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亚洲自然环境1

合集下载

亚洲

亚洲

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理位置:P2图6.2亚洲的范围,地处东半球、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

它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地形P4图6。

5,能在图中找出下列主要地形区及河流: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大山脉)、珠穆朗玛峰(最高峰,8844.43米)、青藏高原(最高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平原)、里海(最大的湖)、贝加尔湖(最深蓄水量最大湖泊)、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阿拉伯半岛(最大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马来群岛(最大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面起伏大2)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3、P7图6.9,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共计9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范围,如分布最广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和湿润,冬季严寒而干燥。

)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4、P9图6.12,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由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南北对称的原因是(1)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度对称(2)地形分布差异较小。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共计6个。

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印度尼西亚.2、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3、P12图6.16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印度河流域(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自然环境课件 (共13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自然环境课件 (共13张PPT)
亚洲自然环境
定向 导学



地形复杂多样,地 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流,呈放射状
找出流入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河流, 分别用笔描绘出来。
合作探究
恒河, 印度河, 湄公河
印度洋
黄河, 长江, 珠江
太平洋
叶尼塞河, 勒拿河, 鄂毕河
北冰洋
合作探究

世界上有几种气候类型? 亚洲占了几种?哪种气候 类型亚洲是没有的? 亚洲那种气候分布范围最 广?主要分布在哪? 亚洲东部是什么气候类型 ?
(1)写出数字表示的气候类型名称: ② ,③ ,④ 。 (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3)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喜马拉雅山脉 山脉:A________________ ,
平原:E ________________ , 西西伯利亚平原
是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中部流向周边海洋 ,这说明亚洲的地势特 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 中部高,四周低
造成亚洲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精讲点拨
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亚洲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总结 提升
达标检测
1.亚洲地势特点 是 A.西高东低 C.中部高,四周低 低
( ) B.东高西低 D.四周高,中部
一.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 状分布 C.河流自西向东流 D.以季风气候为主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高原和山地面积较小B.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 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D. 图中a、b、c三处是亚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6.2.1亚洲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2.1亚洲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活动一: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步骤1──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步骤2──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观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
3分钟
亚洲气候类型 寒带: 1
温带: 2 亚热带: 2
热带: 3
高原山地气候
这说明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1、仔细观察冬、夏季风的风向、发源地。 2、说说冬、夏季风的性质如何?对气候 有何影响?
项目
源地
夏季风 冬季风
太平洋、 印度洋
西伯利亚 —蒙古一带
风向
由海洋吹向陆地的 东南风、西南风 由陆地吹向海洋的 西北风、东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对降水的影响 多雨 少雨
步骤2──认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亚洲东部与南部气候类型有何共同特征?该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活动二:认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找出亚洲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且集中在夏 季。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是? 亚洲面积广大,内陆广大地区 距海遥远 ,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三:认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因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8.亚洲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缺少的气候类型是( C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课堂检测
9.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亚洲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
C.亚洲地处世界上最大大陆东部,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6.2.1亚洲的自然环境 (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6.2.1亚洲的自然环境 (共22张PPT)
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 C.中南半岛 D.朝鲜半岛
7.恒河注入了( A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8.“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 听到这首《亚洲雄风》的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
山河的壮丽画卷。下列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贝加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B.北高南低,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海洋 C.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低,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海洋 D.地势变化复杂,河流流向没有规律可循
亚洲是世界上地理环境最复杂的大洲。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亚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这是因为( ) ①纬度范围广,经度跨度大 ②四面均濒临海洋 ③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④大部分地处高纬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
1.找出海岸山脉 内华达山脉 落基山脉 大平原 密西西比河平原 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
认识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2.将北美洲按照地 形划分成西部、中部 和东部三个区域,说 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 地形类型。
西部主要是山地 中部是平原 东部是低山高原
认识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读图
1、北美洲的地形类型多吗?
B.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C.长江是世界第一长河
D.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9.中学生李林到亚洲各地旅游,他说看到了世界陆地的最低
处和最深的湖,它们分别指( C)
A.里海湖面、死海
B.死海湖面、里海
C.死海湖面、贝加尔湖
D.里海湖面、贝加尔湖
4.有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B)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章节内容主要包括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自然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

