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若尔:应用博弈论大师

合集下载

让-梯诺尔简介

让-梯诺尔简介

梯若尔则在非合作博 弈的框架下,指出, 串谋往往发生在具有 长期合作关系的组织 中,这种长期关系使 得代理人在串谋时更 重视合作的声誉以及 未来的收益,因而保 证了串谋契约是自持 的。
不完全契约之争
概念 契约是一组承诺的集合,这些承诺是签约方在签 约时作出的,并且预期在未来(契约到期日)能够被 兑现。 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 在未来预 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但 在现实中,绝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这是因 为签约方在事前对未来所作的预期仅仅是基于双 方的主观评估,未来所面临的 不确定性在本质上 是不可预期的。不完全契约面临的核心问题是, 由于签约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资源配置的帕 累托无效。
让•梯若尔 (Jean Tirole)
刘蔚然、周佳花
刘蔚然、 周佳花
让· 梯若尔简介 学术研究与贡献
让· 梯若尔与中国
梯氏理论启示中国改革
1953年8月9以优异的成绩 获得巴黎第九获得的美国麻 日出生在法国 毕业于法国理 大学应用数学省理工学院经 特鲁瓦 工学院--法国 博士学位 济学博士学位 科学家摇篮
不完全契约之争
在其经典名著《资本 主义的经济制度》中 指出,由于契约的不 完备性所带来的交易 成本,是导致资源配 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 因之一 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所 造成的契约的不完全 性,并不构成资源配 置无效率的本质障碍, 在当事人的效用函数 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 形下(即当事人没有很 怪的偏好),我们可以 设计出一个激励相容 的机制,实现帕累托 有效的配置---“可能 定理” 产权,尤其是剩余索 取权的合理配置,可 以消除不完全契约所 带来的交易成本,并 且这也是用企业内部 交易代替市场交易的 根本原因
梯若尔从最基本的假设出 发,考虑了国际金融体系 下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关系 对流动性和风险的影响, 强调了市场失灵对于国际 金融危机的重要影响。

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论文:让·梯若尔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

让·梯若尔(Jean Tirole)教授,1978年,在获得巴黎第九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对经济学兴趣油生,他来到著名的美国麻省理工继续深造,并于198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担任法国鲁古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科研所长,同时在巴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兼职教授,并先后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1984年至今担任计量经济学杂志副主编。

同时还是普纳思经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

梯若尔对经济学惊人的直觉,也是一般的经济学家望尘莫及的。

这个瘦高身材的法国绅士,目光敏锐,衬衫的颜色永远高贵并跟外套和谐,脸上洋溢着不瘟不火的微笑,脑子里随时可以调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学模型。

梯若尔具有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他总是能够把经济学的任何一个领域中最为本质的规律和最为重要的成果以最为简洁的经济学模型和语言表达出来,并整理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梯若尔仿佛专为经济学而生,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

纵观其2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博弈论到激励理论,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梯若尔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智慧的光芒和热量洒向经济学每一个研究领域。

梯若尔纵横驰骋,尽情挥洒,激情所至,堪称天下无敌。

欧洲大陆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经济学复兴运动以来,最成功的当属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

同许多法国经济学家一样,梯若尔深深地热爱着他的祖国,1988年,梯若尔从美国回到法国,和著名经济学家让.雅克(已故)教授一起创办了享誉全球的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担任科研主任。

并最终辞去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职位。

经济学的天资高人:让·梯若尔

经济学的天资高人:让·梯若尔

经济学的天资高人:让·梯若尔(Jean Tirole )陈志俊黄卓(原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9月)如果我们把让·梯若尔(Jean Tirole )称作一个天才,经济学圈内恐怕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这个身材瘦高、目光敏锐、脸浮孩童般天真微笑的法国经济学家,在其20多年学术生涯中所作出的贡献,足令任何经济学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论文,11部专著,内容涉及经济学的任何重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到产业组织理论,从对策论到激励理论,到国际金融,再到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梯若尔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整个经济学领域,梯若尔纵横驰骋,尽情挥洒,激情所至,堪称天下无敌。

梯若尔1953年生于法国巴黎附近一个小镇,1976年毕业于素有法国工程师和科学家摇篮之称的法国理工学院,1978年获巴黎第九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此后对经济学兴趣油生,198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梯若尔继承了法国学者重视人文学科的传统,再加上深厚的数学功底,很快就显示出研究经济学的卓越天赋。

他当时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并于1982年和1985年在最权威的Econometrica(经济计量学杂志)发表了两篇经典论文:《理性预期下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和《资产泡沫和世代交叠模型》,这两篇论文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

此后,梯若尔转向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他师从对策论大师马斯金(Eric Maskin),这使他熟练掌握了对策论这门现代经济分析的锐利武器。

梯若尔将对策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开始构建新的框架,并用其分析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

1988年,梯若尔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理论框架的形成。

自1970年代以来,对策论方法的引入使产业组织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在本书之前,这些新的理论模型仅散见于各种期刊,尚未出现一本教科书,梯若尔《产业组织理论》是第一本用对策论范式写成的教科书,是研究企业行为的对策论专著。

那些年梯若尔引发轰动的著作

那些年梯若尔引发轰动的著作

那些年梯若尔引发轰动的著作瑞典皇家科学院13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表彰他对市场势力(market power)与监管领域研究的贡献。

尽管工程学出身,让•梯若尔摘得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依旧实至名归。

过人的经济学直觉以及多个经济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让外界将其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

梯若尔的研究领域跨越了国际金融、博弈论、产业组织和公司财务等。

以下为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整理的梯若尔那些年引发轰动的著作。

1.产业组织领域:《产业组织理论》1988年出版,微观经济学革命的结晶,本书以博弈的范式分析了垄断、价格歧视、纵向控制以及价格竞争等问题,开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它以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市场运行为三研究对象集全面精避的理论概述和实实在在的应用研究于一体,融优美高深的数理逻辑和生动浅显的直观解说于一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本经典教科书,追赶经济学革命的潮头,此书断不可不读。

”2.博弈论领域:《博弈论》1991年出版,与弗登伯格合著,被誉为最具权威的博弈论研究生教材,涵盖了非合作博弈的全部重要内容。

“本书是博弈领域的两位领军人物的集大成之作,囊括了迄今为止除演化博弈之外的所有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代表了博弈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它不仅涵盖了博弈论的方方面面。

而且几乎对每一个论题都给出了严密的数学推导和证明。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博弈论的各个领域。

第二,有丰富的实例、精心构思的习题以及广泛的可扩展性。

第三,深入浅出,既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博弈论的了解,也可以满足爱好技术性证明的读者对于博弈论精髓的把握。

本书是经济学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学习博弈论的最好教材,也是其他对博弈论有兴趣的读者的必备参考书。

”3.国际金融领域:《金融危机、流动性与国际货币体制》2002年出版,分析了国际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被评为理解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趋势背后经济学原理的必读之作,是国际金融危机事实与理论的完美结合。

