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 第13课 练习案

合集下载

初中冀人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反击匈奴 开辟丝路》 习题

初中冀人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反击匈奴 开辟丝路》 习题

第13课还击匈奴开辟丝路一、单项选择1、以下有关西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①西域是个国家名称②丝绸之路经过西域③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④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公元前119年以后日趋频繁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②④2、新疆地区开场隶属中央管辖的事件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B、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D、丝绸之路开通3、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19年D、公元前60年4、以下关于班超出使西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时间是西汉时期②目的是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辖③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奴的控制④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关系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5、与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班超C、王莽D、甘英6、欧洲和我国直接往来,最早发生在〔〕A、商朝B、秦朝C、西汉D、东汉7、以下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班超经营西域③西域都护设立④蒙恬出击匈奴A、④①③②B、①③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8.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一样点是〔〕①沟通了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的联系②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③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④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开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假设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这首诗高度评价了王昭君是基于〔〕A.对汉代和亲政策的肯定B.王昭君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幸福C.昭君出塞消除了外敌的威胁,是民族英雄D.昭君出塞改善了汉与匈奴的关系二、材料题10、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西交往做出了历史奉献。

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1〕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皇帝是谁?〔2〕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关系如何?〔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5〕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11、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西汉灭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建

时间
公元25年
光武帝像 都城 洛阳 开国皇帝
刘秀,即光武帝 光武中

在位皇帝 光武帝
陶院落(模型) 出现原因
(措施)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
负担,减轻刑罚;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
黄巾起义
易误警示
1.西汉灭亡后,建立的新政权是王莽的新朝,而非东汉。

2.东汉出现外戚宦官交
替专权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制。

直接原因是皇帝年幼,太后临朝,主少母壮。

3.东汉末年发生的黄巾起义使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沉重打击了东汉的腐朽统治,但并没有使东汉灭亡。

图片解读
东汉形势图
东汉(25—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与西汉统称两汉。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日益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1.刘秀是一代明君 ,以下局面属于刘秀统治时期的是〔〕A.文景之治B.汉武帝大一统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2.光武帝统治时期 ,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开展社会生产 ,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以下不属于其采取的措施的是〔〕A.屡次下令释放奴婢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办贪官污吏C.机构改革 ,多设郡县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3.东汉后期社会动乱的原因不包括〔〕A.外戚专权B.豪强大族势力膨胀C.宦官专权D.绿林起义4.东汉后期 ,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专权5.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 ,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 ,窦太后临朝听政。

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 ,“威权震朝廷〞。

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6.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 ,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小明学习的内容是〔〕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7.促使东汉走向衰亡 ,加速其瓦解的因素不包括〔〕A.光武中兴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州牧军阀割据8、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的事件是〔〕A. 大泽乡起义B. 黄巾起义C. 国人暴动D. 八王之乱9.阅读以下材料 ,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东汉黄巾军材料二东汉末年 ,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 ,万人所以乐附之者 ,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侍候的宦官〕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 ,辜榷〔搜到〕财利 ,侵掠百姓。

百姓之冤无所告诉 ,故谋议不轨 ,聚为盗贼。

〞〔1〕材料一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二 ,概括指出导致黄巾起义的原因。

〔3〕黄巾起义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8:DCDBCCAB9.(1) 公元184年, 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2) 外戚轮流执政 ,信用亲信 ,朝政腐败等。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历史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课后习题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知识点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始建国元年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战国时期2.东汉初期,“益、凉二州奴婢,自……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成为平民)”。

这一情形的出现最有利于东汉()。

A.减轻农民负担B.恢复社会生产C.完善地方法规D.发展商业贸易3.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

史称()。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休养生息D.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4.梁冀,其妹为汉顺帝皇后。

顺帝死后,梁冀先后立冲帝、质帝、桓帝,自己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

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B.外戚专权、政治黑暗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D.地方势力过于强大知识点三黄巾起义5.创立太平道的张角传教10多年,信徒已有数十万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虽然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但这次农民起义()。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B.使西汉政权名存实亡C.彻底解决了阶级矛盾D.彻底解决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6.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

