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海珠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书写 (共2题;共6分)
1. (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论伏尔泰正义的愤怒有多大,总会过去,nǎo________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于是,从他深suì________的双目中露出了微笑,这是ruì________智的微笑,这微笑就是伏尔泰。
2. (3分)给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陷________(xiàn hàn)碌________(nùlù)攥________(zuàn zhuàn)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3. (8分) (2017八下·泰兴期末)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2) 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
(4)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都选用典型意象点染意境,可谓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4. (12分)我校八年级开展了“绿色生命——叶”的专题系列活动,今天进行成果展示。
(1)【诗意开场】下面是某班主题班会上主持人的开场白,请你根据上下文将其补充完整。
同学们,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大千世界因为有了绿色而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以“绿色生命——叶”为题的专题活动。
为了这次活动,大家都进行了充分准备,了解和学习了很多有关“叶”的知识。
有的同学采集了各种形状的叶片,有的同学专门背诵了不少关于“叶”的诗歌,例如写春天的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写秋叶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也有同学为保护绿色环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2)【交流讨论】在大家展示交流了叶的非凡本领以后,主持人发现同学们大多数展示的是叶在物质方面的作用,请你代表本小组,说出一点有关叶的其他方面的作用。
(3)【寄予深情】班长将同学们精心挑选的树叶制作成了精美的书签送给老师,主持人建议同学们在“树叶书签”上,以叶为喻体写一写对老师的祝福。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17七上·北京期中)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请写出书中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评判”的内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6. (20分) (2018七上·衢州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
(节选自《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节选自《世说新语》)
①太丘舍去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
⑤取之信然________
⑥大人问其故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诸儿竞走取之(代“李子”)
B . 取之信然(代“李树”)
C . 人问之(代“王戎”)
D . 由是宗族奇之(代“孔融”)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B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C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D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5)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8分)
7. (18分) (2017八上·海安期中) 阅读《母亲的汤圆》,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汤圆
①母亲会做一手好汤圆。
我是吃着母亲做的汤圆长大的。
②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
平时里,我们一家只能吃极素朴的饮食。
作为孩子的我和兄弟,便盼望着过新年。
因为只有过年那几天,我们才可吃上几顿相对丰富的饭菜,尤其是吃上母亲亲手做的特别解馋的汤圆。
③每逢年关将至,母亲便会拿一些糯米加适量大米,盛在盆里用水泡着。
泡上约三两天,母亲再将它们端到家里那口石磨旁,由父亲推磨,她用一把长勺子,一点一点舀出盆里已泡得软熟的湿米,往磨眼里放。
随着石磨的一圈圈转动,白花花稀溜溜的米粉,便会从上下磨盘的磨齿结合处,源源不断地溢出来;而后顺着磨槽的出口端,流到下边搁着的布帕上面。
布帕下边是一只盛着草木灰的竹筐——草木灰可以慢慢吸收米粉里的水分。
当米粉变得将干未干时,母亲就可以动手做汤圆了。
④母亲先将烤熟的芝麻或者花生米,配以白糖或红糖,做成馅料,装在碗里。
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用手把粘而软的米粉,搓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若干坨;然后拿一坨置于掌上,轻轻拍成饼状;再用小勺从碗里舀一些馅料;接着,像变戏法一般,双掌揉啊揉啊,很快便揉成一只浑圆饱满的汤圆。
母亲手上巧而麻利,片刻功夫,便会揉出可供一家子吃上一顿的汤圆。
⑤当一灶膛熊熊的柴火,让一锅水开始沸腾起来时,母亲将揉好的汤圆,一只一只轻轻放入水里。
汤圆先是沉入锅底,母亲为防止汤圆粘连在锅底,便用一把长柄的汤勺,小心地搅动汤圆。
汤圆都下锅后,火势稍稍减弱,慢慢煮上一阵,一只只汤圆便渐渐浮上水面;继续煮上一会,便可以出锅了。
⑥母亲给我们全家每人,舀上满满一碗煮熟的汤圆。
我常常是筷子未动,馋水先流。
夹上一只热腾腾的汤圆,放嘴里那么一咬,哇,粘而滑的汤圆破口处,一股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馅料,顿时喷薄而出,心里那个爽啊!那满嘴的甜滋滋的味儿,竟将日子里的那些苦涩,荡涤得了无影踪。
母亲一边吃着汤圆,一边脸上漾着如汤圆一般饱满的笑容,嘴里还喃喃念叨着:日子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
⑦流年似水。
我和兄弟俩吃着母亲做的汤圆,一年年长大,并渐渐成人。
我们一家子的日子,也果真一年比一年好。
只是平日里,我们一家子再很难聚在一块。
我在外工作,将小家安在了城里。
兄弟也离开父母,在我居住的同一座城里打工。
虽然我们也能常常在小吃摊上吃到人家做的汤圆,或者将从商场买回的速冻汤圆下锅煮熟作为早餐,但那些汤圆总不及母亲做的汤圆吃起来更让人回味!而每逢春节,我都会携妻带子,约上兄弟,一起回老家陪父母过年。
母亲也总会很高兴地在初一早上,为我们做出一顿丰美的汤圆大餐。
⑧那一年,我和兄弟因一点经济纠纷,而伤了和气。
虽然我们同处一座城市,相距咫尺,却较长时间彼此不相往来,心里都一直互相怨恨。
⑨终于临近岁末。
我和兄弟又一起回到父母身边过年。
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子凑在客厅沙发上看春晚。
我和兄弟各怀心思,脸上都郁闷着,彼此相背而坐,互不理睬。
母亲则用深沉而慈爱的眼神盯住我们,半晌不言语。
后来临起身离座去睡觉时,母亲才切切地说了句:孩子们,明早再好好吃一碗娘给你们做的汤圆!