让-梯诺尔简介PPT课件

让-梯诺尔简介PPT课件
10
不完全契约之争
在其经典名著《资本 主义的经济制度》中 指出,由于契约的不 完备性所带来的交易 成本,是导致资源配 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 因之一
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所 造成的契约的不完全 性,并不构成资源配 置无效率的本质障碍, 在当事人的效用函数 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 形下(即当事人没有很 怪的偏好),我们可以 设计出一个激励相容 的机制,实现帕累托 有效的配置---“可能 定理”
6
博弈论
1991年,梯若尔和弗登博格合著的《博弈论》便成为博弈论领 域权威性的研究生教材,为美国各个高校经济学系的博士课程 所采用。作为整个 博弈理论中最为经典、与经济学中理性人假 设最一脉相承、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非合作博弈是博弈 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书中涵盖了非合作博弈的全部重要内 容,不仅包括策略式博弈、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性、重复博 弈以及不完全信息博弈等常规内容,而且还包括马尔可夫均衡 这样的非常规内容。对世界著名大学研究生的博弈论教育产生 了重要影响。 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博弈论领域中最前沿的教科 书之一。
7
20世纪80年代,世 界各地在电信、电 力、铁路、煤气、 自来水等自然垄断 产业中掀起了“管制 改革”的浪潮,放松 管制、引入竞争、 产权私有,由垄断 走向竞争已成为世 界各地自然垄断产 业市场化改革的主 导趋势。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 励理论》 《电信竞争》
新规制经济学
基A于dd服yo务u成r ti本tle定in价h的ere服 务- Y成ou本r te规xt制in方he法re和基于 拉- Y姆ou齐r te定xt价in规he则re的拉姆 齐-布瓦德规制方法。
让•梯若尔 (Jean Tirole)
刘刘蔚蔚然然、、周周佳佳花花
2
1953年8月9以优异的成绩 获得巴黎第九获得的美国麻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

诺奖得主梯若尔对华六大建言

诺奖得主梯若尔对华六大建言

10月13日,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耶鲁大学教授,法国经济学家Jean Tirole (中文名:让·梯若尔)获奖。

梯若尔教授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他曾多次到中国来讲学,并对中国经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耶鲁大学教授,法国经济学家Jean Tirole(中文名:让·梯若尔)获奖。

获奖理由:对市场力量和管制的研究。

梯若尔教授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他曾多次到中国来讲学。

他曾在采访中几次提及:中国在发展自己经济的时候,千万不要重演别国的失误。

一、谈证券市场: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银行体系有待改革第一点,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股票市场波动性都很强,价格变化很大,投资总是有风险的。

我想有一种可能性,不知是否正确,即在当前阶段,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问题,还不是很完善。

小股民担心投入公司的股票可能得不到回报,这样股市就不会很强劲。

另一方面,股票市场还有很多国有企业,你们称之为国有股。

只要这些股票国家控制,就可能总有缺陷,股东得不到红利。

这也是股市低迷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对中国而言,就是银行系统,中国政府不断调整银行的资本结构。

国有企业和银行关系密切,只要银行不是很强大,由于政治原因,他们主要不是贷款给好的借款者,而是不良的借款者。

因此银行体系也有待改革。

二、谈股票市场:禁止内部交易不容易,保护小股东很重要如果在一个市场中,内部交易者可以随意转移资源,进行内部交易,将对其他交易者不利,股票市场也不能发育健全。

因此保护少数小股东很重要,这样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向市场注入资金。

我认为透明性很重要,公司信息、公司治理也很重要。

如果公司不能偿还投资者的资金,就不能筹集到钱。

所以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都很重要。

另一种情况,股票市场很小,很多公司没有上市,这些公司保持私营或者家庭经营,不仅是中国,法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很多公司还是家庭所有或者私营而没有上市。

三、谈改革: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国家逐渐发达的时候,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关于梯若尔的认识

关于梯若尔的认识

桑塔费------拯救科学的使命桑塔费研究所是一个由年迈的学术巨子创建的科研机构,主要由核心的物理学家和计算机高手组成,其创立者是著名的物理化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原研究所主任------乔治·考温。

建立桑塔费研究所的主要思想基础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于还原论思想以及现有的科学研究保守性的批判。

目前,在科学文化领域,还原论是科学研究的主导思维与方式,即将世界分解的尽可能小,尽可能将其简单化,从而从这些小问题,小角度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这种碎片化的分解,限制性的视野,是与科学的整体性,世界的整体性背道而驰的。

二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世界上除了非常简单的物理系统外,几乎所有的人和事都被笼罩在一个充满刺激、限制和相互关系的巨大非线性网中,是一个混乱而复杂的系统,其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智能,借助计算机模拟研究复杂统势在必行。

三是“线性”和“非线性”之争。

线性与优雅一直都是物理学家的标榜与追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认识到在这个复杂系统中不再是简单地“线性”,而被描述为一种“线性动力学”,强调其动态的特征。

桑塔费研究所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物理学家马瑞·盖尔曼、菲利普·安德森,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物理化学家乔治·考温,威廉·布莱恩·阿瑟等。

研究方向主要是复杂性研究。

复杂性研究在英美有较大贡献,美国关于复杂性研究主要有:系统动力学派、适应性系统学派、结构基础学派;英国有一个复杂科学论坛,论题包括突现的设计、复杂性理论的应用、复杂性与技术、创新的组织、组织设计等。

关于复杂科学的经典著作有Forester的《系统动力学》,Peter Senge 的《第五项修炼》,Bran Athur 的《经济中的递增回报与路径依存》,《确定性的终结》,M·盖尔曼的《从夸克到美洲豹》、《数字不确定性的终结》等。

其中,桑塔费研究所对于复杂性与新经济学的研究对于当代经济研究起到了冲击性与引导性的作用。

梯诺尔的学术贡献及评价

梯诺尔的学术贡献及评价

梯诺尔的学术贡献及评价作者:翁一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5年第01期产业组织理论的革命梯若尔认为,最佳的调控和监管政策应该谨慎地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加以实施。

梯若尔在一系列学术文章和著作中为相关政策的设计提出了整体框架,并将其应用到从电信到银行等不同的行业中。

凭借这些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政府可以更好地促使有实力的大企业提高效率,同时防止其损害竞争对手和客户权益。

毋庸置疑,梯若尔研究的重要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苹果和谷歌等新的企业巨头正在展开激烈竞争,他们的竞争方式却与那种经典的经济学模型毫无关系,后者研究的是众多制造商和众多消费者就同质化产品开展交易的情况。

与经典模式相反,苹果和谷歌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在价格上也许是免费的,而他们围绕最新科技开展的竞争往往却会导致其对市场的主导地位——至少是临时性的主导地位。

如何监管这类企业是一个棘手的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是梯若尔最重要的代表作。

学术界把这种用博弈论分析方法阐释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改写了哈佛学派的研究范式,几乎重构了整个产业组织理论。

近20年来,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引发了微观经济学的一场革命,《产业组织理论》便是这场革命的结晶。

它以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市场运行为三研究对象集全面精避的理论概述和实实在在的应用研究于一体,融优美高深的数理逻辑和生动浅显的直观解说于一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本经典教科书。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的引入,意味着对传统的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瓦尔拉均衡可行性的怀疑,如现代大公司可通过许多非市场的制度安排,如合谋、内部整合、组织结构调整等来解决问题,而不依靠市场。

导师拉丰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创始人、新规制经济学创始人让·雅克·拉丰是梯若尔的导师。