这两次起义的共同点是()。

A.都建立了严密的组织B.都是因为统治者不得民心C.都推翻了统治者D.都建立了农民阶级领导的新政权能力提升7.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丈量土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

汉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王朝统治C.缓和民族矛盾D.遏制地方势力8.张角及弟子在各地传播太平道,并将几十万信徒按军事组织编成36方,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有六七千人。

184年是农历甲子年,张角决定举行起义,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各地纷纷响应。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2.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3.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A.汉武帝B.王莽C.汉景帝D.光武帝4.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②减轻刑罚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①③④5.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的实质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8.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了东汉后期的哪一社会状况()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9.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号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

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1)材料一中的“中兴”指哪个朝代?这段话是谁说的?“大汉”是谁开创的?材料二如图(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材料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2.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A.前202年刘邦 B.前199年刘彻C.25年刘秀 D.221年刘备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4.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5. 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6.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A.光武帝B.汉宣帝C.汉明帝D.汉高祖7.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8.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9. 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不包括( )A.导致政治腐败B.经济得到发展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D.引发人民的反抗情绪10关于黄巾军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B.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响应D.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11.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 )A.大泽乡起义 B.武昌起义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12. 创立太平道,领导黄巾军起义的是( )A.王莽 B.庄子C.张角 D.陈胜、吴广13.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14.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15.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时练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时练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课时练新人教版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 据《西京杂记》载:汉宣帝时,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曾使用一种设施,能在织物上织出精巧的花纹,60 天能织成一匹,价值万钱。

这类能织出花纹的设施是()A. 纺轮B. 提花机C.花针D. 钩针2. “南阳太守,擅长计略,省爱民役,做作水排,铸为农器,使劲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这里的“水排”是()A. 耕种工具B. 浇灌工具C. 鼓风冶铁工具D.运输工具3.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很多五铢钱、提花机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A. 春秋战国B. 西汉C. 西周D.秦代4. 为稳固一致,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同样举措是()A. 一致文字B.一致钱币C. 一致胸怀衡D.盐铁官营5. 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后目的是()A. 克制大商人牟取暴利B.增添中央的财政收入C. 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 集中财力治理黄河6.有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成就,他的《二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此中的“二京”指的是两汉的国都()A. 咸阳和长安B. 长安和镐京C. 咸阳和洛阳D. 长安和洛阳7. 两汉期间社会经济可以获得发展,其主要原由包含()①国家一致②生产技术获得改良③商业发展繁华④社会相对平定A. ①②④B. ①③C. ②③④D. ③④二、非选择题8.工具的发明与改良是生产力发展的明显标记,以下图片是汉代两项重要的发明。

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图二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各有何作用?(2)图一新式播种工具是何时发明的?(3)图二中机械是谁发明的 ?它的利用比欧洲早多少年 ?参照答案1-7 BCBBCDA8.( 1)图一:耧车。

大大加速了播种速度。

图二: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节俭了人力,提升了冶炼质量。

(2)西汉。

(3)杜诗。

一千多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曾经强大的西汉王朝灭亡标志是( )A.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 B.王莽称帝,改国号新C.匈奴入侵,占领河西走廊 D.献帝禅让,曹丕称帝2.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并再度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刘邦 B.刘彻C.刘秀D.刘备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5.下列属于光武中兴时期采取的措施的是( )A.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兵役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精兵简政,惩处贪官 D.减轻刑罚,废除连坐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深化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7.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9.黄巾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统治者改制失败,社会矛盾重重C.民族之间矛盾尖锐、激化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10.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历史B.西汉历史C.东汉历史D.西晋历史二、非选择题11.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12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3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公元184年领导人: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2.老师在讲述两汉历史时画了一个时间轴让同学们填写。

其中①处的皇帝应该是()A.光武帝B.汉明帝C.汉顺帝D.汉献帝3.对下图所反映东汉末期历史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4.马援,生于公元前14年,追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于公元25年,助刘秀建立东汉,此时他()A.28岁B.33岁C.38岁D.43岁5.下图所示物件可折射出东汉时期()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B.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C.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D.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6.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7.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所对应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王朝。

