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0b35505a45177232e60a200.png)
A.外戚和皇后交替专权 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
C.外戚和宦官共同专权
D.父子、兄弟之间长期争权夺利
5.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黄巾军建立新的政权
D( )
B.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东汉政权镇压了黄巾起义,巩固了统治
D.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释放奴婢
减轻负担、 减轻刑法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 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减 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合并郡县、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汉光武帝刘秀统治初期为了巩固统 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 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 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 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B (赵忠)乃我母。材料反映了( ) A.秦代外戚专权 B.东汉宦官专权 C.唐代宦官专权 D.明代宦官专权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3.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b28bef2b9d528ea81c779dc.png)
立
督,
结果:社会惩安处定贪繁官荣污,吏;
兴 亡
东 汉
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的 衰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
败
有组织、有准备
读 图 学 史:
东汉宅院画像砖
历史信息?
屋主悠闲畅饮
起舞的雀鸟
洒扫的奴仆
衬托出一派 安逸祥和的
读 图 学 史:
历史信息?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陶制东汉庄园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6.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 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7f4fd90242a8956bece476.png)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国泰民安
东汉的辉煌:以柔治国,光武中兴达盛世
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社会。 措施:释放奴婢…… 作用: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光武中兴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卷 交替专权 畸形政局打乱朝纲
(东汉的衰亡)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宦官得宠
诛杀外戚
皇帝长大
第三篇 交替专权---畸形政局打乱朝纲
成语 推心置腹 :意思:推已之红心,置他人之腹 中,意为把赤诚 的心交给人家,用以比喻真心待人。
其收编农民起义铜马军几十万人。为使铜马军放心, 便采用安抚之计,下令降者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 的兵马,本人则轻骑巡行各部,无丝毫戒备之意。 降者议论:“萧王推已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 们还担心什么?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
东汉的衰亡:表现: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危害: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东汉走向衰亡。
第四卷 黄巾起义 大汉江山谁主沉浮
历史的沉思:184年、张角、太平道,瓦解东汉统治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衰落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一卷 百战成王 没落贵族重建大汉
(东汉的建立)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沉重。
西汉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元成哀平 帝帝帝帝
公元前 2敛,征发如雨…(民)饥馑… 之 盛 中 死于道,以百万数”
治 世 兴
启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一卷 百战成王 没落贵族重建大汉
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国泰民安
东汉的辉煌:以柔治国,光武中兴达盛世 目的:巩固统治,稳定社会。 措施:释放奴婢…… 作用: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光武中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东汉的兴衰_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东汉的兴衰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115a08c8d376eeafaa311c.png)
睛 下半部分为农业收获图。
②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汉走向衰亡。 中 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对东汉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 东汉兴于光武帝柔术治国;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后汉书·桓冯列传》
黄巾 外戚宦官交替专经权对过东汉王精朝造成心了什策么影响划? ,陈张胜角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罚
措施2: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
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措施3: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
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措施加4:强注意对整顿官吏治吏,躬的行监节俭督,奖,励廉惩洁,处选拔贪贤能官以为污地方吏官吏;并
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惩处贪官污吏。
措施允5:许东汉北政方府把少羌人数内迁民,族把南内匈奴迁内,迁,缓把乌和桓内民迁族,把矛鲜卑盾内迁,
“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
经济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政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民族 关系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更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还提倡勤俭治国。 字 仲谋 下半部分为农业收获图。
启示: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
——《后汉书·桓冯列传》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1、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实施仁政 第四篇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统治腐朽不堪,社会不公、混乱,人民遭殃。
②吸取前朝灭亡教训
汉走向衰亡。 中 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对东汉王朝造成了什么影响?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 东汉兴于光武帝柔术治国;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后汉书·桓冯列传》
黄巾 外戚宦官交替专经权对过东汉王精朝造成心了什策么影响划? ,陈张胜角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罚
措施2: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
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措施3: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