2.难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3.操练(15分钟)针对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亚洲的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亚洲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有什么规律?”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谈谈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D.
( D)
地势 特征
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南北低
地势 特征
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地势特征
• 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 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地理集锦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有“世界屋脊”之称。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海拔超过7000 米的高峰有50 多座。
一 地形和地势
圈一圈
西西伯利亚平原


印度河平原

东北平原
恒河平原
华北平原
一 地形和地势
圈一圈
中西伯利亚高原
蒙古高原

帕米尔高原

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德干高原
一 地形和地势
圈一圈
山 地 组
东西伯利亚山地
喜马拉雅山脉
大兴安岭
一 地形和地势
阅读饼状图,同学们想一想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从地形构成方面)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 与地形的关系。
描一描,认一认
1.亚洲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河 流
2.亚洲河流的特点及分布:
的 关

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快速识记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世界最高峰,海 拔8 848.86 米。
湖面低于海平面415 米,是世界陆地最 低点。由于湖水含盐量过大,人可以轻

6.2亚洲的自然环境

6.2亚洲的自然环境
2. 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 中间高、两边低 B. 中间高、四周低
C. 东西低、南北高 D. 中国高、伊朗低
3. 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
A.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 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 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 由东向西流。
4.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B.华北平原
4、初步学会从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过程

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小结】亚洲中南部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是亚洲的“屋脊”,四周是比较低矮的高原和低平的平原,整体上是“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四周的平原,呈“放射状”。
【板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为主
河流:放射状分布
【过渡】谈今日的天气,想想我们沙河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
分析
学生刚开始由上册的总论内容的学习转入区域内容的学习。本节内容是过渡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分析亚洲自然环境的思路、方法,为学习后面的章节打下基础。




知识

技能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6.2《自然环境》知识总结

6.2《自然环境》知识总结

《自然环境》知识总结
【知识梳理】
1.地形与河流
(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_____、_____地形为主。

(2)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

(3)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_______流向周边的海洋。

2.气候
(1)特点:复杂多样,_________显著,___________分布广。

高原山地
中部高四周低
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
(2)类型。

【归纳总结】
一、亚洲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1.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纬度位置 10°S~80°N之间,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地跨热、温、寒三带,南北气温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

(2)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广东西降水量差异大。

(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位于亚欧大陆季风气候显著。

2.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2)气候影响河流水量。

①亚洲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水量呈季节性变化;
②亚洲不同区域气候不同→河流数量多少及流量不同。

3.季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亚洲的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
1.从亚洲东西方向分布的气候类型可以看出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亚洲的南北方向分布的气候类型可以看出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气候复杂多样,30°N纬线穿过的气候类型如下:
地中海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和热
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高原山地
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

太平
洋。

六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2 自然环境1-鲁教版(五四学制)

六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2 自然环境1-鲁教版(五四学制)

《自然环境—地形与河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区域”的第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案例方式为主,让学生了解某个区域的同时,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

教材内容的编排,也反映了区域学习的框架。

第一部分亚洲的自然概况,包括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分区;第二部分是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分布;第三部分是亚洲的气候。

这三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其他区域要掌握的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

这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要将上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习地理已经有一个学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但不能完全领会。

很多学生只会注重课本中的文字而忽略了看图,综合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能力正在养成。

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积极引导他们去读图、识图,使他们能够通过读图自己解决问题,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信心以及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选取的《自然环境》这样的主题内容,符合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结构的需要。

本课的教学试图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进而夯实基础知识,为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

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下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亚洲自然环境的特色。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亚洲的地形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亚洲自然环境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亚洲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亚洲典型地区的自然环境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加深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地理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

七年级下册地理6.2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

流入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最终不流入海洋(内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流河)的有:
亚洲 地理 集锦
(世
世界
界最
青 藏
屋 脊 )
高 的 高
——高原原Fra bibliotek脉世——
喜界
马 拉 雅
最 高 大 的
山山




