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Hi g h e r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2 , C h i n a )
v a l u a t i o n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s c o r e s ,a n d b y me a n s o f c l u s t e r a n a l y s i s , t o wn s h i p r e s i d e n t i a l
Q i C o u n t y , t a k i n g f o u r f a c t o r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l a n d u s e , t h e d e g r e e o f l a n d u s e , t h e i n p u t s o f l a n d u s e
阐 述 各 级 别在 今 后 土地 集 约利 用 方 面 的对 策 . 关键词 : 农 村 居 民点 ; 集约 评 价 ; 聚 类 分 析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0 1 文献标志码 : A
Ev a l u a t i o n o f i n t e n s i v e u s e o f t o wn s h i p r e s i d e n t i a l l a n d
第 4 7卷 第 2期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初探
全文共计3912字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利用情况的现状分析,运用动态分析、聚类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集约利用评价,指出区域差异,提出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区别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配置程度,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差异一、引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工业化进程中,总是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耕地资源也不例外。
我国人地矛盾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不外乎两条:开发后备资源;提高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率。
而我国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这些资源要付出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代价。
因此只有通过内涵挖潜,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来缓解人地矛盾。
江苏省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建设用地范围的急剧扩张与农地保护之间矛盾越发凸显。
以土地资源要素为代表的资源供给缺口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
但是,由于政府对农村建房普遍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农民建房的自主性形成了村落的无序发展,存在着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布局分散、零乱、随意性大,利用粗放,过剩闲置,老宅基地利用率不高等不集约的现象。
甚至还出现了集体和农民在利润的驱动下利用宅基地进行“以地生财”的隐形交易,形成“地下”宅基地市场。
2019年江苏省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数量比2019年增加了0.96m2,达到184.18m2/人,而国家政策规定村镇建设用地人均标准最高限为150m2。
可见,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亟待提高,应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严格管理以节约土地,
1。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却是有限的,需要我们转变原有观念,使土地资源利用从传统的利用方式向高效科学的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利用转变。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利用潜力要确保到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和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这样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问题在于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表现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
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用地观,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一、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
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
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
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二、现行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土地利用机制直接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也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
土地制度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还有差距。
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共有闲置土地26.37万hm2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
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整, 最后 , 使土地充 分发挥其最大 的利用价值 , 达到利用最 大化 。 这种使土地利用达到最大化的利用就是土地集约利用 , 所 以区位 因素是决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 从政策 因素方面来 说, 由于 国家宏观 经济政策 的影响和制 约, 我 国对土地 集约利用制 定了许多 的法律 、 法规和条例 、 标准 , 例如 } 寸 镇规划标准》 、 } 寸 镇建设用地管理条例》 、 ( ( 城市用地分 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 《 工业建设 项 目用地 控制指标汇编》 等, 这些法律 、 法规 的制 定 , 使村镇 的空 间结 构布 局更加 的合理 , 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村镇 的生活环境 , 使村镇 的土地得到合
集 约 利 用 评 价 奠 定 了基 础 , 同 时 对村 镇 规 划 以及 村 庄 整 治 等 都 有 着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关键调 : 村 镇 建 设 用地 ; 集约利用 ; 评价研 究 l 、我国村镇 建设用地 的现状 虽然近 年来我 国村镇 的建设用地节 约集约利 用评价 指标 体 系研 究 日趋完 善, 并且 已经制 订 了一 系列类似于 《 城市 用地分类 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 工业建设项 目用地控 制指标汇编》 和 寸 镇规划标准》 的相关的标准 。而且 , 与此同时 , 许多学者也针对 我 国村镇 的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做 出了许 多的研 究 , 但是 大 部分专业人员 的研 究主要集 中在 城市用地上, 很少有学者针对 大 城市边缘 区村镇建 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进行研究 。 在 已有 的研究 中, 村镇 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主 要涉 及 土地利 用程度 、 土地 投入水平 和土地产 出率等, 而建 设用地空 间 格局 的差异, 也 是建设用地 评价 的一个 重要方面 , 但 是大部分 专 业人员只对土地利用程度 、 土地投入水平和土 地产出率等 方面进 行 了研究 ,而对建 设用 地空间格局的差异方面却甚 少有人研究 。 因此 目前大部 分的研 究成果无法 为城市边缘 地区村镇 发展 中的 建设用 地节约 和集约利 用提供参考 ,当城市边 缘地 区村镇发 展 时, 村镇 中的土地 无法进行 合理 的利用 , 常常 出现土地 浪费 的现 象, 不能使村镇中 的土地得到充分且合理 的开发 、 发展和利用 。 