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措施加4:强注意对整顿官吏治吏,躬的行监节俭督,奖,励廉惩洁,处选拔贪贤能官以为污地方吏官吏;并
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惩处贪官污吏。
措施允5:许东汉北政方府把少羌人数内迁民,族把南内匈奴迁内,迁,缓把乌和桓内民迁族,把矛鲜卑盾内迁,
“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
经济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政治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民族 关系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更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还提倡勤俭治国。 字 仲谋 下半部分为农业收获图。
启示: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
——《后汉书·桓冯列传》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1、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实施仁政 第四篇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统治腐朽不堪,社会不公、混乱,人民遭殃。
1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完美实用ppt课件
![1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完美实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3c36ab4a7302768f993974.png)
➢时间:184年 ➢地点:邢台巨鹿 ➢人物:张角等领导太平道信徒 ➢口号:“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性质:一场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 结果:
遭到统治者和统治阶级残酷镇压,起义首领 张角因病去世,历时九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 压下去,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 影响: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新课导入
西汉简介
时间:前202~公元9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都城:长安
状元成才路
早期政策:休养生息
状元成才路
初步繁荣:文景之治
鼎盛时期:汉武帝统治时期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目标导航
1. 知道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出现的 原因。
2. 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 会动荡及其原因。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
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 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状元成才路
这种恶性循环状元成动才路 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 向衰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三、黄巾起义
➢ 背景: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 灾害频繁,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 繁发生,广大人民的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张角 创立太平道,经过十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众 多达数十万。
建立者:刘秀(汉光武帝)
状元成才路
都城:洛阳
状元成才路
鼎盛时期:光武中兴
3.光武中兴
光武帝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 ➢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0f34ad79563c1ec4da7159.png)
学习与探究
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9.5岁
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24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继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根宗本室原权因落:,外戚兴起; 外封戚建势君衰主,专而制宦制官度又盛”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材料二表:汉现顺二帝末:年政,京治都腐流传朽一不首童堪谣,:直正如直弦,的死官道边员。受曲如到钩,反封 侯奸。 人(,排性阿格世挤如盗陷弓名弦,害般反,正倒直封社的侯会人拜,相混最,乱后极不尽,免荣人沦华落。民天)遭涯,殃暴尸荒野;而不正直的 危害: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史料分析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
侯才,敢横献行 给表霸皇现道帝,。一把年:数幼千的外平汉民质戚当帝宦做 不是 满官自 梁己 冀交的 专替奴 权婢 ,专, 说权各 他地 是,上 跋朝 扈把廷将持贡军品。朝先梁政要冀送居。到然他令家人后在
面食中下毒,毒死质帝。梁冀被灭后,单超、徐璜等宦官专权。
黄巾起义
背景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影响
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自然 灾害频发,人民反抗情绪高涨
公元184年 张角
有组织 有准备 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课堂小结
东汉兴 光武中兴
秦西 朝汉 建建 立立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新东 朝汉 建建 立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6b84e9ba1aa8114531d9a1.png)
东汉的建立
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 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力挽狂澜,战 胜王寻等百万之众,统一天下,重新恢复汉室 政权,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 建立时间:公元25年 建立者:刘秀(光武帝) 都城:洛阳
措施:
正是广1大.多的人次民创下造令了历释史,放奴婢 汉文帝2、.减景帝轻:以农德民化民负担,减轻刑罚 汉这光首武 童3帝谣.合,反刘映并秀了,当郡汉时县景什帝么,后样裔的裁。政减治状官况?员 A外.戚地宦4方官.豪加交强替强独专霸权对一对方官东汉吏王朝的造监成了督什么,影惩响?处贪官污吏 王莽开5始.允进行许的全北面方社会少改革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B统.治朝腐汉中朽大不光将堪篡武,夺社帝皇会位不刘公秀、混统乱,治人初民遭期殃。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 王东莽汉改 兴施制于又光。称武到王帝莽柔光新术政治武,国帝是;新统朝皇治帝后王莽期为缓,和经西汉济末年得日到益加恢剧的复社和会矛发盾而展采,取的社一系会列出新的现措施了的比"托古较改安制"。定的 (汉成局帝的面母,亲、史汉元称帝“的皇光后王武政中君的兴侄子”)。。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西汉末年的外戚。(汉成帝的母亲、汉元帝的 皇后王政君的侄子)。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 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 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 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开始进 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以王田制 为名恢复"井田制",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耕地重新分配, 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 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不停回复到西周时 代的周礼模式。 公元17、18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 乱中他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4dcb9a92e3f5727a4e962d5.png)
