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发广泛,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行业特点以及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对高素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决定开设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以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教育和实践培训,培养具备移动互联技术技能和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通过建设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旨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综合素质强的移动互联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提高学院的教育质量和产学研结合水平。

2.任务(1)确定开设的专业:基于市场需求和学院实力,确定开设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包括移动互联技术应用及开发、网络安全与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等专业方向。

(2)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制定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3)增强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建设实验室、校企合作等方式,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教学与实践的深度结合。

(5)鼓励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推动产业发展。

三、实施步骤与措施1.专业建设组织与规划: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与组织实施工作,落实资源保障。

2.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进行动态调整。

3.实践平台建设:投入资金建设现代化教学实验室,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培训。

4.校企合作推进:与移动互联技术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09•【字号】湘政办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21〕5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19日(此件主动公开)湖南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4号),为加快全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国情省情,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湖南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省“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基本形成,管理体制机制和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基层适用性和紧缺性人才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到203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湖南优势的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科研创新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高,服务健康湖南的能力显著增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高铁学院示范性特色专业总结报告

高铁学院示范性特色专业总结报告

机车车辆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二0一五年十月概述机车车辆专业开办于1989年,已培养23届,3000多名毕业生,现有在校学生1325人,是学院建设湖南省示范性学院的主干专业。

通过3年的努力,现已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本专业通过与广铁集团及其相关车辆段、机务段、动检所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成立了行业专业指导委员会,增强了专业办学活力。

以服务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多种模式并举,推进了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依托校企间的紧密合作,专业大力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开发了项目任务引领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支具有视野开阔、技术领先的教学团队;建成了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实施“工学结合、企业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较好地将机车车辆专业建设融入铁道车辆产业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

目录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关键指标增长情况..........................(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二)关键指标增长情况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一)建立组织机构 ..........................................(二)健全管理制度 ..........................................(三)加强过程监控 ..........................................(四)健全保障机制 ..........................................(五)加强信息交流 ..........................................三、贡献与成效...................................................(一)主要的建设成果 ........................................(二)通过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了专业办学的整体实力 ......(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 ..........................1. 立足信息产业育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 协同IT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3. 建成湖南轻工信息网,助推轻工企业“两化融合” .........4. 开放共享教学资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四)示范与辐射作用 ........................................1. 以服务促合作,提供了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新范例 ............................................2. 构建模块式项目化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新模式.................................................3. 主持课题研究和标准制定,发布课改资源,引领软件技术专业的新发展.....................................................4. 召开专业建设成果发布会,搭建了兄弟院校共享建设成果的新平台.........................................................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情况 ......................................(一)省级财政专项经费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行业企业、学校自筹经费到位与使用情况 ..................(三)经费管理与使用效益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关键指标增长情况(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本专业根据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任务要求,以对接铁道车辆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服务国家铁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为发展思路,以建设校企共同举办专业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经过3年建设,完成了30多项建设任务,任务完成率达100%,建设效果较好达到了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作者:张衡锋桂文龙刘俊栋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21年第05期[摘要]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管理单元,是“双高计划”的关键所在。

面对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校企协同和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建设困境,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着力高度对接产业链、岗位群需求,实施“三高三动”建设策略,即动态调整专业结构,高吻合度对接产业链发展需求;动态升级专业内涵,高共享度整合教学资源;动态优化评价机制,高产出度培养人才。

引导学校凝聚办学特色,形成具有显著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群品牌。

[关键词]高水平专业群;产业链对接;资源整合;人才培养产出[作者简介]张衡锋(1980- ),男,江苏宜兴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桂文龙(1978- ),男,湖南江永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刘俊栋(1973-),男,山东兖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授,博士。