2 、 村镇 建 设 用 地 集 约 利 用 的原 因及 影 响 因素 2 . 1 村 镇 建 设 用 地 集 约 利 用 的 原 因 目前 , 我 国正处于快 速城市化 的时期 , 随着我 国城 市化 的快 速增长 , 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地增多 , 特 别是村镇 的建设用 地, 建 设 用 地 的逐 渐 减 少 将 对 我 国 的 经济 发展 构 成 严 重 制 约 。 当前 我 国经 济 发 展 方 式 正 处 于 由数 量 扩 张 为主 向 集 约 发 展 为 主 的转 型 时 期 , 这就要 求作为 主要 自然 资源之一 的土地资源 的利用也 要随之转 变为集约利用, 但是, 土地 资源 的过多损耗 严重阻碍 了这种转 变, 因此 , 找 到解 决经济 增长与土 地资源损耗 的最佳结合 点, 最大 限 度地发挥土地 资源 的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 , 最大程 度地降低经济 增长 的代 价, 促进社会 经济 的可 持续发展 , 是促 进我 国经 济发展 的首要任务 。 2 . 2 村镇建 设用 地集 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村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的影 响因素有 很多 ,包括 自然 因素、 经 济发展水平、 人 口因素、 区位 因素和政策 因素等 。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研究
园林规划196 2015年18期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研究黄芳余姚市国土资源局,浙江宁波 315400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土资源问题始终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仅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也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
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为此,本文对丈亭国土资源管理所对辖区内乡镇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情况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利用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8-0195-021 引言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很早就被西方学者所认识,节约集约用地是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包含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两方面内容,二者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
如何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也是西方学术界一直较为关注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制度体系,创新农村发展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是保障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2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内涵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针对粗放式土地利用而言的。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
其基本涵义是指增加单位面积上的土地投入,获得土地最高报酬。
一般把单位面积土地上的资本、技术和劳动投入量看作是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表示土地与资本、技术和劳动的结合程度。
所投入资本、技术和劳动越多,则集约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集约节约所体现的就是功效最大化原则,通过整合置换,合理安排土地及劳动的投放数量,改善建设用地布局,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我国对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解释是在农业集约利用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学术界至今未达成共识。
在以保护耕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采用科学规划的理念合理布局土地结构和功能,在现期技术水平支撑下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资金、劳动力的投入,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建成区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率,使单位土地面积上产生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为例
A u y o nt nsv nd Us St d n I e i e La e App a s f Co nt y Re i nta e s r ie o u r sde i lAr a
— —
A s td f a ln wni a j C t CaeS u yo n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gTo nB oi i P y
随着 工业 化 、 城镇 化 的快速 发 展 , 农村 人 口在不 断减 少 ,理论上 , 农村 居 民点的用 地 需求 也应 相 应减 少 , 在我 国部分农 村 地 区 , 均 农村 居 民点 用地 远 但 人
农 村居 民点土地 集 约 利用 评 价 是指 通过 收 集农 村 居 民点土 地利 用现状 资料 和实地 调查 , 析农村 居 分
( V- S LAM ) n n lsst ee au t n rs l ,fn l ,a d a ay i h v lai eut o s ial y,gv o d ieo n e sv n s. ies mea vs fitn iel d u e a
Ke r s c u t y r sd n il r a ;it n i e ln s ;a p a s y wo d :o n r e i e ta e s n e sv a d u e p r i a e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我的论文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面积小的状况,城市在开发土地时能否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集约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了解土地现状后制订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案十分有必要。
本文选取成都市为实证做了一个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做一个评价,并在此中提出相应的改善办法。
分析得出结论,近几年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发展经济同时也要兼顾生态和社会方面的发展,集约利用程度还需要加强。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成都市评价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giv en the condition of the our country people much less arable land area is small, the c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ximum limit of land use is a problem to solve, intensive utiliz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 rtant. So after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to develop a set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scheme is very nece ssary. This article selects chengdu made a for empirical ana lysis,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do an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ti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 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his. Analysis concluded that t he constant improvement in chengducity land intensive utilizat ion level in recent years,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shoul d take the social ec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develo pment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degree need to strengthen.Keywords:land,intensive utilization,chengdu,evaluation1.绪论城市是人类高度活动并集中的场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对周边资源的消费和使用对周边环境和城市化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行政村层面
