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10.18•【字号】湘教发〔2021〕55号•【施行日期】2021.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湘教发〔2021〕55号各高等职业学校:现将《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南省教育厅2021年10月1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目标第三章建设内容第四章组织实施第五章经费保障第六章附则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高职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根据《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教育部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打造湖湘职教品牌,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推动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第三条项目按照“服务需求,分类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四条项目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包括我省“十三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卓越高职院校”“一流特色专业群”和“十四五”期间立项建设的“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楚怡高职学校”“楚怡高职专业群”等。
第五条项目强化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实施动态管理。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启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湘教通[2015]591号
【发布部门】湖南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5.12.16
【实施日期】2015.12.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并启
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湘教通[2015]591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在全面总结“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引导全省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四个全面”战略需要,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专业综合改革,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专业为试验田和突破口,大胆开展教学各环节的改革实践,着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培育和打造专业办学特色,示范和推广全省高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我厅决定“十三五”继续组织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制订了《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
案》(附件1)。
现就方案的具体实施和试点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专业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对照改革内容制定了改革方案,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改革成效可测量,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2.申报专业应为学校的主体专业和优势专业,具备较好的学科支撑和专业建设基础,具有良好的师资力量、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3.专业。
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建设规划书
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建设规划书(湘潭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精品专业)2008年5月修改一、指导思想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继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按照“职业岗位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校专业设置,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职业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学校决定选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作为我校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把该专业建设成为水平高、特色明显、质量过硬的省级精品专业,为湘潭县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精品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现状湘潭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85年,1985年创办职业教育,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首批认定为“湖南省重点职业学校”,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单位, 2004年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验收评估。
学校占地面积223亩,开设了计算机及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文秘、模具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应用、工艺美术、财务会计、商贸英语等十多个专业。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确立“人人成才,一切为学生出路着想”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名专业、名教师、名学生、立名校之路。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是湘潭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主要专业之一,目前项目建设的现状是:1、专业建设措施: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系湘潭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向湖南省申报立项重点建设的精品专业, 湘潭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直高度重视计算机及应用精品专业建设,2006年成立了湘潭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织精品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
精品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周少如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立新任副组长,组员有王勇、宋先文、唐金泉、周雨林、董积良、周舜根、张志国、樊玉坤。
领导小组制定了湘潭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精品专业建设规划,学校设立了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经费,连续5年内,每年将投入30万元支持该专业创建省级精品专业。
湖南省隆回职业中专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方案
价手段,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形成性考核占
60-70%,终结性评价占 30-40%。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相关
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
革。
4、教学团队建设
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培养 8 名专业
带头人,40 名“双师”型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双师”比例达 90%以上;
3、课程体系建设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共享模块+专业方向+职业拓展” 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工厂+项目技能室”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实训 体系。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小组,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研究建成基 于装备制造等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口技术岗位 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以真 实产品为载体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技术性和实践性,编写具有现代学 徒制培养特色的高质量校本教材。与长沙威胜集团深度融合,共建电 子校办工厂;对接电子产品装配调试与维修、主板维修、SMT、品管 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实训项目建立技能室,构建“教学工厂+项 目技能室”电子技术应用实践教学实训体系。以威胜集团的电子产品 加工项目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产品生产技能开发的特色, 培养学生最接近实际的知识和能力,强调教学与企业的联系,采用"教 学工厂"的概念编制专业课程,使得学生既能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 识教育,又能接受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专业群 课程体系框架示意图见 3-2-1:
肖爱中
是
《零件机械加工》
罗雅敏
是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2
《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
王育茜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申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行业背景电子商务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有“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之称,具有“三高”、“三新”的特点。
“三高”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三新”是指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
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市场全球化、交易连续化、成本低廉化、资源集约化等优势。