C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D 2.下列帝王中那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 )
A. 汉武帝 B. 王莽 C. 汉景帝 D .光武帝
C 3.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官僚贵族把持政权的现象 B.不少大地主占有田庄,拥有私人武装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 皇后的家族;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 人。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旁落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二、东汉衰败
原因: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表现
1、土地兼并严重 2、著名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 3、大地主富有、拥有私人武装 4、农民起义爆发(黄巾大起义)
A 4.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①先后九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①③ D、 ①③④
(3)公元纪年法: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 目的: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
十二生肖
天干 地支 属相
12::出它现是的汉朝族代和:部分东少汉数民 甲乙 子丑 鼠牛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族的记岁方法 寅 虎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 丙 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卯 兔 2)东汉建立: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与古代十二地支相对应, 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东汉的兴衰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de85c24afe04a1b071dec4.png)
的农民大起义,头裹黄巾。区别于之前的陈胜吴广起义。
黄巾起义背景: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 灾害频繁,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 繁发生,广大人民的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张角 创立太平道,经过十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众 多达数十万。
时间:184年 地点:邢台巨鹿 人物:张角等领导太平道信徒 口号:“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性质:一场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领导人是谁? • 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
表什么? • 这一事件有哪些特点? • 黄巾起义;领导人是张角。
• “甲子”指184年。“苍天”指汉朝。“黄天”指黄巾军。
• 教师强调起义的特点:借助宗教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
——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
想一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形成
皇帝早逝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 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侯,横 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 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 帝。8岁的质帝接见大臣时提到梁冀,说他是 “跋扈将军”。梁冀得知后,令人在饼里放 毒药,害死了质帝。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导入
西汉简介
时间:前202~公元9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早期政策:休养生息 初步繁荣:文景之治 鼎盛时期:汉武帝统治时期
黄巾起义背景: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 灾害频繁,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 繁发生,广大人民的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张角 创立太平道,经过十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众 多达数十万。
时间:184年 地点:邢台巨鹿 人物:张角等领导太平道信徒 口号:“苍天已死,黄巾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性质:一场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三、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领导人是谁? • 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黄天”各代
表什么? • 这一事件有哪些特点? • 黄巾起义;领导人是张角。
• “甲子”指184年。“苍天”指汉朝。“黄天”指黄巾军。
• 教师强调起义的特点:借助宗教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
——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
想一想: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形成
皇帝早逝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材料一: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3个皇帝,独 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侯,横 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 上贡朝廷的物品先要送到他家后才敢献给皇 帝。8岁的质帝接见大臣时提到梁冀,说他是 “跋扈将军”。梁冀得知后,令人在饼里放 毒药,害死了质帝。
第十三课 东汉的兴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导入
西汉简介
时间:前202~公元9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早期政策:休养生息 初步繁荣:文景之治 鼎盛时期:汉武帝统治时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09f23810a6f524cdbf8501.png)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的措施?
时间 东汉初 57年
(光武帝去世时)
全国户籍人口 1000多万 2100多万 5300多万
105年
户籍人口呈什么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 什么?
光武帝初年,全国户籍人口有1000多万,到公元 57年统计,已达到2100万,又经明帝、章帝,到了和 帝17年(105年)时,户籍人数达到5300多万,耕地 面积达730多万顷,人口已接近西汉盛世水平(5090 万)这个人口数字和后来的盛唐时期不相上下。总之, 经过光武帝的精心治理,将王莽末年社会残破的情景 转变为安定繁荣局面。
仁心待人
天下归心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即位 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4岁 献帝 9岁 寿命 27岁 2岁 31岁 30岁 3岁 9岁 36岁 34岁 14岁 54岁 算一算他们的平均即位 年龄和平均寿命。
人祸
――地主阶级中最腐朽的势力交替专权 100余年,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民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材料 6: 正值这时,东汉后期灾荒连年,真是雪上加霜,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广大老百姓再也无法活下去,184年爆发了黄巾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起义。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 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历史信息?