⑩翌日一早,母亲便一如既往,亲自下厨,为我们全家再次操办了一场汤圆的盛会。
母亲特地让我们兄弟俩坐到一块;然后,从她的碗里,用筷子分别夹了一只浑圆晶莹的汤圆,递到我俩面前,满含期待地说:给,接住娘的汤圆,吃到肚子里,啥纠结都会没啦!在母亲的殷殷目光里,我和兄弟都赶紧伸出筷子,接过母亲的汤圆;而后,张口衔住;咀嚼,回味——终于,我俩相视而笑!母亲脸上又绽开了如汤圆一般圆和饱满的笑容,口里又禁不住喃喃自语:和好了就好,和好了就好……
⑪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而她依然坚持在每个春节,亲手为我们一家,做她最拿手的汤圆。
⑫那圆圆的甜甜的而又晶莹滋润的汤圆呵,其实就是母亲的一颗心;这颗心里,最贴切最朴素地诠释着我们日子里的那些美好:幸福,团圆,和和美美……
(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充短语,理清本文的思路。
磨米粉→________→________→吃汤圆→________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简要说说第⑥段划线词“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表达效果。
②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3)文章以“母亲的汤圆”为题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
本文第⑩节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所表现的人物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点?
8. (3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文:牡蛎
【俄国】契诃夫
我跟父亲站在一条人烟稠密的街上,感到一种怪病逐步抓住了我。
看来我马上就要倒下,人事不知了。
我知道,这是因为饥饿。
父亲挨着我站住。
他在五个月前来莫斯科谋求文书的职位,一直在奔走,托人找工作,知道今天才定决心到街上来乞求施舍。
前面是一所楼房,招牌上写着“饭馆”两个字。
我的头无力地往后仰,朝一边歪着,不由自主地看着楼上,看着饭馆灯光明亮的窗子。
我凝神细看,认出那是墙上一张招贴。
它的白颜色吸住我的目光,我竭力要认出上面那些字来。
“牡蛎……”我终于认出了。
奇怪的词!我在世上活了足足八年零三个月,可是一次也没听过。
“爸爸,什么叫牡蛎?”我费力地把脸扭向父亲,用沙哑的嗓音问。
父亲没听见。
他在注视人群的活动,用眼睛跟踪每一个行人……我看出他想对行人说什么,然而那就要命的话却像沉重的砝码似的挂在他唱头的嘴唇上,无论如何也吐不出口。
他甚至已经向一个行人迈出了一步,( A碰碰 B拉拉 )他的衣袖,可是等到那个人回过头来,他却说声“对不起”,慌乱地倒退回来了。
“爸爸,什么叫牡蛎?”我又问。
“这是一种动物……生在海里……这种东西是要活着吃下肚……”父亲说,“它们有壳,像乌龟一样,不过是由两片壳包住的。
”
“真恶心,”我小声说,“真恶心!”
原来牡蛎是这么个东西!我就想象一种类似青蛙的动物,藏在两片贝壳里,睁着又大又亮的眼睛朝外看,不住的摆动它那难看的下鄂,伸出几只螯,皮肤粘糊糊的……所有的孩子都躲起来。
厨娘厌恶地皱起眉头,提起它的螯,放在碟子上,送到餐厅去。
那些成年人,把它活活吃下去,连它的眼睛、牙齿、爪子一股脑儿吃下肚去!它呢,吱吱的叫,极力咬人的嘴唇……
我皱起眉头,然而……然而我为什么咀嚼起来了?那个动物可恶,吓人,可我还是把它吃了,吃得狼吞虎咽,生怕尝出它的味道,闻出它的气味。
我刚吃完一个,却已经看见第二个,第三个的亮晶晶的眼睛……我把这些也都吃了……最后我吃餐巾,吃碟子,吃那张招贴……凡是我见到的东西,统统吃下肚去,因为我觉得,只有不断地吃,我的病才能好。
那些牡蛎吓人地瞪起眼睛,样子可憎,我一想到它们就发抖,可我还是要吃!吃!