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33.5%。
近两年来,一方面政府对于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视,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加快发展各地企业的电子商务化;一方面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和利用程度也在加深,网络成为企业营销及销售的新渠道之一;个人消费者网络购买的习惯和理念正在形成;电子商务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完善当中;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将是未来电商市场的主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渠道,其应用在未来将日益普及化,电子商务整体的发展环境十分看好。
而向来“敢为天下先”的湖湘大地,则涌现了快乐购、御泥坊等一批迅猛发展、高速扩张的电子商务企业,目前全省有16万多家中小企业,网络接入率高达90%,电子商务正在得到广泛应用,人才需求巨大。
另一方面,湖南作为全国唯一授牌的“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试点、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这些都将极大的推动湖南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专业现状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创办于2000年,本专业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00多名,目前有9个班,在校学生428名,专业实训室3个,专职教师14人,副高以上技术职称7人。
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近三年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0%以上,上岗起薪点明显高于一般专业。
在2009年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评估中排名全省第二,获得优秀等级,现已成为国内开办较早、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
附件1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1.深度融合。
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
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
引导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中、高职各立项建设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专业结构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
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序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湖南省在“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明确将信息产业作为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
株洲市把“职教园”的建设作为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这些背景都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造契机,也提出新的挑战。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湖南省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过对接湖南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信息产业,进一步完善了网络技术专业模块化能力层次递进的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三四五”模式的实训基地、基于项目的“一个团队,两次论证,三个阶段、四次循环”的课程体系开发模式、“三层次目标导向,三阶段实习保证,四途径组织保障”的顶岗实习运行管理模式。
通过专业的持续建设,建成专业建设水平高、产业服务能力强、校企合作深入、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更好地对接和服务湖南省的信息产业,为IT行业企业培养更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网络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据系统、电子货币、智能卡等先进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等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作为信息的承载体,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据分析,在2010年,网络服务创造的经济产值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2%,达0.8-1.2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3%,为7.6-8.2万亿元。
而从事网络服务的人员(包括网络设备的生产、销售、检修、网络构建、维护、管理)也将成倍增加,整个行业的需求将达到80-120万人。
网络管理新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的更高要求等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网络技术与轨道交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对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的要求在不断拓展“十二五”期间,以高速铁路网络、区际干线快速铁路网络、重载铁路货运网络、西部铁路网络等为重点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展开。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临床医学专业(2)
---------------------------------------------------------------最新资料推荐------------------------------------------------------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临床医学专业(2)**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 2019-2019 年专业建设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文件精神及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尽快形成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医学人才,在学校及临床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2019-2019 年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办学始于 1958 年。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市卫生学校,曾开办临床医学普通大专班、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电大临床医学专业。
2004 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办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已连续招生普通专科生七届,已有五届毕业生共1606 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专科生 1844 人,其中 2009 级 583 人, 2010 级 669 人, 2019 级592 人。
2007 年临床医学专业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设专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
全体教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科学研究有所突破,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
通过八年的努力与建设,现以办成初具规模的专科临床医学专1/ 12业。
临床医学专业已有 53 年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疗人才,有些在国际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如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平常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申济奎都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目前, **市八县一市县人民医院的骨干医师绝大多数均为我校历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2.29•【字号】湘教发〔2018〕39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湘教发〔2018〕39号各高职高专院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 >的通知》(教职成〔2015〕10 号) 精神,我厅制定了《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我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
附件: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湖南省教育厅2018年12月29日附件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及管理,指导湖南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以下简称高职高专院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5〕10 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的高职专业设置管理,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区域、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省教育厅负责全省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委托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园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十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的精神,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湖南省、常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规划以及园林专业行业背景,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和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2005年,湖南省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29.50%,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7 m2。