这两个王朝的都城分别是()A.阳城、亳B.殷、镐京C.咸阳、洛阳D.长安、洛阳8.“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

参考下图。

可计算出西汉王朝的国祚为()A.177年B.193年C.210年D.236年9.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可以看出东汉后期()A.军阀割据严重,战乱频繁B.豪强地主势力膨胀,争权夺利C.诸侯王争霸,对抗中央D.皇帝无能与外戚宦官专政10.(2022·广西河池·七年级期末)“(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

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

”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西汉B.东汉C.蜀汉D.后汉11.他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得东汉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其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知识点一光武中兴1.(2021·陕西·咸阳市秦都区电建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

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王朝统治C.缓和民族矛盾D.遏制地方势力2.(2022·山西晋城·七年级期末)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光武中兴D.“大一统”3.(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①兵皆罢归家②统治者鼓励农业的发展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④减轻刑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②③④4.(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A.刘彻的统治局面B.刘秀的统治局面C.刘协的统治局面D.刘琦的统治局面5.(2022·山东威海·期末)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演变的时问轴,时问轴上1和2两处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A.焚书坑儒,楚汉之争B.陈胜起义,巨鹿之战C.百家争鸣,黄巾起义D.与民休息,光武中兴6.(2022·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材料二:他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材料三:西汉初期与东汉初期的统治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个君主?是哪个朝代的?(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两位君主的统治被推翻的共同原因。

(4)根据材料三的表格,概括西汉初期与东汉初期统治措施的相同点。

历史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练习

历史七年级上北师大版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练习
11.A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起义。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推翻秦朝的统治。
12.A解析:修建骊山陵墓、长城和பைடு நூலகம்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因此需要征用大量徭役。
13.B解析: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而A、C两项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项是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之一。
A.繁重的徭役B.很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
1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实行郡县制B.秦朝的暴政C.废除了分封制D.秦朝的刑罚残酷
14.直接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二、基础巩固
7.A解析:依据教材中“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的表述,抓住先后两字,不难看出最早被秦国灭亡的国家是韩。
8.B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成阳。
9.A解析: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扫六合”,建立秦朝,定都成阳。
10.D解析:秦朝刑法残酷,一个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被“连坐”。
请完成:
(1)贾谊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秦亡的原因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公元前230前22l韩赵魏楚燕齐第一个
2.公元前209陈胜吴广大泽乡
3.陈胜吴广秦朝
4.公元前207项羽刘邦
5.项羽汉王楚汉战争
6.(1)②B(2)③D B(3)④A(4)①C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五四运动【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3课-五四运动【含答案】

第13课五四运动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其中起了先锋作用的是()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青年学生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五四运动中喊出的口号。

其中“国贼”不包括()A.曹汝霖B.章宗祥C.陆宗舆D.袁世凯3.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4.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

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

”这表明()①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②学生是运动的先锋③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④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对中国而言,五四精神就是一种现代的人文精神。

正如胡适所说,“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发挥了先锋作用B.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C.五四运动扩大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6.青年,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一个时代”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社会主义革命时代C.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的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坚决斗争。

天津、陕北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

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东汉建立、繁荣以及衰亡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提高学生阅读史料,分析东汉兴衰原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提供有关东汉建立、繁荣和衰亡的史料,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并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东汉兴衰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需提交一份讨论报告。

3. 个人思考:每个学生需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东汉衰亡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个人感悟。

4. 回答问题: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查他们对东汉历史的掌握程度:(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其建立的背景是什么?(2)东汉繁荣的原因有哪些?(3)东汉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给当今社会带来哪些警示?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或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讨论报告和个人感悟。

2. 回答问题应准确、客观,能够反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应注重团队合作,每个成员应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作业。

4.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思维。

四、作业评价:1. 讨论报告评价:评价学生是否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东汉兴衰的原因,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2. 个人感悟评价: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从历史事件中得出有价值的启示,评价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写作能力。