a i g i i a or tn nd c t
在 当前时 代背景下 , 如何 结 合 社 会 经 济发 展 的实 情 及 趋 势 , 足 国家 视 角 , 立 以合 理 节约 用 地 为 出发 点 , 价农村居 民点 用地集 约利 用水平 , 评 实现农 村 居 民点 用地 的集 约 利用 , 为对社 会 经济 持续 发展 有重 成
A r G I p ta u o or e a i n an l ss a he i t nsv a d u ii a i n o ur 1r sd nta r a n e S s a i la t c r l to a y i , nd t n e i e l n tlz to f r a e i e i 1a e s i X iona it i tw a v ua e y t sab ihe nd x s s e a n a a n D s rc se al t d b he e t ls d i e y t m ta dm i it a i e vil g e e . n s r tv la e l v 1 The r s t a n i po t ntsgn fc nc o r s ar h o he l nd u ii a i u a e i e i lar asi e uls h d a m r a i ii a e t e e c n t a tlz ton of r r lr sd nta e n a
大意义 的命题 之一 。
农 村居 民点用地 是一 个 内部 、 外部 相互制 掣 , 受历史 制 约 的复 杂系 统 , 集 约利用 需 要进 行科 学 的 并 其 分析 、 究 、 策和评 价 。鉴于农 村居 民点用地 的特 殊性 , 集约 利用 的内涵 无法 用单 纯 的经 济学 概念 研 决 ] 其 涵盖 。农 村居 民点用 地集 约利用 是一个 包括 经济 、 建筑 、 口、 境等 多方 面 的综 合性 概 念 。以符合 村镇 人 环 规划 、 土地利用 总体规 划及 相关 法规 为导 向 , 在某 一 发展 时 期 , 在可 以利用 的三 维 空 间范 围内 , 一 定 的 在
浅谈村镇规划设计中土地的集约利用
浅谈村镇规划设计中土地的集约利用【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内涵,并总结了有关土地的集约利用方面的一些不同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了我国在农村的土地利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也提出了在村镇的规划当中,如何来进行土地的集约利用。
【关键词】村镇规划;土地资源;措施与方法。
引言土地无论对于那个国家和地区来说,都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自然资源。
但是,在我国的许多农村地区,由于村镇的建设方面,缺乏比较科学的规划,从而产生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问题就比较的普遍。
那么,通过村镇的具体规划和管理,对土地进行一个比较集约化的利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因为进行土地的科学规划,不仅可以大大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大大的推动农村进行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最终使得土地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1 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所谓的土地集约利用,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的一个古典政治和经济学家,他的名字叫大卫,在他的地租理论当中所提出来的,在提出该理论之后,他还结合具体的实际,将其最先的应用到了农业用地的规划当中。
那么它的具体概念指的就是:在具有一定面积的土地当中,要集中的投入比较多的某种生产资料或者是某种劳动,在这个过程中,要使用比较先进的一些关于这些劳动的生产技术和各项生产资料的管理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一个较小的面积土地上面获得我们所期待的最高额的产量和收入。
但是知道现在为止,中外的很多学者对于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仍然是没有达成一个共识。
2 村镇建设用地的实际现状及中间存在的问题2.1 小城镇用地盲目扩张,占用大量耕地良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来满足人口的聚集和城镇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必然的、无可厚非的。
然而,考察我国小城镇建设,就不难发现小城镇建设普遍存在扩张速度快、用地粗放、肆意占用农田等问题。
我国建制镇2000 年前一直保持较高的数量增长,之后数量稍有回落,1990年到1998年间,建制镇数目由12084个增加到19216个,增加了59.02%,而小城镇用地却由8250.83 km2扩大到17161.1km2,增加了108.99%。
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
1 0 国土资源
(o 8 2 o  ̄增TI U)
维普资讯
地 关系趋于 紧张 ,将对 住房 、交通 、基 础设施 等的需 求造成 巨大的压 力 ,当这种压 力超过 资源环境 的承载 阈值时 ,将会 破坏 生态环境 ,从而 阻碍 经济和 社会 的发展 ,不 能提 高甚至 降低 人类生存 条件和生 活质量 。随着人 口数量 的增加和 生活
村社 区既 存在着 密切 联 系,又存在 着明显 区别的另一 种社 区
类型 ,它与城 市社 区 、农村社 区一起 ,构成现代 社会三 种基
本 社 区类 型 。
的实现 。其 中 ,人 口密度的增大 ,生态环境 的破坏 以及社会
经济 的快速发展 等构成 了小城镇土地 集约利 用的压 力,而成
土地 节约 集约 利用程 度与 区域 土地 资源 总量供给 和人均 拥有 土地 资源 的状况直 接相关 。可以说 ,土地 资源 的稀缺 性 程度 是土地节约 集约利 用最 直接 的资源型影 响因素 。土地 资 源 的 供应 量 的
大 小 不 是 指 土 地 资 源 绝 对 数 量 的 多 少 , 关
集约用地 就是每宗 建设 用地 必须提 高投入产 出的 强度 ,
提 高土地利 用的集约化 程度 :通过整合 置换和储 备 ,合理 安
键 是 区域 人 均 土 地 资 源 的拥 有 。过 高 的人 口密 度将 使 人
排 土地投放 的数量和节 奏 ,改善 建设用地结 构 、布 局 ,挖 掘
征 : ( )社 会要 素的 集 中性 。 即人 口、资本 、生产 资料 、 1 建 筑设 施 、社会 需求 、各 类社会 活动 等要 素集 中在有 限的城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村经济逐渐强大,农民建房数量随之增多。
文章以抚州市临川区为例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临川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进行研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临川区未来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提出建议。
目前临川区农居点用地呈现上升态势,土地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突显,化解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
文章分析了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类型。
从经济、社会、自然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评价模型。
以县域农居点为评价单元,对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按照综合分值高低将县域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成四个级别,分别对应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
基于上述研究,分析临川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农居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居点用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1 研究区域概况临川区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中游,地处赣抚平原向武夷山脉过渡地带地形狭长,东西宽58 km,南北长82 km,总面积2 125.72 km2。
