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研讨
1.本首诗分为朗诵词和诗歌两部分,朗诵词在全 诗起什么作用?(请用笔在朗诵词中旁边做批注)
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伟大坚强的性格;引 出下面的唱词。
2.细读批注,明确诗歌层次 第二节是诗歌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细读这个部分, 可以结合课文的批注,抓住关键词,理清诗歌层次, 并概括内容。
根据批注提示,可以抓住“望”“颂”和“学习”这 三个关键词来理清诗歌的层次。 诗歌的内容层次可确定为:望黄河——颂黄河——学 黄河。
反复 有强调的意味。充分表达出对民族精 神的赞颂之情,也表达出必胜的信心。
深入探究
这首诗不仅音调铿锵,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 美,而且在抒情方式、画面营造、句式等方面 都独具美感。我们可再次浸泡诗中,去领会诗 歌在这些方面所体现出的美。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品读诗歌。找出 诗中最具美感的词语或句子做批注。
颂黄河贡献
伟大坚强、一往无前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 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 不屈、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 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语言运用
直抒胸臆 《黄河颂》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鲜明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 情。请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赞 美长江的文字。
三是句式节奏的和谐美。这些诗句长短相间,变化参差,既有 对称整齐之美,又有自由奔放之美。诗中隔句押韵,体现出自然和 谐的音韵美。
思维导图
朗诵词——点明要歌颂黄河
奋斗的精神
歌词(主体)
不屈的意志
黄
河
哺育中华民族的摇篮颂保 Nhomakorabea中华民族的屏障
望黄河形象
学黄河精神
激励民族精神的榜样
波涛汹涌、蜿蜒曲折、 源远流长、贯穿中原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停连、重音、 节奏等,注意读出情感。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 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 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 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 有力。
标志:“啊!黄河!”分为三层:黄河养育着中华民族;黄河 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品味语言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1.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 能否换成“分”字?
“劈”字雄健有力,表现了黄河气吞山河,奔流而下的 气势。而“分”字则没有力量,故不能换。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小组讨论
1.望黄河部分是从哪几个角度对黄河进行描写?
“望”的内容有实有虚,选择了不同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 地进行了描写。近镜头描写“惊涛”;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2.找出“颂黄河”这一环节的明显标志,并分析这一部分 可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 抓住关键词)
一是直抒胸臆的情感美。 本诗直接用感情强烈的词语或用呼告、感叹,反复的方式直陈 肺腑,直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如: “啊!黄河!”(运用呼告直接抒情)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运用感叹直接抒情) “你是伟大坚强”“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 障。”“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 大坚强!”(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直接抒情)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巅( diān ) 狂澜( lán ) 屏障( pínɡ ) 浩浩荡荡
劈( pī )
气魄
浊流
宛转
哺育( bǔ ) 榜样
一泻万丈( xiè ) 滋长( zī )
词语集注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 潮流。 宛转:蜿蜒曲折。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汹涌。
二是镜头式的画面美。诗歌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通过 歌词营造出一种画面之美,无论是近镜头特写,还是俯瞰全景式的 总结;无论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还是横向展开注视黄河流域的 两岸……这些诗句都在我们面前自然展开了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 图画,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勇不可当的气度与力量, 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用“铁的臂膀”来比喻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结合上文 将黄河比作“巨人”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 荡”,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足以激发民族的 精神和信念。
4.你怎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咏这句话的意图?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如何理解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屏障”?
把黄河比喻成“摇篮”,表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形 象生动地表达了对黄河孕育华夏文明的赞颂之情。“屏障”表 明黄河像城防一样保卫着中华民族,尤其是黄河的伟大坚强精 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 法宝。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写作策略] 运用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时, 最好采用第一人称,再借助排比、呼告等修辞 手法或感叹句,来抒发情感。
[写作实践] 千万年来,这长江之水日夜不停地滋 润着脚下这片土地,冲刷着我们民族粗壮的筋骨! 她是那么富有,那么宽厚;那么深邃,那么绵长; 那么充满活力,那么磅礴大气!我们赞美长江,她 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她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
运用排比、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情感强烈、直接。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 之水天上来》。
5 黄河颂
新课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 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 荣辱兴衰。下面我们借助照片和影像来实地考察一下黄河。
创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 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 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随着抗敌演出队第三队来到了黄河沿岸。在这里, 他亲眼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亲耳聆听了悠长高亢、 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中华民族的重重苦难与壶口瀑布的怒涛激流,在诗 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于是挥笔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 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