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 生活
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 感受
东汉说唱俑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 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件(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c321b202020740bf1e9b90.png)
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 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3.“光武中兴”与下列哪
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C
D.汉明帝
板书设计
东 汉 的 兴 亡
东汉的建立 东汉的衰败
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 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措施: 民族矛盾。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
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结果: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
“光武中兴”的局面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 岁,岁 平均寿命24。即位的皇帝比较年幼。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王朝走向衰败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跋扈将军”把持朝政,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 的政治状况是( )
课堂导入
右图刘秀公园,又名“千秋台”。设立该公园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刘秀 登基”。据史料记载,公元25年,刘秀于此千秋台登基称帝,欲开创其千 秋霸业,故曰:千秋台。那么刘秀建立东汉后,是怎样巩固其千秋霸业的 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部编版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讲授新课
,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
——《后汉书如•冯果衍你列传是》刘秀田,地面荒临芜如。此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困境,你会怎么做?
社会混乱
【小组探究】问题2:光武帝统治的措施?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 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 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 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 心回家。
3.“光武中兴”与下列哪
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C
D.汉明帝
板书设计
东 汉 的 兴 亡
东汉的建立 东汉的衰败
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 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
措施: 民族矛盾。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
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结果: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
“光武中兴”的局面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 岁,岁 平均寿命24。即位的皇帝比较年幼。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王朝走向衰败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跋扈将军”把持朝政,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 的政治状况是( )
课堂导入
右图刘秀公园,又名“千秋台”。设立该公园是为了纪念传说中的“刘秀 登基”。据史料记载,公元25年,刘秀于此千秋台登基称帝,欲开创其千 秋霸业,故曰:千秋台。那么刘秀建立东汉后,是怎样巩固其千秋霸业的 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部编版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讲授新课
,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
——《后汉书如•冯果衍你列传是》刘秀田,地面荒临芜如。此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困境,你会怎么做?
社会混乱
【小组探究】问题2:光武帝统治的措施?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 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 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 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 心回家。
(部编)《东汉的兴衰》ppt优秀课件
![(部编)《东汉的兴衰》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c495becf84b9d529ea7ad4.png)
西汉王朝
公 元 前
202 年
王莽 篡政
东汉王朝
公
公
元
元
9
25
年
年
军阀 割据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巩 固大一统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 中兴”的繁荣局面。请概括这两个古代 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历史作 用?有何启示?
共同原因: ①吸取前朝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②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 ③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 ④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⑤政策的有效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东 汉
汉 的 建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
措施:
法;(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 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
的立
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兴
结果: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
东
“光武中兴”的局面
亡
汉 的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衰 败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 从东汉政权兴与亡的原因和结果,谈 谈你对王朝更迭的认识?
兴
亡
统治者顺应民心, 励精图治,发展 农业生产,任用 贤才,整顿吏 治......
统治者不得民心, 加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削人民, 政治统治腐朽, 人民团结起来反抗残 暴的统治......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完成神舟六号飞天任务的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枣阳被誉为“龙飞白水,松子神陂”宝地,汉光武帝刘秀在枣阳白水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PPT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7e50a5f705cc175427090c.png)
课堂练习
1.下列表示西汉与东汉关系图哪一幅是正确的?请 说明理由?
