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公共健康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它是全社会的事情,关涉到社会资源在人群中的分配,从而牵涉到社会正义问题。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是谋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公共健康领域,无论遇到何种利益冲突和价值冲突,都必须以社会正义作为最高原则,通过这个原则来平衡各种利益和价值。

②公共健康关系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共生共存。它处于良好状态,将维护和促进个体健康;它发生危机,将威胁个体安全。公共健康保护的是每个个体的健康,需要所有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当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个人对某些权利做出妥协是必要的,是符合社会正义原则的。在公共健康领域,个人对社会的义务之一,就是为了公共健康而适当牺牲个人权利。

③在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时,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必须尽量最小化。以公共健康为理由而牺牲某些人的权利,只有发生真正危及公共健康的事件,并真正需要某些人做出牺牲时才是合理的。因此,在践行社会正义时,公共健康不能要求公民无条件地随意牺牲个人权利。

④在公共健康实践中,当个人的自由、隐私、财产等权利为了公共健康而被迫牺牲时,国家和社会必须做出适当的补偿。否则,也是违背社会正义的。从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来看,个体利益是社会利益的基础和前提,不以个体利益获得为终极价值目标的社会利益是不正当的,个体对社会利益的服从,必须有助于个体利益的改善,并且这种服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应当得到补偿的。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也为这种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它规定,“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个体为公共健康做出牺牲,政府要对此给予适当补偿,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应有行为。

(取材于李伦、喻文德《论公共健康的社会正义问题》)材料二

在某种程度上,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一致的。公共健康取决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如不能保护个人隐私权,就难以鼓励个人去参加公共健康项目,如疾病的筛查、对有密切关系者的告知及医学

治疗等。然而,二者又是相冲突的,社会不可能在强调维护健康信息的公共利益的同时,又能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权。在公共健康领域,有关疾病的危险因素、趋势及原因等信息,是政府做出公共卫生理性决策的重要基础。为了公共利益,政府需要并且有权力取得、利用、保留及传递这些信息,以有效识别公共健康危险,制定公共健康决策。对政府的公共健康使命而言,这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种对个人健康资料的系统化获取,使个人隐私面临巨大风险。健康信息能够显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生活最私密的方面,它能够影响到一个人就业、获得保险或社保福利等诸多方面。越来越多的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会显著降低。而如果过度保护隐私权,严格限制可辨认健康数据的系统化收集,可能导致政府无法获得健康数据,从而无法做出保护公共健康的理性决策,也可能危害大量处于危险地位的第三人。

因此,如何既能够强力保护隐私权,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健康信息在公共健康中的价值,加强公共健康的保障,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

(取材于李燕《限制与保护:公共健康领域的个人隐私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关涉”和“牵涉”不可互换。

B.第②段中“妥协”不可以换成“迁就”。

C.第③段中“干预”不可以换成“干涉”。

D.第④段中“违背”可以换成“违抗”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发生严重的疫情时,政府首先保障公共健康,就会损害到个人的利益。

B.要求公民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公共健康,是不符合社会正义的。

C.在国家必须做出补偿的前提下,个体可以为公共健康牺牲自己某些权利。

D.疫情暴发时,政府要采取措施,保障公共健康,牺牲个人自由无可非议。

3.文章中四个加点的关联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

B.并且

C.因为

D.从而

4.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阐明维护公共健康应符合社会正义,材料二论述尊重个人隐私权和促进公共健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两则材料都论及了保障公共健康与维护个人权利的冲突,材料二着重指出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无法解决。

C.个人资料被收集、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个人保护隐私权的能力就越弱,可是对保障公共健康就越有利。

D.若所有个体都只追求自身权利,就会破坏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整个社会和谐稳定了,所有个体权利才能有保障。

5.在公共健康领域有突发情况时,政府如何合理对待个人权利?请结合两则材料概述。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医被古人称为“生生之学”,是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不能把中医视为单纯的疾病医学,它具有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是包括哲学、艺术、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实际上,中医具有更深层的含义。

中医的第一个含义:上、中、下的“中”。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而且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医”是治人的,而不是治病的。换言之,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中医需要把握遵的根本精神、否则只会为围于成规、定法的“下医”。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中医的第二个含义:不治已病、治未病。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不是治已病的,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以春秋战国时的名医扁鹊曾说自己的医术比不上两不哥哥,因为他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

中医的第三个含义:不能依赖药物,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清代学者钱大昭在注释《汉书•艺文志》时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可见,中医不是以服药为主的理念可能在清代相当盛行。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就不用,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这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的理念。当然,但凡事情都不能绝对化,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药,但不能依赖药物,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的。

中医的第四个含义: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和”而生,那么怎样维持其生命力呢?也是要靠“和”。中医用“中”的概念来调整人体各种的不平衡、不中正、不平和。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中”是一个不变的原则,但这个原则在不同的环境和时间里面,是要发生变化的,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我们要“致中和”。中国哲学非常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