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四周多为丘陵,中间为冲积平原。
盆地中部,地势比较复杂,平原、岗地、丘陵呈交错分布,南部的芙蓉山是境内的最高峰,海拔1 176 m。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顾原则、代表性原则。
2.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的确定判断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态很难有统一的、绝对的标准,需要根据各个县域农居点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来选取较为合理的标准。
集约利用指标合理值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确定:采用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规范为标准;采用全国平均水平为标准;向有关土地方面的专家咨询;采用同一等级或同一类型县域相关数据的最高值为标准。
综合采用以上几种方法,确定临川区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合理值。
3 评价指标标准根据各项指标的内涵,采用国家、省级的有关规定确定各指标评价标准,对于没有绝对标准的指标,视具体情况参考其它地区标准、采取统计数据或专家咨询,确定相对标准。
浅谈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
浅谈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载体必然要求其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本文对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带了一定的启示和作用。
关键词:土地集约用地;评价的若干建议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城市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土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大。
客观的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现状以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对于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建议1、挖掘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存量的挖掘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部分城市现存在很多老区,但是与新区相比存在着资金、拆迁等旧城区改造的问题,相对于新区开发而言成本较大,所以开发商更倾向于新城区的开发。
在旧城区改造问题上,市政府应制定些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鼓励和支持开发商进行旧城区的改造。
提高土地集约度和综合效率是今后缓解用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2、严格控制城镇的过渡扩张由于城镇发展过渡扩张,使得土地使用量逐年增加,土地矛盾迅速激化。
应统一进行土地规划,做长远土地使用的计划。
今后,市、县级政府应从根本抓起,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和合理安排来保障建设用地的科学使用,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集约用地路线。
3、加强土地制度管理为了进一步的推进集约用地,切实用好、保护好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进一步加强土地用途的管理,尤其是在建设用地报批、登记等程序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
对于杂乱分散、粗放低效使用土地的现象,应给予严厉的打击,很好的控制建设用地的总量,缓解现阶段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在实际的实施操作中应大力挖掘土地潜力,盘活建设用地存量,实行统一规划,促进空闲地、闲置地的开发利用。
对老城区、废弃厂房等低效能用地为主的改造工作,淘汰效益差、耗能大、粗放经验的企业,多引进效益好,占地少的企业。
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水平成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指标,直接影响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该如何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一、概念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概念。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在土地利用方面,尽可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和产出效益,实现生产力和资源的最大化。
而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是指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益、土地极限利用能力和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所达到的水平。
二、评价标准如何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是指某一地区土地在一定时期内被有效利用的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通过对城市规划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了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率的趋势和变化情况。
如果土地利用率较高,则说明土地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利用,反之则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改进。
2. 基础设施密度基础设施密度指城市建设、道路、公交线路等基础设施数量与区域面积的比值。
通过对某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密度和覆盖面积。
如果某一地区基础设施密度高,往往意味着该地区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反之则表示该地区城市化程度低。
3. 绿化率绿化率是指某一地区绿化面积占该地区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通过对城市绿地和公园等绿化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绿化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果该地区绿化率较高,则说明该地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反之则存在环境治理和改进的需求。
4. 经济发展效益经济发展效益是指城市经济建设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效益。
通过对某一地区的财政收入、就业率、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的测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水平。
2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分析_以锦州市巧鸟街道为例
参考文献 [ 1]咚香宁. 农村 居民点 土地集 约利用 评价研 究 以枣阳 市熊集
镇为例 [ D].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湖北: 武汉, 2007. [ 2] 陈百明, 张凤荣. 中 国土地 可持续 利用指 标体 系的 理论 与方法
[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 ( 3): 199 - 200. [ 3] 李芹芳, 陈玮, 段刚. 农村居 民点土地 集约利用 评价研 究 以
C22
C31
C32
C33
0. 062
0. 021
0. 103
0. 052
0. 094
0. 036
0. 236
0. 100
0. 001
0. 118
0. 004
0. 000
0. 038
0. 093
0. 151
0. 060
0. 008
0. 011
0. 000
摘要 在国家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背景下, 开展辽宁省农村 居民点 (试点区 )土 地集约利用评价, 并对 潜力值进行测算。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法, 实地调查法, 层次分析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 用水
平较低。关家村、方家村、巧鸟村、大管村处于粗放利用水平; 川心店村、二十里铺村处于基本集约利用水平; 柏家村、鲍家村处于 较为