近年来,常德市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底蕴,以洞庭水乡为特色,按照以人为本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形成以“三山三水”为骨架,点、线、面、环相结合的生态园林系统,使常德市展现出绿色、生态、山水并貌、城景交融的美丽画卷。
2003年4月常德市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
近年来,常德市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共计7.82亿元,新增城市绿地面积932.34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8%、绿化覆盖率达到43.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4.78、4.6个百分点和5.7平方米。
全市共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88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和小区134个。
城市绿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常德及周边城市苗木花卉生产行业、园林工程施工养护行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众多苗木花卉专业生产乡镇和园林公司。
城市园林绿地率每年1%以上增长的同时,高质量的“建绿”、低质量甚至是无质量的“养绿”现象却日渐显现,这促使人们对如何“保绿养绿”的问题日益重视。
然而,有资料显示我市园林绿化从业人员中具备中高级技术技能的不到100人,具有园林绿地综合养护管理知识,面向绿地养护管理第一线,能切实解决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实际问题的高技能养护管理人才就更为缺乏。
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介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即原长沙市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有50余年办学历史。
学院先后于1999年、2003年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11年3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5月经教育部审核备案,长沙市卫生学校升格为长沙卫生职业学院。
学院是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主办、主管,湖南省教育厅业务主管的一所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我校是湖南省内最早创办口腔医学专业的学校,1981年至2001年开设口腔临床医疗专业,学校毕业生深受口腔医疗市场欢迎,学校毕业生中毕业后有30多人攻读硕士学位,成了省级、地市级口腔医院或口腔专科的科室主任和业务骨干。
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我校自2002年9月起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已培养近400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
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沿海义齿制加工企业和口腔医院技工室等,就业率达100%。
(二)湖南省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现状:湖南省内医卫类学校中设置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校共4家,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不足500人,而整个省内义齿加工企业就有百余家,长沙市内义齿加工企业就有20多家,从各大加工厂获悉,由于口腔工艺技术人员流动量大,每年都需补充相关的口腔技工,企业迫切需要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稳定性好的中、高级技工。
而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的口腔工艺技术人员还处于缺乏状态,据统计,我省拥有大、中专学历的口腔工艺技术人员不及10%,相当数量的义齿加工厂,从运行成本考虑录用那些未经过正规职业教育培训,或是从修表技师、雕刻技师等专业转行过来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其只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专业操作技能差、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适应学科发展变化的能力均离岗位任务的要求相距甚远,远远不能满足湖南省内义齿制作行业市场需求。
(三)师资队伍及教学水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现有专业师资9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占55.6%;中级职称4人,占44.4%;研究生学历1人,占11.1%;大学本科学历8人,占88.9%,“双师型”教师8人,占88.9%。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2.08.29•【字号】湘农联〔2022〕81号•【施行日期】2022.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南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湘农联〔2022〕81号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省级有关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有关要求,为有序推进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规范程序、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湖南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财政厅2022年8月29日湖南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项目申报第三章项目实施管理第四章项目调整变更第五章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第六章其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修订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22〕25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农办计财〔2020〕7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复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管理。
第三条项目建设实行省负总责,市州、县市区及省直相关单位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省级负责确定产业方向和集群建设市州、县市区范围,指导和组织项目申报、编制省级建设方案,下达项目任务和补助资金,制定绩效目标,指导项目建设与管理;项目重大调整变更的审核批复;对市州和省直相关单位上报的建设方案进行程序性合规性审查;对项目进行定期调度、年度总结和全程管理;对已竣工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申报遴选方案
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申报遴选方案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7)3号)》有关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立项计划立项建设120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0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
同时,根据我厅《关于实施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湘教通(2015)167号)“建设20所卓越高职院校”有关精神,在已经立项建设16所卓越高职院校的基础上,根据一流特色专业群遴选结果再立项建设4所卓越高职院校。
二、项目申报(一)申报主体。
由学校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向省教育厅申报。
(-)申报基本条件。
凡申报以上项目的,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申报学校必须是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
2.核心专业必须有1届以上毕业生,群内专业应为学校当前设置备案的专业。
3.专业群在校生规模达600人以上(农林、地矿、艺术、体育类专业群在校生规模不少于400人)。
4.专业群构建符合“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要求,群内专业原则上为3-8个。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2018年不得申报:(1)近三年有违规办学行为并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
(2)近三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群体事件的。
(三)申报数量(1)已立项建设的16所卓越高职院校,以立项时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为基数限额申报。
(2)非卓越高职院校,每校申报数量不超过3个专业群(含已立项建设的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其中,有意向成为新一批卓越高职院校的学校,应申报3个专业群。
(四)申报注意事项考虑到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卓越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申报时可以对原专业群做出适度调整(涉及新旧目录转换的专业根据教职成(2015)10号文件中《新旧专业对照表》进行转换),但应说明调整理由。
三、项目遴选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一流特色专业群(培育)项目、新增卓越高职业院校项目2018年一次性遴选立项。
邵阳市艺术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邵阳市艺术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根据《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发〔2011〕13号)、《关于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申报遴选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教通〔2011〕230号)和《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的通知(湘教发〔2011〕49号)精神,为推动祁剧表演艺术,培养合格的中职戏曲专业人才,根据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打造湖湘文化艺术,以戏曲表演专业教育为龙头,培养具有湖湘文化艺术特点的人才为核心,把祁剧专业办成省内一流、富有邵阳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特编制《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邵阳市艺术学校办学37年来,严格按艺术类中专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集“表、教、导”三合一的复合型表演人才和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为己任。