——
8844.43


珠 穆 朗
的 山 峰

)峰


(1)在图上找出海岸山脉、 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 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 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 大致的海拔。
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纵列于北美洲西部, 海拔在1000米以上;大平原位于北美洲中部,海拔在1000 米以下;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位于北美洲东部, 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东西高,中部低。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标出它们的流向。 (2)结合图6.1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密西西比河的干流大致是由北向南注入墨西哥 湾,它的主要支流中分布于西侧的大多是由西北向东 南流,分布于东侧的则是由东北向西南流。
印恒 度河 河平 平原 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运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了解沿地形剖面线的地势 变化。
①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出“低— —高——低”的变化。
②亚洲大陆沿东经80°经线自北向南,地势呈现出 “低——高——低”的变化。

七年级地理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6.2亚洲的自然环境

第十三页,共十三页。
亚 洲
(yà zhōu)
的 地 形
12/5/2021
第八页,共十三页。
(三)怎样认识(rèn shi)大洲的气候特点?
读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有哪些主要(zhǔyào)的气候类型?
面积最广阔的 气候类型是什么?
气候有什么显著的特色?
12/5/2021
第九页,共十三页。
亚洲 的气候 (yà zhōu)

(yà
地形
zhō
u)

自 然
气候

境 河流
12/5/2021
请做学案上的达标测试
第十二页,共十三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亚洲(yà zhōu)的自然环境。第一章 认识大洲。北 温 带。读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有哪些主要的气候类型。
No 澜沧江 湄公河。请做学案上的达标测试 Image
12/5/2021
(ōu zhōu)
亚洲 的海陆位置 (yà zhōu)
北冰 洋
非洲
(fēi zhōu)
印度洋
苏伊士运河
太21
第六页,共十三页。
(二)怎样(zěnyàng)认识大洲的地形特点?
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分布
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势(dìshì)(哪里高、哪里低)
12/5/2021
第七页,共十三页。
经济
第三页,共十三页。
(一)怎样(zěnyàng)认识大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东西(dōngxī)半球?南北半球?五带?
海陆位置:临哪些大洋?邻哪些大洲?分界线?
12/5/2021
第四页,共十三页。
亚洲 的经纬度位置 (yà zhōu)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

贝最湖加深尔淡湖水
最里大海湖 泊 陆点地死最海低
你知道 哪一个?
快乐驿站
演练:北美洲的地形及河流
1.找出海岸山脉、 内华达山脉、落基 山脉、大平原、密 西西比河平原、拉 布拉多高原、 阿巴 拉契亚山脉,分别 指出它们在北美洲 的位置和大致的海 拔。
演练:北美洲的地形及河流
2.按照“相对 一致、空间上连 续”的原则,将 北美洲按照地形 划分成西部、中 部 和东部三个 区域,说出这三 个区域主要的地 形类型。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 与地形的关系。
因为北美洲东西 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 高原,中部是地势较 低的平原,南部是地 势更低的平原,这使 许多河流发源于东西 部向中部流,汇集形 成密西西比河,最终 向南流入海洋。
请您欣赏
抢摘胜利果实!
珠穆朗 最高玛山峰峰 阿最拉大伯半半岛岛
马最来大群群岛岛
青藏高原 最高高原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海拔8 844.43 米。
归纳亚洲地形特征: 1、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2、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一次亚洲之旅
认识亚洲地势特点 请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亚洲大陆沿300N地形剖面图
认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
演练:认识北美洲气候分布
1.找出北美洲的主 要气候类型;指出北 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 类型,说出它的分布 范围。
分布最广的是 温带大陆性气 候,主要分布 在大陆内部。
演练:认识北美洲气候分布
2.找出北纬40°纬 线,说出它自西向 东依次穿过的气候 类型。
地中海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七年级地理下册6.2亚洲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6.2亚洲自然环境
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
3.读下图,对比亚洲与北美洲的地形剖面图,以下
(yǐxià)说法正确的是A( )
亚洲(yà zhōu)大陆沿30°N的地形剖