公司金融理论梯若尔读书笔记

公司金融理论梯若尔读书笔记

公司金融理论梯若尔读书笔记梯若尔是一个重要的金融理论家,他的作品为公司金融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围绕梯若尔的公司金融理论展开论述,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梯若尔的公司金融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资本结构理论和公司金融决策理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资本结构理论。

梯若尔认为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了资本结构不完美的观点,即公司通过债务和股权的融资选择来平衡税收优惠和财务困境成本。

他认为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可以最大化公司价值。

梯若尔的理论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他认为公司内部的人对公司的情况了解更多,比外部的投资者知道的要多。

因此,公司可以通过选择财务结构来传递信息给外部投资者。

他的著名观点是信号传递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公司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来向市场传递信息,例如发行新股传递公司未来发展的积极信号,而发行债券则传递财务稳定的信号。

除了资本结构理论,梯若尔还提出了公司金融决策理论。

他认为公司的金融决策应该基于现金流量的净现值。

根据这个理论,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该计算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并计算净现值。

如果净现值为正,就意味着项目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应该接受该投资项目。

梯若尔的公司金融理论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他的理论,例如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实际上,许多公司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也会考虑到梯若尔的理论。

他们通过权衡债务和股权融资来寻求最优的资本结构,以最大化公司的市值。

尽管梯若尔的理论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但也有人对其提出了质疑。

例如,有人认为梯若尔过于简化了公司金融决策的复杂性,忽略了许多现实因素。

此外,梯若尔的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有效的,投资者是理性的,但实际上市场是存在不确定性和非理性的因素的。

总的来说,梯若尔的公司金融理论对于理解和解释公司金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理论对于实践中的公司金融决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尽管他的理论并非毫无争议,但他的贡献无疑为公司金融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公司金融理论 梯若尔读书笔记

公司金融理论 梯若尔读书笔记

公司金融理论梯若尔读书笔记四项特征梯若尔作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关于如何理解与监管只有几个市场竞争者的行业。

但他的贡献不仅局限于此,下面是他的研究的几大主要特点。

首先,梯若尔在产业组织和监管领域建立了一个新的严密的标准。

他不断地从参数选择、技术(包括承包技术)和信息不对称的设想中得出结论,他的设想避开了此前为了方便解析工作的一些针对性的设想。

从一开始,梯若尔的研究需要不同寻常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发展迅速的博弈论和契约理论领域的知识。

第二,梯若尔的严密促成了现实主义。

科学界的劳动分工不断使得理论家专攻新理论模型及其内在逻辑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这项挑战性工作被留给了应用科学家。

结果,理论工作有时与现实世界和相关实践脱离。

相反,梯若尔的理论模型设计捕捉了特定经济环境的重要特征,同时突出了此前的应用经济研究要么忽视了,要么没能精确解释的一些重要原理。

第三,梯若尔给一个复杂混乱的文献领域带来了秩序。

通过把一个一体化的理论框架广泛运用于一系列问题上,他成为创造第一个包含面广、逻辑连贯的产业组织理论的领先者。

经过了超过25年,他1988年的一本开创性的教科书仍然是该领域的最好的路线图。

如果这本书在某些领域过时了,这主要是由于梯若尔自身不断创新研究,以及被他所启发的研究。

梯若尔1993年与拉丰合作的一本书提供了一个一体化的理论框架,对经济学家对监管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梯若尔的理论模型强化了政策分析。

梯若尔专注于一些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区分开的基本特征,成功使某些行业的最优监管个性化。

梯若尔更概括性地展示了公共干预的合理性是如何反复被归因于信息不对称和可信承诺问题。

这些概括性理论和一些理论的具体运用构成了政策分析的坚实基础。

研究背景在一些行业中,当生产集中于一个企业时,平均成本被最小化。

当创新速度快时,这一市场通常会在一段时间被某一公司占领,直到有另一公司依靠创新成为新的垄断者。

经济学理论通才梯若尔

经济学理论通才梯若尔

经济学理论通才梯若尔作者:来源:《商周刊》2014年第22期21世纪第一个经济学理论通才201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独享,以表彰其在“市场力量和规制的分析”做出的杰出理论贡献。

全球的焦点顿时集中在这个瘦高个的、永远带着绅士微笑的法国人身上,以及其背后虽然影响力日增、但国人鲜知的图卢兹学派。

让·梯若尔,1953年生于法国Troyes,1978年巴黎第九大学数学决策博士,后又仅用3年时间,于1981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

1984-199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做教授,之后回到法国图卢兹,参与图卢兹学派让·雅克·拉丰教授主导的法国经济学复兴和创建图卢兹经济学院。

22年下来,图卢兹经济学院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经济院校,美国的教授很多会以是否被图卢兹经济学院邀请做报告来测试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认可程度,2005年图卢兹经济学院在顶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目比欧洲其他所有的学校加起来还多。

这里的经济学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被经济学界称为图卢兹学派。

梯若尔对人类经济学理论的贡献叹为观止,今年诺奖梯若尔得奖主要是因为“对市场力量和规制的分析”,但这只是他研究领域的一部分。

他曾在自己博客主页填写了如下研究领域:产业组织、规制、组织理论、博弈论、金融、宏观经济学、心理经济学。

当有人问梯若尔,你如何能够跨越如此多的领域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梯若尔的回答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他说:“它们都是一回事”。

更令人望尘莫及的是,梯若尔几乎在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的每一个领域都以非凡的概括与综合能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在他出现的地方,不是开拓者,就是终结者。

他是规制经济学的开拓者,也是公司金融理论的终结者。

30年前,人们会尊称保罗·萨缪尔森是20世纪最后一个经济学通才。

现在,人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梯若尔是21世纪第一个经济学理论通才。

自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独享诺奖以来,已经连续五年都是若干位经济学家共享诺奖了。

梯若尔:应用博弈论大师

梯若尔:应用博弈论大师

梯若尔:应用博弈论大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在市场垄断力量(market power)和规制(regulation)方面的贡献。

由单个学者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形并不多见,何况市场垄断力量和规制并非一个新的领域,相关文献汗牛充栋,由此可见梯若尔在学科中的突出地位。

经济学家们关于梯若尔的印象离不开两个字:天才。

梯若尔对多个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涉及的领域之广,在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之多,撰写的教科书质量之高,在经济学家中罕有人能出其之右。

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某个理论的代表者,凭借若干篇开创性论文扬名天下,而梯若尔则是以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推动整个学科发展,并且深刻影响学科研究的范式。

让•梯若尔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

1976年在巴黎第九大学(Paris IX)获得工程学位,专业为决策数学(Decision Mathematics),两年后从该校获得“第三周期博士(Docteur de Cycle)”。

之后赴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博弈论大师Eric Maskin (Eric Maskin 是1976年的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任教于哈佛大学)。

梯若尔1981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成为法国国立路桥大学(E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的研究员。

1984-1992年在麻省理工大学先后担任副教授和教授。

1988年与著名经济学家Jean-Jacques Laffont在法国图卢兹创立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目前仍担任IDEI科研所长(Scientific Director)。

梯若尔所获各种奖项荣誉无数,并拥有多个大学的荣誉学位,以及多项社会兼职。

在1981到2014年的三十多年间,梯若尔仅在顶级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就有180篇,并出版十余本专著和教科书,多产程度不愧其天才称号。