(江苏泰州 22530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跨界与融合:1+X证书制度背景下重构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508)、2017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资助项目“园艺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教学团队”(项目编号:苏教师〔2017〕15号)和2017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业高职院人才培养与‘特色小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ZD2017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9-0045-05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谓正逢其时。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出台,指出“双高计划”要以提高高职学校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高水平专业群为抓手,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2.29•【字号】湘教发〔2018〕41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意见湘教发〔2018〕41号各市州教育(体)局,各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承担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功能,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起关键作用。

近年来,我省职业院校坚持把课程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课程建设情况总体持续向好,建成了一批优质课程,产生了一批教学名师,形成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但课程建设总体水平不高、课程标准不科学、优质课程不足、课程管理不完善、课程教学效果不优仍然是湖南职业院校普遍性的短板和瓶颈,亟待加强和改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促进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我省职业院校加强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课程承载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载体,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明确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要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课程思政,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要坚持多元共建,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主体、师生参与的方式开展课程建设;要坚持动态优化,根据学生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动态更新课程标准,优化课程内容;要坚持开放共享,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开放课程平台,推动课程开放与应用。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为推动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出特色、上水平,特制定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1、指导思想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培育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形成湖南特色的专业体系和专业建设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我省“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2、建设目标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到2015年,全省建设140个(高职专业70个、中职专业70个)与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基础条件好、教学团队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数字化资源丰富、学生质量一流、就业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能有效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打造湖南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群。

3、建设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对接产业。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对接湖南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岗位群对接,增强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契合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

根据区域产业(行业)布局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明确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特色专业主要从重点建设专业大类中产生,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不与示范性特色专业重复立项。

——有利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江苏、湖南高职专业群建设比较与借鉴研究

江苏、湖南高职专业群建设比较与借鉴研究

江苏、湖南高职专业群建设比较与借鉴研究作者:蒋建武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江苏省依托区域产业经济,进行深度“专业群”与“产业群”融合,专业群“硬实力”建设成果丰硕;湖南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围绕争创“双一流”、建设“卓越校”的工作重点开展专业群建设工作,奠定了丰厚的“软实力”基础。

两省专业群建设各有侧重,特色鲜明,相互之间可比较、借鉴之处颇多,其中不少经验也值得向全国职业院校广泛推广。

【关键词】:江苏湖南高职专业群建设经验借鉴一、江苏、湖南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背景江苏专业群建设全面启动于2012年,并于2015年进行了首轮验收并启动了第二轮建设任务,相关实践研究案例丰富。

朱凌华(2017)对江苏高职专业群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着手高职校专业群的内涵建设,探索高职校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与发展现状,给出专业群建设实践的思考与策略,为高职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曹望、沈波(2015)基于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重点专业群为例,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进行研究,分析了校企文化融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意义,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专业群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相互影响,对专业群建设中如何融通校企文化从建立融通机制、架构专业群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注重专业群内涵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程汉等(2017)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牧专业群”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六元联动、四能递进"的校内实训基地群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模式。

湖南专业群建设全面启动于2015年,2018年将进行首轮验收,近三年相关研究成果丰富。

胡拥军(2016)对湖南9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主性。

谭慧(2016)对湖南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建设实践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以"培育专业教学团队,建立特色专业群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职业氛围环境"、"以‘共建、共享’为出发点,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为重点,以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

附件1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1.深度融合。

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

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

引导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中、高职各立项建设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专业结构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

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方案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方案