西东
西汉
汉汉
东汉
√ 西汉
东汉
前202-220年 前202-220年 前202-9年 25-220年
2.东汉建立的时间是( C )
A.公元9年
B.公元前25年
C.公元25年
D.公元184年
3. 刘秀治国措施:_减___轻__衣__民___的__负__担____、_释__放___ 奴婢_废___除__王__莽__时___期__的___苛捐杂税。 恢复西___汉_ _时__期__的__三___十___税一,提倡_节__俭____,__裁__并___机 构,_裁__撤__冗员,_整__顿__吏治,_严__惩__贪官污吏。
这次农民起义,沉 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使其一蹶不振。
结构梳理
时间:公元25年 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建立者刘秀
东
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汉 外勤宦官 的 交替专权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锐
概况 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领导
黄巾起义
的起义爆发
影响——深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的形成
把持朝政
母后临朝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东汉中期以后,继 位皇帝大多年幼,不能 主政,由太后掌权。
外戚
太后重用自己 的亲戚,导致外戚 权利膨胀。
辅政外戚控制 朝政,专横跋扈。
皇帝长大后, 不满权力被外戚侵 夺,便联合亲信宦 官灭掉外戚。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新课导入
西汉简介
时间:前202~公元9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早期政策:休养生息 初步繁荣:文景之治 鼎盛时期:汉武帝统治时期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73bc57b90d6c85ec3ac6cc.png)
绿林赤眉起义
2、东汉建立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时间: 公元25年 定都: 洛阳
公元25年,刘秀在各路 豪杰中脱颖而出称帝,
是为汉光武帝。刘秀是
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的父亲是济阳县令。
刘秀的国号当然还是汉,
继续刘邦之汉朝。因刘
邦都于长安,刘秀都于
洛阳 ,在地理位置上一
西一东,故称刘邦所建
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
你从此表中能 发现什么问题?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 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1、形成:
皇帝早逝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皇帝长大 依赖宦官 除掉外戚
循
环 往复
究其根本原因是
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和皇位世
袭制造成的。
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外戚代表——“跋扈将军”梁冀(?-159年):
东汉后期外戚出身的权臣。有一妹是汉顺帝 的皇后。141年梁冀成为大将军,顺帝死后, 立2岁的冲帝即位(后不久去世)。梁冀又立8 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 次年即被他毒杀,再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 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 侯为官。159年,梁皇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 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其 全族都一并被杀。
3、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 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
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势力逐渐 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 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 朝的瓦解。
课堂检测
汉朝为东汉。
2、东汉建立
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时间: 公元25年 定都: 洛阳
公元25年,刘秀在各路 豪杰中脱颖而出称帝,
是为汉光武帝。刘秀是
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的父亲是济阳县令。
刘秀的国号当然还是汉,
继续刘邦之汉朝。因刘
邦都于长安,刘秀都于
洛阳 ,在地理位置上一
西一东,故称刘邦所建
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
你从此表中能 发现什么问题?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 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1、形成:
皇帝早逝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皇帝长大 依赖宦官 除掉外戚
循
环 往复
究其根本原因是
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和皇位世
袭制造成的。
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外戚代表——“跋扈将军”梁冀(?-159年):
东汉后期外戚出身的权臣。有一妹是汉顺帝 的皇后。141年梁冀成为大将军,顺帝死后, 立2岁的冲帝即位(后不久去世)。梁冀又立8 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 次年即被他毒杀,再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 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 侯为官。159年,梁皇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 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其 全族都一并被杀。
3、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 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
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势力逐渐 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 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 朝的瓦解。
课堂检测
汉朝为东汉。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8225239ec3d5bbfc0a7468.png)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联合 默读课文第三子目 黄巾起义
默读课文第一子目 光武中兴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建立的时间: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
公元9年
外戚:指皇 帝的母族、
妻族
建立者: 王莽(外戚)
灭亡: 不久被农民起义题 ● 了解黄巾起义的概况
● 理解黄巾起义对东汉统治的影响
阅读课本
合作探究(三) 讨论并归纳
三、黄巾起义 1、起义概况
原因
东汉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大批平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 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时间:
184年
领 导 人: 张角
知识拓展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 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 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 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 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最终出现三国鼎立 的局面。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联合 的朝政出现了什么的状况?东汉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元气大伤,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默读课文第二子目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有组织(创立太平道)、 “光武中兴”时百姓的生活景象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联合 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默读课文第二子目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默读课文第一子目 光武中兴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建立的时间: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
公元9年
外戚:指皇 帝的母族、
妻族
建立者: 王莽(外戚)
灭亡: 不久被农民起义题 ● 了解黄巾起义的概况
● 理解黄巾起义对东汉统治的影响
阅读课本
合作探究(三) 讨论并归纳
三、黄巾起义 1、起义概况
原因
东汉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大批平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 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时间:
184年
领 导 人: 张角
知识拓展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 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 之上。此后,州牧的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 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 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最终出现三国鼎立 的局面。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联合 的朝政出现了什么的状况?东汉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元气大伤,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外戚:指皇帝的母族、妻族 默读课文第二子目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有组织(创立太平道)、 “光武中兴”时百姓的生活景象