当代“天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

当代“天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

作者: 衣爱东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
出版物刊名: 农场经济管理
页码: 64-6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机制设计理论;巴黎大学;马斯金;研究贡献;颁奖词;管制问题;博士学位;工界;公司金融理论;博弈论
摘要:让·梯若尔,法国经济学家,因在"市场力量和管制问题"上的研究贡献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奖委员会的颁奖词中说,"梯若尔的成就在于,阐明了如何理解和监管由数家公司巨头主导的行业。

"1953年出生的梯若尔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1976年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拿破仑亲手创办的培养理工界精英的巴黎理工大学,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莱也毕业于此学校。

随即又先后获得了巴黎大学决策数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梯若尔教授《公司金融理论》导读

梯若尔教授《公司金融理论》导读

作者: 张春[1,2]
作者机构: [1]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和会计系主任;[2]荷兰银行风险管理学讲席教授
出版物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7-69页
主题词: 公司金融理论;导读;经济学界;金融中介理论;学术论文;学术期刊;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摘要:让·梯若尔教授(Jean Tirole)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顶级理论大师。

他的学术研究既深入又广泛,在经济学界的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这些领域包括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合约理论、公司金融学以及金融中介理论。

国外经济学界的学术贡献一般都是通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而梯若尔教授与很多大师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原创性论文,还撰写了几本经典的专著(其中一些是和其他学者合著的)。