2011-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建设方案申报学校: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申报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代码:590222(湘)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概述 (1)(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1)(二)专业群 (1)(三)专业定位 (2)(四)建设背景 (3)二、专业建设基础 (3)(一)校企深度融合基础 (3)(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 (4)(三)课程体系改革基础 (4)(四)教师队伍建设基础 (5)(五)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基础 (6)(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基础 (8)(七)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基础 (8)(八)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基础 (8)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9)(一)专业发展目标 (9)(二)人才培养目标 (11)四、专业建设内容 (11)(一)推进校企对接 (11)(二)转变培养方式,强化实践育人 (14)(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8)(四)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21)(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2)(六)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 (26)(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26)五、专业改革举措 (28)(一)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工学结合长效机制 (28)(二)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扎实抓好专业建设 (28)(三)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28)(四)强化实践育人,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 (28)(五)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29)(六)加大高职教材的建设力度 (29)(七)打造“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9)(八)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30)(九)促进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对接 (30)六、绩效考核指标 (30)七、保障措施 (32)(一)组织保障 (32)(二)政策保障 (33)(三)制度保障 (33)(四)资金保障 (34)(五)过程管理保障 (35)(六)队伍保障 (36)八、专业建设预算、年度执行计划与监测指标 (36)(一)专业建设预算 (36)(二)专业建设预算年度执行计划与监测指标 (37)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概述(一)专业名称与代码名称:数字媒体技术代码:590222(湘)(二)专业群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电子商务、文秘(网络文化传播方向)、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电脑艺术设计、表演艺术(网络传媒播音与主持方向)、艺术设计(网络传媒美术设计方向)。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方案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方案

第三部分项目建设方案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湘菜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一、学院概况近五十年来,学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修德、砺能、自强、笃行”的校训,初步建成为具有鲜明商贸旅游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形成了“德业双修,知行合一”的校风,“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的教风和“志存高远,学至精深”的学风。

为区域经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享有“湖南商界黄埔”的美誉。

学院目前拥有韶山南路南校区、劳动广场北校区和正在建设的湖南环保科技园新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44780.74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90853.2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2258.49万元,馆藏图书97.535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0.9735万册,电子图书66.5617万册。

学院设有会计、经济贸易、旅游管理等7个教学系部25个专业,形成以财经、旅游为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的办学格局。

现有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专业教师技能认证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2人。

现有教职工364人,专任教师193人,双肩挑教师36人,兼职教师43人,外聘教师2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3人,客座教授15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青年教师144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63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618人。

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长沙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涉外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中国湘菜馆最受欢迎的培训机构”的称号。

学院在专业建设上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对接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开设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与服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特别是湘菜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特色明显,培养湘菜人才的意义重大;二是对接长沙强势的旅游业,开设旅游管理、涉外旅游、酒店管理、旅游与体育休闲、旅游空中乘务等专业;三是对接长沙扶持的信息服务业,开设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专业;四是对接长沙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物流管理、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等专业。

“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

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设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加快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学院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制订本规划规划。

一、“十三五”专业建设成效“十三五”期间,学院按照“依托职教集团、对接产业、校企融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干群同心,真抓实干,专业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专业品牌大幅提升学校形成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两翼的特色专业体系。

专业群核心专业和重点专业在全省甚至全国已具有较好的品牌影响力。

“智能制造专业群”获批自动控制省示范特色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被评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均获得中央财政资助;智能制造专业成为浙江省精品专业,自动控制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生产性(教师认证培训)实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成为“浙江省自动控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当选为全国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成为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建设单位。

(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初步建成精致、秀美、具有浓厚职业文化气息的校园;校内实训基地面积智能制造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智能制造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智能制造元;数字化校园按计划完成;公寓的每问寝室都有空调和热水。

(三)课程改革成效显著为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学院先后开展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空间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MOOC和微课教学”等四轮课程改革。

重点专业构建了课岗相融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群架构了“平台+模块”项目化课程体系,建成“教学车间”和企业“生产车间”配套的六大实训中心、实习实训室为主体,5个“学研实践基地”挂牌企业为依托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基于岗位实际需要的80门网络资源课程、10门项目化课程、5门MOOC课程和12门省校级精品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45项、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抽考标准47个,牵头开发省级技能抽考标准7项,承担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4部,开发校本教材、实习实训指导书10本,引进和开发虚拟工艺、虚拟车间、虚拟实验、教学管理软件75套,拍摄视频225个,制作精品课件978项,教学资源容量达到20GB;项目分步训练、竞赛激励教学,空间仿真教学,“主题+活动”教学、分层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新模式应用于在线教学。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Parts0引言特色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调整、产业智能升级的“节点”,在推动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提升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色专业群”建设工作是为培养特色专业人才群,为行业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资源[1]。