近年来,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走出了一条工学研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之路,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得到质的提升,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品牌,中职办学的先进性、代表性已初步显现。
本建设方案分为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保障措施、实施步骤五部分。
通过三年建设,到2015年,把该专业建成邵阳知名、省内闻名的一流的“表、教、导”为一体的戏曲表演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基地。
积极为社会、特别是我省、我市各文艺演出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基层文化站提供技术指导与管理服务,成为邵阳市文艺界的专业服务中心,在湖南省内同类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起到示范作用。
项目建设资金总投入320万元,其中省财政项目建设专项经费130万元,市财政配套13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60万元。
项目分三年建设,2013年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完成项目申报与建设启动工作;2014年进入重点建设阶段,专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制度建设基本完成并产生一定成效,专业特色初步形成,我校的戏曲表演专业在湖南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材料化学”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一)——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 的主要任务 是使 学生 系统 掌握 化学化 工知 识体 系和
相关学科基 础 知识 , 备 较 强 的实 验技 能 和知 识运 用 能 具 力, 以及一定 的科学 的创 新性 意识 思维 能力科学研究 能力 和, 为在材料科学和相关 应用领域 从事新产 品新技术 的研 究与开发 、 相关应用基础 研究及工 程技术 管理工作 奠定 良
并将其运用到人才 培养 中去的过程 。研 究表 明 , 的创 新 人 能力来源 于创新思 维 , 而创新 思维 是建立在合 理 的知识结 构之 上的 J 。因此 , 培养大 学生 创新 能力 , 须通 过优 化 必 课程体系 , 使大学生具 有合理 的知识结 构。而优化课 程体 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 化。一是 加强基础 课程 的授 课 , 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 , 主要是 根据受过 高等教育 的人 必 须具备的素质标准 , 制定 旨在使 学生获得 合理 的知识结 构 和能力 的课程 。二是注重 文理渗 透 , 尽管 材料化 学为理 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专业 , 也 要求 学 生 在人 文科 学 领域 有 一 定 的基 础 知 但 识, 以提高大学 生的文化 品位 、 审美 情趣 、 人文素质 和创 新 素质 。除此 以外 , 可通 过改 革课 堂教学 方 法 、 J 还 实践 教 学方法 和设 置创新 型 开放实 验室 等措 施来加 强学 生创 新
进步的里程碑 。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 都将大幅提高人类 的
生活水平 , 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 把人类支 配和改造 自然 的 能力提高到一个新 的水平 , 如此推动社会进术进步。而化 学 是研究材料的组成 、 结构 、 质、 性 以及变 化规律 的学科 , 是人 类用 以认识和改造物质 世界 的主要方 法和手段之一 …。随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
《株县职〔2019〕15号》
株县职〔2011〕15号关于申报酒店服务与管理省级中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报告湖南省教育厅: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发〔2011〕13号)要求,对照建设标准,结合我校实际,特申报酒店服务与管理中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一、学校办学水平株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98年,学校自成立以来,秉承“个个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育人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把特色发展作为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提升办学特色与教育教学质量”系列行动计划: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专业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与就业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基础能力。
学校把提升专业特色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特色专业建设之路,并明确了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即专业发展集团化、专业管理扁平化、专业设置动态化、专业团队双师化、专业课程模块化、专业教学一体化、专业资源数字化、专业支撑产业化、专业文化企业化、专业评价社会化。
目标的确立,为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使学校走上了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2年被教育厅授入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优秀学校称号,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成为湖南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2007年入围湖南省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建设,2010年被评为株洲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占地80亩,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占70%以上;现有在校学生1878人;设有酒店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2个专业。
学校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参加株洲市大中专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
二、专业发展现状作为“积累人脉、熟悉人情、升华人性、成就人生”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创办于1998年,该专业自创办以来,呈现着教学质量高、教学设施强、就业渠道广、社会反响好的良好发展局面,现已是我校的五大骨干专业之一,是株洲市的重点建设专业,正在申报株洲市的特色专业建设、株洲市的酒店专业教育集团建设,2007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立为重点专业建设大类,并成功入围湖南省精品专业建设,现已建设成为湖南省精品专业。
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建设方案
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建设方案在现有基础上,紧密围绕湖南省国家资源型经济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接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需求,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投入350万元,通过三年建设,打造成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品牌专业群,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群建设中发挥示范、导向、引领作用。
一、专业群建设背景湖南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南行动纲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强省建设的八大工程之一,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机器换人”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
目前已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和行业智能制造典型企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区特征已基本呈现。
长沙作为湖南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已将“工业强市”列入长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长沙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实现向智能化工厂、智能生产转型升级,传统制造行业存在强烈的智能化改造需求和人才智力需求。
二、人才需求分析智能生产、智能装备等企业对智能制造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需求巨大。
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增材制造技术的普及应用,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数控操作编程人员、机器人应用技术人员等需求旺盛,数字化建模与制造、精益专员、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测量与检验岗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仅工业机器人应用和增材制造应用技术人才,湖南省及中原经济区缺口在1万人左右,并且还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长沙及周边区域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操作、调试、维护、维修和改造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加快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三、专业群建设基础智能制造专业群由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组成,各专业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整体专业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特制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培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形成湖南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建设目标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设140个(高职专业70个、中职专业7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能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
3、建设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对接产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根据区域产业(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与示范性特色专业重复立项。