1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生产及服务活动 的聚居点[ 1- 2] 。按照行政体系划分为乡镇 (街道 ) 和村庄。 本文以村庄一级居民点为研究对象, 将村庄居民点划分为 行政村和基层村。本文所指的农村居民点土地主要涵盖 农民宅基地、基础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居民点内农用 地和居民点内未利用地及乡村企业用地等。从土地集约 利用的角度出发, 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概括为在可 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在满足区域发展适度规模、使区域获 得最大规模效益和积聚效益的基础上, 通过优化农村居民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南长葛市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南长葛市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化的推动下,乡村土地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浪费、无规划性、缺少有效管理等等。
因此,对于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研究将以河南长葛市为例,针对其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长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长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情况。
2. 提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3. 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长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分析。
4. 分析长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5. 提出推进长葛市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土地利用及其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为设计研究方案和制定指标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参考。
2.实地调查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长葛市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管理和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获得实证研究数据。
3.数学统计法:本研究将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长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确定优先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
四、研究内容组成本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前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说明研究方法和流程。
2.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现状和指标体系。
3.长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情况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深入了解长葛市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情况。
4.指标体系建立: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长葛市农村居民点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发展分析报告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发展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国家,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对于城镇发展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和农民收入的相对贫困。
同时,城镇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剧了农村土地被城镇侵占的现象。
本报告将分析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什么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上,通过增加农田生产力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最大化。
它包括了土地承载力的提升、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
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提高农田生产力,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促进农产品产业的发展。
其次,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消费的增长。
最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障碍与挑战然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面临着一些障碍与挑战。
首先,由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承载力是一个制约因素。
其次,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较低,土地流转难度大。
再次,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制度保障。
最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着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不足。
城镇发展与农村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对农村土地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对于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加剧了农村土地被城镇侵占的现象。
城镇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建设工业园区、商业地产、住宅小区等,这就导致了农村土地纷纷被征用和转变用途。
城镇对土地的需求促使了农村土地被集约利用的重要性。
城镇发展与农村土地利用的冲突然而,城镇发展与农村土地利用之间也存在冲突。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城镇的扩张常常是以农村土地为代价的,这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的减少。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浅析
小城镇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浅析摘要: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节点,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而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土地资源,对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支撑与制约作用是其他生产要素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深入研究小城镇的土地利用,就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最重要且十分关键的问题。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对策Abstract: The small town as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transition node, to advance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plan as a whol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very important. And as the main production elements of the land resources,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to support and restricted function is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can match. Further study of the land use of small towns becoming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very critical problem.Key Words: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measures in land intensive use引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在最近不到10年的时间内,耕地减少了1亿多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非农项目的建设加剧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探析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 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意义