本文从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视角探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逻辑机理,分析特色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特点和不足,提出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思路,必将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发展与地方经济形成命运共同体协同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协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可知: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得到950万,智能领域设备操作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次[2]。

智能制造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发生了高层次的变化,将朝向交叉复合应用技能方向发展,比如:高端智能设备制造与操作人才、智能系统集成的交叉复合型技能人才以及智能设备维修与改造人才等。

它促使高职院校主动配合现代产业体系调整并快速优化专业结构,在资源配置上实现共建共享,在办学特色上形成优势品牌。

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又是职业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更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抓手。

在此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则需以“特色专业群”建设为基础,重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及完善,优化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智能制造生产、集成控制、运维等高端技能,满足智能制造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协同发展。

2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特色专业群”问题点2.1专业群设置对接地方复合经济不完整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剧,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传统的单一专业建设模式难以支撑高质量高速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专业群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应对内外部环境急剧变革的诉求,更是专业群建设走向成熟的重要过程。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校风建设方案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校风建设方案

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校风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二、校风建设目标1.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塑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

3.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

三、校风建设方案1.强化思想教育(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优化专业体系(1)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确保专业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教育质量。

(3)推动专业群之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交叉创新。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模块化、项目化教学。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营造学术氛围(1)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

(2)设立学术基金,鼓励师生进行科学研究。

5.丰富校园文化(1)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校风建设实施步骤1.制定校风建设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3.落实责任,将校风建设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各学院。

五、校风建设预期成果1.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2.专业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4.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六、校风建设是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校风建设,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推进校风建设,为实现学校特色高水平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注意事项:1.避免校风建设流于形式,失去实际效果。

省域高职专业建设评估的政策分析与优化

省域高职专业建设评估的政策分析与优化
(一)评估目标:以选优为主、合格评估为辅 重点专业评估与新专业合格评估是各省开展专业建设 评估的主要模式,见表2。重点专业评估是一种选优评估, 参与这项评估的专业先按一定条件和程序进行遴选。如广 东省在组织开展高水平专业群评选时,列出全国、全省、各 地市发展的重点产业,高水平专业群应为教育厅建议的对 接产业相关的专业群。浙江省在2016年组织优势特色专业 评选时,分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两个等级,优势专业的发展 目标为跻身国内同类前列,特色专业面向某一院校独有或仅 在少数院校开设的专业。遴选出的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建 设,再按评估指标进行验收,认定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带头 作用的示范专业 [8]。新 专业合格评 估的对 象包 括当 年新 设 置的 专业和 有第一届毕业 生的 专业,目的是检验 新 设 置 专 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专业排名是对专业办 学水平进行判断,通常按专业大类(类)分类进行评估,参 评专业在 全 省布点 数 较 多。专业 竞 争力评 估 模 式 为重 庆 市 独有,实 施专业 竞 争力评 估之前要 做 好专业 发 展情况的调 查,调查对象为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在校学生、已毕业大
EDUCATIONAL EVALUATION
教育评价
其研究在我国开展[1]。教育部颁布了高等教育评估的相关法 规。在此带动下,地区性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实践活动 启动,评估对象为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评估规模较小。如 1985年上海市高教局组织对全市20所高等院校的24个本、 专 科管 理 类专业 点 进 行 评 估,评 估内容包 括各专业的教学 水平、教材质量和基础设施等[2];河南省教委在1989年对全 省19所大专院校的中文专业进行评价。这些实践活动可以 看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省域范围内专业评估的实践探 索,但当时并未出台关于 专业 建 设 评 估的相关 政 策。2 0 0 0 年以来,省级地方政府陆续研制出台专业建设评估政策,依 据评估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