——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引导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及学校举办者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推动职业院校对接区域内产业(行业),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
——有利于提高质量。
构建以就业质量为核心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引导职业院校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建立多方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机制,构建以社会满意度为核心的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内容及基本要求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一体、共生共荣”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校企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规划, 实现专业发展定位与区域产业(行业)发展对接;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任职要求对接;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专业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学生实践与企业生产相对接;校企互聘兼职人员、互培在职员工,实现专业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革新相对接;校企共建职业文化,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校企共同负责学生就业,实现学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相对接。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定位,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产业(行业),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系统化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企业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创新教学和学习方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强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高职专业顶岗实习原则上不少于半年,中职专业原则上不少于一年,生产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除外)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40%;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方式,探索学校、行业部门、用人单位、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共同参与评价的教学质量多主体评价模式;积极开展与境外职教发达地区或国家的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3、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明确课程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案例)、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前沿的技术为主线,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以做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念先进、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立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制定符合本专业特点的专业带头人选拔标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新进教师准入标准、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建立专业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切实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选拔、引进或聘任(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影响力的教师和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中、高职专业均培养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能主讲两门核心课程、掌握行业企业最前沿技术的骨干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的40%以上;采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国内培训、国外学习、校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强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经历的积累,专业教师和公共课教师每年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师培训面达100%,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5%,高职专业参加境外学习的教师比例不低于20%、取得与任教专业对口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不低于40%、本专业正高职称在岗教师不少于1名,中职专业参加境外学习的比例不低于10%、专任教师全部取得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5%;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并将其作为职称晋升的推荐依据,鼓励支持教师开展专业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高职专业至少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立项2项,中职专业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立项1项;积极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数量稳定、适时更新的兼职教师库,由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30%;加强有现场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高职专业均至少建设一个省级以上专业教学团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无教学事故。
5、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建设工位足够、功能完备、技术先进、能满足专业实习实训需要的实践教学条件。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建设“厂中校”和“校中厂”,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面向的岗位都有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根据专业特点,按照“理实一体”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建成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等,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室;校企合作系统设计与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课时总数的40%以上;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与文化建设中。
6、建设专业教学资源。
以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素材资源为补充,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教室”。
资源库建设内容涵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
其中,学历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网络课程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职业培训资源主要包括培训项目、培训方案、培训网络课程以及测评系统等内容。
通过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持续更新等方式,为职业教育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
专业所有教师与学生在“职教新干线”上建立个人学习空间,教师空间实时上传教学过程资料,学生空间实时上传学习过程资料,实现教师和学生个人资料的积累与共享;高职专业有3门以上、中职专业有2门以上核心课程建成网络“数字化教室”,在“数字化教室”中能进行视频教学,教案、讲稿、PPT等在线浏览与下载,学生作业上传与批阅,师生在线答疑与交流等功能,做到时时、处处、人人数字化。
7、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创新与“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满足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的需要;完善专、兼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标准;探索选时间、选地点、选内容、选课程、选教师的选课制;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8、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中、高职本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分别不得少于150人和200人(农林、地矿和特殊行业的专业适当降低要求)。
在校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预就业创业、企业实习、技术改造、产品生产开发、技能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5%。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平均大于80%、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放教育资源,开发培训项目,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积极承接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员工转岗培训与企业员工新技术培训任务,每年社会培训人次不少于本专业在校生数量的1.5倍;建立和完善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资源、校企合作建立技术应用中心、产学研结合基地,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领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
每年技术服务项目高职专业不少于8项、中职专业不少于3项,理工农医类专业横向到账经费高职专业每年不少于20万、中职专业不少于10万,文史财经管类专业横向到账经费高职专业每年不少于8万、中职专业不少于3万。
9、辐射推广建设经验。
特色专业应该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