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联合 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默读课文第二子目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危害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东汉的兴衰课件PPT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东汉的兴衰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d9762e4693daef5ff73d55.png)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历版史历七史年七级年(级上 ()上第)三 第东三汉东的 汉兴的衰兴PPT衰-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 (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 (3)统治者善于用人; • (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 一,
不同点:①统治思想不同。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 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儒 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内容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吏 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没有的。
(名校课堂)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三 东汉的 兴衰PPT -优秀 课件【 标准版 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历版史历七史年七级年(级上 ()上第)三 第东三汉东的 汉兴的衰兴PPT衰-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历版史历七史年七级年(级上 ()上第)三 第东三汉东的 汉兴的衰兴PPT衰-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 【名 示校 范课 教堂 学) 课部 件】编部版编历版史历七史年七级年(级上 ()上第)三 第东三汉东的 汉兴的衰兴PPT衰-优 -全秀文课课件件【(标推准荐版)本】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提示:可从两个盛世局面出现的背景、内 容、结果三个方面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 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② 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 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提倡节俭等。 ③ 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 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新
汉光武帝陵,是
课
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
导
秀的陵园,位于河南
入
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 镇铁谢村西南,始建
于公元50年,由神道
汉光武帝陵
、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 高17.83米,周长487米。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 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 汉政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 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来自14 结论——皇位更迭频繁
54
(一)东汉后期政局特点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对
东汉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影响: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
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
特点:创立太平道,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结果:历时9月被镇压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二)【历史地图展示】
黄巾起义沉重 打击了东汉统 治,地方州郡 乱作一团。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本课小结
东 建立: 公元_2_5__年光武帝_刘__秀__以_洛__阳___为都城建东汉
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 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 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 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释放奴婢
2.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 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 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启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 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和帝刘肇 10岁即位
汉殇帝刘隆 百天即位 8个月夭折
汉冲帝刘炳 2岁即位 3岁过世
汉质帝刘缵 8岁即位 9岁过世
东汉未满16岁即位的幼年皇帝占总数的3/4。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成为东汉政治的一大毒瘤。
东汉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汉的
兴
措施: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的起
惩处贪官污吏
兴
结果: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
现_光__武__中__兴___的局面
衰东
汉 的
1.直接原因:甲子年(即公元_1_8_4___年)创立太平道的 _张__角___领导的___黄__巾__起__义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 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
2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 的社会动荡。
3 了解古代干支纪年。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西汉
新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元年 公元9年 想一想:
王
外
什么叫“外戚”?
西
西 汉
长安
东
洛阳
东 汉
公元25年, 刘秀称帝 (光武帝) 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三)光武帝巩固政权的措施
刘秀
(前6年—公元57年) 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28岁起兵,30岁称帝,在 位33年。称帝后经过十多年的征 伐,基本统一中国,恢复汉朝。 其为人谨慎、朴实而有气度,躬 亲政务,堪称一代明君。
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
B.刘邦、项羽起义
3.合并郡县 裁剪官员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 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 民的负担。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 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 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4.监督官吏 惩处贪腐
5.缓和民族 矛盾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 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 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目标导学三 黄巾大起义
跋
黄巾起义 太
扈
平
光
将
道
武 帝
军 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人 张
刘
冀
角
秀
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
(一)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背景(原因): 自然灾害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黄
时间:184年
巾 领导人:张角
起 义
论从史出
时间 西汉末 东汉初 57年(光武帝去世) 105年
全国户籍人口 6000多万 1000多万 2100多万 5300多万
光武 中兴
6.结果: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 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史称“光武中兴”。
【问题探究】
相同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①背景: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内容: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
提倡节俭等。都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③结果: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不同点:
①统治思想: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内容: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没有的。
衰 2.根本原因:东汉中后期的__外__戚__宦__官__交__替__专__权___
败
随堂训练
1.汉唐时期,出现了很多盛世景象,其中出现在东汉
时期的是
B( )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东汉后期,爆发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
义。这场起义是
C ( )
A.陈胜、吴广起义
莽
戚
王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莽 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的侄子。
篡
汉
(一)社会背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起义推翻
公元9年
(二)东汉建立 历史时空
公元25年
刘秀于公元 25 年称帝,定都 洛阳 ,
史称 东汉 。刘秀就是 光武帝。
【材料导读】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一览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岁) 这10位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
和帝 10
殇帝
1
安帝 13
27 2
是 9.5岁!