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1.指导思想实验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

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为此,学院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以学院环保教育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建成集教学、培训、环保技术开发及创新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区域共享型实验实训基地,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规范化、环境清洁化、人员职业化。

依据学生(受训者)所需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要求,实验实训基地按基础实训、专业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三个层次建设,满足学生从基本功的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专业基础实训到环保专业人才需求实训的各类需求。

2.建设目标根据学院办学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及专业群建设需要,营造职业环境,再现一线工作场景,按专业大类建设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三大实训基地,以实践性教学为导向,建成环境类实践型的功能系列化的实训室共166 余间,实现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

实验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到32455平方米,能容纳6000名学生实训。

除完成学院自身实践教学任务外,每年可接收湖南省环保系统、企业环保技术人员及周边其他学院相关专业学生2000人次的实训教学任务,培训环保系统技术干部300人次;完成职业技能中级工2500人次、高级工1000人次的技能鉴定。

与企业合作开发技术应用项目年均达80项。

建立实验实训基地的使用和服务信息平台,实施对外开放,辐射周边中小企业、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实现区域共享。

通过多元投资、校企共建,使学院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做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要求,使实践性教学环境现场化、真实化,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成为具有环保特色的行业示范性实验实训基地。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1)
(二)建设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创办于 1988 年,现有在校学生 832 人。本专业 2002 年被教育 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 年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职业资格证 书制度改革试点专业,2006 年校内实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重点实训基地,2007 年电气 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首批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2008 年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央财重点支持建设项目, 2010 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确定为湖南省教学团队,2011 年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业立项为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在“嵌入式人才培养、顶岗实习五定管理”等方面形成 了自己的特色,为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初步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组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每年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地调 研,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及时掌握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实时调 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实施了“校企互融、合作育人”的订单培养 组建了“中联班”、“博世班”、“远大班”、“蒂森班”等 16 个订单班,“订单”培养 比例 42%。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向学校提供设备、资金、材料、工具和兼职教 师支持,共同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共同构建了优势互补的“合作育人”平台。同时针 对不同企业培训需求,开展“定制培训”,为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人才保障和技术服务。 3、探索了“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专业建设团队对中联重科、远大空调等 112 家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明确了本专业的服务面向、职业岗位、典 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 目标与规格。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探索并实施了“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010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制定工作中相关计划和方案,并能用科学方法组织和实施;
能自主确定和调整学习、工作计划,不断总结,提升质量以满足岗位需求。
3、社会能力
能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能自我定位,爱岗敬业,踏实工作;
能通过语言和书面文字与人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
能规划整理工作和生活环境,有良好的节能和环保意识;
能配合团队工作,和团队成员进行良好协作;
II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580202
二、学制与招生对象 基本学习年限: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电气设备相关国家标准与工艺规范, 掌握电工电子、可编程控制、单片机应用等相关知识,具备自动化设备装调、性能测试、 故障分析与处理等职业岗位能力,主要面向工程机械、汽车制造、自动化成套设备生产 等企业生产一线从事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具有 良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I
(一)“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38 (二)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39 四、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保障…………………………………………………………44 (一)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组织保障………………………………………………44 (二)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制度保障………………………………………………45 (三)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经费保障………………………………………………48 附件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附件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学校专业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加强我校的专业建设,完善和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我校专业建设水平和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一)专业群建设的总体目标围绕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建好: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技术、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化工与环境工程技术8个专业群。

使专业群在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服务区域或行业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专业群建设的具体目标1.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确保每一个专业群有1-2名优秀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能力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

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及到企业一线实践等方式,在2年的时间内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

校级示范专业群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力争培养1--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0名以上校级骨干教师。

2. 课程建设目标着力于群内不同专业或不同专业方向的共享课程建设。

提倡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坚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在专业群建设期间编写1-2门体现专业群特色的共享教材。

3. 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目标加大实训教学的投入力度,改善专业的办学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与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进一步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四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更好地服务“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1.深度融合。