3. 回答问题评价: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检查学生对东汉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 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东汉兴衰的历史,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历史反思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练习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材料三 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 捞回自己买官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除人为的各种祸难之外,此 时天灾也似乎特别频繁。仅汉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 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最终,在甲子年,一场经 过精心准备的、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其中提到的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谁?(1 分)这场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4分) 领导者:张角。原因: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 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灾害频发;等等。 (4)结合上述三组探究问题,为该研究活动拟一个主题。(2分) 东汉的兴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能力突破
7.
[2023·石家庄期末]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
重要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的相同点是( B )
A. 都经过了充分的准备
B. 都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C. 都是因为刑罚的残酷
D. 都利用了宗教的形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
[2023·石家庄期末]所谓“光武中兴”,其准确
含义是指汉光武帝统治后期( B )
A. 颁布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
B.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
C. 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 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后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后练习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五四运动梯级训练基础练习:1.(2022云南)1919年,中国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由此引发了五四运动。

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领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2.如图连环画反映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B.义和团运动C.五四爱国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3.右面的卡片反映了五四爱国运动前后的变化,缺少的内容应该是( )A.商人、上海B.工人、上海C.商人、南京D.工人、南京五四运动知识卡片主力:学生→( )地点:北京→( )4.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警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

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A.北京B.长沙C.上海D.广州5.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6.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

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

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

”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

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

【七年级】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七年级】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七年级】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
答案)
七上历史第13课西汉经济的发展同步训练(新人教含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

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答。

①②④③b。

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2.东汉明帝时期,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王景b.李冰c.郑国d.杜诗
3.汉武帝经济统一的措施如下: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答。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4.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a、提花机B.排水C.车辆D.印染机
5.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王靖东汉杜诗
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6.在汉朝,东西方的首都指()
a.北京南京b.北京天津c.长安洛阳d.洛阳开封
二、非多项选择题
7.列举:在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两汉时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aadabc
二、 7. 犁墙:提高耕作效率;培训:提高播种效率;提花机:生产丝绸;排水:采用水力鼓风炼铁。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东汉的兴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东汉历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2. 通过作业,学生能够掌握东汉的基本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阅读《东汉兴衰》的课文,并回答课后问题。

问题包括对东汉历史事件的概述,以及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汉为什么会从强盛走向衰落”,每个小组需派一名代表总结讨论结果。

3. 独立研究: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汉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三、作业要求:1. 阅读理解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一节课前提交。

2. 小组讨论应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每组需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和其他小组可进行提问和讨论。

3. 独立研究作业应在研究完成后提交,形式可以是纸质报告或电子文档。

4. 所有作业应按照规定格式(如历史报告格式)完成,字数和内容应符合要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对阅读理解部分进行评分,标准包括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小组讨论的表现将根据参与度、讨论的深度和总结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3. 独立研究作业将根据研究内容的深度、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回答不准确或理解有误的问题,教师将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讲解和纠正。

2. 对于小组讨论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 对于独立研究作业,教师将提供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具体作业内容如下:1. 阅读理解:请概括东汉历史的主要阶段,并回答为什么东汉会在后期衰落。

2. 小组讨论:请各小组选择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如曹操、刘备、蔡伦等),分析其如何影响了东汉历史的走向。

每个小组需派一名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

3. 独立研究: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或最具挑战性的东汉历史事件(如黄巾起义、党锢之祸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二 2,读右图回答问题: ⑴、图 A 使用的耕作方法是 ⑵、图 B 是 的模型,这种新型 工具发明于 时期。 ⑶、图 C 是一件从长沙 汉墓出土的素纱衣,薄如蝉翼,重不到 这说明 。图一来自,AB
C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练习案
二、小组学习: (合作探讨,共同进步。感受历史奥妙) 结合这 12、13 课内容,说一说两汉前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联系我国的发展, 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可以从政治局面、经济措施、科学技术等方面思考)
三.展示反馈: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 1.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是( ) A.耧车 B.二牛抬杠 C.水排 D.提花机 2.青铜制的兵器被铁制的兵器逐渐取代是在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汉朝时期 3.汉武帝在很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 ) ①、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颁布推恩令 ③、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④、规定五经为太学的主要教材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5.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有 (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治理黄河 ④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四:拓展延伸: 1. 仔细观察右图两枚钱币,说出它们 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钱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