中国抗战的基本知识准确把握,同时要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看出信息的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材料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1997年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社会商品零售”“工业品出厂价”三个领域国家定价比重较1978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可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了加强,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农村对人民公社的旧体制和城市中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在农村改革中,主要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城市中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主要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通过政企分开、简政放权,通过推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经济,通过改革分配制度等,调动了企业和领导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

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自此,“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

7.【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一边倒”的特点,故A项正确;
B.中美两国建交是在1979年,故B项正确;
C.中国不在注明护照限定范围,体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的特点,不仅仅是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把握。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及题中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但它并不能真正保障民主制度的实现,可能会被一些政客利用,故B项正确。

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轮番而治;
C中的公平公正与材料中的群众权利被政客利用驱赶政敌相悖;
因为雅典城邦是少数人的民主,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措施。

克利斯提尼在公元前525~前524年任雅典首席执政官。

公元前508年,他联合平民通过公民大会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陶片放逐法的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扎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陶片上全写着太米斯托克利”。

9.【答案】B
【解析】”而以后的败家子把它荡涤一空,难道现实中的人们在沿街讨饭之时,有资格指责斯大林给后代留下的黄金太少了吗?”表明作者指责斯大林后继者们的失误,故B 正确;
作者肯定了斯大林的成绩,故AD错误;
材料虽然肯定了斯大林的成绩,但重点是指责斯大林后继者们的失误,故C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苏联领导集团在对该模式进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偏差,这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制度的转轨。

苏联模式是苏维埃时期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组织体系和思想体系。

这一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解析】A.结合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形成了两种对冷战格局的认识,一种认为他破坏了世界和平,一种认为他维护了世界和平,所以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

B.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方面认识到冷战威胁世界和平,另一方面也认为冷战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冲突的升级,整体上保持了世界的和平。

可以看出,学术界是从全面辩证的角度来客观评价冷战作用。

C.从材料可以看出,历史研究在特殊时期形成了结论只是结论是从两个方面来概括的,我们看待问题本身就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D.材料没有体现出意识形态的因素,因为如果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那要么就是站在美国角度,要么就是站在苏联角度,而材料是从全面的角度来分析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冷战格局作用的认识,结合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征来分析材料。

冷战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使世界向整体性发展,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消极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出现引发了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11.【答案】C
【解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隐含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的距离拉大也不成问题,这必然是依靠迅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内燃机车),在这时间上也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70年到19世纪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成果,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ABD选项都体现不出材料的意思,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①错误;
该作品深刻揭露了法国社会的黑暗,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故②④正确;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好憧憬已彻底消失是错误的,批判现实是为了让现实更加美好,故③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本题主要通过19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学成就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13.【答案】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教仁的历史活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2)本题考查对宋教仁的评价,旨在考查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14.【答案】【小题1】差异:中国:礼刑结合,侧重公法;情融于法,重视儒家伦理
道德;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强调人治。

罗马:私法发达,保护个人权利;权力服从于法律,强调法治;追求正义。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发达;法家、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的影响。

古罗马:商品经济发达;自然法思想的影响;罗马帝国域扩大,社会矛盾复杂。

【小题2】成就:1982年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

原因: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西方法治精神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推动。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法律制度。

第一问,差异对比材料一、二,结合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罗马法的内容分析比较;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和罗马的政治、经济、思想等状况分析;第二问,成就依据材料三,结合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史实解答;原因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党的领导以及外部因素等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法律和罗马法的差异及其原因、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及其原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从材料看,不同阶段的活动,对社会生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都带来了很大
影响。

社会生活方面,推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大型网络购物活动成为可能;世界市场方面,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一体化进程。

在解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时,通过材料提供的时间,可以判断,新航路的开辟、三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起到了推动作用。

最后,对世界市场和社会生活作以总结,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主题: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生活变迁推动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推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等发生很大改变,中美等国的大型网络购物活动,促进了全球化市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