“给我牡蛎!给我牡蛎!”这呼声从我胸膛里冒出来,我向前伸出两只手。
“帮帮忙吧,诸位先生!”这时我听见父亲闷声闷气地说,“真羞于求人啊,可是上帝呀,我熬不下去了!”
“给我牡蛎!”我叫道,揪住父亲的后襟。
“你莫非要吃牡蛎?这么小的孩子!”我听见身旁有笑声。
有两个先生站在我们面前,带着高礼帽,笑呵呵地瞧着我。
“这倒有趣,你怎么个吃法呢?”
一只有劲的手把我拖到灯光明亮的饭馆里去,A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
我挨着桌子坐下,吃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有腌过的味道,冒出霉气。
我狼吞虎咽地吃着,没咀嚼,没看它,也没问一声是什么。
我觉得我一睁眼,就会看见亮晶晶的眼睛、螯和尖牙……
我忽然嚼到一种硬东西,听到碎裂的响声。
“哈哈!他连壳都吃了!”人群笑道,“小傻瓜,这难道也能吃吗?”
这以后我渴得厉害,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觉,因为胃痛。
我觉得滚烫的嘴里有一股怪味。
B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我好像着凉了,”他喃喃的说,“也许是因为今天我没……那个……没吃东西,我。
说真的,有点古怪,愚蠢……我明明看见那些先生买牡蛎付出十卢布,那我为什么不向他们要几个钱呢?他们多半肯给的。
”
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睡熟,梦见一只有螯的青蛙藏在贝壳里,转动眼珠。
中午我渴得醒过来,睁开眼睛找我的父亲:他仍旧走来走去,打手势……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乙文:读契诃夫
曹文轩
我们必须记住契诃夫是个医生。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医生职业的眼光,极容易使契诃夫笔下的社会成为一个“病者”。
他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揭露性与批判性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医学的职能是一样的:疗治。
我们在阅读契诃夫的作品时,总要不时地想到一个词:耐心。
像契诃夫这样有耐心的作家,我以为是不多的,他在面对世界时,总要比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总是有点不耐烦,总满足于一个大概的印象,世界在我们的视野中一滑而过,我们总是说不出太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细节。
作为医生,耐心是他的职业习惯。
这一习惯,很自然地流注到了文学对存在的观察与描写上。
他的马车行走在草原上,远远的见到一架风车。
风车越来越大,他看到了两个翼片。
他居然注意到一个翼片旧了,打了补丁,另一个是前不久用新木料做成的,在阳光底下亮闪闪的。
文学中的那些好看的字面,就在由这份耐心和获得的细微描写上。
医生的职业造就了她一种不动声色、不感情用事的“冷漠”态度。
后来的人谈到契诃夫的叙事态度,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冷峻”。
殊不知,这份冷峻的叙述态度,与从医养就的心性有关。
他曾对一位作家说:“当你描写不幸的、倒霉的人,并打动读者时,你应当表现得冷静一些。
这样才能勾画出不幸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突出这种不幸。
”
冷静,让契诃夫常常站在人物的背后,听他们低语,并把它记录成小说。
虽然他在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时处处克制,但字里行间已分明沾满血与泪痕,这就让小说产生一种强烈的对于人物的悲悯情怀。
(选在新浪博客,原题为《樱桃园的凋零——读契诃夫》,有删改)
(1)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牡蛎”改为“父亲”更好,你认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阅读《读契诃夫》,说说为什么“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
”
(3)阅读《牡蛎》第⑧段,根据语境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4)请用一句话概括《牡蛎》第12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5)请分别从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牡蛎》第20,23段划线句的妙处
A一群人迅速把我团团围住,带着好奇心和笑声瞅着我。
B父亲从这个墙角走到那个墙角,用手比划着。
(6)结合《牡蛎》一文,谈谈你对《读契诃夫》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2020·长宁模拟) 题目:一切皆有可能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得抄袭。
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参考答案
一、书写 (共2题;共6分)
1-1、
2-1、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3-1、
3-2、
3-3、
3-4、
3-5、
3-6、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4-1、
4-2、
4-3、
四、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5-1、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
6-1、
6-2、
6-3、
6-4、
6-5、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8分)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8-6、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9-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