让·梯若尔重要经济学著作导读

让·梯若尔重要经济学著作导读

让㊃梯若尔重要经济学著作导读∗张小溪㊀王璟怡内容提要: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法国经济学家让㊃梯若尔㊂本文对梯若尔的重要著作进行了逐一评介,以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了解其学术思想㊂所涉及的主要著作包括:‘产业组织理论“㊁‘博弈论“㊁‘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㊁‘银行监管“㊁‘电信竞争“㊁‘金融危机㊁流动性和国际货币体制“㊁‘公司金融理论“㊁‘银行平衡:金融危机的全球教训“和‘内部与外部流动性“㊂关键词:诺贝尔经济学奖㊀梯若尔㊀产业组织理论㊀博弈论㊀规制经济学㊀㊀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法国经济学家让㊃梯若尔(J e a nT i r o l e),以表彰他在 市场力量和规制 领域所做出的贡献㊂梯若尔涉猎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其著作涉及产业组织㊁公司金融㊁国际金融㊁规制经济学和博弈论等诸多领域㊂其中,‘产业组织理论“㊁‘博弈论“和‘公司金融理论“被高校和研究机构作为教科书广泛使用;‘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和‘电信竞争“是他在规制理论研究的经典著作;‘银行监管“㊁‘金融危机㊁流动性和国际货币体制“㊁‘银行平衡:金融危机的全球教训“和‘内部与外部流动性“则是他在金融方面的力作㊂本文从理论教材和学术著作两个角度出发,对梯若尔在各领域的代表著作进行逐一评介,以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其学术思想㊂一㊁经济学教材导读大部分经济学家都倾向于出版学术著作而不是理论教材,因为要完成一本好的教科书很难㊂梯若尔似乎是一个异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先后出版了‘产业组织理论“㊁‘博弈论“和‘公司金融理论“三本教材㊂这三本教材凭借其理论性和前瞻性成为研究生经典教材,对推动经济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㊂‘产业组织理论“(1985)‘产业组织理论“(T h eT h e o r y o f I n d u s t r y O r-g a n i z a t i o n)以梯若尔在E N S A E的演讲稿为基础,1985年由E d i t i o n sE c o n o m i c a出版法文版,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英文版,1997年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㊂该书运用博弈论重构了产业组织的整个理论框架,标志着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㊂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4章)讨论了企业的垄断行为;第二部分(第5章至第11章)通过博弈论对寡头市场进行了分析㊂第1章从垄断厂商的定价行为出发,探讨了由于垄断所造成的成本扭曲和寻租行为,耐用品垄断厂商的跨期价格歧视问题和他们对出租和出售行为的抉择,附录给出了科斯猜想的证明㊂第2章分析了垄断厂商对于产品种类㊁商品质量和广告的选择策略㊂梯若尔指出,完善的担保制度可以解决 搜寻品 的质量问题,消费者的重复购买行为可以帮助其了解 经验品 的内在质量㊂在第3章中,作者对完全价格歧视㊁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展开分析,论述了厂商如何根据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决定价格歧视㊂第4章对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上游企业通过确定商品零售价格㊁划定销售区域和限定销量等方式对下游企业进行纵向控制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下游企业作为上游企业的客户,决定着商品的生产和最终销售,因此它们的竞争行为决定整个经济的福利水平㊂在第5章中,梯若尔假定当各个企业在市场上只进行一次博弈,他首先对伯川德(B e r t r a n d)悖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企业数量对321‘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12期∗张小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z h x x@c a s s.o r g.c n;王璟怡,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邮政编码:300222,电子邮箱:j y w a n g t j u f e@126.c o m㊂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当然文责自负㊂价格没有影响,随后分析了古诺模型并探讨其特点,最后对集中度指数进行了讨论㊂第6章研究了重复博弈问题,首先探讨了企业在多次博弈时的竞争性动态价格问题,然后对 共谋 和价格行为的演进理论进行了回顾㊂第7章是第2章内容的扩展,主要研究了企业提供差异化产品时的价格决定问题以及寡头企业的产品选择问题㊂第8章讨论了在位企业和非在位企业之间的博弈策略,首先从贝恩论证出发,描述了固定成本对其他厂商进入市场所带来的附加成本,然后通过斯坦克尔伯格 斯彭斯 迪克西特(S t a c k e l b e r g-S p e n c e-D i x i t)模型证实被对手观察到的沉淀成本具有降低或防止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效应,并定义了 过度投资 和 投资不足 的概念,最后介绍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㊂第9章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的战略选择,包括定价㊁进入㊁容纳和退出等问题㊂第10章分析了产生技术创新的私人和社会激励以及已有的创新如何在市场中应用㊂作者发现专利制度有利于研发,但同时也可能会阻碍创新的扩散,使专利所有者暂时处于垄断地位㊂第11章是对博弈论的综述,介绍了纳什均衡㊁精炼均衡和贝叶斯均衡等经典理论㊂‘产业组织理论“的出版引发了产业经济学的革命,同时也改写了哈佛学派关于 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调控的核心是市场结构 的结构 行为 绩效(S t r u c t u r e-C o n d u c t-P e r f o r m a n c e)分析范式㊂从研究方法上看,梯若尔重视市场行为,通过建立双向动态的分析框架,运用博弈论对企业行为进行分析㊂从写作风格来看,梯若尔综合了产业组织理论的诸多经典文献,阐述简洁明晰,结构严谨㊂‘博弈论“(1991)梯若尔与弗登伯格(D.F u d e n g b e r g)合著的‘博弈论“(G a m eT h e o r y)于1991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㊂该书一经出版便迅速成为博弈论领域的经典教科书,20余年来被世界诸多知名大学广泛使用,为博弈论的传播和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㊂‘博弈论“一书从馅饼生产者的案例出发,对竞争性博弈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㊂梯若尔假设参与者仅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做出选择,这继承了冯㊃诺依曼(J.V o nN e u m a n n)㊁摩根斯特恩(O. M o r g e n s t e r n)和纳什(J.N a s h)等人的思想,并将他们的思想延伸到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研究之中㊂全书共五篇,内容涉及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㊁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㊁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㊁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以及高级博弈理论等㊂在第1章中,作者定义了 博弈 和 纳什均衡 等基本概念,并证明了在何种条件下纳什均衡存在㊂第2章介绍了如何通过 重复严格优势 和 可理性化 来求纳什均衡㊂第3章和第4章介绍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㊂在第3章中,作者定义了什么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相应的两种表达方式,并介绍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逆向求解法㊂第4章给出了一些例子,对 重复囚徒困境 和 议价模型 展开了详细讨论,另外该部分还研究了 开环均衡 ㊁ 闭环均衡 和重复剔除条件优势等内容㊂第5章介绍了重复博弈问题,为由完全信息博弈扩展到不完全信息博弈打下相应的基础㊂在第6章中,作者介绍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贝叶斯均衡概念以及相应的解法㊂第7章运用前面的内容,把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结果运用在拍卖理论的机制设计之中,研究其在价格歧视㊁最优拍卖和公共产品偏好等方面的应用㊂第8章至第10章介绍了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㊂第8章是对第3章内容的扩展,在其基础上发展了 完美贝叶斯均衡 和 序贯均衡 ㊂第9章是关于不完全信息的应用,研究了博弈参与者可能会为了维持其声誉而采取有别于一般博弈的策略㊂第10章讨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序贯议价问题,并通过跨期价格歧视对该问题进行了说明㊂第11章至第14章属于高级专题,前半部分介绍了均衡的稳定性与存在性以及其前向归纳求解法㊂另外,还对随机博弈及其稳定性与存在性进行了一定的说明㊂在最后一部分,作者归纳了 马尔可夫完美均衡 ㊁ 共同知识 和 近似共同知识 等概念及其应用㊂‘博弈论“涵盖范围广泛且深入,逻辑连贯一致,作者设计了大量的学习案例,每一章后面都附有按照难度分类的习题,对读者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很大帮助㊂该书还对博弈论最新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为读者指明了研究方向㊂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尽管该书是一本关于博弈论的综合性教科书,但内容仅局限于竞争性博弈,没有纳入有关合作性博弈的内容;其次,该书难度较高,往往用作微观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二年级的博弈论教材,对于其他读者来说,需要补充大量的基础知识后才能读懂㊂‘公司金融理论“(2006)梯若尔的‘公司金融理论“(T h e T h e o r y o f C o r p o r a t eF i n a n c e)于2006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㊂传统的公司金融理论主要研究公司资本结构㊁421税收以及代理成本对公司定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大量的模型,以实证研究为主,缺乏更深入的理论讨论㊂梯若尔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的角度,重构了公司金融理论㊂此外,该书还尝试将法律因素纳入公司金融之中㊂‘公司金融理论“从公司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投融资和兼并行为㊂该书主要涉及:融资方法和融资结构㊁股利政策㊁并购成因和方式㊁委托-代理㊁证券交易和金融中介服务等㊂除了上述经典公司金融理论所讨论的内容之外,梯若尔专门论述了企业行为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㊂全书共16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㊂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2章)是关于公司监管和公司金融的文献综述㊂从制度特征㊁经验规律和政策议题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评价,定义了诸如 利益相关者 和 管理激励 等概念,以帮助读者理解后面的内容㊂第二部分(第3章至第7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公司金融问题㊂第3章介绍了道德风险㊁信贷配给与固定投资优化;第4章讨论了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如净资产和预期收入;第5章对跨期融资进行了介绍,作者发现流动性是评价借款人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第6章研究了融资阶段的逆向选择问题;第7章论述了市场特征对融资决策的影响㊂第三部分(第8章至第9章)分析了股东如何监控企业管理者,消极型和积极型监督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㊂第8章利用股票价格分析了社会福利和消极监控成本问题;在第9章中,梯若尔总结出积极的监控可以减少逆向选择问题和降低道德风险㊂第四部分(第10章至第11章)继续对控制权问题进行了介绍,从股东和管理者两方面展开讨论,研究不同情况下的社会效率㊂第五部分(第12章)分析了股东偏好如何影响其在证券风险和投资回报之间做出选择㊂第六部分(第13至第16章)探讨了公司金融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㊂第13章通过引入所有者与价格来研究公司金融的一般均衡问题;第14章分析了资本配置中资产的再销售价值;第15章研究了流动性问题,作者认为,私人部门可以创造内部流动性,但私人所创造的流动性不足以满足社会整体需求,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创造外部流动性;第16章对 公共部门 进行了定义,指出公共部门的选择能够影响借款人㊁投资人以及股东的行为㊂有一定金融基础的读者会发现,由于该书采用了新的理论分析结构,所以与传统公司金融理论教材的内容存在差异㊂这主要表现在逻辑上显得更加统一,也更易理解㊂此外,梯若尔的‘公司金融理论“以理论模型为基础,鲜有实证方面的分析,这与传统公司金融的教科书有很大区别㊂二㊁规制经济学著作导读梯若尔被誉为 新规制经济学 的创始人之一,他与让-雅克㊃拉丰(J e a n-J a c q u e sL a f f o n