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差异发展。

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3.资源整合。

引导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从2014年起,三年内全省中、高职各立项建设30个左右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使之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

四、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专业结构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

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

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

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以做为核心,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每个专业群至少建成2门以上相关专业共享的优质核心课程,群内各专业至少建成3门以上体现本专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

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群内专业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和岗位标准,建设包括案例、素材在内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建立健全一线教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机制,探索建设空间课程、微课程和职业教育MOOC(慕课),数字化教学资源被外校或社会应用。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逻辑线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与工作过程对接。

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达专业总课时的50%以上(面向三产类专业40%以上)。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群内共享的原则,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有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

根据专业特点,按照“理实一体”原则,建设真实、仿真的项目教室、现场教室等,专业技能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实训室,项目开出率达100%。

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基本达到合作企业现场生产先进设备的水平。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遴选与建设,要与实践教学体系配套,满足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

(四)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群带头人队伍建设。

以核心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群内其他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优势互补的专业群带头人队伍。

着力把核心专业带头人培养成熟悉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专业群带头人,高职专业群带头人应在省内或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原则上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达到省级专业带头人要求;中职专业群带头人应在区域和行业有一定影响,原则上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为市州级专业带头人。

群内各专业要努力培养能把握本专业发展动态,有较强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带头人,高职专业带头人应达到省级专业带头人要求,中职专业带头人应为市州级专业带头人。

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专业群和群内各专业应有1名掌握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具有行业影响的现场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满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资源共享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应具有双师素质,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主讲2门及以上专业课程(其中至少1门为专业核心课程)。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每名骨干教师至少帮带1名青年教师成长。

建设期内,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至少取得一项省级教学成果,或主持一项省级课题(教研教改项目);中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至少取得一项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或主持一项市级及以上课题(教研教改项目)。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带动专业群教师队伍水平整体提升,中、高职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到70%、80%以上。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机制,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兼职教师库,实行动态更新。

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师德师风建设。

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

教师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无重大教学责任事故和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行为。

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和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内容。

(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要求,创新专业群校企共建机制。

完善专业共建、教师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管理、实习责任保险等校企合作制度。

通过创新共建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社会培训。

建设期内,专业群深度合作企业达6-10家,所有核心课程全部实现校企共建,共建技术研发或推广中心1个以上,有1个以上共建的培训中心,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不少于本专业群在校生数的1.5倍或3000人次。

2.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并执行到位。

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推行信息化管理。

全面建立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积极探索选课制、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教学组织模式。

把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率、社会满意率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建立以学生作品为载体,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评价核心,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校企共同实施顶岗实习质量管理。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

3.统筹发展机制建设建立校企常态沟通机制。

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密切关注区域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主动适应产业需求,相关合作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群建设,主动提供人员、技术、设备等支持,实现专业群与产业协同发展。

职业院校要通过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带动特色专业群建设,形成校内专业群共同发展格局。

特色专业群建设要以核心专业建设为重点,发挥核心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五、保障措施1、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将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纳入当地产业或行业发展规划。

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的各项制度和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组织保障。

加强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组织领导,高职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中职由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牵头,统筹推进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

建立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工作班子,明确项目建设的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3、经费保障。

省里对立项为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支持,地方政府和学校举办者应按照不低于省拨经费1:1的比例足额安排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配套经费。

要加强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六、申报、遴选与管理(一)项目申报1、申报基本条件。

申报学校与专业除符合本文件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申报本项目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是省教育厅备案的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申报本项目的中等职业学校需经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2)申报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必须有一届以上毕业生;专业群在校学生规模高职600人以上,中职400人以上(高职农林、地矿、艺术、体育类专业不少于400人,中职不少于300人);(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①近三年有违规办学行为,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②近三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群体事件的;③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建设项目验收未获通过的;④中职学校举办者在县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暂缓通过”或“不合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