A.亚洲地势中间高,东西低 B.北美洲的地势中间高,东西低
C.亚洲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D.北美洲的地势西部高,东部最低
鄂毕河
咸海
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使大多发源
锡尔河 黄河
(fāyuán)于中部山地、 高原,向四周较低的 平原、丘陵地区流。
恒河
长江
太 平



印度洋

第十页,共十四页。
活动:北美洲地形(dìxíng)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位置 海拔
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 落基山 脉、拉布拉多高原(gāoyuán) 大平 原 、阿巴拉契亚山脉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鄂毕河 咸海
江、湄公河、恒河、
锡尔河
印度河最终流入到
哪里?
阿姆河
黄河
2、用彩色笔圈出 河流:阿姆河、 锡尔河流向哪里
恒河
长江
太 平





印度洋
归纳(guīnà):亚洲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九页,共十四页。
二、河流(héliú)特征
北冰洋
思考:3.亚洲河流分布
特征与地形(dìxíng)有什 么样的关系?
地形 特征
西部、中部和东部(dōnɡ bù)的 主要地形类型
地势特点(读图:P9页图 6.12)
地形 与河 流
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流向
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知识点归纳

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⑴亚洲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2.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3.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主要河流如下4.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东岸三种季风。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的自然环境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6.2 亚洲的自然环境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2、北回归线从东到西依次穿过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和 热带沙漠 气候。
3、沿着116°E经线从南到北依次经过 热带雨林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 气候和 寒带 气候。
4、亚洲东部和南部受 季风 影响,易 发生 旱涝 灾害。
5、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温带季风气候。
纬度广,地跨 寒、温、热三 带, 气候多样
亚洲经纬度位置图
地形的影响
亚洲地形特点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影响如何?
亚洲地形起伏大,地形 复杂使亚洲气候更为多 样。
山地垂直变化景观示意图
海陆位置的影响
亚洲东西距离最长,东、北、南三面濒 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 各地距离海远近不同,干湿差异悬殊。
高 的 高
——
高原

— —

喜界
马 拉 雅
最 高 的 山
山脉





珠 穆 朗
的 山 峰
——






阿 拉
的 半 岛

——





马 来
大 的 群
群岛
——

( 局 部 )
世 界 最 大 咸的 水湖 湖泊


——
蓄世
水界
量最
最深


贝 加
淡 水 湖

——






最 低
海点

——
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
结合图总结归纳相关内容。
初步了解并应用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导言
(2分钟)
预习
(10分钟)
展示
(10分钟)
上节我们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那么亚洲的自然环境如何?这也是描述一个区域特征的一部分。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问题1、读图6.7、图6.8,说一说亚洲地势的特点。有哪些主要地形区?从图6.9上,你能看出什么?
问题2、这样的地势必然导致其河流的流向的不同,猜一猜,亚洲的河流流向和长度。
展示:
1、亚洲的地势特点:
2、亚洲的河流:
流向:
长度:
设疑引入,明确学习方法。
依据本节目标、重点圈画内容,明确学习的要点,加强记忆。
预习中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可以讨论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势和水系,学会读图描述。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序号
3
教学时间
教具
教内
学容
目要
标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对地理的浓厚兴趣,明确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过程与方法:学生阅读课文独立自主学习,采用知识迁移、比较法学习,掌握区域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简要研讨疑难,展示研讨结果。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和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能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即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
在比较中加深对区域特征的认知。明确区域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积累
(2分钟)
活动
(3分钟)
总结
(2分钟)
检测反馈
(10分钟)
阅读材料:
亚洲地理集锦
记住有关亚洲的世界之最。
书P8,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怎样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
课堂练习:
1、地势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亚洲河流特点:
3、亚洲的世界之最:
世界屋脊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世界最高峰
世界最大半岛
世界最大群岛
世界最大湖泊
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
应用地图进行展示,在直观的观察中,了解并加深对其各部分的认识。
结合图和书中文字进行学习。
测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黑板生生互评。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