t)合作,先后出版了‘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和‘电信竞争“两部著作㊂他们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来研究政府与规制,既研究激励,又关注风险,突破了传统规制经济学的限制㊂‘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1993)拉丰和梯若尔的‘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A T h e o r y o f I n c e n t i v e s i nP r o c u r e m e n t a n d R e g u l a t i o n)于2003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2004由上海三联书店㊁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㊂该书一经面世即被奉为 规制经济学的圣经 ㊂由于传统规制经济学建立在信息对称的角度上,而在现实中,信息不对称恰恰影响着政府规制,拉丰和梯若尔认为信息㊁交易和行政约束这三种规制性约束是导致规制者不能随心所欲实施其偏好性政策的原因,由此解开了传统规制经济学无法解释的规制机构代理之谜㊂全书分为六部分㊂第一部分假定规制者是善意的,研究单一企业是如何被静态控制的㊂在第1章中,作者分析了在一个企业㊁一种产品的条件下,当企业具有信息优势并能以低成本生产时,它往往会选择成本补偿策略㊂但由于规制者具有信息劣势 其无法监控企业的行为与技术信息,这将使得规制者所制定的激励方案偏离最优价格合约㊂在第1章的基础上,第2章分析了在连续性假设的条件下经济中的需求曲线,并对单一产品企业的定价问题进行了探讨㊂作者发现,当成本和价格同时决定激励方案时,拉姆齐定价规则是最优价格规则㊂另外,第2章还分析了转移支付对企业产品价格和政府激励机制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转移支付并不是唯一的激励方案㊂第3章将模型扩展到多产品的可变产出情形,分析了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多产品的激励与定价规则㊂第4章将产品质量作为一个变量引入模型中,讨论了激励策略是如何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㊂他们发现,虽然成本补偿可以激励企业提高 经验品 的质量,但是对 搜寻品 质量的提高却没有任何作用㊂第二部分研究了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产品定价问题㊂第5章假设受规制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互补性,当仅有一种产品在竞争性市场时,会出现接入定521‘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12期价问题;当存在这两种产品都在竞争性市场时,受规制企业间才会出现竞争㊂第6章讨论了当企业为了实现二级价格歧视时,如果可获得替代性技术的消费者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就会发生旁路现象 这种现象会扰乱价格歧视㊂第三部分分析了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问题㊂在第7章中,他们建立了一个自然垄断模型,当垄断企业对某个自然垄断产品只能报一次价时,政府采购的最优成交价格等于该企业的最低成本,这也印证了斯蒂格勒(G.J.S t i g l e r)的研究结论:自然垄断的定价等于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定价㊂第8章考察了动态拍卖的情况,并证明了拍卖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㊂第四部分中,作者将承诺分为 纯粹承诺 ㊁ 承诺加再谈判 和 无承诺 三种,分析了单一企业的多期规制问题㊂第9章研究表明,在 无承诺 形式下,受规制企业的 棘轮效应 会导致规制者不得不向企业提供更高的激励,此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不降低它的生产成本㊂规制者为了激励高效企业降低成本,其需要对业绩良好的企业进行奖赏,但这会引发逆向激励问题,即低效企业会伪装成高效企业,产生 拿了钱就跑 的现象㊂在第10章中,他们分析了 承诺加再谈判 对 拿了钱就跑 策略的抑制作用,这使 棘轮效应 在长期中表现得并不明显㊂第五部分研究了利益集团的政治代理理论以及规制者如何通过立法和制度进行控制㊂为了避免规制者与受规制企业合谋,他们发现,应该减少规制者在规制决策中的利益和自由裁量权㊂第11章沿用了第1章和第2章的分析框架,假定规制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研究合谋对成本补偿规则和定价产生怎样的影响㊂当合谋提高价格水平时,利益集团倾向于选择低强度的激励方案㊂第12章假设企业出现成本造假行为,在没有合谋的情况下,高强度的激励方案可以降低审计人员被收买的风险,因为较高的租金会提高企业发布虚假信息的成本㊂第13章进一步分析了竞争性市场的规制问题,说明 通过规制进行的卡特尔化 可以消除规制机构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自由裁量权㊂第14章对第7章的拍卖模型进行了扩展,在其基础上分析了拍卖设计和优惠问题㊂他们发现,当监督者是善意时,如果企业的技术是共同知识,那么成本或质量差别是委托人选择企业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企业占有信息优势,则成本差别是决定企业中标的关键因素㊂另外还讨论了合谋情况下价格与质量对中标的影响㊁本国代理人和外国代理人之间的歧视等问题㊂第六部分研究了规制制度㊂在第15章中,他们比较了规制者可以转移资金和规制价格以及规制者只能规制价格时,产品的定价问题㊂在第一种情况下,规制者将执行边际成本定价;在第二种情况下,规制者将执行平均成本定价㊂第16章通过政府交接模型发现,当法律禁止其连任时,规制者往往不能承诺长期合约㊂第17章通过比较公共企业和受规制私人企业的激励差异,分析了不同所有制对激励规则的影响㊂第18章是全书总结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㊂该书重点关注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规制问题,成功构建了新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两位作者在规制理论的学术地位㊂书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于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产生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其中关于政府激励的机制设计和垄断行业的监管等内容对我国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㊂‘电信竞争“(1999)‘电信竞争“(C o m p e t i t i o n i n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2001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中文版㊂该书对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电信改革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研究,其对市场是否开放㊁电信定价㊁电信监管规制等进行了专门的剖析㊂该书对当时西方国家的电信改革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㊂全书共七章,对 为什么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 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㊂第一章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信行业管理与竞争的发展,同时指出了旧经营管理模式的低效率㊂第二章分析了以业绩为基础的规制以及电信服务定价㊂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全书的核心,第三章讨论了瓶颈设施接入定价理论,第四章在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众多关于管制的设计问题,第五章把第三章的单瓶颈接入定价扩展到了多瓶颈接入定价㊂第六章分析了以电信行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定价问题㊂最后一章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总结㊂拉丰和梯若尔所得出的结论可概括如下:首先, 接入费 高于电信企业的边际成本㊂电信服务是一种多要素综合投入的体现,电信行业进行有效竞争的关键是制订清晰的互联政策,政策的核心体现在 接入费 的定价上㊂由于要实现有效竞争,所以 接入费 要实现电信网络的最大化使用率,鼓励基础设施使用者进行投资㊁降低成本和有效投621入公共设备㊂作者认为,由于市场中的既有者被看作是多种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的价格一般必须高于相应的边际成本㊂如果以经济学的理想状况看,接入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将破坏市场效率,导致市场效率不充分㊂其次,基于前瞻性的定价更具优势㊂作者从接入费定价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中基于前瞻性的成本定价(L R I C)更具有市场竞争力㊂这种定价方法相较于其他的定价方法更符合市场经济的配置效率㊂再次,双向接入行业中,竞争具有特殊性㊂如果双向接入行业提高了接入费,则不同的网络运营商会提高对方的成本㊂在这种情况下,合谋就会容易发生㊂但是,这种看似 合理 的状况在电信行业中却没有发生,电信行业的双向接入表现出特殊的竞争性㊂最后,在竞争与规制的选择中,应更倾向于规制㊂在网络型的行业中,由于竞争效率难以保障,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独立执行的规制对行业发展会产生促进作用㊂另外,由于电信业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行业,它的运行和决策有其内在的属性,对于不熟悉这个行业的公众,很难理解其中的经营规律㊁技术壁垒和经济效益问题,因此需要通过规制来矫正信息不完全所产生的扭曲㊂三㊁金融学领域著作导读继博弈论㊁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之后,梯若尔的研究领域扩展到金融方向㊂他从规制角度研究银行监管问题,认为大银行应该受国家监管, 大而不倒 现象不符合经济规律,因为规模不是影响银行经营的决定因素,大银行和小银行一样可以倒闭㊂他还从流动性角度解释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总结了最近两次危机对金融体系所产生的教训,提出防范未来危机的方法,并指出了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的方向㊂‘银行监管“(1994)‘银行监管“(T h eP r u d e n t i a lR e g u l a t i o no f B a n k s)一书与德沃特里庞(M.D e w a t r i p o n t)合著,于199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2002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㊂该书的学术贡献在于将研究的视角深入到了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方向 银行的审慎性监管㊂传统的 货币金融学 很少将银行作为一个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研究㊂他们分析了银行的存在和边界,银行有别于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原因,银行需要被监管的缘由,银行危机的来源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㊂全书共五篇14章,作者在第1章对全书进行了概括性的背景描述和理论启发后,从第2章到第4章研究了银行的清偿力问题,这是该书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与核心;第二篇(第5章至第6章)主要阐述了前人的研究理论,并提出了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第三篇(第7章至第10章)是对第二篇所提出理论的规范分析和验证,通过模型分析了当银行清偿力下降时会引起外部干预;第四篇(第11章至第13章)对银行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效率进行了评价;第五篇(第14章)是对全书的总结,并且提出了银行监管的相关政策㊂在他们的分析中,资本结构无疑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之所以要对银行进行监管,是为了保障他们的清偿力,而清偿力又由资本结构决定㊂同时资本结构还会对外部索取者的行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不同索取权的现金流㊂事实上这种对于资本的重视也表现在‘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中㊂作者虽然认同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安排,但认为这只是次优的政策㊂该书深入研究了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并且分析了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㊂在他们的研究中,商业银行不再仅仅是一个具有货币创造功能的组织,而是作为企业而应该受到更多监管,这是由于银行的债权所有者很分散,在获取信息时具有劣势,无法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监控㊂因而,对中小市场主体的债权管理就需要变成一种 公共产品 ,形成银行监管㊂在这种背景下所建立起来的审慎监督机制,更多的是防止银行由于清偿力受损而导致挤兑风波,造成银行破产㊂作者认为,监管应聚焦于银行的清偿力㊂由于银行股份大部分是外部人所持有,因而银行的清偿力是否完备取决于银行的资本结构㊂在分析银行监管的初衷时,他们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 代表性假说 :银行有大量的债权人,但是他们无法对银行实行有效监督,这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行使监管权㊂因此,对银行进行监管的目标是保护中小债权人,并在保证支付安全的基础上来提高721‘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12期。