为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证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对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一改过去那种粗放管理、低效利用的局面。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意义可归结为以下几点:①从理论的角度,指引土地由粗放化管理到集约化利用的科学转变;②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土地集约利用的症结所在,便于相关措施的制定;③盘活土地存量,优化当前土地利用结构,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1 评价的内容和目标。
评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定性分析。
站在总体角度,对小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用地和人口增长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对该地土地集约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第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当地用地整体作为评价对象,从而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对当地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准确测算。
评价目标如下:在总体评价帮助下,反映出该地土地集约利用的真实情况,从而确定其土地利用状况类型(低度利用、适度利用、集约利用以及过度利用)。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不仅层次多,而且目标多。
若想客观、准确评价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则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是不同属性特征指标(反映目标、内容或者程度)的有机集合。
2.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综合性原则。
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涵盖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概念,因此,订立的指标也应该能够从各个角度对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阐述;②区域差异性原则。
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各地土地集约利用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在建立指标的过程中,要将各地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客观地反映出来,则结合区域差异性原则;③可比性原则。
确立指标的过程中,应考虑其内涵是否具有普遍适应性,换而言之,各地指标含义相同,以便于横向比较;④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一致的统计口径,还应简单明确、方便收集,另外,最好采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完成相关的分析;⑤引导性原则。
所选指标一方面要能充分反映出当地当前的土地利用情况,另一方面要能大致反映出当地土地利用趋势,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有效的引导。
2.2.2 指标选择方法。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有很多:①范围法,根据研究范围来选取评价指标,其缺点是无法实现各个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的直接联系;②目标法,解决了范围法中的不足,但它也存在缺点,即无法实现各个影响因素与评价目标的直接联系;③问题法,从主要问题的角度来选取指标,其缺点是问题有时候太过复杂造成指标选取工作无法正常展开;④因果法,根据结果反推原因,通过对原因系统分析来构建指标体系。
当因果关系太过复杂时,该种方法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考虑到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复杂性,一般不建议使用此法;⑤复合法。
所谓的复合法指的是将上述方法中的两种或者多种组合在一起运用的方法,从而有效避免了各自的缺憾,所以,该种方法较为常用。
结合指标选取的原则、指标选取的方法以及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实际情况,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
2.2.3 评价标准的确定
集区域性、动态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相当复杂,故制定评价标准时,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通常情况下,可采取如下办法确定评价标准:①如果国家或者省级行政单位已经给出明确标准,则按照执行;②如果没有,则按照实际操作中的合理值执行;③其他的指标可以按照各自对应的标准法予以确定。
2.2.4 评价方法的确立。
多因素指标评价方法常见的有下列三种:①综合评分法;②极限条件法;③模糊评价法。
其中,综合评分法相对成熟,能够准确、有效地实现评价目标,所以,在对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采用该种方法。
2.2.5 指标标准化处理。
考虑到指标数据在量纲上的差异,为了便于不同指标间的相互比较,不仅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还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
在标准化处理方法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①总和标准化法;②标准差标准化法;③极大值标准化法;④极差标准化法。
其中,第二种方法未区分正指标与负指标,第三、四种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原始指标的彼此关系,故第一种方法较为常用。
2.2.6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主观赋权法,二是客观赋权法。
前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将会给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而后者没有这个缺点。
在客观赋权法中,又数主成分析法较优,准确而有效,故确定权重时,通常采用主成分析法。
2.2.7 多因素加权平均值法。
采用多因素加权平均值法计算集约利用综合指标值,公式如下:
式中:Wi——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ai——评价区域第i项指标的无量纲值;n——指标数量。
Y的取值落在0—1之间,越大则表明该地区土地集约利用
水平越高。
2.3 实例分析
2.3.1 某城镇总体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3.2 该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村级评价结果
3 小结
目前,我国正处于“三化”(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发展及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用地问题,再加上我国土地的稀缺性,土地集约利用便成了唯一的出路。
对小城镇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有助于判定土地集约利用类型,有助于揭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布规律,从而解决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人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