31 平均寿命只有24岁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皇帝年龄特点:皇帝即位均
质帝
8
桓帝 15
9 36
比较年幼,且很多“早逝”
灵帝 12
34
少帝 14
献帝
9
新
汉光武帝陵,是
课
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
导
秀的陵园,位于河南
入
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 镇铁谢村西南,始建
于公元50年,由神道
汉光武帝陵
、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 高17.83米,周长487米。刘秀在洛阳称帝,史称东汉。东汉初期,社会 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东 汉政权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 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来自14 结论——皇位更迭频繁
54
(一)东汉后期政局特点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对
东汉王朝的统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影响: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
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
特点:创立太平道,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结果:历时9月被镇压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二)【历史地图展示】
黄巾起义沉重 打击了东汉统 治,地方州郡 乱作一团。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本课小结
东 建立: 公元_2_5__年光武帝_刘__秀__以_洛__阳___为都城建东汉
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 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 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 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释放奴婢
2.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 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 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启示: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 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和帝刘肇 10岁即位
汉殇帝刘隆 百天即位 8个月夭折
汉冲帝刘炳 2岁即位 3岁过世
汉质帝刘缵 8岁即位 9岁过世
东汉未满16岁即位的幼年皇帝占总数的3/4。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成为东汉政治的一大毒瘤。
东汉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汉的
兴
措施: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的起
惩处贪官污吏
兴
结果: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
现_光__武__中__兴___的局面
衰东
汉 的
1.直接原因:甲子年(即公元_1_8_4___年)创立太平道的 _张__角___领导的___黄__巾__起__义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 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
2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 的社会动荡。
3 了解古代干支纪年。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西汉
新朝
公元前202年
公元元年 公元9年 想一想:
王
外
什么叫“外戚”?
西
西 汉
长安
东
洛阳
东 汉
公元25年, 刘秀称帝 (光武帝) 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三)光武帝巩固政权的措施
刘秀
(前6年—公元57年) 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28岁起兵,30岁称帝,在 位33年。称帝后经过十多年的征 伐,基本统一中国,恢复汉朝。 其为人谨慎、朴实而有气度,躬 亲政务,堪称一代明君。
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
B.刘邦、项羽起义
3.合并郡县 裁剪官员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 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 民的负担。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 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 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4.监督官吏 惩处贪腐
5.缓和民族 矛盾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 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 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目标导学三 黄巾大起义
跋
黄巾起义 太
扈
平
光
将
道
武 帝
军 梁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人 张
刘
冀
角
秀
光武中兴
东汉建立
(一)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关于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背景(原因): 自然灾害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黄
时间:184年
巾 领导人:张角
起 义
论从史出
时间 西汉末 东汉初 57年(光武帝去世) 105年
全国户籍人口 6000多万 1000多万 2100多万 5300多万
光武 中兴
6.结果: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 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史称“光武中兴”。
【问题探究】
相同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
①背景: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②内容: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减轻或废除刑罚;
提倡节俭等。都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③结果: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不同点:
①统治思想:文帝和景帝奉行“无为而治”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光武帝注重文治,
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②内容:光武帝刘秀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这是“文景之治”没有的。
衰 2.根本原因:东汉中后期的__外__戚__宦__官__交__替__专__权___
败
随堂训练
1.汉唐时期,出现了很多盛世景象,其中出现在东汉
时期的是
B( )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东汉后期,爆发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
义。这场起义是
C ( )
A.陈胜、吴广起义
莽
戚
王 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
莽 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的侄子。
篡
汉
(一)社会背景: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起义推翻
公元9年
(二)东汉建立 历史时空
公元25年
刘秀于公元 25 年称帝,定都 洛阳 ,
史称 东汉 。刘秀就是 光武帝。
【材料导读】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一览
皇帝 即位年龄 寿命(岁) 这10位皇帝即位时的平均年龄
和帝 10
殇帝
1
安帝 13
27 2
是 9.5岁!
31 平均寿命只有24岁
顺帝 11
30
冲帝
2
3 皇帝年龄特点:皇帝即位均
质帝
8
桓帝 15
9 36
比较年幼,且很多“早逝”
灵帝 12
34
少帝 14
献帝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