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ean tirole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jean tirole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ean Tirole 对于经济学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张健的回答(52票)】:谢邀。

先转一段新浪的旧文:“欧洲大陆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经济学复兴运动以来,最成功的当属法国图卢兹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

它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产业经济学研究中心,也是欧洲的经济学学术中心。

图卢兹有两位镇殿之宝:创办者为拉丰和让·梯若尔(Jean Tirole)。

在法国推行经济学改革的过程中,二人并肩作战,在学术研究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通过他们的影响和团队合作的扩展,学术界开始将其称为“图卢兹学派”。

2004年,天妒拉丰,巨星陨落。

梯若尔独撑起图卢兹的天空,维系了其强劲的上升势头,2005年在顶级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目比欧洲其他所有的学校加起来还多。

”梯若尔发文章的本事确实是让人佩服的,在目前的IDEAS RePEc经济学家排名中,他目前是第8,在他前面的诸如Robert Barro、Joseph Stiglitz等等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牛,而前八名中除了他和Andrei Shleifer之外,就没有一个50后了。

当然,IDEAS 的排名纯粹是基于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程度的,所以这个排名其实看看也罢,事实上第一和第八没什么差别。

也就是说,单看论文的话,梯若尔就已经算是世界最顶尖的几个经济学家了。

包括笃信IDEAS排名最甚的“狂人”邹恒甫先生,看看他今天的微博吧:“梯若尔的勤奋努力是我和所有中国经济学人可望不可及的。

大家永远不可能像他一样。

大家也永远不可能学到跟他一样。

他好像还没有培养任何一个中国博士。

为了不影响他写论文,我就不给梯若尔写无聊的祝贺了。

为了不影响我自己的休息,我把我的手机和座机都关了。

”当然,论文刷子是应该受到鄙视的,不过,这话可是不敢用在梯若尔的身上的。

梯若尔确实是个天才,正如前面几个答案说的,他写了很多教材,都是经典,比较出名的就是《产业组织理论》(不知道这个算不算教材了)、和弗登伯格合著的《博弈论》以及《公司金融理论》。

博弈论番外之2014诺奖

博弈论番外之2014诺奖

中科院博弈论课程
22
缅怀拉丰
• 法国图卢兹大学(Universite Toulouse)产 业经济研究所创始人之一 • 图卢兹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 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 新规制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中科院博弈论课程
23
缅怀拉丰
• 12 本专著和300 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 1979 年,《公共决策中的激励》出版,确立 了其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学术地位 • 1993年,《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砺理论》 (与Tirole合著) • 1998年,《不确定性和信息经济学》 • 1999年,《电信业的竞争》(与Tirole合著) • 2001年,《激砺与政治经济学》 • 2002年,《激厉理论:委托一代理模型》
梯若尔以公司金融和契约理论的联系统一全书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财务理论运用博弈论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给公司财务理论界定了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和新的研究重点与方中科院博弈论课程19图卢兹学派图卢兹学派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规制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以及其他各个经济学的前沿领域
中科院博弈论课程
9
新规制经济学
• 传统的规制方法: 1. 基于服务成本定价的服务成本规制方法 2. 基于拉姆齐定价规则的拉姆齐-布瓦德规制方 法。 • 传统方法忽略了规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而使得它们无法提供正当激励。一般地,被规 制的垄断企业拥有有关运营成本的私人信息, 并且总是有积极性隐瞒这种信息,因而规制方 很难获得精确的成本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上 述两种方法会带来极大的激励扭曲。
中科院博弈论课程 7
新产业组织理论

201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战略课

201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战略课

201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战略课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何颁给让•梯若尔(Jean Tirole)?一个关键原因是:“在处理复杂情境方面,梯若尔有魔法般的能力。

他能够综合多种不同的变动因素和制度细节,以相对简单的模型将某个情境的本质建构起来。

” 梯若尔近期发表的几篇论文的合作者、哈佛商学院教授Josh Lerner如是说。

“模型当然必须简化现实,但关键是要有能力阐明,‘这种情境中的关键作用力是什么?’、‘这种情境中的哪些方面关乎其本质?’。

这种能力是一种艺术,而非科学。

”换言之,梯若尔做的工作与当代学院派经济学家并无二致,只是比几乎其他所有人做得更出色。

根据RePEc加权引用排名,梯若尔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中排名第8,而名单里排名在他之上的,有3位业已获得诺贝尔奖。

与同代人保罗•克鲁格曼不同(克鲁格曼与梯若尔同为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在模型建构方面同样出名,但他正作为一位频繁出镜且广受争议的公共知识分子,开创自己的第二次职业生涯),梯若尔仍把主要精力放在模型建构上。

而且梯若尔只有61岁,还相对年轻,大概会将建模工作坚持到底(除非“获奖诅咒”落到他身上)。

梯若尔建构的模型本质上是数学的,以理性人为基本假设,并通常引入博弈情境。

诺奖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本次经济学奖学术背景的介绍文章(Scientific Background),主要聚焦于梯若尔在产业结构领域的学术成果。

梯若尔的研究对反垄断等政府规制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欧洲尤其如此。

基本背景是:早期的反垄断和规制理念在经济学理论方面根据不足。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的“法与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运动的兴起,这些理念被束之高阁。

“法与经济学”运动的根本教诲是,竞争高于一切,即使在高度集中的产业中也如此。

随即,以梯若尔为首的新一代经济学家表明,只要在正统模型中引入一点点博弈和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得出复杂得多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若尔:应用博弈论大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在市场垄断力量(market power)和规制(regulation)方面的贡献。

由单个学者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形并不多见,何况市场垄断力量和规制并非一个新的领域,相关文献汗牛充栋,由此可见梯若尔在学科中的突出地位。

经济学家们关于梯若尔的印象离不开两个字:天才。

梯若尔对多个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涉及的领域之广,在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之多,撰写的教科书质量之高,在经济学家中罕有人能出其之右。

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某个理论的代表者,凭借若干篇开创性论文扬名天下,而梯若尔则是以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推动整个学科发展,并且深刻影响学科研究的范式。

让•梯若尔1953年8月9日出生于法国。

1976年在巴黎第九大学(Paris IX)获得工程学位,专业为决策数学(Decision Mathematics),两年后从该校获得“第三周期博士(Docteur de Cycle)”。

之后赴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博弈论大师Eric Maskin (Eric Maskin 是1976年的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任教于哈佛大学)。

梯若尔1981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成为法国国立路桥大学(E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的研究员。

1984-1992年在麻省理工大学先后担任副教授和教授。

1988年与著名经济学家Jean-Jacques Laffont在法国图卢兹创立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目前仍担任IDEI科研所长(Scientific Director)。

梯若尔所获各种奖项荣誉无数,并拥有多个大学的荣誉学位,以及多项社会兼职。

在1981到2014年的三十多年间,梯若尔仅在顶级英文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就有180篇,并出版十余本专著和教科书,多产程度不愧其天才称号。

有人可能觉得这些数字看起来并非高不可攀,但是考虑到论文和专著的质量,其代表的成就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仅仅是每年在顶级英文刊物上发表五,六篇理论分析论文,能做到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何况持续了三十多年之久。

梯若尔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产业组织,政府规制,博弈论,金融,组织理论,宏观经济学,以及行为经济学。

梯若尔总是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从一个领域的门外汉迅速成为该领域的绝对权威,发表大量有影响力的论文,然后以专著或教科书的形式对整个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总结。

梯若尔早年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产业组织和博弈论方面。

七十年代以前,产业组织学科的研究基本跟随所谓的“哈佛传统(Harvard Tradition)”,即“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范式。

SCP范式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企业行为,而企业行为决定企业和市场的表现。

当时的产业组织研究基本上是经验导向,在结构方面的指标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度,生产成本等,在行为方面的指标包括定价,研发投入,营销投入等,在绩效方面的指标包括营利能力,市场有效性等。

从七十年代开始,产业组织研究转向所谓的“芝加哥传统(Chicago Tradition)”,人们开始反思SCP范式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批评是,虽然市场结构可能影响绩效,但是绩效也可能影响市场结构,即结构是内生的。

要清楚了解市场结构的内生性,就需要建立理论模型,在假设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企业在各种市场条件下的策略,从而确定均衡情况下的市场结构和绩效。

在这个观点影响下,产业组织研究从经验为主转变为理论为主,形成的产业组织理论被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梯若尔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例如在梯若尔与Drew Fudenberg 1986发表的论文“一个双寡头市场中的退出理论(A Theory of Exit in Duopoly)”中,他们描述了在成本为私人信息的情况下,寡头企业之间的“消耗战(War of attrition)”。

他们发现,一般来说高成本企业会选择放弃进入市场,而低成本企业会选择进入市场,这一点与常识相同。

但是他们还发现,低成本企业也可能会因为对手的坚持而低估其成本,从而不恰当地退出市场。

可以说,对信息不对称的强调贯穿了梯若尔的绝大部分研究。

梯若尔在1988年出版了教科书《产业组织理论(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对当时的“新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

这本书采用严格的博弈论范式,通过数学模型研究企业的经营策略,这种范式在当时而言令人耳目一新。

教科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快成为各大学产业组织研究生课程的首选。

即使在今天,这本书虽然已经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同样在八十年代,梯若尔对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也做出了很多贡献,特别是在不完备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方面。

在1988年发表的“动态激励合约(The Dynamics of Incentive Contracts)”一文中,梯若尔和Jean-Jacques Laffont考虑了一个两期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其中委托人可根据代理人在第一期的表现来判断其类型,并据此设计第二期的激励合约。

他们发现,在动态激励合约中,存在代理人方面的“棘轮效应”,使得代理人有更强的动机隐瞒自身类型,因此更加容易出现“混同均衡”。

1991年,梯若尔和Drew Fundenberg合作出版了教课书《博弈论(Game Theory)》,再次取得巨大成功。

该书对非合作博弈理论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并且给出许多应用例子。

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这本书仍然是研究生博弈论教材首选,对于理论经济学研究者而言,这本书也是一本必备手册。

将博弈论中的信息不对称观点与产业组织理论结合起来,就形成对政府规制研究的有力工具。

梯若尔和Jean-Jacques Laffont于1993年出版了《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Procurement and Regulation)》一书,他们对如何通过恰当的激励合约解决政府采购和规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进入九十年代后,梯若尔仍然在产业组织和博弈论方面不断做出重要贡献,但同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

公司金融也是研究企业,但是与产业组织不同的是,前者研究的是企业内部的结构和激励。

公司金融一直是商学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梯若尔的进入增加了这个领域的经济学味道。

梯若尔强调了公司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认为公司治理的关键是解决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问题。

因此,梯若尔大量采用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工具,通过数学模型研究公司的内部激励和最优资本结构问题。

公司金融理论中有一个基准性定理,即Modigliani and Miller在1958年提出的一个结论(俗称“MM定理”):在完美且没有税收的市场上,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没有影响。

而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则是,当市场出现各种“不完美”时,MM定理将失效,那么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相关研究包括在不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公司的外部人(如股东和债主)对内部人(如高管)的激励,公司的借贷行为,公司的多期融资安排,公司外部人对内部人的监督,公司控制权在外部人和内部人之间的分配,公司金融对宏观经济行为与政策的影响等。

梯若尔在这方面的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成为学科领军人物之一。

2006年,梯若尔总结公司金融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了教科书《公司金融理论(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

这本书仍然采用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范式,虽然公司金融看起来与产业组织相去甚远,但是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未必有很大的差别。

梯若尔将公司金融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相结合,推动了金融机构规制理论的发展。

2009年,梯若尔与Mathias Dewatripont 合作出版了《对银行的审慎监管(The Prudential Regulation of Banks)》,该书将现代经济理论应用到对金融中介的监管,其中关键问题是银行的股东和债主如何干预和激励银行的管理层。

他们指出了监管失效对银行业的危害,以及如何通过资本充足率要求和外部干预等实现最优的规制。

从2002年开始,梯若尔开始发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论文,主要合作者是1986年毕业于MIT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法国人Roland Bénabou。

传统经济学是基于纯粹理性假设,认为人的行为不会系统性地偏离追求利益最大化。

但是人类与机器人有很大不同,在人类行为中有许多模式是基于心理学因素,往往与理性的算计不一致,例如追求公平和良好自我印象,过度厌恶损失等,而机器人是绝对理性的,仅仅机械地追求(期望的)利益最优化。

梯若尔和他的合作者将基于心理学的行为模式嵌入到经济学理论中去,从而得以解释一些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他们考虑了经济学家们很少注意到的概念,如意志力(willpower),自我约束(self-restraint),尊严(dignity),身份(identity),道德感(moral)等。

很多人关心梯若尔的理论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意义,事实上梯若尔的理论是一般性的,适用于法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当然也是适用的。

梯若尔强调自由市场的“不完美”,特别是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扭曲,主张审慎的政府监管,这些观点值得参考。

在实践中有两点值得一提,首先,梯若尔的规制理论基本上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前提是存在一个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

但是在现实世界,公共经济政策大多是政治博弈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学分析的结果。

如果政治环境不允许,规范经济学理论难有用武之地,因此不能过高估计理论的作用;第二,政府必须有能力选择正确的干预方式,并且有效率地推行规制措施。

同时还必须存在一个公正的司法体系,能够切实监督各种激励和规制合约的执行。

离开了这些条件,政府干预很可能得不偿失。

让•梯若尔是一个应用博弈论大师,其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对各种“不完美”市场的分析,以及对作为解决方案的激励机制的研究,这些研究全面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梯若尔涉及的学科虽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博弈论的思维方式。

梯若尔的贡献很难用若干代表作来概括,而是遍布学科各个方面,这也是他与许多其他获奖者的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